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犯罪学课件——第13章 罪犯矫正
第三节 罪犯矫正的方法
(四)心理矫治 对罪犯开展心理矫治,是科学认知犯罪诱因、确保监狱安 全、减少重新犯罪的有效手段,对引导罪犯走出心理误区, 帮助他们培养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罪犯心理矫治的发展历程
2、目前罪犯心理矫治概况
目前罪犯心理矫正已成为我国罪犯矫正的一项必要措施。 在普及情况方面,根据学者的调查显示,我国开展罪犯心 理矫治工作的监狱已达90%以上。
Page 10
第三节 罪犯矫正的方法
(二)管理矫正 管理的内容较多,具体而言,既包括对罪犯的常规管理, 如罪犯的收监、申诉、控告、检举和日常工作的处理;又 包括刑期管理、危机管理等。刑期管理源于英国,英国监 狱管理局在20世纪末开始全面推行刑期制度,它包括两部 分:刑期计划制度和罪犯评估制度。 监狱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 in prison),是指在 监狱管理和运行中,为应付各种可能发生以及已经发生的 突发危机情景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防范、化解处理等 活动,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监 狱危机与监狱管理如影随形。
Page 6
第二节 罪犯矫正的原理
一、罪犯矫正的指导思想 19世纪末之前,占优势地位的刑罚目的观是报应思想; 19世纪晚期后,矫正犯人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刑罚目的观; 20世纪30-50年代,在新派教育刑思想影响下,医疗罪犯 思想盛行,监狱行刑出现了医疗模式; 20世纪60年代后,基于教育刑、刑罚人道化、个别化和 社会化思想以及刑法谦抑主义等影响,行刑模式也发生了 变化,即在对严重暴力犯罪人严密监禁的同时,出现了社 区参与的行刑模式。 目前我国罪犯矫正的指导思想主要表现为:惩罚与改造相 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
体育心理学习题集-单选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第三章运动兴趣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A. 广泛性B.有效性C.倾向性D.稳定性2.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运动用品(如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物品)的兴趣,即。
()A. 物质兴趣B. 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 间接兴趣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
()A. 物质兴趣B. 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 间接兴趣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
()A. 广泛兴趣B. 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 间接兴趣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
()A. 乐趣B. 广泛兴趣C.有趣D. 直接兴趣6.运动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为基础。
()A. 运动需要B.运动爱好C.运动诱因D. 技术基础7.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必须首先由开始。
()A.乐趣B.直接兴趣C. 有趣D. 物质兴趣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A.运动兴趣B.运动爱好C.运动诱因D.运动需要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
()A.中心兴趣B.核心兴趣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10.学生对一切新知识和新技能都感到新鲜,但没有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练习中,这种兴趣是。
()A. 乐趣B.有趣C.直接兴趣D.物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 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
()A.运动动机 B. 体育习惯 C. 运动兴趣 D. 体育态度2. 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动力和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三章危机干预与自杀的预防
第十三章 危机干预与自杀的预防
