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意象体会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方式分析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方式分析作者:伊纪娟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第02期摘要:本文主要以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方式为重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意象相关概述为主要依据,从巧设情境、咀嚼文字、因材施教、借助想象这四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主要目的在于加强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水平,为提升高中生语文诗词鉴赏能力提供良好基础。
关键词:意象;中职语文;古诗词鉴赏引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词鉴赏为核心组成部分,其是增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只有给予高中语文诗词教学高度重视,才能使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得以提升,进而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应用意象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诗词的深意,这是目前语文诗词鉴赏相对高效的方法。
下述主要分析意象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意象相关概述1.概念“意”为作者的主观情感与思想,而“象”是相对主体来讲的客观事物,“意象”便是其二者的融和。
意象为作者抒发情感的主要载体,是鉴赏古诗词的关键点。
诗词意象会因物象而存在差异,比如景、物、事、人等。
2.将意象融入到诗词鉴赏中的意义诗人将自身情感融入到意象之中,读者通过自身想象来发掘意象中含有的情感与内涵。
作者内在之意主要寄托于外在之像,读者再依据外在之像尝试还原作者最初的内在之意。
从意象着手,可以说是鉴赏语文诗词的着手点。
把握意境与品味语言是语文诗词鉴赏的重点。
意象能够通过外在的语言看到内在情感与思想,由言及象,又通过意象组成意象,同架空分析要更加真实、具体。
二、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方式分析1.创设情境,在意境中感受诗词意象鲁教版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主要目的有两点:第一,加强学生文学素养;第二,使学生领悟到诗词中所蕴含的意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掌握文中宗旨。
所以,教师需利用有效方法来引导学生了解诗词内涵,而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意境,能够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浅谈诗歌中的意象教学
梅是什么样子 , 再引导学生将平时的生活体验与“ 遥知不是雪 ,
为有 暗香 来 ” 句 进行 比较 。 时 , 同学 提 出平 时梅 花 的 香 味 一 这 有
警
学 教 育
很浓 , 什么诗 里却 说 是“ 香” 为 暗
呢 ?学 生 们 立 刻 陷入 了关 于 “ 花 梅 香 味 是 浓 是淡 ” 争 论 。在 辩 论 中 的 豆 生 南 国 , 来 发 几 枝 ; 鹃 是 哀 春 杜 中瑟瑟地颤 抖 , 空 中点点寒鸦 , 天 声 声 哀 鸣 … … 写 出 了 一 片 萧 飒 悲
怨思 归的象 征——其 间旦暮 闻何 物 , 鹃啼血猿哀鸣 ; 杜 月是 思想怀 远 的 象征——秦 时 明月 汉 时 关 ,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 … 这 些 意 象 虽 然 在 许 多 诗 歌 中都 有 出现 ,但 是 其 表 达 的 思 想 感 情 与 寓 意 基 本 上
到颠波 流离 、潦倒无 依和哀惋 凄
苦 ( ) 谓 “ 因 景 而 显 , 因 情 3所 情 景 而 生 ” 就是 这个 道 理 。《 净 沙 秋 , 天
象 的本 质 ,在分析 和理解诗 歌时 自然 就 会事 半功 倍 ( ) 在实 际 2但
的教 学 中 ,我 并 非 直 接 将 这 些 知 识 总 结 归 纳 给 学 生 ,我 采 取 的 是
关键词 : 象 意 象征 联 想
诗 歌 教学 是 中学 语 文教 学 的 重 要 内 容之 一 , 诗 词 鉴 赏也 而
一
直 是 高 考 中 的重 点 和 难点 。鉴 赏 诗 歌 有 许 多途 径 , 意 象 作 而
为诗 歌的重要 元素 , 是打 开诗歌世界大 门的一把钥匙 , 我们 只 有对诗歌的意象有准确 、 清晰 、 深刻的认 识 , 才能把握诗歌的内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实践思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实践思考发布时间:2021-09-12T16:41:42.925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8月作者:汪静[导读] 近年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手法越来越新颖,教学改革也为教学活动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视野,使得古诗词逐渐在“美学”范畴中崭露头角。
古诗词能够充分借助文字艺术为读写描绘一副生动的画面,通过意境的展示让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教学境界。
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鉴赏的手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基于此,本文就从声效介入、语言渲染、情境再现几个方面论述了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具体策略。
汪静四川省纳溪中学校【摘要】近年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手法越来越新颖,教学改革也为教学活动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视野,使得古诗词逐渐在“美学”范畴中崭露头角。
古诗词能够充分借助文字艺术为读写描绘一副生动的画面,通过意境的展示让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教学境界。
