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合集下载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用教材教”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用教材教”

0 引 言
高 中数 学课 改如火 如荼 地进 行 着 , 常 提 起 的一 句 话 : 新课 程 改革 背 景 下 不 是 “ 教 材 ” 而是 最 在 教 ,
“ 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 !“ ——就这简单 的几个字 , 因为其极其丰富的内涵给现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注
入 了活力 , 彻 底改变 了传 统 的数 学教 学方 式 , 生 了许 多 经典而 有创 意 的教学案 例 , 不可 否认 , 也
安庆 师范学 院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J un l f qn e c esC lg (  ̄ua c n eE io ) o ra igT a h r ol e N rl i c dt n o An e Se i
Se t2 1 p.0 2
具 体教 学 目标 。如新课 标对 函数值 域 、 函数 的反 函数 的要 求 已大 幅度 降低 , 学 时就要 根据课 程标 准恰 教 到好处 地运 用教 材进行 备课 。 2 潜 心钻研 教材 , 领会 教材 的编 写意 图
通过反 复钻 研教 材解决 如下 问题 : ( )弄清 教材 的基本 要求 : 1 包括 教材 的思想 性 、 础 知 识 的深 广度 、 基 基本 技 能 和技 巧 的水 平 以及 发 展能 力 的侧 重 点等 。 ( )明确 教材 的 系统 : 学教 材是 按 照一 定 的顺 序 系统 编排 的 , 部分 知识 是 相互 关 联 的 。 2 数 各 因此 ,
3 用 心 了解 学生 , 做到 有 的放矢 和 因材 施教
主要 是分 析学 情 , 深入 了解 : 一是 学 生掌握 数 学基 础 知识 和具 备 的能力 方 面 的情 况 , 与新 课 学 习 如 相 关 的 已学过 知识 , 生哪 些基 础知识 掌握 的 比较 牢 固 , 学 哪些 知识 不 够 熟练 或 存在 问题 ; 新课 学 习 相 与 关 的能力 , 哪方 面 能力 较强 , 哪方 面能 力较 弱 。 时要思 考造 成 的原 因 , 同 教学 时要 有针 对性 , 长避 短 , 扬 有 的放矢 。 是思 想 状况 和思 维特 点 , 了解 哪些 学 生懒散 , 二 如 哪些 学 生 勤奋 ; 哪些 学 生数 学 思维 敏 捷 , 哪些 稍 微迟 钝 等等 。 握 以上情 况后 , 掌 一般 可将 全班 学 生按优 、 差归 为 三类 。 堂 教 学设 计 是 以大多 数 中 中、 课

小议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小议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性, 以及 当地 、 当时 的地 域环境 特点 和教 学改革 情况 , 去把 握 维 、 智力、 非智力等各 方面塑造 自己。 根据需 要补充 习题 。 习题
教材 , 吃透教 材 , 调整教材 , 驾驭 教材 , 选 择适 当的 素材和流 程 是教 材的有机 组成部分 , 在教 学 中有 重要 的作 用。 现在有 些教
教材的过程中应该反复对照和学习《 课标》 。以《 课标》 为纲,
学 。不 能单纯 以教 材为本 , 抛开 课程标准 。
有些教 材给 学生 预 留了 自 主 探究 与思 考 的较 大空 间 , 有
探 究和交流空 间 , 教 学的灵 活性增加 了 , 教师 的选 择空 间扩大
借助教 材这一课 程标准实验 的载体 , 规范 、 科 学地实施 组织 教 些教 材提供 的问题开放 性较大 , 这 为教与 学 留下 尽可能 大的 《 课标 》 是 比教材 更加 上位 的、 法律 意义下 的 “ 标准” 性文 了 , 这些教 材空 间给 教师教 学带来一定 的困惑和 难度 , 同时也 件, 是教 材修 订的 刚性依 据 , 所 以教师 应该 首先 学好 《 课标 》 , 给主 体间的有效 合作带来 了 良好 的机会 ,让教师在 使用教 材 并且 在使 用教材 的过 程 中再反复 细读 和领悟 《 课标 》 , 不但 包 时有 更多的联想 意境和 创造空 间。教师要 善于在教 材 的 “ 空

