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病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病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科。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改变和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应用材料(一)人体病理学研究1.尸体解剖。
简称尸检,即对病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它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其目的是查明患者的死亡原因,验证诊断、治疗措施的正确与否。
2.活体组织检查。
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穿刺、搔刮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最常用的方法,特别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3.临床细胞学检查。
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后进行观察。
也可以是用细针穿刺病变部位吸取的细胞。
细胞学检查多用于肿瘤的诊断,此法因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病人痛苦少、费用低而易被人们接受,但确诊率不如活检,需进一步做活检证实。
4.分子诊断。
采朋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人体在DNA、RNA或蛋白质水平上的异常。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1.动物实验。
指在适宜的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或病理过程的模型,以便进行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疾病转归的研究。
此外,利用动物实验还可以进行治疗方法、药物筛选和不良反应的观察。
2.器官培养和组织、细胞。
将某种组织或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动态观察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周期短、见效快、节省开支、因素单纯、易于控制,缺点是孤立的体外培养毕竟与复杂的体内整体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故不能将体外研究的结果与体内过程等同看待。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肉眼检查。
也称大体检查,利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等简单器具,观察器官、组织形态学改变,主要涉及病变大小、形状、色泽、重量、质地、表面和切面性状等。
(二)细胞组织学和细胞组织化学检查。
借助于光学显微镜的检查称为细胞组织学检查。
病理学考试复习

绪论【学习要点】1.病理学最主要研究方法:尸检。
2.临床病理工作中常用的方法〔迄今诊断疾病最可靠方法〕:活检。
3.对肿瘤普查和早期发觉具有重要价值、简便易行的方法:细胞学检查。
4.病理过程:炎症等。
5.病理标本常用固定液:10%福尔马林。
组织细胞适应与损伤【学习要点】1.适应的形态学类型:肥大、增生、萎缩、化生2.全身性营养不良性萎缩:脂肪组织最早萎缩;脑最后萎缩3.化生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4.细胞水肿〔水变性〕: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
常发生于肝、肾、心等实质细胞。
5.气球样变:严峻的水变性。
6.脂肪变性: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最多发生于肝细胞。
7.脂肪肝:严峻肝脂肪变性。
8.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
9.脂肪心:心肌间质脂肪堆积。
10.血管壁玻璃样变〔透明变〕好发血管:细动脉。
11.凝固性坏死:多见于心、肝、肾、脾等实质器官。
代表性病变有贫血性梗死等。
12.液化性坏死:常发生于脑、脊髓等器官。
代表性病变有脑软化、脓肿、脂肪坏死。
13.坏疽概念:局部组织大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
14.干性坏疽好发部位:四肢;湿性坏疽好发部位:内脏15.溃疡:皮肤、粘膜+较深缺损。
16.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的过程。
【例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适应性变化 EA.变性B.萎缩C.肥大D.增生E.化生2.营养不良时,哪种组织或器官首先发生萎缩:〔脂肪组织〕3.关于细胞肿胀的发生,一般认为细胞受损的部位在:〔线粒体〕4.气球样变性是一种:〔水变性〕5.脂肪变性最常发生在:〔肝〕6.脂肪心和虎斑心的区别在于脂肪的:〔存在的部位不同〕7.血管壁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于:〔细动脉〕8.以下哪项病变属液化性坏死A.心肌梗死B.肾梗死C.脑梗死D.脾梗死E.干酪样坏死9.干性坏疽常发生于:〔四肢〕10.脂肪坏死常见于:〔急性胰腺炎〕11.坏疽与其他坏死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腐败菌感染〕12.液化性坏死常发生于:〔脑〕〔二〕多项选择题1.上皮细胞可以发生〔ABCDE〕A.化生B.增生C.肥大D.坏死E.萎缩2.简单发生鳞状上皮化生的组织有〔BCD〕A.肾小管上皮B.肾盂上皮C.支气管上皮D.X颈管上皮E.血管内皮3.液化性坏死可见于〔ABE〕A.脑梗死B.肺脓肿C.肺结核D.梅毒E.乙型肝炎4.能导致软化、机化、钙化、别离与脱落、疤痕形成结局的有〔ABCDE〕A.血栓B.梗死C.溃疡D.坏死E.脓肿修复【学习要点】1.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不稳定细胞:表皮细胞、粘膜被覆细胞、淋巴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
病理学重点总结-对考试很有用

病理学病理学(Pathology)-——适应和损伤:萎缩,肥大,增生,化生一。
萎缩(atrophy)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肉眼观察: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常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色泽加深。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2)萎缩细胞胞浆内常有脂褐素增多(3)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增生。
电镜观察: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自噬泡增多.分类: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
去神经性萎缩。
内分泌性萎缩.炎症性萎缩二。
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肉眼观察:肥大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2)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减少。
血管受压。