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鉴赏的手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基于此,本文就从声效介入、语言渲染、情境再现几个方面论述了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诗画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8-013-01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古诗词占据了大壁江山,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课题内容之一。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古诗词教学的特点找到其与绘画艺术的结合点,引领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去挖掘古诗词中的诗意和诗境,帮助学生在简洁的语言中感悟古诗词传达的情感,最终达到由境入情的教学目的。
在推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对学生艺术和文化素养的培育,确保高中语文教学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借助声效介入增强感悟对古诗词的学习往往是从读开始了解文本的,好的诵读可以使得古诗词完成更深入的传情达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古诗词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古诗词教学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古诗词教学是语文课堂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下面我将结合具体实践经验,分享高中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体会。
要注重诗词的背景知识的引入。
在教授一首古诗词之前,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该古诗词的作者、背景、创作时代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理解这首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背景知识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这首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要进行诗词的赏析和解读。
在教授一首古诗词时,除了了解其背景知识外,还要进行诗词的赏析和解读。
可以讲解古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词。
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参与。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诗词中来,通过朗诵、演唱、舞蹈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诵或诗词创作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式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诗词的内涵和美感。
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古诗词不仅仅是堂上的文字,更是与学生紧密相连的现实生活。
可以通过让学生用古诗词来描绘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用古诗词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内涵和美感。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古诗词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注重诗词的背景知识的引入,进行诗词的赏析和解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参与,以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古诗词教学更加有趣和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内涵和美感。
抓住意象,抓住诗词的灵魂--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研究
1 . 上课之前 , 找准意象
就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 目标而言 ,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 会诗词的意境 , 从而感受诗词所蕴含的情感 。
素养 , 也是让学生在感悟诗词意象的同时体验作者 的情感 , 而深 : 从
刻 了解诗词的主题 。 意象是指熔铸 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形象 , 也就是 - 过程 中, 试着进行角色扮演 , 真切感受作者离别 时的不舍之情 : 在
意象 , 把握 诗词 的深层 内涵 。 通过教师的指导 , 让学生明确 , 意象 已 : 主人的离情别绪 , 嘶鸣不 已。 目送着朋友渐行渐远 , 惜别之情仍弥
经不单单是某个事物 的客 观形象 了,而是深刻蕴含着作者思想情 : 漫心间。 如此 , 学生置身其 中, 更能感同身受 , 从而对诗词 的离别之
生对意象 的认识越多 , 在诗词意象的分析 中就越得心应手。 解 上来 帮助学生体会诗人 的情感。 中“ 诗 此地一为别 , 孤蓬万里征”: 而各种意象所代表的含义通常有其普遍 意义 ,对 于学习诗词 句, 通过“ 孤蓬 ” 这一意象 , 充分表 达了诗人李 白对朋友今后漂泊
1 内拓 展 . 课
会诗词 中的相关意象 , 为有效 的手段之一便是让学生 置身于相 最
要 想较好 地学好诗 词 ,还需 要对诗词 中 的意 象有丰 富的认
应 的意境 中, 于潜移默化 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 因而在高 中诗词教学 : 。因而 , 识 在高 中语文 诗词教 学 中, 教师应 利用多种 方式来 丰富
感 的形象。因而教师 在上课之前务必引导学生明确诗词中所包含 ’ 情感受 自是 深切 。通过这样的方式 ,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必
的意象 。