小议初 中数学新课标教学 中如何把握教材
吉林 省 榆 树 市 洒河 镇 中学 ( 1 3 0 4 0 0 )尚 晓东
[ 摘 要 ]在 初 中新课 程标 准实验教 学 中 , 如何整体 把握教 材 , 从教 材 与课 标 的关 系, 使用 教材 的原则 , 在教 学 中如何整 体

把握教材变化调整教学策略——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为例

把握教材变化调整教学策略——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为例

把握教材变化调整教学策略——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为例一、现状分析近几年,小学数学教材的变化不断,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为例,比较新旧教材,显示出新教材在内容上有了较大变化。

新教材在总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方面都作了调整,为把握教材变化,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二、教材变化分析1. 新教材更加突出重心,把比例概念作为突出重心,完善了知识结构。

新教材重点放在比例概念上,把比例概念与比例计算结合起来,重点从计算变成概念,强调比例的多种表示方法,如比例图、比例表、比例线等,使学生掌握比例概念的基本内容,以实现教学的重点。

2. 新教材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强调概念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学会运用比例概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新教材在训练部分加大了概念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运用比例概念,使学生掌握比例概念的基本内容,以实现教学的重点。

3. 新教材突出概念的实践性,强调实践性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比例概念。

新教材在实践部分加大了概念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比例概念,使学生掌握比例概念的基本内容,以实现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策略调整1. 注重概念讲解。

教师应该重视比例概念的讲解,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掌握比例概念的基本内容,以实现教学的重点。

2. 加强训练。

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运用比例概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实现教学的重点。

3. 强化实践性教学。

教师要加强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比例概念,使学生掌握比例概念的基本内容,以实现教学的重点。

四、总结随着教材的变化,教学策略也要适应变化,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为例,教师应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的训练,强化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比例概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只有把握教材变化,调整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学会使用比例概念,为掌握比例概念和计算比例提供基础。

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初中数学教材?

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初中数学教材?

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初中数学教材?初中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蕴藏着相当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科内涵。

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初中数学教材,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是每个时期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更快速有效地利用初中数学教材:一、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1. 反复学习教材,理解教材的整体框架和知识体系。

把握教材的编排逻辑,了解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考点有清晰的认识。

2. 分析教材内容的设计理念,解读教材编写的意图。

教材编写者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才能更好地实施基础教学。

3. 学习教材的编写背景和参考资料,了解教材的创作思路。

教材编写背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的编排思路和教学目标,参考资料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建议。

二、灵活运用教材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1.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教材内容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写的,但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和案例,设计趣味生动的教学活动。

教材中包含十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和案例,设计趣味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教材只是工具,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讨论、引导观察现象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三、参与教材的拓展与延伸,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1. 依托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材内容只是基础,教师要凭借教材内容,去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摘要] 在新课标下如何把握教材成为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话题[关键词] 课程标准;课改理念;把握教材时代在不断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新课标也应允而生。

在新课标下如何把握教材成为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话题。

本人作为河南省第一届使用新课标教材的高中教师,经过几年的教学,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希望和同仁们一起榷商,共同进步。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贯彻课改理念1、研读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高中新课标的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的方向,只有把握住方向,我们在教学中才能能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理念,不至于走到旧的教学路线上去,才能更好的在教学中贯彻我国的教育改革。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由教育部制订的纲要性文件,从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它是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

我们教师切不可丢开新标准,在教学中只是根据教材内容,盲目地按照自己的意图照着旧教材的思路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那样教学的方法只是起了传授知识的作用,并没有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即使让学生感知了过程,但是那过程符合我们的意图吗,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我们的教育目的吗?既然教育要改革,肯定过去我们的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我们不在教学中求新,我们的教育何来发展和进步。

