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导学案可用只是分享

合集下载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德育课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健康、积极、阳光的心态;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3.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2.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正面的行为和价值观,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为什么有些人会有错误的道德观?”3.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目标。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介绍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三、情境体验(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道德情境,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并给出自己的意见。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间的碰撞和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和点评。

四、个案分享(10分钟)1. 学生以个案的方式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困惑和问题,并询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

2. 老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反馈。

五、活动评价(10分钟)1. 老师提问:“你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复习本课的核心内容。

2. 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真实情境刺激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情境体验法:通过情境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 分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手段: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 讨论和演绎法;3. 小组活动和展示;4. 个案分享和解决。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 小组活动材料;3. 学生的个案分享。

都江堰学案.

都江堰学案.

都江堰学案一、背景介绍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是中国古代水利文化和农业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遗产”。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前251年间,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蜀汉时期完成。

它是一项人工改造的工程,主要用于解决川西平原的灌溉问题,同时也能够缓解江河的洪水和旱灾。

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杰出代表,也是造福民生的伟大工程,至今仍在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二、教育内容1. 都江堰的历史内容简介:介绍都江堰的建设背景、历史渊源、建设规模、建设过程及其在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PPT等多媒体手段展示都江堰的建设历程和建设规模,帮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都江堰这个世界水利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2. 都江堰的工程技术和建设方法内容简介:介绍都江堰的工程技术和建设方法,包括水力学、土木工程、水利灌溉、运输等。

内容分析:运用本学科知识,对都江堰的工程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让学生深入了解都江堰的技术构成和其在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方面的重要贡献,并将科技创新与中国古代文化内涵进行对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知识点的掌握,还能在知识的学习中感悟中国古代文化内涵,加深文化认同。

3. 都江堰的生态环境内容简介:介绍都江堰在水利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其对于成都平原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维护和改善。

内容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都江堰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在生态保护上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4. 都江堰文化内容简介:介绍都江堰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展示都江堰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意义。

内容分析:本章节主要在于展示文化特征,通过学生展示、多媒体手段等方式,将都江堰文化融入到文化课中,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文化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教育学习文章】都江堰导学案

【教育学习文章】都江堰导学案

都江堰导学案《都江堰》导学案学习目标一、阅读文本,理清的写作脉络,整体把握文本结构。

二、理解文本通过写都江堰来写李冰、写文化精义的启示和反思。

三、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

四、品味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为政思想的评论,体会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蕴。

2.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学习时数2课时学习过程一、了解都江堰及李冰其人都江堰,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古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以后称都江堰,使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也是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的渠。

发源于岷江,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

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太守相当于现在的专员,或大于专员,小于省长),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为此,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协助下,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岷水东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

在无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间)不能爆破的情况下,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

(低水位每秒流速3公尺,高水位每秒流速6公尺)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率众又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形如鱼嘴,岷江流经鱼嘴,被分为内外两江。

都江堰导的学案

都江堰导的学案

都江堰导授课方案《都江堰》导授课方案学习目标一、阅读文本,理清的写作脉络,整体掌握文本结构。

二、理解文本经过写都江堰来写李冰、写文化精义的启示和反思。

三、学习文中比较手法的应用。

四、品味作品中拥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学习重点、难点. . 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为政思想的议论,领悟文中深邃的文化意蕴。

.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学习时数 2 课时学习过程一、认识都江堰及李冰其人都江堰,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古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今后称都江堰,使我国古代出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也是是全世界到此刻为止,年代最久、唯一保留、以无坝引水为特色的弘大水利工程。

2200多年来,到此刻依旧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的渠。

发源于岷江,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跑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流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

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截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他为民造福,除掉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出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能够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为此,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协助下,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岷水东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探,信心凿穿玉垒山引水。

在无火药不能够爆破的情况下,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

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其他石堆叫“离堆”。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诚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率众又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形如鱼嘴,岷江流经鱼嘴,被分为内外两江。

