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轴索损伤CT表现

合集下载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MRI诊断25例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MRI诊断25例
D I 发于 不 同密度 的组 织 之 间 , A好 如脑 灰 白质 交 界
本 组 l 患者 检 出非 出血 病灶 7 9例 3个 : 序 列 显 T WI 示 大脑 白质 、 胼胝 体 、 脑 和脑 干 背侧 圆形 、 圆形 小 椭
或 线条 状高 信号 影 , 序列 呈 等 或 低 信号 ,: TWI T WI
3 讨 论
D I 由于大 脑在 外力 作用 下头 部 突然 加 减 速 A是 运动 , 尤其是 成 角性或 旋转 性加 速运 动 , 产生 瞬问 剪 应 力 , 不 同密度 脑组 织 间发生 相对 位移 , 使 使神 经 轴 索、 神经 元 和伴 行血 管 的断 裂 。广 泛 的轴 索 肿胀 及 轴 突 回缩球 形成 是 D I 征 性 的病理 征 象 。 因此 , A特
2 结果
2I D I C . A 的 T检 查结果 2 患者 中, 中 5例 5例 其 C T表 现 为正常 , 其余 2 常规 C 0例 T表 现为 弥漫性脑 肿胀 , 白质 界 限不清 , 室 、 池及脑 沟受 压变窄 ; 灰 脑 脑 C T平 扫共检 出病 灶 3 7个 , 主要 分布在 脑 深部 结构 , 位于脑 灰 白质交 界 区 2 5个 、 胼胝 体 6个 、 底 节及 基 丘脑 4个 、 干和 大脑脚 各 1 ; 出血 性病灶 显示 脑 个 非
这 与 D I 应 的 病理 变 化 轴 索 断 裂 、 肿 , T 与 A相 水 致 T 驰豫 时 间不 同程度延 长有 关 。F A R序列 对 于 检 : LI 测损 伤组织 局 部水 肿 方 面 有较 大 优 势 , 以清楚 显 可 示 病灶 数 目 、 小 以及部 位 。近年来 , 着 MR新 技 大 随 术 的出现 , 别 是 D 序 列 的应 用 , D I 检 出 特 WI 使 A 的 率 大大 提高 。D 是 目前成 像速 度最怏 且惟 一 能反 WI

弥漫性轴索损伤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 : 3)3—4 .
[ ] 吴雅峰 . 3 肺血栓栓 塞症 的超 声心动 图诊断 [ ] 中华医学杂 志 , J.
2 0 ,3 5 :3 4 0 0 3 8 ( ) 4 9— 4 .
能及 时明确梗死 范围、 心功能及并发症的情况 , 于及时进 行 对 冠状动脉造影及 梗 塞相 关冠 脉再 通处 置具 有非 常重 要 的价 值 - 。另外 , 2 J 非冠状动脉病 变所致胸 痛 中常见的危及 生命 的 急重症为主动脉夹层和肺动脉栓塞 。主动脉夹层早期 明确诊
包积液或心包填塞 、 脏外伤 、 心 各种休克及呼吸 困难 的诊断 与 鉴别诊断是常见 的申请急诊床旁超声心动 图检查 的原 因。 本组资料显示 , 明确冠 心病 急性心梗 的诊 断 , 表明冠心病 的突发事件是床旁超 声 心动 图 的主要 适 应症 之一 … 。急性 心梗患者相关血管的再灌注有时间依赖性 , 血管开通越早 , 心
冠心病 的突发事件 、 主动脉夹层 、 肺动脉栓塞 、 急性 左心衰 、 心
[ 参考文献 】
[ ] T r ,ed a D rwh e 1Uit addanscacrc 1 a F lm nA, aa seA,t . ti n i ot cuay S a ly g i
o a d —c ri d u ta o n o meg n y r o e a u t n o h s fh r a re l s u d f r e r e c o m v l a i fc e t r o
( )3 7— 8 . 5 :7 3 2
断是减少死亡率 的关键 。本组确诊 4 例。超声心动图在肺 栓
[ 收稿 日期 ]0 7- 7- 2 20 0 0
[ 责任编辑 】 自革 杨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诊断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诊断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诊断【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和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CT、MRI表现。

