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永不忽视的朗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永不忽视的朗读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d772c55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6b.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永不忽视的朗读教学之我见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在于朗读是对学习过程的一个检验,
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基石。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永不忽视朗读教学。
首先,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扬语言的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语感和语调意识。
在课
堂上,朗读不仅是一种语文表达方式,更是在学习过程中评估学生语文能力的良好手段。
通过朗读,老师可以倾听孩子们的朗读声,了解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现实状况,及时解决
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容忽视。
在朗读教学中,老师需
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例如发音准确、语调自然、节奏鲜明等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语音、语调、语感与文学修养等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不
仅是单纯的阅读,更是一种“领悟能力”的训练。
通过朗读教学,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文
章的背景、情感和概念内涵,学生可以透过声音、阳光、情感等方面来强化朗读的效果。
此外,通过朗读教学,学生们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
受。
最后,朗读教学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和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扩大视野
和思考范围。
学生不仅需要正确读出文本内容,还需在课文中寻找并分析关注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并在品读中探究故事的价值与意义,进一
步拓展视野和思考范围,使得朗读不仅仅是为了读出声音,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体验方
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永不忽视的朗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永不忽视的朗读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49a5ee7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a.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永不忽视的朗读教学之我见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
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语言表达的起点。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锻炼口腔肌肉,培养准确的发音和流利的语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语音模型,避免出现严重的发音错误。
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使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准确地表达语句的感情和思想。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魅力。
朗读不仅是模仿发音和语调,更是要理解表达的内容并将其传达出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朗读风格,如细腻温柔、激情四溢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魅力,让他们在朗读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艺。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不仅是对文字的声音表达,更是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和传达。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后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
通过这样的朗读活动,学生能够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相结合,提高对文章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语感和魅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师需要注重朗读教学的多方面指导,使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能够自信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低年级朗读教学心得体会
![低年级朗读教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8512b8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2.png)
自从担任低年级语文教师以来,我深刻认识到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朗读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我对低年级朗读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发兴趣,培养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堂上,我尽量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朗读的魅力。
2. 竞赛机制,提高兴趣。
通过举办朗读比赛、朗诵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比赛中体验到朗读的乐趣。
3. 丰富评价方式,激发兴趣。
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我注重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提高朗读兴趣。
二、注重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效果1. 正确发音,清晰表达。
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做到字正腔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调、节奏和停顿,使朗读更加流畅自然。
2. 培养语感,增强语感。
语感是朗读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语言的美,培养良好的语感。
3. 创设朗读氛围,让学生大胆朗读。
在课堂上,教师应营造宽松、自由的朗读氛围,让学生敢于开口,大胆朗读。
三、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所不同,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1. 针对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担任小老师,带领其他学生朗读;对于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要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提高。
2. 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如调整朗读速度、节奏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朗读中有所收获。
3. 家校合作,共同提高。
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朗读情况,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
四、总结与反思1. 注重朗读方法的传授。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be67e24a33687e21af45a930.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作者:武际新来源:《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第10期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由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活动。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积累、想象的丰富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
朗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它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
因此,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指导。
