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葫芦雕刻技艺与谱系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作者:任鸿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4期摘要:东昌葫芦雕刻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种类和工艺非常丰富,可以基于作品艺术等级、器形、雕刻工艺手法三个方面进行分类。
东昌葫芦雕刻几百年来不断发展兴盛,极富美学魅力,器形饱满极具造型之美,装饰和雕刻工艺极为丰富,雕刻过程非常规范,颇具工艺之美。
关键词:传承人;葫芦文化;葫芦雕刻;传承;发展:一、东昌葫芦的现状东昌葫芦雕刻,于方寸之间雕梁画栋,着尽人世百态;于文化积淀中,尽显个性风采。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演变,依然保持着独特的地区特色与艺术风格。
在技法上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借鉴雕刻工艺的镂雕技法,将构图以外的空白部分全部镂空,透刻上折线纹、如意纹、古钱纹等各式花纹,不仅改善了葫芦的透气传声性能,也增强了葫芦的整体审美效果。
其题材内容非常丰富,以写实性的花鸟、鱼虫、走兽、人物、山水居多,其中人物雕刻的取材尤其丰富。
不同的雕刻葫芦,艺术精趣上各有千秋,地方特色浓郁,深受人们欢迎,也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其中一些产品已经远销新加坡、韩国、越南、英国等国家,成为传播民间传统文化的载体。
二、东昌葫芦的传承东昌府雕刻葫芦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逐渐形成了闫寺、梁水镇、堂邑三大雕刻系别。
(1)、闫寺雕刻系代表人:李玉成,东昌府区闫寺办事处李什村农民。
李玉成擅长雕刻“八仙过海”、“武松打虎”以及《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和民间传说等题材的图案。
(2)、梁水镇雕刻代表人:王新生,东昌府区梁水镇后王村农民。
王新生为王氏葫芦雕刻工艺第六代传人,十几岁时便随父亲学习葫芦雕刻,甚得家传。
王新生喜刻吉祥圖案、人物、山水,雕刻技法以“片葫芦”和“戏葫芦为主,尤精于“片葫芦”。
(3)、堂邑雕刻代表人:郝洪然,堂邑镇路路庄人,郝洪然系郝氏葫芦雕刻第六代传人,20世纪70年代随父辈学习家传葫芦技艺,其雕刻“片”、“雕”、“镂”并重,尤其精于“戏葫芦”的雕刻,其法是用针划,辅以刀刻,之后还可用颜色加以点缀,以使线条更加醒目。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1. 引言1.1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东昌葫芦雕刻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一种,起源于东昌古镇,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项艺术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将葫芦雕刻成各种形态各异的艺术品,深受人们喜爱。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繁复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个作品。
雕刻师傅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匠心独运,将葫芦打磨成各种形状,再搭配精美的图案和纹饰,使作品栩栩如生。
这一传统技艺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当地的老艺人们将自己的技艺代代相传,使得东昌葫芦雕刻工艺得以保留和发扬。
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一行当中,为传统工艺注入新的活力。
在现代社会,东昌葫芦雕刻也得到了更多的展示和推广。
许多艺术家将其作为创作灵感,将葫芦雕刻融入当代艺术,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东昌葫芦雕刻仍将继续传承下去,并不断创新。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
它的独特价值将会赋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更多的动力和活力。
2. 正文2.1 历史起源东昌葫芦雕刻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据史料记载,东昌葫芦雕刻最初是起源于中国民间医药领域,当时人们将葫芦刻画各种图案作为药材的外包装,以示区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将葫芦的雕刻工艺发展为艺术品,并赋予其更深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象征着寿命长久、福禄绵长的吉祥寓意,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东昌葫芦雕刻在宋代达到了顶峰,在明清时期更是成为了皇家贡品,备受珍视。
以前,雕刻葫芦是一种受限制的技艺,只有少数匠人掌握这项技艺,传承较为封闭。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开放,东昌葫芦雕刻逐渐走向市场化,融合了更多的元素和创新。
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得东昌葫芦雕刻更具艺术性和时代感。
一些葫芦雕刻师傅也在创新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推动了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东昌葫芦雕刻的历史渊源悠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传统。
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其历史起源,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摘要】东昌葫芦雕刻是一门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特点。
本文将从葫芦雕刻的历史传承、东昌葫芦雕刻的特点、工艺技术和制作流程、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及东昌葫芦雕刻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东昌葫芦雕刻工艺的独特魅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在指出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将继续传承下去,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播,工艺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