2、怎样研读课程标准读书大家都会,但读后能过目不忘的恐怕是微乎其微,个人认为(课标)应当常读,我们研读<课标),而应当做到:在学期教学计划制定前,查阅<课标)中相应模块的内容标准;在各章节的教学时,查阅(课标)中相应章节的内容标准;在各次命题等教学评价时,查阅(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在教学中遇到种种疑惑时,翻翻<课标)。

例如,模块2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相关的一些判定定理,是否还需要像大纲教材一样进行严格的证明,我们查(课标)之后可以明确得知,有些判定定理只需要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来即可,并不需要证明,3 怎样贯彻课改理念在(课标)中,已经明确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的教学不仅是讲授知识,而应当是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学习,甚至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学习,所以教学理念上的更新,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课改实验收效良好的保障,个人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重点突出如下课改理念的贯彻:(i)问题意识,(2)应用意识,(3)知识再现,二、严格遵循课程要求,减少随意教学。

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驾驭教材

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驾驭教材

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驾驭教材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下面,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1.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如何在学生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

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

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2.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

学生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

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

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

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高中数学教材?

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高中数学教材?

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高中数学教材?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高中数学教材?高中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其有效利用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数学思维至关重要。

作为教育专家,我个人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才能将高中数学教材的价值最大化:一、整体把握教材结构,构建知识体系1. 通读教材目录和引言: 了解教材的整体框架、内容编排逻辑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宏观把握知识体系。

2. 分析章节内容: 明确每章节的教学目标、重点内容、难点突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3. 重视知识点间的联系: 关注不同章节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融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避免碎片化学习。

二、探索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核心概念1. 精读教材内容: 认真阅读理解每节内容,并对重要概念、定理、公式进行标记,加深理解和记忆。

2. 分析例题和习题: 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尝试独立完成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注重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三、增强学生参与,优化教学设计1. 了解学生学习基础: 参照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制定全面的教学策略,避免“一刀切”。

2. 创设有效学习情境: 利用形象的课堂互动、分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注重方法和技巧的传授: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利用多种辅助工具,提高学习效率1. 合理利用课本配套练习册: 通过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2. 利用网络资源: 依靠网络平台搜索相关知识点、学习视频、学习资料等,补充和拓展教材内容。

3. 积极参与数学竞赛和活动: 参与竞赛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五、崇尚学习反思,不断创新学习策略1. 及时总结学习成果: 不定期回顾学习内容,整理学习笔记,将知识系统化、简明化。

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对此笔者深有感触。

在每周一次的听课教研活动中发现,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并对其进行阅读指导,之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边读边做,边讲解。

整堂课不仅注重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且教学效果甚佳。

他们的成功,验证了要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就要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做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的教材在叙述上往往兼顾科学性、通俗性、生动性、可读性,因此,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学生在阅读课本过程中,通过质疑、思考、解决,能够初步掌握自学的方法,并能扩展阅读各种课外参考书,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阅读教材,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能充分利用课本,并没有像以往的课堂教学那样,让学生一味听讲定律、背公式做题,而是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并指导学生阅读。

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课上积极思考,增加课堂教学的思维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质量,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上课效率。

阅读课本,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很多教师反映,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语言表述能力欠佳,会说但不会落实到笔端,甚至运算步骤书写不规范、答题马虎等,其实这些问题也恰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问题。

这就对教师的教授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过程也应是培养能力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基础是语言表述、符号系统和运算、论证的逻辑体系,最好的方法就是必须以课本为依据,必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掌握课本。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呢?根据自己及同仁的教学实践,下面略谈一二。

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使用教材

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使用教材

教 材 是 按 照 教 学 大 纲 编写 的 , 教 师传 授 知 识 的 主 是 要 依 据 , 学 生 获 得 知识 、 握 技 能 、 巧 的 主要 源 泉之 是 掌 技