1.激情示范,感染学生朗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范读是对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语言文字功底和对文本再创造能力的综合检验。
教师要在声情并茂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之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一起对朗读的内容产生共鸣。
这种感染作用是播放录音无法代替的。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要培养学生较高的朗读能力,必须经过教师的长期范读和指点。
2.多样形式,激发兴趣在朗读时,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齐读,就无法使他们集中注意力。
因此,要通过范读、领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以问促读、比较读等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朗读的水平。
范读在教学中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有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也有直接的影响。
就《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为例,我在分析完的基础上,再请三、四个学生一起读小蝌科的话,还请三位学生分别读鲤鱼阿姨、乌龟爷爷和青蛙妈妈的话,旁白则由我来读。
学生们的兴趣非常高,使自己融入到了角色中。
神态、语气模仿得非常生动。
通过这样的朗读方式,学生的思维、理解、想象、表达能力都得到了综合训练。
3.正确评价,激励学生教师评价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时,要以鼓励为主,多发现闪光点,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2cc6b5ebbb4cf7ec4bfed020.png)
四、分角色读,读悟结合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壁虎、小鱼儿、小燕子、牛伯伯……想想自己现在心里会想些什么?通过换位思考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壁虎、小鱼儿、小燕了、牛伯伯的心理活动。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朗读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就一定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从一年级起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低年级是朗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只有打好基础,幼苗才能生根发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2、朗读训练学生陪衬多,学生参与读书少。
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不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在有的课堂上,朗读训练只是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环节服务,一两个学生读正确了,读流利了,读的有语气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朗读情况。
小学语文教学中永不忽视的朗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永不忽视的朗读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3109a7b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5.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永不忽视的朗读教学之我见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朗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读出文字,更重要的是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情感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永远不应该忽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就是学会读、写、说、听。
而在这些基础中,朗读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环。
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更好地理解、体验和记忆文字。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感,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永远不可或缺的一环。
朗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素养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掌握,更关乎对文化传承的理解和接纳。
而朗读教学正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素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朗读名篇、经典诗文,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和体验文学,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朗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领略语言之美,感受文字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自觉。
朗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人格培养。
朗读不仅仅是为了让文字“活”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朗读,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并进行情感表达。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表演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字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朗读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坚韧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
朗读教学是开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朗读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读”出声音,更重要的是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表演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语音语调、语言语速和语言韵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通过不断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dd0920076c85ec3a87c2c546.png)
的基础 , 同时 对 日常 交 流 也 是 极 为 有 利 的 。教 师 的 范读
是重中之重 , 子的语感还未完善 , 是模仿力极强 , 孩 但 教
师 的 言 行 举 止 都会 给学 生 留下 深 刻 的 印 象 。 满激 情 的 充
朗 读 可 将 学生 带人 一个 多姿 多 彩 的 语 言 世 界 , 而 激 发 从 他们 的想 象 力 、 造 力 , 发 他 们 的 潜 在情 感 。 创 激 三 、 小 学 低 年 级 学 生在 朗读 中学 会 感 悟 体 会 让
.
丰 d 。 斗研 窗 误堂教学研究 . 、 ,
J
小学 低 年 级 语 文教 学 中 的 朗 读 教 学 是 发 展 学 生 语
解 , 键 是 有 独 到 的 见解 孽 达 到 关
一
I
感 、 维 , 高他 们 语 文 水 平 的 重 要 途 径 之 一 。 思 提 因此 教 师 在 教 学 中应 结 合 新 课 改 的 要 求 ,开 展 针 对 性 的 朗 读 教 学 ,来 促进 朗读 教 学 的发 展 和 小 学 生 素 质 水 平 的 提 高 。 本 文 结 合 自身 的 教 学 实 践 ,总 结 了 以 下 几 点 方 法 和 建
粮 食 是 一 种 美 德 … … 古诗 词 春 雨 滋 润 股 的 渗 透作 用 , 让
学 生 受 到 了 优 良 品格 的熏 陶 。
二 、 养小 学 生 良好 的 朗读 习惯 培
这 个 年 龄 阶 段 是 培 养 良好 学 习 习 惯 的 “ 金 期 ” 所 黄 , 有 的 习惯 一 旦 在 这 个 时 候形 成就 很难 改变 。 因此 , 朗 在 读 这 一 环 节 上 , 师 一 定 要 花 工 夫 。 如 , 所 任 教 的 小 教 比 我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7d75ef46767f5acfa1c7cd69.png)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读是一种知识的吸收,而有感情之朗读则是一种有感情的知识吸收。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朗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教学的训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而且对于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感情饱满的朗读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根据数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应做好以几点:一、设置悬念,引发朗读欲望。
