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7--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一、回归教材1.名词解释(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选择性必修2 P9)环境容纳量: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3)(选择性必修2 P22)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4)(选择性必修2 P23)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5)(选择性必修2 P24)原始合作(互惠):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6)(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竞争: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7)(选择性必修2 P27)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教材黑体字(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选择性必修2 P9)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

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S”形增长。

(3)(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4)(选择性必修2 P38)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5)(选择性必修2 P64)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

(6)(选择性必修2 P7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教材结论性语句(1)(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

种群研究的核心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

(2)(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2024高考生物历年真题生态与环境专题全解

2024高考生物历年真题生态与环境专题全解

2024高考生物历年真题生态与环境专题全解生态与环境一直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生物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生物历年真题中关于生态与环境专题的题目进行全面解析。

通过对真题的剖析和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

【题目1】某地方的一片森林被山火烧毁,为了恢复森林的生态环境,这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请结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解析:当森林被山火烧毁后,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

采取的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灭火救援:在森林火灾发生时,需要第一时间组织灭火救援行动,控制火势的扩大,减少破坏。

这对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2. 种植植被:在森林烧毁后,可以采取种植植被的措施,例如人工种植树木、草地等,以帮助恢复植物多样性,重建森林生态系统。

这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各类生物的繁衍和生存。

3. 控制人类活动:为了保护恢复中的森林生态系统,应该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如控制砍伐、放牧等,避免对新生植被的破坏。

这有助于新的生态系统逐渐形成和发展。

综合来看,上述措施采取的作用和意义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帮助恢复植物多样性,并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促进新的生态系统的发展。

【题目2】某草原地区发生连续干旱,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结合生态学的理论,分析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措施和策略。

解析:在草原地区发生连续干旱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时,恢复生态系统的措施和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管理:针对干旱情况,可以进行水资源管理,包括合理利用和分配水资源。

例如,在水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建设灌溉系统、蓄水池等来保证植物的水分供应,从而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2. 植被恢复:草原的植被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维持和恢复作用。

在干旱后,可以通过种植抗旱植物、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等措施来恢复草原植被。

部编新人教版教材生物九年级下册必背生态环境概念(17个)

部编新人教版教材生物九年级下册必背生态环境概念(17个)

部编新人教版教材生物九年级下册必背生
态环境概念(17个)
1. 生态环境: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

2.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居住区域,包括陆地、水域和大
气层。

3.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
的整体。

4. 群落:在同一地区内共同生活并相互依赖的各种物种的总称。

5. 自然界:指不受人类干扰、由自然规律支配的环境。

6. 人工环境: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

7. 物种:具有共同遗传性、能够自由繁殖并能够产生后代的个
体总称。

8. 迁徙:指生物根据季节、温度等因素而进行的周期性长距离
移动。

9. 堆肥:将有机废弃物经过处理后,形成可用于肥料的有机物质。

10. 温室效应:大气中温室气体吸收地面辐射并使地球表面温
度升高的现象。

11.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2. 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互连接形成的链状结构。

13. 生态位:同一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特定
位置或角色。

14. 先锋种:在环境中首先出现并进行适应的物种。

15. 优势种:在生态系统中个体数量多、竞争力强的物种。

16. 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17. 生物工程:运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知识创造产品、服务或
改善生活环境的活动。

以上是部编新人教版教材生物九年级下册必背的生态环境概念,共计17个。

考点17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点17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7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1.(2012·浙江高考·T5)如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三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

【精讲精析】选D。

从图中可以看出旅鼠多时草减少,旅鼠的天敌增加,所以三种生物构成捕食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所以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旅鼠的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主要靠外源性因素调节;旅鼠多时草减少,旅鼠的天敌增加后旅鼠减少为一种负反馈调节。

2.(2012·北京高考·T3)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

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

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精讲精析】选C。

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因此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故A选项正确;金合欢蚁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因此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故B选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及金合欢树的竞争者,故无法得出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的结论,故C 选项错误;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之间存在共生关系,两者属于共同进化,D选项正确。

(13)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2025届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学案

(13)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2025届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学案

第十三单元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2.生态系统的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4.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相互关系(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4)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则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5)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5.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3)实例:6.食物网(1)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2)形成的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7.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8.过程✓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推荐专题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高考生物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含解析