2. 恋爱关系破裂的心理反应 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怒情绪,有的可能采取自杀行动, 或者把爱变成恨,采取攻击行为,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 干预原则为:与当事者充分交谈,指出恋爱和感情不能勉强, 也不值得殉情,而且肯定还会有机会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同样, 对拟采取攻击行为的当事者,应防止其攻击行为,指出这种行为 的犯罪性质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既要防止当事者自杀, 也要阻止其鲁莽攻击行为。这类心理反应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给 予适当的帮助和劝告可使当事者顺利度过危机期。危机期过后相 当长一段时间内,当事者可能认为对世界上的女人(或男人)都不 可信,产生很坏的信念,但这不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而且随着时 间的迁延会渐渐淡化。
(3) 治疗目的。危机干预的目的是使求助者的行为表现 恢复到危机前的心理平衡水平;而心理治疗更重视求助者情 感、思维和行动等总的功能状态。
第十三章 危机干预与自杀的预防
(4) 预防问题。危机干预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在实施 干预的各阶段都要尽可能使用预防措施,以保证求助者的安 全。危机干预可对高危人群进行介入,预防或减少严重疾病 的发生。危机干预作为一种短期心理治疗,帮助当事人处理 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由于其具 有有效、简单和经济实用等特点,近十多年来已成为西方心 理学家的一种主要治疗技术。危机干预的内容一般分为两类: 一是有关社会生活中的危机干预,包括离家出走、抑郁状态、 冲动行为、妇女遭受暴力、吸毒、酗酒以及自伤自杀等;二 是涉及精神医学,包括临床的危机干预,如必须紧急处置的 精神科急症。
第十三章 危机干预与自杀的预防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第一,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 第二,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 感,鼓励其树立自信心和正确地评价自我,提供适当建议, 促使问题解决。 第三,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 状态。
第十三章 心理治疗
6、升华:与置换有点类似,升华是把驱力(通常 是性驱力或攻击驱力)修饰成被接受的社会行为。 7、合理化:为了解释一次较差的表现,一次失 败或一种损失,人们可能找出借口来减轻焦虑 并减弱失望感 。 8、退行:退回到前面的发展阶段是退行,面对 压力时,个体可能运用以前是恰当的但现在却 不成熟的行为。 9、认同:通过采纳别人的特点,人们可以减轻 焦虑以及其他的负性情感。 10、理智化:感情问题不直接处理,而是间接地 通过抽象思想来处理 。
(二)心理治疗的简史
• 我国的《黄帝内经》曾指出,“精神不进,志 意不治,病乃不愈” • 古埃及和古希腊已经使用暗示疗法来治疗疾病 • 直至18世纪末,在法国医生皮奈尔(nnel)的积 极倡导下,心理治疗才开始得到发展。
重要的流派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流行麦斯麦(Mes— mer FA)的催眠疗法。 •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Freud S)创立的精 神分析疗法得到广泛传播。 • 20世纪50年代末,基于行为理论的行为疗法迅 速发展。 • 40~70年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 理论指导下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形成和发展。 • 70年代起,以认知理论为依据的认知疗法得到 快速发展,并逐渐与行为治疗结合,形成认知 行为疗法。
(三)行为疗法的应用
1.焦虑障碍 2.进食障碍 3.依赖障碍 4.性功能障碍 5.性定向障碍 6.冲动控制障碍 7.儿童行为障碍 8.身心疾病
三、 以人为中心疗法 (一)原理
• 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无条件 尊重 • 罗杰斯主要代表人物
(二)方法
1.无条件积极尊重与接纳 2.通情达理或设身处地的理解 3.真诚、和谐 真诚、和谐
• 行为疗法又称行为干预,是采用行为理 论中的经典条件反射或操作条件反射等 来减轻病人异常情绪或行为的方法。
第六版医学心理学第十三章心理干预各论第四节以人为中心疗法
1.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 求助者对自己的经验,包括个人的感受、体 验、直觉等都能够较坦然的接受,不再进行歪曲、 否认或根据价值条件作用进行取舍,因此个人对 自己的感受更丰富,更富有 变化,更轻松。他 对他人及他以外的客观世界的接纳程度增强了。 他不再那样僵化、刻 板地看待外部世界,因而 认识更富有弹性了。
有机体评价的价值
价值条件化的价值评价
对形体、机能、技能、行为、容貌的肯定——我是有价值的 自我否定、自我肯定、他人否定、他人肯定 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真是自我
因此,一旦当孩子把父母的价值观念当作自己 的自我概念时,他的行为不再受有机体评价过 程的指导,而是受内化了的别人的价值规范的 指导,这个过程就是价值条件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个体的现实倾向, 当他采用这一过程反映现实时,就会产生错误 的知觉。当对某一行为自己感到满意,而别人 没有感到满意,或别人感到满意而自己没有感 到满意时,就会出现一种困境,自我概念和经 验之间就会出现不一致,不协调。
内 容 概 要
1
以人为中心疗法概述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过程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评价