新课的导入非常关键,它关系到整篇课文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抓住课文中的闪光点,亦即重点精彩片段,以便更好地设计新课的导入。
要多设置悬念,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引发学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主动借助拼音克服生字障碍,顺利完成整篇课文的朗读,读后有一种如此这般的感觉,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故事时,我从小朋友们所熟悉的狐狸、乌鸦入手,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都知道乌鸦吗?(知道)你们知道狐狸吗了(知道)它们俩一个在天上飞,一个在地上跑,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想)那就快拿起书读一读课文呀,在课文中大家会找到答案的。
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读得通顺流利就可以了。
这样设计导入语,能抓学生所熟悉的感知,利用设问的方式,从中设置悬念,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朗读欲望,愿意借助拼音一点一点地扫除生字障碍,达到朗读的目的。
二、深入理解,体会感情朗读。
感情朗读,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准确把握了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进行感情朗读。
而进行感情朗读,也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课文教学中,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感情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手段、方法,而理解课文内容又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感情朗读做铺垫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027f11f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7.png)
探索篇•课改论坛一、朗读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1.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把书面文字加工成生动活泼的口语,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淋漓尽致地表达人物的情感,补充书面文字的不足。
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通过朗读,可及时发现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程序,逐段朗读可了解学生对每个自然段的认识理解,可以顺利解决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对概括课文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
2.朗读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朗读教学进行得好,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爱朗读的学生,绝大多数表达能力强,他们或回答问题或复述故事都能准确而又精炼地表达,遣词造句能力比较强。
学生一面读,一面想,既了解了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内在联系,又锻炼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如在教学《峨眉道上》,文中写到“前方没有平坦的路了”,看到了背竹篓的登山人,攀谈中了解到,这些背竹篓的正是铺路人,继而联想到铺路人付出的辛勤劳动,从内心深处赞扬这些奉献的人。
这样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文章对人物有全新认知的过程:感知—认知—理解,从写作逻辑上也领悟了叙述方法。
3.朗读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学科除了对学生进行文字语言训练外,还必须承担起思想教育这一重任,达到文道统一。
朗读正是借助语文教材本身的特点,向学生传授知识,感受语言蕴含的思想素养。
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引起学生对课文不同形象的联想,产生强烈愉悦情感。
如《小白兔和小黑兔》一文,通过引导朗读,使学生体会帮助别人也是一种美德。
二、如何培养朗读能力1.范读、领读、指读相结合语文教学训练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低年级学生对于语音、文字、语言没有一个准确的发音习惯,尽管他们依据汉语拼音去试读课文,但对句子的语气停顿、逻辑停顿、语调的高低、情感的表达还不得要领,加之受地方方言和家庭交际语言的影响,往往产生不规范的语言现象,有些甚至对文章产生模糊的语义,造成错误地理解句子,所以就需要教师的范读和领读,通过范读和领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诱发他们的联想,在大脑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画面,继而对语言有较深刻的理解。
小学生朗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生朗读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4d62e42ebcd126fff7050bfc.png)
小学生朗读教学之我见摘要:朗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朗读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从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朗读教学一、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
1、语调、语速的变化技巧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却不能恰如其分地用朗读表达出来,因此应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使他们知道停顿、轻重、语气等在朗读中要如何随着表达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一般情况下,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情况的句子,常读得快些、急促些;表现高兴、兴奋、赞美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描写优美景色读句子,要读得语气舒缓,柔和,美一点;表示悲痛、沮丧的语句可读得低沉些、缓慢些。
到底具体怎么读应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去把握,如《日月潭》一课是一篇描写美丽景色的课文,在朗读时语气就应柔和,舒缓些,读出美美的感觉。
再如读故事《狼和小羊》,狼的角色性格是凶狠、蛮横、不讲道理的,在朗读狼说的话时就要读出凶狠,霸道的语气,语调要低沉些;而小羊的角色性格是温和的,在朗读小羊说的话时语气就应柔和些。
对于朗读尤其要注重感情投入,而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到课文,在这方面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2、注意标点符号及词语间的停顿在一篇文章中,标点符号可以帮助确定停顿和语调,各种标点符号都有自已一定的语法,要教会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在低年级教学时,首先就要讲清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及自然段间停顿时间的长短,并要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读法。
二、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课文想象,悟出、读出课文中的感情。
小学生对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个目的难度并不高,但要读出课文中的感情就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了。
真情实感是朗读的灵魂。
事实证明,由感官获得的情感体验相当直接,并且强烈,可有力地促进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因此,要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去感受,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a9c31f9858fafab068dc02d6.png)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
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这里的读书就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紧密相连。
标签: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一、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获得情感体验。
语文阅读教学要植根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办法。
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如我在教学《春天》一课时,先出示课文情境图,再运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音乐:雷声、雨声、鸟叫、蛙鸣……让学生竖起小耳朵仔细听,然后声情并茂地朗读:“春天,春天像本彩色的书。
