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

合集下载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一、实验室科学定位实验室将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以探索和解决地球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为目标,立足于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融合,以地球表层系统中重大的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事件和过程为研究重点,在多时空尺度上探索地球环境与生命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机理和演变规律。

在这一总体框架下,聚焦地球发展关键时期的生物事件与环境事件,认识其规律、探索其机理。

重塑地球发展历程,为研究当代全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演变,探索环境修复和生物危机的缓解,提供对比史实、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支撑。

鉴于地球历史演变过程中重大生物和环境事件及其过程所跨越的时间尺度不同,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包括:在长时间尺度(106~104年)上,以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生物和环境事件为主要对象,研究“关键地质时期生命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在中时间尺度(104~102年)上,以全球变化背景下区域事件为主要对象,研究“新生代以来气候环境事件的生态响应”;在短时间尺度(102~100年)上,以工业革命以来生物和环境事件为主要对象,研究“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生物―环境地质过程”。

科学主攻重点是,在多时空尺度上围绕地球生物学的科学核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生物对环境的作用方面重点突破微生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在环境对生物的制约方面重点关注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从而探索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为集中实验室优势力量,体现实验室科学研究和平台建设特色,实验室科学研究将设置“优先”、“重点”和“培育”三个层次的研究主题。

其中“优先”和“重点”研究主题是本实验室近期和中期建设和发展的主流,在实验室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和平台建设等方面重点支持。

“优先研究主题”是指有好的科学积累、强的学术队伍和平台条件支撑的研究内容,并能够在2-3年内产出高层次的代表性科研成果;“重点研究主题”是指有较好科学积累、较强的学术队伍和平台条件支撑的研究内容,能够在3-5年内产出高层次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培育研究主题”是指与实验室科学发展方向一致或密切相关,近期研究基础相对薄弱,但富有发展潜力的科学主题,有望在经历5-10年的研究之后,能够达到“重点研究主题”层次。

实验室简介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是一个专门用于进行化学实验的场所。

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科学家和学生能够进行各种实验,以探索和研究不同化学现象和反应。

在这个实验室里,我们能够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实验技巧和实验室安全规定。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概况、实验器材和常用实验方法等。

一、实验室概况化学实验室通常由实验室管理员管理和维护,确保实验室的设备和物品的完好和安全。

实验室通常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试剂存放区、实验操作区和仪器台。

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使用规定。

试剂存放区是用于储存化学试剂和溶剂的地方,通常配备有防火柜和防腐涂层,以确保试剂的安全使用。

实验操作区用于进行实验操作,配备有实验台、灯具和实验室通风系统,以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实验环境的卫生。

仪器台是用于放置各种化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的地方,例如平衡器、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等。

二、实验器材化学实验室配备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以供不同类型的实验使用。

这些器材包括试管、烧杯、漏斗、容量瓶、滴定管等。

试管是最基本的实验器材之一,用于进行小规模的实验操作。

而烧杯则用于加热物质或进行较大规模的反应。

漏斗主要用于过滤固体杂质和液体等。

容量瓶是用于准确配制溶液的器材,具有固定的体积。

滴定管则用于进行滴定分析,以测定物质的浓度。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实验器材,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使用。

三、常用实验方法化学实验涉及到许多实验方法,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1.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是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之一。

这种实验通过加入酸液和碱液来观察两者相互中和的反应。

实验中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测反应的终点,并用滴定法来测定反应物的浓度。

2. 沉淀生成反应实验沉淀生成反应实验主要用于观察和研究溶液中产生的沉淀。

在这个实验中,通常将两种溶液混合反应,形成一种或多种沉淀物质。

这种实验常用于分析和鉴定未知物质的成分。

3.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发生氧化或还原过程的反应。

中科院地球化学所科研岗位职责

中科院地球化学所科研岗位职责

中科院地球化学所科研岗位职责地球化学所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地球化学与环境地球化学的重要研究机构,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地球化学所的科研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研究科研岗位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地球化学与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科学研究。

地球化学所的科研工作主要围绕着地球物质的起源、演化、循环和环境效应展开,包括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等多个方向。

岗位人员需要深入研究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开展实验室实验和野外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计算,以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进展。

2. 科研项目管理地球化学所的科研工作通常以科研项目为基础进行。

科研岗位的职责之一是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管理和执行。

岗位人员需要与团队成员合作,制定科研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实验、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等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并按时提交科研成果。

3. 学术交流和合作科研岗位的人员还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

地球化学所组织和参与各类学术会议、研讨会和研究生教育,岗位人员需要撰写学术论文、发表成果,并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学者进行合作交流,推动学术研究的国际化和学科交叉。

