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奖赏系统研究进展2
奖赏系统与赌博成瘾的神经机制
奖赏系统与赌博成瘾的神经机制赌博成瘾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研究表明,赌博成瘾与奖赏系统的异常活动密切相关。
奖赏系统是大脑中的一组神经回路,负责感受和调节奖赏行为,包括赌博行为。
了解奖赏系统与赌博成瘾的神经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赌博成瘾具有重要的意义。
奖赏系统主要由多个脑区组成,包括海马体、杏仁核、纹状体和前额叶皮层等。
这些脑区之间通过神经递质的传递进行信息交流,形成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
在奖赏系统中,多巴胺是起着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
多巴胺的释放会引起愉悦感,从而加强奖赏行为。
赌博成瘾者的奖赏系统中多巴胺的水平通常较高,这使得他们对赌博行为产生了强烈的欲望和依赖。
赌博成瘾的神经机制与奖赏系统的异常活动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赌博成瘾者在进行赌博行为时,奖赏系统中的多巴胺水平明显升高。
这种多巴胺的释放会导致赌博成瘾者产生强烈的愉悦感,从而加强他们对赌博的追求。
此外,赌博成瘾者的奖赏系统对奖赏刺激的反应也比正常人更加敏感。
他们对于赌博行为所产生的奖赏刺激的感受更强烈,这使得他们更容易陷入赌博的恶性循环中。
除了奖赏系统的异常活动,赌博成瘾还与其他脑区的功能异常有关。
研究发现,赌博成瘾者的前额叶皮层功能受损。
前额叶皮层是大脑中负责决策和控制行为的区域,它对奖赏行为的抑制和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赌博成瘾者的前额叶皮层功能受损,导致他们在面对赌博诱惑时缺乏自控能力,更容易陷入赌博的泥沼。
了解奖赏系统与赌博成瘾的神经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赌博成瘾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奖赏系统的研究,可以发现赌博成瘾的早期预警信号。
当奖赏系统的活动异常时,可能预示着一个人对赌博行为的倾向增强,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以避免赌博成瘾的发生。
其次,通过对奖赏系统的调节,可以减轻赌博成瘾者的症状。
一些药物和心理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调节奖赏系统的活动,减少赌博成瘾者对赌博行为的依赖和欲望。
最后,通过对赌博成瘾的神经机制的深入了解,可以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大脑的“奖赏回路”,是什么神奇的存在
大脑的“奖赏回路”,是什么神奇的存在都说人的大脑是世界上最精密的系统之一,大脑蕴含着很多未解之谜,现代科学一直在探索它的奥秘,有很多网友困惑,为什么大脑有“奖赏回路”?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解密这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存在。
在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詹姆斯·奥尔兹和彼得·米尔纳突发奇想,把几只小鼠的皮质下区域和一个小踏板连接在一起。
小鼠按下踏板,相连的神经元就会被微弱的电击激活。
奥尔兹和米尔纳惊奇地发现,他们的小鼠把这项活动排在了所有活动前面,以至于不吃不喝,一天按700次踏板。
大脑的奖赏回路就这样被发现了:大脑里某些神经元的激活就是一种奖赏,强度甚至高于摆在饥肠辘辘的人面前的一顿大餐。
这是因为“奖赏回路”在起作用。
对小鼠来说,没有任何方式比直接电击更有效地刺激奖赏回路,哪怕是进食,很不幸,小鼠最终死于愉悦。
这一实验解释了动物的行为反应,那么,人的大脑是如何运行这种模式的呢?我们的大脑有两个半球,每侧半球各有一个伏隔核。
下图是一个简化的奖赏回路模型:中脑腹侧被盖区、伏隔核与前额叶皮层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一条通路。
它们之间如何起作用呢?简单来说,当接收到对生存有利的刺激时1-2通路的阀门开启,伏隔核受到刺激,从而向前额叶皮层发出反馈,让前额叶指挥大脑继续这个行为。
伏隔核主要负责对生物行为进行奖赏,如果伏隔核认为这个行为很好,便会批准这个行为的奖赏,而奖赏的实际发放则是由VTA负责,它会负责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在伏隔核和前额叶皮层中释放,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这便是大脑的奖赏系统。
为什么要叫奖赏回路呢?前额叶接收到来自伏隔核的信号后,就会趋向于继续先前的行为,从而对行为形成强化:产生行为→刺激VTA→产生反馈→强化行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强化回路。
这就能理解为什么吃甜食越吃越停不下来:多巴胺奖赏回路伏隔核要吃!杏仁核兴奋前额叶皮层锁定目标吃!感觉皮层好吃!开心!(*^▽^*)如何有效利用大脑奖赏回路?1、给自己设立有价值感的目标考一个证书、看完一本书、完成一定量的运动等,明确的目标会使我们抵抗即时性快乐的诱惑。
杏仁核与成瘾行为探索奖赏系统的神经机制
杏仁核与成瘾行为探索奖赏系统的神经机制导言:成瘾行为是一种被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义为一种慢性疾病的病理状态。
随着成瘾问题不断加剧,对成瘾行为的研究也日渐深入。
本文将围绕杏仁核与成瘾行为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并着重研究奖赏系统的神经机制。
一、杏仁核的概述杏仁核是位于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分为中央核和壳核两部分。
它在情绪、记忆和奖赏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杏仁核在成瘾行为中的角色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
二、成瘾行为与奖赏系统成瘾行为常常与强烈的奖赏感受有关,奖赏系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奖赏系统是大脑的一个复杂网络,包含多个核团和途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情感、动机和行为。
杏仁核在奖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杏仁核与奖赏过程杏仁核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奖赏过程中的多个因素。
研究表明,杏仁核参与了奖赏预测误差的计算、奖赏价值的评估以及奖赏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成瘾行为的奖赏过程往往与杏仁核的功能异常有关。
