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卧立位实验月学习

合集下载

各种卧位实验实训报告单

各种卧位实验实训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各种卧位的临床应用及其目的。

2. 学会正确安置各种卧位,确保患者的舒适、安全和治疗效果。

3. 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确保患者配合护理操作。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护理实训室四、实验对象(此处填写实验对象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病情等)五、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实训包括以下几种卧位:1. 仰卧位2. 侧卧位3. 半坐卧位4. 俯卧位5. 坐位6. 头低足高位7. 头高足低位8. 中凹卧位9. 侧俯卧位六、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a. 实验前,了解各种卧位的定义、适用范围、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b. 准备实验所需物品,如病床、床单、被套、枕头、棉垫等。

c. 确保实验环境安静、整洁。

2. 实施阶段a. 仰卧位1. 将患者安置于仰卧位,床头抬高30°-45°。

2. 将患者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枕头垫于患者头部,保持头部中立位。

3. 将患者两腿伸直,用棉垫垫于两膝下,以防足跟受压。

4. 观察患者舒适度,必要时调整枕头高度。

b. 侧卧位1. 将患者安置于侧卧位,床头抬高30°-45°。

2. 将患者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枕头垫于患者头部,保持头部中立位。

3. 将患者两腿伸直,用棉垫垫于两膝下,以防足跟受压。

4. 观察患者舒适度,必要时调整枕头高度。

c. 半坐卧位1. 将患者安置于半坐卧位,床头抬高60°-70°。

2. 将患者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枕头垫于患者头部,保持头部中立位。

3. 将患者两腿伸直,用棉垫垫于两膝下,以防足跟受压。

4. 观察患者舒适度,必要时调整枕头高度。

d. 俯卧位1. 将患者安置于俯卧位,床头抬高30°-45°。

2. 将患者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枕头垫于患者头部,保持头部中立位。

3. 将患者两腿伸直,用棉垫垫于两膝下,以防足跟受压。

4. 观察患者舒适度,必要时调整枕头高度。

e. 坐位1. 将患者安置于坐位,床头抬高45°-60°。

醛固酮体位试验

醛固酮体位试验
正常生理情况下,当人由卧位变为立位时,回心血量减少、 心搏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导致RAS激活,其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 明显升高,醛固酮则受其影响出现相应程度的升高现象。
[2]廖二元,主编.内分泌学.2003
由于醛固酮瘤患者腺瘤本身能自主分泌大量醛固酮,血容量扩张, 强烈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 即使站立体位或使用呋塞米 后也不能使醛固酮升高。
第二步:然后采用站立位活动 4h,于中午12:00立位再次采血。 第三步:尽快送检。血标本在低温下(4℃)放置,经分离血浆后
保存于-20℃至测定前,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醛固酮浓度。 第四步:分别比较卧位、立位醛固酮值及变化幅度比。
[2]廖二元,主编.内分泌学.2003 [3]于晓静,中华内分泌与代谢杂志,2006
二、速尿激发试验
前期工作:尽可能停用治疗药物2—4周,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 换酶抑制剂或B受体阻断剂等。给予钠钾平衡饮食(钠 160mmol/d,钾60 mmol/d)1周以上。
第一步:患者采用卧位过夜,于次日早晨 8:00静息、平卧、空腹 状态下采血(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水平)。
第二步:肌注速尿40 mg,再站立位活动 2h,于上午10:00立位 再次采血。
特发性醛固酮增生的患者醛固酮的卧位基础值轻度升高,立位后 由于肾素升高,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敏感性增强,醛固酮进一步升高。
醛固酮瘤 特醛
卧位 立位
醛固酮不升高或下降
醛固酮明显升高,至少超 过基础值30%一33%
[2]廖二元,主编.内分泌学.2003
醛固酮体位 试验
标准体位试验
速尿激发试验
在一定剂量的速尿作用下,通过肾素 -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的分泌反应, 能够比基础状态下的激素测定更好地 反映醛固酮释放增多的性质。

内分泌试验:卧立位血醛固酮试验:

内分泌试验:卧立位血醛固酮试验:

禁水加压试验原理:正常人禁水后血浆渗透压升高,循环血容量减少,二者均刺激ADH释放,使尿量减少,尿比重升高,尿渗透压升高而血渗透压变化不大。

方法:试验前测基础体重、血压、血渗透压、尿渗透压和尿比重,以后每小时留尿测尿量、尿比重和尿渗透压,待连续两次尿量变化不大,尿渗透压差<30mOsm/kg时,显示内源性ADH分泌已达最大量,或病人体重减轻3%~5%,或病人出现血压下降、精神症状时此时测血渗透压及尿渗透压,并皮下注射水剂加压素5u,再留尿测1~2次尿量,尿渗透压。

