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含答案)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环境保护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2分)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2分)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答对1项措施得2分。
答对其中3项即可得6分。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切沟会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
切沟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导致耕地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对切沟危害的防治措施,可以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
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
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
在水流集中区域,可以设置障碍,如种植草地、灌丛等。
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减少水土的流失,对切沟填埋。
都是减少切沟危害的措施。
【考点】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及治理措施。
2.B【环境保护】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失去原有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下图为中国土地退化类型分区图。
(10分)⑴I2区最主要的土地退化类型是,其自然原因是、。
(3分)⑵我国南、北方都比较突出的土地退化类型是,对中下游地区的危害主要有。
(3分)⑶南方亚区土地污染严重,其中重要污染源之一是重金属,简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根本措施。
(2分)⑷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土地环境管理方面应当采取措施有、。
(2分)【答案】(1)冻融侵蚀(1分)海拔高(1分)气温多在0℃上下波动(气温低)(1分)(2)水土流失(1分)河湖淤积;旱涝加剧;形成地上河(2分)(3)挖去受污染的土层,换上新土,以根除污染物(2分)(4)加强土地退化监测与预报;加强土地保护执法力度;加强环保宣传(2分)【解析】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温多在0℃上下波动。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含答案)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2题。
1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2.针对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A.退耕还林 B.退耕还牧 C.退耕还湖 D.修建水库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
据此回答3-4题。
3. 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是( )A. 产生药材,调蓄洪水B. 产生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 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水源4. 保护若尔盖湿地的措施是( )A.挖沟排水,疏开沼泽B. 停止一切经济活动,实行封闭管理C.修建水库,发展水电D. 设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在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实验,下图示意风速为 11 m/ s 时在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6.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能( )A.稳固沙土 B.削减风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适应恶劣环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障城镇用水②开发水能资源③蓄水灌溉农田④发展水产养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8.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④营造防护林,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常常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水热状况示意图,回答9~10题:9.三地区中,海拔较低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乙地和丙地10.三地区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极地气候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含答案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黄河流城某区城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下图是该区域1998~2010年间各类土地利用结构及变化情况(km2)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黄河的()A.河源河段B.上游河段C.中游河段D.下游河段2.造成该区域1998~2010年间各类土地面积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气候变化B.调整种植结构C.退耕还林(草)D.退耕还湿3.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植被覆盖增加,地面辐射量减弱B.建设用地增多,城镇建设推进快C.林地面积上升,木材产量潜力大D.草地破坏严重,畜牧业发展受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常用来描述某个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够反映出研究期初各类型土地的流失去向,以及研究期末各类型土地的来源构成。
下表为F流域2001-2016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单位:hm2)o据此,完成4-6题。
(数据说明:以建设用地为例,2001-2016年期间,43.47hm2的建设用地未发生转移,21.47hm2的建设用地转为耕地,47.46hm2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
)4.2001-2016年期间,F流域()A.建设用地转出面积大于转入面积B.耕地面积增长最多C.因退耕增长的林地/草地面积为515.03hm2D.未利用地的开发速度最快5.2001-2016年期间,F流域内林地/草地面积的变化能够()A.减少流域内河流含沙量B.增大流域内气温年较差C.加大流域内河流径流量D.减小流域内的降水频率6.推测F流域土地利用方式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后备土地资源B.提高区域内粮食产量C.减小水土流失速度D.扩大畜牧业发展规模等高活篱笆是指在坡面上大致沿等高线种植的窄条状植物带。
篱笆之间的土地常用来种植作物,作物与篱笆构成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称篱笆间作,是农林复合业的一种形式。
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4-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有答案)
【课标解读细化】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2.森林的生态效益,现存的原始森林的主要分布地区3.理解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脆弱性的表现4.雨林破坏的原因、表现及采取的保护措施【思维发散训练】1.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3.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4.大部分年降水量小于300 mm的内陆地区,应怎样防止土地荒漠化?5.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 mm的沙地地区和年降水量略大于400 mm的东部旱地地区,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6.有人说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下面一些形象比喻,请说出各蕴含了森林的哪一种环境功能:A.天然“净化器”;B.天然“吸尘器”;C.天然“蓄水池”;D.天然“绿色卫士”;E.天然“消声器”;F.天然“美容师”。
