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师版
《兰亭集序》教案5篇
《兰亭集序》教案5篇《兰亭集序》教案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次”、“修”、“与”、“因” 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
3、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
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
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教学设想1、如此美文,诵读至关重要。
准备高雅的古琴、古筝曲《高山流水》配乐诵读。
2、通过联想、比较的方法,来阐释文体、积累词语、拓宽视野。
3、多媒体配合。
背景资料(一)作家作品1.王羲之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
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
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
以寿终。
世称王右军。
原有集10卷,已佚。
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
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
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
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
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
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语文教师手册《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王羲之壹.教学重点本文乃王羲之为兰亭集所撰写的序文。
文中除陈述其作序之缘由外,并对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之说提出批判,兼及对生命的省思、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教学时,宜就下列几方面加以掌握:1.认识王羲之的生平,以及兰亭集序相关的故事。
2.欣赏王羲之行书之美。
3.体会魏晋名士的风雅情调。
4.思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贰.题解参考数据一版本说明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晋人谓之临河序,唐人称兰亭诗序、曲水序、兰亭记,五代或称禊叙,宋人又称修禊序、兰亭文、禊饮序、禊帖。
宋李兼兰渚辑录:“右军自为之序,晋人谓之‘临河序’,唐人称‘兰亭诗序’或言‘兰亭记’(后人称‘贞观兰亭诗序’),欧阳公(欧阳修)云‘修禊序’,蔡君谟(蔡襄)云‘曲水序’,东坡(苏轼)云‘兰亭文’,山谷(黄庭坚)云‘禊饮序’,通古今雅俗所称俱云‘兰亭’,至高宗皇帝所御宸翰题曰:‘禊帖’,于是兰亭有定名矣。
”宋朝以来,伴随兰亭序复制、翻刻的增加数量,兰亭序的式样、版本也随之分化,甚至形成不同的系统,例如在摹本系统中分为:褚摹、冯摹、虞摹、赵摹等。
在刻本系统中,依地域命名,有婺州、会稽、豫章、修城等。
若是两个系统都存在的情况,则以所有者命名:苏家本、三米本、赵子固本、孤独本等。
兰亭序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中国历代书法家无不临仿,元朝赵孟俯奉诏自吴兴前往大都(今北京)途中,带着友人赠送的兰亭序临本法帖,船上临写了十三次,并书写心得,称为兰亭十三跋。
唐太宗特别喜欢王羲之的字,得到兰亭序后,就命令当时书法家临摹,其中被评为最好的是欧阳询的临本。
唐太宗将欧阳询临本模刻上石,并且墨拓了一千本分送大臣,目前欧阳询的临本已亡佚,只留下石刻本,另有唐朝拓书人冯承素“神龙”摹本,虞世南等人的临摹本。
兰亭序版本极多,一般常见者为“神龙本”。
此本为清乾隆帝刻入兰亭八柱册的第三本,因在帖首与帖尾均各有唐中宗神龙年号故名。
此帖笔锋精细、神采传神、勾勒仔细,笔墨浓淡变化为他本所无,再加上有米芾的精鉴,认为是宋朝所见最精良本。
兰亭集序教案及板书
兰亭集序教案及板书(共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兰亭集序教案及板书兰亭集序教案及板书有关《兰亭集序》,作者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这篇文章,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
【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3、把握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的写法。
【教材分析】1、本单元所选皆山水游记散文,此类文章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与说理的成分。
具体到本文,作者借由眼前“乐”事,想到生命短暂,故而有了“痛”感,并进一步想到“前人”、“后人”对“生死”的共同感慨,由此生出了“万古同悲”之叹(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人的生命终将归于寂灭,此乃亘古不变之规律,故悲)。
当然,教学本文也不能忽略作者表达的积极情绪。
这是本文教学难点(不是重点),不可不引导学生体会。
2、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载有“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说法,字、词、句教学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3、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载有“古代诗文……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的说法,鼓励学生多读是本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重点】1、字、词、句教学,如“岁、虽、所以、引、信、相与、兴、或、向”等,帮助学生读懂文章。