外江仍循原流,内江经人工造渠,经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语文4.8《都江堰》学案(2)(鲁人版必修3)

语文4.8《都江堰》学案(2)(鲁人版必修3)

《都江堰》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2、理解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3、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新修水利,为民造福的功业的高度评价【教学重点】文中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

【教学难点】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知识链接】1、名人零距离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

艺术理论家,散文家,12岁离家到上海求学,入上海晋元中学,学业成绩优秀(该校90周年校庆时,他与丁关根、翁史烈等一起列入该校英才榜)。

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因成绩优秀留校执教。

他治学严谨,著述宏富,早年写有《戏剧理论史稿》65万字,后又撰写《中国文化史述》和《艺术创造工程》,从戏剧理论研究转入人类文学的研究。

8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散文的写作,出版《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

《文化苦旅》表现了余秋雨散文独特的文化特质。

评论家说他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2、都江堰简介及李冰都江堰在四川省灌县城西北岷江上游,距成都市59公里。

是我国古代创建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

早已闻名中外。

在历代兴建的千百座大型水利灌溉工程中,至今还完好地使用着的,也首推都江堰。

都江堰大约兴建于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1年。

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领导当地人民完成了这一巨大工程的建设。

岷江水流湍急,波涛汹涌,进入成都平原后,流速陡降,易淤易决。

这项工程建成后,化险为夷,变害为利,不但能够防洪和灌田,还能行船和漂运岷山木材。

晋代人所著《华阳国志》在评价这一工程时说:自从修了都江堰,川西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被称为“天府之国”。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约公元前256-前251年被秦诏王任为蜀郡守,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为著名,他还主持了凿平青衣江的溷崖(四川夹江县境内)。

3、名家点评马力:余秋雨散文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包括港台地区,拥有巨大的读者群,而且屡屡高悬于海内外畅销书之榜首,……余氏散文创造性地在历史与文学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在文化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纵横捭阖地进行了富于时代意义的思想驰骋。

都江堰 预习导学案

都江堰  预习导学案

都江堰预习导学案桓台二中李洪帅预习准备1、查阅余秋雨其人其文和都江堰相关资料。

2、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选择勾画出自己欣赏的精彩片段并记诵下来。

一、听录音20分钟。

要求1、边听边在文章中选择勾画自己感觉最精彩、最有感触、最美的句子,说说哪些地方震撼了自己?2、咬文嚼字(1)正字音颓壁残垣惊悸庇护修缮卑处一隅魅力强悍铁戟遴选韬略怦然心动诘问傩戏衮衮诸公众目睽睽(2)释字义圭臬:涣然:惊悸:邈远:废弛:驯顺:浚理:长锸:韬略:华章:二、课堂导学1、初步感知:文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作者对都江堰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全文一共四部分,给每一段都加上个小标题,试一试!)2、触摸语言:读出你觉得最美的几句。

说说美在什么地方。

(尝试语言变体,讨论这样可以么?找找还有没有不理解的语句。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3、体悟感情:诵读你喜欢的几段。

尝试着从我们选择的我们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背一下。

4、深入思考:学习仿写最美的语言。

(1)、不期留名的李冰为何会流芳千古?(李冰是个怎样的人?他有哪种特质哪些细节最能打动你的心,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2)、仿写训练最美的语言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那么,仿照下面语段,从(屈原鲁迅李白康德荷尔德林)选一个人物,写一段话,要求表达恰当,贴切。

有了一个李冰有了一个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三、课后巩固(选做一个)1、再次感触,揣摩语言。

《莫高窟》余秋雨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多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

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

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吸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

《都江堰》原创导学案

《都江堰》原创导学案

《都江堰》导学案【散文新课标解读】1.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21世纪教育【学习目标】:能找出文章中的对比手法,感悟出都江堰伟大的文化精髓。