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春天像本动听的书。
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春天像本微笑的书。
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孩子笑了,咧开小嘴巴……”刚读完,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谢谢同学们的掌声,刚才大家都听得很认真,老师想请你们当当评委,给老师评一评,好吗?”我趁热打铁,孩子们很高兴:“老师,您把文中的轻声读得很轻很好听。
”“老师,我觉得您读得很有感情。
”“老师,我发现你读池塘笑了,孩子笑了的时候,你也笑了”……“你们可真是细心的评委,那么请你们也像老师这样读一读课文,我来给你们当当评委,好吗?”学生们很投入地读了起来……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再通过学生为老师的范读作评价,学生们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表演活动中主动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体验的基础。
因此,教学中教师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自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教学之我见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47bd80e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1.png)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朗读教学之我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朗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朗读。
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才能在教师的推动下和文章发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与体验。
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朗读机会。
冷静细观许多课堂,发现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多种形式对读、赛读,貌似热闹,但不难发现,大多学生似乎有口无心地念经。
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成为无稽之谈。
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
一、朗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课程标准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非常重要。
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并逐步做到有感情朗读,这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需要,更是养成认真朗读习惯的需要。
用正确的普通话,把每个字音读准、读清楚,不落字,不添加字,不重复,不颠倒。
依据字词义确定多音字读音,读得通顺流畅,停顿适当,语气连贯。
在朗读中,轻重、停顿非常重要,教师必须逐步指导,让学生养成习惯,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
如《司马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篇文言文,也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学生第一次读文言文,断句停顿不够清晰,老师在课堂上用斜线标出断句符号表示停顿,学生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二、朗读指导要符合朗读规律,关注细节朗读是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生动的视觉、听觉形象的过程。
感受语言形象是朗读指导的首要环节。
教师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借助表情、动作,将文本符号形象化,透过文字符号走进课文描绘的情景。
在朗读教学活动中,通过导语引入、背景介绍、表情诵读、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或氛围,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领读、齐读、表演读、分角色读、配乐读、赛读、对读。
使学生与文本对话,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朗读教学之我见
![朗读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e2788773f46527d3240ce09e.png)
朗读教学之我见朗读,以其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和表情达意的简捷性,在阅读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以朗读为主线,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读,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
学生的朗读要由教师指导。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
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
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
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他们不可能对看书这个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
因而教师应首先训练他们出声地朗读课文,带点强制性地集中他们的有意、注意,然后再逐渐地培养学生脱离这种被动式的有意注意,最终走向主动式的无意注意,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进行学习。
所以说,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二、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
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动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加强智力的发展。
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地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会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接受到各种社会性的情感陶冶,课文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劳动态度,科学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运动员勇夺金牌的拼搏精神等,都会大大感染和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他们会将这些美好的品质转化为对自己行为的要求和需要,积极模仿,从而产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三、朗读是教师衡量学生对教材理解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永不忽视的朗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永不忽视的朗读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028b692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8.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永不忽视的朗读教学之我见【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至关重要。
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准确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技巧。
朗读教学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针对朗读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分组朗读、角色扮演等。
教师应该重视朗读教学的意义,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情感、表达思想。
朗读教学和阅读理解密不可分,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给予它应有的地位。
为了加强朗读教学,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朗读任务,鼓励学生多进行反复练习。
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朗读教学、小学语文、重要性、方法、意义、策略、阅读理解、语文学习、地位、建议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中永不忽视的朗读教学之我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一直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朗读不仅是学生掌握语音语调的基本技能,更是培养学生语感、情感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我深信,朗读教学不应该被忽视,因为它承载了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和使命。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模仿优秀范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培养对语文的热爱和情感投入。