结果:CT显示4个病灶,MRI显示41个病灶,23例全部经MRI确诊,CT的敏感性仅有MRI的10%。

结论:MRI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比CT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MRI可作为DAI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MRI;CT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颅脑损伤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笔者收集了2001~2005年我院临床资料完整且同时进行CT和MRI检查的23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例,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5例,年龄5~67岁,平均33岁。

除3例高处坠落伤外,其余均为车祸伤。

所有病例CT及MRI检查时为伤后1~24小时。

患者均有昏迷病史,入院GCS评分3~12。

1.2 影像检查方法:23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首先行CT检查,采用Philps NX8000机,层厚10 mm,层间距10~13 mm,病灶局部行5 mm薄层或加层扫描。

随后24小时行颅脑MRI平扫,采用Marconi 0.23T机,头线圈,常规行横断位T1WI、T2WI、加矢状T2WI。

参数:T1WI SE序列TR260-480/TE15-22ms;T2WI.SE序列TR4000-5500/TE100~120 ms;层厚6.9~7.0 mm,并在横断位或矢状位或冠状位附加水抑制序列(FLAIR),参数:TR5936-6075/TE88~100 ms,ETLIST2。

病灶局部行3 mm薄层或加层扫描。

2 结果2.1 CT表现:1例右颞叶内侧小片状较低密度灶,1例是右顶深部高低混杂密度灶,2例显示胼胝体后段小出血灶呈高密度,4例伴有硬膜下血肿及额顶叶皮层和皮层下挫裂伤,CT共显示4个轴索损伤病灶,大小约为0.3~2.5 mm,见图1。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

检查方面: 应摄前后位 和腋位片, 最好拍真正 的前后位, 侧位 察和讨论。
和盂肱轴位 片,即X线投照中 心与矢状面呈 向外30° 的正位,X
线投照中心 呈向后30° 的侧位片和 腋窝位片,CT及三维重 建常
参考文献
用来进一步 确定骨折的 范围与骨折 类型,尤其 适用于盂窝 盂唇
[ 1] 欧伦,米 琨.肩 胛骨骨折 的临床诊 治研究 [ J ] . 中医正骨 ,
作者单位:334000 江西上饶市人民医院(周建东)
CT表现与临床关 系:本组临床 表现与CT诊断基本相符 ,但 其中8例CT临床 不符,有4例临床 症状重度昏迷 而CT表现正 常, 有2例胼胝体出 血,患者昏迷 半小时后恢 复良好,有 2例临 床偏 瘫,CT未 见异常。分 析原因:可 能仅有轴索的 断裂而无小 血管 破裂出血或 出血灶过小 ,CT机分 辨率差导致不 能检出。另 外, 运动传导途 径产生DAI 导致偏 瘫出现。DAI 昏 迷主要原因是 大脑 广泛性轴索损伤,使皮层与皮层下中枢失去联系,昏迷时间与轴 索损伤的数量和程度有关,而病情与CT表现并不一定一致。DAI 的出血灶部位与外力作用部位无关,呈点片状散在性出血,常发 生在皮髓质交界处,甚至发生在脑深部。在临床上DAI 须与脑挫 裂伤鉴别,脑挫裂伤常发生在外力冲击部位和对冲部位,皮质多 见,呈点片 状挫伤性出 血。CT应 用虽然不能直 接显示神经 轴索 损伤,但能直接显示出血病灶的大小、形态和部位。出血灶小水 肿轻无明显占位效应,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提示有DAI ,为提高 DAI 的诊断准确率提供影像学依据[2,3]。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8年1月 急性颅脑损伤 患者1009例 作为 研究资料,诊断DAI 32例,其中交通 车祸伤21例,坠落伤11例。 临床 症状 : 伤后 即刻 昏迷 ,且 昏 迷时 间长 ,清 醒期 少 ,临 床 症状严重但 颅内高压发 生率低,预后 差,死亡率 高,18例 死亡 (56. 2%),严 重致残5例(15. 6%),入 院时GCS均<8分。 头颅 CT平扫表现(1)弥漫性脑肿胀,32例均表现双侧脑实质境界不 清的广泛低密度影及含液性腔隙脑池、脑室受压。(2)大脑白 质基底节区域、胼胝体、脑干或小脑一个或多个直径小于或等于 2mm的出血灶, 无占位效应。 (3) 可合并其他 颅脑损伤的CT征 象,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本组有7例。 2 讨论 1982年Adams 提出:脑内各种组织的质量不同,即使灰质与白 质的质量也有差别,因此其运动的加速度及惯性也不同,更由于脑 组织的不易屈性,以至突然的加、减速运动可使各种组织间产生相 对位移,形成一种剪切力,使神经轴索断裂和毛细血管撕裂收起局 灶性出血形成DAI 。并认为DAI 是外伤即刻发生的,轴索常发生弥漫 性断裂,轴浆外溢,回缩球形成并有轻、中度间质水肿[ 1]。