临床意义:正常人及精神性多饮者者禁水后体重、血压、血渗透压变化不大,尿量逐渐减少,尿比重升高,多超过1.020,尿渗透压升高,大于血渗透压2倍以上,多超过750 mOsm/kg,注射水剂加压素后,尿渗透压不能进一步明显上升(不超过9%),有时甚而下降。

尿崩症患者禁水后体重下降>3%,严重者血压下降,有烦躁等精神症状。

①部分性尿崩症禁水后尿比重轻度上升,可达1.015,尿渗透压可稍超过血渗透压,但常<600mOsm/kg,仍低于正常人。

注射水剂加压素后尿渗透压可继续上升(较前上升>10%,或增加值>800mOsm/kg)②完全性尿崩症禁水后血渗透压平均值>300 mOsm/kg,尿量无明显减少,尿比重多不超过 1.010,尿渗透压无明显升高,低于血渗透压,注射水剂加压素后尿量减少,尿渗透压明显上升,较前>50%,甚至成倍升高。

③肾性尿崩症禁水后尿液不能浓缩,注射水剂加压素后仍无反应。

安体舒通试验原理:安体舒通能拮抗醛固酮对肾小管的作用,可引起储钾排钠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方法:予钠钾平衡饮食(钠160mmol/ d ,钾60 mmol/d)一周,每日测基础血压,于最后3天每日采血测钠、钾,24小时尿钠、钾,尿pH值。

然后仍在上述饮食条件下,每日予安体舒通320~400mg,分3次口服,连续1~2周,每日测血压并于每周最后3天重复上述实验室检查。

高血压采血注意事项及规范

高血压采血注意事项及规范

高血压采血注意事项及规范1、立卧位实验:平卧过夜,清晨卧位采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保持立位走动4小时,再次采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我们建议的流程:a、住院病人:卧位:平卧过夜(入睡不要晚于午夜),次日早晨7:00~9:00取卧位,采集静脉血8-10ml。

立位:在患者直立位或步行1小时后,如身体虚弱可靠墙(不可以坐)采集静脉血8-10ml。

b、门诊病人:先采立位血,后采卧位血。

立位:直立位或步行1小时后,如身体虚弱可靠墙(不可以坐),平静后采集静脉血8-10ml。

卧位:平卧1小时后,采集静脉血8-10ml。

注意:立卧位采血完成后请立即送检。

血管紧张素II在2小时内添加抑制剂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1)正常钠盐饮食(2) 至少停用影响ARR 药物4 周以上: 包括螺内酯、依普利酮、阿米洛利及氨苯喋啶; 排钾性利尿剂; 来源于甘草的产品( 如甘草类糖果,嚼用烟草) 。

如果上述ARR 检测结果无法诊断,高血压患者应切换为不影响ARR 的药物,如维拉帕米缓释剂、肼苯哒嗪( 合用维拉帕米缓释剂,避免反射性心动过速) 、哌唑嗪、多沙唑嗪、特拉唑嗪等。

停用可能影响检测的降压药物至少1周以上: 包括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中枢α2激动剂( 如可乐定和α甲基多巴) 、非甾体类抗炎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肾素抑制剂、二氢吡啶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3) 确认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疗法( HRT) 状态。

含雌激素的药物可降低直接肾素浓度( DRC) ,如果测定的是DRC 而不是PRA,则会导致ARR 假阳性。

建议改用其他有效的避孕方法,停口服避孕药。

肾素,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检测注意事项样本处理:肾素,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分为立位标本和卧位标本,样本需要是EDTA血浆,抽血时可以抽两管,一管直接离心即可检测肾素和醛固酮;另一份抽血后加入酶抑制剂(若是2ml全血就加入20ul酶抑制剂,若是5ml全血就加入50ul酶抑制剂)然后离心检测血管紧张素Ⅱ。

继发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标准

继发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标准

继发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标准
一、症状与体征
继发醛固酮增多症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持续性高血压、低血钾、夜尿增多、周期性麻痹等。

其中,低血钾是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可导致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高血压则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二、生化检查
1.血钾:低血钾是继发醛固酮增多症的重要标志之一,血钾水平低于正常值(3.5-5.5mmol/L)可诊断为低血钾。