【学习重点】:能分析出李冰贴近苍生、为民造福的精魂【学习过程】【课前导学】一、名人零距离:(一)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当代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

浙江余姚人。

著有学术专著《中国戏剧史述》、《戏剧理论史稿》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借我一生》、《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表现了余秋雨散文独特的文化特质。

评论家说他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21·cn·jy·com(二)文化散文:在散文写作中引入关于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并以此作为关注现实的重要方式。

将“人、历史、自然”交融在一起,对中国文化进行回顾和反思,被人们称为“文化散文”。

(三)都江堰都江堰在四川省灌县城西北岷江上游,距成都市59公里。

是我国古代创建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

在历代兴建的千百座大型水利灌溉工程中,至今还完好地使用着的。

都江堰是战国时蜀郡守李冰领导当地人民完成的。

岷江水流湍急,波涛汹涌,进入成都平原后,流速陡降,易淤易决。

这项工程建成后,化险为夷,变害为利,不但能够防洪和灌田,还能行船和漂运岷山木材。

晋代人所著《华阳国志》在评价这一工程时说:自从修了都江堰,川西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被称为“天府之国”。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都江堰》的基本内容,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工程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地考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工程的敬佩之情,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让学生通读《都江堰》,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关键词语:讲解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如“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父子”等。

3. 句子解析:分析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工程原理。

2. 教学难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工程原理。

2.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中观点和情感的理解。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都江堰,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都江堰》,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讲解都江堰的建造过程和工程原理,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中观点和情感的理解。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都江堰,感受古代工程的伟大。

6.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都江堰》原文。

2. 图片资料:都江堰的图片,包括建造过程和现状。

3. 视频资料:关于都江堰的纪录片或介绍视频。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都江堰,提供实地体验的机会。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阅读课文。

2. 第3课时: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观点。

《都江堰》第二课时,讲学稿(学生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都江堰》第二课时,讲学稿(学生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都江堰》第二课时,讲学稿(学生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都江堰》第二课时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一、语言品味:余秋雨散文的语言优美,极富于个性特色。

1、作者力避熟语,追求自出机杼的语言。

如“野山荒漠”“颓壁残垣”“濡养”“卑处一隅”“心魄俱夺”“阴气森森”“惹人注目”“浚理”“邈远”“游观”“判然不同”“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股股叠叠”等词语,或改造熟语,或创造新词,体现了作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匠心,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

另外,“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硬扎扎的水坝一座”等体现了作者对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的艺术匠心,“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被岁月的淤泥掩埋”“以使命为学校”等语言表述则,富含,给人启发。

2、作者。

除了上面所列举的诸多“四字词语”之外,如“渐觉滋润”“愈显清朗”“地震前兆”“海啸将临”“山崩即至”“急于趋附”“陡然一惊”“急流浩荡”“大地震颤”、“有所执持”“无所专攻”“金杖玉玺”“铁戟钢锤”“镇于江间,测量水位”等“四字词语”在文章中联翩而至,使文章读来。

3、手法的使用。

文章多次使用了手法。

以“乡间母亲”比喻,以“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比喻“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的,以“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的连串喻体比喻都江堰的“ ”和“ ”,以“金杖玉玺”“铁戟钢锤”比喻等,这些比喻手法的使用都使得文章。

二、文章在构思和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余秋雨写散文,善于从中挖掘出。

其文化散文常常以为“出发点”,以为“归结点”,即通过对景物和事件的速写式描绘,表达作者对社会、历史、、、宇宙的,表现了作者强大的主体性、主观性,以及对客观景物、事件的“观照”和“审读”能力。

《都江堰》以个性思考开始,以结束,处处显示出作者对隐含在水利工程和历史人物形象后面的进行深刻挖掘的明显动机,即使文章对都江堰壮丽图景进行生动描绘的第二部分,也充分表现出作者对“有我之境”的偏爱。