4. 人才培养地球化学所重视人才培养,科研岗位的职责之一是指导和培养研究生。

岗位人员需要与研究生进行科研项目的合作,指导其科研工作、撰写论文,并提供学术指导和职业发展建议,帮助研究生培养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

5. 知识产权和科技转化科研岗位的人员需要关注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转化。

地球化学所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岗位人员需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申请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中科院地球化学所科研岗位的职责涵盖了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科技转化等多个方面。

岗位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推动地球化学与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科学发展和应用创新。

化学实验室实验室简介

化学实验室实验室简介

化学实验室实验室简介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的专门场所,旨在提供一个安全、清洁、高效的环境,以支持学生和科研人员进行各种化学研究和实验工作。

本实验室简介将介绍实验室的设施、安全措施和常见实验项目,以及实验室管理和使用规定。

一、实验室设施化学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仪器,以满足各种实验需求。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1.试剂和溶液储存区:储存各种试剂和溶液,并按照化学品的特性进行分类和标记,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

2.实验台和仪器台:提供方便的工作台面,供实验人员进行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

实验台通常配有水槽和下部储物柜,以方便清洗和存放实验器材。

3.通风系统:实验室内设有通风系统,以确保实验室空气的流通和污染物的排除,降低实验操作带来的风险。

4.安全设施:实验室配备了紧急淋浴器、紧急止血装置、灭火器等安全设施,以应对紧急情况并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

5.实验室设备:如恒温箱、离心机、分光光度计、pH计等可以支持各种化学实验的专业设备和仪器。

二、安全措施为了确保实验室中的安全,以下安全措施应被严格遵守:1.穿戴合适的实验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固定背心、安全眼镜、手套等。

2.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和操作程序,从事实验前应事先研读实验操作手册,并了解实验中存在的危险。

3.实验室内禁止食品和饮料,不得在实验台上存放私人物品。

4.保持实验室整洁,清理实验台面、洗净实验器材,并归还到指定位置。

5.严禁单独进入实验室,离开实验室时关闭水源、电源和气源等设备,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三、常见实验项目化学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项目多种多样,例如酸碱中和实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结晶实验等。

这些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1.酸碱中和实验: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酸和碱溶液,学生可以观察并了解酸碱溶液的特性和反应规律。

2.氧化还原反应实验:通过观察金属与酸产生气体的反应,学生可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室简介化学实验室(两篇)

实验室简介化学实验室(两篇)

引言概述化学实验室是一个用于进行化学实验的专门场所。

该实验室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干净和有序的环境,以进行各种类型的实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化学实验室的简介,包括实验室的设备、安全措施、实验流程、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正文一、实验室设备1. 基本设备化学实验室有一些基本设备,如实验台、实验槽、实验椅、实验器具等。

实验台通常由耐酸碱材料制成,以方便化学试剂的操作。

实验槽是用于清洗实验器材的场所,常用的清洗剂包括酸碱中和剂和清洗剂。

实验椅需要具备调节高度的功能,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使用。

2. 仪器设备化学实验室还配备了一系列仪器设备,如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

离心机用于离心分离样品,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样品的吸光度,气相色谱仪用于分离和检测化合物的混合物等。

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操作。

二、安全措施1. 实验室规章制度化学实验室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实验人员需要遵守实验室的入场规定、实验须知等,严禁私自进出实验室、未经许可擅自进行实验。

2. 实验室安全装备化学实验室需配备一系列安全装备,如防护眼镜、实验手套、实验服等。

防护眼镜用于保护眼睛不受化学品的飞溅,实验手套用于保护手部不受化学物质的腐蚀,实验服则用于避免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

三、实验流程1. 实验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准备,如配制溶液、称取物质等。

此外,还需要核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指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反应物的配比、温度、时间等关键参数,并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同时,需要记录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3.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是实验的重要环节。

首先,需要整理和汇总实验数据,然后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寻找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

化学实验室简介研究新型有机合成反应的开发

化学实验室简介研究新型有机合成反应的开发

化学实验室简介研究新型有机合成反应的开发化学实验室简介:研究新型有机合成反应的开发化学实验室是一个专门进行化学研究和实验的地方,在这里,科学家们不断努力探索、发现和开发新型有机合成反应。

本文将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及其研究内容。

一、实验室设备及基本概况化学实验室是一个安全、高效的研究环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必备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