电镜观察:肥大细胞内细胞器及细胞内物质含量增多.分类: 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时的心脏.内分泌性肥大:如雌激素作用下的乳腺。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分类:弥漫性。
局灶性增生的原因:激素:如前列腺增生。
生长因子:如再生性增生。
代偿:如缺碘所致的甲状腺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常见类型:。
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肠上皮化生:发生于胃粘膜.骨组织化生:多见于间叶组织、纤维组织。
意义:1.有利于强化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
2.常削弱原组织本身功能。
3.上皮化生可癌变。
(化生是一种对机体不利的适应性反应,应尽量消除引起化生的原因。
)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1缺氧:使细胞代谢紊乱2化学物质和药物3物理因素4生物因子5营养失衡:生命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剩6内分泌因素7免疫反应8遗传变异9衰老10社会—心理-精神因素:致心身疾病11医源性因素:致医源性疾病可逆性损伤(变性)不可逆性损伤(坏死)degeneration)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
西医综合考研复习重点:病理学

2017西医综合考研复习重点:病理学考研病理学命题风格(1)只考并反复考病理的重点和难点,不考广度只考深度(2)病理考试按章节出题(3)考试愿意考临床化的题(4)考试愿意考综合题、发散思维的题(5)纯理论化的题目越来越少(6)分值:15%(一)细胞与组织损伤1.细胞损伤和死亡的原因、发病机制。
2.变性的概念、常见的类型、形态特点及意义。
3.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4.凋亡的概念、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二)修复、代偿与适应1.肥大、增生、萎缩和化生的概念及分类。
2.再生的概念、类型和调控,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3.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结局。
4.伤口愈合的过程、类型及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1.充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
2.出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
3.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以及血栓的形态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病因和结局。
5.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和运行途径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6.梗死的概念、病因、类型、病理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四)炎症1.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包括炎性介质的来源及其作用,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2.炎症的临床表现、全身反应,炎症经过和炎症的结局。
3.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炎性肉芽肿、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五)肿瘤1.肿瘤的概念、肉眼形态、异型性及生长方式,转移的概念、途径及对机体的影响。
肿瘤生长的生物学、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2.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
3.肿瘤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分级、分期。
4.常见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原位癌及交界性肿瘤的概念。
常见肿瘤的特点。
(六)免疫病理1.变态反应的概念、类型、发病机制及结局。
2.移植排斥反应的概念、发病机制、分型及病理变化(心、肺、肝、肾和骨髓移植)。
3.移植物抗宿主的概念。
西医综合考研病理学重点知识

西医综合考研病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适应(一)萎缩(二)增生★(三)化生1二、可逆性损伤(一)细胞水肿二、脂肪变★三、玻璃样变四、病理性色素沉着★五、病理性钙化总结病理学中各种小体的意义三、坏死坏死胞核的变化(核碎裂、核固缩、核溶解)---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细胞坏死坏死类型病理特点常见部位和疾病凝固性坏死微细胞结构消失,轮廓仍存心、肝、肾、脾液化性坏死细胞完全被消化脓肿、脑软化、肝细胞溶解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风湿病、结节性性多动脉炎;急进型高血压病干酪样坏死肉眼坏死区呈黄色,似干酪,镜下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状结核脂肪坏死肉眼呈灰白色钙皂乳房创伤、急性胰腺炎坏疽干性坏疽坏死区界限清楚,干燥皱缩呈黑色四肢末端动脉血供障碍;如糖尿病足、动脉栓塞湿性坏疽坏死区与周围界限不清,水分较多,呈蓝绿色,易腐败空腔脏器坏死:肺、肠、子宫、阑尾及胆囊;四肢动静脉均阻塞,如糖尿病足气性坏疽坏死伴大量产气深部组织产气荚膜杆菌感染四、细胞调亡凋亡凋亡小体---是细胞凋亡的重要形态学标志病理性细胞死亡,如病毒性肝炎时,单个肝细胞启动凋亡程序,形成嗜酸性小体(Councilman 小体)。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一、不同细胞的再生潜能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上皮组织:肝细胞再生(肝切除术后;肝细胞坏死,网状支架未受损;肝细胞广泛坏死,支架塌陷)纤维组织:可完全再生★软骨组织和骨组织:软骨再生能力弱,缺损大时纤维组织修补;骨再生能力强,完全再生。
血管:毛细血管以“生芽”方式完全再生;大血管平滑肌瘢痕修复。
★肌组织:再生能力,平滑肌>横纹肌>心肌★神经组织:神经纤维受损,可完全再生,神经纤维每天生长约1mm;如果神经细胞胞体受损由神经胶质细胞修复形成纤维性修复。
★三、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结局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充血和淤血二、血栓形成★血栓类型★三、栓塞★四、梗死第四章炎症一、炎症的概述血管反应和渗出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基本病理变化:变质:组织变性和坏死;如急性肝炎、乙脑渗出: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主动游出,炎症特征性改变增生:如伤寒、肉芽肿、炎性假瘤、炎性息肉二、急性炎症★炎症介质小三(3)跳舞(5),腰细肤白,让老总(肿)在酒吧(8)不能自已(1)。
医学考研病理学重点知识