四、杏仁核在成瘾行为中的作用1. 杏仁核的增活性成瘾行为通常会导致杏仁核增活性,这与奖赏过程中的异常相关。
这种增活性能够引起成瘾行为的加强和维持,使个体形成依赖,产生进一步的成瘾行为。
2. 杏仁核与记忆的关系杏仁核与成瘾行为的记忆形成密切相关。
在奖赏系统中,杏仁核参与了情绪记忆的存储和加工。
通过与其他脑区的连结,杏仁核在成瘾行为的记忆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杏仁核与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成瘾行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杏仁核参与了情绪状态的调节,特别是对负性情绪的处理。
成瘾行为往往出现在负性情绪的背景下,杏仁核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五、探索成瘾行为研究中的奖赏系统神经机制1. 神经成像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神经成像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杏仁核与奖赏系统之间的关系。
功能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2. 神经递质的作用多种神经递质在成瘾行为的奖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杏仁核作为一个重要的调节器,也参与了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
脑奖赏系统研究进展
赏系统 ,它几乎参与 了所有成 瘾行 为,而中脑腹侧被盖 区,伏 隔核和 多巴胺是该 系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本 文将 对此
研 究 进展 作 一概 述 。
【 关键词 】 中脑腹侧被盖 区 伏 隔核 多巴胺
T e d v l p n fr s a c n b a n’ e r y t m h e eo me to e e r h o r i S r wa d s se Xu Wa g h o Wetr h n d c l U iest n c a . sen C ia Me ia nv r y,P e l ia dc lS in e i rci c l n Me ia ce c ,S u n,C e g u 6 0 4 wh a h n d 1 0 1,Chn ia
隔核 ( A ) 的 D 神 经 元 ,尼 古 丁 乙 酰 胆 碱 受 体 Nc A (A h s n e R )表达上调 。这种 神经 适应现 象便 是药物 奖赏 的
一
个生理基础。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氨基丁酸 ( A A)也 是 一种 重要 的 神经 递质 ,在 GB
生来就对某些东 西的渴望 或者依赖 ,比如食 物奖赏 、性奖
a e t s mp ra r ft e s se r he mo ti o ntpa o h y tm. t t
【 e od】 Vn a tm n l r V A ; ul s cu bn N c ;Dpmn K y rs w etle et e r g a a a( T ) N c u acm es( A ) oa i e e
维普资讯
广
州
医
药 20 0 8年第 3 9卷第 2期
・
事件相关fMRI在重度抑郁症奖赏刺激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为关联中,尾状核起关键作用。 3在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ER-fMRI 中的奖赏刺激研究
刺激处理随着时间而推进,包括多个阶段.即线索识别 (cue identification)、期待(anticipation)、行为执行(behavioral execution)、结果处理(outcome processing)以及调整(adjust— ment)。 2 ER-fMRI对奖赏诱发的正常人脑区激活的研究 2.1奖赏相关脑区的影像解剖 对奖赏刺激有反应的脑区 包括中脑(midbrain)、腹侧纹状体(ventral striatum,VS)、内 侧杏仁核(medial amygdaloid nucleus)、眶额皮质(orbital frontal cortex,OFC)、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9州,其中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及其投射区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c) 是主要的神经基础,多巴胺(dopamine,DA)是最重要的神经 递质。 2.2正常人基底节区和皮质一边缘系统相关脑Ⅸ的fMRI研 究 大量有关金钱奖赏的研究发现。奖赏期待主要激活皮层 下NACC,而奖赏反馈主要激活MPFC…;前扣带皮层(anteri— or cingulate cortex,ACC)的激活出现在涉及风险性的行为 决策中,相对于输钱的奖赏反馈,赢钱能激活额内侧回(medi— al frontal gyrus)n“。另有研究指出,ACC在冲突监控和行为 选择上有重要作用,其激活出现在行为很有可能出错的条件 下Dz]。Tricomi等‘1 3]在研究运动要求和奖赏结果之间的关联 性时发现了背侧尾状核的激活,从运动反应(手指按键)的角 度解释了在奖赏处理中腹侧纹状体的激活。然而,也有研究 表明腹侧纹状体的激活也可在无相关运动要求的奖赏期待中 出现‘…“。
奖赏回路在吗啡成瘾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论著121奖赏回路在吗啡成瘾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康 娜1张继川通讯作者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昆明 650031摘要:吗啡是治疗慢性疼痛最有效的镇痛药,但是由于吗啡的耐受性、严重的戒断症状以及较高的复发风险等特性,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
过去的研究表明,吗啡的成瘾性,与大脑中相关的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变化有关,特别是与奖励相关的大脑区域的功能作用。
鉴于已积累的发现,吗啡研究的最新趋势是检查在吗啡作用影响下大脑奖励回路中神经元相互作用的动力学。
在本篇综述中,主要介绍吗啡所涉及的几种奖赏回路之间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吗啡成瘾;奖赏回路;戒断症状引言吗啡是治疗癌症和非癌症患者中慢性、中度至重度疼痛的首选药物。
但是长期使用吗啡治疗最终会导致对吗啡镇痛作用的耐受性[1],这就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功效。
通常会使用较高剂量的吗啡来克服耐受性,但是这种方法会给患者带来更高分险的副作用,例如吗啡奖励和戒断症状。
因此,需要了解吗啡成瘾的分子和功能机制,以开发出成瘾程度较低的吗啡治疗替代品。
本篇文章主要论述吗啡成瘾的机制以及奖赏通路相关脑区在其中的作用。
1.吗啡与成瘾吗啡(Morphine),别名美施康定,为阿片受体激动剂。