2022年教学教材《都江堰》学案

2022年教学教材《都江堰》学案

都江堰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把握文章的根底知识,识记作家及主要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理清的脉络,整体把握结构。

2学习文中比照手法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重点、难点】1体会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蕴。

2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漫长的人类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无以计数的精神财富。

有富含哲理、给人以启迪的思想,有汗牛充栋、字字珠玑的经典著作,还有矗立千年,与历史共沧桑的文物古迹。

这些文物古迹凝聚着丰厚的文化历史内涵。

比方长城,就不仅是一段长长的城墙,它还代表着中华民族风雨沧桑的历史,再比方圆明园、故宫,同样凝聚了很多的历史文化积淀。

人们面对它们,感受是复杂的。

都江堰,是我国历史上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它灌溉了成都平原的万亩良田,成就了“天府之国〞的美名。

而在作家余秋雨看来,它又具有什么文化意味呢?【相关知识链接】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

1968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由于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如?戏剧思想史?、? 戏剧史?、?观众心理学?、?艺术创造论?等,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辞职后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

所写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踞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已被公认目前全世界各华人小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余秋雨的表达风格宏大。

这种表达风格包括:宽泛的题材文学的、艺术的、历史的、社会的,深厚的内容知识的、文化的、审美的、学术的,精巧的结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现代性批判文化感伤和一种贵族气质自信、理性、沉着、智慧,即以游记的方式进行,将“人、历史、自然〞交融在一起,对文化的回忆和反思,被人们称为“文化〞。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一,自由朗读课文二、正字音颓壁残垣.〔〕惊悸.〔〕庇.护〔〕修缮.〔〕卑处一隅.〔〕魅.〔〕力强.悍.〔〕铁戟.〔〕遴.〔〕选韬.略〔〕怦.〔〕然心动诘.问〔〕傩.〔〕戏衮.〔〕衮诸公屏.〔〕风屏.〔〕息劲.〔〕敌干劲.〔〕〔2〕积累词语:众目睽睽膜拜圭臬焕然涣然三、整体感知1、围绕都江堰,写了〔都江堰的〕哪些人和物?2、浏览各局部内容,划出各局部的中心句,然后给每局部加上一个小标题。

高二《都江堰》教案(通用5篇)

高二《都江堰》教案(通用5篇)

高二《都江堰》教案(通用5篇)高二《都江堰》教案(通用5篇)高二《都江堰》教案篇1《都江堰》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作家及主要作品,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2、理解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3、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功业的高度评价,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奋斗和实干的精神。

4、体会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整体把握文本结构。

2.理解文本通过写都江堰来写李冰、写文化精义的启示和反思。

3. 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

4.品味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为政思想的评论,体会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蕴。

2.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最优学法】1、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三大部分,在整体把握文意时应先了解标题的作用,并逐个概括标题大内容,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

把握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2、通过抓住文段的中心句,来概括文段的内容和文章主旨。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余秋雨的游记散文《都江堰》。

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精神意蕴的游览圣地。

我们都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是什么吸引了我们呢?是风景吗?不全是,吸引我们的更多的是当地的美丽的传说与相关的故事,而在所有这些后面都寄托着一种精神。

文物也好,古迹也好,都寓含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读了都江堰,你又有何感受呢?它的文化精义又是什么?今天在这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里,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余秋雨,走进四川灌县,去感受都江堰的精神意蕴。

二、介绍余秋雨及总结其文化散文的特点:余秋雨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苦旅中的行者,在探询中遴选línxuǎn(慎重地选拔;审重选择)、体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4.8《都江堰》获奖学案(2)(鲁人必修3)

高中语文:4.8《都江堰》获奖学案(2)(鲁人必修3)

高中语文:4.8《都江堰》获奖学案(2)(鲁人必修3)高中语文:4.8《都江堰》获奖学案(2)(鲁人必修3)《都江堰》导学案1、理解文章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2、理解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3、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新修水利,为民造福的功业的高度评价文中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1、名人零距离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

