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咏物诗鉴赏
语文版《唐诗宋词鉴赏》之咏物抒怀诗鉴赏
1、这首诗中的马,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 分析。
• 明确:诗中的马是一匹骏马,神清骨 俊、奔驰生风、纵横驰骋。“竹批双 耳峻,风入四蹄轻”,一静一动写出 了马非凡的气概。其品质,秉性诚笃, 对主人忠诚尽力。
2、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
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可谓“写意传神”,
请谈谈颔联哪两个动词写得极其传神,以及你感受 到的胡马的神韵。
•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寄托作者的情志。
三、咏物抒怀诗鉴赏方法
(1)写什么物,有什么特征----把握所咏之物的 特点(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 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言什么志----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 的感情(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
归结:咏物抒怀诗思想内容及情感
•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 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或者 远大抱负,老当益壮的情怀。
• 2、抒写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 • 3、通过某种事物或事情的触动,进而
引发出自己的某征意义
• 常见意象寓意顺口溜: •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一、何谓咏物抒怀诗?
以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细致刻划其外在 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 感,托物言志。
咏物诗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绘物象, 绘形绘声绘色,以求精确逼真或传神。一类 托物寓意,借物言志,借题发挥,由此及彼。它 又包含以下两种情况:一种表现或影射社会 现状,如《诗经》中的《硕鼠》;另一种抒 发个人情志,如郑板桥的《竹石》。
特点
高中语文 “咏物诗”的赏析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远曲选读》
张爱玲
精选课件
情节把握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精选课件
人物分析 为什么电车中的宗桢和翠远会
发生情感的纠葛?
精选课件
常态与非常态中的翠远与宗桢
日常生活 (常态)
封锁(非常态)
翠远
没有个性 好女儿、好学生 自卑 不快乐
欣赏真人(真话) 为真人炽热快乐 报复家庭
一个老实人
报复老婆
宗桢 为生计奔波(麻木) 渴望得到理解、包涵
深层思考: 为什么宗桢与翠远的爱情不能延续
下去?
参考:生活重新恢复了常态,冗长和单调又重 新封锁了激情。“天时、地利、人和”变了!
宗桢未能看破封锁,不能走出封锁。翠远 看破封锁,却无力走出封锁。
精选课件
主题探究:
有人说,标题“封锁”难以理解,改成 “一个好男人和一个好女人的故事”更好, 你同意吗?为什么?
不被理解
共同点:被压抑精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 他们不能不填满这可怕的空虚。
精选课件
环境探究
请阅读小说开头的相关内容,张爱玲笔下的 “日常生活”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参考: 日常生活乏味、单调、缺乏美感。 人充满压力,麻木、疲倦。
• 日常生活
封锁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文本——现实
电车内(非常态)——封锁 社 会(常 态)——封锁 生活在封锁之中的芸芸众生,又该如 何对待封锁?
精选课件
作业: 1.再次阅读课文,看看自己又读出了什么。 2.课后阅读张爱玲的相关作品。
精选课件
唐宋诗词第5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蝉》
唐宋词
基
础
自 主
【注解】
学 案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
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虽带恨声,实也
Hale Waihona Puke 知 能 优 化 演课 堂
徒然。高:栖高树,喻自己清高;吸风饮露,所以 练
互 动
“难饱”
探 究
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
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 太伤心失望了吗?显然,海棠其实就是诗人本人, 得不到月光照射而只能屈身于黑暗中的海棠的遭 遇就是诗人自己的遭遇的写照。“只恐夜深花睡 去”隐含顾影自怜的意思。但诗人并不因此而颓 唐萎靡,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 ”“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 觉到诗人豁达、洒脱的胸襟。
四、名句默写 ① 薄 宦 梗 犹 泛 , _故__园__芜__已__平_ 。 烦__君__最__相__警__ , 我 亦
举家清。 (李商隐《蝉》)
②_东__风__袅__袅__泛__崇__光__,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 花睡去,_更__烧__高__烛__照__红__妆__。
(苏轼《海棠》) ③ 疏 影 横 斜 水 清 浅 , _暗__香__浮__动__月__黄__昏_ 。 霜 禽 欲 下
【注】:(1)林逋北宋诗人。他种梅养鹤成 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
知 能 优 化
演
课 堂
(2)暄妍:明媚美丽。
练
互
动 探 究
(3)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
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
《唐诗宋词鉴赏》咏物言志诗鉴赏PPT课件
答:(1)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2) 用冰雪衬托梅花的坚毅,用桃李对比以显 示梅花的高洁守志;(3)表达了作者坚持理 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6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1.同是运用环境烘
托的写法,两首词也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是各有差异,陆词突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出环境的_偏僻_凄__苦,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写处境艰难的句子是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_薄_宦_梗_犹_泛_,___
[注]①西陆:指秋风。
_故_园_芜_已_平_。
②南冠:指囚徒。
2两人在诗中都表明
蝉 · 李商隐
自己的心迹,骆诗表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示自己的心迹的词语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是高_洁_,李诗表示自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己的心迹是举_家_清_ 。
21
•
雪梅
•
宋·卢梅坡
•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2
•
墨梅
•
元 王冕
•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3
•
梅
•
王琪
•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24
•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1961.12
11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 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 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托物言志,咏物“不即不离”,状物“似与不似”——由形写神,物我一境——所写似物非物,意在写人——写时曲尽“物”之妙处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物——理。