2
3 4
一、以人为中心疗法概述
1、罗杰斯简介
Carl Ransom Rogers
(1902--1987)
罗杰斯(Carl Ranson Rogers, 19021987)是人本主义心理 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也 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主 要创立者。20世纪五六 十年代,人本主义在批 判行为主义和扬弃精神 分析的基础上,以心理 学第三势力的名义走上 了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历 史舞台。
2.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 当求助者能够不再依照价值条件作用来 确定自我,而是依照真我来面对自己时他的 自我概念和经验、体验之间的冲突少,自 我变得比较协调。
00054管理学原理 讲义 第十三章
第五篇控制篇——第十三章控制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控制的概念、必要性与类型,了解控制的目的,以及控制与计划、组织和领导之间的关系,熟悉控制的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理解有效控制的原则。
第一节控制概述一、控制的概念我们可以定义为:从狭义讲,控制就是指“纠偏”,即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针对出现的偏差情况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计划得以顺利实现。
从广义概念讲,控制并不仅限于“纠偏”,同时还包含着在必要时修改计划标准,以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因此,控制与下列两项事件有关:第一,将现在执行情况与原来计划进行比较,以观究竟;第二,当执行状况与原来计划有所不同时,即予以纠正督导。
所以,在管理活动中,完整的控制包括了“纠偏”和“调适”这两方面的含义。
控制的功能就是将实际绩效与预期绩效进行比较,其间如果有任何差异,即由控制予以纠正与处理二、控制的必要性斯蒂芬·罗宾斯曾这样描述控制的作用:“尽管计划可以制定出来,组织结构可以调整得非常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但是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都按计划执行,不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
”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职能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控制工作是否有效。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在执行计划的活动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
由此,管理控制也就成为必然。
(一)环境的变化如果组织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静态的环境,其中各个影响组织活动的因素永不发生变化,例如,市场供求、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那么,管理人员便可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各种管理活动,工人可以以相同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作业,因而,不仅控制工作,甚至管理的计划职能都将成为完全多余的东西。
事实上,这样的静态环境是不存在的,组织外部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求组织对原先制定的计划作相应的调整。
(二)管理权力的分散只要组织达到一定规模,管理者就不可能直接地、面对面地组织和指挥全体员工的活动。
第十三章 沙盘疗法
12
第十三章 其他方式心理治疗
沙盘游戏心理治疗:第二节 沙盘疗法的材料
人或物的缩微模型陈列在靠墙摆放的一排架子上.可随意取用。 沙盘的大小要能让人目之所及,一眼看到全貌,这有利于集中和加 强人的心理注意力。
13
第三节 沙盘游戏治疗的实施过程
第三节 沙盘游戏治疗的实施过程
一、选择沙游治疗的最佳时机
24
第三节 沙盘游戏治疗的实施过程
六、沙盘疗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1、沙盘治疗过程中对话的艺术性 治疗者和来访者的对话应该是心象对话——无意识世界的语言。 例:有来访者摆出一个家的结构,有客厅、餐厅、卧室、厨房、书 房,唯独没有卫生间。没有摆出卫生间可能反映了来访者不愿意面对自 己的弱点缺点。 治疗者明白卫生间的象征意义,但不能直白告诉来访者应正确对待 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应该说“如果设计好一点,会腾出一点地方做卫生 间是吗?如果没有卫生间,总往外面跑,是很不方便的是吗?”来访者 内心无意识层面能理解治疗者所说的内容的。运用心象进行对话,来访 者接受起来就显得温和得多,容易得多。
19
第三节 沙盘游戏治疗的实施过程
三、操作流程
(三)治疗
1.游览沙世界 (3)注意个案的言语和非言语 不要碰触沙盘 鼓励个案停留在被激发的情绪中 (把谈话留在沙盘中,不要放到现实中。问话:这个男人看到女人 和孩子站在这里,他会想什么,他会担心吗?这个女人向这个男人求救 了吗?为什么没有呢?这个小孩又发生了什么?他的妈妈为什么对他这 么关注呢?)
