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施工隧道监测方案
盾构隧道测量方案
盾构施工地面监测方案1、概况1.1、工程概况深圳地铁5号线土建2标盾构施工共包括三个区间,分别是:翻身站~灵芝公园站、灵芝公园站~大浪站、大浪站~同乐站。
翻身站~灵芝公园站设计起止里程CK4+196.34~CK5+461.66。
其中左右线CK4+196.34~CK4+410各213.66m为矿山法施工暗挖隧道;左线盾构区间CK4+410~CK5+461.66,长1265.32m;右线盾构区间CK4+410~CK5+461.66,长1252.68m; 灵芝公园站~大浪站起点里程为CK5+686.661,左线隧道设计终点里程为CK6+265.602,长578.941m;右线设计终点里程为CK6+109.605,长422.944m; 大浪站~同乐站区间起点里程为CK6+588.140,左线隧道设计终点里程为CK7+201.660,长613.520m;右线设计终点里程为CK7+241.200,长653.060m。
1.2、施工总体方案投入两台海瑞克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配备保压泵碴装置),两台从同乐明挖区间盾构井站先左线、后右线下井始发,由北向南沿创业路掘进;至大浪站,过站;再从大浪站南端始发、掘进,进入灵芝公园站北端头井吊出转场。
两台分别再从翻身站北端始发,通过矿山法隧道,由南向北掘进,至灵芝公园站南端头井吊处,退场。
为了确保盾构机从同乐~大浪~灵芝站和翻身~灵芝站三个区间顺利准确的进行掘进施工,对翻身~同乐站三区间的地面导线点联测控制导线测量,地面高程测量为盾构机掘进前施工奠定基础。
2、编制依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广州地铁三号线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工程测量规范》(GB500026-9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铁路测量规范》(TBJ101-85)3、仪器设备配置4、施工测量组织机构整个区间施工中,项目经理部设测量主管一名,负责具体的施工测量工作管理及安排;专职测量工程师二名,负责现场施工测量放样及内业资料的整理;专职测量工三名。
盾构工程施工测量和监控量测方案
盾构工程施工测量和监控量测方案1 施工测量1.1 控制测量为确保施工控制点的稳定可靠,测量与相邻标段测量点联测闭合,对地面首级和二级控制网点进行同等精度的复测工作。
(1)复测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的规定,施工前,测量队对业主在交接桩时提供工程范围测区精密控制网、精密水准点等进行复测。
复测时按照首级控制网点同等精度进行观测,并与邻近标段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进行贯通联测,做好工程测量的相互衔接。
将复测成果书面上报监理单位。
在工程施工期间,每两个月对首级控制网复测一次,并将复测成果上报监理单位。
如监测发现施工场地周围的地面有变形时,及时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复测,增加复测频率,确认控制点无误后才可以继续使用。
如发现首级控制网测量超出规范允许范围时,立即报告监理单位,重新交桩后才可以使用首级控制网。
(2)控制测量复测工作完成后,在首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需要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城市道路交通建筑物等实际情况定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方案,现场选点埋设控制网标石后组织施测。
(3)平面控制测量为满足施工需要,严格地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增设了导线点,在盾构竖井处适当位置增设了精密导线点和精密水准点。
将新增设的控制点与地面首级控制网进行了联测,确保竖井投点在多方控制中。
盾构始发井投点测量为指导盾构掘进施工,必需把导线数据导入始发井强制对中平台上,施工完成到设计标高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仪器设备,采用投点仪投点(投点仪标称精度不低于1/30000),把井口上测设的为了提高投点精度,在竖井口长边对角适当位置设置投点P1,P2点,如图10-1-1-1。
然后利用地面上的控制网进行联测,将测量数据进行平差后,计算出P1、P2各点的坐标(或用前方交会法,定出P1、P2各点),将P1、P2点投在井下的投点板上,如图10-1-1-2所示。
为了检核投点精度,在井上作多次投点,投在投点板上的P1′、P2′、P1″、P2″…点。
盾构监测方案
盾构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下交通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盾构技术作为一种地下交通隧道建设的重要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环境友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等工程中。
然而,盾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地层塌陷、管片错位等,因此需要进行盾构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二、盾构监测的重要性1.检测地下层结构:盾构监测可以帮助工程人员准确了解地下层结构状况,包括地质构造、围岩稳定性等,为后续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预防地层塌陷:通过监测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地层变化,可以及时预警地层塌陷的风险,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和施工周边的安全。
3.监测管片质量:盾构施工中的管片是构成地下隧道的主要部分,通过监测管片的安装质量和位移变化,可以发现管片错位等问题,并及时调整和修复。
4.施工质量控制:盾构监测可以帮助监测施工的整体质量,包括管片安装质量、导向系统的有效性等,及时调整施工方法,确保隧道工程的质量。
三、盾构监测方法1.地层监测:通过激光测量、声波测量等方法对地下层结构进行监测,实时获取地层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地层的稳定性。
2.液压拼装监测:通过监测盾构施工过程中的液压拼装压力,可以判断盾构机是否正常工作,及时发现设备故障。
3.管片位移监测:通过监测管片的位移变化,可以发现管片错位等问题,并及时采取修复措施。
常用的监测方法有位移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