——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
但因文化积淀,不同诗人对同一“物”的吟咏,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借“风”而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
【物象象征意义举例】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不谄媚权贵。
具有高风亮节。
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
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或表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
菊——卓尔不群,坚强、坚贞、高洁、宁死不变节(如宋人郑思肖《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或隐者形象。
兰花———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
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咏物诗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鉴赏〕《咏风》一诗,不仅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
“肃肃凉风生”,首句平直轻快,习习凉内飘然乍起。
“加我林壑清”,是紧承上句,概写风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低贵贱,北风都遍施恩惠。
“我”字的运用,加强了主观情感,表现了诗人胸襟的开阔。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描写风为平民百姓送爽的具体情态。
风,驱散了烟云,卷走了雾霭,穿行于涧户山舍将清爽带给人们。
第五六两句是赞扬风的品格。
“去来固无迹”,指它行踪不定,似乎施惠于人们没有所图,不求回报。
“动息如有情”,借用《抱朴子·畅玄篇》“动息知止,无往不足”之意,形容风慷慨惠施,不遗余力,来去仿佛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这两句诗,夹叙夹议,巧妙地承前启后,自然地引出结句:“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白天,风为劳作的人们送来清凉,宁静的傍晚,又为歇息的人们吹奏起悦耳的松涛声。
欣赏松涛的大多是士子或隐者,当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
这里与“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样加深了主观意趣。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元帝的《咏风》诗:“入镜先飘粉,翻衫好染香。
度舞飞长袖,传歌共绕梁。
”陈祖孙登的《咏风》诗:“飘香双袖里,乱曲五弦中。
”又如唐太宗的《咏风》:“披云罗影散,汎水织文生。
”这些诗里所写的风,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难怪宋人计有功说:与上面的诗相比,王勃的《咏风》“最有余味,真天才也。
”王勃的这首《咏风》诗,立意新颖。
他抓住了秋风凉爽,令人愉悦,无所不在的特点,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风写得独具性灵,慷慨无私,普济平民士子。
不是习见的柔弱的香风,也并非宋玉《风赋》中的取悦于大王的雄风,肆虐于庶人的雌风。
这首《咏风》小诗里,寄寓着诗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归燕诗张九龄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唐诗宋词鉴赏(完整电子版)
唐诗宋词鉴赏第一部分《唐诗鉴赏部分》1、感遇十二首之一五言古诗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解】:1.葳(wei1)蕤(rui2):草木枝叶茂盛下垂下的样子。
2.自尔:自然。
3.“闻风”句:闻到了风吹送过来兰桂的香气,而生爱慕之心。
【赏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武后神功元年(697)中进士后,曾任过左拾贵,是玄宗朝有声誉的宰相之一。
有《曲江集》。
后人评他的诗“首创清淡之派”,《感遇》诗12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感遇十二首之二五言古诗张九龄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注解】:1.“滞虑”一句:心中没有困惑才显得孤独清高。
滞虑,困惑。
2.飞:比喻身在朝廷。
3.沉:比喻闲散在野。
4.理自隔:朝野相去甚远,情势隔断不通。
【赏析】:此诗中作者自比幽居的隐士,虽然自己被贬官在外,没有尘世间的杂念,但是一片忠君报国的赤心不灭,仍然怀念远在朝延的君王。
诗中以“高鸟”比喻君王,以“飞”比喻在朝廷,以“沉”比喻在野,非常形象新颖。
3、感遇十二首之三五言古诗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解】:1.岂伊:岂唯。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咏物诗四首
咏物诗常常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 赋予所咏之物更深的寓意,使读者在 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领悟到诗人的 思想或哲理。
唐代咏物诗发展背景
社会经济繁荣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 期,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为咏物 诗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
文化氛围浓厚
唐代文化昌盛,诗歌创作达到了巅 峰,咏物诗作为诗歌的一种类型, 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治家。
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 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 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代表人
物。
他的词作题材广泛,意境开阔, 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对后世影
响深远。
杨花形象塑造及其象征意义
杨花即柳絮,苏轼在词中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杨花描绘得栩栩如生,赋予其 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杨花的轻柔飘逸象征着女子的柔美婉约,而其随风飘散的命运则暗示了女子在封建 社会中的无奈和悲哀。
《孤雁》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身处乱世,对时局和人 民疾苦有着深切的体会。这首诗借孤雁之形象,抒发了作者 内心的孤独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意象与情感表达
孤雁意象
诗中的孤雁形象鲜明,通过“孤雁几 时回”、“声断衡阳之浦”等描绘, 展现了孤雁的孤独和无助。
情感表达
杜甫通过孤雁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在 乱世中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同时,通 过“谁怜一片影”、“声断衡阳之浦 ”等诗句,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 人民疾苦的同情。
审美价值
这首词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比兴手法的运用,将桂花的形象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词 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取向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05
《水龙吟·韵章质夫 杨花词》赏析与解读