2、诵读教学,提示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痛、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2、把握本文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音频朗读、集体朗读、教师范读。
2、字、词、句等文言知识教学以学生质疑、师生解疑方式展开。
3、以“讨论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绪变化。
《兰亭集序》教案汇编6篇
《兰亭集序》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旷达胸怀。
2、通过朗读训练,体会本文清丽流畅、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
2、本文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书法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如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件件美不胜收的书法精品,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件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书法作品,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生朗读课文注释①。
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小短文。
《兰亭集》中的诗,到了现在,除了搞专门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这篇序却声名远播,流传千古,除了它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内容上的原因。
我们今天不妨就来一起学习王羲之这篇文质俱佳的《兰亭集序》。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多媒体显示:兰亭和兰亭有关的幻灯片)我们先来看几幅有关图片,然后一起听老师朗读课文,同学们可一边听朗读,注意句读和语气,一边整体感知品味这篇课文。
三、朗读品味,分析内容1、齐读课文第一段,分析:问:这一段作者记叙了兰亭盛会,同学们找找看,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答: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与会者等。
并有写景、叙事和抒情。
进一步明确写景、叙事和抒情的语句。
(略)再明确层次。
(层次不必过细,只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已。
)归纳第一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乐。
再读课文第一段,要求读准句读、读出语气,师略作点评。
高中语文必修五《兰亭集序》赵丽霞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苏教
兰亭集序
• 板书:
•
气候宜人(良辰):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环境优美(美景):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
清流急湍 映带左右
本课 件共 有10 张PPT,
长治二中 赵丽霞
兰 亭 集 王序
羲 之
兰亭集序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世居会 稽(今浙江绍兴),著名书法家。官至会 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 王会稽”。《兰亭集序》是中国历史上最 著名的书法作品之一。
兰亭集序
• 一、导入新课 •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兰亭集序》这
• 作者的借题发挥带有鲜明的抒情色彩。情缘事发,所以 先叙事。叙事分两层:前一层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先 交代修禊的时间、地点和与会者,又描写了当地的自然 风光,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然后用“流觞曲 水”“一觞一咏”概括了游宴中的欢乐情形,可算是入 题。后一层转入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先用景物做烘托, “天朗气清”,则所见者真;“惠风和畅”,则观景之 情致浓。由此说到“仰”“俯”之所见,再归结为“游 目骋怀”之“乐”,自然顺理成章。这一层仍是切着兰 亭之会写的,却为本文奠定了抒情的基调,其中 “仰”“俯”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又预示了下文将 有所发挥。
• 5.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 6.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 • 7.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 • 8.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句)
兰亭集序
• 三、分析文本 • 抽一学生朗读。 • 1.思考:本文中能体现作者心情变化的
词语分别是哪些? • 2.那么作者的乐之由?痛之因?悲之源
?分别是什么呢?
