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唐 poetry1. 李白: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2. 杜甫: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3. 白居易: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4. 王之涣: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5. 孟浩然: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6. 骆宾王: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7. 元稹: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8. 刘禹锡: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二、唐 prose1. 韩愈: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2. 柳宗元: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3. 白居易: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4. 颜真卿: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三、唐 fiction1. 《红楼梦》:作者、主题、作品特点、结尾的含义2. 《长恨歌》:作者、主题、作品特点3. 《玉簪记》:作者、主题、作品特点四、唐 drama1. 《长生殿》:作者、主题、作品特点、结尾的启示2. 《汉宫秋》:作者、主题、作品特点3. 《钟馗捉妖记》:作者、主题、作品特点五、唐诗词典故解析1. 李白《将进酒》: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2. 杜甫《登高》: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4. 王之涣《登鹳雀楼》: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5. 孟浩然《登高》: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六、宋词1. 李清照: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2. 辛弃疾: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3. 苏轼: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4. 杨万里: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5. 文天祥: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七、元曲1. 关汉卿: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2. 白朴: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3. 马致远: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八、宋元戏曲1. 《西厢记》:作者、主题、作品特点2. 《庐山谣》:作者、主题、作品特点3. 《南柯太守传》:作者、主题、作品特点九、文艺理论1. 《文心雕龙》:作者、主要内容2. 《诗经》:主题、作品特点、影响3. 《红楼梦》:主题、作品特点、结尾的含义十、阅读理解题1. 《诗经》中,“庖丁解牛”的“牛”,代表什么?2.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古原草”与离别的主题关系如何?3.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中,对“游山西村”的描写,反映了什么?。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尚书》: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

《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

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

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告等。

字句古奥典雅。

《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

后称经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记录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国家的事件。

记事及其简括,一字寓褒贬。

《国语》:国别体史书,以记言为主。

全书共二十一卷,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

《论语》: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该书比较忠实地反映了孔子在哲学、政治、时事、教育、文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

《左传》:《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

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

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详细系统地记述了春秋时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主要事件。

《战国策》:以记言为主的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主要着重记述了战国时的策士、说客的言行。

思想上“重士”和“民本”。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百度百科上说诗经共311篇,是算上了另外六篇有目无词的笙诗)书成于春秋时期,先秦通称为“诗”或“诗三百”。

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关注现实,并采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先秦历史散文:指在先秦时代,一些记载历史兴废之迹的著作,本为历史书,然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故称之为历史散文。

主要以《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代表,其中《左传》与《战国策》文学价值最高。

楚辞: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因西汉刘向编辑《楚辞》而得名。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文学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由雅转俗的转变时期。

主要文体包括词、诗、散文(雅);小说、话剧(俗)·注:关于词的拓展1、文学作品之分类(1)西方三分法:叙事类作品(《荷马史诗》)、抒情类作品(抒情诗歌)、戏剧类作品(时空舞台表演)(2)我国四分法:诗歌、散文、戏剧、小说2、什么是词(1)欧阳炯:“因集近来词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花间集序》(2)孙光宪:“晋相和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布于洛阳,洎ji入相,专托人收拾,焚毁不暇。

…号为曲子相公。

”—《北梦琐言》(3)总结:就初始而言,词可谓曲子词之简称,是一种密切配合燕乐歌唱的文学形式。

娱乐功能,通俗和新奇俱备。

后渐渐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独立诗体。

(4)“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乐府余论》[清]宋翔凤(5)因为它与音乐的关系,又被称为“倚声”、“乐府”、“乐章”,此外还有“诗余”、“长短句”等别称。

3、宋前之词(1)词源于唐朝民间,以敦煌曲子词为代表。

《云瑶集》、《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2)文人词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百代词曲之祖—《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第一首文人词,据传李白所作)和《忆秦娥》(据传李白所作)(3)宋文人词之门,由晚唐五代打开。

文人词,最早的集子名为《花间集》,它是由后蜀赵崇祚zuo所编。

晚唐第一大词人—温庭筠yun,《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南唐李煜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南唐中主李璟、宰相冯延已也很棒,欲罢不能。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宋词红粉佳人晏殊~失意文士苏轼周邦彦~苦闷志士南渡词~悲剧英雄辛弃疾一. 因革期(开国960-1060)宋词真正发展是在真宗、仁宗朝(11C后)第一代词人群,分两大正营1、台阁词人·创作特点:承袭花间、南唐风格反映承平时代达官贵人的生活情趣及其人生反思体制以小令为主整体看,因循多于革新(1)晏殊(北宋倚声家初祖)《珠玉词》词风闲雅有情思《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2)欧阳修余力为词,柔情艳词为主。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明代文学1、吴中四杰:是指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都住在吴中而得名;四人中以高启和杨基成就较大。