16
第三节 沙盘游戏治疗的实施过程
2.让个案投入其中 (1)治疗师只是静静地等待,是陪伴者,不是指引者和控制 者。 (2)仔细观察他使用和不使用哪些玩具,以及怎样使用,必 要时进行简单的记录。 (3)始终陪着他,仔细注意他的一些非言语系统。 (4)不要让你的手碰到沙盘,不要以任何方式卷入游戏。 (5)不要对作品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否则会造成打扰。
儿童行为方法干预的常见策略
儿童行为方法干预的常见策略
儿童行为方法干预的常见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1. 对孩子所表现出的问题行为进行评估,确认是否有干预的必要。
2. 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找到导致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确认问题行为产生的前因后果。
3.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有效。
4. 在对孩子进行干预/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干预效果良好,那么就继续按计划进行,促进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如果干预效果不理想,则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与干预的过程,及时调整干预计划,以保证目标的达成。
5. 结束行为干预后,要对孩子实施常规的教育教学。
此外,父母能懂得行为治疗的原则并始终如一地使用该方法,则行为干预最为有效。
具体来说,父母可通过以下行为治疗和环境改变来塑造多动症儿童的行为:
1. 坚持遵守每日计划表。
2. 将分散注意力的事物保持在最少。
3. 为儿童提供特定且合理的地方放置作业、玩具和衣服。
4. 设定可达成的小目标。
5. 奖励正性行为(如用“代币制”)。
6. 识别出无意的负性行为强化。
7. 使用图表和清单帮助儿童保持“专注于任务”。
8. 限制选项。
9. 寻找儿童可以成功完成的活动(如爱好、体育运动)。
10. 采用平静的训导方式(如暂时隔离、转移注意力、让儿童离开所处环境)。
除了教养方式,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良好品德的言传身教也同样重要。
这些策略都可以帮助父母有效地管理和塑造孩子的行为。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上篇试题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下篇参考答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体育心理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上篇试题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下篇参考答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精心整理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方法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第十三章 幼儿园游戏观察与评价
➢ 斯米兰斯基的研究表明,社会性主题角色游戏与儿童的社 会性、认知发展以及学业成就有关。但并不是所有幼儿都 玩社会性主题角色游戏。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幼儿缺乏玩社 会性主题角色游戏的能力,这意味着幼儿将产生学业学习 方面的问题。因为社会性主题角色游戏的能力涉及社会性、 想象、言语、思维的组织性等重要的认知和社会性因素。 成人的干预可以增加社会性主题角色游戏的数量与质量, 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
• 一个孩子独自玩,用玩具电话假装打电话。(独自—角色游戏) • 一个孩子正看其他孩子玩“娃娃家”(。旁观行为) • 几个孩子在图书角看书。 (学习活动) • 两个孩子在地板上开玩具汽车。没有假扮转换的情节,也不互
相交往。 (平行—练习性游戏) • 三个孩子在玩“医院游戏”。一个做“医生”,一个做“护
幼儿园游戏的观察与评价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丁金霞
幼儿园游戏的观察与评价
• 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情况的观察与评价 • 幼儿游戏的观察与评价
见习作业1:
观察评价你所在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情况
• 1.观察记录一周内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的总时间及占幼儿在园时间的 比例
• 2.观察记录一周内开展游戏活动的类型,及各类型游戏活动所占时间 比例
斯米兰斯基社会性主题角色游戏观察量表
幼儿 1
角色 扮演
想象的转换 材料 动作 情境
社会 互动
语言沟通
元交际
假装的角 色沟通
持续性
2
3
4
5
斯米兰斯基社会性主题角色游戏观察量表 操作定义
➢ 角色扮演:幼儿假装是“他人”,或以他人自居,如母亲 或父亲、医生、收银员等,并以语言来确定、表达和串联 这些角色(如“我是妈妈”),同时伴随有与角色相适应 的角色行为(如照顾由另一个幼儿扮演的“婴儿”)。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教案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教案第一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概述1.1 定义1.2 发病率1.3 病因1.4 临床表现1.5 危害第二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2.1 妊娠期高血压2.2 子痫前期2.3 子痫2.4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2.5 慢性高血压第三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1 诊断标准3.2 鉴别诊断3.3 诊断流程第四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4.1 一般治疗4.2 药物治疗4.3 辅助治疗4.4 治疗原则第五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5.1 护理评估5.2 护理目标5.3 护理措施5.4 护理注意事项第六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期管理第七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娩期管理第八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后管理第九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并发症护理第十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心理护理第十一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健康教育第十二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营养指导第十三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运动指导第十四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家庭支持第十五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研究进展第六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期管理6.1 