兰亭集序
• 本文是一篇书序。文章先序兰亭修楔事,因修禊 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做 的缘由;有用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 情景,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 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经过,又以“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同时,作者 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 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 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
高中语文必修五《兰亭集序》杨瑞芳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苏教
一篇奇文传世: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两种人生态度:一死生齐彭觞 死生亦大矣 三种不同心境:乐---痛---悲 四种表达方式:叙事 描景 抒情 议论
主旨
这篇书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 盛况,抒发了欢乐有尽,人生短 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强调了生 死问题,批判了庄子把死生等同 起来的虚无主义观点,表明了以 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相 聚 之 乐
乐
死 生 之 痛
痛
今 昔 之 悲
悲
流觞曲水:
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 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 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 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 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
人贤
兴雅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辰良
景美
事趣
仰观俯察 游目骋怀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作者因何而痛呢? ☆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句。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人生短暂之痛
死 生
所之既倦,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事迁:世事无常之痛 亦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往事不再之痛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无常之痛
大 矣
人生感慨:“欢乐有尽,人生短暂”“死生亦
❖ 第三段所议论的中心问题是———。
死生亦大矣。
❖ 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 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 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 “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 的美好已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 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 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 为“痛”的感觉。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2)教师用书:第8课 兰亭集序 含答案
品味自然1.大自然就是大境界:高山、河流、海洋、湖泊、蓝天、白云、明月、星光、花草、树木、飞禽。
山巍峨,去天三尺三;海广阔,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娇艳,云想衣裳花想容;草茂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有人说,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最美妙的乐章;阳光灿烂,是大自然露出的最温馨的微笑;星光闪烁,是大自然送出的最美好的祝福。
我想说,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人类幸福的源头!拥抱大自然吧!你会感受到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清香,夏天清泉带来的阵阵清凉,秋天凉风送来的累累丰收,冬天雪花飘来的朵朵洁白。
你会发现,能够拥抱大自然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
3.找一条小溪,选一块石头,然后静静地听着水流过的声音,流过你的脚边,也流过你的心间。
轻快的水声,渐渐取代了一直盘桓在你心头的纷纭之声。
单纯地聆听自然的声音,单纯地贪图自然的节奏,这时,你会感到身心一致的和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一种荡气回肠的壮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种困境中的惊喜;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种放逐的悲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流露的是一种思古的忧伤。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是人生的源泉,亲近大自然,让大自然多一些人类的足迹,也让心灵多一份大自然的光芒,找寻一个归宿和家园。
一代“书圣”——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官至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自成一家。
其所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书法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快雪时晴》《丧乱》《兰亭集序》等。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刚健秀美,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
高中语文必修五《兰亭集序》王芳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苏教
七、作业:
❖ 1、完成《语文新学案》-------《兰亭集序》; ❖ 2、背诵《兰亭集序》相关名句。
精品PPT课件
本课件共有34张PPT, 课件播放完毕!谢谢你 的观看!
精品PPT课件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 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 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精品PPT课件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
——哈姆雷特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T课件
抒修 清禊 幽之 淡乐 雅 情 怀
再读第一节,读出情感。
精品PPT课件
——
乐-痛
唐突?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西汉 刘彻《秋风辞》
精品PPT课件
