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金属钠遇水反应式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和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钠,放出氢气。
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扩展资料
金属钠和水反应的现象
1、金属钠置于水中后,钠浮在水面上。
2、钠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并有轻微的嘶嘶声。
3、钠融成一个光亮的小球。
4、反应后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5、生成的'气体可点燃,有爆鸣声。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很容易失去,所以有强还原性。
因此,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够和大量无机物,绝大部分非金属单质反应和大部分有机物反应,在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作还原剂,都是由0价升为+1价(由于ns1电子对),通常以离子键和共价键形式结合。
金属性强,其离子氧化性弱。
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它包括两种情况:
1、如果盐溶液中的溶质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只发生钠与水的反应。
2、如果盐溶液中的溶质与氢氧化钠反应,则会发生两个反应。
以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为例
以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为例,说明如何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许多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事实性内容,学生自己阅读材料或者听教师讲授,往往很容易看懂或听明白,但却难以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实际情况经常是学生“一听就会,转眼就忘”,导致事实性知识学习的困难。
心理学实验证明,人们接受外界信息所参与的感觉器官不同,其记忆的保持率有差异。
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能加深大脑的印象,可以更多地在大脑中留下回忆的线索,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
因此,在学习化学事实性知识时,应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眼、耳、口、手、脑等)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全面地观察和体验,做到从各个方面明确感知化学事实,从而加深对事实性知识的印象,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要求学习者在学习事实性知识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听明白了的层次上,一是要善于观察,将所学内容与身边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以加深记忆;二是要勤于动手,尽量创造条件自己动手做实验,既可以利用实验课进行实验,也可以设计简易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课外实验等,通过做实验来学化学。
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不能仅仅动手操作,在动手的同时还需要用眼、用耳去观察,在观察的同时积极动脑思考,将实验、观察与思维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又可以通过对实验的思考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使枯燥的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深刻,增进学生的记忆。
下面以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为例,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来说明这种学习策略的优点。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这个知识点,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有以下四种处理方法: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或听教师讲授,记住教材中有关该化学反应的实验描述、实验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方法2: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分析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实验结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法3:学生亲自完成钠与水反应的化学实验,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和思考获得有关的实验结论,掌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钠与水的反应》教案
《钠与水的反应》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钠与水的反应》一、教材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
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本次课学习的钠与水的反应是这一章节的重、难点之一。
二、学生情况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2)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词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本次课从生活实际引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深入学习知识点,最后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
金属钠与水反应1
金属钠与水反应
宁晋中学张赞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取用方法
2、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钠与水的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提高实验现象准确描述与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钠的取用、保存及灭火方法的学习
2 钠与水反应的探究过程
课前准备
钠蒸馏水镊子小刀酚酞烧杯玻璃片
板书设计
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
浮————密度小于水熔————熔点低
游————
产生气体H2响————
红————产生NaOH
Na + 2H2O === 2NaOH + H2↑。
金属钠与水和酸的反应 教案
第一节第二课时金属钠与酸和水的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金属钠在与水发生反应情况及其原因。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钠与水的反应教学难点:钠与水和酸反应教学方法:启发式、并进探究实验法教具准备: 实验用品:金属钠、小刀、镊子、滤纸、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复习:1:钠的物理性质2:钠与氧气的反应导入:【情景】广州日报大洋网上找到了一则关于金属钠事故的报道——《炸起千层浪,珠江“水雷”谜团待解》(2002-7-9):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
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前前后后共漂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
突然,从漂在水面上的一个金属桶内冒起一股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个铁桶接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十米高,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内,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着火。
【讨论】 1、俗话说“水火不相溶”,为什么今天水会引火呢?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呢?2、装有钠的金属桶为什么会成为“水雷”呢?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呢?【活动探究】金属钠能否像白磷一样保存在水中?向一只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将绿豆般大小的金属钠投入到小烧杯中并盖上玻璃片,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用耳朵听,用手触摸感受。