管理原则6.2 定期产检6.3 血压监测6.4 尿液检查6.5 合并症管理第七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娩期管理7.1 分娩期高血压的处理7.2 剖宫产指征7.3 分娩期并发症的护理7.4 新生儿护理7.5 产后母儿随访第八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后管理8.1 产后血压监测8.2 药物撤退8.3 产后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8.4 母乳喂养指导8.5 家庭支持与康复第九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并发症护理9.1 子痫的护理9.2 胎盘早剥的护理9.3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9.4 脑出血的护理9.5 心力衰竭的护理第十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心理护理10.1 心理评估10.2 心理干预措施10.3 心理支持10.4 患者教育10.5 家庭与社会支持第十一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健康教育11.1 疾病知识普及11.2 生活方式指导11.3 自我监测技能培训11.4 应急处理知识教育11.5 遵医行为的重要性第十二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营养指导12.1 营养评估12.2 饮食原则12.3 食物选择12.4 特殊情况的饮食调整12.5 营养补充剂的应用第十三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运动指导13.1 运动的好处13.2 运动的类型和强度13.3 运动的时机和时长13.4 运动的禁忌症13.5 运动过程中的监测第十四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家庭支持14.1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14.2 家庭支持的方式14.3 家庭照顾者的角色14.4 家庭环境的调整14.5 家庭危机干预第十五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研究进展15.1 国内外研究动态15.2 新型治疗方法探讨15.3 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15.4 护理质量改进项目15.5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中的重点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定义、分类、诊断、治疗和护理。
第十三章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
(三)生物学因素
1.神经生物学因素 对自杀者死后的脑研究揭示脑前额 . 叶皮质5-HT活动降低,尤以腹侧前额最为明显。大量的 活动降低, 叶皮质 活动降低 尤以腹侧前额最为明显。 研究发现,自杀未遂者脑脊液( 研究发现,自杀未遂者脑脊液(CSF)中5-HT的代谢产 ) 的代谢产 羟吲哚乙酸( 物 5羟吲哚乙酸( 5-HIAA)降低 ,且下降程度与致死性 羟吲哚乙酸 ) 降低, 或自杀未遂的严重性成正相关。 或自杀未遂的严重性成正相关。 2.遗传 家系调查和双生子研究表明自杀行为确有一定 . 的遗传学基础,家系中有自杀者自杀风险较高。 的遗传学基础,家系中有自杀者自杀风险较高。但有的 学者认为, 学者认为,这种遗传学基础可能是附加于精神疾病的遗 传或家庭环境诱导所致。 传或家庭环境诱导所致。
一、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概念、
自杀是指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 自杀是指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根据自杀发生的情 一般将自杀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 况,一般将自杀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自杀死亡三 种形式。自杀意念系有寻死的愿望, 种形式。自杀意念系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 际行动;自杀未遂是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 际行动;自杀未遂是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 死亡;自杀死亡则为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 死亡;自杀死亡则为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 了死亡。 了死亡。从有自杀意念真正发展到以自杀结束生命的仅 仅为少数,但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却是自杀致死的10~ 仅为少数,但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却是自杀致死的 ~20 倍。 自杀方法在我国以服毒( 自缢和跳楼较多; 自杀方法在我国以服毒(药)、自缢和跳楼较多;其他 方法包括溺水、制造交通事故、刀伤、枪击、自焚等。 方法包括溺水、制造交通事故、刀伤、枪击、自焚等。
第十三章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第十三章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第一节三种认识兴趣一、认识与兴趣的含义哈贝马斯认为,“认识”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性的特殊范畴。
它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工具和创新生活的手段,是在人的意识中反映或观念地再现现实的过程及其结果。
哈贝马斯说:“一般说,兴趣即乐趣;我们把乐趣同某对象的存在或者行为的存在的表象相联系。
兴趣的目标是生存或定在,因为它表达着我们感兴趣的对象同我们实现欲望的能力的关系。
这就是说,要么兴趣以需求为前提,要么兴趣产生需求”。
哈贝马斯认为兴趣这一范畴既有认识的品格,又有实践的品格,它是人类认识过程和生活实践过程相统一的基础。
哈贝马斯强调指出,作为认识论基础的“兴趣”,不是经验的兴趣,而是理性的兴趣。
经验的兴趣来自人的需求,但理性的兴趣不是来自需求,而是唤起需要,它所感兴趣的不是行为的对象而是行为本身。
哈贝马斯认为兴趣是给行为定向的基础,也就是说,对人们的工具行为和相互作用这两类行为起定向作用。
兴趣的目的不在于直接满足经验的需要,而在于解决整个制度的问题。
可见,哈贝马斯认为兴趣的定向作用是以人的解放为根本目的。
二、人类认识与兴趣的三种类型与功能哈贝马斯认为科学只不过是这样一种知识类型,其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人类利益的一个方面。
哈贝马斯假定了三种包括人类所有理性领域的基本知识类型:1、经验—分析的科学(自然科学),即旨在理解物质世界规律的科学。
2、历史—解释学的科学(精神科学),即致力于理解历史意义的科学。
3、批判型科学,即致力于揭示人类遭受压抑和统治的条件的科学。