同游孙绰也有同感,在《兰亭后叙》 中说: “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 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
❖
——司马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李清照
精品PPT课件
三、当堂测试:文言词语解释
茂林修竹( 高) 况修短随化( 长) 流觞曲水( 酒杯 ) 一觞一咏( 喝酒 ) 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的原因)
精品PPT课件
文言词语解释
夫人之相与( 交往) 悟言一室之内( “悟”同“晤”) 虽趣舍不同(“趣”同“取)”
彭殇 shāng
精品PPT课件
二、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疏通 文意
❖1、交流问题; ❖2、质疑,解疑; ❖3、检查学习效果。
精品PPT课件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 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 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也。
精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19兰亭集序教师用书粤教版必修2
19 兰亭集序本课话题——死生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为一代书圣,一个文人,他行笔如龙,入木三分。
才华横溢的他向往共聚兰亭这样的集会——在一片幽静深沉的山水中,享受着与文人们共处曲折的水道旁“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的静谧之乐。
他也能由此体会乐事之后的悲伤,体悟个人以及人类的苦难,那便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
他不赞成庄子“一死生,齐彭殇”那不悦生不恶死的观点,他看重生死,有着一个人对死亡的担忧以及对生的依恋,由此展示了他本真的人性。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惠特妮·休斯顿:死亡与吸毒有关惠特妮·休斯顿,是美国歌手、演员、制作人及模特。
于美国洛杉矶当地时间2012年2月11日15时45分死在比弗利希尔顿酒店的房间内,年仅48岁。
验尸官办公室发言人哈维认为,服用可卡因诱发了休斯顿的心脏病,造成她的溺亡。
同时在休斯顿的体内发现了其他药物如大麻、环苯扎林、阿普唑仑(安定药)、苯海拉明(伤风抗素剂),但该报告称这些药物的量并不足以致死。
环苯扎林是一种肌肉松弛剂,苯海拉明是一种过敏药,此外报告称没有发现外伤以及谋杀的痕迹。
据悉,惠特妮·休斯顿以强而有力的嗓音、一字多转音的感染力与宽广的音域为世人所熟知,并成为流行天后,在全世界有超过一亿八千万张专辑的销售纪录并以获奖最多的女歌手身份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其中,惠特妮从11岁开始的创作生涯中总共获得6次格莱美奖,15次Billboard音乐奖,21次全美音乐奖,2次艾美奖和其他诸多奖项。
美国著名歌后惠特妮·休斯顿,走完了她充满传奇而又饱受争议的一生。
高中语文必修五《兰亭集序》徐晓华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苏教
正音
癸( )丑 会稽(
清流激湍( ) 流觞(
游目骋( )怀 形骸(
嗟悼(
) 彭殇(
) 修禊( )事 )曲( )水 ) 若合一契( ) )
请概括让作者感到“信可乐也”的几个方面。
第1节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 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 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 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爱鹅
南北朝,羲之意甚 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 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归。”
“兰亭三绝”除 “君民 碑”、“祖孙碑”外,还有一 块“父子碑”。在鹅池的左旁, 有一座式样别致的三角形石质 碑亭。碑上镌刻“鹅池”二字, 气势震荡磅礴。
兰亭集序
(东晋)王羲之
王羲之轶闻——
坦腹东床
南北朝宋代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记载:“郗(chī)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 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 ‘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 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 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 逸少,因嫁女与焉。”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挖空练习+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干支纪年法),暮春(春季的最末一个月,农历三月)之初,会(集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句式:状语后置),修禊事也。
群贤毕(全,都)至,少长咸(全,都)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高高的)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景物回互相衬托)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繁盛),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亦足以畅叙幽情(深远高雅的情思)。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自然界的万物)之盛,所以(用以,用来)游目骋怀(纵目观赏,开畅胸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实在)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互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一世。
或(有的人)取诸(相当于“之于”)怀抱,悟(同“晤”,面对)言一室之内;或因(凭借)寄所托,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躯体)之外。
虽趣(同“取”)舍万殊,静躁(静与动)不同,当其欣(感到欣喜)于(对)所遇(接触)(句式:状语后置),暂(一时)得(自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取独)将至;及其所之(求得)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连接)之矣。
向(过去,以前)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因)之兴(发生,引起)怀,况修(长)短随化(自然),终期(归结)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大事)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原因),若(像)合一契,未尝不临(面对)文嗟悼(悲伤),不能喻(明白)之于(在)怀。
固(乃,就)知一(把…看作一样)死生为虚诞(虚妄荒诞),齐(把…看作相等)彭殇为妄作(虚妄之谈)。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纵使,即使)世殊事异,所以(表原因)兴怀,其致(意态,情趣)一(相同)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对)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1在《兰亭集序》中,“, ”是为了祈福消灾。