代表作有《塞下曲》等。

高启,其诗学习汉魏晋唐,不拘—格,而以豪放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杨基诗风清润峭拔。

2.台阁体::明代占文坛主导地位的诗派。

以杨荣、杨溥、杨士奇为代表。

内容多为歌功颂德。

风格平正典丽,缺乏真情实感,成为粉饰太平的工具。

代表作有《从游西苑》、《元夕赐观灯》等。

3.茶陵派:明代文坛的重要诗派。

以李东阳为主,成员有谢铎、张泰等人。

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的研究,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卑冗文风。

4.前七子:是明代以李东阳为首的文学群体,主要代表有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等。

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空洞拖沓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又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

240.后七子:是指明代嘉靖年间以王世贞为核心的文学复古运动,主要代表有李攀龙、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等。

是对前七子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在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和遵循古典诗歌法度的问题上,他们更加严格地强调法度要求,因此遵法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也表现得更加突出。

5.唐宋派:明代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为代表的文学流派。

他们选择唐宋古文为取法对象,推崇宋代理学,重申“文道合一”主张,创作中表现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

成就较高的是归有光,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琐事及普通的人物,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寄寓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如《项脊轩志》。

6.公安派:是晚明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他们提出“性灵说”,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

对晚明小品文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填空。

1.章回小说:章回体是我国古代长篇唯一的外在结构模式,来自于“说话”。

它以“回”(次数)的形式规划章节,每回通常有对仗的回目以显示一章的内容。

“回”的开头有衔接上回的文字,回末有“且听下回分解”一类字句。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有: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同意整体。

2.拟话本:通常指明清文人模仿宋元话本形式而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主要是供读者案头阅读的书面文学,其结构特征一般保留有“入话”用语,形式则仍保留“说话的”、“听话的”“话分两头”等评话的行业用语。

“拟话本”这一称谓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创制的,代表作有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编著的“二拍”。

3.格调说:沈德潜提出的论诗主张。

他强调写诗必须讲究格律声调:“诗贵性情,亦须论法”。

所谓“性情”是指符合封建正统观念的思想感情——“温柔敦厚”,要写得含蓄、蕴藉、委婉,“怨而不怒”。

所谓“论法”,就是讲究格律、声韵,重视体式,提倡学古,但反对完全模拟古人。

“格调说”对“神韵说”空疏浅陋的弊病有所补救,可它维护儒家“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其基本倾向于封建正统派诗论。

4.肌理说:翁方纲认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也”。

他把思想意义与组织结构、学问材料统一起来,认为作诗不在力求神韵,不在死守格调,也不在空谈性情,而在读书,有学问,有方法,把诗歌引向“考据入诗”的故纸堆,成了令人生厌的学问诗。

5.桐城派:清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

因代表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

桐城派文论:方苞首先提出“义法”主张。

“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技巧。

他要求文章形式服从内容,语言“清真雅正”和“雅洁”,去掉“冗辞”,直到“一字不可增减”。

刘大櫆是方苞弟子,论文以“法”为主,主张模拟古人的“神”(文法高妙),气(文章气势),“音节”和“字句”,把其师的“义法”具体化,对桐城派理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上古神话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造人、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第二章《诗经》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汉代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商颂,周颂,鲁颂,它们分别有5 篇31 篇和4篇作品,共40篇。

7、《诗经》内容来源献诗、采诗、删诗8、《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

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婚姻爱情诗、战争徭役诗、怨刺诗、宴飨诗。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三、填空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甲骨卜辞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商周铜器铭文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尚书》。

4、《尚书》艺术成就:一单独成篇文本结构和文体形态完整对先秦叙事散文有直接影响;二文风古朴,不饰藻华;三萌芽阶段作品,文字古奥,语句拗口;四是记言文之祖,语言技巧超过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5、《春秋》泛称,百国史书。