7.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为什么?8.如果你是当地农民或伐木工人、当地政府官员、跨国公司木材供应商、欧洲发达国家首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官员、巴西环保部门官员,你认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巴西热带雨林?【参考答案】1.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
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
2.(1)西北内陆地区东部有大兴安岭、贺兰山、秦岭,南部有青藏高原,这样来自东南和西南的夏季风湿润气流对本区来讲,或是强弩之末,或受阻挡难以深入。
(2)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则将已经长途跋涉的西风气流阻挡在外。
(3)本区的北部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大山地作为屏障,就使得冬季来自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长驱直入,导致气候异常干燥寒冷。
这样,西北地区夏季缺水,冬季干冷,在极端干燥的情况下,荒漠广布。
强大的风力作用吹蚀地表,沙土不断移动、堆积,并发展扩大,广袤千里的荒漠自然成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环境保护(含答案)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环境保护(含答案)干旱区的柽柳是一种耐旱灌木,具有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等特点。
近年来,在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但不久之后,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这说明柽柳可能会入侵天然林,对周围物种的生存造成影响。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从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外来物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加强生物入侵的防控。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了“红色荒漠”。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观察发现,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
这是因为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不同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注重自然恢复,促进植被多样性。
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发现,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相比之下,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较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截留的降水量多,涵养水源的能力强。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不同森林环境效益差异的成因分析,加强对热带雨林的保护。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区分天然原始林和人工林在环境效益方面的差异。
天然原始林茂密,具有强大的水源涵养能力,而人工林的树种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弱。
原始森林,也称为原生林,是指一个森林已经达到非常长久的年龄而没有受到显著的干扰,从而表现出独特的生态特征,并可能被归类为顶级群落。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真题练习含答案(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
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
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
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 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2)分析罗马时代和17世纪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答案】M地区湿地面积广,地势低,抽(排)水工程量大,对动力要求高。
罗马时代以人力、畜力为主,排水能力有限,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
17世纪,采用风力排水,排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加之水利工程技术进步,湿地得到成片开垦。
【分析】由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可知,M地区是湿地开垦需要排水,当地地势低洼,排水对动力要求较高。
罗马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动力以人力、畜力为主,人们的排水能力及水平有限,所以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
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排水能力能到提升,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湿地得到成片、大规模的开垦。
(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真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
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
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
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答案】方面①:庄稼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会随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水污染;湿地水流缓慢,促进泥沙沉降;湿地植物吸附氮、磷等营养元素,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提高水体连通性,加强水体自净。
方面②: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洪水风险大,湿地发展水产业耐水淹;湿地延缓水流,调蓄洪峰;湿地过渡带阻碍了巢湖水的倒灌。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强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强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B.经历了移民开垦C.农业结构复杂D.注重生态保护2.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B.大力发展畜牧业C.种植业产值降低D.实施了退耕还林解析:第1题,对照图中该时间段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可知,原始林地比重减少,耕地比重渐增,因此可判断出该区域经历了大规模垦殖的过程。
第2题,1900年之后,耕地比重下降,草地比重相对稳定,次生林地比重渐增,说明该地正在实施“退耕还林”的措施。
答案:1.B 2.D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回答3~4题。
3.巴西北部人口很少,是因为( )A.海拔高,地形复杂B.气候温差大,潮湿闷热C.经济落后,资源贫乏D.分布热带雨林,开发晚解析:巴西的北部是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短,平原地区气候湿热,因此人口较少。
答案:D4.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增长和贫困——根本原因②世界木材的需求量上升——根本原因③过度的迁移农业、开辟大型农场和牧场——直接原因④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直接原因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当前造成亚马孙河流域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贫困带来的发展需求,直接原因则有迁移农业、农牧场开发、商业性伐木以及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答案:C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
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
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单项选择题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