第一单元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考试内容1.组织的适应(1)萎缩的概念(2)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2.组织的损伤(1)脂肪沉积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2)玻璃样变性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3)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和结局3.损伤的修复(1)再生的概念(2)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3)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节组织的适应性改变当环境改变时,细胞、组织或器官可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
一、萎缩的概念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缩小称为萎缩,通常是由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造成的。
萎缩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种。
常见的病理性萎缩的类型有:1.营养不良性萎缩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消化道梗阻、不能进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局部缺血,如脑动脉硬化时的大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指组织、器官长期受压后引起的萎缩。
如尿路阻塞形成肾盂积水,压迫肾实质使肾皮质萎缩变薄。
3.神经性萎缩由神经元或神经干损伤引起。
如脊髓灰质炎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坏死,它所支配的肌肉萎缩。
4.废用性萎缩肢体、器官或组织长期不活动、功能减退引起的萎缩。
如骨折后的肢体肌肉萎缩。
二、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1.肥大组织、细胞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或同时数量增多引起。
肥大的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常有相应的增强,具有代偿意义。
2.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增强的结果。
一股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
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3.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化生并非由已分化的细胞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细胞,而是由该处具有多方向分化功能的未分化细胞分化而成。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和间叶细胞之问。
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
病理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适应的定义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结构、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称为适应。
二、适应的类型(一)肥大:1、定义: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2、类型:(1)生理性肥大: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2)病理性肥大:代偿性肥大—高血压心脏病内分泌性肥大—地方性甲状腺肿大3、后果:(1)适当肥大,功能加强(2)超过代偿性,失代偿(二)增生:1、定义: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2、类型:(1)生理性增生:代偿性增生、激素性增生(2)病理性增生:内分泌障碍性增生、再生性增生、过再性增生(三)、萎缩:1、定义: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2、病变特点:体积变小,重量减轻,硬度增加,颜色变浅,功能减退3、类型:(1)生理性萎缩:胸腺青春期萎缩、生殖系统中卵巢子宫及睾丸更年期后萎缩(2)病理性萎缩:①营养不良性萎缩例:长期饥饿、恶性肿瘤—全身性萎缩②压迫性萎缩例:肾盂积水—肾萎缩③失用性萎缩例:四肢骨折后久卧不动—患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④去神经性萎缩例:脊髓灰质炎—肌肉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例:垂体功能减退—性腺、肾上腺萎缩等(四)化生:1、定义: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2、类型:(1)上皮组织的化生: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2)间叶组织的化生损伤的定义:损伤指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后,可引起受损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一、损伤的原因与机制:1、细胞膜的破坏2、活性氧类物质损伤3、细胞质内高游离钙的损伤4、缺血缺氧的损伤5、化学性损伤6、遗传变异二、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变化(一)可逆性损伤1、定义:细胞可逆性损伤,旧称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完整版)病理学笔记(全面、重点)

病理生理学笔记(重点)绪论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病理改变:肉眼—小、轻;镜下—实质细胞缩小、减少;间质增生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如老年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不是数目的增多)。
1、代偿性肥大:细胞肥大多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
2、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
3、生理性肥大:妊娠期妇女子宫增大。
4、病理性肥大:高血压病心肌肥厚—晚期心力衰竭。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可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
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雌激素异常增高,导致乳腺的增生EF:肥大和增生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常常同时发生,并且可因同一机制而触发。
例如,妊娠期子宫既有平滑肌细胞数目的增多,又有单个平滑肌的肥大。
对于不能分裂的细胞(如心肌细胞),则只会出现肥大而不能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是由于组织内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的结果,通过改变类型来抵御外界不利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
西医综合考研资料-病理学考试重点

西医综合考研资料-病理学考试重点(一)细胞与组织损伤1.细胞损伤和死亡的原因、发病机制。
2.变性的概念、常见的类型、形态特点及意义。
