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西湖散文

合集下载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翻译
课文
崇祯五年十
明崇祯五年十
二月,余. 住. 西 湖。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
二月,我正住 在西湖边。连 续下了三天大 雪,西湖中人、
绝。
鸟、声音都没
有了。
是日更定日,余拏 一小舟,拥毳衣炉 火,独往湖心亭看 雪。雾凇沆砀,天 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 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有 两三粒而已。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手法 的特征:
简练朴素, 不加渲染。
渲染的例子:(形象、具体)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 桦林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 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我想起绒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 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 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 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 的风……《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一痕
一点

抽象 远
一芥 概括 脱

两三粒
小结:
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这些简练朴素的文字,不加渲染,只用点线组 合,高度抽象, 构成一幅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
白描手法写人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 的女人站在我的眼前,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 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 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

余秋雨的写景散文:西湖梦

余秋雨的写景散文:西湖梦

余秋雨的写景散文:西湖梦西湖的文章实在做得太多了,做的人中又多历代高手,再做下去连自己也觉得愚蠢。

但是,虽经多次违避,最后笔头一抖,还是写下了这个俗不可耐的题目。

也许是这汪湖水沉浸着某种归结性的意义,我避不开它。

初识西湖,在一把劣质的摺扇上。

那是一位到过杭州的长辈带到乡间来的。

折扇上印着一幅西湖游览图,与现今常见的游览图不同,那上面清楚地画着各种景致,就像一个立体模型。

图中一一标明各种景致的幽雅名称,凌驾画幅的总标题是“人间天堂”。

乡间儿童很少有图画可看,于是日日逼视,竟烂熟于心。

年长之后真到了西湖,如游故地,熟门熟路地踏访着一个陈旧的梦境。

明代正德年间一位日本使臣游西湖后写过这样一首诗:昔年曾见此湖图,不信人间有此湖。

今日打从湖上过,画工还欠费工夫。

可见对许多游客来说,西湖即便是初游,也有旧梦重温的味道。

这简直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常用意象,摩挲中国文化一久,心头都会有这个湖。

奇怪的是,这个湖游得再多,也不能在心中真切起来。

过于玄艳的造化,会产生了一种疏离,无法与它进行家常性的交往。

正如家常饮食不宜于排场,可让儿童偎依的奶妈不宜于盛妆,西湖排场太大,妆饰太精,难以叫人长久安驻。

大凡风景绝佳处都不宜安家,人与美的关系,竟是如此之蹊跷。

西湖给人以疏离感,还有别一原因。

它成名过早,遗迹过密,名位过重,山水亭舍与历史的牵连过多,结果,成了一个象征性物象非常稠厚的所在。

游览可以,贴近去却未免吃力。

为了摆脱这种感受,有一年夏天,我跳到湖水中游泳,独个儿游了长长一程,算是与它有了触肤之亲。

湖水并不凉快,湖底也不深,却软绒绒地不能蹬脚,提醒人们这里有千年的淤积。

上岸后一想,我是从宋代的一处胜迹下水,游到一位清人的遗宅终止的,于是,刚刚弄过的水波就立即被历史所抽象,几乎有点不真实了。

它贮积了太多的朝代,于是变得没有朝代。

它汇聚了太多的方位,于是也就失去了方位。

它走向抽象,走向虚幻,像一个收罗备至的博览会,盛大到了缥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西湖风光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西湖风光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西湖风光教材分析:《西湖风光》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全文以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文字展现了迷人秀丽的西湖风光,表达了对西湖风光的留恋,赞美之情。

文章首先交代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并点明西湖于杭州的重要地位-----是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接着重笔描绘描绘在西湖边“远眺”,“近看”之所见。

正是由于山的“层层叠叠”,“连绵起伏”,才造成了山色“绿,青,浓,淡”之变化。

写湖的静,清,是静景,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是动景。

静谧的美与灵动的美融为一体,美仑美奂。

然后浓墨渲染西湖那浓郁,苍翠的绿。

真是绿得可爱,绿得醉人。

知识与技能1 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13个词语和12个词语。

2 用普通话正确,顺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层层叠叠”,“连绵起伏”,“流连忘返”等词语的意思。

3 学习“素”的笔画。

注:重点:1 用普通话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好第二自然段。

但要建立在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读出山的“层层叠叠”,“连绵起伏”,读出湖的静和清,以及静和动不同的美。