东昌葫芦雕刻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将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积极贡献,让这门古老的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东昌葫芦雕刻、工艺、传承、历史、特点、技术、制作流程、传统、现代、发展前景、继承、文化传播、繁荣发展1. 引言1.1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东昌葫芦雕刻源自中国传统工艺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技术独树一帜,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
东昌葫芦雕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精细的雕刻工艺和丰富多样的图案设计上。
由于葫芦本身的形状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葫芦雕刻作品通常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制作过程中,东昌葫芦雕刻艺人们需要经过反复琢磨、精心设计,再结合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方能完成一件精美的作品。
工艺技术和制作流程的熟练掌握是保证作品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传承东昌葫芦雕刻工艺的基础。
东昌葫芦雕刻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传统。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成为了东昌葫芦雕刻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创新和融合,东昌葫芦雕刻工艺必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前景,并继续传承下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葫芦雕刻的历史传承在宋代,葫芦雕刻开始被赋予更多的审美功能,成为一种装饰艺术。
明清时期,葫芦雕刻逐渐成为文人雅士喜爱的艺术品,被广泛运用于文人墨客的生活中。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历经千年不断传承发展。
它是由东昌地区的农
民们在生活中发掘、创造出来的。
东昌葫芦雕刻因其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葫芦是古老的观象之物,古人认为它具有辟邪、扫秽、辟害、保平安的作用。
据史书
记载,葫芦文化源远流长。
东周时期,葫芦已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并在生活中得到
广泛的应用。
在唐代,人们开始在葫芦上刻画各种图案,如夜光花、寿星图等,成为当时
的流行艺术,此后东昌葫芦雕刻逐渐发展,成为东昌地区的民间手工艺。
东昌葫芦雕刻采用的是实心葫芦,经过剖开、清理、晾干、涂漆等多道工序,然后进
行刻画。
由于葫芦本身的表皮较为坚硬,硬度适中,不易断裂,刀口伤人等情况很少出现,因此,艺人可以运用自由的刀法,将各种图像、文字、符号等刻画在葫芦内侧,或在外侧
彩绘出各种具有民间文化特色的图案,如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吉祥图案等。
从雕刻的技巧和方法上来看,东昌葫芦雕刻的特点是:一是用刀法,即以自由不受束
缚的方式进行雕刻,打造出独具个性和艺术表现力的作品;二是用彩绘,即在葫芦外部或
内部以多色彩绘制出美丽的图案,使葫芦雕刻呈现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
东昌葫芦雕刻流传至今,其原因是得益于传承人们的执着和努力。
在传承过程中,许
多老艺人不计报酬地教会青年学徒,使雕刻手艺得以传承下去。
同时,当地政府和有关文
化部门也加大了对东昌葫芦雕刻文化的保护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保留和发
扬这一传统技艺。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葫芦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
而几千年来,人们通过雕刻的手艺来将葫芦打造成各种形状,使其具有更多的实用和艺术价值。
在中国文化中,葫芦更是有“平安富贵”之意,被广泛用于装饰、礼物和用途领域。
而东昌葫芦雕刻就是一种葫芦雕刻的特殊工艺,发源于山东东昌府,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现已成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选物种。
葫芦属于植物类,选用种植在东昌府沿岸的两种葫芦:圆葫芦和长葫芦,这两种葫芦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并且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利用海风与土壤的特殊元素,形成质轻、质硬的葫芦。
二、采收处理。
东昌葫芦雕刻之前需要进行采摘并通过特殊的烟熏和阴干技术来处理,这样可以让葫芦中的水份和化学物得到平衡,从而增加葫芦的硬度和稳定性,并且还能够提高葫芦的耐腐蚀性和防潮性。
三、雕刻技艺。
东昌葫芦雕刻主要采用手工切割、雕刻和打磨技法,不使用任何花哨的工具,仅仅是手中拿着“刀、铲、锤、斧”等简单工具,熟练地雕刻出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葫芦,有时候需要经过数天的精心制作,才能够完成一个艺术品。
四、传统图案。
东昌葫芦雕刻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很多独特的图案和花纹。
例如像传统的“卧龙纹”、“宝瓶纹”、“海棠花”等,这些图案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纹饰手法,成为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重要代表。
目前,东昌葫芦雕刻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了充分的保护与发展。
在传承过程中,东昌葫芦雕刻不断弘扬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逐渐走向世界,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对中国传统工艺品的关注和热爱。
总之,东昌葫芦雕刻既是传统的手工工艺,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精髓和历史,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东昌府葫芦雕刻技艺与谱系传承
关键词 t东昌府 ;葫芦雕 刻 ;谱 系传 承 中图分类 号:J 2 8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 0 (0 9 1-170 6 25 9 2 0 )00 0 -2 4 -
东 昌雕 刻 葫芦 在长期 的历史来自传 承 中 ,逐渐 形成 作者简介 :王
申( 9 0 ) 18 一 ,男 ,山东聊城人 ,硕士研究生 ,从 事民俗艺术产业化研究。
东 昌葫 芦艺术 有着 悠久 的历史 ,因其有 着深厚 的民 间基础 、土生 土长 ,备受 人们 的喜 爱 。相 传宋 朝 有一个 擅 长绘 画和雕刻 的宫 廷艺 人王 和 尚 ,年事 已高告 老还 乡 ,回到东 昌府 区 闫寺 ,因 当时闫寺一 带盛产葫芦 ,于是王和尚便在葫芦上雕刻出精美的 图案 ,用 来 蓄养 自己喜爱 的蝈 蝈 。后 来 ,当地 人纷 纷 效仿 ,葫芦雕 刻便 由此 流传 开来 。
清末民国时期 ,东昌府养蝈蝈的风气很盛 ,盛