实验室配备了各类试剂、烧瓶、试管、热板、显微镜等常用的实验器材,同时还配备了先进的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核磁共振仪等。

实验室一般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试剂存放区、仪器操作区、实验台和仪器放置区等。

每个区域都有严格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化学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开发新型有机合成反应。

有机合成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通过有机合成反应可以合成出多种有机化合物,包括药物、农药和高分子材料等。

在开发新型有机合成反应时,科学家们会根据需要设计合成路线和反应条件,通过反应试验不断优化反应效果。

实验室中进行的合成反应基本上都是微观层面的小规模试验,如加热、搅拌、调节温度和压力等。

在实验过程中,科学家们不断收集数据,如原料消耗情况、反应速率和产物收率等。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他们可以得出结论,并进一步优化合成反应的效果。

三、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化学实验室的研究对于推动有机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新型有机合成反应,科学家们可以合成出更多种类的有机化合物,并拓宽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

新型有机合成反应的开发还有助于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尤其是在药物合成领域,开发新型合成反应可以提高药物的合成效率,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新型有机合成反应还可以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

比如在材料科学领域,合成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应用于电子器件、光学材料和催化剂等。

四、总结化学实验室是一个重要的科研平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开展有机合成反应研究的条件和设备。

《地球化学》章节笔记

《地球化学》章节笔记

《地球化学》章节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地球化学概述1. 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应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及其组成部分的化学组成、化学性质、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与物理学、生物学、大气科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的固体部分,包括岩石、矿物、土壤等;- 地球的流体部分,包括大气、水体、地下水等;- 地球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地球内部,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3. 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其时空变化;- 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化学过程;- 元素的迁移、富集和分散规律;- 地球化学循环及其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在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的应用。

二、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1. 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与采样:包括地质填图、钻孔、槽探、岩心采样等;- 实验室分析:包括光学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原子吸收光谱(AAS)等;-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包括统计学分析、多元回归、聚类分析等;- 地球化学模型:建立地球化学过程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型;- 同位素示踪:利用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地球化学过程。

2. 地球化学研究的意义:- 揭示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成分和动力学过程;- 探索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评估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理解地球生物圈的化学循环和生态平衡;-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 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阶段:19世纪初,地质学家开始关注矿物的化学组成;- 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维克托·戈尔德施密特等科学家奠定了地球化学的基础;- 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地球化学在理论、方法、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现代阶段:20世纪末至今,地球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交叉,形成新的研究领域。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1.1简介有机地球化学是研究地质体中有机质分布、迁移、富集与转化的科学。

生物死亡后的有机质演化及其地球化学过程均属其研究范畴。

有机地球化学是当代地球科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其发展壮大,与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问题紧密相关,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有机地球化学已形成石油地球化学、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和生物有机地球化学等三个较稳定的研究方向。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获批准建设,1992年11月通过国家计委组织的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

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北京大学陶澍院士,实验室主任为张干研究员。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72人,其中科研人员53人,技术支撑人员18人,行政秘书1人。

现有在站博士后22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203名。

实验室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组部“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

实验室总面积7700平方米。

现有11类大型/超大型仪器/设施、18个专业实验室,截至2017年底,大中型仪器设备原值逾2.2亿元。

“十三五”期间,实验室主要在油气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两大研究领域,在深层油气资源与评价、非常规油气资源与评价、环境有机污染过程与风险管控原理、大气环境化学与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原理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承担重大研究任务,组织和部署基础性、前瞻性研究。

同时,亦针对区域与全球环境变化,开展有机生物地球化学探索性研究。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精神,是“学,思,锲而不舍”(已故傅家谟先生的座右铭)。