产生对西湖风光欣赏的愉悦之情。

2 积累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好词好句。

难点:1 选用学过的课文中的语句,写几句赞美西湖的话。

过程与方法:1 借助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层层叠叠”,“连绵起伏”,“掠过”等词语。

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学课文的第三小节,想一想一山,二堤,三岛分别指的是什么?感受西湖的美。

3 借助多媒体和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欣赏西湖美的语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积极地投入到以欣赏,感悟,自学为主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小组学习的快乐。

2 在朗读中感受到西湖的美,使学生产生愉悦之情。

3 欣赏西湖那秀丽迷人的风光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1 整体感知杭州是一个着名的风景名称,西湖更是为学生所熟悉。

让学生先听听,再说说对杭州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素有”,从整体着手,感知课文。

2 以读代讲,细心感悟。

有关西湖的写景抒情散文

有关西湖的写景抒情散文

有关西湖的写景抒情散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西湖之景,让人不知不觉以沉醉其中,到处是美景,到处是美画。

人总羡慕别人是画中之物,其不知自己也是画中之人。

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西湖的写景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西湖的写景抒情散遥远的西湖我没有见识过西湖,我的西湖还只是一个意象。

这个美丽的西湖意象,是一个美丽的杭州知青给我的。

那时,我还是个懵懂的乡下少年。

为了搞清楚鱼是不是也像人一样睡觉,我偷了爷爷的电筒,悄悄地摸向剡溪。

还未到溪边,我就听到了哗哗的水声。

溺死鬼洗衣服?我被这个念头吓得竖直了浑身的汗毛。

但是偷一次电筒不容易,我还是硬着头皮摸过去。

天哪!两个雪白的身子在相互泼水。

这不是知青苏堤和白堤吗?她俩已经忘乎所以,好像整条剡溪都是她俩的。

她们的真名不叫苏堤、白堤,只是一个姓白,一个姓苏。

初来乍到,知青屋还未造好,临时搭伙在我家。

她俩向我爷爷介绍姓名,爷爷笑道,真是巧了,一个是苏堤,一个是白堤。

她俩惊呼,爷爷去过西湖?爷爷说年轻时做生意经常去杭州,要是不打仗,早就在西湖边买了房子住下了。

苏堤说,爷爷是与西湖擦肩而过?白堤问,爷爷是喜爱西湖了?爷爷怅然说,不说风景人物,光说说西湖这名字,就够你回味大半天了。

汉字东南西北的四个方位词,西是最有味道的一个字。

东,太热烈;南,太温和;北,太萧飒;只有西有诗意,阴郁中感伤,感伤中有凄美。

湖,配个西字,桥,配西泠两个字。

西湖、西泠桥,太诗意了。

钱塘之地有文化,还有风雅啊!别地的湖,也有叫作西湖的,但别地的桥,绝不会有叫西泠的。

西泠桥的名字已经够绝了,桥边上还筑了个苏小小墓,真是……真是……爷爷想说句古话来赞叹,又怕被红卫兵听到会挨训,一时“真是”不出来。

白堤接过话来,赞叹爷爷太有文化了。

我趁机插了句,我爷爷是秀才。

爷爷赶紧让我闭嘴,那是旧社会的事。

初中写景抒情散文800字

初中写景抒情散文800字

初中写景抒情散文800字写景抒情散文选材丰富,情感细腻,意境优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进行教学,便能很好体现此类散文情景交融、神形统一的特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写景抒情散文800字,供大家欣赏。

初中写景抒情散文800字篇一:爱上西湖“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段词似乎有些悲伤,却勾勒出一种美好的意境,若真有一位佳人在水一方,何尝不是一幅美景?没想到我真的邂逅了一位绝世佳人。

自古以来,多文人墨客至此,留千古佳篇众多。

她的名字,华夏无人不知,曾如此憧憬于至此一游,领会如仙境般之西湖,饱览如诗如画之美景。

她无论远观还是近观都美得无可挑剔。

初次在远处望见她,就觉得她美得不可方物。

杨柳的枝条条已垂到水面,宛如一位少女清洗着她的头发。

她犹抱琵琶半遮面般,让杨柳掩盖住湖水的一部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吐露了这位佳人的娇羞。