中断公元前481(绝笔已获麟)。

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

6、《左传》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记事详尽完整的编年史书,是中国散文典范,标志中国叙事散文走向成熟,史转文学达到新高度。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一、名词解释《七发》:①西汉枚乘的代表作;②设为主客问答,重铺陈夸张,对统治者的腐朽生活进行讽谏;③汉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大历十才子:①指唐代宗大历年间驰名诗坛的一群诗人(如钱起、卢纶等);②擅长写作五律;③以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为诗歌主题,诗风平庸,成就不高。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

西汉末年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

诗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的合称。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的臣子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

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

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

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两种。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第六章建安文学一、名词解释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汉末魏初时期诗歌,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悲愤诗》:诗歌篇名。

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

其中五言体较可信。

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

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论述题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参考答案: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参考答案: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PART 1诗词背诵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踏莎(SUO)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文学常识、作品默写、文学作品赏析采薇(小雅)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mǐ)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山鬼(屈原)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狄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蜀道难(李白)噫(yī)吁(xū)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diān)。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汇总

1《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2我们古代文学几种精神的表现:乡国情怀、爱情友情人生感悟(生命短暂宇宙永恒的感悟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交叉了宗教思路)3楚辞的特点:1从体式言较诗经而言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2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方言(浪漫主义诗歌总集)4《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最早一部编年史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事件观念写作义例“微言大义”5《左传》精密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6《战国策》反应了纵横家的思想和人生观“所在国重,所去国轻”7《古诗十九首》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特点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代表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枚乘《七发》汉大赋正式形成标志司马相如《子虚赋》大赋顶峰8建安风骨: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观其时文雅好慷慨”9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大类10 古文运动:文体文风改革自内容言是明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自形式言11 骈体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12传奇之名起于晚唐裴铏小说《传奇》13唐文学特点唐文学主要表现在诗歌领域是我们封建社会中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1从诗歌数量上看2内容看3诗歌以外散文小说词等各种文体都获得巨大成功4从作家成就和风格流派上看14苏轼的诗歌赏析1对社会的干预和人生的思考2平常事物和自然风物中挖掘道理3题材广阔细微处见功力4风格兼收并蓄刚柔并济呈现清雄之美15苏轼的词:婉约词与豪放词并攻2人生如梦的心路历程和超然自适的价值导向3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姿态万千风情万种4提升了词的境界创立新的美学规范16苏轼的影响: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敬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17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18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张生北曲压卷之作19《西游记》影响下的明代神魔小说:1《西游记》的读书仿作《读西游记》《东游记》《北游记》《南游记》2为神仙立传型的作品独转或者合转前者如观音吕沌阳无娓钟馗牛郎织女等后者如二十四罗汉八仙等3与历史故事相交融的神魔作品《封神演义》名解1、唐传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2、江西诗派: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宋人方回把杜甫黄庭坚陈诗道陈与义称为江西派,一组三宗。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汉本宋元复习范围一、填空1.其词被评为洗尽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的词人是苏轼;被王国维称为创调之才多而创意之才少的词人是周邦彦;其自度曲缀有音谱,为研究宋词乐谱的主要资料的词人是姜夔。

2.在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和新的接受对象,有力地促进了歌词、话本、戏曲等,通俗文学的兴盛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从此出现转折,诗歌、散文等,正统文学日趋衰落,世俗化的戏曲、小说日渐发展,及至元、明、清,终于成为文学的主流。

3.《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的代表作。

4.南宋以诗和词这两种体裁突出地表现爱国主题的诗人分别是陆游和辛弃疾。

5.淮海居士指_秦观,他的词集是《淮海集》;清真居士指周邦彦,他的词集是《清真词》。

6.元杂剧这朵奇葩,最初是在北中国的广袤大地上绽开的。

钟嗣成《录鬼簿》中“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共56人,可以说是元杂剧创作的第一批作家。

他们的籍贯基本上在北方,其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北方进行的。

他们相互交流,形成了以大都中心的戏剧圈。

7.王实甫的《西厢记》以惊世骇俗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而熠熠闪光,流传不朽,贾仲明说他是“天下夺魁”;与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三部戏并称元杂剧四大爱情戏。

8.王实甫《西厢记》取材于唐元稹《莺莺传》,借鉴金代_董解元所作的《诸宫调西厢记》而获重大成功。

9.《汉宫秋》中的主要人物是汉元帝,王昭君,10.名句填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此造物之无尽藏也。

”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要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要汇总)