在阿片类药物中,吗啡、可待因、芬太尼或丁丙诺啡被认为是用于术后疼痛和癌症疼痛的最有效镇痛药。
吗啡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主要特点是强迫性用药、对药物渴求的控制力下降以及持续性渴求状态。
造成吗啡成瘾的主要因素包括正性强化因素、负性强化因素以及条件性强化因素[2]。
正性强化因素主要概括为吗啡引起的精神欣快感和奖赏效应,其发挥途径主要与药物引起的心理依赖以及脱瘾后的复吸密切相关;负性强化因素指逃避现实、减轻戒断状态,主要通过药物引起身体依赖性起作用。
成瘾过程中正性强化因素即精神依赖,而精神依赖的形成机制与脑内的奖赏系统有关。
吗啡奖赏系统主要涉及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海马(Hippocampus,HIPP)、杏仁核(Amygdala,AMg)、背侧纹状体(Dorsal Striatum,dST)等多个脑区[3],其中以VTA 到NAc 的多巴胺投射为主,形成VTA-NAc 环路,构成了药物奖赏和自然奖赏的解剖学基础。
赌博行为对人脑内皮质区的神经影响研究
赌博行为对人脑内皮质区的神经影响研究赌博是一种常见的娱乐活动,但是它也可能对人脑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赌博行为对人脑内皮质区的神经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赌博行为对人脑内皮质区的影响,并讨论相关研究的结果。
赌博行为涉及到人脑的奖赏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由大脑内皮质区的多巴胺神经元组成。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在奖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人们获得奖励时,多巴胺神经元会释放多巴胺,使人感到愉悦和满足。
赌博行为可以刺激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奖赏感。
研究表明,赌博行为对人脑内皮质区的神经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赌博行为可以改变人脑内皮质区的结构。
一项研究发现,赌博成瘾者的前额叶皮质区和杏仁核的体积较正常人更小。
前额叶皮质区是人脑的决策和控制中心,而杏仁核则与情绪和奖赏有关。
这些结构的改变可能导致赌博成瘾者在决策和情绪调控方面出现问题。
其次,赌博行为可以改变人脑内皮质区的功能。
一项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赌博成瘾者在进行决策时,其前额叶皮质区的活动模式与正常人有所不同。
这表明赌博成瘾者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导致他们更容易做出冲动和不理智的决策。
此外,赌博行为还可以改变人脑内皮质区的连接模式。
一项研究发现,赌博成瘾者的脑网络连接比正常人更强,特别是涉及奖赏系统的连接。
这种连接模式的改变可能导致赌博成瘾者对奖赏的敏感性增加,从而更容易陷入赌博的循环。
赌博行为对人脑内皮质区的神经影响不仅限于结构、功能和连接模式的改变,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一项研究发现,赌博成瘾者的大脑皮质区的厚度明显降低,这与认知功能下降和情绪调控困难有关。
此外,赌博成瘾者还可能出现焦虑、抑郁和冲动控制障碍等心理问题。
尽管赌博行为对人脑内皮质区的神经影响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认识,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例如,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沉迷赌博而有些人不会?赌博行为对不同人群的神经影响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赌博成瘾的机制,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成瘾与脑内奖赏系统
应引起用药动机的特点。
(2)生理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是指大多数具有依赖性特征的药物经过反复使用所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用药者一旦停药,将发生一系列生理 功能紊乱,称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以
Drug dependence and drug abuse
药物依赖性和药物滥用
基本概念
防治要点
药物依赖/成瘾性起源于体内奖赏系统
自然刺激
↓ 奖赏系统 → 趋利避害、促进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
药物刺激
↓
奖赏系统 :
精神效应 → 精神依赖性 → 渴求 ↘
觅药行为 ┓
停药后的身体效应 → 身体依赖性 ↗
DA受体阻断药能引起厌恶效应。不同药物分别对 VTA和NAc的DA神经有促进作用。
与药物依赖性有关的脑区(A)和与精神依赖 性有关的脑区(B)
A
B
与药物依赖性有关的脑区(A)和与精神依赖 性有关的脑区(B)
药物精神依赖性有关的脑区
人脑内药物 依赖性有关 的脑区
(2)杏仁复合体 杏仁对情感刺激物有定向和记忆作用。NAc和杏仁
被动觅药(或寻求刺激)行为的强化效应,又称厌恶(aversion)。
2.奖赏效应与奖赏系统
正性强化因子(奖赏)所产生的强化效应称为奖赏 效应(reward effect);脑内产生奖赏效应的神经 结构称为脑内奖赏系统(brain reward system)。
(1)中脑边缘DA系统
药物成瘾过程中,药物刺激中脑边缘(VTA-NAc)多 巴胺(DA)系统为主的神经结构,可引起人的欣快等 精神效应,或动物的主动觅药行为等正性强化效应(奖 赏效应)。
脑奖赏系统研究进展
中 D 神经 元的大 小 、 A 形状 、 阳离 子 电流大小 等均 没 有可靠 的检测方 法 , 科学 家 是 通过 测 定 其 活性 才 发 现 DA神经 元受 到多种 神经递质 的调控 。 Z c ay等 发 现在小 鼠 VTA局 部注 射 5HT ah r 一 受体激 动剂 可 增加 D 神 经元 活性 , VTA 后 叶 A 在 注射 5HT受 体拮抗 剂会抑 制小 鼠酒 精 和可 卡 因成 - 瘾 。另外 , 发 现 不 同 小 鼠 对 5HT 受 体 激 动 剂 还 - ( P G) C B 的敏 感 性 不 同 , sa 小 鼠 自我 给 药 的 量 Wi r t 比嗜酒小 鼠的量 多 十倍 , 见 嗜酒 小 鼠对 C B 更 可 P G 敏感 。实际上 , 成瘾 的 另一 个 原 因是 受 体 的敏 化 作 用 , z a _ 研 究 证 实 , 脑 D 神 经 元 的 敏 化 Vei 等 3 n 中 A 与 自我 给药密切 相 关 , 长期 给 予 尼古 丁 刺 激也 会 敏 化伏隔核 ( NAc 的 DA 神经 元 , 古 丁 乙 酰胆 碱 受 ) 尼 体 ( Ac R ) 达上调 , n h s表 这种神 经适应 现 象 即是 药 物 奖 赏的一 个生理 基础 。
维普资讯
Qig a e 2 08 Vo 0No 3 n d o M dJ, 0 , l4 .