渐渐走近,才发现湖上的朵朵荷花,点缀着湖面,正是佳人最合适的装饰。

花生的硕大,她们的颜色全是明艳的粉,未经任何修剪,优雅地立在湖面,荷叶是沁人心脾的翠绿,轻轻地托着荷花,不忍心让她受伤,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正写出了这番美景。

荷花下的鲤鱼,游来游去,好像是在捉迷藏呢!这何尝不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呢?走到湖边,我终于与她近距离的接触,湖面上,阳光洒下点点光斑,微风乍起,湖水伴着清风泛起涟漪,整个湖似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巨大的绿宝石,她静的迷人,令人不舍得打扰她。

我倚在柳树旁,闭上眼睛,静静的想着,待到冬天的西湖,又是什么样呢?青翠的绿树大概都被成片火红的梅花取代了吧,冬日时的西湖便被热情的红梅团团簇拥,这样,即使在寒冷,她也不会寂寞了。

想着想着,突然下雨了,西湖还真像个小孩子,一到盛夏就哭个不停。

连天的雨衬托了西湖的气质,再配上许仙,白娘子的断桥相会,薄薄细雨好似为西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为她增添了几分凄楚动人。

《西湖的绿》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西湖的绿》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西湖的绿》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西湖的绿》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篇一」《绿》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于1924年2月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

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颂扬了祖国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写得清新细腻,漂亮缜密,精致玲珑,诗意盎然。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境界的赞美和追求。

下面是朱自清《绿》阅读练习,欢迎同学们的练习,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语文学学习成绩和水平。

朱自清《绿》节选语文阅读及参考答案阅读朱自清《绿》节选,完成问题。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A】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B】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1.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西湖漫笔 赏析

西湖漫笔 赏析

西湖漫笔赏析
《西湖漫笔》显示了作家写景文字的基本风格:重视客观对象的精微体察,描摹真切,情感内敛,语言简约隽永,尽量使你在客观的对象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审美的愉快。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西湖之美,这种美有来自表面的风景之美,也有附着在西湖身上的内在美。

对西湖本身的描写可以说是本文最富有文采的地方。

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引用、反问等修辞手法。

在倒数第二段,作者将西湖比拟成人,用到了“满湖的笑”“满湖的歌”“西湖的度量”等一组拟人手法,使读者对西湖的美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同时也会产生对西湖美景的向往之情。

至于反问修辞,本段的最后一句用到了。

“这热闹,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么”
一句话使读者不得不对西湖更加倾心。

《西湖漫笔》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游记散文,写于五六十年代之交。

这篇散文使她第一次在散文界获得了承认。

杭州西湖是江南风景佳丽之地,自古至今,多有名篇吟咏于它。

当时初露头角的宗璞,却能在名家名篇之前泰然处之,毫不怯弱地写出了崭新的文字。

字里行间透出她对西湖美色不敢造次的庄重感。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_写景散文大全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_写景散文大全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_写景散文大全写景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写作手法,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为大家分享了写景散文,欢迎借鉴!写景散文:最美的色彩如果风有颜色,你说那该多好啊!人们都可以看见哪里有风,真是太奇妙了。

那时,世界一定会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生动完美,和自然的景色搭配起来,一定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假如风有颜色,春天的风景最好是五颜六色的。