艺术理论家,散文家,12岁离家到上海求学,入上海晋元中学,学业成绩优秀〔该校90周年校庆时,他与丁关根、翁史烈等一起列入该校英才榜〕.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因成绩优秀留校执教。

他治学严谨,著述宏富,早年写有《戏剧理论史稿》65万字,后又撰写《中国文化史述》和《艺术创造工程》,从戏剧理论研究转入人类文学的研究。

8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散文的写作,出版《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

《文化苦旅》表现了余秋雨散文独特的文化特质。

评论家说他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2、都江堰简介及李冰都江堰在四川省灌县城西北岷江上游,距成都市59公里。

是我国古代创建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早已闻名中外。

在历代兴建的千百座大型水利灌溉工程中,至今还完好地使用着的,也首推都江堰。

都江堰大约兴建于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1年。

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领导当地人民完成了这一巨大工程的建设.岷江水流湍急,波涛汹涌,进入成都平原后,流速陡降,易淤易决。

这项工程建成后,化险为夷,变害为利,不但能够防洪和灌田,还能行船和漂运岷山木材。

晋代人所著《华阳国志》在评价这一工程时说:自从修了都江堰,川西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被称为“天府之国〞.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约公元前256-前251年被秦诏王任为蜀郡守,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为著名,他还主持了凿平青衣江的溷崖〔四川夹江县境内〕. 名家点评马力:余秋雨散文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包括港台地区,拥有巨大的读者群,而且屡屡高悬于海内外畅销书之榜首,……余氏散文创造性地在历史与文学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在文化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纵横捭阖地进行了富于时代意义的思想驰骋。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以及对当地居民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保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都江堰的历史和保护水利工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保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性的意识。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2.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都江堰的图片和相关历史事件。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都江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对这个地方的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都江堰对当地居民有什么重要性?为什么它被誉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步骤二:学习 (15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图片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的介绍,了解都江堰的建设历史、规模和主要功能。

步骤三:讨论 (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都江堰对当地居民和农业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够长时间保持并继续发挥作用?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互相提问和回答对方的问题。

步骤四:案例分析 (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其他的保护水利工程的案例,如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等,并介绍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并找出它们与都江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步骤五:拓展 (10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如下问题:你认为保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有哪些?如何才能做到保护好水利工程?2. 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步骤六:总结和评价 (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都江堰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水利工程的意义。

2. 学生通过问答或小测验的形式,检验自己对今天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都江堰的历史和保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步骤七:课后延伸 (5分钟)1. 教师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料,继续了解都江堰的历史和保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都江堰导学案

都江堰导学案

都江堰导学案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古蜀遗址之一。

它是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也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的建设,对于解决四川平原地区的灌溉问题,保障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在,都江堰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一、都江堰的位置都江堰位于四川盆地西北端的崇山峻岭之间,规划建设于都江入峡之间,东靠青城山、西临岷江,是一处地势相对平坦的河谷地带。

通过运河将岷江水引入平原地区,解决了当地的灌溉问题。

二、都江堰的历史都江堰的建设始于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合力筑坝引水,历时近10年,经过多次改建和维修,才形成了完整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因其巨大的工程规模和卓越的科学技术,在世界水利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019年,都江堰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都江堰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主要由分水堰、宝瓶口水库、飞沙口、东分水、青城山、外江口等组成。

其中,分水堰是都江堰的核心部分,宝瓶口水库是分水堰的上游储水库,飞沙口是分水堰的另一引水口,东分水则将水引向北部平原地区。

都江堰的设计巧妙、工程浩大,在当时被称为“神奇工程”。

四、都江堰的文化价值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其建设历程中,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和团结合作,同时也传承着蜀文化和巴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

五、都江堰的旅游价值如今的都江堰,不仅是一处重要的水利工程遗址,更是一处融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到壮丽的水利工程风光,感受到古代文明的魅力,还可以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美食。