4.管片质量监测:通过对管片的外观检查和强度测试,可以判断管片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5.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的升降会对盾构施工产生影响,通过地下水位的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盾构监测方案的实施步骤1.制定监测方案: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盾构监测的方案,包括监测方法、监测点位的布置、监测频率等,并进行文档化记录。
2.安装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安装相应的监测设备,包括位移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液压拼装监测设备等。
盾构监测方案审核意见
盾构监测方案审核意见概述盾构是一种地下隧道施工的工具,其施工需要进行监测,以保障施工的安全和进度的顺利进行。
本文对某盾构施工工地的监测方案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监测内容监测点位监测点应根据盾构洞口和尾部进行布置,以及关键的地质结构点。
在布点方案中应考虑是否避免影响市政设施、私有土地和已有建筑物,同时应预留出可能的备用点位。
监测参数监测参数应包括测斜、水位、地表沉降、地下空洞、顶板下沉、趾板上升、加固锚索应力和地下水压力等参数。
同时,应有针对不同参数的采取相应的频率及观测形式等措施。
监测仪器及设备监测仪器应选用合理的仪器及设备,需要对仪器的品质、准确度有明确的要求。
应避免使用二手或过期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确性和操作的稳定性。
监测计划监测计划应详细说明监测的各个阶段和相关措施,采取相应的布点方法,针对监测参数采取不同的观测方法和周期。
监测周期及观测频率应结合工程期限和工程进度进行设计,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可靠性。
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应详细介绍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评估和结论,同时进行数据分析和事件回顾、对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补救,并说明相应的措施和结果。
监测报告应在每个监测周期结束后进行撰写和提交。
建议1.对监测点位的布置需要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应在整个过程中严格执行。
2.监测参数应该更加全面,且对不同的参数有效地采取不同的观测周期和观测频率。
3.监测过程中在发现异常情况时,需要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
4.监测报告应该及时、准确、专业地记录下监测过程中的内容,同时注意严格遵循相关法律和法规。
总结盾构监测方案的设计是地下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施工的安全和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必须重视。
经过对于某盾构工地的监测方案的审核,本文对于监测内容、监测计划和监测报告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建议项目公司能够重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对监测方案进行改进,保证工程的进展安全和顺利进行。
盾构隧道监测方案
盾构隧道监测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盾构隧道作为一种高效、安全和经济的地下建筑工法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道路和水利等领域。
在盾构隧道的施工过程中,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旨在保障盾构隧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种盾构隧道监测方案,以提供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确保盾构隧道施工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监测方案的目标盾构隧道的监测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实时监控施工过程:监测方案应能够实时采集并记录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包括盾构机的姿态、推进力及控制参数等。
2.检测地下环境变化:监测方案应能够检测地下环境变化,例如地下水位变化、土壤变形以及地震等,以及时预警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3.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监测方案应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监测方案应通过数据分析和预警功能,提供有效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保障手段。
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盾构机数据采集系统盾构机数据采集系统是监测方案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实时监测盾构机的各项参数。
该系统应包括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能够实时采集盾构机的姿态、推进力、转速、刀盘扭矩等数据,并将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分析和存储。
2. 地下环境监测系统地下环境监测系统用于检测地下环境变化,包括地下水位变化、土壤变形以及地震等。
该系统应配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能够实时采集地下环境数据,并与盾构机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预警。
3. 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方案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建模和预测算法等方法,识别异常情况并生成报警和预警信息,为施工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4. 报告和数据共享监测方案应具备生成报告和数据共享的功能。
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后,生成监测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数据共享,以便及时调取和共享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