春风吹过,把一朵朵鲜花打扮得像高贵的小姐一样漂亮;小草们被风染成了翠绿色,个个都探出了脑袋;所有的生物都从沉睡中醒来。

顿时,地球充满了生机。

夏天的风景是蓝色,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碧蓝的天空。

只要一吹,扑面而来的就是凉爽的风。

没有风的时候,看着蓝天,馨就会平静下来,一点儿也不觉得热,蓝蓝的天空,蓝蓝的大海,就是人们心中那份清亮透明的心情。

秋天的风是黄色的,人们常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而丰收的颜色就是黄色的。

”就如:黄的稻谷,黄的雪梨,黄的芒果···另外,落叶也是黄色的,枝头上的叶子被风一吹,它们便翩翩起舞,好像是一位舞蹈演员在表演一般。

最后一个季节是冬天,我觉得它应该是绿色的。

风儿吹过,大自然的生物焕然一新。

焕发了生机,给大自然添加了绚丽的一笔。

如果我的这个梦想可以实现,那该多好啊!写景散文:那片黄黄的油菜花在乡下外婆家,门前有一大片黄的细腻娇嫩欲滴的油菜花.今天,我和外婆去田里拔青菜.突然,我眼前一亮,看见了那微微摇曳的油菜花.我跑过去,轻轻地触摸油菜花,来看油菜花的美丽之处.那一丛丛,一簇簇挺拔秀丽的油菜花,远远望去,像是在绿色的绣花布上点缀着一粒一粒金子,又像是一个个小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徍外瞧.细看,油菜花有四片花瓣,二根或三根萼片.我还发现在油菜花的茎上,有一条条细片,听外婆说,这个是油菜花的“宝宝”--种子.一片片绿油油的油菜花苞,在春风的吹动下,竞争似的开起了花,多么美丽的花啊!它们涌起千层金黄色的波涛,泛起万朵金黄色的浪花,发出了沁人心脾的花香.从田间的油菜花看,花儿长得喜人.我问外婆雄蕊和雌蕊有什么区别,外婆也答不出来,看来还是有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我们去探究的!写景散文:西湖的荷花西湖是远近闻名的风景区,它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湖水碧绿,周围还有许多名胜古迹。

三年级上册课文《西湖》的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课文《西湖》的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课文《西湖》的说课稿一、说教材《西湖》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七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文中饱含着浓浓的西湖情,文章语句优美,词语丰富,很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语言积累以及语感的培养。

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来组织语言材料,先总写“西湖是人间天堂”,然后分述,最后以一个比喻来总结全文。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

3. 欣赏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之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

难点是欣赏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之美。

四、说教法与学法1. 情境导入法。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美丽的西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西湖的美,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2. 以读代讲法。

课文语言优美,很适合朗读。

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从整体上感受西湖的美。

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理解课文内容。

3. 迁移练习法。

我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4. 自主学习法。

我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又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5. 课外拓展法。

我通过让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杭州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杭州这座城市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美丽的西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西湖的美,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然后板书课题《西湖》,并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西湖是什么样的?西湖有哪些特点?西湖在什么地方?然后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归纳和整理,并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西湖写景散文600字作文

西湖写景散文600字作文

西湖写景散文600字作文西湖写景散文600字作文1四月的西湖,应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吧,小暖微凉,不湿不燥。

也很像娇羞的花朵,半开半合,欲喜还愁,兀自散发着神秘的魅力。

这个时候,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甜润,波光里荡漾着几分朦胧。

四月的西湖啊,就是在这样的时节,我从遥远的北国,飞越重山,抖落一身轻寒,温顺地投进你的怀里。

西湖,我来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们习惯把你比作靓丽的江南女子,略施粉黛、轻纱半笼、百媚千娇。

而此时在我眼中的西湖,更像一个素有教养的长在青春里的少妇,告别了青涩,看淡了繁华,裙裾素雅,举止端庄,轻语浅笑,移着春波般柔缓的步态款款而来。

西湖的早晨,安静得像一幅布景。

就连鸟的叫声都显得有几分慵懒,空气迷蒙仿佛要凝固一般。

远望宝石山上,可见保俶塔修长挺拔的倩影,像一个尽职的卫士,守望着西子湖畔千年的沧桑。

在这寂静的氛围中,人的心里总会感到一丝萌动,一种说不清的淡淡的欢喜。

西湖的早晨,明媚得像滤过一样。

幽蓝幽蓝的天空如长白山天池的湖水,莹洁碧透,仿佛一不小心就会流泻下来。

天边点缀着几朵闲云,隐隐地在视野里出没。

大大的太阳悄悄地在山影后升起,闪着金光,却绝不会刺痛你的眼睛。

西湖的早晨,白堤上绽放着一树一树的桃花,粉的似霞,白的如雪。

她们是如此的娇艳、如此的柔嫩,哪怕一点点的微风都会让她们花枝颤动,粉瓣轻飏。

这个时候,你的脚步不得不轻轻地放慢,担心落足之间,会惊落一番花雨。

西湖的早晨,听不见生意人的叫卖和商家门前刺耳的音乐,更没有热烈得有些夸张的广场舞和节奏铿锵的健美操。

你看到的是穿着白色丝绸练功服、光彩照人、慢吞吞舞剑的银发阿婆。

还有湖岸边静静的乌篷船,和静静地握着桨橹,表情安详,等着生意的船工。

在湖边较为宽阔的所在,拿着巨笔写地书的飘着长髯的老者,排山拿云,气定神闲,信笔挥毫,身边围拢着喜欢书法的游人,饶有兴致地指指点点,浓浓的文化气息,在遒劲灵动的笔下,慢慢浸润开来。