六、都江堰的保护与利用为了保护好都江堰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对都江堰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同时,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提升了都江堰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都江堰》第一课时,讲学稿(教师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都江堰》第一课时,讲学稿(教师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课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一粒沙里见世界《都江堰》第一课时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教学目标:1、探究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巨大价值,提高学生对李冰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2、理解现代散文中“小”与“大”的关系。

3、体会想象在课文中的作用。

4、分析课文中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理解文章深刻的立意,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创造。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语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一幅组合图片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提到旅游,我们头脑中立刻闪现出那令人心旷神怡的名山大川。

有人欣赏那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欣赏那富丽堂皇的布达拉宫、欣赏那惊天动地的飞瀑、欣赏那变幻莫测的云海。

然而在旅游天地中,许多人对都江堰却知之甚少,那么都江堰的魅力何在?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都江堰的魅力。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1.学生简介都江堰和李冰。

(1)提示:都江堰自动清淤系统巧夺天工;都江堰水量调配精确犹胜电脑。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搜集的信息。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肯定,同时注意引导、挖掘信息的深度和高度,明确都江堰的价值所在,提高探究式学习的质量。

(2)引导学生深入探究:①为何历时两千多年而未淤塞?②飞沙堰如何能将数吨巨石由内江抛移到外江?③为何古堰体系能自动调配水量,完成四六分流?④为何受水冲击最大的离堆和宝瓶口恰是结构坚实的砾岩,而方圆数百里的龙门山脉除此之外均为易被冲蚀的页岩?从这里想像李冰是如何发现的以及付出的辛苦。

2.以导游方式介绍都江堰。

(结合多媒体课件,面对都江堰的立体图进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充分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改变角色,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都江堰,再与课文内容对比,从而理解课文的深刻立意。

3.作为中国文化史学者余秋雨眼中的都江堰是怎样的呢?先了解作者。

一、走进作者: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

《都江堰》导学案1

《都江堰》导学案1

《都江堰》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了解余秋雨散文的特点;2、理清本文的写作脉络,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3、体会本文蕴涵的文化意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课前预习案一、作家作品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

家,家,12岁离家到上海求学,入上海晋元中学。

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因成绩优秀留校执教。

他治学严谨,著述宏富,早年写有《戏剧理论史稿》65万字,后又撰写《中国文化史述》和《艺术创造工程》,从戏剧理论研究转入人类文学的研究。

代表作有散文集、等。

评论家说他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他的散文以游记的方式,将“人、历史、自然”交融在一起,对中国文化进行回顾和反思,被人们称为“”。

二、正音释词:1、正字音:颓壁残垣()惊悸()庇护()修缮()卑处一隅()魅力()强悍()铁戟()遴选()韬略()怦然()诘问()傩戏()衮衮()浚()理澄( )澈2、多音字:屏:():例:屏风屏障():例:屏除屏息():例:屏营劲:():例:劲拔劲敌():例:干劲劲头3、辨别字形:(1)儒()、濡()、孺()、蠕()、襦()(2)竣()、俊()、骏()、峻()、浚()(3)堰()、偃()、揠()(4)炫()、眩()、弦()4、积累词语:众目睽睽:膜拜:圭臬:焕然:涣然:邈远:浚理:劲厉:三、整体感知:阅读课文,为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课上探究案1.作者一开始就说“我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观点新锐。

试从全文找出依据来佐证作者的观点。

2.这篇游记散文最主要描写的景物是,并且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举两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章的标题是《都江堰》,作者却用很大篇幅来写李冰,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文情怀?课后巩固案一、多选题1、()关于余秋雨,下列叙述何者有误(A)中国近代散文、小说作家。

(B)散文作品具有宏观的史识。

《都江堰》导学案(教师版)

《都江堰》导学案(教师版)