蝈 蝈 的容器 就是小 而 圆的葫 芦 。 由于 葫芦是 草本 植
物的果实 ,材质较软 ,在上面戳上小孔便是最佳的 养蝈蝈 容 器 。从 透 气 的功 能 开 始 追 求 有 一 定 的 装 饰 ,刻 、片 葫芦 的技术就 发展 起来 。 东 昌葫 芦雕 刻 用 料极 其 考究 , 工 方 式 独 特 。 加 第 一道 工序是 将 成 熟 的葫 芦 摘 下 来 ,放 在 锅 中煮 , 然后 堆放 在一起 使其 发酵 ,以去掉 表层 青皮 ,使葫 芦颜 色 变黄 。第 二道 工序 是在 葫芦 上 面雕 刻各 种 图 案 。常用 工具 有定格 圆规 、斜 口刀 、直 口刀 、 圆 口 刀 、剪线 刀 、刻 笔 、透孑器 等二 三 十种 之多 。看艺 L 人下 刀雕 刻 ,是 一种 非常优 美 的艺术 享受 。技 艺高 超 的艺人 在创作 时 多是 不 打稿 的 ,只是将 葫芦 细细 凝神 把玩 ,便 能心 中有 数 。先 是 用 圆规 在 葫 芦 上 、 下或 者腹部 划 出若 干 圆线用 于 固定刻 画空 间 ,而后 用铁笔在葫芦上直接勾勒线条 ,但见手中的铁笔运 用 自如 ,游 刃 有 余 ,或 疏 或 密 。用 笔 下 刀 时 紧 时 慢 ,时疾时徐 ,线 条轻则 如 游丝 ,隐 约含 蓄 ,重则 如高山坠石 ,触 目心惊。或片、或刻、或镂 ,手法 多 变 ,运 用 自如 ,恰 到好 处 。所到 之处 ,人 物栩栩 如 生 ,禽 鸟展 翅欲 飞 ,一 枝一 叶雅 致清 丽 ,山 山水 水 满 目苍 翠 。少则半 日,多则 数 天 ,一 件佳 作便跃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东昌葫芦雕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起源于山东省东昌府(今山东省东营市)。
这项手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工艺特点和艺术魅力,被誉为中国传统雕刻的瑰宝之一。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复杂精细,传统的雕刻工具包括小刀、雕刻刀和铣刨等。
选取形状完美、外皮光滑的新葫芦作为雕刻原材料。
然后,用小刀轻轻削去葫芦表面的果肉和种子,使其变为空心。
接下来,雕刻师傅根据设计图案和意念,运用精湛的刀法和技巧,对葫芦表面进行雕刻。
他们运用的雕刻刀有直刀、弯刀、抠钩、凿子等数十种,每种刀法都有独特的用途和效果。
雕刻刀工整锋利,初学者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锻炼才能熟练使用。
东昌葫芦雕刻的特点之一是选材严格,雕刻师傅只选用质地坚硬、纹理表现丰富的葫芦作为原材料。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刻出的图案能够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并且能够经得起时光的考验。
雕刻过程中需要善于利用葫芦的独特形状和纹理,使得雕刻作品更具立体感和艺术感。
另一个特点是刻工讲究细腻,东昌葫芦雕刻注重细致入微的刀法和精心的处理。
雕刻师傅常常要花费很长时间来打磨和润色,以保证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东昌葫芦雕刻的作品多以线条流畅、纹理清晰、形象逼真而著称。
东昌葫芦雕刻的传承历史悠久。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东昌葫芦雕刻就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吸引了许多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
如今,东昌葫芦雕刻已经成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不景气,东昌葫芦雕刻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些传统的技艺正在逐渐失传,年轻人对于这一行业的兴趣也在减少。
保护和传承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为了推动东昌葫芦雕刻的传承和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鼓励传统手工艺人参与到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中去,增强技艺和创新能力。
也需要加强对外宣传,提高东昌葫芦雕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东昌葫芦雕刻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起源于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
发源地相传为宋代初年,当时的东昌府居民在经营农业的空暇之余,开始自娱自乐地在葫芦上进行雕刻,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手工艺术。
东昌葫芦雕刻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白花葫芦,这种葫芦自然颜色较浅,质地细腻,而且表面光洁。
在雕刻之前,需要先剖开葫芦,将葫芦内的瓤取出,然后研磨表面,去除葫芦表面的毛刺和不平整,这个步骤叫做“打毛”。
雕刻是东昌葫芦的一个关键环节。
雕刻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刻划、涂画、雕琢,也有与传统砂金和细金工艺相结合的形式。
东昌葫芦雕刻的题材丰富,如牡丹、梅花、松鹤、竹瓶、鱼虾、花样等等,刻画栩栩如生,线条流畅自然。
东昌葫芦雕刻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向来都有着严格的传承制度。
东昌葫芦雕刻是在家庭中传承的,一般是由老一辈的手艺人向年轻一代传授,切实保证了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
在当地,每一个会雕刻葫芦的手艺人都很有名气,其中包括了不少已经被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的老艺人。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东昌葫芦雕刻逐渐迎来了新的机遇。
如今,东昌葫芦雕刻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礼品和工艺品。
除了在山东本地销售之外,还远销海外。
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东昌雕葫芦艺人的身份更加显赫,他们通过参加各种文艺、手工艺和展览会,推广东昌葫芦雕刻文化,使之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同时,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时代,东昌葫芦雕刻也得以通过网店等新兴媒介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当今艺术市场中,东昌葫芦雕刻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成为了非常受欢迎的艺术品。
但是,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发扬光大,东昌葫芦雕刻也将在不断的创新、改进和传承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东昌葫芦:从田间到殿堂的聊城传奇
东昌葫芦:从田间到殿堂的聊城传奇葫芦:雕刻时光雕刻葫芦曾卖到大江南北手艺展示曾亮相塞纳河畔聊城晚报记者孙文华李小芹9月初的一天,闫寺街道李什庄,身材敦实的李玉成在自己家大门口,笑呵呵地迎接记者的来访。