【提醒】①钠的取用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②煤油要用滤纸吸干③切割钠在玻璃片上进行④实验中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瓶【观察】【交流与讨论】①生成的碱性物质是②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什么?如何验证?(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这是个氧化还原反应,钠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必定要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要降低,只可能是元素了。
结论:实质:金属钠和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思考】:如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水,再加入煤油.最后放入绿豆大小的钠会有什么现象?钠与水反应实际上是钠与水电离出来的微弱的H+反应,那么钠与盐酸、硫酸等酸溶液的反应要比与水的反应,请预测试验现象。
金属钠与水反应
金属钠与水反应(教案)
化学化工学院
20091128020026
陈宝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取用方法
2 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钠与水的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提高实验现象准确描述与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演示以及钠的保存与着火扑灭方法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生活中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2 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钠的取用宝训及灭火方法的学习
2 钠与水反应的探究过程
课前准备
钠蒸馏水镊子小刀酚酞烧杯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钠与水反应
一反应原理Na + 2H
O === 2NaOH + H2↑
2
二实验现象
浮————密度小于水
熔————熔点低
游————产生气体
响————
红————产生NaOH
三装置改进
空塑料瓶——反应容器
橡胶塞(大头针)——固定钠块。
钠与水反应说课稿
钠与水反应说课稿一、引言钠与水反应是化学教育中经典的实验之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生动地展示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说课稿将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实验安全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实验目的通过钠与水反应实验,达到以下目的:1. 观察和描述钠与水反应的现象;2. 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实验原理钠与水反应是一种典型的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
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而水是一种非金属物质。
当钠与水接触时,钠会与水中的氧气和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反应方程式如下:2Na + 2H2O → 2NaOH + H2↑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玻璃烧杯、钠片、蜡烛、点火器、镊子、滴管等;2. 将玻璃烧杯放在实验台上,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片;3. 将钠片小心地放入玻璃烧杯中;4. 用滴管滴入适量的水,注意不要滴得过多;5. 点燃蜡烛,将蜡烛火焰靠近玻璃烧杯的口部;6. 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包括气体的产生和火焰的变化;7.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并归位。
五、实验器材1. 玻璃烧杯:用于容纳钠和水;2. 钠片:反应的金属物质;3. 蜡烛:用于点燃产生火焰;4. 点火器:用于点燃蜡烛;5. 镊子:用于夹取钠片;6. 滴管:用于滴入适量的水。
六、实验安全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钠与水溅到皮肤或眼睛中,避免火焰接触到易燃物品;2.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并归位,避免钠与水残留导致意外事故发生;3.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台整洁,避免杂物干扰实验操作。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描述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原理,并能正确描述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金属与非金属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3. 实验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钠与水反应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助;4. 实验总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反应方程式;5. 实验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实验展示,并向全班同学分享实验心得;6. 拓展延伸:通过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其他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并展示相关实验。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手册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的反应【活动准备】1.如何才能观察到金属钠的真实面目?2.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操作中应注意什么?【实验目的】1.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溶点的相对高低。
2.认识金属钠与水反应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并对现象作出简要解释。
【实验用品】1.试剂:金属钠、酚酞溶液、蒸馏水。
2.仪器:小刀、镊子、玻璃片、滤纸、培养皿。
【实验步骤】1.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立即观察金属钠的切面。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容积的1/2,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金属钠投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1.通过对金属钠样品的观察,你认识了金属钠的哪些性质?它们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2.在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过程中,你能认识金属钠的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实验室中,金属钠是如何保存的?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4.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金属钠?5.若将金属钠投入稀盐酸中,你预测金属钠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有何异同?。
金属钠与水反应、金属钠与氧气反应、氯气与水反应、配制氯化钠溶液
金属钠与水反应
操作:向烧杯中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试液,将切好的钠投入水中,
现象与结论: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钠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钠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NaOH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
氯气与水反应
现象:A中干燥的红纸条无明显变化,B中湿润的红纸条颜色褪去
结论: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红纸条褪色,湿润的红纸条遇干燥的氯气褪色,说明氯气与水反应,且生成的物质具有漂白性
配制100mL0.4mol/LNaCL溶液
(1)计算: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0.1L×0.4mol/L×58.5g/mol≈2.3g