脑 奖 赏 系 统 研究 进 展
许 望超
人 类大脑 中 , 在着 一个能 产生快 感 的系统 , 存 称
为奖 赏系统 。奖 赏可 以分 为天 然奖 赏 和药 物奖 赏 , 前者 指人先 天性对 某些 东西 的渴 望或依 赖 , 如食物 、 性等 ; 后者指人 接 触或 长 期 服用 某 种 药物 后 形 成 的
神经递质在大脑中的奖赏和惩罚
神经递质在大脑中的奖赏和惩罚大脑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担负着许多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奖赏和惩罚机制。
这个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是神经递质,它们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对奖赏和惩罚的产生和认知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一、神经递质的定义和作用神经递质是一类化学物质,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和信息。
它们存在于整个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奖赏和惩罚过程中,几种主要的神经递质起着关键的作用,包括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和内啡肽。
1. 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起到奖赏和惩罚调节作用的神经递质。
在奖赏过程中,多巴胺的释放可以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从而加强相关行为的发生。
相反,在惩罚过程中,多巴胺的释放减少,导致不愉悦的感受,使相关行为减少或终止。
2. γ-氨基丁酸(GABA)GABA是一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它在奖赏和惩罚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GABA的释放可以抑制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减少相关行为的发生。
在奖赏过程中,GABA的作用可以减弱多巴胺的释放,从而调节奖赏的强度。
在惩罚过程中,GABA的作用可以增加多巴胺的抑制,加强惩罚的效果。
3. 内啡肽内啡肽是一种内源性的麻醉镇痛物质,它在奖赏和惩罚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内啡肽的释放可以产生愉悦感和缓解疼痛感,从而增强奖赏的效果。
在惩罚过程中,内啡肽的释放减少,减弱了奖赏的效果。
二、奖赏和惩罚的神经机制奖赏和惩罚是人类行为调节的重要机制,它们与神经递质的释放紧密相关。
大脑中的奖赏和惩罚机制主要由边缘系统和纹状体系统组成。
1. 边缘系统边缘系统包括脑干和边缘灰质区域,在奖赏和惩罚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奖赏过程中,边缘系统的激活可以增加多巴胺的释放,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
在惩罚过程中,边缘系统的激活可以抑制多巴胺的释放,引起不愉悦的感受。
2. 纹状体系统纹状体是大脑中一个重要的核团,它在奖赏和惩罚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纹状体中的多巴胺神经元参与了奖赏和惩罚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高尔基和卡哈儿对神经科学发展的贡献
高尔基和卡哈儿对神经科学发展的贡献高尔基和卡哈儿对神经科学发展的贡献引言:神经科学作为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的学科,探索着人类大脑的奥秘,并为人类的认知、行为和意识的理解提供了深入的启示。
在神经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包括了两位伟大的学者:高尔基和卡哈儿。
他们的工作为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突破,深刻影响了人类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认知。
本文将对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对神经科学发展的贡献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一、高尔基的贡献1. 在解剖学上的突破高尔基通过研究大脑的结构与功能,提出了“细胞学说”,即神经系统是由细胞组成的。
这个理论的提出对于整个生物学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揭示了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为后续神经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2. 对神经元的发现和描述高尔基进一步发现了神经元这一生物学上的基本单位,并详细描述了神经元的解剖结构、功能和传导方式。
他的研究揭示了神经元是构建神经网络的基本单元,从而使得人们对神经系统的认识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3. 提出“反射弧”理论高尔基通过研究动物的强直反射和条件反射等现象,提出了“反射弧”理论。
这一理论解释了神经元和神经网络在感觉输入、信息传导和运动输出等方面的作用,为后来关于神经传递和脑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卡哈儿的贡献1. 提出了“同步放电”理论卡哈儿通过观察大脑电图,发现了大脑的同步放电现象,并提出了“同步放电”理论。
这一理论揭示了神经元传导和活动的协调性,为人们理解大脑的整体性和功能性提供了重要线索。
2. 研究了奖赏系统卡哈儿的研究还包括奖赏系统的探索,他发现了神经元在奖赏过程中的活动模式,以及这些活动与大脑中的多巴胺系统之间的关联。
这一发现引发了对奖赏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对于人类行为和学习的理解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推动了神经科学研究的技术进步卡哈儿致力于开发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例如脑电图和神经影像技术,这些技术使得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观察和研究大脑的活动。
大脑中的奖赏系统海马体的奖赏学习功能
大脑中的奖赏系统海马体的奖赏学习功能大脑中的奖赏系统和海马体的奖赏学习功能奖赏系统是大脑中一组负责感知和调控奖赏行为的神经回路,其主要包括多巴胺神经元和相关的脑区,其中海马体在奖赏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大脑中奖赏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海马体在奖赏学习中的功能。
