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银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根大通银行

摩根大通集团(JPMorgan Chase & Co,NYSE:JPM;TYO:8634),业界称西摩或小摩,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总资产2.5万亿美元,总存款1.5万亿美元,占美国存款总额的25%,分行6000多家,是美国最大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摩根大通于2000年由大通曼哈顿银行及J.P.摩根公司合并而成,并分别收购芝加哥第一银行和贝尔斯登银行和华盛顿互惠银行。摩根大通是一家跨国金融服务机构及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业务遍及60多个国家,包括投资银行,金融交易处理,投资管理,商业金融服务,个人银行业务等。

一是在摩根大通的名义下为企业、机构及富裕的个人提供全球金融批发业务;

二是在美国以“大通银行”的品牌为3千万客户提供零售银行服务。其金融服务内容包括股票发行、并购咨询、债券、私人银行、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私募、资金管理等。

1 在货币银行学的研究中,一个与银行收益密切相关的参数就是风险,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是银行的资产和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信用风险、非法拆借风险。正确把握收益和风险的关系,合理利用风险但又不牺牲收益这样的度是比较难把握的,但是把握好这样的度就能够竞争如此激烈的金融行业找到自己的立身生存之地。

摩根大通公司在金融危机中谋求到突破点,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摩根大通公司采取了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具体的业务来看就是被称为“反周期”的保守业务。整个金融业务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显得得心应手,

摩根大通高层曾表示:2008年我们在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方面损失近10亿美元,但由于在2006年大幅减少相关业务,因此成功避免遭受更严重的损失。敏锐的金融敏感度使得摩根大通并没有采取急于做强做大债务抵押债券的方式,而是在其他大银行在不放弃债务抵押债券业务带来的高额回报率的同时,在金融危机时期承受了超高的风险,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在“有毒债券”上坏手烂脚,而摩根大通仅有50亿美元投资于债务抵押债券和杠杆贷款等高风险业务;这一数字在花旗是330亿美元,在美林是260亿美元,在美国银行是90亿美元。在这个市场,谁输得少谁就是赢家。

总结来看,摩根大通公司的“反周期”业务,在经营业绩较好的年份,摩根大通会拨备较多的盈利,提高其贷款损失和投资减值的储备金,以弥补未来可能发生的经营损失;而真正到了经营情况比较艰难的年份,由于此前拨备的储备相对充足,其业绩不至于受到太大拖累。看似保守的业务习惯却将风险降至最低,也迅速从大银行中脱颖而出。2稳健提升价值——客户经理制业务

有关于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发展和生存之路,不仅要依靠敏锐的市场嗅觉,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而且需要长久稳健的经营方式,毫无疑问,只有类似摩根大通这样的金融机构,一直坚持秉持稳健经营的理念,才能在金融危机中实现业绩逆市增长,并最终在新的竞争格局中确立起优势。

以摩根大通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来看,客户经理制实际上是摩根大通开展金融机构服务最重要的一个界面。客户经理的设置一般有两类,一

类是总行级客户经理,一类是属地级(中资银行国内分行或海外分行或在华外资银行)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制是全方位的,往往一位客户经理身兼不同银行的总行级客户经理及属地级客户经理。例如,摩根大通是全球最大的美元清算行,对美元清算业务来说,付款指示的直通率将影响到业务操作的时效性。专属经理会定期为客户提供账户的直通率报告,帮助客户提高直通率。当然,信贷部门、合规部门、法律部门等部门也协同支持,使客户经理更高效地开展服务。当一家中资银行计划在纽约设立分行并直接参与美元清算时,摩根大通银行作为一家当地银行,无论在法律法规解释咨询方面,还是在技术平台支持方面、人员培训方面等各个方面,都会给予充分支持

伦敦鲸的覆灭-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在当地时间5月10日下午4点30分(北京时间5月11日凌晨4点30分)发布通知,称下午5点钟将召开紧急电话会议。摩根大通CEO戴蒙随后电话会议上说,其首席投资办公室在合成债券上的仓位出现了20亿美元交易损失,现在预期公司部门二季度出现8亿美元亏损。

此次交易巨亏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首先是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摩根大通及杰米戴蒙身上,发生在这个能够在08年金融危机全身而退、以风控优秀著称的华尔街银行身上,使得本就处于舆论与公众口诛笔伐风口浪尖的华尔街更加难堪。其次是,巨亏恰好在4月份媒体对伦敦鲸交易集中报道之后不久就发生了。衍生品交易通常发生在

场外,很少有公开信息可以让外界一窥这一神秘领域。而伦敦鲸的此次巨亏几乎就如同是在媒体直播之下发生,这是在此前历次巨亏事件所没有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此次巨亏发生的时期相当敏感,宏观方面,全球经济大环境处于动荡之中,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都面临着二次衰退的阴影,金融危机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作为经济核心的银行部门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备受关注,美国上世纪20年代的大萧条的核心问题就是银行业的崩溃。一旦市场对银行的衍生品风险程度产生怀疑,那么本已脆弱的银行业(尤其是欧洲银行)可能再遭打击。微观方面,对于金融业,银行评级、沃克尔规则、衍生品监管等一系列问题都处在关键时刻,华尔街与监管层之间的进退决定着金融业未来多年的发展局面。因此,尽管20亿甚至市场所猜测的50亿美元交易损失对于体量庞大的摩根大通可能都只不过九牛一毛,但这一事件可能产生如“蝴蝶效应”(或许应该叫“鲸鱼效应”)般的影响。(其中,我们在系列(3)文章中做出的评级机构及股市动荡的分析已经被证实)

然而,尽管伦敦鲸自4月份起就处于媒体聚光灯之下,但由于其衍生品交易的非公开性及摩根大通对此的刻意低调处理,虽然媒体对此次巨亏的报道纷繁复杂,但很少有对事件全貌的清晰梳理,尤其是在中文媒体,后者大多流于皮毛。本站在第一时间整理了各方的报道(涉及FT,Zerohedge,Soberlook,NYT等多家媒体报道及分析,由于篇幅众多,此处不一一列明),试图通过我们对各方分析的理解

与把握,为读者理清伦敦鲸巨亏的前后逻辑发展过程及其意义,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这一日后可能载入金融史册的事件。

考虑到许多读者反馈文章难以理解。为便于读者理解,我们将我们目前的理解阐述如下(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摩根大通的CIO及伦敦鲸的任务是针对摩根大通集团整体的高评级债券投资风险敞口进行对冲,他们采取的对冲策略是针对北美优质评级企业CDS指数进行对冲。这一对冲策略优点在于成本较低且符合摩根大通整体战略对冲目标。

此次巨亏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冲敞口过大(其原因争议很多,其中包括摩根大通的风险模型计算错误),造成了本就流动性不算很好的CDX市场扭曲、对冲基金的争锋相对以及随后的媒体曝光。摩根大通在发现风险敞口计算错误后停止管理对冲交易比例(摩根大通的flattener策略意味着需要保持在CDS指数期限曲线的近端(短期合约)的购买与远端(长期合约)之间的比例)。但是停止管理对冲比例意味着摩根大通的敞口变为单向的看空或看多(directional trade),违背了对冲的初衷,同时也使自己的敞口暴露在市场风险之下。不巧的是,4月份的市场大幅动荡给了摩根大通暴露的敞口致命一击。随着伦敦鲸补救性的“再对冲”策略失败,20亿巨亏铸成并可能进一步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