讲 述 以 后 ,还 应 对 照 教 材 逐 一 予 以说
明。

因此 任 何 学 科 的教 学 都 必 须 很 好 的使 用 教 材 , 对 它
乎 听 了课 后 就 能 掌 握 , 如 果 不肯 在钻 研 教 材 上 花 些 工 但
动 检查学 生 掌握与 运用 知识 的情况 ,
最 后 教 师 总结 概 括 。
对 于 作 业 的 布 置 ,应 该 首 先 将 阅 读 教 材 布置 成 作 业 。在 课 外 辅 导 中 , 也
应 该 注 意 检 查 学 生 是 否 及 时 复 习 了教
的。
但 也 有 它 独 特 的词 汇 、不 同 的叙 述 格 式 和 语 言 特 点 , 因 此 , 须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 , 而久之 , 必 久 学 生 的 阅 读 能 力 提 高 了 , 成 了独 立 钻 研 的 习 惯 , 不 仅 养 这
能 大 大减 小 接 受 新 教 材 的 困难 , 言 表 达 能 力 也 会 因 而 语
重 要 语 句 , 时 应 通 过 回答 、 演 等 活 同 板
研 教 材 , 合 回 忆教 师 的课 堂讲 解 , 般 能够 加 深 理 解 , 结 一 逐 步 学 会 用 正 确 的数 学 语 言 去 叙 述 它 们 , 能 为灵 活 运 也 用 打 下 基 础 。加 课 外 作 业 及 不 断 的复 习 , 生 就 能 牢 学 固地 掌 握 这 些 知 识 了 ,即 使 有 些 学 生 接 受 能 力 较 强 , 似

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教师:吴正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校提出了分层异步教学模式。

针对教学现象、教学实例进行教学研究,挖掘适合我校教师的分层异步教学模式。

自开展以来,得到学校及各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发展态势良好、收效很高,各科任教师发挥特长积极参与到该教学模式中,使用导学案,但又不拘于形式,针对教学班因势而教,得到学生的认可及家长的支持。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让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主导者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使用的教材及亲身经历的教学活动更加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

一、教材的编写优势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

数学教材也是如此,编写者经历丰富的教研和收集优秀一线教师长期的实践积累综合体现来编写的。

教材的核心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性化的倒出了学习枯燥数学的本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听课,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到主动会学的过度。

在这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学情,让学生理解在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从而能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体验知识所带来的收益。

标准(2011)把小学数学分成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分内容,重视算理算法教学,结合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年龄特征,感受数学规律形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提供关于图形与几何的丰富素材和有效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教学思路和可操作性案例;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材的内容具有代表性,凝集着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具有很高的权威和实践优势。

二、教材在使用中教师产生了一些疑惑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深刻理解、体会小学数学教材的本质、内涵,才能高效、高质量的组织教学。

把握教材 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把握教材 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生理 解消元思 想实施 的结果 是化二元 为一 元 ,化繁为简 ,化陌生为熟悉 ,为彻底解决 问题铺平道路 , 从而把消元的思想上升为化
知识 的思维 过程 ,使学生在 过程 中展开思 维 ,通过观察 、 探索 、猜想 、归纳、总结 , 获取并发展新知识 ,提高思维 能力 ,培养创
新精神 。
如 “ 一元二次方程 a x 2 + b x + c = O( a ≠0) 求根 公式 ”的推导 ,教师先 引导学生通过配方得 ( x + )2 = ( 必须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以强 化对配方法的掌握 ),然后再 向学生提三个

把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层 次性
据 大纲精神 ,在初中要求 “ 了解”的数
知识 ,删去了数学概念、公式 、定理、法则 的提 出过程 ;知识 的形成过程、发展过程 , 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 , 解题方法和规律 的概 括过程 。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挖掘 , 再现
都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
两者统一称 为消元法。消元的思想是解二元 次方程组 的基本思想 ; 在复习阶段 , 让学
繁为简和转化 的高层次的数学思想 。 四、数学方法 和渗透数学思想要有机结