词人苏轼生平及成就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 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 “志”的契合点。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 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 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 处。)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 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参考答案
• 1、“缺月”“疏桐”营造出幽冷、寂寞(凄冷、孤寂亦可)的氛围。
• 2、第一问:意思是说我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 相伴,无人看见。突写一个“独”字。 • 第二问: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影, 一独一孤,同病相怜。 • 3、 A.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 肯栖,寂寞沙洲冷”, 鸿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 • B.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 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 • C.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 • 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寂寞、孤 高、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 4、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把孤鸿失 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 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 实写照。 •
《卜算子·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 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 如故
1)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 3)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咏物诗四首 课文解读
咏物诗四首课文解读咏物诗四首解读子规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前两句,写杜宇化鸟,化用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悲凄的感情。
“积”体现时间之久,“啼血”表现冤恨之深。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著子规?[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和树栖身呢?著:附着,栖息。
]后二句对此传说提出质疑。
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地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
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葡萄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葡萄的新茎还未长满,一半还干枯着,高高的架子上乱七八糟地倒在那里需要修复。
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前两句,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
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
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你若想得到满箩筐的马乳葡萄,那就莫要推辞添加竹竿进行修复,使得葡萄的藤须攀引竹架生长。
添竹:指在架子上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
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后二句,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庭前的芍药妖艳无比却缺乏品格,池中的荷花静洁高雅却少了些许情感。
妖:艳丽、妩媚。
格:品格、气质。
芙蕖:荷花。
净:高洁。
少情:缺少情趣。
]前两句先评赏芍药和芙蕖。
芍药,花开艳丽,更早为人们所喜爱。
《诗经•溱洧》有句“赠之以芍药”,所以宋代韩琦《北第同赏芍药》云:“郑诗已取相酬赠,未见诸经载牡丹。
唐诗宋词鉴赏(16-20首)
百舌吟刘禹锡晓星寥落春云低,初闻百舌间关啼。
花柳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
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
东方朝日迟迟升,迎风弄景如自矜。
数声不尽又飞去,何许相逢绿杨路。
绵蛮宛转似娱人,一心百舌何纷纷?酡颜侠少停歌听,坠珥妖姬和睡闻。
可怜光景何时尽,谁能低回避鹰隼?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情损。
天生羽族尔何微,舌端万变乘春辉。
南方朱鸟一朝见,索寞无言蒿下飞。
鉴赏:百舌,鸟名,即“乌鸫”,全身黑色,唯嘴黄,善鸣,其声多变化,能效百鸟之鸣,故称“百舌”。
王维《题百舌鸟》诗有云:“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
”作了概括的描写。
刘禹锡这首《百舌吟》,则更为具体地写出了百舌鸟在春天的得意歌唱,讽刺了当时政治生活中那种巧言善变、自矜自炫之徒,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但也有善意的规劝。
全诗二十二句,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
前十四句为第一部分,后八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描写百舌鸟活动的季节和环境,生动地摹状了它们那种故意卖弄而得意鸣叫的声音和神态。
前六句侧重写季节、环境。
春天的早晨,在云低星稀之时,就开始听得它们“间关”(鸟鸣声)的叫声了。
寻声望去,只见花柳满空,繁花坠落如雨,它们的声音象“笙簧”(“笙”是一种乐器,“簧”是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的奏鸣一样从中传来,巧妙多变,连一向以鸣声动听的黄莺和燕子也自叹不如,不敢出声再叫了。
这六句中,写景有如秾艳的水彩画,设色浓丽,为突出百舌鸟的叫声作了衬托;其中“初闻”一句正面写百舌的叫声,“笙簧”一句是作比喻,“黄鹂”一句又进行反衬,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百舌的善鸣,非常生动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接下来八句,诗人侧重写它们的自矜自炫,由初闻时的讨人喜欢,过渡到令人生厌。
也许是因为叫声太动听了吧,连东方的朝日也迟迟才升起,这时,它们更加得意了:“迎风弄景”,好象在自我夸耀;飞来飞去,出没在花柳丛中和绿杨路上;“绵蛮(鸟叫声)宛转”,似乎故意在讨人喜欢,耳里只听得它们纷乱的叫声。
《唐诗宋词鉴赏》《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课件
• 接着金太,阳新从课“标资恨源网费声”wx.j里tyjy引.com出“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 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 的顶点。有人评价此联“无理得妙 ” ,同意吗?
尾联既是言马更又言人,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 对马作概括,再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 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 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 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反映出诗人自己的壮阔胸 襟!
唐代“金太咏阳新蝉课标”资源三网 绝 虞世南的《蝉》,骆宾王《在狱咏蝉》及李商隐的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 这首咏蝉诗,是怎样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 情思,“为情而造文”的?