《都江堰》导学案(教师版)三维学习目标:1.识记作家及主要作品,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2.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整体把握文本结构。

3.理解文本通过写都江堰来些李冰、写文化精义的启示和反思。

4.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

5.品味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6.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整理对李冰父子为政思想的评论,体会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蕴。

2.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一、导言:我们都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是什么吸引了我们呢?是风景吗?不全是,吸引我们的更多的是当地的美丽的传说与相关的故事,而在所有这些后面都寄托着一种精神。

文物也好,古迹也好,都寓含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打开我们的美术鉴赏这本书,同学们挥发现有关建筑方面的图画,介绍某种建筑队特点和意蕴,这就是建筑文化。

如果说故宫是皇权政治的符号,那么周庄则代表平民生命的形态;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虔诚宗教崇拜意识,那么扬州个圆则是淡泊雅致文人情怀;如果说天一阁能读出文化保存和流传的悲壮,道士塔能读出文明北销毁的悲哀,那么读了都江堰,你又有何感受呢?它的文化精义又是什么?今天在这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里,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余秋雨,走进四川灌县,去感受都江堰的精神意蕴。

四、完成下列预习: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颓壁残垣(yuán)惊悸(jì)庇护(bì)修缮(shàn)卑处一隅(yú)魅力(mèi)强悍(qiáng hàn)铁戟(jǐ)遴选(lín)韬略(tāo)怦然心动(pēng)诘问(ji é)傩戏(nuó)衮衮(gǔn)诸公2、解释下列词语: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这。

膜拜: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地行礼。

圭臬: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

焕然:形容有光彩,如焕然一新。

涣然: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如涣然冰释。

【高中】高中语文都江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高中语文都江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关键字】高中山东省威海市二中高中语文《都江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散文新课标解读】1.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学习目标】:能找出文章中的对比手法,感悟出都江堰伟大的文化精髓。

【学习重点】:能分析出李冰贴近苍生、为民造福的精魂【学习过程】【课前导学】一、名人零距离:(一)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当代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

浙江余姚人。

著有学术专著《中国戏剧史述》、《戏剧理论史稿》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借我一生》、《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表现了余秋雨散文独特的文化特质。

评论家说他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二)文化散文:在散文写作中引入关于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并以此作为关注现实的重要方式。

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对中国文化进行回顾和反思,被人们称为“文化散文” 。

(三)都江堰都江堰在四川省灌县城西北岷江上游,距成都市。

是我国古代创建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

在历代兴建的千百座大型水利灌溉工程中,至今还完好地使用着的。

都江堰是战国时蜀郡守李冰领导当地人民完成的。

岷江水流湍急,波涛汹涌,进入成都平原后,流速陡降,易淤易决。

这项工程建成后,化险为夷,变害为利,不但能够防洪和灌田,还能行船和漂运岷山木材。

晋代人所著《华阳国志》在评价这一工程时说:自从修了都江堰,川西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被称为“天府之国”。

二、自主学习(一)、通读课文一遍,给加点的字注音劲厉邈远汩汩庇护濡养修缮惊悸震颤雍容切实驯顺遴选浚理长锸玉玺铁戟圭臬韬略澄澈蛮吓排场颈项诘问不坍竹篾挟着模样山麓虔诚膜拜伴和桥墩傩戏祈求卑处一隅可掬可捧怦然心动钟鼓钹磬衮衮诸公大愚大拙砭肤冷气(注意字形)颓壁残垣众目睽睽蔼然废弛胡逛焕发义无反顾光斑(二)、再读课文,感知文本:1、文章由四个组成部分,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其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导学案可用
思(第一课时)
1、作者为什么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 心的工程?
2、第二部分的首段有何作用? 3、作者详细地描写了都江堰的水流,请问水流有
何特点?这样详写的用意何在? 4、赏析以下句子: 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②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众目