脑挫裂伤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诊断

脑挫裂伤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诊断
§ 概念:脑实质损伤而软脑膜仍完整者称为脑挫伤;脑实质损伤伴 软脑膜撕裂称为脑裂伤;二者常同时存在,故合称为脑挫裂伤。
§ 机制:旋转力作用,多发生于着力点及对冲部位 § 脑表面的损伤,累及灰质及紧邻的皮质下白质 § 病理:局部脑水肿、坏死、液化伴多发散在小出血灶 § 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和局灶性脑损伤的症状和体征
§ MRI:水肿呈长T长T2信号
§ DWI:对急性期DAI十分敏感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出血时期不同,信号不同
§ SWI:对微小出血灶敏感,呈低信号
谢谢!
2
发病机制
§ 突然的加速或减速及旋转性运动,产生瞬间剪应力,使不同密度 的灰质和白质发生相对位移,造成轴索的破坏及伴行小血管断裂 损伤
§ 脑白质和灰质交界处,胼胝体及脑干头端是受剪应力较大的区域
病理
§急性期(1周内): §肉眼观:灰白质交界区、基底节、胼胝体、脑干等出现弥漫或成簇 的针尖样出血灶 §光镜下:轴索肿胀、断裂和轴索回缩球(伤后2h轴索明显肿胀, 16h出现轴索回缩球,72h轴索回缩球发展到高峰),周围间质水 肿,并见多发小出血灶 (轴索在外力作用后,发生肿胀,最后断裂,轴浆在断裂处溢出蓄 积呈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即轴索回缩球)
§DAI有80%为非出血性病灶 §MRI的检出率约90%,而CT检出率仅15.9%-28.3% §非出血性病灶:散在、不对称分布的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 §DWI:对急性期DAI十分敏感 §SWI:对微小出血灶有更高的检出能力,表现为低信号 §出血后的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在长TE下快速失相位导致局部信号缺失 §吸收期:脑白质区出现小囊状脑软化灶 §恢复期:脑白质萎缩,脑室扩大
小结
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挫裂伤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和临床分析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和临床分析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和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C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

结果:CT表现:(1)脑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及其周围、脑干、基底节区多发或单发小出血灶;(2)弥漫性脑灰白质密度减低、界线不清,双侧脑室和脑池受压、变窄或小;(3)合并硬膜下血肿、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骨折等。

临床表现为深昏迷,GCS评分≤6~7分,生命指征紊乱,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结论:DAI的CT征象对于临床早期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属于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临床症状严重,病死率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占29.0%~53.5%。

目前认为DAI可能是导致颅脑损伤后患者植物生存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临床拟诊为DAI的65例头颅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发病机理、病理表现及临床特征,旨在进一步加深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资料完整的患者65例,其中男45例,女20例,年龄8~82岁,平均34岁。

车祸伤47例,坠落伤10例,跌伤4例,打击伤4例。

1.2 病例选择:(1)伤后即昏迷;(2)非脑疝性瞳孔改变或眼球位置改变;(3)颅内压增高不明显但临床病情严重;(4)CT无明显改变或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患者呈重型颅脑损伤表现;(5)CT示大脑皮髓质交界区、基底节、胼胝体、脑干、脑室周围及小脑等部位的单个或多个点状高密度影。