一、奖赏系统的基本原理奖赏系统是通过奖赏的感知和反馈机制来调节动物行为的一种方式。
这一系统的核心部分是边缘系统和中脑多巴胺神经元。
当动物进行某种行为并得到奖赏时,多巴胺神经元会释放多巴胺,将奖赏信息传递给大脑的其他区域,从而产生愉悦感和动机驱动力。
奖赏系统在动物学习和行为决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奖赏的正性反馈,动物能够形成对某些行为的喜爱,并进一步加强这些行为。
同时,奖赏系统也参与到对奖赏价值的评估,帮助动物进行合理的行为选择。
二、海马体的奖赏学习功能在奖赏学习中,海马体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
尽管海马体通常被认为是与记忆相关的大脑结构,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在奖赏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功能。
1. 学习和记忆相关海马体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和记忆中心,参与着奖赏信息的存储和检索。
研究表明,当动物接受到奖赏刺激时,海马体的神经活动会发生变化,形成与奖赏相关的记忆痕迹。
这些奖赏记忆对于动物的行为选择和决策至关重要。
2. 背侧海马体的特殊功能海马体被分为头侧海马体和背侧海马体两部分,而背侧海马体在奖赏学习中的功能更为显著。
研究发现,背侧海马体神经元对奖赏信息的编码和记忆具有重要作用。
当动物接受到奖赏刺激时,背侧海马体的神经元会发出更多的兴奋活动,并对奖赏刺激进行编码和存储。
3. 奖赏行为与空间记忆的关联海马体不仅参与奖赏学习,还与空间记忆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海马体在奖赏行为的过程中,会对环境进行感知和记忆,帮助动物建立起奖赏行为和空间位置之间的联系。
这种空间记忆与奖赏行为的关联对于动物在特定环境中获取奖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奖赏系统和海马体的丧失与疾病关联奖赏系统和海马体的损伤或功能障碍与一些精神和神经疾病的发生相关。
什么是大脑的奖赏机制?_360问答
什么是⼤脑的奖赏机制?_360问答
⼤脑的奖赏机制就是我们说的“奖赏效应”,在⼼理学中,当⼈作出某⼀决策后如果被证实正确并产⽣了好的结果,⼤脑会向负责决策的区域发送“奖赏”信号,这会促进⼈的认知能⼒进⼀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这被称作“奖赏效应”。
科学家发现,⼈脑中会分泌多种能让⼈感到快乐、安全和成就感的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快乐素”(Happiness Hormone),其中的杰出代表有“四⼤⾦刚”:产⽣快感的“多巴胺”,带来激情的“去甲肾上腺素”,负责取乐和镇痛的“内啡肽”,还有协助我们战胜困难的“催产素”。
通常情况下,快乐素的释放⽔平很低,维持我们⼼情平静。
只有当我们完成了预设⽬标,作为奖励,⼤脑才会增加快乐素的分泌,让⼈感受到满⾜和成功的喜悦。
所以,想获得奖励,你⾸先要有预设⽬标,没有预设⽬标,即使你做了,你也没有什么感觉,所以,每天重温⽬标,重新设定每天的⼩⽬标⾮常关键。
然后选择⼀个⼩⽬标,限制好时间,去专注完成,当任务完成的时候,⼤脑就会给我们奖赏,你就可以去领取奖品了。
完成的感觉本来就是最好的奖赏了,其实反倒⽽不需要任何外在的物质奖励。
这就是所谓的⼤脑的奖赏机制。
具有奖赏效应的刺激使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簇放电增多,导致突触末梢多巴胺释放瞬时⼤量增加,多巴胺系统因此被认为是⼤脑的“奖赏中⼼”。
多巴胺升⾼直接影响情绪,可以调节多种形式的学习与记忆,如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增强式学习,⼯作记忆等等。
大脑的奖赏系统与成瘾行为的关联研究
大脑的奖赏系统与成瘾行为的关联研究近年来,研究人员们对大脑的奖赏系统与成瘾行为之间的关联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
对于奖赏系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更为重要的是,深入了解奖赏系统如何参与和影响成瘾行为,有望为成瘾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大脑奖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大脑的奖赏系统由多个脑区组成,包括纹状体、杏仁核、前额叶皮层等,它们相互交互作用,参与了奖赏行为的产生和调控。
在奖赏行为中,多巴胺是一种起关键作用的神经递质,通过与奖赏系统的结构相互作用,调节着人们的欲望、动机和满足感。
2. 大脑奖赏系统与药物成瘾的关联研究表明,药物成瘾与大脑奖赏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药物滥用所产生的快感感受往往源于多巴胺的释放,这直接激活了大脑奖赏系统,使人产生强烈的满足感。
随着药物的滥用,大脑对药物的奖赏效应逐渐降低,使得成瘾者需要更高剂量的药物来获得相同的快感。
这种现象被称为耐受性,是成瘾行为的特征之一。
3. 大脑奖赏系统与行为成瘾的关联除了药物成瘾,大脑奖赏系统还与行为成瘾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一些行为,如赌博、网络游戏等,同样可以通过激活大脑奖赏系统来产生快感感受。
这些行为成瘾者在进行相关行为时,大脑奖赏系统会受到激活,从而导致行为持续进行的欲望增加。
这种行为成瘾的机制与药物成瘾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具体的神经途径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
4. 进一步研究的意义与展望大脑奖赏系统与成瘾行为的关联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研究领域,深入了解奖赏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与成瘾之间的关系对于成瘾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加强对奖赏系统的基础研究,揭示奖赏系统在成瘾行为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深入探究不同成瘾类型之间的差异性,拓宽对成瘾行为的认识和理解;开展与奖赏系统相关的新型治疗研究,为成瘾疾病的干预提供新的方向和方法。
总结:大脑的奖赏系统与成瘾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多巴胺与行为习惯揭示大脑中的奖励行为习惯机制
多巴胺与行为习惯揭示大脑中的奖励行为习惯机制大脑中的奖励行为习惯机制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多巴胺在这一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参与调控大脑中的奖励回路,并对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巩固起着重要作用。