趣, 也能有效地提高诗词教学效率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总结-诗歌鉴赏之意象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总结:诗歌鉴赏之意象在高考语文试题中,诗歌鉴赏是很容易丢分的题,下面是WTT 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xx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XX 年上海卷《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20XX年大纲卷《落叶》等等。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xx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XX年山东卷《寻诗两绝句》、2021年浙江卷《定林》等等。
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20xx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简析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简析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古诗词中很多意象都具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一、动物类1、蝉(寒蝉)。
感身世,诉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唐卢殷《晚蝉》:“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唐·李益《春夜闻笛》)。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归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归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及其含义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关于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思考作者:方胜芳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12期诗词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它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意蕴幽远。
诗词具有审美教育功能,在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语文能力的培养、文化素养的形成等诸多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社会向我们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诗词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一般意义上的掌握,还应该充分利用诗歌这一形式,不失一切时机,努力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适应未来需要的优秀人才;才能提高全民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国民整体的文学素养。
一、高中语文诗词教学透视新浪网上曾经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一名记者在江苏一所中学采访时看到一位语文教师在讲诗歌,就随机作了一次调查。
调查的结果是:全班喜欢诗词的只有两个同学;喜欢散文的有十几个同学;当问到喜欢小说的同学时,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
据学生反映,一般一个班50多人,特别喜欢诗词的不过四五个,喜欢小说的几乎是全部。
可见,当代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宁可读小说散文,也不读诗词。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在诗词的国度里长大的孩子这样不喜欢诗词呢?我想可能主要有以下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面对一个物质化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实际了,迎合小市民心理的通俗文学作品越来越走红,吸引了相当一部分青年读者,诗词渐渐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就出版界的消息看,诗词是一种滞销货,一部大致还可以的小说就可以卖钱,印出来后一年当中可以再版三版。
一部好诗集尽管很好,但诗人必须自己掏印刷费,多少年以后还可以很容易地买到第一版。
这样一来,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好诗词也就越来越少了。
2、诗词教学模式陈旧。
学生对诗词的阅读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教材在诗词的编选上重古典诗词而轻新诗,重思想教育而轻审美教育。
这些不仅容易造成学生阅读视野的偏狭,也会使不少学生对诗词产生厌恶情绪。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定会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全诗的。
今日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有点长,可以(保藏)下来渐渐看,希望会对你们品鉴古诗词有帮助哦~诗歌鉴赏常见意象一、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斗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怜悯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孤独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致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子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子公远眺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悲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厚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中学古诗词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教学研究