3、作者详细地描写了都江堰的水流,请问水流 有何特点?这样详写的用意何在? 明确:此题要依据具体的语句(举例略) (1)江水的特点:强悍和驯顺; (2)作用:赞美江水强悍的生命力和都江堰 工程神奇的效果,并肯定了都江堰的观赏价值; 为下文进一步歌颂李冰父子的突出贡献作铺垫。

4、赏析以下句子: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
② 拟人,把江水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 的强悍与驯顺。
③ 排比,增强了表达气势,增加感染力,表达对 江水的赞美。
思(第二课时)
1、作者贬长城而褒都江堰,贬秦始皇而褒李冰 父子,你对此是怎样看的?
2、文章三个部分各自围绕着什么中心来写的? 3、赏析以下句子: ①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

2、文章三个部分各自围绕着什么中心来写的? 一:点出都江堰特有的魅力与价值:都江堰是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二:描写作者游览都江堰的经历,描绘现实中
都江堰制服滔滔江水的壮观景象。 三:对于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描写与评价,赞
美其业绩和历史地位。

1、作者贬长城而褒都江堰,贬秦始皇而褒李冰 父子,为什么?
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摆出一副老 资格等待人 们的修缮
卑处一隅,只知奉献

2、第二部分的首段有何作用? 明确:此题意在考查欲扬先抑手法。 (1)内容上:交代了作者无意去浏览都江堰的 心绪; (2)手法上:欲扬先抑,与下文写自己看到江 水之后的震撼形成鲜明的反差,使文章具有跌 宕感; (3)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江水的高度赞美。
限时训练答案
本段的中心是: 提示:联系全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揭示了文 章的中心,赞美了蚕的结茧并不是它们生命的 结束,而是生命的下一个轮回,是以另一种方 式不断地延续生命;而那些像蚕一样的父老乡 亲在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时实际上也完成了自 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的优秀品质会不断传续,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会因此而不断延伸
族。 ① 拟人手法, ② 把四川田地拟人化,说成是中华民族。 ③ 形象地说明了都江堰对中华民族的重大而长久
地影响,表达对都江堰的赞美。
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 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 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 睽。
① 比喻,把江水比作马拉松健儿,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江水富有力量、坚强勇敢的特点。
用李冰儿子象征李冰精魂。 ② 形象地高度赞扬了李冰身上的宝贵品格(不
计名利,务实求真,一心为民)对中华民族 的突出贡献。
限时训练答案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海水与都江堰水的不同 (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如何?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富有动感
限时训练答案
(1)为何说都江堰流水是“壮丽的驯顺”? 答案: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 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 (2)“壮丽的驯顺”有何深刻的涵义? 答案:突出了水流的宏伟气势,强悍和规整写水强悍撒野,以 见其凶蛮,说明工程艰险;水的规整驯顺,则见治水人的气度 手段不凡,智慧超人,将水化害为利字里行间激荡着作者对都 江堰的热爱和对李冰的敬慕的感情,蕴含着对都江堰巨大社会 功用的赞叹 (3)指出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排比,比喻,拟人
内容上:通过长城与都江堰的对比,秦始皇与 李冰的对比,突出都江堰的伟大和李冰的历 史贡献。
② 主题上:表达了对都江堰的赞美,弘扬了以 李冰为代表的为官者身上的宝贵精神。(大 公无私,不计名利,务实求真,一心为民)

3、赏析以下句子: 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
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 ① 使用象征手法,用都江堰象征李冰的精神,
睽睽。

1、作者为什么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 人心的工程? 明确:此题意在将都江堰与长城进行对比,来 突出都江堰的伟大。年代Leabharlann 影响(占据 对象)功用
规模
气质
结果
(现状)
长城
都江堰
是“晚辈”
占据了辽 远的空间
社会功用 早已废弛
宏大、突 兀在 外 是一种僵 硬的文明
早“数十年”
占据了邈 远的时间 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 汩汩清流、永久性地灌溉 了中华民族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 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