实验室的使命,是成为国际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卓越中心,服务于化石能源勘探和环境保护,为国家能源安全供给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1.2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陶澍副主任:彭平安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丁仲礼马永生王子健王铁冠朱永官朱伟林朱利中刘文汇刘丛强江桂斌肖贤明余刚张水昌张文正张林晔陈建民金之均赵进才郝吉明郝芳钟宁宁俞汉青贺克斌骆永明耿安松秦勇翁焕新郭正堂陶澍盛国英梁狄刚彭平安戴金星实验室主任主任:张干副主任:王云鹏(常务)、王新明、于志强、田辉主任助理:丁翔、吴亮亮室务会成员:张干、王云鹏、王新明、于志强、田辉、胡建芳综合办公室:周佳怡汪立新冯文彪1.4研究方向“十三五”期间,实验室将主要在油气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两大研究领域,在深层油气资源与评价、非常规油气资源与评价、环境有机污染过程与风险、大气环境化学与污染机理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争取重大研究任务,组织和部署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工作,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国家和地方环境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櫻花鈎吻鮭對於棲地環境條件的選擇相當嚴苛,水中溶氧必須高於7ppm,水溫則必須低於17℃,在孵化時甚 至需要低於12 ℃。但由於人為活動的介入,農業活動的施肥使得水中營養鹽增高,導致藻類的增生、夜間溶 氧偏低;而由於森林的開墾,少了樹木的遮蔭,使得陽光得以直接照射在河面上,造成河水的增溫,都將不利 於國寶魚的生存。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的影響,高氣溫所引發的高水溫及低水中溶氧,都將直接衝擊適合在低 溫環境生活的櫻花鈎吻鮭,本研究即針對水質及水溫兩項環境因子進行長時間的觀測,試圖瞭解其變化之原因 及其與人為活動之關連。
員進一步研 究之基礎。
表現之水質
:颱風採
狀況。
•上游 -------------------------------------------------------------------------------------> 下游

•農業活動對氮輸出量之影響
19.
•水溫之空間變化
14.
7
•單位面積輸出量
4 6.7
生存 ,可作為其
4
他集水區借鏡。

111
6.1 5
18. 1
有勝溪因密集農
11.
5 11. 業行為而缺乏遮
7
6.6 5
蔽使水溫最高。
綜合水質及水溫
•有勝 溪 •七家灣溪
•有勝 溪 •七家灣溪 •桃山西溪
300倍,足 見人為活動 之影響。
•高
15. 3
山 溪
10
11. 3
3.9 8
•司17.
因子,有勝溪已
界2 蘭

11.5 10.不再適合國寶魚
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
2020年5月26日星期二
生物地球化學實驗室
Biogeochemistry in Mountainous Watersheds
國寶魚─櫻花鈎吻鮭棲地環境總體檢
•櫻花鈎吻鮭(學名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是台灣本島之自然文化資產,更是世界重要的生態資產。 這種鮭鱒魚類原屬於太平洋洄游性魚類,分佈於北半球寒溫帶水域中,具有溯河洄游的生活形態,牠們約在百 萬年前,從日本海前移至東海和黃海,並沿著溪流上溯至武陵地區,可能在冰河時期遭遇板塊運動和河川變遷 ,而被環境隔絕在大甲溪高山溪流中,成為陸封型的魚種,而台灣是全球鮭鱒魚分佈地區中緯度最低的。如今 ,由於棲地環境的變異,在台灣生存了七、八十萬年的櫻花鈎吻鮭面臨絕種的危機,如何讓這在自然歷史及生 態上具有意義的櫻花鈎吻鮭繼續繁衍下去將是十分重要之議題。
人為活動的進入,是國寶魚棲地縮減的主因。
•密集採樣點設計 •透過密集
•水質(NO3)空間分佈
•七家灣溪
•有勝溪
空間分佈
水質採樣點
證實了人為
的設計,能
活動對水質
夠更真實反
之影響,提
應對應每個
供了研究人
子集水區內 土地利用所
•桃山西溪(環境背景值)
•支流(較少農 業活動)
•櫻花鈎吻鮭棲地變化
•土地利用情形
•桃山北溪 •七家灣溪
•桃山西溪
•高山溪
•有勝溪
•司界蘭 溪
•南湖溪
•德基水 庫
•大
•北

溪 •0 2 4 6 •公里
七家灣溪 原生林:58% 人造林:28% 蔬果地:2.1% 道 路:0.5%
司界蘭及環山 原生林:58% 人造林:34% 蔬果地:9.5% 道 路:0.3%
•農地單位面積輸出量 •透過物質流 通量的計算
1
7.1
10.
4
6.9 6
12. 3
13. 6
6.1
1
•水溫越往下游平 均水溫越高,且 變幅越大,其中
,得知農地 單位面積的 氮輸出量為 原始林的
1
8.•3桃
15. 5
8.3
3 9
4.6
山 北 溪
10. 7.25 2 •七家灣溪
7
•有 勝
17. 3 11.
桃山西溪 原生林:93% 人造林:1.7%
有勝溪 原生林:28% 人造林:62% 蔬果地:7.7% 道 路:1.1%
•七家灣溪流域 境內的土地利 用如圖左所示 ,該區域的人 為活動主要以 種植果樹及高 冷蔬菜為主。
•櫻花鈎吻鮭的分佈範圍從日據時代廣佈於大甲溪上
游,至今僅於七家灣溪流域內有其蹤跡。一般認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