一、填空题1.北宋四大家: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欧阳修2南宋四大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4.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白朴《梧桐雨》5.四大爱情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6.辛弃疾词风:豪壮苍凉,雄奇而沉郁。

7.欧阳修词风:平淡隽永8.秦观:清丽婉约,词情兼备9.北宋依声家初祖:晏殊10.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11.二晏:晏殊、晏几道12.苏门四学士:秦观、晁补之、张耒、黄庭坚13.朝潮苏海:韩愈,苏轼二、名词解释1.西崑派:北宋初期的文学流派,也是北宋文坛的一股逆流。

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等,它们相互唱和,编成《西崑酬唱集》因此得名。

其特点是内容空虚,单薄,思想贫乏,感情虚假,不外乎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形式上追求辞藻华丽,堆砌典故,讲究音律,形成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诗风。

2.江西诗派:宋代文学流派,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次出现并自觉结成的诗歌流派,并非都是江西人,只是在理论创作上都以学习江西人黄庭坚相标榜,并且基本倾向是一致的,因而形成了这一是个流派。

3婉约诗派:比豪放派出现较早,以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后有晏殊,欧阳修及柳永。

虽在词的表现方面大有改进,但仍未脱出婉约词风,在题材选择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

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将情思曲折表达出来,风格委婉绮丽。

4.豪放词派:由北宋词人苏轼创始,南宋辛弃疾将其推向高峰。

豪放派题材广泛,表现手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恢宏沉郁,艺术成就高,对后世影响大。

5.话本:说话艺人的底本,随着民间“说话”技艺的发展发起的一种文学形式。

6.元杂剧:把歌曲,宾白,舞蹈融合起来,受金院本、诸宫调影响,开始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①《短歌行》②《篱里行》③《步出厦门行》④《苦寒行》2、《让县自明本志令》的作者是()①曹丕②曹操③曹植④孔融3、"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出自曹植的()①《白马篇》②《赠白马王彪》③《野山黄雀行》④《美女篇》4、魏晋时期擅写四言诗的除了曹操外还有()①曹丕②王粲③嵇康④左思5、陶渊明诗歌中继承了阮籍、左思传统的是()①田园诗②山水诗③咏怀、咏史诗④咏物诗6、祢衡咏物赋代表作是()①《蝉赋》②《鹦鹉赋》③《舞鹤赋》④《洞箫赋》7、《思旧赋》的作者是()①向秀②谢庄③曹植④阮籍8、《三都赋》的作者是()①班固②左思③张衡④扬雄9、《芜城赋》的抒情性极强,寄寓了()①对故乡的思恋②对历史兴衰变化的感慨③对广陵城的喜爱④对友人的怀念10、《北山移文》的作者是()①孔稚珪②鲍照③丘迟④郭璞11、《兰亭集序》的作者是()①王羲之②陶宏景③嵇康④丘迟12、《搜神记》中见义勇为、自我牺牲的山中客形象见于()①《韩凭夫妇》②《干将莫邪》③《宋定伯捉鬼》④《李寄斩蛇》13、《石崇每要客燕集》表现了()①石崇盛情待友②石崇的吝啬③石崇的奢侈和残忍④石崇的礼让14、《画王弃市》选自()①《西京杂记》②《世说新语》③《笑林》④《博物志》15、《韩凭夫妇》在艺术上成功地运用了()①细节描写②景物描写③神话故事④寓言故事16、南朝时以"九品论人,七略裁士"品评诗人的诗论家是()①曹丕②钟嵘③刘勰④陆机17、突破传统的"诗言志"说,提出"诗缘情"的是()①钟嵘②曹丕③陆机④刘勰18、《文心雕龙》论述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是()①《神思》篇②《情采》篇③《时序》篇④《知音》篇二、多项选择题1、曹丕的《燕歌行》()①在五言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②人物心理刻画细腻动人③音节圆转流畅④多处使用典故和神话传说⑤是七言律诗2、曹植的《白马篇》()①工于起调②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③章章蝉联确良④有整齐的对偶句⑤是咏物诗3、曹植的诗()①有强烈的个性和抒情性②骨气奇高、词采华茂③多用乐府旧题写时事④多用比兴手法⑤多数是律体4、阮籍的《咏怀诗》()①多用四言诗体②多用比兴手法寄托隐衷,隐晦曲折③"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④以古寓今,思想深刻⑤是一首五言诗5鲍照的诗()①比较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②风骨欠佳③代表作是《拟行路难》十八首④完成摆脱了乐府形式⑤对后世影响较大6、《归园田居》其一()①描写了田园的宁静风光②抒发了诗人闲适喜悦之情③语言华美④诗中运用了比喻⑤有玄言成分7、陶渊明的《咏荆轲》()①以主要篇幅抒写诗人对暴政的愤恨②歌咏荆轲反暴秦的英勇行为,对其失败表示同情③塑造了荆轲除暴勇士的形象④诗中有慷慨悲壮的环境气氛的描写⑤是四言诗8、陶渊明的《桃花源记》()①是一篇独立的游记散文②有曲折生动的情节③有优美的环境描写④有"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名句⑤记作者的隐居之地9、《归去来兮辞》()①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②文中多用典故③抒情性很浓④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与劳动生活⑤表达了作者与仕宦生活彻底决裂的感情10、《五柳先生传》()①是一篇自况文②有生动的情节③文简意丰,表现了作者的高尚志趣④有鲜明的景物描写⑤有讽喻时政的内容11、曹丕的《与吴质书》()①主要讨论军国大事②悼念故去的朋友,品评他们的作品③抒情色彩极浓④是一篇骈体佳作⑤是一篇绝交书12、《与山巨源绝交书》()①作者嵇康②作者是东晋人③是一篇绝妙的讽刺文章④文中有"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言论,故为"世教所不容" ⑤是一篇骈体文13、《洛阳伽蓝记》()①作者郦道元②作者颜之推③作者杨衒之④主要记洛阳佛寺⑤是北朝散文名作14、《兰亭集序》()①作者王羲之②作者是西晋人③是一篇骈体佳作④自由活泼地写景抒怀⑤作者是东晋人15、《陈情表》()①作者诸葛亮②作者李密③被刘勰盛赞为"志尽文畅,表之精英" ④骈散相间,情辞婉转⑤讨论了军国大事16、向秀的《思旧赋》()①赋文很长,着意叙旧②是经友人故居,触景伤怀而作③用典故抒情④骈散相间,情辞婉转⑤是骈体名作17、《别赋》()①作者江淹②铺叙人间各种离别情状③不注重以景衬情④不用骈体⑤作者鲍照18、《哀江南赋序》()①全文直抒胸臆②几乎全用典故③作者庾信④作者江淹⑤是散文杰作三、填空题1、建安时期以()和()为代表的许多优秀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方的风格,后人称之为()或()。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先秦文学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章。