2《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 ”,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兰亭集序》的教案:品真墨迹,读之趣
教案名称:品真墨迹,读经典之趣——以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兰亭集序》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背景;2.准确理解《兰亭集序》的意境及纵情描写、情感表达的风格;3.掌握古代书法基本概念和技法,并且能够感受其中的艺术美和审美价值。
二、教学准备1.《兰亭集序》原文及中文翻译;2.能够展示《兰亭集序》真迹或者高清图片的PPT;3.白纸、毛笔、宣纸、墨汁或者国画工具。
三、教学内容1.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请学生收集《兰亭集序》的背景资料和作者王羲之的基本信息,并进行简单介绍和讲解。
同时请师生们说说自己对《兰亭集序》这一文学名篇的第一印象和感受,把学生们从复杂的文艺解读中带入文本文档。
2.学习《兰亭集序》的文本意境请学生阅读或朗诵《兰亭集序》的中文原文,请他们思考诵读完整篇《兰亭集序》后自己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请学生们认真体验作者王羲之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看看自己是否能够识别其中的仙境、浪漫风情及自由情感等。
您可以给学生们设立、激发他们的意境创作,总结绘制,或者富有哲学意味的主题范畴、解析方法等。
无论是表达还是文本分析,都应当注重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生动性,形成对学生的心理投射和情感同化,促进学生审美意识与美学教育提升3.观摩《兰亭集序》的真迹请学生们观看展示的《兰亭集序》真迹或图片高清版,并且了解真迹背后的故事和它所包含的千姿百态,普及了解它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并且看到历史人物墨迹时,把自己的心情和情感投射到原作中,在陶冶情操的这一方面远胜于单纯解读文本。
4.学习中国古代书法基本概念和技法请学生们掌握古代书法的基本概念和技法,以及如何运用笔画、章法、水墨浓淡等技法进行练习和创作,同时通过练习检视墨迹的美、品读艺术的感受,并且加深了解中国美学和文化。
四、教学方法1.交互式教学法2.演示教学法3.视觉教学法4.记忆辅助教学法5.互助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开放自己所学的所有关于《兰亭集序》的资料和文献,让学生了解。
初中语文《兰亭集序》说课稿(精选5篇)
初中语文《兰亭集序》说课稿(精选5篇)初中语文《兰亭集序》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兰亭集序》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语文《兰亭集序》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因为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兰亭集序》出自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八课。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兰亭集序》这篇文章在思想上、语言上也都具有独特的价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二、说学情当我们对教材和课文有一定的把握之后,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下基本把握。
此年龄这是高一年龄段,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学生的文言学习基础仍很薄弱,且本学期文言文难度较之上学期有很大提升,学生还需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此文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不仅如此,学生若能根据学习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三、说教学目标在把握住了整篇文章的教材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我们依托于这两个情况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设计出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做到能够背诵全文。
《兰亭集序》教师版
《兰亭集序》导学案(教师版)高一年级语文组【导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掌握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全文。
二、导学方法:学案引导,朗读背诵,评论鉴赏三、知识链接(一)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
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二)文体“序”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
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并没有紧紧停留于对《兰亭集》的写作因由、过程、作者等情况的泛泛交待,而是将写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来,成就了一篇极富艺术美感和思想启迪价值的千古至文。
在序这种应用文中有如此成就,是令人赞叹的。
(三)写作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2023年兰亭集序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教案
2023年兰亭集序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教案2023年兰亭集序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教案1学习目标知识: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的意义。
能力:1.理清课文内容层次2.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情感: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教法设计1.第一段__语言精练、朴素、优美,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体味语言特色上,由语言美去体悟自然美,体会作者乐山乐水的心情。
要多读(可采取听读、范读、齐读、个人读、分组读形式)读到情随声出,自然成诵。
2、第二、三自然段作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强调课前预习。
预习要求:(1)反复朗读,参照注解,初步理解文意,扫除阅读障碍。
(2)提出疑难问题教学过程导入:东晋时人评论其书法笔势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
笔墨是一个人才情气质和性格的流露和暗示,这些线条可以说是魏晋时代风貌和气度的形象再现。
下面,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作者,请学生读注解1。
(解释为何是唐摹本:因唐太宗生前太喜爱这帖,死时把它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那么这篇作品其文学内蕴如何呢?悠悠千载之后,我们只能从序文本身去探究了。
(板书文题)范读。
全文共有三段,试从每段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字眼。
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王羲之的情感世界。