中学古诗词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教学研究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快速、更准确地掌握诗词意象,无疑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下面从意象教学的角度进行切入,依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条较为有效的方法,以供同行商榷。
一、创设情境,在意境中体会诗词意象高中语文诗词课外教学的目的,一方面就是培育学生的文学学识,另一方面更是使学生体悟诗词中所彰显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精确把握住诗词的主题思想。
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存有必要鼓励学生通过必要的手段,介绍诗词的内涵。
而在教学中最有效率的手段,莫过于将学生置身于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在潜移默化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做为教师,必须擅于创设情境,将情境与诗词所抒发的情感二者切合,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一是通过多媒体仪器,为学生营造氛围。
如在《虞美人》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南唐李煜的电影剪辑《虞美人》,让学生在几分钟的影音播放中,感悟李煜丝毫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体会李煜对故国的无比深切的怀念之情。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反复吟诵,更让人感受到李煜作为阶下囚,怀念往昔生活,感受现下悲苦的绵绵不绝的愁思。
再如《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则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春江花月夜》的flash,让学生在营造的意境中,体会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画卷,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同时通过观看flash,感受意境中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
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展示,让学生在意境中感悟,其教学效果要远远胜于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
创设情境也可以就是以音乐营造氛围,通过音乐表达的情感,为学生诗词自学营造氛围,使学生进入状态,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住诗词意象。
例如在《春夜别友人》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播出男生吟诵的《春夜别友人》,体会音乐表达的离婚在即为的迷人心绪和喧闹状态,体会作者看著友人前往古道,隐隐忧伤胸中坑口的往昔。
二、角色体验,达到情感的共鸣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可以使用分后角色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怀,同样的,在诗歌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在认知诗词含义的基础上,置身于诗词叙述的环境中,以诗词中人物的身份,体会诗词的意境,进而把握住诗词所传输的情感。
高中语文赏析诗歌意象的方法有哪些
高中语文赏析诗歌意象的方法有哪些诗歌之美在于意境, 通过意境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诗人的心境以及诗人当时所处周围的环境。
意境让我们更加贴近作者, 同样, 解析诗歌意境也是高中语文的一大难点。
赏析诗歌意象的方法1.抓景物特点, 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 见景生情”, 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 以地上霜喻月光, 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2.析意境, 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 “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 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 画面或雄浑壮丽, 如“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 如“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 如“野旷天底树, 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 如“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 如“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 如“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 含蓄不露, 富有哲理, 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 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 水流急, 船行快, 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诗歌鉴赏的五个步骤 1.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 以抒情诗居多, 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 借古感怀,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 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 可以以古喻今, 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 借何物显何志, 这是第一步。