• 这首《蝉》正是诗人处境与心境的真 实写照。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 的影子。
• 首联说蝉因为居于高树,饮露餐风,难得一饱。尽 管如金太此阳新,课标蝉资源却网 毫不wx.j疲tyjy.c倦om 地啼叫着,嘶鸣着,每一声 啼叫里都充满怨愤之音,希望有人能听懂它的声音, 但这种啼鸣最终也只是徒劳而已,没有人来倾听他 的心思。
侧面描写:诗人不正写马快,而从骑者的感受来说, 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 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其中“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 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 四蹄,别具神韵。
咏物诗鉴赏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一、了解咏物诗的特点和写 作技巧
二、了解咏物诗中寄托的感 情类别
三、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 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 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 歌。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花的
作者不求高位、
高尚气节 不慕荣利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 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 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出没, 于树叶间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 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映来 描写的。
【参考答案】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 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 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 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 (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 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
唐宋诗词鉴赏第五课咏物抒怀(教师版)
唐宋诗词鉴赏课堂指南班级:姓名:座号: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情【学习目标】1.认识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色。
2.让学生初步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色的掌握和刻画即意象解析,掌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望的感情,解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在学习比较中进行鉴赏。
体悟诗歌的境地和语言。
3.领悟诗歌中包含的感情,领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涵养和欣赏水平。
4.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感悟、鉴赏能力。
一、基础知识(一)咏物诗1、看法: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详尽事物为描述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述中。
2、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3、咏物诗的特色: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述对象,抓住其某些特色着意描摹。
思想上经常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道德。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比较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掌握: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色。
②寄望什么志,寓含什么理。
4.高考咏物诗设题特色概括:( 1)描述对象有什么特色?注意:要结合文本详尽解析,不能够可是抽象概括。
( 2)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借物咏怀、托物言志)(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常有思想或感情:对所咏之物的喜欢;寄情自然,安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期望发挥理想,立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二)作者简介1.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出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周边,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奇异,文辞清丽,善用典隐喻,意韵深微,特别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3-4题。(8分)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 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 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3、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梅花与雪花 ),“一家” 指的是( )。(3分) 大自然 4、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5分)
《唐诗宋词选读》之
咏物诗
•
【教 学 目 标】
•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 2.合作探究,通过对咏物诗的解读赏析,让学生初 步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初步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 方法。 • 4.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 的生活感悟,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兴趣,提 高文学素养和欣赏水平。
咏物诗的有关知识
一、特点: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二、意象:客观物象常常寄托着诗人特有的情感,如借梅赞
其标格高雅节操凝重,借菊赞其欺霜傲雪品格高尚,借莲赞其 出淤泥而不染处浊世而气节高洁,借竹赞其根固有节坚贞高雅, 借松赞其经冬不凋刚强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高尚的节操;2、不慕富贵、淡泊闲适的情怀;3、抒发自己孤 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4、表达坚贞高洁, 不怕打击挫折的情操。