推荐专题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高考生物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含解析

【明确考纲·把握考情】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考纲要求两年高考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016海南、新课标Ⅲ卷2014海南、广东2013全国大纲、广东、安徽2012浙江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2016天津2015福建、海南、江苏、天津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2014江苏2013全国Ⅱ、安徽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2013四川2012山东、安徽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2016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Ⅲ卷、海南2015新课标Ⅱ卷、安徽卷2014安徽、全国卷、山东、重庆2013全国Ⅰ、江苏、四川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2013江苏2012天津2011江苏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2016江苏2015重庆卷2014江苏2013广东本专题涉及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如生态农业、低碳生活、低碳工业等。

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的难度不大。

生态系统方面,常考点主要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环境保护方面主要侧重于全球性环境问题和生物多样性。

从近三年高考试题来看,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的考查侧重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的特点及其关系,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

生态系统功能主要考查能量流动的内涵、运算方法、以及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侧重生态系统的功能,对能力的考查侧重于知识综合能力以及应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常结合食物网和食物链,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行考查,其中能量流动图解分析与计算是重点。

从考查形式看选择题和简答题均有出现。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环境保护考点侧重于考查全球型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多样性的保护等知识,体现了考纲的要求;对能力的考查则侧重于知识综合能力及应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常考查生物多样性锐减、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的破坏等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ppt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ppt

④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 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传递的。(判断成分的依据)
2.温室效应 (1)成因 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 CO2。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2)危害 加快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 胁。 (3)缓解措施 ①植树造林,增加面积。 ②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燃烧。
【跟踪训练3】如下图代表某一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跟踪训练 】

A.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 B.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 C.能量流动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行 D.图示细菌与植物间的箭头指向,表明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可循环利用 【解析】能量不可循环利用。 解析】 【答案】D 答案】
概念: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 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范围: 2.物质循环 生物圈
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自然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CO2 的形式进行
特点: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 环的关系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
考点六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考点七 物质循环的概念分析
1.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而不是由这些化学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生物体所特有的有机物。 2.循环过程:无机环境 3.范围:生物圈(全球性) 生物群落

八年级u4t2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u4t2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u4t2知识点总结在八年级的U4T2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在本文中,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生态环境1. 生态环境的概念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态环境中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地壳圈等多个方面。

2. 生态系统的分类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

自然生态系统是指未被人为干扰的自然环境,如天然森林、湿地等;而人工生态系统是指由人工所建造的生态环境,如农田、植物园等。

3.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化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由日光营养链和化学营养链组成。

日光营养链是指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转化为植物体内化学能的过程,而化学营养链则是指生物体之间通过食物链将化学能转化为生物体内能量的过程。

第二部分: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不会削弱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这是一个以长期为基础的发展理念。

2.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

只有在这三方面取得平衡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推行生态城市建设、加强环保监管、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推动循环经济等。

4. 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考虑产品的环保性能和环境性能,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环保袋、减少塑料袋使用等,来实现绿色消费。

结语: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同时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生物19个必考点典例分析:【考点17】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高考生物19个必考点典例分析:【考点17】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本卷第1页(共10页) 【考点17】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1、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命题立意】本题以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图为考题形式,体现“在不同情景下识别信息,灵活运用知识”的高考要求,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利用问题。

【思路点拨】关键点:④/③、③/①、③/②的含义。

具体思路如下:【规范解答】选C 。

④/③的含义是:有机物积累量/同化量。

在同化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恒温动物要维持自身的体温,所以其体内积累的有机物要少于变温动物。

可见,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

③/①表示同化量/获取量,而不是能量传递率。

能量传递率是后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与前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比值。

③/②表示同化量/食入量。

圈养动物一般要求短时间内长大,例如养猪,育肥速度越快越好,同化量高就意味着长得快,这个比值高意味着用同样的饲料能够让圈养的动物长的更多。

食草动物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纤维素绝大部分不能被同化,食肉动物的食物中,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等,绝大部分都可以被同化,即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要高于食草动物。

2.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同时涉及生物进化、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思路点拨】理解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概念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思路图如下:。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单元。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与环境因素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这个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因素。

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一组生物种群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共同存在的集合体。