产生于黄河流域,加工于春秋中叶,以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为主。

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为现实主义风格,被后世尊为“诗三百”。

内容上分风(土风歌谣)、雅(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三部分,其中《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三《国风》,是周朝南方各地的歌谣;《雅》包括大雅和小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颂”不如“国风”,“国风”中又以“二南”(周南和召南)为最高。

2、《山海经》《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作者不详,司马迁以其为《禹本纪》所取材,故疑其所出亦当较早。

今存十八卷,包括《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两部分。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山经》以山为纲,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记述山川水木之怪异的分布情况;《海经》以海外异物为主,记述分布于国内外的珍禽异兽以及奇异的名山大川等。

《山海经》为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楚辞》《楚辞》为屈原所作,宋玉等人也有作品传世。

它是我国古代继《诗经》之后出现的又一诗歌高峰,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发展。

《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国风和小雅为主的四言诗体,吸收了楚歌和先秦散文的精华,创造了一种句式灵活的新诗体(即骚体)。

它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和鲜明的抒情个性。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的诗人,他用浪漫的想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美妙世界,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一首具有深刻现实感的爱国主义诗篇。

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复习资料

一.作品的作者与年代:1.春秋:左丘明——《左传》《国语》孔子——《论语》2.战国:孟子——《孟子》庄子——《庄子》屈原——《离骚》3.西汉: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司马迁——《史记》4.东汉:班固——《汉书》赵壹——《刺世疾邪赋》班固《咏史》辛延年《羽林郎》5.北朝: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6.三国魏曹操——《蒿里行》《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王粲——《七哀诗》刘桢——《赠从弟》蔡琰——《悲愤诗》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嵇康——《养生论》《声无哀乐论》《幽愤诗》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7.西晋:陆机——《拟古诗》十二首《文赋》左思——《咏史》八首《三都赋》8.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9.南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0.唐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骆宾王——《在狱咏蝉》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孟浩然——《过故人庄》王维——《观猎》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将进酒》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填空题: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三诗:鲁诗—申培,齐诗—辕固,韩诗—韩婴。