浅谈高中古诗词的意象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古诗词的意象教学策略摘要: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越到高中,学科的难易程度也越来越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难免会存吃力的一面。
尤其是高中语文的古诗词的题型及问题设置越发的有深度。
所以本文着重针对现如今高中古诗词教学的一些流弊进行阐述。
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解读能力,提升整体的文化素质。
关键词:古诗词意象教学意象一、古诗词意象何谓意象呢?我们都知道古诗词好比是一座建筑物,是由作者的心灵、才智而构建的,它展现了诗人无穷无尽的丰富情感,而这种情感又往往是物化在诗词的感性形象之中,这便是诗词的“意象”。
“意”是诗人的主观思想的表达,而“象”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观物象的存在,“意象”则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相融合。
它是诗歌所有的载体,所以只有当学生对诗中的意象参透而有了深刻的体验,才能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深刻情感,切身实际地参与当中,从而感染自身的情感,与此产生共鸣。
例如:古诗词中常见的“鸿雁”、“杨柳”、“寒蝉”、“莲花”、“松柏”等等,这些本身就是容易使读者产生无尽的遐想,它们的存在都是具有自己特定的含义与情味。
可以说是这些意象承载了读者内心固有的情感奠基,带着独特的情感感染魅力。
二、意象教学意义从意象角度解读诗歌相对符合古诗词的艺术特征,它是抒情言志的,是与世界外物交相感应而发出情感的产物,也是作者对生命的沉淀与人生的感悟。
余光中在他的《论意象》中指出:“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试图还原为诗人当初的内在之意。
”首先,古诗词教学不能违背它自身特质,它并不是一种规范和肢解的模式,而是一种较切近诗词艺术本体的方法。
学会语言品味和把握意境是古诗词鉴赏的关键所在,如果对语言的分析总是停留在浅层次上,就会很容易对诗词进行肢解,对诗词的意境鉴赏就会不够深入,这样就很难把握诗词的整体情境,我们做题也不易下手。
而“意象”恰好融合了这两方面的因素,即能很好的通过外在的词语感受到诗中的意念和情感的展现,由言入象,从而真正的解决诗歌鉴赏的核心问题,使我们对诗歌的鉴赏深入到实质里。
高中语文意象分析
高中语文意象分析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鉴赏高中语文教材诗词中的“意象”之美
隐居 在 句 曲山 ,齐 高 帝萧 道 成 有 诏 问他 “山中何 所 有 ”,他 冷 寂 、 伤 感 之 境 。 “ 不 成 欢 惨 将 别 , 别 时 茫 茫 江 浸 作 诗答 说 “ 中何 所 有 ?岭 上 多 白云 ” 。从 此 白云 与 隐 者结 醉 山 月 。” ( 白居易 《 琶行 》 )清冷 的月光 ,浸在 茫茫 的江水 之 下 了不 解 之缘 , 白云 自由不 羁 ,洁 白无 瑕 , 是 隐者 品 格 的最 琵 中 ,又 被秋 风吹碎 ,反 射 向无尽 的苍 穹 ,两 岸 的枫 叶荻花 也在 好象 征 。 秋风 中瑟瑟 发抖 ,满 目凄凉 ,此情 此 景 ,主客 “ 惨将 别 ”,友 人近 在 眼前 却 又 即将远 在 天 边 ,怎 能 不让 人 伤感 呢 ! 四 、杜 鹃 之 意 象 杜 鹃在 中 国古 典诗 词 中 常与 悲 苦 联 系在 一 起 , 多用 来 渲 阔大 、磅礴 之 境 。 “ 垂平 野 阔 , 月涌 大 江流 。 ” ( 星 杜 染哀 怨悲 凄 的气 氛 或 思 归 的心 情 。 如李 白诗 云 : “ 花 落尽 杨 甫 《 夜抒 怀 》 )大 江 之 中 ,江 水浩 浩 荡 荡 东流 , 一轮 明月 子 规 啼 ,闻 道 龙标 过 五溪 。 ”文 天祥 《 陵 驿 二首 》 : “ 旅 金 从 映照 在 江水 中, 随着 江 水 的流 动 而浮 荡 着 。岸 上 星 垂 ,原 野 今 别却 江 南 路 ,化 作 杜 鹃 带血 归 。 ”杜 鹃 的 啼 叫又 好 像 是说
维普资讯
象’. 鉴 赏高 中语 文教材 诗词 中的 意 ’之姜
。 王 金 花
是 鉴 赏评 价 一首 诗 的 突破 口 。它成 为 了一种 文 化 现象 ,影 响 着 我们 的生 活情 感 。 高考 考 查 诗词 鉴 赏 ,包 含 着 对意 象 的 考 查 ,了解 一 些具 有 固 定 意义 的 意象 ,对广 大 考 生 快速 准 确 鉴
高中语文古诗意象词知识分析总结
高中语文古诗意象词知识分析总结1、“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如韩愈《早春》中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表达早春时节雨的细柔与草的若有若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表达作者思亲难归的忧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历史的沧桑与无常;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表达处境的艰难。
2、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白居易《琵琶行》“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渲染分别时的凄凉,“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听者还沉浸在其中。
“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衬托琵琶女婚后的孤寂,“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用乐景衬托白居易身居贬谪之地的孤独,李煜《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写出了又一个春天来到,而往事却不堪回首的无奈。
3、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赋》中的“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古诗词里有很多诗句读起来既脍炙人口,又给人以激励。
如李白《行路难》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出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杜甫《望岳》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传达出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本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现在多指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启示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不会被眼前琐事所牵绊。