2.血钠:血钠水平可正常或轻度升高,但一般不会出现低钠血症。

3.肾功能:肾功能检查可发现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提示肾脏受损。

4.醛固酮:醛固酮水平升高,但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醛固酮升高的因素,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B超检查可发现肾上腺增生或肿瘤等病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2.CT或MRI:CT或MRI检查可更精确地发现肾上腺病变,尤其是对于较小的病变。

四、特殊检查
1.卧立位试验:通过测量卧位和立位时的醛固酮水平,有助于鉴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继发醛固酮增多症。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试验:通过注射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利尿剂等药物,观察醛固酮水平的变化,有助于明确诊断。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检查结果,可对继发醛固酮增多症进行诊断。

其中,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而特殊检查则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因和鉴别诊断。

在治疗方面,针对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是关键。

6-原醛-进修医师课程

6-原醛-进修医师课程

(2)地塞米松抑制醛固酮试验
• 确诊原醛,怀疑GRA:发病年龄小,高血压低血钾家族史,肾上腺 CT、MRI阴性。 • 方法:每日口服地塞米松2mg,共3-4周。GRA者血醛固酮在服药 后可被抑制80%以上。特醛症和APA者服药后不受抑制或可呈一过 性抑制(2周后复又升高)。 • 嵌合基因检测证实。
构成比 1 ( %) 构成比 2 ( %)
29.2 75.3 24.7 23.6 81.3 18.7 18.6 8.6 6.4 4.4 3.0 1.8 50 50
病因 肾实质性高血压 多囊肾 肾肿瘤 Liddle’s综合征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嗜铬细胞瘤 Cushing综合征 药物性高血压 甘草 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
• 多见于中年人, 无明显性别差异,常因腹部占位或转移性 病变就诊而被发现
• 除醛固酮外, 常同时分泌糖皮质激素及性激素
• 肿瘤常>5 cm。病理学检查有时也难以明确诊断,如患 者有肿瘤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表现可确诊
临床表现
高血压
• 主要和早期的表现,早于低血钾2-7年。 • 机制:与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水钠潴留和血管壁对去甲肾 上腺素反应性增高有关 • 中度及重度高血压,且对一般降压药物治疗抵抗。 上海瑞金:164±18/104±11 mmHg 美国Mayo clinic:184/112 ± 28/16 mmHg 醛固酮瘤患者血压较特醛症者更高。
• 原醛的诊断应具备高血压、血和尿醛固酮增高且不被抑制,血浆肾素 活性降低且不被兴奋等条件。 • 低血钾:仅9-37%的原醛患者有低血钾,因此,低血钾可能只存在 于较严重的病例中,低血钾作为诊断原醛症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 阳性率均很低。1957-1985年,Mayo医院有248个病人被诊断为PA, 98%有低钾血症,醛固酮瘤占68%,1999年有120个病人被诊断为PA,37% 有低钾血症,醛固酮瘤只占28%。

高血压课件-高血压采血注意事项及规范

高血压课件-高血压采血注意事项及规范

高血压采血注意事项及规范1、立卧位实验:平卧过夜,清晨卧位采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保持立位走动4小时,再次采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我们建议的流程:a、住院病人:卧位:平卧过夜(入睡不要晚于午夜),次日早晨7:00~9:00取卧位,采集静脉血8-10ml。

立位:在患者直立位或步行1小时后,如身体虚弱可靠墙(不可以坐)采集静脉血8-10ml。

b、门诊病人:先采立位血,后采卧位血。

立位:直立位或步行1小时后,如身体虚弱可靠墙(不可以坐),平静后采集静脉血8-10ml。

卧位:平卧1小时后,采集静脉血8-10ml。

注意:立卧位采血完成后请立即送检。

血管紧张素II在2小时内添加抑制剂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1)正常钠盐饮食(2) 至少停用影响ARR 药物4 周以上: 包括螺内酯、依普利酮、阿米洛利及氨苯喋啶; 排钾性利尿剂; 来源于甘草的产品( 如甘草类糖果,嚼用烟草) 。

如果上述ARR 检测结果无法诊断,高血压患者应切换为不影响ARR 的药物,如维拉帕米缓释剂、肼苯哒嗪( 合用维拉帕米缓释剂,避免反射性心动过速) 、哌唑嗪、多沙唑嗪、特拉唑嗪等。

停用可能影响检测的降压药物至少1周以上: 包括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中枢α2激动剂( 如可乐定和α甲基多巴) 、非甾体类抗炎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肾素抑制剂、二氢吡啶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3) 确认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疗法( HRT) 状态。