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后出现“毛诗”鲁国毛享,赵国毛苌。

2、《尚书》就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商周时期记言的历史汇编,散文形成的标志。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3、《春秋》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事体编年史。

主要记录鲁国事件。

4、《论语》就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5.《国语》:国别体。

6.孟轲的对儒家思想的贡献:①性善论(仁义礼智—人性之善)②重民思想。

7.庄子的思想:①气②化,万物皆化。

③道,宇宙的最终根源。

自然之限:生与死。

社会之限:时与命。

自我之限:情与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证论散文1、《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课集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

《吕氏春秋》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发展。

《吕氏春秋》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毎览8篇;六论,每论六篇。

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他们组成了一个所谓的“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吕氏春秋》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但其中不少文章平实畅达,说理生动,可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吕氏春秋》还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在中国寓言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淮南子》:《淮南子》是汉初南王刘安招致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原称《淮南鸿烈》,约成书于汉武帝初期。

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

其文风新异瑰奇,行文也多形容铺张,注重语言的修饰和整饬,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3.《论衡》为东汉王充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现存文章有85篇。

王充选取当时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分别加以阐述,其中包括人的遭遇、命运、天性、才气、骨相等颇有深度的议题,都是围绕着人类自身的困扰而展开的,体现了王充对现实的积极参与,同时流露出他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论述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史书虚妄夸大的记载、天人感应之说、灵魂不死观念等。

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世俗的虚妄之说,而且对圣贤之言、经典之文也多有辩驳,指出其夸大失实,不可尽信之处。

《论衡》作为一部辩论性著作,是一部“实论”型散文,用事实说话,援引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批驳各种虚妄之论。

文字既准确精炼,又通俗易懂。

1.《谏逐客书》文学成就①《谏逐客书》是古代一篇优秀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公文的一些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公文本质属性形成了该文鲜明的特色。

《谏逐客书》是如何有针对性地、成功地对逐客之事加以论断,使该公文收到了显著的实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唐代文学概说一、大唐盛世1、政治军事的强大(政治清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2、经济的高度发展,城市发达(富商集团的出现和商人地位的提高;长安城市规模宏大,人口众多)3、文化的极大繁荣(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海、陆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中外文化的交融;生活与文化艺术的胡化:音乐、舞蹈、美术、雕塑、诗歌、饮食、服饰、娱乐、生活习惯均杂取中西)4、社会风气的极度开放(妇女社会地位较高)二、唐代士风1、自信与豪迈(国力强大、文化进步、入仕自主权)2、入仕途径众多积极进取精神、强烈参政意识(门荫、科举、从军、入幕)3、出入三教,思想灵活开放(儒、释、道、纵横、任侠……)三、唐代文学风貌盛唐气象◆内容壮阔、情调昂扬、音韵和谐、意境圆融、雍容浑厚◆外向、抒情,富于理想色彩、浪漫情调个性鲜明,风格流派众多◆唐诗——诗歌的顶峰◆“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胡应麟《诗薮·外编》四、唐代文学的繁荣及其原因(参见P175-178)1、诗、文、小说、词各种文体全面发展。

2、作者众多,大师辈出。

3、作品数量众多、题材广泛、风格流派多样、艺术成就登峰造极繁荣原因1、经济原因(1)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物质基础。

(山水田园诗与园林的盛行)(2)作品流传便利的鼓励。

(3)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出现,促进俗文学的发展。

2、政治原因(1)统治阶层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对文学艺术的促进(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

(2)政治开明、思想禁锢较松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较自由的空间。

3、文化原因(1)统治阶级的提倡和重视,社会风气趋尚的鼓励。

(诗板、盗亦爱诗)(2)唐代文人恢宏的胸怀、自信与进取精神成就唐代文学的昂扬情调。

(3)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作了准备。

魏晋南北朝文学充分认识文学的艺术特质、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功能的必然延续与发展。

南北文风的交流,促进了文学高潮的到来。

小结重点:唐代的士风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第一节)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第四节)知识点:唐诗的分期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元年(713)约为百年。