语文需要诗情画意——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想象能力培养
古 诗意境 ,更 能进一 步领悟 诗歌 情怀 。如 《 琵琶 行 》一课 的学 习中 ,可 以伴随 着一 曲 《 梁祝 》进行 赏析 ,在音 乐的 氛 围 中 ,学生更 加真 切的感 受诗 词中 “ 大弦嘈 嘈如 急雨 , 小 弦切 切如私 语”所传 达 出的意 蕴 ,音 乐也是一 种语 言 , 能 将 学 生 自然 而 然 的带 入 诗 词 的意 境 中 ,使 对 诗词 有 着 更 加深 刻的理解 。如 《 声声 慢 》的学 习中播放 一 曲带 有凄 美 感 的音乐 ,另外再 配制相 应 的凄美画 面 ,学 生更容 易陶 醉 在这 温婉 而美好 的氛 围中 ,使 学生身 临其境 ,激 发想象 力 ,与作者产生情感 的共 鸣。鉴赏 力不 由 自主的会提 高。 其次 ,还可 以 以学 生 自主 朗诵 的形 式创 设意境 ,老师 要求学 生有 感情 的将诗词 朗诵 出来 ,教 师可 用多媒 体将经 典 朗诵 方式 播放一 遍 ,接 着 由学 生 自主 朗读 ,教师给 予合 理 积极 的评 价 。在 学生 自己诵读 的过程 中 ,身为高 中生 , 他们会 深情 并茂 ,更能 充分调 动 自身 的感 官 ,激 发 自己 的 想象 力 ,在 脑海 中形成一 幅贴近 诗词 的画面 ,形成 诗词 中 的意境 ,更 能调动 学 习的主动 性 ,使学 生 自己全 身心的投 入到诗 词 的意境 中去 ,带着想象 的翅膀 ,在 思维 空间中 自 由翱 翔 。学 生 自己就如 诗人一般 具有 诗情画 意 ,丰 富的 想 象 力很 自然 的培养 出来 。语文 古诗词 的教学 成果 也会更 加
团 理论
丈 奚 涛 潢、 画 定
— —
谈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 学 中的想象能 力培养
江 苏省宝应中学 李春霞
古诗 词是 我 国古代文人 志 士情感 与智 慧的结 晶,可谓 字 字珠 玑 ,每 个 字都具 有其 深刻 内涵 ,对于 高 中生 而言 , 真正理 解作 者所传 达 的思 想情感 必须借 助 于想 象力,通过 联 想和想 象才 能与作 者合 为一体 ,呈现 形 象生动的 画面 , 身 临其境 ,产 生情 感 的共鸣 ,深刻 理解 古诗 的深刻 内涵 , 汲取 古诗精 华 ,不仅 能够提 高 高中语 文古诗词 教 学成效 , 对 学生人 生观 、价值观 、世界 观 的培养 都具有 重要 意 义。 本文对 高中语 文古诗词教 学想象能力的培 养提 出几点措施 。
浅谈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作者:苏江英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第12期摘要:唐诗宋词承载着古人思想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词的讲授占有重要的比重,本文以探讨高中语文教学的意象教学为出发点,结合目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可以改善的建议,希望能为探索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添砖加瓦。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意象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69-02诗词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承载着前人深厚的文化情感与智慧涵养。
在诗词的写作中对意象的充分表述,是表达作者情感,思想意识有效技巧,能够在读者之间建立共鸣,实现双方的情感融合。
为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必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深对诗词的讲授,在对诗词文化的理解中,较难理解的部分就是对意象的准确把握,诗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中都是较为含蓄的,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准确理解作者在意象中所寄托的思想内涵,可以说理解了意象就掌握到了准确理解全文的要是。
故在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向表达,提高学生的人文涵养。
1.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技巧1.1情境感悟意象。
在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意象的实际含义。
意象不仅仅凝聚力作者大量的思想感情,也通过这一具体的事物,来找到新的途径来进行文学创造,相比于直白露骨的表达,委婉含蓄的表述更能让人印象深刻,所以,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缠绵悱恻,也是一个有效提高人文素养的方式。
在教学中,由于对诗词的理解更多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好,不同的人面对同一首诗词都会根据不同的心境产生不一样的理解。
对于这种朦胧的,难以言说的文学感悟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诗词相关的影视资料,音乐曲目,知识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对全文的理解当中。
比如说,在讲解唐代诗人李煜的《虞美人》时,教师可以播放南唐李煜的电影剪辑《虞美人》,让学生通过对影视资料的欣赏,对诗人思念旧国的心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第二部可以带领学生诵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诗人权势不在,世事无常的茫然无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意象体会【摘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读诗词,赏诗词,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
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对诗词意象的自主体验,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意蕴,感受诗词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意象诗歌灵魂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2-023-01