含雌激素的药物可降低直接肾素浓度( DRC) ,如果测定的是DRC 而不是PRA,则会导致ARR 假阳性。

建议改用其他有效的避孕方法,停口服避孕药。

肾素,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检测注意事项样本处理:肾素,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分为立位标本和卧位标本,样本需要是EDTA血浆,抽血时可以抽两管,一管直接离心即可检测肾素和醛固酮;另一份抽血后加入酶抑制剂(若是2ml全血就加入20ul酶抑制剂,若是5ml全血就加入50ul酶抑制剂)然后离心检测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卧立位实验12-11月学习

醛固酮卧立位实验12-11月学习

卧立位实验卧立位试验介绍:卧立位试验是通过下述原理进行的,正常人在隔夜卧床,上午8时血浆醛固酮值约为110-330pmol/L,保持卧位到中午12时,血浆醛固酮浓度下降,和血浆皮质醇浓度的下降相一致;如取立位时,则血浆醛固酮上升,因为站立后肾素-血管紧张素升高的作用超过ACTH的影响。

特醛症患者在上午8时至12时取立位时血浆醛固酮上升,并超过正常人,由于患者站立后血浆肾素有轻度升高,加上此型对血管紧张素的敏感性增强;醛固酮瘤患者在此条件下,血浆醛固酮不上升,反而下降,因为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更重,立位后也不能升高。

肾素反应性腺瘤,由于站立位所引起的血浆肾素变化使血醛固酮明显升高。

卧立位试验正常值:正常人在隔夜卧床,上午8时血浆醛固酮值约为110-330pmol/L,保持卧位到中午12时,血浆醛固酮浓度下降,和血浆皮质醇浓度的下降相一致卧立位试验临床意义:异常结果:(一)醛固酮瘤:多见,大多为一侧腺瘤,直径大多介于1~2cm。

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血浆ACTH的昼夜节律呈平行,而对血浆。

肾素的变化无明显反应。

(二)肾素反应性腺瘤:少数腺瘤患者对站立位所致肾素升高呈醛固酮增多。

(三)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特醛症):亦多见。

双侧肾上腺球状带增生,有时伴结节。

病因可能与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敏感性增强有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使患者醛固酮分泌减少,高血压、低血钾改善。

少数患者双侧肾上腺结节样增生,对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试验(如直立体位,限钠摄入,注射利尿药等)及抑制性试验(如高钠负荷等)均无反应,称为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所致原醛症。

需要检查的人群:疑似有醛固酮瘤,肾素反应性腺瘤,特醛症的患者。

卧立位试验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暂时不明。

检查前禁忌:注意正常的饮食,注的要求。

卧立位试验检查过程:方法:平卧过夜,清晨卧位采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保持立位走动4小时,再次采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常见卧位实验报告(3篇)

常见卧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卧位是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所采取的卧床姿势,它对于患者的治疗、护理以及康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掌握各种卧位的安置方法和适用范围,是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常见的卧位,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常用卧位安置的目的和意义。

2. 学会九种常用卧位的安置方法。

3. 掌握九种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及临床意义。

4. 学会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九种常用卧位:1. 仰卧位2. 侧卧位3. 半坐卧位4. 俯卧位5. 端坐位6. 头低足高位7. 头高脚低位8. 膝胸卧位9. 截石位四、实验方法1. 教师示教:由教师讲解每种卧位的安置方法、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结束前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估,并进行总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适用于昏迷、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预防呕吐物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

(2)中凹卧位:适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通气,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而缓解休克症状。

(3)屈膝仰卧位:适用于腹部检查、导尿、会阴冲洗等。

2. 侧卧位适用于灌肠、肛门检查、胃镜检查、肠镜检查、臀部肌内注射、预防压疮等。

3. 半坐卧位适用于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胸腹盆腔手术或有炎症的病人、腹部术后减轻缝合张力、减少颈部颜面术后出血。

4. 俯卧位适用于腰背部检查、手术。

5. 端坐位适用于心衰、心包积液、哮喘发作病人。

6. 头低足高位适用于胎膜早破、肺部引流、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引流、下肢骨盆骨折行牵引术、严重的失血性休克。

7. 头高脚低位适用于颈骨骨折牵引、开颅或头外伤后防止出血、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

8. 膝胸卧位适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矫正胎位不正和子宫后倾。

9. 截石位适用于会阴、肛门部的检查、治疗、手术。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学习课件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学习课件