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且与环境因素相互关联。

生物群落包括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种类。

2. 非生物环境因素非生物环境因素包括了土壤、水、气候和地形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于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土壤提供了植物的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气候条件则决定了生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生态平衡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它确保了生物种群的相对稳定性,并促进了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1.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生态平衡有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

通过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平衡可以防止某些物种的过度繁殖或过度捕食,从而维持不同物种的相对平衡。

这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提供了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2. 能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生态平衡有助于实现能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了复杂的关系网络。

通过这种食物链的存在,能量和营养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从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3. 环境的稳定性生态平衡对于维持环境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平衡可以促进环境中的各种物质的平衡和分布。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助于调节大气中的气体成分。

4. 自然灾害的减轻生态平衡可以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通过生物群落的存在,生态平衡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洪水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各种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土壤的流失,同时也有助于吸收水分,从而减少洪水的概率。

重庆市考研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策略

重庆市考研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策略

重庆市考研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策略复习资料: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策略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动态变化的学科,它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为考研生态学复习资料的一部分,本文将重点探讨重庆市考研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策略。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生活的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所组成的系统。

重庆市地处长江中上游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

在考研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重庆市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等。

1. 森林生态系统重庆市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

考生应该掌握重庆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等。

还需要关注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生态功能,以及可能影响其稳定性的人类活动,如过度采伐和森林火灾等。

2. 湿地生态系统重庆市的湿地资源丰富,涵盖了湖泊、河流、湿地和水库等多种类型。

重庆陆地湿地主要集中在江洲河湿地、大渡口湿地公园等地。

在复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如湿地对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作用。

此外,对于湿地退化和污染的因素也需要有所了解。

3. 水生生态系统考生还需了解重庆市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如江河湖泊的水体质量状况和水生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由于城市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重庆市水生生态系统面临着水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因此,环境保护在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环境保护策略重庆市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提高环境质量。

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为了保护生态系统,重庆市制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并划定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生态补偿区等。

这些区域的划定旨在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

2. 污染治理与减排措施为了改善环境质量,重庆市实施了严格的污染治理和减排措施。

生态学期末复习考点整理

生态学期末复习考点整理

《生态学》期末复习考点整理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分支学科划分标准:按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按研究对象的生物分类划分、按栖息地划分、按交叉的学科划分。

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的(田间的)、实验的、理论的。

4.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5.大环境: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6.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生物气候。

7.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8.小气候:小环境中的气候,是指生物所处的局域地区的气候。

5.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

6.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7.生态因子作用特征(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

(3)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虽然非等价,但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使间接的。

有时还要经过几个中间因子。

8.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9.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在生物界中,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对于地球上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个体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非生物环境因素。

生物群落是指特定地区或场所中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的总体,而生物种群是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总体。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个体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食物链、能量流、物质循环等。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之一。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通常通过食物链来相互关联。

食物链描述了生物的食物来源和食物消耗的关系。

食物链中的每一层次称为营养级,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决定了它们在能量和物质流动中的作用。

食物链中的第一级是最主要的能源来源,通常是光合作用的植物。

第二级是食草动物,第三级是食肉动物。

食物链的每一级都有一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使得能量和营养物质能够传递和循环。

能量流也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过程。

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能量。

植物转化的能量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影响着生物个体和种群的数目和分布。

能量的流动还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

能量的损失和转化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物质循环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过程。

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水循环是指水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

水循环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碳循环是指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氮循环是指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氮的固定、硝化和脱氮。

除了食物链、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之外,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相互作用。

例如,物种之间的竞争、共生和捕食等相互作用,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还有许多生物栖息地和地理环境的变化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比如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都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必背生态系统

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必背生态系统

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必背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它包括有机体、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中需要必背的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 生态系统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生物群落和生物圈。

生物群落指的是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种类生物的总体,而生物圈则指的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体。

生态系统的要素
- 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要素包括有机体、栖息地和物种。

有机体是指生物个体,栖息地是指生物生活和繁殖的地方,物种则是指具有相同特征的个体的总体。

生态位
-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

每个物种
都拥有特定的生态位,它们通过利用不同的资源和占据不同的生活
空间来避免竞争。

营养关系
-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营养关系,包括食物链、食物网和食物金字塔。

食物链描述了物种之间的直接食物关系,而
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交织而成的网络。