唐诗风貌准备期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约五十年。

唐诗繁荣期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开成元年(836)约七十年。

唐诗的变化与再盛期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昭宣帝天祐四年(907)约七十年。

唐诗的余响期第一章初唐诗坛唐诗风貌的初成(618-712)1、宫廷诗及唐诗的格律2、初唐四杰3、陈子昂一、唐诗风貌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气象圆融阔大。

内容壮阔、情调昂扬、音韵和谐、意境圆融、气度雍容浑厚“声律与风骨俱备”,文质斌斌,尽善尽美。

二、初唐诗坛概况1、唐初:文学主张的南北融合与创作上的宫廷诗时代☆宫廷诗写作场合:宫廷作者队伍:南朝入唐的遗老文士、朝廷重臣写作方式:应制奉和、酬唱题材内容:沿用旧题、咏物风格:南朝遗风,绮靡自由抒情意味淡薄,缺乏艺术个性,比宫体诗较清新明朗2、初唐诗的发展形式技巧上精进(虞世南《咏蝉》)咏物贴切,辞采华美,有身份感。

传统典故翻新:树木的种类(弱柳鸣秋蝉)与秋风的关系声律方面的发展永明体的缺点:1.诗律形式纷繁杂乱,尚未定型;2.“八病”的病犯忌讳太多,使人无所适从;3.律句与律联虽已解决,但两联之间的关系问题尚未解决。

4.一句之中和一联之内,虽有轻重迭代之致,而求之全篇,则往往是平仄相同的两个律联的重叠,重复单调,缺少变化。

五律的定型:A、上官仪与上官体(约公元608年―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陕州陕县人。

贞观初进士,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

唐高宗时任中书侍郎,麟德元年十二月被诛。

以体物细腻、写景清丽、属对工切、风格绮错婉媚为特点。

提出“六对”、“八对”说B、从杜审言到“沈宋”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

唐诗声律1.由永明体被动避免“八病”到摸索正面规律。

2.从四声律到平仄律,句中平仄规律严格,易于掌握运用。

3.从只讲一句、一联到全篇讲究粘对。

4.要求对仗。

体诗格律1、平仄原则2、“粘对”原则(一联中的两句平仄相对,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第二字平仄相同。

)3、对仗原则: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4、押韵原则:偶数句尾字押韵,以平声韵为常见,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

5、除叠词外,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四、初唐四杰与诗风变革高宗武后时期,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1、四杰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王勃(650-676):字子安,王通之孙杨炯(650-694):曾任盈川令,世称杨盈川卢照邻(634?-683):字昇之,号幽忧子骆宾王(623-684?):字观光,曾任临海丞,人称骆临海2、强烈的自信、睥睨古今的锐气和勇气3、自觉的文学改良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4、艺术成就(1)拓新诗歌的主题和题材,面向广阔的时代生活,真实抒写个人遭际。

闻一多: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与塞漠。

咏史、咏怀、边塞、山水登临、送别、行役、隐逸、咏物、乐府古题感情充沛,力量雄厚音韵流转,气脉生动(2)用现实的人生感受自由抒情他们的诗歌变得更加充实,无论是渲泄抑郁不平的牢骚,或写追求功名的热望,都具有一种昂扬、壮大、浓烈的情感!《在狱咏蝉》骆宾王(咏物不离于物,抒怀不著形迹,二者融合无间)(3)语言流畅不滞涩,风格逐步走向刚健清新五、陈子昂与唐诗风骨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出生富裕庶族地主家庭,慷慨任侠。

发愤读书,关心国事。

682年举进士,直言敢谏,曾任右拾遗,世称陈拾遗。

曾两度从军。

自请还乡,被迫害冤死狱中。

有《陈伯玉集》。

1、诗歌理论一、对六朝以来特别是齐梁时期诗歌的批判,既旗帜鲜明又抓住了要害。

自南北朝以来,诗歌创作往往强调的是“吟咏性情”的一面,注重诗歌的词采之美,但却忽视了诗歌的比兴美刺,也即忽视了诗歌对社会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

二、明确地提出了纠正的方法与途径。

所谓“风骨”,就是诗歌创作中把端正、健康、明朗的思想感情与刚健遒劲清新的风格相统一的一种美学品格。

所谓“兴寄”,就是强调诗歌的比兴寄托,托物喻志,因物起兴。

三、通过对东方虬诗歌的评价,提出了自己对于建立新诗风的要求。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使人读后,能“洗心饰视,发挥幽郁”。