《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指 出: “ 初 中数 学的基础知识 主要是初 中代数 、 几何 中的概 念、 法 则、性质 、公式、定理 以及由其 内容 反映出来的数 学思想和方法。”这就要 求我
们在数学知识 教学 的同时 , 挖掘隐含在知识 系统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 加强数学思想 方法 的教学 , 使其发挥统帅作用。只有这样 , 才
《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 中明确规定 : “ 数
按教材安排教学过程 的不 同阶段 , 对数 学思想方法 的教学侧重点有所不 同。 低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具和教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具和教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具和教材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具和教材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重要工具。

合理利用教具和教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教具和教材两个方面介绍如何合理利用它们来促进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

一、合理利用教具教具是在教学过程中用来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以下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

1. 计数器和计数棒:计数器和计数棒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值概念和进行简单计算的好工具。

学生可以使用计数器和计数棒进行数数、比较大小等练习,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齿轮盘:齿轮盘是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概念的教具。

学生可以通过拼装齿轮盘来模拟乘法和除法的过程,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3. 形状拼图:形状拼图是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几何形状的教具。

学生可以通过拼装形状拼图来认识各种几何形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4. 量具:量具如尺子、天平等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长度、重量等概念的测量,培养他们的测量能力和数值意识。

二、合理利用教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选用合适的教材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意义重大。

以下是一些合理利用教材的建议。

1. 综合性教材:综合性教材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学的各个方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综合性教材,灵活运用其中的教学内容和练习题。

2. 图片教材:图片教材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教材来介绍几何形状、数值关系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故事性教材:故事性教材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故事性教材来讲解有关数学的故事或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

4. 视频教材:视频教材可以通过图像和声音的结合向学生展示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数学视频教材,引导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如何进行数学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数学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数学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数学教材是教师们日常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资源。

通过合理解读教材并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数学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

一、数学教材解读数学教材解读是指对数学教材进行细致、全面的阅读和理解。

教师在解读数学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教材结构:了解教材的章节划分、模块设置等内容,掌握教材整体结构,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2. 挖掘教材思想:教材中包含了数学知识的思想、原理和方法。

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理解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

只有深入理解数学思想,才能将其有效传达给学生。

3. 分析教材难点:教材中通常存在一些难以理解或难以掌握的内容,教师需要通过解读教材,找出这些难点,并提前准备相应的教学策略。

4. 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实际应用息息相关。

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可以思考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数学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过程。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年龄段特点,并与教材内容相统一。

教学目标的设定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

2.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教学时数、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合理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和高效。

3. 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示范、引导、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4. 提供练习机会:数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拓展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应设计合适的练习题目,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谈谈如何理解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初中数学

谈谈如何理解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初中数学

谈谈如何理解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初中数学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教学目标,明确每个章节和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首先,教师要对整个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特点,掌握每个章节和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同时,教师还要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有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而有些知识点则可以相对简单地带过,留给学生自己阅读和思考。

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数学素养和能力。

综上所述,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和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在教学中如何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如何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在课程目标部分规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由四方面组成,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

但是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目标呢?“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老师们都比较重视,一般来说,不仅能定出具体的目标,而且在教学中实施,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整体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下面以教师备课《年、月、日》为例看看怎样把握和实现目标的(当然前提是精心备课)。

《年、月、日》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一般老师可能是打算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很多“课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挂历,通过认识挂历等等来教给学生认识年月日。

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有些老师没有深思。

大部分老师可能认为只要要让学生认识一年有12个月和闰年平年就行了。

如果老师在进一步探究课标,就会发现《课程标准》中还规定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于是再安排一些数学游戏和思考题,但是,要完成四方面的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时间是不是不够1、谈话引入:现在你们每人的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这信封里共有6张卡片,老师都给它们编好号了,等下老师叫你拿出哪一张你按序号抽出来。

这个信封里有许多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但老师有一个要求,里面的东西老师没让你们拿出来不要去动。