这里,是东昌葫芦雕刻的主要传承地之一。
而东昌葫芦雕刻,现在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玉成,则是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六百年葫芦雕刻,不能就这么断了根李玉成对聊城晚报记者说,李什庄的葫芦雕刻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了。
根据相关研究材料记载,历史上,李什庄的东昌葫芦最南卖到两广地区,最北则卖到了黑龙江。
李玉成说,李什庄有很多人都会雕刻葫芦,可后来则只剩了老艺人李尚贤一人。
李尚贤不仅可以在一只葫芦上刻出4出戏、“八仙人”、“武松打虎”等传统图案,还创造了“范制(模制)葫芦”、“镂空雕刻葫芦”等雕刻技艺,把东昌葫芦雕刻技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今年60岁的李玉成回忆,自己自幼雕刻葫芦,“文革”期间兴起的“破四旧”中,因葫芦雕刻题材多为戏剧人物,因此被视为宣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受到批判。
很多几辈留存下来的葫芦雕刻作品,也被毁于一旦。
他也不得已停止学习。
直到1981年左右,他才又拿起刻刀重新学习雕刻葫芦。
要想有成就,诀窍就是坐得住冷板凳“很枯燥,有时一坐就是一晌,小的葫芦一天半,大的葫芦要雕刻上七八天。
”成功来源于对传统技艺的坚守,而坚守则要稳得住性子、耐得住寂寞。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精雕细琢的锻炼,李玉成渐渐成为东昌葫芦雕刻领域的佼佼者。
2009年,李玉成被批准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东昌葫芦的领军人物,李玉成常常受邀参加一些国际展会,将东昌葫芦展示给全世界。
他去过很多地方,国内的港、澳、新疆都曾留下他和东昌葫芦雕刻的身影,就连法国和韩国,他也曾带着葫芦雕刻手艺去展示过。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内助。
李玉成也不例外。
自结婚开始,妻子秦喜英就帮他雕刻葫芦,最初是帮着去集市上卖葫芦,后来,耳濡目染之下,也能雕刻上两笔。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葫芦雕刻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东昌葫芦雕刻作为这一传统工艺的代表,更是在传统工艺和现代审美之间找到了一种完美的平衡,成为了许多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们追逐的对象。
下面将对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进行详细介绍。
一、东昌葫芦雕刻的历史渊源东昌葫芦雕刻源于中国传统的葫芦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
葫芦在中国古代就被用来作为水瓢、酒器、药具等物品的制作原料,因其形状独特,被古人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如寓意好运、福气等。
葫芦雕刻则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
东昌指的是中国山东省潍坊市的昌乐县。
据史料记载,东昌葫芦雕刻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而目前为止保存的最早的东昌葫芦作品可以追溯到明代。
东昌葫芦雕刻以其特殊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被誉为“葫芦艺术之乡”。
1.选料东昌葫芦雕刻的首要工序是选料。
好的葫芦雕刻必须选用品质优良的葫芦作为原料。
东昌地区气候湿润,盛产葫芦。
葫芦的大小、形状、纹理等差异很大,且外形复杂多变,因此需要经验丰富的雕工通过观察、摸索才能选出适合雕刻的葫芦。
2. 雕刻在选好原料后,雕工首先要根据葫芦的形状和纹理来确定雕刻的内容和风格。
东昌葫芦雕刻注重雕刻内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雕工们根据葫芦的特点进行构思,力求将葫芦的自然形态和文化内涵融为一体。
在雕刻的过程中,东昌葫芦雕工通常采用手工雕刻的方式。
他们会根据葫芦的大小和形状,选用适合的雕刻刀具以及刀法,进行精细的雕琢。
雕刻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因为葫芦的表皮比较坚硬,而内部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可能损坏葫芦的整体结构。
3. 着色雕刻完成后,东昌葫芦雕刻通常还会进行着色处理。
着色是为了凸显雕刻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常用的颜料有朱砂、绿松石、金粉等。
雕工们会根据雕刻的题材和内容,精心选择适合的颜料进行着色,使得葫芦雕刻作品更加生动、传神。
4. 完工最后是收尾工序,包括打磨、上光等。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东昌葫芦雕刻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起源于河北省邯郸市东昌府区。
葫芦雕刻是将葫芦的表皮雕刻成各种形状的艺术形式,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主要分为挑刻、剔刻和刻抠三大类。
挑刻是指用利器将葫芦的表皮刮去一部分,形成凹凸有致的图案;剔刻是指用剔刀在葫芦表皮上刻出各种纹样;刻抠是指用刀具将葫芦的表皮刻出线条和深浅不同的图案。
这些工艺需要雕刻师傅精细的技巧和耐心。
东昌葫芦雕刻的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
据考古学的研究显示,东昌区的葫芦雕刻技艺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
而在明代时期,东昌葫芦雕刻的艺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成为当地的一项传统技艺。
如今,东昌葫芦雕刻已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得到了广大人们的关注和支持。
东昌葫芦雕刻的特点是多样化和富于创意。
雕刻师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灵感,将葫芦雕刻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有的雕刻师傅将葫芦雕刻成动物的形象,如中国的十二生肖、金鸡独立等;有的雕刻师傅将葫芦雕刻成植物的形象,如花卉、树木等;还有的雕刻师傅将葫芦雕刻成人物的形象,如名人、神话故事中的角色等。
这种多样性和创意性使得东昌葫芦雕刻成为一种饶有趣味和观赏性的艺术形式。
东昌葫芦雕刻的传承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方面,由于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认知程度有所下降,导致热爱传统葫芦雕刻的人越来越少。
由于葫芦的生长和制作难度的增加,葫芦的供应也逐渐减少。
这些因素造成了东昌葫芦雕刻匠人队伍的减少,传统技艺的丧失和传承的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东昌府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
他们成立了东昌葫芦雕刻协会,举办各种培训班和比赛,培养年轻人的兴趣和参与度。
政府还设立了葫芦种植基地,保证了葫芦的供应。