朗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口头表达自信心。
在朗读中,学生要通过准确地掌握语音语调,表达出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这对于他们培养语言感知力和创造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朗读教学需要注重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自信地表达。
也需要注重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朗读任务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可以与阅读理解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必不可少。
只有通过不断的朗读实践,学生才能真正领会语文的魅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情感共鸣。
我们应该重视朗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使之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童声朗朗,书韵飘香——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童声朗朗,书韵飘香——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785e1f7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8.png)
童声朗朗,书韵飘香——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朗读就像唱歌一样好听。
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让我们朗读课文。
有时候是自己读,有时候是和同学们一起读。
每次朗读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课文里的人物。
有一次,我们学习了《秋天的雨》这篇课文。
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听她朗读。
老师的声音可好听啦,就像秋天的雨一样,轻轻地落在我们的心上。
当老师读到“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一把金色的钥匙,慢慢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门后面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有红红的枫叶、黄黄的银杏叶、金色的稻田、橙色的橘子……我被这个美丽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住了。
还有一次,我们进行了朗读比赛。
同学们都很认真地准备,有的同学在家里练习了好多遍呢。
比赛的时候,大家都发挥得特别好。
有的同学声音洪亮,有的同学感情丰富,还有的同学配上了动作。
我也参加了比赛,我朗读的是《我多想去看看》。
我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自己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看着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想象着自己走在新疆的天山脚下,看着洁白的雪莲盛开。
我读得很投入,最后还得了一个小奖状呢。
朗读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美。
有时候,我们会读一些古诗。
古诗的语言可美啦,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
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读着这句诗,眼前就出现了两只黄色的小鸟在翠绿的柳树上唱歌,一群白色的鹭鸟在蓝色的天空中飞翔的画面。
还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读着这句诗,就好像看到了一个明亮的月亮照在地上,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朗读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它可以让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吧,让童声朗朗,书韵飘香!。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e13aab7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1.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摘要:在当前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由于某些教师不重视朗读教学部分,常常用轻视的态度看待朗读教学,这会影响学生参与朗读学习的积极性和态度,不利于提高朗读能力。
因此,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态度,重视朗读教学对学生的意义,并且拓展更多的朗读教学方式,如朗读表演活动、朗读游戏活动,从而有利于提高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引言:从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来看,着重强调了兴趣意识对学生的重要性,要求各科教师能够重新定义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那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而言,可以通过易于调动学生的方式展开教学,促进学生逐渐喜爱语文朗读,从而能够增强朗读兴趣。
1.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1.1朗读积极性不足从低年级语文课堂上看,每当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朗读时,有些学生总会抱着不情不愿的态度参与,有些学生会“偷奸耍滑”,光张口不发声,并且在开展的朗读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较差,种种迹象表明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不足。
1.2不重视朗读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低年级的语文课程时,常常不会重视朗读对学生的启发作用,总会轻视朗读教学部分,仅在课前读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张口,致使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的比重较低,影响学生对朗读学习的态度,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2.1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众所周知,语感对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课程具有重要作用,既会对课文理解具有帮助作用,又会对语文课程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这就可以通过朗读教学实现,促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逐渐地感知课文内涵,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2.2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需要学生掌握较为熟练地口语交际能力,这就可以利用朗读教学方法,创建多种朗读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之间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互动,这会有利于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可以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
3.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分析3.1设计朗读表演活动所谓朗读表演活动,是指充分利用教材课文,组织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演绎文中的人物,增强学习体验感,同时可以结伴分角色朗读,有利于加强课堂互动效果,这就可以提高朗读教学效率。
低年级朗读教学之我见
![低年级朗读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e8b476d74431b90d6d85c770.png)
低年级朗读教学之我见摘要】低年级朗读教学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力,激发学习情趣。
什么是朗读?朗读就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
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那么,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下面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做好范读,树立朗读榜样朗读训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范读,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
”低年级的孩子热情活泼,极易被新鲜的事物所感染。
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和表情,更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