本实验需要NaCl的质量是2.3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溶质NaCl2.3g
(3)溶解、冷却:将称量准确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为加速溶解,应用玻璃棒搅拌,同
时将溶液冷却至室温
(4)转移:将冷却至室温的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转
移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5)洗涤: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
次,洗涤液也要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
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瓶颈刻度下1
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装瓶: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装瓶。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人教版(精品教案)
金属与水的反应教学方案(设计)课题;金属与水的反应授课教师:教材版本人教版章节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教材分析】金属与水的反应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本节紧承上一次课的金属性质,深入分析金属与水的反应。
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一个提高和深化。
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
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因此,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学生情况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1)了解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实验现象;(2)掌握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3)了解钠的保存方法以及钠着火的扑灭方法,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过程与方法:()观察钠与水的实验,提高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能力。
()通过思考题的练习以及回答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金属钠与水反应
“金属钠与水反应”演示教案【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金属放到水里会沉下去,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纳呢?把它放在水里,是不是也会沉到水里?它与水相遇,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就来做实验探究一下。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要观察纳是在水的上面还是下面,它是什么形状的,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还有溶液颜色的变化。
【板书】 Na + HO ---- ?2【教师】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还有注意保持安静,不然会错过很多精彩的内容哦。
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的观察实验,老师请两位同学上来观察,待会老师会让下面的同学回答你观察到的现象,如果同学回答得不够充分,上来的这两位同学就补充。
同学们还记得纳为什么要保存在没有煤油里吗?【学生】因为纳的密度比水小,且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教师】现在老师取一小块纳,然后用滤纸把纳表面的煤油吸干,把它放进老师事先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提醒:①钠的取用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②那块表面煤油要用滤纸吸干③切割钠在玻璃片上进行④钠块不宜太大,绿豆般大小即可,实验中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瓶。
)(实验结束,两位同学回到座位坐下)【教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哪位同学来回答?【学生A】纳浮在水面上,纳熔成光亮的小球。
【教师】A同学观察的很仔细啊,回答得不错。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用几个字来概括这些现象。
【学生】浮,熔【板书】现象:⒈浮:ρ(Na)<ρ(H2O)⒉熔:纳的熔点低,反应放热【教师】哪位同学还有补充?【学生B】纳在水面上游动,还有响声,溶液变红了【教师】很好,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
【板书】⒊游:生产气体⒋响:反应剧烈,有气体生成⒌红:产物呈碱性【教师】为什么出现这些现象?【学生】溶液变红,产物呈碱性;纳浮在水面:纳的密度比水小;发出响声:反应剧烈,生产气体;熔成光亮的小球:纳的熔点低,反应放热;在水面上游动:生产气体。
【教师】非常好。
溶液变红,说明产物呈碱性,那生成的碱性物质是什么呢?【学生】不知道。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2.1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课件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思考·讨论 结论 从钠在水中的位置、钠的形状的变化、溶液颜色的
变化等方面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分析及结论
钠浮在水面上
金属钠的密度小于水
钠熔成一个光亮的小球 反应放热,钠的熔点较低
小球四处游动
产生的气体推动金属钠来回游动
发出“嘶嘶嘶”的响声 溶液变红
剧烈反应,产生气体 有碱性物质生成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新课导入
报道: 神秘铁桶漂进广州 接连爆炸犹如水雷
装有金属钠的金属桶为什么会在珠江上 如水雷般接连爆炸?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新课导入
从新闻报道可知:金属钠应该可以与水反应。运用已学
预测
过的氧化还原和物质组成知识的角度,能否从理论上预 测产物?并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金属钠能与水反应?
会不会是钠夺走 氧变成氧化物?
浮熔游 响 红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与你交流
推断:
质量守恒: Na---NaOH 氧化还原:气体: H2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
我们知道溶液变红,应该是生成了碱性物质NaOH,根据氧化 还原反应另一种生成物是氢气。事实是如此吗?
2Na + 2H2O = 2NaOH + H2↑
钠应怎样保存?
性质: 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用品介绍
一、实验仪器
镊子
玻璃片
烧杯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用品介绍
二、实验药品
酚酞
金属钠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用品介绍
三、其他实验用品
小刀
滤纸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书本P34实验探究 具体实验操作 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钠和水的反应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于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第二课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本节课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复习初中学习中所认识的金属性质,引出高中要介绍的金属钠、铝、铁与氧气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反应情况;第二部分介绍金属钠、铁和水的反应;第三部分介绍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最后则安排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等内容。
钠与水反应是金属化学性质中的重点,对其他金属与水反应的学习有指导启示作用,对其以后教学实验方案设计、操作方法、实验观察等有借鉴作用,所以教好、学好这节课对后续内容有很重要的意义。