第一段共有五句话,主要记叙了什么事件?作者三如何记叙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的?(请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话,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要点。
)请摘录本段写景句,体会作者写景状物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
兰亭地处“会稽山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主体是山水。
其山如何?“崇”与“峻”是本色形容,而“茂林修竹”四字遂赋予山岭盎然生气;其水如何?“清”与“激”亦为本色形容,而“映带左右”四字方使流水神采飞动。
第一轮复习:粤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总结教师版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一、【重点词语】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皆,都2、此地有崇.山峻岭高3、又有清流激湍..左右流势很急的水;映衬,围绕;..,映带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和风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万物;繁多6、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彼此交往7、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兼词,之于;相对面谈8、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随着,顺着9、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读音:zēng)10、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先前,从前11、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因;引起,发生1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至,及;消亡1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原因,缘由;像,好像14、未尝不临文嗟悼..慨叹、忧叹,悲伤15、不能喻.之于怀明白,说出1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本来;虚妄荒诞的话;妄造,胡说..,齐彭殇为妄作17、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抄录;所作的诗18、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引起心中感触;情趣19、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这二、【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2、趣舍万殊“趣”通“取”三、【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诗文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兴怀..游目骋怀所以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四、【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兰亭集序》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五莲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26)(教师版)第26课兰亭集序王羲之【学习目标】积累重要文言现象。
【学习过程】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集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全,都)至,少长咸(全,都)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高高的)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景物互相衬托)左右,引以为流觞(酒杯)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况),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酣畅地抒发)幽情(深远高雅的情思)。
是(这)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低首)察品类(自然界的万物)之盛(众多),所以游目骋(开畅、舒展)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确实)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互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一世。
或取诸(相当于“之于”)怀抱(心怀),悟(同“晤”面对)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放纵、不受拘束)之外。
虽趣(趣,同“取”)舍万殊,静躁(动)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自得)于己,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不知老之(主谓之间,取独)将至;及其所之(求得)既倦(厌倦),情随事迁(变化),感慨系(连接)之矣。
向(从前)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尚且)不能不以(因)之兴(发生、引起)怀,况修(长)短随化(指自然),终期(归结)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看到)昔人兴感之由(原因),若合一契,未尝不临(对着)文嗟悼(悲伤),不能喻(明白)之于怀。
固(乃)知一(把……看作一样)死生为虚诞(虚妄荒诞),齐(把……看作相等)彭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为妄作(虚妄之谈)。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的原因)兴怀,其致(意态,情趣)一也。
后之览(阅读)者,亦将有感于斯(这)文。
二.一词多义1.察: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考察;④考察后予以推荐;⑤精明;⑥明察,细究。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三篇】
《兰亭集序》⼜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忧考⼩编整理了⾼中语⽂兰亭集序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兰亭集序教案⼀ 三维⽬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序⽂的特点,体会⽂章精练优美、⾃然清新的语⾔。
过程与⽅法:疏通课⽂,理清思路,归纳、积累⽂⾔字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在⽂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在⽂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新课 教师讲述故事,以期吸引学⽣的注意⼒。
东晋公元353年的三⽉初三,⼀群⽂⼈雅客正在在⼭间别苑吟诗作赋。
其中有⼀⼈忽忽悠悠站起⾝⼦,借着⼏分醉意,⾃告奋勇地要求为众⼈的诗集作序。
在众⼈热烈簇拥下,只见他拿起⿏须笔,饱沾浓墨,在蚕丝纸上畅意挥毫,⼈群中不时传来啧啧的赞叹声。
待到作品出炉,此⼈便把⽑笔⼀撇⼀掷,瘫坐在旁边的⼀个藤椅上,打起呼噜来了。
第⼆⽇酒醒,他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再次书写,却发觉都不如第⼀篇来的好,不禁长叹。