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XX地铁XX号线XXX站~XXX站区间盾构法隧道施工监测方案编写:审核:日期:监测单位:目录一、工程沿线环境概况‥‥‥‥‥‥‥‥‥‥‥‥‥‥‥‥‥‥‥‥‥3二、监测依据‥‥‥‥‥‥‥‥‥‥‥‥‥‥‥‥‥‥‥‥‥‥‥‥‥‥4三、监测目的‥‥‥‥‥‥‥‥‥‥‥‥‥‥‥‥‥‥‥‥‥‥‥‥‥‥5四、监测项目‥‥‥‥‥‥‥‥‥‥‥‥‥‥‥‥‥‥‥‥‥‥‥‥‥‥5五、监测点的布设与埋置‥‥‥‥‥‥‥‥‥‥‥‥‥‥‥‥‥‥‥‥5六、监测控制网布设及各项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15七、监测频率及监测报警值‥‥‥‥‥‥‥‥‥‥‥‥‥‥‥‥‥‥17八、仪器设备‥‥‥‥‥‥‥‥‥‥‥‥‥‥‥‥‥‥‥‥‥‥‥‥‥‥18九、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9盾构法隧道施工监测方案一、工程沿线环境概况1、XXX站~XXX站:该区间段为单线单洞圆形隧道,设计起止里程为:右DK16+067.9~右DK17+1.7m(左DK17+67.2m),右线全长933.8m,左线全长1002.268m。
其中设防灾联络通道及水泵房一座。
该区间段自XXX站南端头始发,以直线推进开始,过渡至直缓,再到缓圆、圆缓、缓直、直缓、缓圆、圆缓、缓直到XXX站。
隧道沿线均在市区主要道路干线及商业、居民区建筑物下;盾构自XXX 站始发后,沿XX路向南推进约290米后(即在左KD16+790m处)进入楼房集中区,楼房集中区域长约690m(楼房集中区内房屋简介见P7~P8之表1);隧道沿线地下设施较为复杂,主要为雨水、污水管线及自来水管等。
2、XXX站~XXX站:该区间段为单线单洞圆形隧道,设计起止里程为:右DK17+292.7~右DK17+747.455m,右线全长454.755m(左线全长475.757m)。
其中设防灾联络通道及水泵房一座。
该区间段自XXX站北端头始发,向北推进约40m后进入XX路与XX路的十字交叉路口,推进约140m后进入楼房集中区域下方,隧道沿线上方主要为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及众多的建筑物(建筑物集中区内房屋简介见P9~P10之表2);沿线地下设施复杂,主要为雨水、污水管线等。
盾构施工专项测量施工方案
盾构施工专项测量施工方案
一、前言
盾构施工是一种现代化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其施工需要精确的测量工作作为基础保障。
本文将介绍盾构施工中专项测量的施工方案,包括测量准备工作、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测量准备工作
1. 确定测量任务
在进行盾构施工前,需要确定需要进行的测量任务,包括地表控制点的设置、隧道轴线控制等。
2. 准备测量设备
准备好合适的测量设备,包括测距仪、全站仪、水平仪等,确保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
三、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方法
1. 地表控制点设置
在盾构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地表控制点,用于确定隧道的位置和方向。
2. 隧道轴线控制
通过测量隧道隧道轴线的位置和方向,确保隧道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
3. 岩体位移监测
通过测量岩体的位移情况,监测盾构施工对周围岩体的影响,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四、注意事项
1. 测量精度
在进行施工测量时,要保证测量的精度,避免因测量不准确引起的施工质量问题。
2. 施工环境
考虑施工环境对测量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实时监测
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结语
盾构施工专项测量施工方案是保障盾构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通过
合理的测量工作可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对盾构施工测量工作有所助益。
区间盾构施工监测方案
区间盾构施工监测方案一、监测内容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土体的缺失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地面和隧道沉降,从而会影响到周围的地面建筑、地下管线等设施的正常使用。
针对该区间隧道沿线的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设施,结合盾构推进施工中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进行如下监测内容:1)道路与管线沉降监测2)一般建(构)筑物沉降3)隧道轴线上方地表沉降监测4)地面裂缝的观察二、监测的意义和目的1)监测的意义在软土地层的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由于盾构穿越地层的地质条件千变万化,岩土介质的物理力学性质也异常复杂,而工程地质勘察总是局部的和有限的,因而对地质条件和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的认识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不完善性。
由于软土盾构隧道是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设计和施工的,为保证盾构掘进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并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改进施工工艺和参数,需对盾构推进的全过程进行监测。
在设计阶段要根据周围环境、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特点,编制施工监测方案,在施工阶段要按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合理调整施工参数和采取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层移动,确保工程安全并保护周围环境。
2)监测的目的(1)认识各种因素对地表和土体变形等的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和修改施工参数,减小地表和土体的变形。
(2)预测下一步的地表和土体变形,根据变形发展趋势和周围建筑物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3)检查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和隧道沉降是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4)控制地面沉降和水平位移及其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以减少工程保护费用。