钠与水反应具有实验现象明显、学生易于总结等优点,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有利于强调实验对化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易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我所教4个班的学生已通过对前两章内容的学习,在化学的学习和化学实验探究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兴趣,特别是对前一课时的学习,既初步形成了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的分类思维模式,又对本节课的实验操作、现象充满了期待。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钠与水反应的实质;(2)掌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钠与水的反应发生条件及生成物的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2)在归纳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索金属性质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四、教学重点: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五、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分析六、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复习回顾法、练习法七、教前准备:金属钠、塑料片、滤纸、洗瓶、烧杯、镊子、酚酞、硫酸铜溶液、多媒体课件。
钠元素系列知识详解
该溶液中含有 HCO-3 。 四.焰色反应
1.焰色反应: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
现特殊的颜色。
2.操作步骤
3.两种重要金属的焰色反应 Na:黄色;K:紫色(观察时透过蓝色钴玻璃)
1.掌握“条件不同导致产物不同
的两个反应”
3.熟记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
4Na+O2===2Na2O,
式
2Na+O2—△— Na2O2。
2Na+2H2O===2NaOH+H2↑;
2.钠与水(滴有酚酞)反应的“五
字”
2Na+2H2O==2Na++2OH-+H2↑。
现象:浮、熔、游、响、红。
二.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1.组成及物理性质
名称 化学式
色态 氧的价态
氧化钠 Na2O
白色固体 -2
过氧化钠 Na2O2
淡黄色固体 -1
2.化学性质 (1)氧化钠 氧化钠能与水(①)、酸性氧化物(②如 CO2)、酸(③如 HCl) 等发生反应,是碱性氧化物。 写出序号所代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Na2O+H2O===2NaOH;
②Na2O+CO2===Na2CO3; ③Na2O+2HCl===2NaCl+H2O。 (2)过氧化钠 ①与水反应 向盛有少量 Na2O2 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含酚酞)。 产生的现象及解释如下: a.产生气体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气体为氧气; b.试管壁发热⇒反应放热; c.反应后溶液先变红⇒有碱生成,后褪色⇒Na2O2 具有漂白 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 ②与二氧化碳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③用途:可作供氧剂和漂白剂。 3.知识延伸:有关 Na2O2 与 CO2、H2O 的反应 1).反应原理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2).重要关系 a.电子转移关系 在 Na2O2 与 CO2 或 H2O 的反应中,Na2O2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每生成 1 mol O2 都转移 2 mol 电子。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
《金属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课程标准分析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的主要性质。
以钠和水反应这个实验为基础,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思考与交流,自主学习,丰富有关金属的知识。
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内容,新人教版打破了旧教材的编排格式,将原本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内容调放到元素周期律之前进行学习,体现了金属的特性,不过相比旧教材而言系统性降低,因此在进行授课时要合理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进行指导和总结。
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活泼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其解释也是高中化学的一大重点,这一部分的的学习不仅是前两章《从实验室学化学》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实验和理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对后面铝、铁等金属性质的学习也有着铺垫的作用,并且为化学必修二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等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1.学生们在初中的学习中掌握了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了解钠位于金属的活动顺序的位置。
2.通过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效迁移,写出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以及判断出反应物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大,钠与金属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课堂任务高效实施;学生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学习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规则和技能,为实验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4.学生存在着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全面、不能用化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化学现象以及知识迁移有难度等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理解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能正确写出钠与水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能判断反应物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锻炼运用各种感官捕捉信息的能力,掌握严谨求实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金属钠遇水反应式
使用ChemDraw绘制化学反应式一直是ChemDraw使用的重点,本文就将具体介绍如何使用ChemDraw绘制金属钠遇水反应式和金属钠的相关性质,学习绘制其他结构式请访问ChemDraw 中文官网。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金属钠为银白色软质金属,钠很软,可以用刀较容易的切开。
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钠的密度是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钠的熔点是97.81℃,沸点是882.9℃。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很容易失去。
因此,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主要表现在:
1、钠跟氧气的反应
在常温时发生:4Na+O2=2Na2O;
在点燃时发生:2Na+O2=Na2O2(过氧化钠)和Na+O2=NaO2(超氧化钠);
2、钠跟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3、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钠跟硫直接反应时发生爆炸,反应式为2Na+S=Na2S。
金属钠的正确保存方法
如果是实验室使用,需要将金属钠保存在液体石蜡中,也有的不用液体石蜡而是用固体石蜡包裹然后封装。
注意:瓶口要密封,置于阴凉处保存。
如果是工业使用,需要用煤油或柴油封装到金属桶中。
使用ChemDraw绘制金属钠遇水反应式
一位安全工程专业教授说“工业金属钠具有强烈的化学活性,一旦遇水剧烈作用,会引起燃烧爆炸,金属钠爆炸后会产生大量的光和热。
”金属钠没有腐蚀性,但是当钠与水接触后生成的NaOH 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与皮肤接触易引起人体烧伤。
金属钠遇水反应式
若想在ChemDraw 中绘制金属钠遇水反应式,首先选择【文本】工具,在窗口单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反应式。
氢气后面的箭头可通过【箭头】工具绘制,注意:可以利用上图红框中工具设置上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