术后随访管理策略
术后随访时间
术后1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之后根据病情稳定情况逐渐延长随访间隔时间。建议长期随 访,至少每年1次。
随访内容
包括血压、血钾、肾功能等指标的监测,以及评估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对于合并其他 疾病的患者,还需关注相关疾病的进展情况。
术后生活指导
建议患者保持低盐、低脂、高钾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等 不良因素刺激。同时,注意定期复查和随诊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复 发情况。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病机 制尚未完全阐明,需要进一步 深入研究。
目前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 足,需要改进和完善。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治疗方 案尚不统一,缺乏标准化的治 疗指南。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加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基础研究,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提供理论依据。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 ARR)作为筛查指标;确诊需结 合临床表现、生化及影像学检查 结果。
诊断流程
首先进行ARR筛查,如结果异常 则进行确诊检查,包括卧立位醛 固酮试验、卡托普利试验等。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浆醛固酮测定
采用放射免疫法或化学发光法检测血 浆醛固酮水平。
推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和治疗效果。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制定标准化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治疗指南,为 患者提供更加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手术治疗适应证和术式选择
手术治疗适应证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此外,对于 合并肾上腺肿瘤或增生等病变的患者,也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

原醛症的实验室解读

原醛症的实验室解读
原醛症的实验室解读
协和医院原醛患者
门诊查立位: PRA 0.1ng/ml.h,AT II 28.89pg/ml,ALD
13.66ng/dl。 计算ALD/PRA为136.6。
协和医院原醛患者
入院卧立位醛固酮试验结果:
协和医院原醛患者
开博通试验结果:
协和医院原醛患者
肾上腺CT显示左侧肾上腺内侧支增粗。 考虑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
醛固酮:152.82pg/ml。 醛固酮肾素比值:224.74;
ng/dl / ng/ml.h 协和 pg/ml / pg/ml 我院
我院患者
开博通试验结果: 服药前肾素0.66ng/ml.h、血管紧张素
Ⅱ52.61pg/ml、醛固酮115.98pg/ml; 服药后肾素0.43ng/ml.h、血管紧张素
)最后计算立位ALD/PRA比值。
试验前避免服用利尿剂、ACEI、ARB、β受体 拮抗剂、安体舒通等药,若用上述药物,应停 药1-2周再做卧立位醛固酮试验,视病情决定 是否应用心痛定;有低血钾患者试验前补钾至 血钾正常或接近正常。
醛固酮卧立位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请您于____年___月___日(周___)晚八点,带化验单、 试验用药及门诊注射、治疗证等准时到达病房,并不 可再进食。从夜间零点后不可再进水,正常卧床休息。 次日凌晨四点,护士将叫您下床排小便,之后继续卧 床不可再坐起及下床(可在床上翻身)。晨八点卧位 抽血,肌肉注射用药后立即站起,保持站立两小时 (可行走、倚靠),上午十点站位抽血,试验结束。 注意:试验期间禁食水,停止服用降压药。
单位对照
ng/dl / ng/ml.h 协和 pg/ml / ng/ml.h 艾迪康 pg/ml / pg/ml 我院

基础护理学卧位实训报告

基础护理学卧位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卧位实训,使学生掌握各种卧位的摆放方法和适用范围,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护理实训室四、实训内容1. 卧位分类及适用范围2. 仰卧位3. 侧卧位4. 半坐卧位5. 头低足高位6. 头高足低位7. 俯卧位8. 截石位9. 膝胸位10. 护理文件记录五、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首先,指导教师详细讲解了各种卧位的分类、适用范围、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学们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 操作示范指导教师亲自示范各种卧位的摆放方法,包括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

3. 分组练习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一名同学担任患者,其他同学轮流进行卧位摆放练习。

指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4. 讨论与总结实训结束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指导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六、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同学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 卧位分类及适用范围:掌握了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头低足高位、头高足低位、俯卧位、截石位、膝胸位等卧位的分类和适用范围。

2. 操作步骤:掌握了各种卧位的摆放方法,包括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

3. 注意事项:了解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应对措施。

4. 护理文件记录:掌握了护理文件记录的规范和要点。

七、实训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实训使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临床护理技能。

2. 团队协作:在实训过程中,同学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操作,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 责任心: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责任心。