(5)建立预警机制,保证工程安全,避免因结构和环境安全事故引起的工程总造价增加。
(6)为研究土体性质、地下水条件、施工方法与地表沉降和土体变形的关系积累数据,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7)为研究地表沉降和土体变形的分析计算方法等积累资料。
三、监测实施的重点1)各区间沿线建(构)筑物2)隧道影响范围内的管线四、监测内容的实施1)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布设(1)变形监测控制网的起算点或终点要有稳定的点位,应布设在牢靠的非变形区。
盾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市地铁XX号线某区间隧道,全长约1.2公里,采用盾构法施工。
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敏感。
为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特制定本专项施工方案。
#### 二、监测目的与意义1. 监测目的:- 确保盾构施工过程中,隧道结构及周围环境安全稳定。
- 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 为后续施工提供数据支持,优化施工方案。
2. 监测意义:- 提高施工安全性,降低事故风险。
- 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 保护周边环境,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 三、监测内容1. 隧道结构监测:- 隧道内部位移监测。
- 隧道内部裂缝监测。
- 隧道衬砌厚度监测。
2. 周围环境监测:- 地面沉降监测。
- 地下水监测。
- 地下管线监测。
3. 施工过程监测:- 盾构掘进参数监测。
- 土压平衡监测。
- 注浆压力监测。
#### 四、监测方法1. 监测设备:- 高精度全站仪。
- 电子水准仪。
- 激光测距仪。
- 数字水准仪。
- 土压力传感器。
- 液压传感器。
2. 监测方法:- 采用埋设传感器的方式,实时监测隧道结构及周围环境。
- 定期进行地面沉降、地下管线监测。
- 监测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实时上传至监控中心。
#### 五、监测频率1. 隧道结构监测:每日监测一次。
2. 周围环境监测:每3天监测一次。
3. 施工过程监测:每班次监测一次。
####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处理:- 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确保数据准确性。
- 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规律。
2. 数据分析:- 分析隧道结构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趋势。
- 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七、监测控制标准1. 隧道结构监测:- 隧道内部位移不超过规范要求。
- 隧道内部裂缝宽度不超过规范要求。
- 隧道衬砌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2. 周围环境监测:- 地面沉降不超过规范要求。
- 地下水稳定。
- 地下管线无异常。
#### 八、监测人员组织与管理1. 组织机构:- 成立监测小组,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技术方案二〇一四年十二月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技术方案编写:审核:批准:目录1. 方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2. 工程概况 (1)2.1工程简介 (1)2.1.1 拟建工程的交通位置 (1)2.1.2 拟建工程的基本特性 (1)2.2工程地质水文 (2)2.2.1 工程地质 (2)2.2.2 水文条件 (4)2.3工程环境条件 (4)2.4工程的特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4)3. 施工监测技术方案 (5)3.1监测内容 (5)3.1.1 监测项目 (5)3.1.2 监测要求 (6)3.2监测点的设置 (6)3.2.1 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6)3.2.2 地面监测点设置 (7)3.2.3 建(构)筑物监测点设置 (7)3.2.4 管线监测点设置 (7)3.2.5 管片衬砌变形监测点设置 (7)3.2.6监测点数量统计表 (7)3.3测量高程控制网 (8)3.3.1 建立高程控制网 (8)3.3.2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联测 (8)3.4监测作业方法 (9)3.4.1 垂直位移监测 (9)3.4.2 净空收敛监测 (9)3.5监测频率和报警值的设定 (10)3.5.1 监测工作计划、周期及频率 (10)3.5.2 监测报警值 (11)4. 监测使用的仪器设备 (11)5. 监测人员组织与安全管理 (12)5.1 监测人员组织 (12)5.1.1 监测人员的构成及分工 (12)5.1.2 项目组人员组成: (12)5.1.3 项目管理网络: (12)5.2 安全文明作业的保障措施 (13)6. 监测信息反馈体系 (13)7. 监测质量及精度保证措施 (13)7.1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13)7.2 保证观测精度的几项必要措施 (15)8. 项目管理及信息化处理流程 (15)8.1项目管理 (15)8.2工作信息流程 (16)8.3信息施工保障 (16)9. 应急预案 (17)9.1应急小组 (17)9.2应急小组职责及工作程序 (17)10. 附表附图 (18)10.1 监测日报表样表 (18)10.2监测点平、断面布置示意图 (20)1. 方案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5)《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7)《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8)国家有关管线保护、管理、监督、检查的文件等9)业主提供的本工程相关勘察、设计文件和资料1.2 编制原则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掘进会使地下土压力、孔隙水压力产生变化,地下土体的应力场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体的位移和隆沉,从而会对地面的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物体的稳定产生影响。
盾构施工测量专项方案
