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荆荆城市群建设的重大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荆荆城市群建设的重大意义

2010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在抓好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同时,逐步形成“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襄十随”(襄樊、十堰、随州)等新的城市群。笔者认为,这一决策正当其时,意义十分重大。特别是宜荆荆城市群的发展,对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意义。

省委省政府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初衷,就是让宜昌和襄樊发挥其对周边的带动作用。早在2003年9月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城镇建设工作的决定》中,就明确要求宜昌市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周边城镇相对密集、人口与产业较为集中的优势,优化和整合资源,做好大都市区发展规划,实现区域内城镇合理分工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形成强有力的群体效应,更好地发挥其对省域西南部地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省域西南部地域,即除宜昌全市以外,还包括荆州、荆门、恩施、神农架地区的发展。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其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成效并不十分明显,尽管宜昌自身发展较快,但基本没有在“省域”内发挥出整合、辐射、拉动等“副中心”应有的作用,全省“副班长”角色没有正在体现出来。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宜昌与周边市州平级,不太好主动“充大”去“越界”合作;二是省里只给了宜昌一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帽子,并没有组织或推动周边与宜昌合作,也没有授权宜昌开展此类工作。

没有“周边”就无所谓“中心”。不建设宜荆荆城市群,宜昌就谈不上“省域副中心城市”,仍然只能算上地区性城市。省域副中心是一个省域战略,其影响范围不能仅限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省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宜荆荆城市群”后,三市包括荆州、荆门从官方到民间,都具有建设宜荆荆城市群的高度热情。在省政府的推动下和荆荆两市的响应下,宜昌大可消除顾虑,从狭隘的“行政区域”概念中解放出来,主动“挑大梁”,以大联合促大发展。只有认真实施宜荆荆城市群战略,宜昌都有稳定的“周边”,“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才能真正落实,其作用才能真正发挥。换言之,“宜荆荆城市群”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了舞台,“省域副中心城市”使“宜荆荆城市群”有了主角,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重大意义。

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鄂西圈为宜昌和襄樊“双核”带动,并提出了“宜荆荆产业区”的概念。在产业区中,宜昌市重点发展水电、旅游、化工、生物医药、机械、船舶、新材料、商贸、物流等产业,形成区域性交通枢纽;荆州市要提升制造业水平,强化科技、金融、物流、旅游等功能,增强产业在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建成长江中游交通枢纽;荆门市重点发展发展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食品饮料、磷化工、水泥建材、纺织服装等。

以旅游业作为宜荆荆城市群区域产业一体化的突破口,实现宜荆荆地区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这为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宜荆荆城市群”实质上是“宜荆荆产业区”的升华版,其内涵比“产业区”要丰富得多。城市群建设要求在基

础设施、生态环保、市场建设和管理、社会事业发展等各方面均要向一体化推进。宜昌、荆州和荆门约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相互间距离不到100公里,三市之间既有汉宜、襄荆、荆宜三条高速公路相通,又有焦枝、荆沙和正在建设的沿江铁路互联,宜昌荆州之间还有长江黄金水道沟通,“引江济江”工程的开建又使荆州荆门之间有了便捷的水路,宜荆荆电网也已成型,一体化建设条件十分优越。另外,生态环保、市场建设和管理、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也已起步,如建立了宜荆荆城市群媒体联盟、宜荆荆图书馆联盟等组织,举行了宜荆荆文艺精品大会师、寻缘相亲会等活动。

“宜荆荆城市群”建立起来后,首先可以带动“鄂西南地域”的发展。现在沪蓉西高速公路和神(农架)宜(昌)高速公路通车后,恩施州和神农架林区到宜昌仅需2个小时,“3+2”(即宜荆荆加上恩施、神农架)的联动格局凸显。“3+2”的人口、土地面积、经济总量均占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65%以上。可以说,宜荆荆城市群建设好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也就大势已定了。

——对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意义。

宜荆荆城市群的建设,将使湖北中部地区落后的状况得到改善。而过去落后的原因之一,主要是荆江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工业化步伐滞后了。与湖北长江经济带相连的皖江经济带,之所以开发得比较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长江安徽段已经形成了城市带,从马鞍山到安庆不足300公里的江段上分布有5座大中城市: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而在湖北长江武汉——宜昌600多公里的江段上,除去两端的城市外,只有荆州属中等规模以上城市。这是因为“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大的投资受洪水威胁不敢落户。98洪水之后,国家花巨资整治长江堤防,特别是三峡工程的竣工,使“水害”变“水利”,彻底解除了荆江水患,武汉——宜昌段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现在宜昌、荆州都在打造“沿江工业走廊”,已经引进“宜昌·深圳工业园”、“荆州·深圳电子工业园”,继续建设一批产业转移承接园区,着力打造沿江产业转移承接带,宜荆荆地区有望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化工基地、电子材料基地、装备制造基地、能源基地、食品医药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冶炼加工基地、汽车零部件基地、轻工纺织基地,在这一江段“复制”和超越皖江经济带不是梦想。

建设宜荆荆城市群,实际上在《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中有所体现。该规划要求:“着力构建湖北长江经济带西部城市群,使之成为带动整个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强大引擎。”这个“西部城市群”就是宜荆荆城市群。在这个城市群中,一批中小城市将快速崛起。洪湖市将充分利用战略机遇叠加的优势,以石化设备产业集群、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为基础,以“洪湖岸边是家乡”、乌林温泉等重点旅游项目为依托,到2015年形成较具规模的中等城市;石首市则做大做强精细化工、林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到2015年建成中等城市。监利、公安、江陵等城关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该《规划》还明确要求:“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9%。以武汉为龙头,以黄石、鄂州、黄冈、咸宁为支点的东部城市群,通过开展‘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全省和中部地区的辐射力进一步增强;以宜昌、荆州为核心的西部城市群初步形成。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5%。通过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建设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东部、西部两大城市群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打造湖北沿江新型城镇连绵带。”因此,建设宜荆荆城市群是贯彻落实《规划》、打造湖北沿江城镇连绵带的必然要求。如果不建设宜荆荆城市群,湖北长江经济带战略就难以落实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