4. 职业素养: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提高了职业素养。

八、改进措施1. 加强理论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 提高操作技能: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操作技能,确保在临床工作中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卧位摆放方法。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教学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教学
过多)减低。严重低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应激性降 低,手足搐搦不显著,补钾后加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教学
11/39
3、肾脏表现:慢性失钾 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浓缩功效下降 多尿、夜尿增加;尿蛋白增多(低钾性); 常并发尿路感染 4、心脏表现: 1)心电图为低血钾表现:
QT延长、T波增宽、减低、倒置,U 波上升 2)心律失常:
6、产生醛固酮异位肿瘤:少见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教学
9/39
临床表现
1、高血压:主要表现,早期可出现。普通不呈恶性经过。
BP:170/100mmHg左右
早期: 高血压、醛固酮增多、肾素-血管担心素被抑制
第二期: 高血压、轻度低钾
第三期: 高血压、严重低钾肌麻痹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教学
10/39
2、神经肌肉功效障碍 1)肌无力(经典者为周期性麻痹) 诱因:劳累、久坐、利尿剂、呕吐、腹泻 常见在下肢,可累及四肢,呼吸、吞咽困难 低钾程度重、细胞内外钾浓度差大者症状愈重 2)肢端麻木、手足搐搦:游离钙和血镁(随尿排出
aannggiiootteennssiinnooggeenn
((++))
aannggiiootteennssiinn II
((++))
((++)) aannggiiootteennssiinnIIII
HHyyppeerrkkaalleemmiiaa
((--))
HHyyppoonnaattrreemmiiaa
Ald水平升高时,往往需要做抑制试验 抑制Ald分泌方法:
1)生理盐水输注法:平衡餐试验基础上,卧位,0.9% 盐水ml,静脉点滴,4h内输完,输注前后测定血浆 Ald 结果:正常人血浆Ald水平下降;原醛症时无改变

如何进行醛固酮卧立位试验?

如何进行醛固酮卧立位试验?

如何进行醛固酮卧立位试验?醛固酮卧立位试验全称是这样的,全称是卧立位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检测检查。

这是检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一种主要的、基础性测定方法。

高血压患者当中大部分是原发性高血压。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患者是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某种特殊的疾病。

在继发性高血压当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重要的一种。

所以我们对于高血压的患者进行继发性高血压筛查的时候,常常要用到醛固酮卧立位试验这种检查。

北心内科李明洲那么,这种检查是具体怎么进行的呢?首先,需要住院。

这些需要检查的患者要住院进行检查,在门诊是很难进行的。

第二。

卧位两小时。

一般来讲。

从凌晨三点开始让患者保持卧位,直到早晨五点。

在三点至五点卧位的这两个小时期间,应该保持平卧位,仰卧、侧卧均可,睡觉和不睡觉都行。

但是不能够抬高床头,更不能下床上厕所、坐起、站起来等等。

第三。

第一次抽血。

五点钟第一次抽血。

抽血的项目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有的时候还要抽取皮质醇。

这次化验的数据作为患者的上述激素水平的基础值。

抽血的时候也要保持卧位。

第四。

立位两小时。

早晨五点钟第一次抽血之后至七点钟之间。

要保持立位两个小时。

这两个小时期间可以坐着,可以站着,也可以走路。

但是这两个小时,期间不能够弯腰,不能够低头。

但也不必要保持同一个姿势过久,以免引起头晕和晕厥。

如果某些患者实在没有办法耐受两个小时的立位,应该立即终止这项检查,以免引起意外。

第五。

静坐5到15分钟。

立位两小时之后再静坐5到15分钟。

为了后面的抽血,需要坐位保持5到15分钟。

第六。

第二次抽血。

在静坐5到15分钟之后第二次抽血。

抽取的项目同前。

这次检查的项目作为立位醛固酮等等激素的数据。

上面的六个步骤,看上去比较简单,实际上做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第一个卧位的时候不能够垫枕头,持续两个小时,而且更不能上厕所。

第二个立位阶段的可坐可站可走,但是不能低头,不能弯腰。

有一些病人耐受不了,实在耐受不了,只能终止检查。

立卧位试验常规

立卧位试验常规

立卧位试验常规
【护理评估】
评估患者对立卧位试验了解程度。

【操作步骤】
1·试验前向患者解释试验目的、程序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

2.在试验日患者起床前卧位用EDTA钠抗凝管采集静脉血3m,检测血浆醛固酮。

应注意取卧位采血前,患者卧床至少8小时。

3.取卧位采血后,嘱患者保持直立位4小时,取站立位采集静脉血3ml。

4.血标本采集后应置于0~4℃的容器中并及时送检。

【健康指导】
1.进行立位试验时,指导患者可以在室内适当走动,但要求始终保持直立,不能坐或卧。

2.告知患者在试验过程中,防止跌倒,注意安全。

若出现头昏、呕吐等不适,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内分泌代谢病科患者卧立位醛固酮试验护理技术与操作