诗词犹如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卷,在那凝练的语言、整齐的节奏、丰富的意象中,描绘着自然的美丽,体验着生活的滋味,记录着人生的悲喜,感受着生命的真谛。
高中生处于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培养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能只以应试为目的进行枯燥的知识灌输,特别是在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诗词多种美的意象来让学生体验,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诵读诗词的语言美来体会意象
诗歌的每词每句都具有精炼、含蓄、生动等特点。
通过诵读,细细地品味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看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卷在眼前展开,让人顿生美感。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明月、松林、清泉、渔舟、浣女向人们勾勒出了秋天雨后一个寂静深幽的美景。
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描述:“荒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
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俨如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图。
诗中的语言风格魅力独特,意境令人神往,通过诵读感受语言的意象能够让人心情愉悦。
在诵读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
让学生把握好诵读的节奏,通过抑扬顿挫地诵读、音节间的错落,自然的融入诗词描绘的意境当中。
如《蜀道难》中的“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噫吁唏”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
诗的感情豪放,要读得有声势。
第二,课堂当中需讲解相关的诗词鉴赏技巧,结合学生的反复诵读,让学生来进行品味、比较诗词中的语言在听觉、视觉方面的美感,以及用词的精准、凝练。
二、通过诗歌的情境再现来体会意象
诗词中凝聚着作者丰富的体验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再现,在那客观的物象背后,或许是诗人的悲欢离合,或许是诗人治国平天下的夙愿。
通过创设情境,品味诗词,体验诗人的情感意象。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教学《山居秋暝》时,教师饱含情感地描绘一幅清新动人的山间秋图景,学生就自然会情随意迁,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自己就会散步在秋雨洗过的山谷,呼吸着新鲜湿润的空气,闻到扑鼻而来的松脂、竹叶及荷花香味,看
到滚动着晶莹水珠的莲叶及波光粼粼的涟漪,听到山泉潺潺的音响和浣纱女舒心欢悦的笑声,于是陶醉在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中,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类似情感的音乐、画面等方式来引导体验。
如《春江花月夜》,诗作给人展示的是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作者借助春江、江天、江流、江水、江畔、江潭、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等形与景、光与色的物象,将春、夜、花、人有机结合起来的。
可以用多媒体对这些景色再现,结合思乡之情的音乐,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春江夜月,体验到在那美丽的景色之中,孤独游子的静静思乡之情。
例如,白居易所作的《琵琶行》整篇意境就是比较低沉而凄切的。
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选择一曲比较忧伤哀怨的琵琶独奏曲进行播放,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出相应的画面。
秋风萧瑟的一个夜晚,诗人、明月、孤舟、江水构成了一个冷清的画面。
哀伤的乐曲、凄冷的画面,让学生一下就能领会到诗歌的基本情感。
三、通过类比鉴赏来品味诗词的意象
诗词中的物象、词句通常隐含着多重的意象,在教学中通过类比思维的培训,对学生的鉴赏能力是有很大益处的。
比如,“梅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常见的菊花象征坚贞高洁,鸿雁是思乡怀亲的标志,兰花、竹子、松树、莲花、梧桐、杜鹃等也是古诗词中常采用的物象。
另外,古诗词常通过谐音字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情,
如“柳”与“留”谐音,常借“柳”来表达挽留之意,故有折柳送友的习惯,如《折杨柳》和《雨霖铃》就是例证。
“莲”与“怜”谐音,和爱情有关,南朝乐府的《西洲曲》中就是借“莲”来表达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切思念和对爱情的纯洁。
诗词的类比鉴赏可以是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比较,也可以是同一类型作品,不同作者的类比。
许多诗人由于其个人经历,社会背景的变化,使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在诗人的诗作之中可以体现出来。
如:比较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前期的作品《醉花阴》中的描述闺中少妇的“闲愁”与后期作品《声声慢》中的国破家亡的“浓愁”有着不同的内涵。
通过类比鉴赏,对诗词中隐含的意象就会品味得更加真切。
总之,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读诗词,赏诗词,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
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对诗词意象的自主体验,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意蕴,感受诗词的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