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东昌葫芦雕刻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东昌葫芦雕刻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它凭借着独特的工艺和创意,融入了东方文化的精髓。
浅析东昌葫芦雕刻艺术的美学内涵
浅析东昌葫芦雕刻艺术的美学内涵作者:陈凯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9期摘要:东昌葫芦雕刻的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不仅葫芦本身具有吉祥的寓意,艺人们在葫芦上雕刻的纹样同样揭示了人们祈福避祸、纳吉祛凶的内心诉求,具有较高的传统美学内涵。
关键词:葫芦雕刻;艺术;美学;内涵中图分类号:J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169-01一、东昌葫芦雕刻艺术概述(一)东昌葫芦雕刻起源与发展关于东昌葫芦雕刻艺术的起源,一种传说认为是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时,将葫芦种子送给当地人们种植,被有心人取来雕刻,作为陪嫁的物件流传开来;另一种说法是宫廷艺人王和尚告老还乡后,就地取材,把自己的雕刻与绘画技艺运用到葫芦上,并发扬光大。
东昌葫芦雕刻的真实起源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下了一项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葫芦雕刻技艺与形式得到很大发展,东昌府是京杭大运河畔的经济、文化重镇,葫芦雕刻品曾随大运河远销到全国各地。
现今主要分布在聊城市堂邑镇,雕刻手法与制作工艺都得到完善的继承与发展,已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东昌葫芦雕刻技艺的特点东昌葫芦雕刻要经过脱皮、染色、雕刻、上色等工序才能完成,工艺复杂且讲究。
考工记中记载:“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可以为良。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精髓。
东昌葫芦雕刻的制作工艺丰富多样,有烙花、刻花、绘花等。
装饰雕刻纹样有戏曲故事、人物传说、吉祥纹样等,艺人们在葫芦形体规范的基础上对纹样进行合理变形,纹样简约流畅,疏密有致。
二、东昌葫芦雕刻艺术的美学意义(一)形式美葫芦的装饰纹样最早出现在马家窑彩陶文化中。
可见,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对这浑厚饱满、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闻一多曾认为,伏羲、女娲有可能就是葫芦的化身。
所以说,从远古时代,人们就对葫芦产生了情感认同。
葫芦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寓意着富禄、多子。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1. 引言1.1 东昌葫芦雕刻的起源东昌葫芦雕刻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宋代,据史料记载,宋代东昌地区就已经有葫芦雕刻的历史。
当时,东昌地区的艺人们利用当地丰富的葫芦资源,开始尝试对葫芦进行雕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昌葫芦雕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受到人们的青睐。
葫芦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福气的象征,因此葫芦雕刻很早就被人们用来装饰家居,作为礼品赠送。
东昌地区的艺人们不仅在葫芦上雕刻各种花草鱼虫,还在葫芦上刻画各种寓意深远的图案和文字,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东昌葫芦雕刻的起源深远而又丰富多彩,它不仅是东昌地区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东昌葫芦雕刻起源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这一传统工艺的价值和魅力。
1.2 东昌葫芦雕刻的意义东昌葫芦雕刻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
东昌葫芦雕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东昌葫芦雕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葫芦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瑞兽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吉祥、长寿和幸福。
通过雕刻在葫芦上的图案和文字,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们更加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东昌葫芦雕刻是对手工艺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这种古老的手工艺术在现代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不仅保留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和技艺,更让这种传统工艺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2. 正文2.1 葫芦雕刻的工艺技术葫芦雕刻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其工艺技术主要包括选料、设计、雕刻、上色等步骤。
首先是选料,葫芦的选料至关重要,要选择外形完整、肉厚坚实的葫芦作为雕刻材料。
其次是设计,设计师根据葫芦的形状和特点进行创作,构思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图案和造型。
然后是雕刻,雕工使用专业工具在葫芦表面进行精细的雕刻,栩栩如生的图案逐渐呈现在葫芦上。
最后是上色,雕刻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上色处理,增加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浅谈东昌雕刻葫芦文化创意产业
浅谈东昌雕刻葫芦文化创意产业作者:李方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11期摘要:聊城葫芦种植和葫芦技艺工艺历史悠久,尤其是东昌雕刻葫芦凭借其特殊的制作技艺和表现手法深得人们的喜爱,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使得东昌雕刻葫芦代代相传,到现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东昌雕刻葫芦文化”。
而且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进入到一种新的发展阶段,从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上来看,特别适合把东昌雕刻葫芦文化和这种潮流结合起来,实行产业化、品牌化的策略。