西湖是一个从来不缺少爱情,又写满忧伤的地方。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

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

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第二自然段介绍远山和湖面的美丽景色。

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

第四自然段描绘月光下的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文笔通达流畅,应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增多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

学情分析: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在教学时重点就要抓住美丽的词与句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由感兴趣到感情趣,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境的作者的情感。

反复诵读,悟出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反复诵读,与作者读出共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利用比喻手法对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音像资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具体描绘西湖主要景点;2.比喻句“像”、“仿佛”、“宛如”和“犹如”的使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照片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教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

教学过程:一.俗语导入1.出示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

有谁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苏杭)苏杭——苏州和杭州2.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让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神往。

)3.这么美的地方大家想去吗?老师介绍推荐大家去西湖走走看看,那是镶嵌在杭州的一颗明珠。

《西湖的绿--宗璞散文》写景作文

《西湖的绿--宗璞散文》写景作文

《西湖的绿--宗璞散文》写景作文若要问我中国最诗意的地方是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西湖。

”我曾在初夏时节游览过西湖,那时的西湖,仿佛是一幅刚刚完成的水墨画。

湖面上,烟雨迷蒙,山峦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让人心旷神怡。

我沿着苏堤漫步,两旁都是湖水,远处的湖水如烟云般缥缈,近处的湖水则被微雨染上了一层银灰的颜色。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的沙石和水草清晰可见。

湖面上,不时有游船驶过,掀起一道道涟漪,打破了湖面的平静。

走着走着,我忽然看到路旁的树木十分古怪。

这些树木的树干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走近一看,原来这些树木的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

这些青苔有的如耕牛,有的如牧人,有的如树木,有的如云霞,形状各异,十分有趣。

它们给这些树木增添了一份生机和古朴之美,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在花港观鱼,我看到了另一种不同的绿。

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

荷叶上,滚动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这些荷叶,有的刚刚露出水面,有的已经长成了大圆盘,给人一种蓬勃的生机和向上的力量。

荷叶之间,点缀着一朵朵粉色的荷花,它们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花瓣上还带着几滴露珠,显得更加娇艳欲滴。

我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

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那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西湖的绿,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绿,是一种让人陶醉和流连忘返的绿。

它不仅是西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是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爱西湖的绿,更爱中国的大好河山。

名家写景散文

名家写景散文

名家写景散文前言景物在诗歌里也在文言散文、白话散文中起到重要作用,经典文学的名家们常会描述自己眼中的风景,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

以下是几篇代表作,希望能为读者带来一些阅读上的乐趣。

《记扬州》——朱自清“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句家喻户晓的诗句,不仅被广为传诵,更是被后来的文学创作所引用。

在朱自清的散文《记扬州》中,他又把这句诗出现在文中。

文章以扬州为背景写景,一开始就描述了扬州的名胜古迹:“扬州的花园,和离园,二泉映月,个个都是天下闻名的好处子,一遇钟鸣,嚎啕大哭”。

接着作者辞去了教职“随便转弯拐进一条小巷”,“沿这小巷直走,快到了城东破壁处,”这个转弯处,“从巷子里瞧过去,竟是一座新街!宽并旁到,平坦干净,真是一块舞台,请扬州的居民逐个上演生活的绝技。

”这些描述些许常见的景观,但却在朱自清笔下添加了生动的、独特的、文学化的情感。

而当他在众多景致之中选择了著名的“二泉映月”,以仿诗纳于文中,“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感情素深,本是临别应赏时的一曲长了,但此时由朱自清集结扬州之景,一以贯之呈现扬州之美。

表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心灵之感受。

《满江红·怒发冲冠》——辛弃疾辛弃疾是中华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大家,他的散文和诗歌都被誉为“辛氏体”或“辛韵”。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满江红》。

这篇散文以杭州园林和西湖为背景,其文字让人感联想无限,观却不枯。

其中一句“每当荷花开的时候,立即数月之间,杭城中处处是香!”描叙荷花香的凄美,令人感慨。

另一句“黄鹤楼中春意闹,满陇荀董已无声。

”泛黄了的书卷,细语低声,几度秋叶飘零……辛弃疾通过对当时生活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和对时代的关注,是一篇融汇诗意的散文。