能量流动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食物链传递和流动。

能量最初来自太阳,由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
生物。

生态平衡
-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及其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即生态平衡。

当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时,生
态平衡得以维持。

以上是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必背的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点。

学好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考点整理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考点整理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考点整理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考试中的高频考点。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地整理一下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相关考点。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生态系统不仅仅是生物和环境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例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农田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是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

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消费者则是指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的生物。

消费者可以分为初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肉食动物)和三级消费者(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肉食动物)等。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这些非生物因素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物种类丰富,生态结构复杂,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重要作用。

草原生态系统以草本植物为主,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容易受到干旱和过度放牧等因素的影响。

海洋生态系统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其中的生物资源丰富,对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如蓄水、调节洪水、净化水质等。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为了获取农产品而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其生物种类相对单一,生态稳定性较差。

初中六年级生物认识生态系统

初中六年级生物认识生态系统

初中六年级生物认识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因素的总和。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无数生物和环境元素组成的复杂网络,它保持着生物的平衡和物质循环,对于地球生物的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初中六年级的生物学学习而言,认识生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认识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功能和重要性。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其中生物可以分为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两个层次。

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指的是在生态系统中所存在的各种生物个体和生物群落。

生物个体是指具有生物体特征的个体,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而生物群落则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由多个不同种类的生物个体组成的群体。

非生物因素则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非生物环境元素,如水、土壤、气候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维持生物平衡等。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光合作用是能量流动的源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将能量传递给其他生物个体。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不仅维持了生物个体的生存和繁衍,也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物质循环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通过食物链,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得以循环利用。

比如,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养分生长,动物食用植物,而后被其他动物食用,最终死亡后被分解为养分回归土壤,供植物再生长。

这种物质循环维持了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维持生物平衡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个体和环境元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当某个生物个体数量发生变化时,会对其他生物个体和环境产生影响。

生物通过相互作用维持了生态系统中的平衡状态,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生态系统对于地球上的生物繁荣和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生态系统的常考点

生态系统的常考点

生态系统的常考点一、生态系统的定义和构成1.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

2.生态系统的构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构成。

二、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1.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它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2.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食物链和能量流动1.食物链: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类自然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撑功能。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是指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为生态补偿和生态保育提供依据。

五、污染与环境压力承受能力1.污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导致环境的化学、物理、生物特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环境压力承受能力:环境压力承受能力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各种环境压力时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

了解和评估一个生态系统的环境压力承受能力,对于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六、生物防治与天敌资源利用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来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等。

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

2.天敌资源利用:天敌资源利用是指利用天敌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以减轻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高考地理复习 考点精析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复习 考点精析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精析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32)【环境保护】图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

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回答问题图例耕地居民地水库河流(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答案】(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2)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1)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草,禁止上游乱砍乱伐,倡导植树造林,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和排放。

(2)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受损,引发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加剧校友的洪涝灾害,造成下游水资源紧张。

2.(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海南卷,26)(10分)环境保护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

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

3.(2009年高考海南卷,26)(10分)(选修6 环境保护)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6分)(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4分)【答案】(1)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问题:次生盐碱(渍)化。

(2分)原因: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以及该区域地表蒸发旺盛。

(4分)(2)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风沙危害(风力的侵扰)。

(2分)原因:风力搬运堆积。

(2分)【解析】据该地处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大水漫灌,蒸发加剧容易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

气候干旱,沙地广布,植被稀疏容易产生风沙危害。

【考点定位】水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

4. (2009年高考江苏卷) [环境保护]图19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量一般需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是后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与前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比值。

③/②表示同化量/食入量,圈养动物一般要求短时间内长大,如养猪,育肥速度越快越好,同化量高就意味着长得快,这个比值高意味着用同样的饲料能够让圈养的动物长的更多。

食草哺乳动物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纤维素绝大部分不能被同化,食肉哺乳动物的食物中,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等,绝大部分都可以被同化,即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要高于食草哺乳动物。

2.(2010·北京高考·T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同时涉及生物进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思路点拨】理解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概念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思路图如下:【规范解答】选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

3. (2010·天津高考·T5)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命题立意】本题以不同生态系统中物种调查为材料,结合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种的丰富度等知识,综合考查考生的图表分析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分析表中数据,得出三种生态系统中物种数、旱生植物比例等数据,并能分析计算出所需数据。