读黑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黑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A. 黑河属于内流河,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 图中乙处最有可能形成冲积扇,丙处可能有大面积沙丘分布C. 受降水、蒸发、下渗等因素影响径流量从中游向下游逐渐减少D. 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森林破坏严重2. 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中游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水污染等,应节约用水。
B. 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
C. 在荒漠生态系统,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还草。
D. 在流域内大兴水利设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答案】1. C 2. D【解析】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的防治。
【1题详解】根据题干和图示内容可以知道,黑河属于内流河,水源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故答案A错误,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的地方,甲处最容易形成冲积扇,图中乙处出山口较远,不可能形成冲积扇,故答案B错误,从中游向下游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幅增加,沙质土壤,水分下渗增加,所以受降水、蒸发、下渗等因素影响径流量从中游向下游逐渐减少,答案C正确,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而森林破坏属于人类活动,故答案D错误。
所以选C。
【2题详解】黑河流域为干旱的荒漠地区,由于人为破坏植被,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土地荒漠化严重,所以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不同区域应该结合当地存在的严重的环境问题,采取合理措施,中游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水污染等,应节约用水,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减少水资源的用量,在荒漠生态系统,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还草,努力保护植被,河流径流量较少,在流域内大兴水利设施,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大兴水利设施”不合适,应适当建设,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D。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B【解析】依据图列和自然带分布知识,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因此B项正确。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通过读图分析:荒漠化面积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大约6000万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渡放牧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综上所述,A项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推断荒漠化严重区出现的自然带;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降雪等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B.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主要是河流因素C.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主要是地形因素D.图示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答案】C【解析】图中降雪等日数数值东南和西北部较大,中部较小;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表明气温较高,是因西部山地对寒冷气流的阻挡;图示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所以不合理的灌溉易导致土地盐碱化;而Q处年降雪日数大,是因处在山地的迎风坡,所以降雪日数多。
故选C。
【2】关于图示地区环境问题描述错误的是A.图示地区西北部土地荒漠化严重B.图示地区西南部面临河源湿地萎缩威胁C.图示地区东南部水土流失严重D.图中河流易出现的水文灾害是凌汛【答案】B【解析】图示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多大风,土地荒漠化严重;图示东南部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图中河流是黄河,冬季结冰,因该河段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所以有凌汛;而图示西南部的河源,已得到有效的保护,没有萎缩现象。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检测题及参考答案江西省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多千米已形成一片面积4万多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第一沙漠”。
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
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
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 )A. 乱砍滥伐B. 生活习惯C. 执法不严D. 气候变迁2.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 开发利用新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B. 先移民,后治理C. 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D. 建水电站1.A2.B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
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A.等高条播B.人工锄耕C.等高犁耕D.平整坡4.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降水强度B.风速大小C.土壤结构D.地表糙度3.A4.D洛川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办,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全县面积1886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22.57万人。
洛川县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济发展落后。
图9示意陕西省洛川县及其乡镇分布。
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洛川县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 C.过度并垦D.过度开矿6.如果要制作一幅反映该县各乡镇的水土流失现状图,需要的地理信息图层主要有( )①等高线图②人口密度图③土地利用现状图④地表植被覆盖图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C 6.D读贵州省某流域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与坡度、坡向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7.目前,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位于()A 坡度 5 °,坡向西北坡B 坡度15 °,坡向南坡C 坡度40 °,坡向西南坡D 坡度50 °,坡向东南坡8.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 .毁林开荒B .城市建设C .修筑公路D .旅游开发7.B 8.A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 2002年素明东滩被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是公认的具有全球意义的生态敏感区。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10 分)【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莱湖区 1950 年和 2010 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该地 60 多年来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并简析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案】湖泊面积减少(2分);居住用地增加(2分);工农业用地增多(2分)。