《草原》——巴金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一位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家》、《春》等。

他的散文《草原》以朴素的语言描述了内蒙古这片广阔、壮丽的草原。

《湖心亭看雪》全文赏析

《湖心亭看雪》全文赏析

《湖心亭看雪》全文赏析 导语:《湖心亭看雪 》是明朝张岱创作的写景散文 ,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 绪。

下面是文言文现象,欢迎参考!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 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 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 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赏析 晚明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 却 也占有一席之地。

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 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

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 忘故国。

这里标“崇祯五年”, 也是如此。

“十二月”, 正当隆冬多雪之时, “余 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

这开头的闲闲两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 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作者 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 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 结了。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是高度的写意手 法, 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 宗元1/6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雪。

”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 一个“钓雪”的渔翁。

名家朱自清写景散文推荐

名家朱自清写景散文推荐

名家朱自清写景散文推荐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是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名家朱自清写景散文,供大家欣赏。

名家朱自清写景散文推荐:扬州的夏日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

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

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的憎恶也许掩住了他的爱好;他也许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

若是想呢,--你说他想什么?女人;不错,这似乎也有名,但怕不是现在的女人吧?--他也只会想着扬州的夏日,虽然与女人仍然不无关系的。

北方和南方一个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无水而南方有。

诚然,北方今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甚至决了堤防,但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颐和园虽然有点儿水,但太平衍了,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

有水的仍然是南方。

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

下船的地方便是护城河,曼衍开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这是你们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还有许多杈杈桠桠的支流。

这条河其实也没有顶大的好处,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静,和别处不同。

沿河最著名的风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最远的便是平山堂了。

金山你们是知道的,小金山却在水中央。

在那里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错--可是我还不曾有过那样福气。

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这儿的,人不免太多些。

法海寺有一个塔,和北海的一样,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盐商们连夜督促匠人造成的。