3.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4.凋亡的概念、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二)修复、代偿与适应1.肥大、增生、萎缩和化生的概念及分类。
2.再生的概念、类型和调控,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3.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结局。
4.伤口愈合的过程、类型及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1.充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
2.出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
3.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以及血栓的形态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病因和结局。
5.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和运行途径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6.梗死的概念、病因、类型、病理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四)炎症2.炎症的临床表现、全身反应,炎症经过和炎症的结局。
3.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炎性肉芽肿、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五)肿瘤1.肿瘤的概念、肉眼形态、异型性及生长方式,转移的概念、途径及对机体的影响。
肿瘤生长的生物学、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2.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
3.肿瘤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分级、分期。
4.常见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原位癌及交界性肿瘤的概念。
常见肿瘤的特点。
(六)免疫病理1.变态反应的概念、类型、发病机制及结局。
2.移植排斥反应的概念、发病机制、分型及病理变化(心、肺、肝、肾和骨髓移植)。
3.移植物抗宿主的概念。
4.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
5.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6.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7.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1.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各器官的病理变化。
2.心内膜炎的分类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合并症和结局。
病理考研知识点归纳

病理考研知识点归纳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疾病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过程以及疾病所引起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科学。
考研病理学知识点归纳如下:细胞损伤和死亡- 细胞损伤的原因:缺氧、感染、毒素、物理损伤等。
- 细胞损伤的类型:代谢性损伤、机械性损伤、热性损伤等。
- 细胞死亡的分类:坏死、凋亡、自噬等。
炎症反应- 炎症的定义: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防御反应。
- 炎症的类型:急性炎症、慢性炎症。
- 炎症的过程:血管反应、细胞浸润、组织修复。
肿瘤学- 肿瘤的定义:由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肿块。
- 肿瘤的分类: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扩散范围进行分级和分期。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内脂质沉积,导致血管狭窄。
- 心肌梗死:心肌组织因缺血而坏死。
- 心瓣膜病:心瓣膜结构或功能异常。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长期炎症导致肺功能下降。
- 肺炎: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
- 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胃黏膜炎症。
- 胃溃疡:胃或十二指肠黏膜溃疡。
- 肝炎:肝脏炎症,可由病毒、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
泌尿系统疾病- 肾炎:肾脏炎症,可由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引起。
- 肾结石:尿液中矿物质结晶沉积形成。
- 肾衰竭:肾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体内平衡。
内分泌系统疾病- 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的血糖升高。
-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
神经系统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记忆力减退。
- 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由多巴胺神经元减少引起。
- 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感染:如流感、艾滋病等。
- 细菌性感染: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
- 寄生虫感染: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如类风湿关节炎。
- 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的过度反应。
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代谢疾病:如苯丙酮尿症。
病理学重点总结病理学笔记期末考研复试

病理学笔记病理学(Pathology)---适应和损伤,增生,化生一.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肉眼观察: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常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色泽加深。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2)萎缩细胞胞浆内常有脂褐素增多(3)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增生。
电镜观察: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自噬泡增多。
分类: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炎症性萎缩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肉眼观察:肥大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2)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减少.血管受压。