1.3 扫描方法:采用东芝Astein多层螺旋CT机,扫描基线听眦线,层厚及间距均为8 mm,重症患者颅底加扫3~5 mm薄层扫描。

2 结果其中伴脑挫裂伤24例,伴颅内血肿15例,伴脑室出血8例,伴脑肿胀7例。

分布在大脑皮髓质交界区46例,基底节21例,胼胝体36例,脑干24例,脑室壁6例,小脑12例。

脑挫裂伤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挫裂伤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号,T2WI高信号。
男 1岁 头部外伤
临床表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颅内压增高、局灶性 伤后即陷入持续昏迷状态, 脑损伤的症状体征 临床症状重而影像表现轻
着力点或对冲部位, 灰质与白质交界处、基底 额颞叶前下部多见, 节区、胼胝体、脑干 也可见于深部脑实质
CT:局部低密度影中 CT:弥漫性脑水肿、多发
鉴别诊断-外伤性脑梗死
➢ 指头部外伤后(10天内)产生的局灶性或广泛性脑缺血性病变。
➢ 临床有明确头部外伤史,外伤后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肢体无力。
➢ 多发生于基底节区,儿童多见。
➢ 梗死早期CT检查可为阴性,后期表现为与血管分布一致的低密度影。
➢ MR能发现更早期病灶(6H),DWI为高信号,后期表现为T1WI低信
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
概述
➢ 概念:是头部突然加速 、减速或旋转加速所致的脑内剪切伤,引起神 经轴索肿胀、断裂、点片状出血和水肿。
➢ 是闭合性脑损伤中最严重的原发性脑损伤,发生率约为45%。 ➢ 特点:临床症状重而影像表现轻。 ➢ 好发部位:主要发生在轴索聚集区的不同密度组织结构间,如脑灰质
I级:轻度DAI,损伤仅见于灰、白质交界区,常见于额颞叶。 Ⅱ级:损伤较重,胼胝体有出血性病灶。 Ⅲ级:严重损伤,脑干出现病灶(预后最差)。
影像表现
✓ 弥漫性脑水肿、脑肿胀: CT:灰白质分界不清,脑白质内弥漫性片状低密度区。 MRI:T2WI上脑白质区卵圆形、片状高信号。 脑室、脑沟及蛛网膜下腔变窄、消失,但无中线移位。
发病机制 头颅受到突然加速或减速力、旋转力作用,致皮髓质相对运动、大脑绕中
轴旋转运动。由于灰、白质组织密度差异,二者运动速度不同,产生瞬间剪 切力,不同密度的脑组织发生相对位移,造成轴索结构的破坏和小血管断裂。 脑白质和灰质交界处,胼胝体(尤其是压部)及脑干背外侧是受剪切力较大 的区域。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诊断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诊断

临床表现
① 伤后即刻昏迷并呈持续状态,昏迷时间长,恢 复慢。一般无中间清醒期。
② 严重的病人往往伴有去大脑强直,去皮质强直, 植物状态或痴呆。
③ 依病情轻重可有瞳孔改变或者颅内压升高。 ④ 常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猪血,脑室内出血,
脑池出血及基底节区出血。
影像学表现
• CT/MRI 不能直接判定轴索损伤,病理 学检查是金标准。
• Lewis据据昏迷时间分为三型:
– 轻型:昏迷6~24 小时。 – 中型:昏迷> 24 小时但无明显脑干体征。 – 重型:昏迷很长时间且处于去皮层状态。
Levi改良DAI分型标准及预后
分 昏迷

时间
DAI 6~24h Ⅰ型
入院 GCS 评分
≥6分
GCS 评分
11~15 分
姿势 异常
瞳孔 异常
CT 脑池 中线
• DAI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与下列因素有关:
– 年龄大于50周岁预后较差。 – GCS评分小于8分预后较差。 – 瞳孔有改变者较无改变者预后差。 – 有高颅内压者较无高颅内压者预后差。 – 有其他心肺合并症者较无合并症者预后差。
小结
1. 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漏诊率高。 2. 常伴发其他颅脑创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 3. 出现瞳孔改变及强直状态预后差。 4. CT不准确,如出现与CT不符的临床表现,如持续性
② 病死率高:严重的DAI病死率高达40~53%。 ③ 小儿发病率低:致死性颅脑创伤中的DAI,
小儿占4%。
神经病理学特征
• DAI主要的病理变化为神经细胞轴索损伤,通常伴邻近组织和 (或)小血管撕裂。
• 典型的表现: 1、胼胝体局灶性损伤。 2、脑干上部背外侧的局灶性损伤。 3、弥漫性半球白质轴索损伤。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及临床分析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及临床分析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及临床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并和临床症状相结合,探讨CT对DAI的诊断价值,以期进一步加强对DAI的认识。