何 方 可 化 身 千 亿 , 一 树 梅 花 一 放 翁 。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 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 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 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 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 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 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 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 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 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 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卜算子· 咏梅》创作时陆游正处在人 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 而十分悲观,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 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
一、阅读苏轼《水龙吟》(第73页)回答下列问题。 (1)“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是相互传 颂的名句,请分析其妙处。
(2)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咏物之词,自以东 坡《水龙吟》为最工。”请就本词咏物这一特点, 结合全词内容简要赏析。
一、(1)“春色三分,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是相互传颂的名句,请 分析其妙处。 答:春色如杨花一样,三分之二已 化为尘土,三分之一已随流水而去。 这句运用了奇妙的想象和极度夸张 的手法,通过数字的妙用表达出作 者的惜花伤春之情。杨花的归宿和 作者的惜春感情水乳交融,将咏物 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 【小结答题技巧】第一步,翻译 该诗句;第二步,用什么手法; 第三步,表达什么感情。
答:手法:对比(或反衬);情感:对梅与雪 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 之情。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 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 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解题: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 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章质夫: 名楶,(jié),浦城(今福建蒲城县) 人,常和苏轼诗词酬唱。
知人论世
感受时代
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心情
陆游词背景: 毛泽东词背景: 作者生活在日益衰 次词写于1961年12 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 月,当时正值三年自然 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 灾害时期,国际上 的 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 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 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 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 郁。通过咏梅寄托了自 验。即使如此,作者仍 己的思想感情。 然保持了革命繁荣乐观 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 难的决心和信心。
四、常见表达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 征)、借物抒情。 (2)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 (3)表达方式是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 烘托。
五、鉴赏方法
1、把握物象的特点。 2、领悟作者寄托的情感思想。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思考
1、苏轼 《水龙吟 》描写的主要形象是什么?有什 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主要描写了杨花,特点是忽飞忽坠、飘落无依。 表达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 2、苏轼 《卜算子 》刻画的主要形象是什么?有什 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主要刻画了孤鸿(孤雁),其特点是孤独惊恐、 彷徨执著。表达了作者孤寂惊恐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 污的生活态度。 3、陆游《卜算子》描写的主要形象是什么?有哪些 特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主要描写了梅花,其特征是寂寞愁苦、高洁脱俗。 表达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 高尚节操。
诵读全词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文本研读
词的上片主要写了哪些意象?
给你什么感受?有什么作用?
文本研读
意象 感受
驿外 断桥
烘托愁
荒凉 破败
孤独 寂寞 惆怅 萧瑟 凄凉 惨淡
野梅
黄昏 风雨
困 难 处 境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读陆游咏梅词 反其意而用之.
比较阅读:
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 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 同?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 陆 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象征 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1)梅花的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形象不同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斗争的精神。 (2)感情基 陆 游:低沉孤高。 调不同 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一、(2)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咏物之词, 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请就本词咏物 这一特点,结合全词内容简要赏析。
答:全词明咏杨花,暗咏思妇。上片正面描写杨 花,惜杨花之飘坠:一惜“抛家傍路”,二惜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以拟人手法喻伤春思 妇形象,三惜寻郎梦破;下片以思妇伤春抒发杨 花委身尘土的悲恨,把杨花想象成点点离人泪, 物与人、情与景融为一体。词人借杨花、思妇抒 发身世坎坷的寂寞幽怨。 【小结答题技巧】第一步,指出咏物特点;第 二步,结合诗词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的;第 三步,表达什么感情。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 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 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1、苏轼的《水龙吟》《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和陆游《卜算子 咏梅》都属于咏物词 ,根 《水龙吟》 据咏物诗特点, 是借物抒情,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 咏梅》 是托 物言志。 2、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营造了一 个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词以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 枝等意象,营造了凄冷寂静的氛围,表达了 作者孤独寂寞但内心坚定,不愿与世俗同流 合污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