这是⼜是⼀个神来之笔的传说,当然,如果当事⼈没有扎实的⽂学祭奠也是⽆法醉中写佳作的。
这个稀⾥糊涂写序的⼈,就是王羲之,那卷⽆意之作,就是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书”的《兰亭集序》。
⼆、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圈出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读后纠正个别字⾳) 2、快速浏览全⽂,试从每段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字眼。
(乐——痛——悲) 三、⽂本研习 也就是说,作者的情感是有⼀个起伏的变化过程,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师⼼起波澜呢?我们⾸先来看⼀看,他为什么会觉得快乐? (在学⽣回答的同时解决部分字词问题) 1、⾃读第⼀段,思考:兰亭聚会,俯仰之间,乐在何处? 暮春之初,天朗⽓清,惠风和畅;(良⾠) 崇⼭峻岭,茂林修⽵,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美景) #能否⽤⾃⼰的语⾔描绘⼀下这⾥的景⾊呢? 群贤毕⾄,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教案(优秀8篇)-最新
兰亭集序教案(优秀8篇)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兰亭集序》教案怎么编写?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兰亭集序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一些古汉语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感受作者兰亭盛会之乐和聚散之悲,学习作者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
3、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和感情发展的线索安排,领悟一点为文之道。
教学重点和难点:1、几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等难句。
2、情景交融和感情线索。
3、作者对庄子“一死生、齐彭殇”虚妄论调的批判。
教学内容和过程:一、由“入木三分”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现在形容文章言论深刻有力,可以用上一个什么成语?明确:“入木三分”。
设问: 它的出处和原意怎样呢?明确: 我国最著名的大书法家,人称“书圣”的王羲之,唐朝张怀灌著的《书断》里,记有他的一个故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板上,所以叫“祝版”。
因为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所以深透入木。
因此形容书法用笔功力之深,谓之“入木三分”。
后来也可形容文章言论深刻有力。
讲解: 王羲之,东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做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他写的《兰亭集序》(板书课题),流传至今,即所谓“兰亭字贴”,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兰亭集序》不仅书法出众,而且文章本身也为人所称道。
下面我们就要学习这篇文章。
二、释题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朋友以及儿子、侄子共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饮酒赋诗,事后把诗汇编成集,王羲之为这本诗集作了序。
(序是一种文体,放在书的前面或后面)题目意思是“兰亭集会的诗集的序”。
它是古代诗序中的名篇。
三、点拨字词句,疏通文意1、点拨字词句。
本文文字简练,有的字句有一定难度。
课文注释中有的,这里不再重复,没有而又需要理解的,稍作补充解释并归类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教师版第一课时阳江市刘小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梳理文言文知识点,掌握重点实词“毕、咸、修、映、列、次、幽情、是、所以、极、信”等,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节奏、语气和韵味,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培养学生系统的归纳文言知识的能力3.情态与价值: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品味作者之“乐“。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梳理文言文知识点,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培养学生系统的归纳文言知识的能力难点: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品味作者之“乐”。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琅玡(今山东临沂)人。
他是古代著名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了楷书、行书成熟时期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他书写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散文也是简净疏朗、俊美飘逸,显示了高度的艺术素养。
因做过右军将军,所以世人称之为“王右军”。
2、文体“序”: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癸.(guǐ)丑会.(kuài)稽修楔.(xì) 激湍.(tuān)流觞.(shāng) 管弦.(xián)游目骋.(chěng)怀齐彭殇.(shāng)4、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第一、二段文意,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并加以理解。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二、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文章的语气、停顿、字音2、学生齐读三、梳理一、二段的字、词、句(小组竞赛形式)1、句式①状语后置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省略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水③定语后置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字词①词类活用:形容词做名词:贤、少、长名词作动词:带、殇使动用法:流、游、骋②一词多义:盛、修③其它重要词语毕、咸、修、映、列、次、幽情、是、所以、极、信3、翻译下列句子(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饮酒一杯,赋诗一首,也足以酣畅淋漓地表达幽深内敛的情感。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译文:抬头饱览广阔的天地,低头审察繁多的万物。
四、课文赏析1、第一、二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心情如何?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心情的一个句子。
参考:记叙了兰亭宴会的盛况,表现了自己快乐的心情。