(2)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规范解答】选D。

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

根据表中的数据典型草原中旱生植物的种类为100×49.1%=49.1小于荒漠草原的80×78.0%=62.4。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表格中只列举了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仅根据表格中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平均产量,不清楚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情况,无法比较两个草原上的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占植物总种数的比例为78.0%,大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4.(2010·江苏高考·T11)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

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运用生态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关键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2)注意选项中的信息是否与题干相符。

【规范解答】选C。

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无关;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少的能量;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多吃肉食(高营养级)比多吃素食(低营养级)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则少吃肉食可减少粮食消耗;节省肉食的目的是减少粮食的消耗,而不是捐献肉食。

5.(2010·江苏高考·T14)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命题立意】本题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载体,考查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理解。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时应注意以下关键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规范解答】选B。

小草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作为生产者的小草可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同时可能与其他植物构成竞争关系,因此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小草所含的基因属于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因而其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某种害虫的天敌可能栖息在小草中,从而得到保护。

6.(2010·江苏高考·T15)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表所示。

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利用的方法有()A.设计细胞培养反应器,实现药用成分的工厂化生产B.大量培养愈伤组织,直接提取药用成分C.大规模栽培组织培养苗,获取药用成分D.利用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制成人工种子【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对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关键点:(1)细胞工程的分类及各项技术的具体操作。

(2)细胞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规范解答】选A、B、C、D。

设计细胞培养反应器,有利于产物的积累和分离,实现药用成分的工厂化生产,由此判断A项正确;大量培养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中直接提取药用成分,由此判断B项正确;大规模栽培组织培养苗,从组织培养苗中获取药用成分,由此判断C项正确;利用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制成人工种子,大面积种植,增加数量,由此判断D项正确。

8.(2010·海南高考·T20)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过(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命题立意】本题以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关系为题材,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关键点:(1)二氧化碳固定和释放的生理过程。

(2)碳平衡的原因和碳平衡被破坏的原因及危害。

(3)光合作用的过程和产物。

【规范解答】(1)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2)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生态系统吸收CO2的量和释放CO2的量相等。

表中的A时期,生态系统吸收CO2的量和释放CO2的量相等。

(3)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碳平衡,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出现温室效应。

(4)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

【参考答案】(1)光合呼吸(2)A 碳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3)稳定间关系是______。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关键点:(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理解。

(2)种间关系的判断。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理解。

(4)标志重捕法的相关计算。

【规范解答】(1)根据图示,a、b两种生物的数量最初都增加,随后a继续增加,b趋于消失,二者的关系曲线符合竞争关系。

(2)d大量死亡后,c的种群密度由于天敌大量减少而增加,a的种群密度由于c的增加而减小。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的种群密度会由于缺乏食物来源而降低。

(4)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有关,生物种类越多,营养关系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5)设c种群的数量为x,根据题意可得:50︰x=5︰40,解得x为400。

【参考答案】(1)竞争(2)c a (3)降低(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低(5)400【类题拓展】种群数量的变化分析(1)具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一种生物的种群数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另一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消失;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先后发生种群数量的变化,捕食者的种群数量随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而变化。

(2)分析某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从该生物的食物来源是增加还是减少,被捕食机会是增加还是减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若某种生物的食物来源增加,则该生物的数量将增加,反之则减少;若某种生物被捕食机会增加,则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将减少,反之则增加。

(3)分析食物网中一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动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应考虑就近原则,从两种生物之间较为直接的联系入手。

11.(2010·海南高考·T23)请回答:(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的形式进行。

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_____和_____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____。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被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

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_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C2: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D2: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E2: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大肠杆菌: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

(4)针对假设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用合适的表格表达。

【结论】综合以上三个实验的结果可见,土壤中的氢氧化细菌在促进植物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以及根据实验假设预期实验结果的能力。

【思路点拨】对照原则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差异,只有通过对照才能验证假设;对实验数据一般需要求其平均值,以避免偶然误差。

【规范解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豆科植物固氮反应能产生氢气,且氢气被土壤吸收这一假设是否正确,因此以苜蓿苗作为实验组,以小麦苗作为对照组,均种植在沙子和土壤中,检测有无氢气的产生。

(2)证明氢气是被土壤中的细菌吸收,应做有无细菌的对照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