电镜观察:肥大细胞内细胞器及细胞内物质含量增多。
分类: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时的心脏。
内分泌性肥大:如雌激素作用下的乳腺。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分类:弥漫性.局灶性增生的原因:激素:如前列腺增生。
生长因子:如再生性增生。
代偿:如缺碘所致的甲状腺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常见类型:.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肠上皮化生:发生于胃粘膜。
骨组织化生:多见于间叶组织、纤维组织。
意义:1.有利于强化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
2.常削弱原组织本身功能。
3.上皮化生可癌变。
(化生是一种对机体不利的适应性反应,应尽量消除引起化生的原因.)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1缺氧:使细胞代谢紊乱2化学物质和药物3物理因素4生物因子5营养失衡:生命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剩6内分泌因素7免疫反应8遗传变异9衰老10社会—心理—精神因素:致心身疾病11医源性因素:致医源性疾病:可逆性损伤(变性)不可逆性损伤(坏死)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汇总

⎪⎪⎪⎪⎪⎩⎪⎪⎪⎪⎪⎨⎧⎪⎪⎪⎪⎪⎩⎪⎪⎪⎪⎪⎨⎧⎩⎨⎧肉萎缩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等器官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泌功能下降引起,发生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肌群萎缩经受损,如骨折引起的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肉萎缩致,如长期不动引起肌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失用性萎缩:长期工作水引起的肾萎缩受压迫引起,如肾炎积压迫性萎缩:器官长期病、恶性肿瘤等局部性:结核病、糖尿能长期进食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营养不良性萎缩:)病理性萎缩(期器官萎缩青春期、更年期、老年)生理性萎缩(萎缩.....a.2:1f e d c b 第四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2.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
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症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室肥大、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病理性肥大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内分泌性:妊娠期孕激发达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生理性肥大肥大3.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增强的结果。
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
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生、肝硬化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内分泌性:子宫内膜、、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病理性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生理性增生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骨化性肌炎—或软骨化生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肠上皮化生(肠化):腺体: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鳞状上皮化生(鳞化)上皮细胞化生化生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
西综考研《病理学》重点

西综考研病理学重点一、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入易感人群的个体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并能在人群中引起流行。
必须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一干人权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本质:炎症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病。
典型病变为结核结节形成伴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
中国结核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
病因和发病机制:结核病的病原菌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是人型、牛型。
呼吸道传播史最常见和最重要的途径。
消化道、皮肤、伤口传染。
结核病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IV 型)常同时发生和相伴出现。
结核病基本病变与机体的免疫状态:病变机体状态结核杆菌病理特征免疫力变态反应菌量毒力渗出为主低较强多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增生为主较强较弱少较低结核结节坏死为主低强多强干酪样坏死基本病理变化: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渗出物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迹,或转变为以增生为主或坏死为主的病变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
结核结节: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上皮样细胞、朗罕斯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
典型者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核排列在报纸周围呈花环状、马蹄形或密集于胞体的一端。
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干酪样坏死。
基本病理变化的转换规律:1.转向愈合:吸收、消散纤维化、钙化2.转向恶化:浸润进展溶解播散肺结核病(结核病中最常见的)分类: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2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
多发生于儿童。
继发性肺结核病史指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人。
原发性肺结核病: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是原发综合征形成。
最初在通气较好的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初形成1-1.5cm大小的灰白色炎性实变灶。