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这个塔;但还有一桩,你们猜不着,是红烧猪头。

夏天吃红烧猪头,在理论上也许不甚相宜;可是在实际上,挥汗吃着,倒也不坏的。

五亭桥如名字所示,是五个亭子的桥。

山外青山烟雨杭州写景散文

山外青山烟雨杭州写景散文

山外青山烟雨杭州写景散文山外青山烟雨杭州写景散文自上回姑苏三日,也许是太过兴奋,只有四句打油诗草草了事。

这回杭州之行,如果再敷衍,岂不辜负天公作美 ?路上身体小恙,加上天气闷热,精神有些萎靡。

晚上到了南宋御街,闲逛之后找家宾馆,洗漱完早些休息了。

翌日早起出门,天下起了小,我和朋友都没带伞,只一心往西湖奔去。

刚到西湖,雨停了!天空中有些氤氲,伴着清风拂柳,让人瞬间精神焕发。

似乎是杭州一场小雨,带走了我身体里所有的病气,这难道不是天公作美么。

我们三人环湖而走,在一处渡口乘上了游船。

风更加清凉,游湖的兴致也愈发浓厚。

碧水微澜,清波漾开,水气缓缓升腾,眺望着雷峰塔,黛身金顶,林中耸立;又见远山连绵隐约,葱郁苍翠。

就连那断桥上,也是游人络绎不绝,在湖心看去,还真的担心桥如其名,成了“断桥”。

放眼整个西湖,素净秀美,山色空濛,像极了一卷水墨丹青,浓一分则艳俗,少一分则淡薄。

而这西湖间的一山一人一物,皆能在造化笔下,诗意盎然,别具一格。

坐完游船,走过白堤,便到了曲院风荷。

路上看见的荷花,都已过盛开之时,大多只有一小片,还在想诗里说的“无穷碧”可能只是艺术夸张,但进了曲院风荷,就已经没有疑问了。

秋风飒爽,碧波涟漪上带着淡淡的荷叶芬芳,若窈窕淑女,口齿噙香,款款而来。

都说夏季要去曲院风荷观赏映日荷花,而我能在初秋看到这一片接天莲叶,也是不虚此行的.。

诗里的景致流传百世仍可饱览,幸甚至哉!出了曲院风荷,再步行十分钟左右,就是岳王庙,入了岳王庙正殿忠烈祠,可见彩塑岳王像。

岳王执刀危坐,蟒袍缨盔,正气凛然,平日里史书上再熟悉不过的英雄人物,今日终能一睹风采,心中没有畏怯,只有亲切与景仰。

参观完正殿,忠烈祠东侧,越过精忠桥有道重门,过了重门是岳飞、岳云墓。

台阶两旁石像生矗立,二墓块石围砌,青葱肃穆。

我瞻仰片晌,脑子里想到的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场景。

南宋朝庭偏安一隅,是因岳王的忠贞浩气而撑起脊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报国之慷慨,破敌之千里!这等风骨已然代代相承,历久弥新,淌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三年级上册《西湖》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西湖》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西湖》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西湖》知识点汇总
第六课《西湖》
1、《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西湖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2、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答:一是明月东升,二是华灯倒映湖中,三是琴声“悠扬”。

3、近义词:犹如-宛如-好像-仿佛
例句: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4、造比喻句。

1)秋天到了,树上的黄叶象一只只蝴蝶飘落下来。

2)十五的月亮仿佛一个大圆盘。

5、写一首描写西湖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课文中写到得景物有:连绵起伏的山、平静的湖面、、环湖树、白堤苏堤、三个小岛。

7、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把句子换个说法)答: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呀。

8、理解“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9、西湖十景有: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柳浪闻莺、断桥残雪、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映月、宝石流霞、黄龙吐翠。

10、“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苏指“苏州”,杭
指“杭州”。

、课文采用由远到近的描写方法。

俞平伯写景散文《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俞平伯写景散文《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俞平伯写景散文《西湖的六月十八夜》俞平伯写景散文《西湖的六月十八夜》我写我的“中夏夜梦”罢。

有些踪迹是事后追寻,恍如梦寐,这是习见不鲜的;有些,简直当前就是不多不少的一个梦,那更不用提什么忆了。

这儿所写的正是佳例之一。

在杭州住着的,都该记得阴历六月十八这一个节日罢。

它比什么寒食,上巳,重九……都强,在西湖上可以看见。

杭州人士向来是那么寒乞相的;(不要见气,我不算例外。

)惟有当六月十八的晚上,他们的发狂倒很像有点彻底的。

(这是鲁迅君赞美蚊子的说法。

)这真是佛力庇护——虽然那时班禅还没有去。

说杭州是佛地,如其是有佛的话,我不否认它配有这称号。

即此地所说的六月十八,其实也是个佛节日。

观世音菩萨的生日听说在六月十九,这句话从来远矣,是千真万确的了,而十八正是它的前夜。

三天竺和灵隐本来是江南的圣地,何况又恭逢这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的芳诞,——又用靓丽的字样了,死罪,死罪!——自然在进香者的心中,香烧得早,便越恭敬,得福越多,这所谓“烧头香”。

他们默认以下的方式:得福的多少以烧香的早晚为正比例,得福不嫌多,故烧香不怕早。

一来二去,越提越早,反而晚了。

(您说这多们费解。

)于是便宜了六月十八的一夜。

不知是谁的诗我忘怀了,只记得一句,可以想像从前西子湖的光景,这是“三面云山一面城”。

现在打桨于湖上的,却永无缘拜识了。

云山是依然,但濒湖女墙的影子哪里去了?我们凝视东方,在白日只是成列的市,在黄昏只是星星的灯火,虽亦不见得丑劣;但没出息的我总会时常去默想曾有这么一带森严曲折颓败的雉,倒印于湖水的纹里。

从前既有城,即不能没有城门。

滨湖之门自南而北凡三:曰清波,曰涌金,曰钱塘,到了夜深,都要下锁的。

烧香客人们既要赶得早,且要越早越好,则不得不设法飞跨这三座门。

他们的妙法不是爬城,不是学鸡叫,(这多们下作而且险!)只是隔夜赶出城。

那时城外荒荒凉凉的,没有湖滨聚英,更别提西湖饭店新新旅馆之流了,于是只好作不夜之游,强颜与湖山结伴了。

中国最美十篇写景散文

中国最美十篇写景散文

中国最美十篇写景散文
中国写景散文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内容丰富,以下是一份综合古今多位著名作家的十篇被广泛赞誉为“最美”的写景散文(注:由于没有具体时代背景和最新评价数据,以下列表可能不完全代表最新的文学评价):
朱自清《荷塘月色》
描述了清华大学校园内荷塘在月夜下的美丽景色,细腻的心理描写与自然景观交融,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郁达夫《故都的秋》
通过对北平秋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情感,将秋天的悲凉之美刻画得淋漓尽致。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通过听觉感知,描绘出江南春雨的韵味,抒发对故乡深深怀念之情。