说到礼物,大家想想你们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收到礼物呢?(本环节让学生讲自己的生日,老师板书在黑板上,选取两三个同学就行)2、你能不能在老师讲台上的年历中找到你生日的那一天呢?(学生翻好后再问你是怎么找到的){小结出如何看日历}3、引导课题:现在大家看看黑板上的日期,如2005年4月18日,这里包含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你们猜一猜看我们今天学什么呢?——引出“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沟通学生和学生学习的载体。

读懂教材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和基本素养,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

那么如何解读教材?解读教材的方法途径是什么?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欢迎参考。

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篇1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沟通学生和学生学习的载体。

读懂教材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和基本素养,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

众所周知,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而上好课则需要我们教师深入地解读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深度、准确度制约着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差。

那么如何解读教材?解读教材的方法途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持课标理念解读教材是一条有效的方法途径。

一、用课标理念作支撑点解读教材新教材与传统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新教材大多数有情境图、例题、练习题几个部分组成。

从层面上看,似乎很简单,而照本授课,效果却很差。

究其原因,原来新教材身后蕴含着诸多的教育功能和新理念,如果不深在其中,就很难发现作者的编排意图,教材蕴含的思想内涵以及数学本质等。

其实,人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为孩子们提供了乐于思考、乐于学习的精致素材,为学生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很大。

可是,由于教师个体对教材的解读存在着差异,有些数学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解读上是肤浅的、不到位的,很少有自己的思考,所以,导致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基以这些原因,我认为解读教材,要用课程标准理念作支撑点,用教师用书,教学参考资料等作为辅助手段。

因为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而课标理念诠释着教材的方方面面,因此,依据课标理念解读教材,能使教师把握方向,围绕重心,很好地解读教材。

读懂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

二、用课标理念作导向解读教材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对象。

数学教材承载着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问题解决与运用等。

数学教学如何从“四基”的角度分析把握教材

数学教学如何从“四基”的角度分析把握教材

数学教学如何从“四基”的角度分析把握教材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数学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材分析,通过深入的教材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

我们传统的教材分析,常常仅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分析教材,这不利于当前数学课程“四基”和“四能”目标的实现。

下面,笔者以许贻亮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P43~P44)为例,谈一谈从“四基”的角度分析、把握教材的具体做法。

一、从知识的角度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以下简称《课标》)从知识技能方面提出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的要求。

《分数的基本性质》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被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这单元教学的知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续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分数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本节课的第一个主要知识点是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分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观察3个同样的长方形中大小相等的阴影部分,让学生写出分子、分母不同,却相等的分数。

第二个主要的知识点是在观察、比较中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出示的图形是3个大小相等的圆,各个圆平均分的份数不同,用分数表示每个圆里的涂色部分,并比较,能够看到从左往右圆的涂色部分大小相等,由此得到写出的分数大小也相等的结论。

教材分三步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研究等式中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通过对阴影部分操作: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验证猜想,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对分数基本性质的感受更加丰富;概括相等的分数,其分子、分母变化但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

在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教材还安排了两项活动:一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写出一组分数,其大小相等,这样起巩固的作用,还渗透了通分、约分所需要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武江区红星小学邓娟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其蕴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需要教师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处理和有效的组织,才能落实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

在各种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的今天,在新理念下,对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读,已经成了每位教师的基本功。

我们也只有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已不再是作为教材单纯的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教材的策划者及设计者,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灵活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延伸、改编、新编,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高潮迭起,教学效果优异突出。

那么怎样去把握教材呢?
一、前后联系,整体把握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前一知识点是后一知识点的基础,后一知识点是前一知识点的延伸。

不论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如何丰富,形式如何多变,但它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如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课时的“套圈游戏”。

这节课从教材的表面上看,这个内容是从两个知识层次来进行教学的。

一是估算,二是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但纵观整册教材,我们发现这节课是在前面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学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在教学本节课的新课部分时,应分四步进行讲解。

1、先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找信息、并提出问题。

教逻罗列出本节课题必须解决的问题。

3、列出版式并估算。

4、探究计算方法。

在探索算法时,由于有前面的基础,这节课我们完全可放手让学生先
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板演,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其次让学生反馈交流结果,最后优化算法。