本文从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昌雕刻葫芦入手,进而探究了“东昌雕刻葫芦文化”形成的原因,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和这样做的必要性,和如何将其做成创意产业、并对其进行了品牌化分析和品牌延伸的分析。
关键词:东昌;雕刻葫芦;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化;前景一、东昌雕刻葫芦文化聊城东昌雕刻葫芦文化是以东昌府区的葫芦种植和葫芦技艺(尤其以雕刻最为著名)为代表,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有典型代表性的民俗文化。
东昌府的葫芦表面光洁、润滑、色泽优雅,肉质肥厚,非常适宜进行雕刻加工。
据当地文献记载,东昌葫芦雕刻宋代已经很流行。
东昌葫芦雕刻先后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同时,东昌府区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葫芦雕刻艺术之乡和山东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正因为聊城葫芦种植和葫芦技艺工艺历史悠久,有以上这些原因的综合,所以才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东昌雕刻葫芦文化”。
二、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资源产业1、文化创意产业概述文化创意产业是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因此,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把这一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大力发展。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资源紧张、传统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产业,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资源的再生性看,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穷尽性。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东昌葫芦雕刻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历史悠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东昌葫芦雕刻技艺源自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的乡村,几百年来一直都在这个地方传承发扬。
葫芦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吉祥、寿命、福气等寓意,因此葫芦的雕刻工艺自然也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非常独特,传统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挑葫芦、配葫芦、切葫芦、脱籽、晒葫芦、雕刻等一系列流程。
首先要挑选形状完整、皮肤光滑、大小适中的葫芦,并对葫芦进行配对,使得雕刻的图案更加完整。
然后进行切葫芦和脱籽的工序,将葫芦内部的籽粒取出,以便后续的雕刻和加工。
接着晾晒葫芦,晒干后再进行雕刻。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主要分为镂空雕刻和浮雕雕刻两种,镂空雕刻要求雕工必须准确掌握葫芦的厚薄,深浅,用力的轻重,以保证葫芦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在雕刻葫芦图案的时候,艺人们会以各种各样的题材入手,如花鸟、人物、山水、神话等。
并且,东昌葫芦雕刻在图案设计上,还会结合葫芦的形状特点进行设计,如有的葫芦形状适合雕刻小巧细致的图案,而有的葫芦形状适合雕刻宏伟壮丽的图案。
东昌葫芦雕刻工艺非常注重对比和层次的处理,能够让雕刻出的图案更加鲜明立体。
东昌葫芦雕刻工艺不仅仅是美术技巧,更是一门综合艺术。
在雕刻工艺的基础上,还进行烧制、上色、装饰和加工等过程,使得葫芦作品更加完美。
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序后,这些葫芦成品不仅造型美观,而且还可以用来装饰家居,增添生活情趣。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承。
早在唐宋时期,东昌葫芦雕刻就已经相当发达,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工艺得到了不断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昌葫芦雕刻风格。
东昌葫芦雕刻技艺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傅传艺和家族学徒制。
许多东昌葫芦雕刻艺人都是家学渊源,由父母或师傅亲自传授,学徒年轻时从事重复性的劳动,长大后逐渐由师傅指导进行实际操作,直至能够独立完成一件完整的葫芦雕刻作品。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东昌葫芦雕刻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它起源于山东省东昌府(今临沂市)。
自古以来,东昌葫芦便以其栩栩如生的雕刻手法、丰富多彩的造型、奇妙玄妙的寓意,赢得了各地人们的热爱。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非常繁琐,一般分为选料、磨洗、开胚、信线、刻划、上色、栽脚、晒干、打磨等多个工序。
制作过程中,选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雕刻师傅们要选取品质好、形状好、口径适中的葫芦作为原料。
然后在选好的葫芦表面进行磨洗,消除葫芦表面的毛刺,保证后续雕刻的流畅性。
接着,需要开胚,也就是在葫芦表面刻上大致的形状和轮廓。
信线则是在开胚之后,根据设计要求在葫芦表面刻上各种精细的图案和文字。
刻划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一般是由有经验的老雕刻师傅做的。
只有掌握了火候和力度,才能在葫芦表面刻上深浅适宜的线条,塑造出完美的立体效果。
之后是上色和栽脚,上色可以让葫芦变得更加生动多彩,栽脚可以使葫芦为之增添几分稳定性。
晒干和打磨是最后两个工序,只有经过晒干处理和精细的打磨,葫芦才算是彻底完成了。
东昌葫芦雕刻的传承历史悠久,其技艺基于先人积累,源远流长。
许多年来,东昌葫芦雕刻一直得到传承和发扬。
传统手艺的传承,是通过口耳相传和世代相传的形式,很多初学者要学无从入手,需先认真听取老手的传授,了解各种雕刻细节、工艺与技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了重新挖掘的意识,东昌葫芦雕刻在当今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传统手艺的保护和支持,对于东昌葫芦雕刻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东昌葫芦的雕刻工艺繁复而严谨,却又有其独特的韵味。
它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智慧和匠心的杰出代表。