内分泌代谢病科患者卧立位醛固酮试验护理技术与操作

内分泌代谢病科患者卧立位醛固酮试验护理技术与操作(一)原理正常人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作用于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而产生血管紧张素I(AngI),经过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I(AngII),即可升压和促进肾上腺皮质合成醛固酮(A1D),三者构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

此系统有调节血压、血容量,以及K+、Na+平衡的作用。

因此通过改变血容量及使用利尿药,改变血钠浓度可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之处于激发状态,激发试验前后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水平。

醛固酮卧立位试验原理:血容量下降和体位改变一刺激肾素分泌f血醛固酮分泌增加一肾脏血流灌注量增加。

(-)目的通过改变血容量及使用排钠利尿药,可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用于对醛固酮增多症的鉴别诊断。

(三)试验前准备1.患者准备(1)患者于前一日晚餐后禁食,普通卧位过夜,次日凌晨4:OO排空膀胱后卧位休息,可翻身,不可再坐起或下床活动。

(2)晨空腹,保持卧位至早晨8:00,(3)了解试验的目的及方法。

2.护士仪表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帽子。

3.准备采血物品治疗盘,安尔碘,棉签,止血带,采血针,采血管。

4.其他病室内环境整洁,光线充足,30分钟内无人员打扫。

(四)试验操作步骤(1)核对患者身份,取得患者配合。

(2)选择合适的血管,保证采血过程顺利,保证试验结果准确。

(3)安尔碘消毒穿刺处皮肤2次,自然待干。

(4)晨8:00空腹卧位取血IOm1分别置于2根抗凝管中摇匀,测血浆肾素活性,以及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水平。

采血后协助患者用棉签按压穿刺处皮肤至不再出血。

(5)取血后立即肌肉注射吠塞米(速尿)40mg,明显消瘦者按0.7mg∕kg体重计算,总量不超过40mg o(6)肌注后协助患者保持立位2小时,上午10:00准时立位抽血测血浆肾素活性(PRA),以及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水平。

醛固酮卧立位实验月学习

醛固酮卧立位实验月学习

卧立位实验卧立位实验介绍:卧立位实验是通过下述原理进行的,正常人在隔夜卧床,上午8时值约为110-330pmol/L,维持卧位到中午12时,血浆醛固酮浓度下降,和浓度的下降相一致;如取立位时,那么血浆醛固酮上升,因为站立后肾素-血管素升高的作用超过ACTH的阻碍。

特醛症患者在上午8时至12时取立位时血浆醛固酮上升,并超过正常人,由于患者站立后血浆肾素有轻度升高,加上此型对血管紧张素的灵敏性增强;醛固酮瘤患者在此条件下,血浆醛固酮不上升,反而下降,因为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更重,立位后也不能升高。

肾素反映性腺瘤,由于站立位所引发的血浆肾素转变使血醛固酮明显升高。

卧立位实验正常值:正常人在隔夜卧床,上午8时血浆醛固酮值约为110-330pmol/L,维持卧位到中午12时,血浆醛固酮浓度下降,和血浆皮质醇浓度的下降相一致卧立位实验临床意义:异常结果:(一)醛固酮瘤:多见,大多为一侧腺瘤,直径大多介于1~2cm。

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血浆ACTH的日夜节律呈平行,而对血浆。

肾素的转变无明显反映。

(二)肾素反映性腺瘤:少数腺瘤患者对站立位所致肾素升高呈醛固酮增多。

(三)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特醛症):亦多见。

双侧肾上腺球状带增生,有时伴。

病因可能与对的灵敏性增强有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使患者醛固酮分泌减少,、改善。

少数患者双侧肾上腺结节样增生,对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实验(如直立体位,限钠摄入,注射药等)及抑制性实验(如高钠负荷等)均无反映,称为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所致原醛症。

需要检查的人群:疑似有醛固酮瘤,肾素反映性腺瘤,特醛症的患者。

卧立位实验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临时不明。

检查前禁忌:注意正常的饮食,注意正常的作息,避免内分泌混乱。

检查时要求:踊跃配合的要求。

卧立位实验检查进程:方式:平卧留宿,早晨卧位采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维持立位走动4小时,再次采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高血压采血注意事项及规范

高血压采血注意事项及规范

高血压采血注意事项及规范1、立卧位实验:平卧过夜,清晨卧位采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保持立位走动4小时,再次采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我们建议的流程:a、住院病人:卧位:平卧过夜(入睡不要晚于午夜),次日早晨7:00~9:00取卧位,采集静脉血8-10ml。