奖励行为习惯被认为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在大脑中形成和巩固后,会变得难以抑制和改变。
这种习惯形成的机制与多巴胺神经递质密切相关。
多巴胺可以增加人们对奖励刺激的关注和期待,进而引发积极的行为反应和奖励感受。
在奖励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多巴胺神经元活动与奖励反馈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当人们进行一项有奖励的任务时,多巴胺神经元会被激活,并释放出多巴胺。
这种多巴胺的释放被认为是大脑对奖励刺激进行正向加强的信号,同时也增加了相应行为的重复性。
随着重复性的增加,奖励行为逐渐形成习惯,并与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此外,多巴胺还参与了奖励行为习惯的巩固过程。
在奖励行为重复性增加的过程中,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会逐渐产生变化,使得奖励行为的加强与多巴胺的释放更加紧密相连。
这种多巴胺释放的增加会进一步增强奖励行为的满足感受,并维持行为习惯的稳定。
因此,多巴胺可以被视为奖励行为习惯形成和巩固的“信号分子”。
除了奖励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巩固,多巴胺还与奖励行为习惯的调节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多巴胺神经递质参与了大脑中奖励行为的选择和决策过程。
在面对多种不同奖励刺激时,多巴胺的活动会对大脑中的决策回路产生调节作用。
这种调节可以影响人们对奖励刺激的重要性和倾向性,从而影响奖励行为的选择与习惯形成。
综上所述,多巴胺与行为习惯在大脑中的奖励行为习惯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多巴胺通过与奖励行为的正向加强信号和行为习惯的巩固相结合,帮助大脑形成和巩固奖励行为习惯,并参与了奖励行为的选择和调节过程。
对于深入理解大脑中奖励行为习惯的形成和机制,多巴胺的研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的生物学特征研究进展
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的生物学特征研究进展青少年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主要娱乐方式,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游戏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随着对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的研究不断深入,生物学特征研究也逐渐成为研究的关键方向。
本文将对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的生物学特征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神经生物学特征研究针对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的神经生物学特征研究表明,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在大脑结构和功能上存在明显的改变。
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网络游戏障碍青少年的大脑皮层厚度和体积与正常青少年存在差异,尤其是与奖赏系统、决策系统相关的脑区。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还显示,网络游戏障碍青少年在面对游戏刺激时,大脑奖赏系统活动明显增加,而在面对其他刺激时活动水平较低。
这些神经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可能与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过度追求和沉迷行为密切相关。
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的生物学特征研究还包括神经化学特征的探讨。
研究发现,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在多巴胺系统中存在异常。
多巴胺是大脑中与奖赏相关的神经递质,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可能导致多巴胺系统的异常激活。
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还可能与谷氨酸系统、γ-氨基丁酸(GABA)系统等神经递质系统的改变有关。
这些神经化学特征的改变可能是青少年出现网络游戏障碍的生物学基础。
三、遗传学特征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网络游戏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遗传倾向。
孪生研究发现,网络游戏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亲子研究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
有研究表明,某些特定基因变异可能增加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迷恋程度,并增加患上网络游戏障碍的风险。
这些遗传学特征的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网络游戏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四、荷尔蒙和免疫学特征研究一些初步研究还发现,网络游戏障碍青少年的荷尔蒙水平和免疫学特征可能存在异常。
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可能导致青少年的荷尔蒙分泌周期性紊乱,影响其身心健康。
奖赏回路的综述 综合版
奖赏回路的综述第一页到第四页(黄一倪、黄馥芝)奖赏回路的:人类成像与灵长类解剖的关联Suzanne N Haber*,1和Brian Knutson2美国纽约罗切斯特,罗切斯特医药大学,药理与生理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尽管在大多数大脑区域内,细胞会对奖赏进行反应,然而皮质、基底神经节电路是在奖赏制度的核心。
这个系统的主要结构是前扣带皮层,轨道前额叶皮层,腹部纹状体,腹部梅毒螺旋体,中脑多巴胺神经体。
另外,其他结构,包括背部前额叶皮层,杏仁核,海马,丘脑和外侧缰核以及脑干的具体的结构,如脚桥核,中缝核,是控制奖赏回路的主要部分。
这些相关的区域组成了一个协调不同奖赏过程的复杂的神经系统。
影像技术的发展也为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的分析提供了便利。
研究也解释了人类功能性的和结构性的成图与灵长类动物解剖越来越相似。