【关键词】轴索损伤脑肿胀 CT收集2004年—2008年急性颅脑外伤患者1135例作为研究资料,回顾分析了其中106例确诊为DAI的CT资料,并与临床症状加以对照,以期进一步提高对DAI的认识。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06例患者中,男78例,女28例,年龄16—71岁,平均44岁,其中车祸致伤80例,高处坠落伤26例,所有病人均有伤后原发性昏迷病史,持续时间在数小时至数天不等,部分病人呈持续性昏迷,死亡31例,93例在伤后1—22天内作了1—6次CT复查,其中伤后24小时内复查者35例。

1.2 检查方法机型为GE prospeed FI,以OM线为基线,层厚10mm,层距10mm,根据需要局部加扫3—5mm薄层。

1.3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1)有确切外伤史;(2)伤后立即出现昏迷;(3)有瞳孔、眼球位置的改变;(4)颅压增高的程度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5)CT无明显改变而临床表现重; CT表现:脑组织弥漫性肿胀,灰白质分界不清,其交界处散在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可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变小,脑沟裂变浅。

2 结果2.1 弥漫性脑肿胀本组106例CT检查均见双侧皮髓质界线不清,呈弥漫性脑肿胀改变,脑室变小,脑沟裂变浅。

2.2 实质出血灶共98例,其中单发23例,多发75例,直径小于10mm者79例,10—20mm者13例,大于20mm者6例。

形态呈类圆形及斑点状,其中,胼胝体区28例,皮髓质交界36例,基底节区21例,脑干13例,25例为上述两个或多个部位受累。

2.3 蛛网膜下腔和/或脑室出血共82例,其中73例伴脑实质出血。

出血主要位于小脑幕附近,四叠体池、环池、侧裂池、纵裂池及顶叶脑沟内。

2.4 合并症合并硬膜外血肿43例,硬膜下血肿34例,颅骨骨折58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该患者后出现昏迷,行头部MR检查,可见额部皮质下出 血灶、胼胝体后部出血及脑干上端背外侧水肿,诊断为 重度DAI。
DWI及T2Flair
• DAI病灶在DWI上为明显高信号,T2Flair 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
• DWI高信号甚至可以持续至亚急性期。 • 典型病变表现为胼胝体及内囊等部位的
DWI高信号、T2Flair高信号区域。
• 脑白质和灰质交界处,两大脑半球之间的 胼胝体以及脑干头端是受剪应力较大的区 域。
镜下病理
• DAI三联征
– 神经轴索的弥漫性损伤。 – 胼胝体局灶性损伤。 – 上脑干背侧局灶性损伤。
• 特征性
– 神经纤维断裂,出现广泛性回缩球。
• 点状出血灶
– 最常见于灰白质交界区或白质内散在病灶。
左图:典型的轴突反应性肿胀, 即轴突回缩球。肿胀区内大部为电子透亮区, 其内 为絮状沉淀物 ; 在与透亮区有膜性相隔(短箭头) 的一侧可见一些膜性结构积聚。 ×10K 右图 在弥漫性轴突肿胀的背景下, 可见一根较粗大的轴突有肿胀区, 见轴膜和髓 鞘分离形成的巨大电子透亮区。×4000
谢谢
• CT
– 弥漫性脑肿胀、脑出血等。 – 诊断率较低,常低估病情程度及范围。 – CT灌注比平扫可以反映较多信息。
• MR
– DWI(明显高信号)和T2FLair(高信号) 是最敏感序列,对病灶显示清晰。
– 功能成像如DTI、SWI、MRS等可以对DAI 更完整评估。
40y,F,车祸后头部 受伤。CT上见轻度 脑挫伤。诊断为轻度 脑损伤。
鉴别诊断
• 脑挫伤
– 病变部位、症状不同。
• 脑震荡
– 脑深部结构的非出血性损伤,轴索肿胀、水 肿为主,而无断裂。病情可逆。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目的:应用CT、MR成像动态观察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脑内病变的演变,阐述DAI不同时期CT、MR表现,为临床提供治疗时间判断、治疗手段选择以及复查时间选择等方面的参考。

方法:对29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MR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9例DAI初诊cT表现:27例脑内见出血灶及非出血灶,2例CT正常;3 d内CT或MR复查23例:脑内病灶增多或增大19例,12例出现脑肿胀或继发脑缺血改变,无明显变化4例;3~21 d复查16例:出血灶由高密度变成等密度及等密度变成低密度的平均时间分别7,16 d。