“信可乐也”2、作者为何而乐? 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分析一下。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人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美景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乐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良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赏心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兰亭之会,四者并具,怎不可乐?明确: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板书)3、在这样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王羲之等人游目骋怀,尽享耳听和眼观的乐趣,最后作者把心情归结为一个“乐”,如果让你们再一次朗读这一部分,你会怎样来读呢?明确:舒缓—稍快—舒展曼婉,语调要清新。
学生齐读,并尝试背诵。
五、课堂小结孔子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凡大人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净化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尘埃蒙蔽的双眼明亮如初,使原本浮躁不安的心回复平静,使原本堆积的烦恼渐渐融化。
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
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许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这些留待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六、堂上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虚诞.(dàn) 癸.丑(kuí) 万殊.(shú) 峻.岭(jùn)B.殇.子(shāng) 会稽.(jī) 形骸.(hái) 会晤.(wù)C.悼.念(dǎo) 修禊.(xì) 骋.怀(chěng) 符契.(qì)D.嗟.悼(jiē) 流觞.(shāng) 激湍.(tuān) 曲.水(qǔ)答案:B。
A项,“癸”应读“guǐ”,“殊”应读“shū”;C项,“悼”应读“dào”;D项,“曲”应读“qū”。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怀抱(从……中取得)..,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答案: D.致,思想情趣。
3、阅读第一、二自然段,下面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A 本文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本段描写兰亭景物抓住特征,用粗线条勾勒,格调淡雅。
B 本段写盛会的时间、地点、缘由、与会人物、周围环境和流觞情景。
C 本段写天气好,人心乐,盛会难得,段尾突出一个“乐”字。
D 本段叙事写景后落在“乐”字上,是为后文述说世事流逝的感慨,转出“痛”字,联系古今事,引出了“悲”字作铺垫。
【答案】D(不应是铺垫。
)七、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预习三、四段,想一想,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兰亭集序》学生版第一课时阳江市刘小敏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序文的文体特点梳理文言文知识点,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节奏、语气和韵味,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培养学生系统的归纳文言知识的能力3.情态与价值: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品味作者之“乐“。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梳理文言文知识点,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培养学生系统的归纳文言知识的能力难点: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品味作者之“乐”。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王羲之(303—361),字,东晋琅玡(今山东临沂)人。
他是古代著名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
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了楷书、行书成熟时期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他书写的《兰亭集序》被誉为“”。
王羲之的散文也是简净疏朗、俊美飘逸,显示了高度的艺术素养。
因做过右军将军,所以世人称之为“”。
2、文体“序”:序也写做“”或称“”,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或“”。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癸.( )丑会.()稽修楔.( ) 激湍.()流觞.( ) 管弦.()游目骋.( )怀齐彭殇.()4、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第一、二段文意,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并加以理解。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二、朗读课文三、梳理一、二段的字、词、句(小组竞赛形式)1、句式①、状语后置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省略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水③、定语后置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字词①、词类活用:形容词做名词:贤、少、长名词作动词:带、殇使动用法:流、游、骋②、一词多义:盛、修③、其它重要词语毕、咸、修、映、列、次、幽情、是、所以、极、信3、翻译下列句子(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译文:四、课文赏析1、第一、二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心情如何?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心情的一个句子。
2、作者为何而乐? 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分析一下。
五、课堂小结六、堂上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虚诞.(dàn) 癸.丑(kuí) 万殊.(shú) 峻.岭(jùn)B.殇.子(shāng) 会稽.(jī) 形骸.(hái) 会晤.(wù)C.悼.念(dǎo) 修禊.(xì) 骋.怀(chěng) 符契.(qì)D.嗟.悼(jiē) 流觞.(shāng) 激湍.(tuān) 曲.水(qǔ)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怀抱(从……中取得)..,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3、阅读第一、二自然段,下面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A 本文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本段描写兰亭景物抓住特征,用粗线条勾勒,格调淡雅。
B 本段写盛会的时间、地点、缘由、与会人物、周围环境和流觞情景。
C 本段写天气好,人心乐,盛会难得,段尾突出一个“乐”字。
D 本段叙事写景后落在“乐”字上,是为后文述说世事流逝的感慨,转出“痛”字,联系古今事,引出了“悲”字作铺垫。
七、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预习三、四段,想一想,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