立位:在患者直立位或步行1小时后,如身体虚弱可靠墙(不可以坐)采集静脉血8-10ml。

b、门诊病人:先采立位血,后采卧位血。

立位:直立位或步行1小时后,如身体虚弱可靠墙(不可以坐),平静后采集静脉血8-10ml。

卧位:平卧1小时后,采集静脉血8-10ml。

注意:立卧位采血完成后请立即送检。

血管紧张素II在2小时内添加抑制剂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1)正常钠盐饮食(2) 至少停用影响ARR 药物4 周以上: 包括螺内酯、依普利酮、阿米洛利及氨苯喋啶; 排钾性利尿剂; 来源于甘草的产品( 如甘草类糖果,嚼用烟草) 。

如果上述ARR 检测结果无法诊断,高血压患者应切换为不影响ARR 的药物,如维拉帕米缓释剂、肼苯哒嗪( 合用维拉帕米缓释剂,避免反射性心动过速) 、哌唑嗪、多沙唑嗪、特拉唑嗪等。

停用可能影响检测的降压药物至少1周以上: 包括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中枢α2激动剂( 如可乐定和α甲基多巴) 、非甾体类抗炎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肾素抑制剂、二氢吡啶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3) 确认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疗法( HRT) 状态。

含雌激素的药物可降低直接肾素浓度( DRC) ,如果测定的是DRC 而不是PRA,则会导致ARR 假阳性。

建议改用其他有效的避孕方法,停口服避孕药。

肾素,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检测注意事项样本处理:肾素,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分为立位标本和卧位标本,样本需要是EDTA血浆,抽血时可以抽两管,一管直接离心即可检测肾素和醛固酮;另一份抽血后加入酶抑制剂(若是2ml全血就加入20ul酶抑制剂,若是5ml全血就加入50ul酶抑制剂)然后离心检测血管紧张素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卧立位实验
卧立位试验介绍:
卧立位试验是通过下述原理进行的,正常人在隔夜卧床,上午8时血浆醛固酮值约为110-330pmol/L,保持卧位到中午12时,血浆醛固酮浓度下降,和血浆皮质醇浓度的下降相一致;如取立位时,则血浆醛固酮上升,因为站立后肾素-血管紧张素升高的作用超过ACTH的影响。

特醛症患者在上午8时至12时取立位时血浆醛固酮上升,并超过正常人,由于患者站立后血浆肾素有轻度升高,加上此型对血管紧张素的敏感性增强;醛固酮瘤患者在此条件下,血浆醛固酮不上升,反而下降,因为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更重,立位后也不能升高。

肾素反应性腺瘤,由于站立位所引起的血浆肾素变化使血醛固酮明显升高。

卧立位试验正常值:
正常人在隔夜卧床,上午8时血浆醛固酮值约为
110-330pmol/L,保持卧位到中午12时,血浆醛固酮浓度下降,和血浆皮质醇浓度的下降相一致
卧立位试验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一)醛固酮瘤:多见,大多为一侧腺瘤,直径大多介于1~2cm。

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血浆ACTH的昼夜节律呈平行,而对血浆。

肾素的变化无明显反应。

(二)肾素反应性腺瘤:少数腺瘤患者对站立位所致肾素升高呈醛固酮增多。

(三)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特醛症):亦多见。

双侧肾上腺球状带增生,有时伴结节。

病因可能与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敏感性增强有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使患者醛固酮分泌减少,高血压、低血钾改善。

少数患者双侧肾上腺结节样增生,对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试验(如直立体位,限钠摄入,注射利尿药等)及抑制性试验(如高钠负荷等)均无反应,称为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所致原醛症。

需要检查的人群:疑似有醛固酮瘤,肾素反应性腺瘤,特醛症的患者。

卧立位试验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暂时不明。

检查前禁忌:注意正常的饮食,注
的要求。

卧立位试验检查过程:
方法:
平卧过夜,清晨卧位采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保持立位走动4小时,再次采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结果判定:
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腺瘤者,卧位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立位4小时后醛固酮较前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较前无明显改变。

肾素反应性腺瘤者,立位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较前升高。

结果分析:
如果患者基础血醛固酮水平明显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被抑制,立位4小时后血醛固酮降低,与ACTH节律一致,肾素-血管紧张素仍被抑制,提示醛固酮分泌异常增高,结合肾上腺CT结果,支持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腺瘤诊断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