即诗歌要在内容劲健刚直,感情热烈昂扬,在音节上铿锵有力,气势飞动,在辞采上要光彩辉映,明朗皎洁,使人心明眼亮。

胸襟开阔,涤烦去忧,既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又有显著的社会效果。

2、诗歌创作题材:大都是有感于政事而发,针对现实生活中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而作的,使诗歌走上了反映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道路,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

艺术上:多用比兴讽喻手法,情调上则或慷慨悲凉,或沉雄激越。

六、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艺术成就1、情、景、理完美交融。

春江月夜的美景江畔月下的沉吟因月而起的情思三者融为一体,内涵丰富深邃。

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并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

2、结构巧妙,景物描写绚烂多彩。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五字一一吐出,又逐字结束。

五字中又以月、江为主。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月亮的升降带动景物的转换、感情的起伏和韵律的改变。

3、声韵和谐悠扬,韵律节奏饶有特色。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平、仄交互杂沓(庚韵、霰韵、真韵、纸韵、尤韵、灰韵、文韵、麻韵、遇韵),高低音相间,一唱三叹,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韵律的转换切合诗情的起伏。

4、感情“哀而不伤”,语言清丽优美,格调雅洁。

本章小结重点:唐诗风貌初成的历程一、唐诗的特质、初唐诗坛的整体风貌(宫廷诗继承齐梁余风,内容上以奉和应制、沿用旧题、咏物为主;自由抒情意味淡薄,缺乏艺术个性;但重视词藻与声律,促进诗歌形式美的发展。

上官仪代表最高水平,上官体。

)二、沈宋对律诗定型的贡献,律诗的格律(五律的定型由二人最后完成。

创作实践。

)三、初唐四杰对唐诗风貌形成的贡献(自觉的文学改良意识。

创作实践:题材的开拓;骨气刚健、气势壮大;抒发一己情怀,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四、陈子昂与唐诗风骨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成就知识点:宫廷诗、上官体、台阁体、文章四友、沈宋、初唐四杰、吴中四士、陈子昂、张若虚盛唐山水田园诗派1、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合流2、诗派及其形成原因3、代表诗人及其作品风貌一、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合流山水诗:谢灵运、谢脁;客观描摹,写实细腻;游览、玄理田园诗:陶渊明;主观意象;劳动、隐逸葛晓音:“山水诗与田园诗题材的远源虽然不尽一致,但在晋宋之交同时兴起,则源于同一种哲学思潮。

对自然之道的彻悟,以及用艺术形象再现自然美的自觉,使这两种题材的诗歌经过南北朝到初唐的发展,在盛唐殊途同归。

山水田园诗的合流盛唐山水诗人,既代山川立言,又为山川取貌,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 主观意象和客观意象并重,抽象美与具体美兼具,生活感受与景物描绘并重,完成了六朝形似向唐代形神并重的大转变,以坚实的创作实践将田园诗和山水诗合流为山水田园诗。

盛唐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不同于一般的山水诗。

它是以田园隐逸的淡泊情怀和眼光,观察和描绘山水。

因此山水往往取清淡柔美的一面,清淡之景物和其在观赏者心中引发出的恬淡闲静的感情水乳交融,浑为一体。

二、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1、思想方面,佛、道的兴盛和知识分子隐逸风气是文人描写山水田园的直接原因。

2、政治经济上,初唐至盛唐近百年来政治较清明,社会基本安定繁荣,奠定悠闲生活的物质与社会基础。

庄园盛行;漫游、宦游、隐居读书风气3、文学传统继承与发展的结果。

(六朝形似之美唐代形神并重)三、盛唐山水田园诗派1、组成(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卢象、丘为、綦毋潜等)2、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特点(1)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表现出一种回归自然、向往闲逸的思想。

(2) 形式:长于五言,多五绝、五律、五古。

(3) 风格:大多偏于恬静雅淡,静逸明秀之美王维:秀雅、幽闲古澹。

孟浩然:清旷淡远储光羲:淡逸真朴、闲婉真至。

常建:清微灵洞。

祖咏:清旷幽绝。

裴迪:雅淡。

卢象:雅而不素。

丘为:清倩不凡。

綦毋潜:清雅峻洁四、布衣诗人孟浩然(689——740)孟浩然的隐居和求仕:前期隐居读书,后期求仕无门(曾两赴长安,一至洛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