但是,他们识字量太少,知识面太窄,朗读知识点的指导这方面对他们来说有点对牛弹琴。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
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在朗读上为学生树立了榜样,让学生直接感知如何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所以说,训练一年级学生朗读,教师的示范朗读是十分重要的。
富有表现力的范读,能以其声、情来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师的范读不是简单的照本宣读,而是一种“美读”,是从自身的情感出发,把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使学生如临其境,让教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从而使学生能从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受到情感的熏陶,能入情、入境、会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他们想读,爱读。
二、重视拼音,读准字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之我见
[摘要]:朗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积累、想象的丰富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关键词]:重方法练技巧引导模仿运用艺术形象直观
朗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积累、想象的丰富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此就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重视朗读方法,训练朗读技巧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生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密切读与写的关系,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掌握朗读技巧。
(一)范读
范读是指教师综合运用朗读技巧为学生进行示范性朗读。
范读最大的特点是形神兼备,声情并茂。
教师在读时,可以把声音,语气,表情,神态,动作等多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它可以起到以下三个作
用:一是示范作用;即教师范读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朗读基调。
二是激励作用:即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够起到以情激情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活动。
三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领读
领读是教师领着学生朗读。
既老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这是最常用指导低年级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方法。
因此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课文,朗读能力较差,对朗读基本知识掌握较少,如遇到课文中出现轻声儿化,变调等问题时,教师不便用概念说明,遇到长句也不便讲怎样断句,但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如果利用领读不用多讲,学生一学就会,所以,领读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和声调,读好重音和语气,读出句中的停顿。
通达反复训练,可使学生做到朗读不添字,不漏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坚持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三)引读:
引读是教师利用提示语来引导学生朗读的种训练方法。
在小学低年级运用引读多是指把一名话分作两部分,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这种方法比较合适于指导小学一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因为学生的朗读是从读好一句话开始,在低年级课文中学生接触的句子多是“什么……是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样的基本句式,读好这些基本句式是指导低年级朗读的重点,也是培养学朗读能力的基础。
利用引读法来指导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感受知基本
句式的结构特点和正确读法,同时对学生准确理解句子也有所帮助。
这种子方法用于克服学生唱读的不良习惯和训练学生语感等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
(四)揣摸读:
朗读不是为读而读,读正确、流利并不是朗读的最终目的。
要指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揣摸着读,使学生的读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机械运用上,不再停留在硬性地规定学生朗读声音的高低和轻重快慢上,也不再是笼统地要求学生带什么语气读或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来,而是使学生的朗读真正成为一种有感而发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读悟,悟中读,并读出自己的感情业,在自己脑海中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这就教师在学生读之前做好情感铺垫。
例如第一册中《秋天到了》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之前,要先联系学生自己先前已有的生活以验,让他们知道树叶是“慢慢”变黄“轻轻”下落的。
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把“黄”和“落”读得轻一点,慢一点,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理解具体运用这种技巧的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以上几种方法灵活选择,综合运用,就能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二、引导孩子模仿,培养朗读能力
人类的活动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学习过程的普遍现象。
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
教师利用朗
读磁带或自己示范朗读,先让孩子们听,然后让他们边听边轻声跟读,接着指定学生个别读,再让其他同学找出朗读中的不当之处,相互交流,然后再听、再读、再跟进。
学生经过循环往复的“模仿、矫正、再模仿”的过程,不断培养朗读能力。
三、运用听觉艺术,激发朗读情感
真情实感是朗读的灵魂。
事实证明,由感官获得的情感体验相当直接,并且强烈,可有力地促进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因而,在朗读过程中适当运用听觉艺术,渲染气氛,对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是十分必要的。
音乐,就是最好的选择。
学生朗读时,教师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配上适当的音乐,或强烈,或舒缓,或欢快,或低沉,这种听觉与随之而来的想象力的相互作用,增强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情感,引起学生共鸣。
文章在音乐的渲染下,便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永久的鲜明的印象。
同时,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喜爱朗读,自觉朗读,读出感情,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
四、注重形象直观,增强朗读效果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
我们指导朗读时,有意识地利用插图、挂图或课件,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听读、练读。
文章的美感,学生就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并能自然地表达出来。
另外,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以及年代较为久远的事件,学生不易把握,容易读得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生动直观的语言,去引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遥远的环境变得形象可见,从而激起情感共鸣,增强朗读效果。
五、鼓励常读多读,提高朗读水平
反复练习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基本途径,朗读教学中,切不容忽视朗读实践。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杜绝逐句讲解、繁琐分析的现象,一定要体现以读为主。
教师要把以往分析讲解的时间省出来,采用齐读、轮读、指名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常读、多读,加强朗读训练。
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组织学生举行朗读比赛、开朗诵会,培养学生对朗读活动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朗读,让孩子们在创造中得到成功的快乐,并借此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朗读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