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东昌葫芦雕刻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光芒。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东昌葫芦雕刻源自中国江南地区,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享有盛誉。
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富贵、健康、长寿等美好寓意,因此葫芦雕刻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东昌葫芦雕刻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工艺技术在中国传统工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一、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特点东昌葫芦雕刻是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品,它以自然葫芦为原料,通过精湛的雕刻技术和创意设计,将葫芦雕刻成各种形态各异的艺术品。
东昌葫芦雕刻主要有刻、色、镂、雕等技法,擅长运用各种纹样、图案和人物造型,通过细腻、精湛的雕刻技艺,将葫芦雕刻成各种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其作品色彩明快、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东昌葫芦雕刻注重形神兼备,力求在保持葫芦本身原始形状的基础上,以创意的手法进行雕琢,打造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葫芦艺术品。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特点还在于其雕刻工艺传承自古,在经历了无数代工艺师的传承与发展后,如今的东昌葫芦雕刻更加完善和精湛。
在材料的选用上,东昌葫芦雕刻更是严格选用葫芦的成熟果实,以保证作品的质量。
在雕刻工艺上更是凭借世代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刀法及镂空技法。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以古为新,注重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雕刻艺术的创新因素,使其工艺品更加具有时代魅力。
东昌葫芦雕刻的传承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人开始雕刻葫芦。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东昌葫芦雕刻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技艺。
在明清时期,东昌葫芦雕刻技艺达到了巅峰,成为了江南地区的一项重要的手工艺品。
而今,随着现代工艺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东昌葫芦雕刻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市场营销,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东昌葫芦雕刻的传承离不开一代代葫芦工艺师的传承和创新,他们不仅继承了祖辈们的传统工艺,还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新的元素和技术,不断创新。
了解东昌葫芦雕刻艺术
了解东昌葫芦雕刻艺术葫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音近“福禄”,同时,葫芦里面长子,有子孙万代、多子多福的含义,因而人们通常把它当作吉祥物,叫做“吉祥葫芦”。
据当地文献记载,东昌葫芦雕刻宋代已经很流行。
明清时期,东昌府濒临京杭大运河,是鲁西的政治、经济、文化枢纽,商贾云集,繁盛一时,当时的雕刻葫芦曾一度是运河两岸农家生产的重要商品,随运河远销全国各地。
现在的东昌雕刻葫芦产地主要以东昌府区堂邑镇为中心,辐射周边梁水镇、闫寺、柳林、桑阿镇、辛集乡等乡镇办事处,基本上是原堂邑县的范围。
明清、民国时期,当地出现了很多“刀下生花”的有名的艺人如李文朴、郑时均、萧必衡、黄玉谷等,至今被当地行业艺人称为“师爷”。
对于他们的技艺和作品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只能从艺人们世代相传的口述和技艺中去追溯和品味。
用料东昌葫芦品种繁多,造型各异。
果实下部圆大,上部有一粗短柄的叫“大葫芦”;形似两个球体,上小下大,中间有一个“蜂腰”的叫“亚腰葫芦”;其形圆扁者为“扁圆葫芦”;下部浑圆,上面有一根细长柄的叫“长柄葫芦”;首尾如一,其形呈不规则圆筒形的叫“瓠子”。
另外,还根据需要运用套模的方法制作特殊形状的葫芦器,即范制葫芦。
范,即模子。
它的制作方法是在葫芦初结时,将模子套在葫芦上,使之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生长,这样老熟后葫芦就变成与模子的形状一样了。
光滑的质地和金黄的色泽,洋溢着一股清新自然之气,给人以古朴、凝重的审美感觉,葫芦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审美价值,更由于艺人的巧夺天工而使其更具一种民间艺术的迷人魅力。
葫芦雕刻用料一般用前三种,“大葫芦”用来雕刻人物和山水;“亚腰葫芦”多用来刻花鸟鱼虫走兽;“扁圆葫芦”一般染成红色后,刻上花纹或者镂空用来装蝈蝈或者蛐蛐。
后面三种也可加工成装饰用的工艺品以及杯、盘、碗、盒、笔筒、鼻烟壶、葫芦虫具等。
工艺雕刻葫芦一般要经过选“胚子”、绘制、着色成品三个工序。
秋熟下架后,品相端正、光滑无斑的葫芦为多数雕刻者所钟情,当然,异形的葫芦也能找到自己的下家,以契合他们构图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新生,男,生于1958年,高中文化程度,东昌府区梁水镇后王村农民。王新生为王氏葫芦雕刻工艺第六代传人,十几岁时便随父亲学习葫芦雕刻,甚得家传。王新生喜刻吉祥图案、人物、山水,雕刻技法以“片葫芦"和“戏葫芦"为主,尤精于“片葫芦"。大众日报大众科技、山东电视台、聊城日报、聊城电视台、东昌电视台曾对其进行过宣传报道。
二、
东昌雕刻葫芦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逐渐形成了闫寺、梁水镇、堂邑镇路庄等三大雕刻谱系。
1.闫寺雕刻谱系
(1)传承谱系
第一代:李显桥;第二代:郎德田;第三代:郎发敏、陈金语;第四代:李尚贤、李尚书、李尚遥、李玉林;第五代:李玉成、秦喜英、李学清;第六代:李晓杰、刘廷波
(2)代表人李玉成
关键词:东昌府;葫芦雕刻;谱系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09)10-0107-02
东昌葫芦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土生土长,备受人们的喜爱。相传宋朝有一个擅长绘画和雕刻的宫廷艺人王和尚,年事已高告老还乡,回到东昌府区闫寺,因当时闫寺一带盛产葫芦,于是王和尚便在葫芦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用来蓄养自己喜爱的蝈蝈。后来,当地人纷纷效仿,葫芦雕刻便由此流传开来。