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
继发性肺结核病:1.局灶型肺结核:是继发性肺结核的早期病变。
属非活动性结核病。
2.浸润性肺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
病理学考试重点复习总结

病理学考试重点复习总结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一)1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3坏疽:是指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颜色通常呈黑色。
4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凝块、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的过程5肉芽组织: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多少不同的炎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6心衰细胞:肺淤血时痰液中出现胞质中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
7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切面可见红色的淤血区与黄色的脂变区相间排列,呈槟榔样外观。
8炎症:机体对致炎因子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9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过程中液体从血管内渗出成分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10蜂窝组织: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11肿瘤:是机体局部组织的正常细胞受到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细胞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12异型性: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的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分化的不同,是区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13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和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的过程。
14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15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16原位癌:指癌细胞累积上皮的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的早期肿瘤。
17肝硬化:肝细胞弥漫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病变反复交错进行;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肝变性变硬,形成肝硬化。
18肾病综合症:三高一低,即高蛋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
19结核结节:结核结节的一种病变;由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构成,中央常见到干酪性坏死;对结核的病理学诊断有意义。
20伤寒小结:见于伤寒病;伤寒细胞即巨噬细胞吞噬有伤寒杆菌、受损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以及坏死细胞碎片;伤寒细胞聚集成小结节病灶。
病理学考研考点总结

病理学考研考点总结●疾病概论●1.疾病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由疾病侵入机体发挥作用开始到最初出现临床症状为止。
●前驱期●从疾病出现最初临床症状,到开始出现主要症状为止。
●明显期●前驱期之后,疾病的典型症状充分表现出来的时期●转归期●疾病到最后阶段分为康复和死亡。
●2.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①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和转化●②因果转化●③局部与整体●基础病理●第二章损伤●1.变性是细胞或组织损伤时发生的一类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某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病理现象。
●【1】机理●①细胞膜损伤,钠离子、氯离子在细胞内聚蓄积●②细胞物质代谢障碍、代谢产物蓄积●③细胞渗透压升高●④线粒体、内质网吸水肿胀●【2】病理变化●⑴细胞水肿●a.颗粒变性●细胞体增大,胞质内出现细小颗粒。
●①眼观●器官肿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色泽变淡无光泽,呈土黄色或灰黄色,质脆易碎。
●②镜检●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出现大量微细的淡红色颗粒。
线粒体及内质网吸收肿胀、破裂。
●b.水泡变性●一般由颗粒变性发展而来,因变性细胞胞质内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使整个细胞呈空泡状。
●①眼观●器官肿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色泽变淡无光泽,呈土黄色或灰黄色,质脆易碎。
●②镜检●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水泡。
严重时细胞明显肿胀,胞浆疏松,呈空网状。
●⑵脂肪变性●指细胞胞质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①眼观●器官肿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呈红黄色或灰黄色,切面隆起,质脆软,触摸有油腻感,严重时组织破裂。
●②镜检●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圆形空泡,核挤向一侧呈戒指环状。
●“槟榔肝”——脂变肝脏同时伴有淤血●“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⑶透明变性●概念●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病理变化。
●①血管壁透明变性●由于内膜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内皮下形成。
●在小动脉壁内皮细胞下出现红染、均质、无结构物质●镜检小动脉壁增厚,管腔变窄、闭塞,内皮细胞下出现红染、均质、无结构的物质。
病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病理学重点总结1、常见的病理性萎缩包括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
2、细胞坏死组织学上的主要标志是核的变化,光镜下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3、坏死的结局包括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
4、属于永久性细胞的有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