神经精神药理学简评(2010)35, 4–26; doi:10.1038/npp.2009.129,2009年10月7日网上发行重点词汇:眶前额叶皮层;概率;报酬预期;奖励幅度;黑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腹侧纹状体简介:奥兹Olds和米尔纳Milner曾用电流刺激老鼠的左右脑,证明了一个可识别性的躯体奖赏回路的存在(Olds和Milner, 1954)。
同时,对左右脑的药理刺激,特别是大剂量的颅内药物注射也证明了这种奖赏回路的存在。
(。
)尽管部分大脑区域属于该回路,但根据自我刺激,药理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的分析,原子核伏(NAcc和)腹背区域(VTA)神经元多巴胺才是该系统的核心。
(。
)最新的研究表明,纹状体和中脑区域参与了这个回路系统,其参与程度比之前所认为的要大得多,分别包括整个腹部纹状体(VS)和黑质中的多巴胺神经元(SN)。
腹部纹状体(VS)主要的表层能量来源于眶额叶皮质(OFC),前扣带皮层(ACC),以及大量的来自中脑的皮层能量。
腹部纹状体(VS)映射(project to?)腹侧苍白球(VP)和VTA/SN,而VTA/SN则反过来,通过丘脑的原子核中背部(MD)映射(project to)前额叶皮层。
孤束核 摘取
孤束核摘取引言孤束核(Nucleus accumbens),是脑部的一个核团,位于大脑中央的基底前脑组成部分,是大脑中重要的奖励中枢之一。
研究表明,孤束核参与了人类行为的调节,尤其在奖赏、动机和成瘾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孤束核的解剖结构、功能特点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等方面,深入探讨孤束核的重要性和摘取技术。
孤束核的解剖结构孤束核位于大脑的基底前脑部位,与额叶皮层、杏仁核、脑垂体等结构相连。
它由两个对称分布的半球组成,其中每个半球又分为核团和纤维束两部分。
核团主要包括壳核(shell)和核心部分(core),壳核与核心部分在解剖形态和功能上有所区别。
孤束核的功能特点1.奖赏与动机孤束核是大脑奖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奖励相关的动机行为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孤束核中含有多巴胺能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参与了奖赏的感知和学习过程。
当人们遭遇到奖励性刺激时,孤束核中的多巴胺神经元活动增加,这种增加被认为是奖励反馈信号的传递。
2.成瘾行为孤束核也被认为在成瘾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吸毒和赌博等成瘾行为导致多巴胺系统的过度激活,孤束核中的多巴胺释放增加。
这种多巴胺水平的增加可以增强对药物或奖励性刺激的渴求和寻求行为,进而促进成瘾的形成和持续。
3.情绪调节除了奖赏和成瘾行为,孤束核还参与了情绪调节的过程。
研究表明,孤束核与大脑的情绪中枢如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之间有密切的连接。
这些连接使得孤束核能够调控情绪的生成和表达,影响人的情绪状态。
孤束核研究的进展孤束核与精神疾病孤束核的异常功能与多种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孤束核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焦虑症等疾病中存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例如,抑郁症患者的孤束核灰质体积常常减小,多巴胺水平降低;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束核结构异常可能与其正性症状相关。
孤束核摘取技术孤束核摘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
其中最常用的是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奖赏系统研究进展许望超 人类大脑中,存在着一个能产生快感的系统,称为奖赏系统。
奖赏可以分为天然奖赏和药物奖赏,前者指人先天性对某些东西的渴望或依赖,如食物、性等;后者指人接触或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后形成的精神和身体依赖,也称成瘾(addiction),包括阿片类药物成瘾、酒精成瘾等,这些现象的解剖基础就是奖赏系统,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LDS)是其关键,中脑腹侧被盖区(V TA)及其投射区伏隔核(NAc)是主要的神经基础,(DA)是最重要的神经递质。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加以简述。
1 V TAV TA是MLDS多巴胺神经元所在区,在奖励、成瘾、动机等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DA神经元是基于其电生理特性而发挥功能的,DA神经元最早在黑质(substantia nigra)被发现[1],但对于V TA 中DA神经元的大小、形状、阳离子电流大小等均没有可靠的检测方法,科学家是通过测定其活性才发现DA神经元受到多种神经递质的调控。
Zachary等[2]发现在小鼠V TA局部注射52H T 受体激动剂可增加DA神经元活性,在V TA后叶注射52H T受体拮抗剂会抑制小鼠酒精和可卡因成瘾。
另外,还发现不同小鼠对52H T受体激动剂(CPB G)的敏感性不同,Wistar小鼠自我给药的量比嗜酒小鼠的量多十倍,可见嗜酒小鼠对CPB G更敏感。
实际上,成瘾的另一个原因是受体的敏化作用,Vezina等[3]研究证实,中脑DA神经元的敏化与自我给药密切相关,长期给予尼古丁刺激也会敏化伏隔核(NAc)的DA神经元,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nAchRs)表达上调,这种神经适应现象即是药物奖赏的一个生理基础。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610041γ2氨基丁酸(GABA)也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生理状态下,V TA的DA神经元受到GABA 的紧张性抑制。
研究发现,阿片类药物并不直接作用于DA神经元,而是通过激动GABA中间神经元的μ受体,解除其对DA神经元的抑制作用,间接激活V TADA神经元,使其投射区的DA增加。
Diana 等[4]发现激活V TA中GABA B受体可以减弱精神兴奋药(如尼古丁)的奖赏作用,对正常小鼠和长期予以尼古丁刺激的小鼠分别注射GABA 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baclofen),结果表明,巴氯芬可减少DA释放,而且正常小鼠表现得更明显,有些长期受尼古丁刺激的小鼠甚至未表现出抑制作用,这可能与长期注射尼古丁后DA神经元受体敏化有关。
2 NAcNAc位于前脑基底,是腹侧纹状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在神经元可分两种:投射神经元(MS)和中间神经元,而MS神经元占绝大多数。
按照所含递质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含P物质的MS神经元,它的递质主要是GABA、P物质和强啡肽;另一类是含脑啡肽的MS神经元,其递质主要是GABA 和脑啡肽,两类神经元相互合作,共同发挥作用。