宗璞《西湖漫笔》
宗璞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描绘了西湖四季变换之景,文笔清新,情感真挚。

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以深厚的古典文化素养诠释了秋日里的闲适与淡泊,富有哲理。

沈从文《湘行散记》系列
其中包含多篇描绘湘西山水、民俗风情的优美散文,如《边城》中的水边小镇描绘尤为动人。

贾平凹《商州又录》
贾平凹以其质朴而深情的文字,勾勒出陕南商州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貌。

苏东坡《前赤壁赋》
古代散文名篇,苏轼借赤壁之景,抒发人生哲思与历史感慨,展现出壮美豪放的写景风格。

杨朔《荔枝蜜》
杨朔通过讲述采蜜过程,以蜜蜂与荔枝树的关系寓言般地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张岱《湖心亭看雪》
明末清初文人张岱描绘了西湖湖心亭雪景的寂静与空灵,传达出孤高清远的人格理想。

这些散文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深刻对话以及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读者在阅读时既能欣赏到中国各地丰富多彩的风景,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美学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西湖散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

”这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观赏西湖之后,对西湖精彩的描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写景西湖散文,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篇一:写景西湖散文六月间,我第四次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

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

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倾、气象万千。

好在到过的名胜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

奇怪得很,这次却有炯乎不同的印象。

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秋意,也没有雪。

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的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

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

空气中,弥漫了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

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

几天中我领略了西湖的“绿”。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
得绿一扑眼而来。

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

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

亭旁溪水波光粼粼,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着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的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

黄龙洞绿的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不能一一去说。

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

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走近看时,原来四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他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

那是满池的新荷,
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

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

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

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那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篇二:写景西湖散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

”这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观赏西湖之后,对西湖精彩的描述,他把西湖比作一位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

春天,春雷轰隆隆地响起来,就像小闹钟一样把睡着了的小柳树叫醒了。

小柳树睁眼睛伸伸懒腰,开心地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雨哗啦啦地下起来,把小柳树洗得干干净净的。

春风唰唰地吹过,就像妈妈温柔的手给小柳树梳头发,很快,柳梢上长出嫩嫩的柳芽,俏皮地探着小脑袋告诉人们“春天来啦”。

夏天到了!夏天到了!我们在断桥上看荷花。

荷花开了不少,有几朵“矮荷花,它在如圆帽般的荷叶下显得格外精神。

边上还有两只小鸭子呢!它们浮在水
面上,一直在梳理羽毛,还有一只四处张望,好像在说:”人们为什么看着我们?“一阵风吹过,一旁的荷花轻微地晃动,似乎在像我们招手呢!突然,一片花瓣掉了下来,落在水面上,它顺着风轻轻飘动,好像一条粉色的”小船“在水中开动。

秋天,杭州是人间天堂,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早上,淡淡的雾给西子披上一层白色的面纱,有一种朦胧的美,显得那么高雅,那么迷人。

西子湖畔的柳树姑娘,绿色长发早已变成黄色短发,尽管没有了春天的活力,但在寒冷的北风中,好书那么婀娜多姿。

街边梧桐树爷爷的叶子全部落下来了,落叶像一只只”黄蝴蝶“随风飞舞,时而飞上天空,时而落在地上。

金灿灿的落叶像给人行道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欢迎五湖四海的游客。

冬天,积雪硬邦邦的,脚踏上去发出”吱嘎,吱嘎“有节奏的响声。

那像云烟一样的轻柔,如玉石一般洁白的雪还在下,空中的雪花,就像扇动的玉蝶,轻轻地飘飞着落在树枝上。

一阵风吹过,树林轻轻地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就抖落下来。

玉屑似的粉末儿随风飘扬。

再回头老看看那”断桥残雪。

“远远望去,断桥皑皑如连,就像一条白色的飘带在中间,突然断了,露出了褐色的桥面。

正所谓:”断桥不断,
长桥不长,孤山不孤。


西湖一年四季各有特色,美丽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