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或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增加(2分);工业废水的排放,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
【解析】读图比较,2010年比1950年湖泊面积减少,聚落等居住用地增加,工农业用地增多。
湖泊面积减小,对气候的调节能力,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增加。
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考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及对环境的影响。
2.(10分)环境保护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之一。
某企业为确保盐产品外运道路不为沙漠所侵吞,采用资金补助牧民种树护路的方式,从而拉开了“库布齐治沙模式”的序幕,现如今,该企业硫化碱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结合材料,说明库布齐治沙模式是“生态、经济、民生”共赢的模式。
(10分)【答案】植树种草,改善了生态环境(2分);发展盐业、药材和饮料加工、旅游等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2分);延长了产业链(2分),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附加值),提高了牧民收入,(就业)(2分);社会可持续发展(2分)。
【解析】仔细读图,图中左边有人类活动场所,右边是主要产业。
生态表现为植树种草,治理荒漠,改善了生态环境。
经济体现为发展盐业、药材和饮料加工、旅游(景区)等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民生从提高牧民收入,增加就业等方面分析。
库布齐治沙“生态、经济、民生”共赢的模式实际上体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3.(10分)环境保护2013年3月,武汉市环保局发布的《2012 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城区湖泊水质较往年有所好转,但形势不容乐观(如图)。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环境保护(10分)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有”海岸卫士、鱼虾粮仓、鸟类天堂”之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红树林面积正在日益减少,生态系统正遭到破坏。
红树林湿地保护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请观察下面两幅图,总结该区域原生态红树林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
【答案】特点:由1959年至2012年原生态红树林面积减少(2分),由片状分布到斑点状分布(2分)。
原因:城市用地面积及建筑用地面积和园林绿地面积的扩大(2分);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排放(2分);农业的围滩养殖和码头、道路的建设等(2分)。
【解析】读图,结合图例分析,该区域由1959年至2012年,原生态红树林面积减少,由片状分布到斑点状分布。
主要原因是城市用地面积及建筑用地面积和园林绿地面积的扩大,破坏了原生态红树木区。
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农业的围滩养殖和码头、道路的建设等,占据了红树林生长区,破坏了原生态环境。
【考点】读图能力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
2.读“我国南方地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M地成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的主要原因是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废气排放量大B.沿江工业发展较快,废水排放量大C.大水漫灌抬升地下水水位D.人地矛盾突出,过度开荒,破坏植被【答案】D【解析】图示M地属于我国南方山区,降水多,地势起伏大,其环境问题主要为水土流失,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度开荒,破坏植被而引起;而该区域的不是工业发达区,所以不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重点区域应;该地区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农业一般不需要大水漫灌,不属于土壤次生盐碱化区。
故选D。
【2】N生态工程建设对下列问题改善作用较明显的是A.珠江流域水污染B.珠三角酸雨危害C.洞庭湖湿地萎缩D.长三角海水入侵【答案】C【解析】N生态工程主要实施于东南丘陵地区,其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可减缓洞庭湖的泥沙淤积速度,有利于洞庭湖湿地的恢复;而对水污染、酸性气体的排放、海水入侵等没有影响。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6.解答:
(1)高寒缺氧物种稀少(2)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3)生活能源缺乏过度放牧(4)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划区管理、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恢复草地植被;改变生活用能方式,减少植被破坏;加强管理,严禁滥采滥伐;加强鼠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17.(1)植树种草;植树种草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缓水的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2)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适合农业的发展,农业发达;煤炭资源以及地热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有高速公路以及陇海-兰新铁路经过,交通便捷;有以西安为中心的经济实力雄厚的工业带和城市群,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境内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发达;国家政策的支持。
(3)季风气候且大陆性较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季节降水少且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有春旱;夏季降水强度大且多暴雨,易出现涝灾;冬季有寒潮与春季有倒春寒等低温冻害;地处秦岭夏季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夏季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8.答案详解
(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
(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
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000米。
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完成1-3题。
1. 荒漠化的实质是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2. 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3.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①干旱②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③过度放牧④气候异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年来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须具备的是( )A.气温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C.工业和交通分布图 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5.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 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 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6.下图与水土流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据此回答7~8题7.从自然条件看.两三角洲的差异是()A.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矿产比乙丰富C.甲海洋比乙广阔D.甲比乙的热量条件差8.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都发展了()A.钢铁和造船 B.甘蔗种植业 C.淡水养殖业 D.造纸和化工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回答9~11题。