5、常见的病理性色素沉着有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_。
6、细胞、组织的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7、骨折愈合的过程依次分为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再塑四个阶段。
8、器官和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称淤血9、血液自心脏和血管内逸出称出血。
10、动脉性充血时,光镜下可见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11、引起淤血的原因除了静脉外压、静脉内塞外,还有心力衰竭。
12、最常见的栓塞是血栓栓塞。
13、最常见的栓子是_血栓_。
14、门静脉系统的栓子常栓塞到肝。
15、白色血栓主要由_血小板组成。
16、肉芽组织取代血栓的过程称血栓机化。
17、透明血栓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
18、静脉系统及右心的栓子常栓塞到肺。
19、淤血时漏出液潴留在组织内引起淤血性水肿,潴留在浆膜腔引起浆膜腔积液。
20、血栓形成的条件是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和血液的凝固性增强。
21、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的血栓称透明血栓,主要由粘集的血小板构成的血栓称白色血栓,血栓呈灰白色和红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称为混合血栓。
22、羊水栓塞除引起肺循环的机械羊水栓塞除引起肺循环的机戒性阻塞外,还可引起过敏反应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3、梗死可分为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前者常见于脾、肾脏、心脏等器官,而后者常见于肠、肺等器官。
24、当失血量较快超过循环血量的20%—25%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迅速进入静脉的空气量超过100ml时,可致循环中断而猝死。
25、血栓结局为溶解软化吸收、机化再通和钙化。
26、淤血的后果有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淤血性硬化、萎缩变性坏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免疫组化在病理中的应用,常见指标。
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就是抗原抗体反应。
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识别系统—特异性抗体识别组织或细胞中的靶抗原。
特异性抗体具有识别并结合靶抗原的功能,这是本技术的理论依据所在;2)显色系统—显色系统由酶、底物加上显色剂组成,最终可在标记位点形成有色分子的终末产物;3)联结系统—按免疫学要求采用联结或桥联抗体(一般为第二抗体)将识别系统与显色系统联结成为统一体。
其在病理中的应用主要为:(1)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2)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具有参考意义(3)对肿瘤增生程度的评价(4)微小病灶的发现,如微小癌,微小病灶(5)指导肿瘤的治疗(6)恶性淋巴瘤及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
免疫组化的指标:肺和胃肠道的特异性指标(免疫组化)答:肺—TTF-1、Surfactant apoA、细胞角蛋白。
最具诊断价值的细胞角蛋白包括以下几种,腺上皮(CK7、CK8/18、CK20),鳞状上皮(CK5/6、CK14)。
胃肠道—CDX-2、Villin。
1)CDX-2是肠道特异的核转录因子,调节肠道上皮的增殖与分化;是结直肠腺癌的敏感标记物。
结直肠腺癌的CDX-2表达率较正常上皮低,鉴别转移性结直肠癌与原发性肺癌的作用很大;2)Villin主要在胃肠道上皮表达,位于微绒毛,是结肠、直肠腺癌敏感的标记物。
2.乳Ca常用预后指标、乳腺导管上皮内病变。
1)ER: 雌激素受体,是乳腺癌的预后指标之一。
阳性患者预后较好,而且对内分泌治疗有效。
2)PR: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对内分泌治疗也有效。
3)Bcl-2:是一种凋亡抑制因子,它的表达可以作为预测肿瘤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疗效的指标。
4)PS2基因 PS2基因的存在与ER、PB存在着密切正相关关系 PS2对判断预后及指导内分泌治疗均有价值,阳性者预后好,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低,且内分泌治疗有效5)c-erbB-2癌基因 c-erbB-2扩增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呈负相关,与肿瘤级别较高有关 "四联"检测,包括ER、PR、PS2以及c-erbB-26)p53抑癌基因 p53基因水平越高,分化越低恶性程度越高的肿瘤导管内上皮瘤(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临床表现】85%以上的病例是在体检时影像学发现的可能的临床表现:可触及的乳房异常肿块;乳头病理性溢液;与派杰氏病相关的乳头病变[分级方法]主要以细胞核特征为基础,结合坏死及细胞极性低级别DCIS: 小的单形性细胞组成;核大小一致,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罕见;呈拱桥、微乳头、筛状及实体型等组织构型排列中间级别DCIS: 在低级别的基础上有坏死,钙化高级别DCIS: 高度异型细胞组成,坏死多见DIN (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1C 组织病理学由小的单形性细胞组成,呈拱状、微乳状、筛状或实体状排列;细胞核大小一致,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
DIN -2 组织病理学通常由类似DIN-1C的细胞构成,呈实体状、筛状或微乳头状排列,但有些导管含有腔内坏死。
DIN -3 组织病理学管腔内有特征性的伴有大量坏死碎屑的粉刺样坏死,其周围绕以大且多形性的肿瘤细胞,但腔内坏死也不是必不可少的,甚至仅存在单层高度间变的细胞平坦地衬覆管壁。
常有无定形的微小钙化灶存在。
3.软组织肿瘤分类(四类),并分别举例子。
良性:大多数不复发,即使复发为非破坏性,局部完整切除几乎都能治愈,极罕见情况下(<1/5万),形态学良性肿瘤可发生远处转移,但形态学检查完全不能预测。
结节性筋膜炎中间性(局部侵袭性):常局部复发,伴浸润和局部破坏性生长,但无转移潜结节性筋膜炎能。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中间性(偶有转移性):除局部侵袭性生长外,偶能引起远处转移,转移率<2%,无可靠的组织形态预测转移。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恶性:除局部破坏性生长和复发外,还能发生远处转移。
可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恶性三类。
转移率大多>20%-100%,低度恶性肉瘤转移率仅2%-10%,但局部复发时,恶性程度增高。
成人纤维肉瘤。
4.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临床特点:1少见,占良性肿瘤的22.2%。
2女性多见,占83%。
3右肺下叶,95%为单发结节,位于外周部。
4症状轻微,偶有咳嗽、胸痛、咯血。
5部位:多位于外周部,少数在肺膜下、段支气管周围。
大体形态:境界清楚,有或无包膜;部位:多位于肺外周部,少数在肺膜下段支气管周围,从支气管外突入腔内,呈息肉状;直径0.3CM~8.0CM,大多<3.0CM;可发生囊性变、钙化组织形态:2 种主要细胞:缺一不可(1)立方状上皮细胞(衬于乳头状结构表面)(2)圆形细胞(在肺泡间质中)4 种组织构型(至少有3种)(1)乳头状结构(2)实性细胞区(3)肺泡内出血( 海绵状血管瘤样)(4)硬化性变化免疫组化:可决定诊断:EMA、TTF-1 2种细胞(+),乳头表面上皮AE1/AE3(+),圆形细胞vimentin可(+)。