一、方案概述本专项方案旨在为盾构施工提供精确的测量服务,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本方案将详细阐述盾构施工测量的目的、内容、方法、精度要求以及实施步骤。
二、测量目的1. 确保盾构掘进方向、姿态和速度符合设计要求。
2. 监测盾构隧道结构的变形和受力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 为施工管理和质量验收提供数据支持。
三、测量内容1. 地面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2. 竖井联系测量:将地面控制网传递至竖井,建立竖井内的控制网。
3. 地下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用于指导盾构掘进。
4. 掘进施工测量:监测盾构姿态、掘进速度和隧道结构变形。
5. 竣工测量:对隧道结构进行测量,为质量验收提供依据。
四、测量方法1. 平面控制测量:采用GPS、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测量,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的规定执行。
2. 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的规定执行。
3. 竖井联系测量:采用GPS、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测量,将地面控制网传递至竖井。
4. 地下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按照《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执行。
5. 掘进施工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监测盾构姿态、掘进速度和隧道结构变形。
6. 竣工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按照《地铁隧道工程盾构施工技术规范》DG/TJ08-2041-2008执行。
五、精度要求1. 地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cm,高程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mm。
2. 竖井联系测量:平面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cm,高程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mm。
3. 地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cm,高程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mm。
4. 掘进施工测量:盾构姿态精度应达到±0.5cm,掘进速度精度应达到±1cm/min,隧道结构变形精度应达到±0.5cm。
道路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道路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方案一、工程概述本项目为某城市道路隧道工程,隧道全长约2公里,采用盾构法施工。
隧道穿越城市中心区域,施工过程中需保证地面建筑和交通的正常运行。
为确保隧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施工测量工作至关重要。
本方案主要针对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工作进行详细阐述。
二、测量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2. 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3. 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4.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
三、测量内容1. 平面控制测量:测定隧道各洞口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建立平面控制网;2. 高程控制测量:测定两洞口附近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建立高程控制网;3. 洞内导线测量:测定洞内施工导线点的位置和高程;4. 中线测量:测定隧道中线的位置,确保隧道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5. 施工监测: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应力、位移等参数进行监测。
四、测量方法及步骤1. 平面控制测量(1)依据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采用导线测量法或三角网法建立平面控制网;(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控制点,设置测量标志,采用全站仪或卫星定位系统(如GPS)进行测量;(3)平差计算,求解控制网坐标,确保测量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2. 高程控制测量(1)采用等级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建立高程控制网;(2)选择合适的水准点,设置测量标志,进行高程测量;(3)进行高差计算,求解高程控制网数据,确保测量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3. 洞内导线测量(1)根据隧道中线设计图纸,沿隧道中线布设施工导线点;(2)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测定导线点坐标;(3)导线测量数据进行平差计算,求解导线点坐标,确保测量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4. 中线测量(1)依据设计图纸,测定隧道中线起始点和曲线要素;(2)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中线测量,测定中线点坐标;(3)计算中线测量数据,求解中线点坐标,确保测量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盾构施工段监测方案B版