9.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总量情况中,与该自然带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该自然带在A地区分布的原因主要是( )A.沿岸暖流经过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B.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C.西南信风影响D.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11.目前,图示自然带植被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这导致的后果是( )A.自然灾害减少B.全球降水增加C.雪线高度上升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2题。
1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2.针对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牧 C.退耕还湖 D.修建水库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
据此回答3-4题。
3. 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是( )
A. 产生药材,调蓄洪水
B. 产生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
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 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水源
4. 保护若尔盖湿地的措施是( )
A.挖沟排水,疏开沼泽
B. 停止一切经济活动,实行封闭管理
C.修建水库,发展水电
D. 设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
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在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实验,下图示意风速为 11 m/ s 时在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
6.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能( )
A.稳固沙土 B.削减风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适应恶劣环境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障城镇用水②开发水能资源③蓄水灌溉农田④发展水产养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8.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④营造防护林,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常常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水热状况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三地区中,海拔较低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乙地和丙地
10.三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极地气候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
荒漠化。
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 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1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
A.沙漠化B.石漠化 C.盐渍化D.三种类型都有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500亿元。
回答13-14题。
13. 据统计,目前我国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A. 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B. 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 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D. 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
14. 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
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5. 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16.下面是“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和田地区河流补给水源来自_____________。
(2)三道防线中,林带的作用是__________;由于林带的保护,绿洲地区的风速比沙丘地区__________,蒸发量比沙丘地区__________。
(3)请将下面示意图中的字母代号填入①~⑤数码后的横线上。
(每字母限填一次)
①农耕区地下水位上升__________;②季节河下游径流量减少__________;
③农业生态系统恶化__________;④土地盐渍化__________;
⑤乱铲草皮、砍伐胡杨林__________;
17.“世界水电在中国,中国水电在西南,西南水电在金沙”。
长江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之间被称作金沙江。
位于金沙江下游已建和在建的4座巨型水电站,总发电量相当于2座三峡工程发电量。
下图为金沙江流域图。
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金沙江流域的地形地势特点,并简述成因。
(2)简析图中湿地的成因。
(3)描述并分析图中城镇分布特点。
(4)评价金沙江流域水电开发的条件。
18.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
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
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
(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
(5)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
16.解答:
(1) 干旱高山冰雪融水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小少
(3)①S ②H ③N ④M ⑤ T
17.(1)地形特点:以高大山地为主,西北高,东南低,山高谷深(起伏很大)
原因: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形成高大山脉;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强,地形起伏大。
(2)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形相对低平,排水不畅;冻土发育,
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3)多沿河流分布或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东南部(或金沙江下游地区)城市相对密集(或相对较多),
西北部(或金沙江上游地区)城市稀少。
或答“城市多分布于东南部,西北部城市稀少”。
原因:河谷地
势低平,水源充足
(4)有利条件: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峡谷多,有利于水电站建设(2分);流域人口较少,移民安置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电力需求加大。
不利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多断层、滑坡、泥石流等不利因素;对生态破坏较大;交通落后,水电建设困
难多
18.(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
(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
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
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任答一点即可)
(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
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
因此,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