5、淋巴瘤B细胞,T细胞表面常用标记。
淋巴瘤分为NHL,HL以及其大致分类。
淋巴瘤分类重要标记物:前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dT;小B 细胞淋巴瘤:CD5, CD23;套区细胞淋巴瘤:Cyclin D1;滤泡性淋巴瘤:CD10(或Bcl-6);Burkitt’s 淋巴瘤:Ki67(~100% 阳性);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滤泡树突状细胞标记物(滤泡外网架);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CD30, ALK;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CD56 淋巴瘤的分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霍奇金淋巴瘤(HL、HD)HD分类: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HL;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3淋巴细胞为主型(LP);4结节硬化型(NS);5混合细胞型(MC;6淋巴细胞消减型(LD)HD三大进展:R-S细胞与EB-V关系密切、 R-S细胞来源初步认定-B 细胞、新的改进分类推出。
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及分期:1、低度恶性:①小淋巴细胞型。
②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型。
③滤泡性小裂与大细胞混合型。
2、中度恶性:④滤泡性大细胞为主型。
⑤弥漫性小裂细胞型。
⑥弥漫性大小细胞混合型。
⑦弥漫性大细胞型。
3、高度恶性:⑧大细胞,原免疫细胞型。
⑨原淋巴细胞型。
⑩小无裂细胞(Burkitt)型。
4、杂类(低度至高度恶性):①蕈样霉菌病。
②组织细胞型。
③骨髓外浆细胞瘤。
④不能分类。
⑤其他。
6.宫颈癌分类,早期癌的概念。
病理类型常见鳞癌Ⅰ级为高分化鳞癌,Ⅱ级为中分化鳞癌(非角化性大细胞型),Ⅲ级为低分化鳞癌(小细胞型),多为未分化小细胞。
腺癌主要组织学类型有2种。
①黏液腺癌②恶性腺瘤:又称微偏腺癌,属高分化宫颈管黏膜腺癌。
和腺鳞癌三种类型。
宫颈浸润癌:糜烂型、外生菜花型、内生浸润型、溃疡型。
8.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肝癌、慢性胃炎的概念。
Barret食管的概念,食管癌。
各种常见癌前病变。
早期食管癌:指侵犯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癌,未侵犯肌层,无淋巴结转移者。
早期胃癌:局限在粘膜或粘膜下层的癌,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早期肝癌:指单个癌结节<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性肝癌慢性胃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分成非萎缩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
Barrett食管:为了应对长期胃内容物反流,食管正常的鳞状上皮被含有杯状细胞的柱状上皮取代(为粘膜柱状上皮化生)。
肉眼表现:红色天鹅绒样粘膜出现在胃食管交界处:不规则的环形带、线性条纹、孤立的岛状。
结局:溃疡、狭窄、癌变食管癌:是原发于食管的恶性肿瘤,以鳞状上皮癌多见。
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的吞咽困难为其最典型的症状。
胃癌的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伴异型增生、胃粘膜大肠型肠上皮化生。
食管癌癌前病变:Barrett食管、食管炎症、食管上皮增生、食管溃疡、食管粘膜白斑、食管瘢狭窄。
9.胃肠间质瘤。
良恶性诊断标准:肯定恶性标准:1.转移2.浸润到临近器官3.肠道间质瘤侵犯肌层;潜在恶性标准:1. 肿瘤长径:在胃部>5.5cm,在肠道>4cm 2. 核分裂像:在胃部>5/50HPE,在肠道>1/50HPE 3. 肿瘤坏死4. 核异型性明显5. 瘤细胞丰富,生长活跃6. 上皮样细胞呈细胞巢或腺泡样排列。
良性间质瘤:无任何恶性及潜在恶性指标。
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仅具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
恶性间质瘤:具有一项肯定的恶性指标或具备二项潜在恶性指标。
分类:GIST组织细胞学形态变化较大,从梭形细胞到明显的上皮样细胞,不同的细胞形态可出现在同一肿瘤内。
因此,可分为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混合型免疫组化:GIST最具有特征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是c-kit(CD117),大部分GIST还可表达CD34;正常胃肠道肌层内Cajal细胞和肥大细胞CD117阳性,而平滑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纤维不表达CD117;NSE,S-100,SMA可局灶阳性,有多向分化。
10.肺腺癌的分类腺癌诊断依据是癌组织有腺样分化的特征。
腺癌可以向支气管和细支气管肺泡所具有的所有细胞类型分化,表现为癌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腺管状、腺泡状、或有柱状细胞内衬的乳头状结构,或有黏液分泌。
分型:混合性亚型(最多见)、腺泡性腺癌、乳头状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非粘液性、粘液性混合性非粘液性及粘液性或未定性实性腺癌伴粘液分泌Variants胎儿型腺癌、粘液性(胶样)腺癌、粘液性囊腺癌、印戒细胞腺癌、透明细胞腺癌腺癌组织学生长模式周围型肿瘤、中央型或支气管内肿瘤、弥漫性肺炎样生长、弥漫性双侧肺部病变、假间皮瘤样癌、在纤维化的背景中,可以存在局限性疤痕,或是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11.颈部包块可能考虑的疾病有哪些?答:1、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腺结节2、鳃裂囊肿3、急、慢性颈淋巴结炎4、颈淋巴结核5、艾滋病性颈淋巴结肿大6、甲状腺腺瘤7、涎腺混合瘤8、神经源性肿瘤9、颈动脉体瘤10、恶性淋巴瘤11、转移性恶性肿瘤。
13.引起肠道溃疡的疾病有哪些?其病理改变的特点答:引起肠道溃疡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溃疡性肠结核:(1) 环形溃疡, 与肠腔长轴垂直; (2) 溃疡浅, 边缘不整齐, 底部为干酪样坏死,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3) 溃疡愈合引起肠窄。
伤寒:多发性溃疡,圆形、卵圆形,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重者穿孔/出血。
肠阿米巴病:好发于盲肠、升结肠,为变质性炎,溃疡较深,多呈“烧瓶状”。
肠血吸虫病:肉眼可见肠粘膜充血水肿及灰黄色细颗粒状扁平隆起的病灶,直径约0.5~1.0cm左右。
继之,病灶中央可发生坏死脱落形成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的浅表溃疡。
细菌性痢疾:以大肠黏膜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及浅表溃疡,多表现为“地图状溃疡”。
真菌性肠炎:肉眼:肠道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镜下:粘膜坏死脱落形成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