目录1.监控量测依据 (1)2.工程概况 (1)3. 监测目的与意义 (2)4. 监测内容 (2)4.1必测项目 (2)4.2选测项目 (3)5. 监测方案 (3)5.1仪器设备和人员 (3)5.2监测方法 (4)5.2.1 必测项目 (4)5.2.2 选测项目 (6)5.3监测流程 (7)6. 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反馈 (8)6.1数据采集 (8)6.2数据处理 (8)6.3量测数据的分析及预测预报 (8)6.4监测控制标准 (9)6.5信息反馈与监控 (10)6.5.1 监测管理方式 (10)6.5.2 监测数据的反馈 (11)7. 监测项目的技术要求 (12)8. 监控量测断面及量测频率 (13)9. 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14)10. 监测作业安全文明要求 (14)1.监控量测依据(1)台山核电站取水隧洞工程盾构施工设计图(2)台山核电站一二期取水隧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4)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7)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8)水工隧道设计规范(SL279-2002)(9)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1)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12)吕康成,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2.工程概况广东台山核电站位于珠江八大口门的崖门和虎跳门出口黄茅海西侧,距离台山市44.5km,隶属广东江门台山市赤溪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9′、北纬21°54′。
核电站循环冷却水在大襟岛南侧取得,通过1、2号机组取水隧洞穿越海底引入核电厂区。
隧洞进水口布置在大襟岛西侧取水明渠头部闸门井内,出水口位于陆地核电厂取水闸门井内。
盾构施工监测方案
盾构施工监测方案1. 引言盾构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地下隧道施工方法之一,它通过在地下钻孔并设置隧道支架进行施工。
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获得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盾构施工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的内容、方法和应用。
2. 盾构施工监测内容盾构施工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地表沉降监测地表沉降是盾构施工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监测指标之一。
通过监测地表沉降的变化,可以判断盾构施工的稳定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沉降点进行现场测量、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广域监测等。
2.2 工作面土压力监测盾构施工过程中,工作面的土压力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
通过监测工作面土压力的变化,可以及时了解施工面的稳定性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安装压力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进行现场测量。
2.3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是盾构施工影响因素之一,对盾构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施工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施工方案。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和进行定期的水质样本采集分析。
3. 盾构施工监测方法在盾构施工监测中,有多种不同的监测方法可以应用,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监测方法:3.1 光纤监测光纤监测是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监测方法。
通过将光纤布设在盾构隧道周围,利用光纤传感器检测环境中的应力、温度和变形等信息。
光纤监测具有高灵敏度、多参数监测和长达几十公里的覆盖范围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盾构施工监测中。
3.2 激光扫描监测激光扫描监测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进行三维测量的方法。
通过将激光仪器设置在盾构施工点附近,利用激光扫描仪进行三维测量,可以获得地表沉降、隧道变形等信息。
激光扫描监测具有高精度、快速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等特点,在盾构施工监测中应用广泛。
3.3 GPS监测GPS监测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定位和测量的方法。
盾构施工监测方案
杭州市地1号线建华路站至彭埠站区间隧道及折返盾构推进监测方案编制:审核:二00八年十二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监测方案编制原则与依据 (3)三、监测范围及内容 (4)(一)监测范围 (4)(二)监测内容 (4)四、监测点的布设 (4)(一)区间隧道左、右行线地面沉降点布设 (4)(二)区间隧道周围地下管线监测点布设 (6)(三)区间隧道两侧20米范围内建(构)筑物及沪杭高速监测点布设 (7)(四)进出洞段监测点的布设 (7)(五)隧道内变形监测 (8)(六)地层有害气体的监测 (9)五、监测作业方法及流程 (9)(一)基准点的布设与检验 (9)(二)地表垂直沉降监测 (10)(三)监测作业流程图 (12)六、监测相关技术要求 (12)(一)监测精度要求 (12)(二)监测频率 (13)(三)监测控制值 (14)七、仪器设备选用 (15)八、监测施工人员组织计划(管理网络图) (16)九、质量保证措施 (16)一、精心组织 (17)二、保证落实 (17)三、配合工况,跟踪监测 (17)四、科学整理、认真分析 (17)五、严密控制,及时报警 (18)十、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管理 (18)一、作业管理 (18)二、加强与业主、施工单位、监理配合、沟通 (19)三、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19)一、工程概况杭州市地铁交通1号线建华站〜彭埠站区间隧道分左行线和右行线两条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
盾构从建华路站站出发,向彭埠站方向推进。
沿途经过兴隆村、备塘路、沪杭高速路和彭埠村,所穿越建筑多为民房,结构多为低层砖结构。
针对施工线路周边情况,为了确保施工阶段沿线建(构)筑物,指导建华站〜彭埠站区间隧道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对施工掘进及设计提供必要参数,必须对区间隧道盾构掘进施工进行监测。