知识兴趣媒介功能需求经验分析型科学技术兴趣工作物质资料得以永存和社会得以再生产的需要历史解释型科学实践兴趣语言社会关系得以延续的需要批判型科学解放兴趣权威为实现乌托邦而产生的需要三、认识与兴趣的关系哈贝马斯认为认识与兴趣的关系是:1、反对把兴趣视为心理的东西排斥在认识过程之外。
他赞同费希特【1】的看法,将兴趣视为认识的组成要素,是内在于认识过程之中而不是从认识之外附加给认识的东西。
体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体育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体育心理学》是研究在体育活动的条件下从事体育活动实践的人的心理现象及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体育范围内的有关心理学问题。
二是与从事体育活动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心理学问题。
体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在普通心理学主干上滋生出来的,是体育科学和体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学科性质属于应用学科。
其学科性质属于应用学科。
它提示了体育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它提示了体育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它提示了体育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体育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心理学和心理学指导的依据。
律,为体育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心理学和心理学指导的依据。
二、课程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备普通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并具有运用这种理论和方法从事体育教学、并具有运用这种理论和方法从事体育教学、并具有运用这种理论和方法从事体育教学、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心理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和体育心理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具体任务:具体任务: (一)、了解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发展概况。
、了解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发展概况。
(二)、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时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初步掌握运动心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便使他们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工作。
基本知识和方法,以便使他们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工作。
(三)、掌握体育心理学训练的基本方法以及体育心理学常用的实验和测量方法。
、掌握体育心理学训练的基本方法以及体育心理学常用的实验和测量方法。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本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和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体育心理学大纲
“十五”大纲课程性质与目的(一)课程性质体育心理学是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未来的(或在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提高运动意识,熟悉符合心理活动规律的新的教学方法,并掌握测量和提高人的“潜能”的最基本的手段和实验方法。
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心理学知识。
这门课程具有体系新、内容新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中。
(二)课程设置目的1 .使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简史和发展方向。
2 .使学生了解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3 .使学生掌握运动参与的心理动力。
4 .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心理。
5 .使学生了解提高运动成绩的心理学方法。
6 .使学生了解运动中的社会心理。
7 .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心理。
教学内容与要求体育心理学“十五”大纲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四章运动动机第十四章运动中认知干预方法第五章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第六章运动归因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行为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八章运动损伤心理致因及康复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差异心理《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5121022)一、课程说明(一)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二)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三)课程性质与任务:本门课程是从事体育教学的心理依据。
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讲授体育运动中特别是体育教学中人的特殊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介绍心理机能的训练方法等,为培养合格的教师提供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为学生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和学校运动训练、竞赛活动提供心理学依据;通过教学实验、作业及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使他们了解某些心理实验和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初步具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运用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12.26•【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四号•【施行日期】2021.06.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未成年人保障,犯罪和刑事责任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四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20年12月26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决定》修正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犯罪的教育第三章对不良行为的干预第四章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第五章对重新犯罪的预防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制定本法。