因此,从这节课可看出,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从整体出发把握教材,注意数学知识的系统性、阶段性,沟通各部分知识点间的纵横联系。

具体地说,一是立足全局看教材,了解全册数学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分布,把握各个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

二是立足单元看知识点,明确教材在整个单元的编排体系及教学目标,从单元统筹角度划分课时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二、明确意图,找准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教材所呈现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大到单元主题的引入,小到练习的设计,均可见到数学学习活动的身影。

这一项项的数学学习活动,所承载着的教学目标各有不同。

有的是为了让情境更生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是为了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还有的是为了借助情境引出新的知识点。

所以,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深入解读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明确教材例题和习题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如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认识角)的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没有接触过本教材的老师都会认为只有两个新知识:第一个是88页认一认中,教学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第二个是89页做一做中,教学的是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的关系。

而对于比一比的第(2)小题,很多老师就会认为是形状相同的两块三角板的角的大小比较,但仔细深入的解读教材中的这一道题,我们就不难发现,它的本质的数学意义是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这个知识,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如果没有吃透教材,则很容易造成知识性的错误。

由此可见,读懂教材的意图,把握例题教学的重难点是至关重要的,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地有力保障。

三、尊重教材,合理重组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想真正的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本身的教学行为,那我们只有在坚定“用教材去教”的观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或加工,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的价值因素,并将它们蕴涵在教材中的新理念体现出来。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分一分>一课。

它整
节课只有四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分苹果感受平均分,第二个知识点是“一半”的数字表示方式——21。

第三知识点认识分母是4的分数,感受分数的意义。

第四个知识点是分数的读、写方法和各部分名称。

如果按照教材的方法来教,本节课的教学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就不会很准确,很深刻。

因此,我在认真解读了教材之后,对这节课进行了改进、重组。

把这 节课的4 个知识点这样进行教学:第一知识点是感受平均分的意义。

在这里,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小明和小兰到郊外郊游,请同学们公平合理的给他们分食品,并动画演示平均分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

从而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这样的情境教学既分散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

第二个知识点是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我用四个步骤来让学生感知这一知识。

第一步让学生用一个数表示蛋糕的一半,第二步让学生说说蛋糕里的21表示的意思,第三步让学生找找蛋糕里的21表示的意义中哪个词语最重要?为什么重要?由此强调只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第四步进一步认识21,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涂色部分能用2
1表示吗?为什么?由此强调了平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性。

接着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长方形的21,并说说长方形中的21的意义。

如此一来,学生对21意义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第三个知识点是尝试迁移,认识创造其他分数。

在这里,我首先让学生说说你还想认识几分之几,由此引出分数有无数个这样的结论。

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折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并与同学说说自己所折的分数的意义,这样就更进一步地强化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个知识点是理解掌握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法与写法。

由于这一个知识点教材中写得明明白白,而且也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吃透教材,分散难点
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把难点加以分散解决,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而且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障碍。

因此,教师的教学,除了要突出重点之外,还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来疏散难点,引导学生逐一突破。

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分析难点,要弄清为什么学生会感到难,而难的焦点又在哪里?然后根据难点的问题之所在,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比一比>一课中。

它在教材中有两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第一种方法:移多补少、第二种方法:公式计算法。

这两种方法,如果在课堂上一起教的话,学生很难掌握,特别是移多补少这一种方法,学生很难理解其含义。

如果将这一难点分散,我觉得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在这节课中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放三堆小圆片,有多有少,让学生探索,看看怎样才能使三堆小圆片同样多,接着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从而引出要进行移多补少这个方法,并动画加以演示。

由此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

其次,放手让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去解决课本中的例题。

最后组织学生分小组探究——用总数除以份数求平均数的公式计算方法。

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达到了目标,又突破了重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精彩课堂资源的随时生成,得益于教师对教材大胆的加工深挖,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思维性,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