考虑到施工线路内地表建筑物的安全质量,为确保盾构掘进对其产生沉降、裂缝、倾斜等不良影响,不但要对地面进行监测,同时还要对建筑物进行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案上海东亚地球物理勘查有限公司二00八年五月目录一工程概况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计三监测施工的依据四监测内容五监测技术方案六监测人员安排七技术及质量保证措施八附图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案前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试验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历史上一些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得益于试验测试技术。
因此,试验测试技术是认识客观事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必要手段,试验测试对保证工程质量、促进科学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测量技术在土建工程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各类工程建筑,尤其是在地下工程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的地位更显关键和重要。
早期地下工程的建设完全倚赖于经验,19世纪才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开始用于指导地下结构设计与施工。
于是在重大或长大隧道中,及时掌握现场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动态分析,就成为施工控制的重要项目之一。
因此施工量测项目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为了验证设计和计算是否合理,运营是否安全,各种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施工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地下工程的设计,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列入设计文件,并在施工中实施。
现场监控量测是判断围岩和隧道的稳定状态,保证施工安全,指导施工顺序,进行施工管理,提供设计信息的重要手段。
掌握围岩和支护动态,按照动态管理量测断面的信息,正确而经济的施工;量测数据经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预测和确定到最终稳定时间,指导施工工序和实施二次衬砌的时间;根据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检验和修正施工前的预设计;积累资料,已有工程的量测结果可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工程中,作为其他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参考依据。
盾构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地面沉陷、位移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本监测工程设置了相应的监测手段,对在盾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形进行实时监测。
一工程概况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位于长兴岛上,起点于牛棚圩以北的丁字坝附近,与青草沙水库出水输水闸井相接;终止于永和路以南120m左右的上海崇明越江通道东侧绿化带内,与长江原水过江管工作井相连。
输水管线总长约10563.305m,其中东线长5280.993m,西线长5282.312m。
全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R=450m;最大纵坡为8.9‰。
具体详见下表。
施工工序,第一台盾构自原水过江管工作井始发推进(东线)至中间盾构工作井进洞后盾构主机解体调头,继续西线隧道推进施工。
第二台盾构自中间盾构工作井始发推进(东线)至水库出水输水闸井进洞后盾构转场回中间盾构工作井,继续进行西线隧道推进施工。
总体筹划详见下图: 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算因很复杂,其中隧道线形、盾构形状、外径、埋深等设计条件和土的强度、变形特征、地下水位分布等地质条件是客观因素。
而盾构形式、辅助工法、衬砌壁后注浆、施工管理情况是主观因素。
地表沉降估算:盾构施工中引起的地表沉降,可用派克(peck )法估算。
即假定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是在不排水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沉降槽的体积应该等于地层损失的体积,此法假定地层损失在隧道长度上均匀分布,地表沉降的横向分布似正太分布曲线。
地面沉降量的横向分布估算公式为:式中:S max -最大沉降量(m ),即隧道轴线中心处。
V l -盾构隧道单位长度地层损失量(m 3/m )。
S (x )-沉降量(m )。
i -沉降槽宽度系数(隧道中心线至沉降曲线反弯点的距离m )。
Z -地面至隧道中心深度。
φ-土的内摩擦角。
在已知盾构穿越的土层性质、覆土深度、隧道直径及施工方法后,即可事先估算盾构施工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同时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把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在推进过程中根据盾构性能及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控制变形量,确保周边环境的绝对安全,实现信息化施工。
三监测施工的依据3.1技术依据1)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道工程技术标卷(甲方提供))2/45(25.22)2exp(2max 22)(φπππ-=≈=-= tg Z i iV i V S i x iV S ll lx2)隧道设计平面图、推进区间管线图(甲方提供)3)<<城市测量规范>>(CJ8-99)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6)<<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3.2编制原则根据本工程监测技术要求和现场施工具体情况,本监测方案按以下要求进行编制:(1)及时反馈施工信息,并以此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2)施工轴线上方地表沉降、穿越水库大堤、穿越主要道路(有凤丰东路、潘园公路等),穿越在建和已建成的建(构)筑物(沪崇苏通道地面道路段、潘园公路立交高架匝道、凤丰东路地道敞开段、水库大堤和民房等)为本工程监测及保护的主要对象;(3)监测过程中,采用的监测方法、监测仪器及监测频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四监测内容根据工程所处地理环境及盾构施工特点与要求,应甲方要求,结合我公司历年来隧道施工监测经验,经实地踏勘,本监测工程拟设以下监测内容:(1)隧道轴线上方地表沉降监测(2)建(构)筑物沉降监测(3)道路与管线沉降监测五监测技术方案5.1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布网原则:1)变形监测控制网的起算点或终点要有稳定的点位,应布设在牢靠的非变形区,为了减少观测点误差的累积,距观测区不能太远。