李玉成,男,1956年生,东昌府区闫寺办事处李什村农民。李玉成细心收集绘有各种图案的“葫芦样本",向老艺人那里学来基本的雕刻技艺,倾心研究葫芦雕刻艺术。为能刻出细腻、逼真的图案,李玉成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李玉成擅长雕刻“八仙过海"、“二龙戏珠"、“武松打虎"以及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和民间传说等题材的图案。1983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农民青年文化名人",他的作品也荣获过“全省民间工艺博览会银奖"。2002年,在聊城市第一届“中国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上,李玉成现场向中外游客表演雕刻绝技,让游客大开眼界,并把他的雕刻葫芦当作珍品收藏。中央电视一频道、二频道、山东电视台、聊城电视台、东昌电视台和聊城晚报等都对他作过专门的宣传报道。
3.堂邑路庄雕刻谱系
(1)传承谱系
第一代:郝占魁;第二代:郝瑞昌、郝元礼、郝元庆;第三代:郝志章、郝志邦、周振山;第四代:郝存英、郝存方、路允昌、路允贤、杨光太、周春泽、杨士平、郝春林;第五代:郝东会、郝存印、郝春阳、周春堂、周仁海、郝东恩、郝东金、路宗仁、于振文;第六代:郝洪然、于凤刚、于新元、路宗会、路孟坤、明金成、孙新民、郝学敏、郝春然;第七代:郝春娜、王小芳、郝学丽、许晓莹、郝小东、郝春丽、
东昌葫芦雕刻,于方寸之间雕梁画栋,着尽人世百态;于文化积淀中,尽显个性风采。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演变,依然保持着独特的地区特色与艺术风格。东昌葫芦雕刻用料考究,立意新颖,构图饱满,刻工纯熟,线条流畅,图案丰富,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与浓郁的地方特色,东昌葫芦雕刻在构图上,注重汲取民间年画、工艺美术、剪纸中有益的表现因素,不断拓宽表现空间,力求开合有度,繁简有序,做到繁而不乱,简而不空,亦繁亦简,因地制宜,变化无穷。不同的雕刻葫芦,艺术精趣上各有千秋,地方特色浓郁,深受人们欢迎,也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其中一些产品已经远销新加坡、朝鲜、韩国、越南、加拿大、英国等国家,成为传播民间传统文化的载体。
摘要: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位于黄河下游的鲁西平原,其西部为著名的马颊河,充足的水资源和独特的土壤、气候,适合葫芦的种植与生长,历史上东昌府便以盛产品质上乘的葫芦而闻名。东昌府雕刻葫芦也称蚰子葫芦,用料考究,工艺独特。作为民间艺术的土壤,东昌府葫芦雕刻工艺传承有序、群体稳定,并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逐渐形成了闫寺、梁水镇和堂邑镇路庄三大雕刻谱系。
一、
清末民国时期,东昌府养蝈蝈的风气很盛,盛蝈蝈的容器就是小而圆的葫芦。由于葫芦是草本植物的果实,材质较软,在上面戳上小孔便是最佳的养蝈蝈容器。从透气的功能开始追求有一定的装饰,刻、片葫芦的技术就发展起来。
东昌葫芦雕刻用料极其考究,加工方式独特。第一道工序是将成熟的葫芦摘下来,放在锅中煮,然后堆放在一起使其发酵,以去掉表层青皮,使葫芦颜色变黄。第二道工序是在葫芦上面雕刻各种图案。常用工具有定格圆规、斜口刀、直口刀、圆口刀、剪线刀、刻笔、透孔器等二三十种之多。看艺人下刀雕刻,是一种非常优美的艺术享受。技艺高超的艺人在创作时多是不打稿的,只是将葫芦细细凝神把玩,便能心中有数。先是用圆规在葫芦上、下或者腹部划出若干圆线用于固定刻画空间,而后用铁笔在葫芦上直接勾勒线条,但见手中的铁笔运用自如,游刃有余,或疏或密。用笔下刀时紧时慢,时疾时徐,线条轻则如游丝,隐约含蓄,重则如高山坠石,触目心惊。或片、或刻、或镂,手法多变,运用自如,恰到好处。所到之处,人物栩栩如生,禽鸟展翅欲飞,一枝一叶雅致清丽,山山水水满目苍翠。少则半日,多则数天,一件佳作便跃然而出,真可谓铁笔走龙蛇,妙手雕神奇。一般加工葫芦,或“刻”或“片”,都只是在葫芦表面上作文章,并不刻透,东昌葫芦雕刻在技法上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借鉴雕刻工艺的镂雕技法,不仅改善了葫芦的透气传声性能,也增强了葫芦的整体审美效果。如一个为“如意金钱”的雕刻葫芦,顶部开口,盖上透雕折线纹,器身上以古钱和如意纹相间,空白处全部镂空。雕工精致,刀法洗练,姿态生动,独具特色。第三道工序是上色。先用锅底灰或麦秸灰同棉油或豆油搅拌均匀,加入色料,深抹在雕有图案的葫芦上,后用布把葫芦表面的灰擦拭干净,留在图案凹槽的油灰会使图案更加清晰逼真,长久不褪色。
2.梁水镇雕刻谱系
(1)传承谱系
第一代:杨珉;第二代:杨本堂、王克彰、王洪成;第三代:杨印台、王光进、萧必衡;第四代:杨继俊、王诚义、萧信合、黄玉谷、王守墨、王守田;第五代:王文豪、王中昌、王远昌、王新河、王新会、王俊峰;第六代:王新生、王东江、王俊海;第七代:王井河、王俊广
(2)代表人王新生
(2)代表人郝洪然、于凤刚
郝洪然,男,1965年生,初中文化程度,堂邑镇路庄人。郝洪然系郝氏葫芦雕刻第六代传人,20世纪70年代随父辈学习家传葫芦技艺,天资聪明,勇于探索,其雕刻“片"、“雕"、“镂"并重,尤其精于“戏葫芦"的雕刻,其法是用针划,辅以刀刻,之后还可用颜色加以点缀,以使线条更加醒目。郝洪然的雕刻葫芦在色彩运用上比前人有所突破,前人用色多用黑色,郝洪然施色有黑色、红色、绿色等,并可以根据画面需要多色并用。对于郝洪然的雕刻技艺,中央电视四频道、七频道、山东卫视、大众日报聊城日报聊城电视台、东昌电视台都曾给予宣传报道。
收稿日期:2009-04-08
作者简介:王申(1980),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民俗艺术产业化研究。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蝈蝈葫芦[M].石பைடு நூலகம்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2]孔新苗.齐鲁民间造型艺术[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3]霍晓蕙.东昌葫芦雕刻:讲究人性和个性才稀罕[N].齐鲁晚报,2006-12-17.
尽管东昌雕刻葫芦形成了三大谱系,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从事雕刻的艺人日渐稀缺。东昌府区现在优秀的葫芦雕艺人只有十余人,其中大部分艺人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已弃刀多年,很难再出精品之作,技艺精湛且能推陈出新者只有极少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利益的驱使,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刻苦学习,深入钻研葫芦雕刻的年青人少之又少。同时,目前市场对雕刻葫芦需求量少且价格低廉,致使很多艺人转向市场前景看好且具有现代气息的烙画葫芦制作,而烙画完全是另外一种工艺。近年来,保护和发展东昌雕刻工艺,发扬光大民间文化艺术,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各项保护措施也在不断补充、完善,东昌葫芦雕刻正在困境中慢慢恢复着它青春的活力。
于凤刚,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中专文化,现任“中国葫芦第一村”葫芦种植加工基地经理。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自主创新,使葫芦种植和深加工走向了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每年为当地农民增收400余万元。作品曾获全区民间工艺展评特等奖,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指定产品,辽宁国际葫芦文化艺术节最佳工艺奖,本人获“中华葫芦王"称号。2005年于凤刚同志被授予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05年被评为东昌府区十大杰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