当兴奋传入NAc时,就产生一个动作电位,但NAc内突触对动作电位如何应答,应答又如何受DA调节,尚未明确。
Gregory等[5]在对其探索中发现,DA可抑制GABA释放,但其抑制的时程不同。
在给予兴奋或抑制刺激后测定NAc内DA的效能,发现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s)的抑制作用持续于整个刺激过程,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将此现象归因于GABA突触功能的恢复,并认为在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中,DA和GABA保持对抗,在刺激最后阶段DA抑制了GA2 BA释放,最终产生一个兴奋信号输入NAc。
・22・Qingdao Med J,2008,Vol40No.3NAc与药物成瘾关系密切,Pamela等[6]在研究安非他命(DA受体激动剂)停药反应与细胞外DA 浓度关系时,发现给予短时间(7天)安非他命用药后小鼠DA代谢增强区域仅限于背外侧尾状核,但在长时间(28天)给药后小鼠背外侧尾状核DA代谢恢复正常,而NAc的DA代谢活跃。
由此可见,不同时程的安非他命用药后的停药反应所引起的DA活性改变的区域是不同的。
在对可卡因成瘾患者的研究中,还发现了基因表达产物的改变,Dawn 等[7]在对10名可卡因滥用者NAc内基因表达产物测定中,发现他们脑内的可卡因和安非他命调节转录产物(CA R T)升高;相反,髓鞘碱性蛋白(MBP)、蛋白脂质蛋白(PL P)和髓鞘相关少突胶质细胞碱性蛋白(MOBP)含量下降,说明可卡因成瘾者NAc内髓鞘表达失调。
最近的研究发现,NAc在奖赏选择方面也发挥着神奇的作用,NAc Core(AcbC)是其关键,Rudolf 等[8]在实验中发现,在一个已知的小奖励和另一个未知的、但可能更丰厚的大奖励面前,缺乏AcbC小鼠选择后者的几率比对照组小鼠明显减小。
3 DADA是所有奖赏通路最终的神经递质。
DA受体也是MLDS重要组成部分,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分为D1样受体和D2样受体。
前者与Gs耦联,促进cAMP形成;后者与G i耦联,抑制cAMP形成。
对于D1样受体结构功能的研究已经比较透彻,而对D2样受体的探索还在进行中。
Maldonado等[9]研究表明,多巴胺D2受体参与了药物滥用的行为反应。
首先在阿片诱导的运动加强实验中,他们发现D2受体缺乏小鼠对阿片类药物诱导的运动加强和野生型小鼠没有差别,说明D2受体缺失并未影响阿片诱导的运动加强作用。
以后在阿片诱导的奖赏效应实验中,发现缺乏D2受体小鼠并不表现出与野生型相同的条件性地点偏好(CPP)。
当给予更大剂量吗啡时,这种现象没有改变,被检测的小鼠体内μ受体mRNA转录与表达功能正常。
因此,D2受体与奖赏效应密切相关,而且与阿片诱导的运动加强效应相分离。
同时,研究者还发现,D2受体只参与了药物奖赏效应,并不是天然奖赏效应的动机成分。
对脑奖赏系统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它对于帮助吸毒者摆脱毒瘾、药物成瘾者摆脱停药反应带来的痛苦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1] Elyssa B,Margolis HL,Gregory O H,et al.The ventral teg2mental area revisited:is t here an electrophysiological marker for dopaminergic neurons.Physiology[J],2006,577(Pt3): 9072924[2] Zachary AR,Victoria E,Gryszowka J E,et al.The ReinforcingActions of a Serotonin23Receptor Agonist wit hin t he Ventral Tegmental Area:Evidence for Subregional and Genetic Differ2 ences and Involvement of Dopamine Neurons.Pharmacol Exp Ther[J],2007,321(3):100321012[3] Vezina P,Mc Gehee DS,Green WN.Exposure to nicotine andsensitization of nicotine2induced behaviors.Prog Neuropsycho2 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J],2007,31(8):162521638[4] Diana A,Norman G B.Reduced inhibitory action of a GABA Breceptor agonist on[3H]2dopamine release from rat ventral tegmental area in vitro after chronic nicotine administration.BMC Pharmacol,2004,4:24[5] Gregory O,Hjelmstad.Dopamine Excites Nucleus AccumbensNeurons t hrough t he Differential Modulation of G lutamate and GABA Release.Neurosci[J],2004,24(39):862128628[6] Pamela E,Paulson T,Robinson E.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 heEffect s of Amphetamine Wit hdrawal on Dopamine Dynamics in t he Striatum:Analysis of Circadian Patterns Using Automated On2Line Microdialysis.Neuropsychopharmacology[J],1996, 14(5):3252337[7] Dawn NA,Barb P,Carl J S,et al.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t henucleus accumbens of human cocaine abusers:evidence for dysregulation of myelin.Neurochem[J],2004,88(5):12112 1219[8] Rudolf NC,Nat han J H.Effect s of lesions of t he nucleus ac2cumbens core on choice between small certain rewards and large uncertain rewards in rat s.BMC Neurosci,2005,6:37 [9] Maldonado R,Saiardi A,Valverde O,et al.Absence of opiaterewarding effect s in mice lacking dopamine D2receptors.Na2 ture,1997,388:5862589(本文编辑:管恩聚)・122・青岛医药卫生2008年第40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