2)为便于迅速获得观测成果,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图形结构应尽可能的简单。
3)在确保变形监测控制网具有足够精度的条件下,控制网应尽量布设一次全面网;在特殊条件下才允许分层控制。
4)控制网设计时,应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尽可能多的获取变形数据,特别是对绝对位移数据和时间信息。
控制点便于长期保存。
5)变形监测控制网应与隧道施工采用相同的坐标系统。
5.2水准基准点与监测点的布设与检验5.2.1水准基准点布设以现有端头井隧道水准点为依据,考虑施工工期及隧道施工影响范围,本次监测基准点将沿隧道走向布设12组基准点,每组由3~4个基准点组成,定期(每15天)对基准点与绝对高程点进行联测检核。
基准点布设与高程测量按照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的规定执行。
5.2.2工作基准点布设与检验工作基准点是直接用于对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的控制点,其埋设位置既要考虑到便于观测,又要考虑它的稳定性,因此,本工程工作基准点拟每150m设一个工作基准点,共布设70个工作基准点。
为检测工作基准点稳定性,根据施工进度情况,拟每二周检测一次,检测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观测的技术要求进行往返观测。
5.2.3沉降监测点的设置(1)道路与管线监测点的设置布点原则如下:1)在施工前,先了解盾构推进沿线道路及地下管线情况,包括管线口径、埋深、走向等。
然后召开有管线管理部门参加的相关协调会,对沿线的道路及市政管线、建(构)筑物进行交底、清查、确认,根据管线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2)对与轴线正交或斜交的管线,每隔6m设置一个变形观测点,同时设几道断面观测点,观测地表变形量,将数据及时反馈施工人员,调整推进参数。
3)在推进试验段,采集尽可能详尽的数据,掌握在土层中推进的适宜的推进参数,同时控制好轴线,为后续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
4)在盾构穿越期间,有专职人员对需控制的管线进行沉降监测,及时观察地面的变形情况。
采用先进的通讯手段,将每一次测量成果,包括监测数据及时、准确地汇总给施工技术部门,以便于施工技术人员及时了解施工现状和相应区域管路变形情况,确定新的施工参数和注浆量等信息和指令,并及时传递给盾构操作人员,使其及时作相应调整,最后通过监测确定效果,从而反复循环、验证、完善,确保管线安全和隧道施工质量。
5)盾构机穿越后,会存在一定量的后期沉降,必须继续进行沉降监测,必要时采取补压浆措施,支护土体。
6)对沿线地下管线,经和管线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协商后,采取各方都认可的保护措施。
在推进至各管线群之前,应根据资料及实际情况,对涉及的管线予以监测保护。
施工前根据管线监测点布置图,按管线单位要求进行监测点的埋设,并做好监测点的保护工作。
同时加强沿线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重要的管线根据需要跟踪监测。
并把监测信息及时反馈给各管线单位。
在隧道推进区上方,为了更直接地了解盾构施工对管线的影响程度,对轴线两侧各10m范围内各种管线的设备点(如阀门井、抽气井、人孔、窨井等)进行直接监测,在管线单位的监控下确保管线的安全。
及时了解管线的沉降速率及沉降量,并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地下管线埋深一般在地表以下1~3m范围内,对重要管道在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挖布设直接监测点,测点布设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管线密集区域需加密测点。
测点编号根据管线单位要求采编,如:煤气用M,电力用D,上水用S,市话用T等。
对无法利用现有设备点的管道监测,则使用道钉在其旁边布设测点,以反映推进施工对其影响。
在盾构推进期间,监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和管线变形速率的大小适当调整,一般2次/天。
监测点具体位置见点位布置图。
(2)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点设置在掘进施工中应发挥隧道股份的技术优势,通过施工实践不断优化盾构推进参数控制地表沉降,减少对建筑物的影响,同时充分利用盾构施工的特点和优势,严密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及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不断完善施工工艺,将施工后地表最大形变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为此,在推进过程中穿越建筑物,要保证这些建筑物的安全,必须加强监测。
为了及时反映隧道推进区上方建筑物变形情况,需在隧道轴线两侧20m范围内建(构)筑物上设置沉降监测点。
测点标志采用墙面标志,采用冲击钻成孔,然后用水泥将墙面标志封牢,具体测点数量视现场情况而定。
由于该区间内部分建筑物年代久远,测点布设应根据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年代远近酌情而定。
对于沿线中的重要建筑物需要进行重点监测,即测点进行加密处理,盾构穿越建筑物时在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的外墙角、门窗边角、建筑物等突出部位布设沉降观测点,观测建筑物在盾构穿越前后所发生的变化。
在施工前在隧道沿线巡视、观察,若发现先天裂缝,应采取贴石膏饼的方法观测裂缝的后期变化,并拍照存档。
测点编号以“F”表示,如F01、F02…Fn等。
测点布置如下图:(监测点具体位置见点位布置图)图2-建筑物测点布置示意图(3)轴线地表监测点及断面监测点的设置根据隧道控制点,先放样轴线。
本工程中,先将整个盾构的推进轴线放于实地。
在轴线上布设沉降监测点。
正常区域4环(6 m)布置1点,同时在轴线走向上每40环(60 m)布置1条监测断面,在轴线左右两侧设点,断面测点间距为距离轴线2m、4m、7m、1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