第二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提前干预,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
第三条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等合法权益。
第四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下,实行综合治理。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家庭等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及时消除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各种消极因素,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工作职责是:(一)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规划;(二)组织公安、教育、民政、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督管理、网信、卫生健康、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三)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四)对本法的实施情况和工作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五)组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宣传教育;(六)其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职责。
体育心理学_13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持续5~8秒,但不要因为过多地注意计时而分 散自己的意念。 第二,练习过程中要保持心情平静,动作缓慢, 不可急躁。 第三,练习要选择一个安静而不受干扰的地方。 第四,练习的时间可以选择晚上睡觉前。
〔二〕练习程序 练习者仰卧在床上或地上,放松,双腿自然伸直,
进展渐进放松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 一个阶段是根本渐进放松法的练习;第二阶段 是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第三是在不同 场地的渐进放松训练。
〔三〕渐进放松训练的本卷须知
Jacobson的渐进放松训练要求练习者在放 松肌肉前先紧张某一部位的肌肉,这样 可以帮助练习者认识紧张和放松的区别。
〔第一阶段〕根本渐进放松训练
2. 生物反响理论研究
生物反响技术最早是根据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而开展起来的。西方国家近十几年来的研究发现,由中枢 神经系统调节的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不仅对随意肌有效, 对自主神经系统所控制的内脏功能,如血管、气管、肠道 平滑肌紧张度,呼吸,脉搏的节律,以至脑电形态和节律 同样有效。这一领域里的先导者有Miller〔1969〕内脏和 腺体习得反响的研究,哈佛大学的D. Shapiro在1965年首 先开设的心理生理学课程, Wolpe〔1973〕,Paul 〔1966〕和Bandura & Walters〔1963〕等人在20世纪 60年代首创的行为治疗,以及Selye〔1974〕、Bernard 〔1955〕和Cannon〔1932〕等人在应激方面的开创性 研究。
应激有积极与消极之分。适度的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 的应激源,它可以使个体变得更强壮、适应性更强; 相反,过度的体育锻炼,那么可能使个体身体某部位 疼痛或损伤,因而使个体变得苦恼。当个体出现消极 的应激反响时,可以通过行为干预来降低应激水平。 在体育运动中,可以采用很多方法实行行为干预,例 如渐进放松训练、系统脱敏训练、生物反响训练、模 拟训练等以降低运发动的应激反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渐进放松训练、自生训练、沉思、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脱敏训练和模拟训练的概念;了解生物反馈的理论基础。
2.能够运用上述这些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来指导自己的运动实践。
(二)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渐进放松训练
1.渐进放松训练概述(领会)
(1)渐进放松训练
(2)渐进放松训练的方法
(3)渐进放松训练的注意事项
2.基本渐进放松训练(识记)
(1)注意事项
(2)练习程
3.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识记)
(1)基本注意事项
(2)练习程序
4.在不同场合的渐进放松训练(识记)
(1)基本注意事项
(2)练习程序
第二节自生训练
1.自生训练概述(领会)
(1)自生训练
(2)自生训练的方法
2.自生训练程序(识记)
(1)预备姿势
(2)自生放松练习
第三节沉思
1.沉思法概述(领会)
2.松弛反应(识记)
3.禅宗(识记)
第四节生物反馈训练
1.生物反馈训练概述(领会)
(1)何谓生物反馈
(2)何谓生物反馈训练
2.生物反馈训练与运动训练(领会)
3.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识记)
(1)生物反馈训练步骤与方法
(2)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作用
(3)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系统脱敏训练(领会)
1.系统脱敏训练概述
2.系统脱敏练习的程序
(1)肌肉放松训练
(2)建立害怕事件层次
(3)系统脱敏的实施
第六节模拟训练
1.模拟训练概述(领会)
(1)模拟训练概念
(2)模拟训练类型
2.模拟训练的作用(领会)
(1)提高适应性
(2)提高抗干扰能力
(3)提高备战针对性
(4)提高训练质量
3.模拟训练具体实施(识记)
(1)模拟训练的一般程序和要求
(2)模拟训练的具体方法
(三)教与学的建议
1.第一节应重点掌握渐进放松训练的概念;了解渐进放松训练的方法
2.第二节应重点掌握自生训练的概念;了解自生训练的方法。
3.第三节作为拓展知识课外阅读。
4.第四节应重点理解生物反馈和生物反馈训练的概念;了解生物反馈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情况;了解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方法。
5.第五节应重点掌握系统脱敏疗法的概念;理解系统脱敏练习的程序。
6.第六节应理解模拟训练概念;了解模拟训练的类型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