21~60 d复查14例:病变区呈现较大范围软化的8例,呈腔隙灶的6例,CT不能发现病灶的6例,合并脑萎缩11例。

结论:CT、MR动态观察DAI病灶演变,为DAI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标签: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动态观察;断层摄影,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中图分類号:R814.42;R445.2;R6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4—0103—04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由外伤直接引起广泛性轴索损伤的一种严重原发性脑损伤,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较高。

笔者对29例DAI行CT、MR动态观察,阐述DAI不同时期CT、MR表现,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DAI 29例,男24例,女5例;年龄4~49岁,平均26岁。

受伤原因:车祸21例,坠落伤6例,士兵训练伤2例。

临床表现符合以下条件:①闭合性颅脑损伤,受伤时头部处于活动状态,因加速运动致头部损伤。

②伤后原发性昏迷伴躁动不安。

③无明确神经定位体征。

1.2检查方法CT检查:颅脑容积扫描,采用设备:东芝Activi-on16螺旋CT;扫描范围:颅底扫描至颅顶水平;参数设置:管电压120 kv,准直1.5 mm,管电流100 mAs,重建层厚0.5~1.0mm,标准重建算法,并获取患者标准脑窗及骨窗观察。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CT表现与临床分析论文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CT表现与临床分析论文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8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86-02【摘要】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表现及临床表现。

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我院诊治的5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都进行了ct检查,仔细分析他们的ct表现。

结果:这5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早期ct 表现都有一定的脑水肿、弥漫性脑肿胀,或者皮髓质界限出现模糊不清。

脑实质内能够看到其局部的蜘蛛网样的模糊影像,或者是多发的小出血灶的患者有42例;其中合并蛛网膜的下腔出血就有40例。

在经过治疗后,本组实验中患者恢复良好的有12例,中残的有16例,重残或者呈现植物生存状态的有14例,死亡8例。

结论:对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而言,尽早实施ct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的价值,降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致残致死率,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这都是有着非常重大意义的。

【关键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ct检查;脑水肿;小出血灶;致残致死率;随着生活日益复杂化,病人所出现的疾病、损伤样式也发生这重大变化,而且病人对治疗效果有着更高的要求。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一般是由于外伤的作用,主要分布在脑白质中,该病发病比较急重,致死致残率极高,对此,对于它的诊治变得非常重要[1]。

本文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我院诊治的5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都进行了ct检查,仔细分析他们的ct表现。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我院诊治的5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患者年龄集中在12~62岁,平均年龄为36.1岁;有30名男性,20名女性,男女比例为3:2。

致伤原因:45例为车祸,3例为高处坠落,2例为小儿头部被抽伤。

患者在进入医院前,都是昏迷状态,gcs评分都比较低,其中3分的有25例,4分的有10例,≤8分的有15例。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价值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价值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价值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特征,评价CT诊断它的价值。

方法:对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轻度昏迷2例,中度昏迷10例,重度昏迷20例。

23例见弥漫性脑肿胀,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处小出血灶16例(直径<2cm),脑干小出血灶7例,胼胝体出血灶3例,脑池及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脑室出血4例,脑室、脑池普遍受压变小、消失2例,中线移位13例,单一病灶损伤5例,多处病灶损伤27例。

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颅脑损伤类型,其病情急,症状重,病死率高。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CT具有特异性,是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重要方法。

标签:轴索损伤;弥漫性脑肿胀;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文献标志码:A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脑外伤中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它的发生机理是因旋转力作用导致脑白质、脑灰质交界处和中线结构等部位的撕裂。

病理表现为上述部位神经轴突弥漫性断裂,部分病例可见小灶出血,多数病例伴有脑干和胼胝体相同的病理改变。

此类患者临床症状往往比较严重,多数有昏迷病史,预后差,是颅脑外伤严重致残、植物生存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往主要是依赖病理学诊断。

近年来随着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综合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诊断成为目前临床上诊断DAI的主要手段。

笔者对DAI 患者进行脑部CT扫描,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表现以及评价病灶数目、大小等与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计分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收集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在本院行颅脑CT扫描检查,均符合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标准,且进行了GCS评分的32例患者:GCS计分13~15分2例,9~12分10例,≤8分20例。

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表现与患者神经元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表现与患者神经元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93中国实验诊断学2021年1月第25卷第1期文章编号:1007 —4287(2021)01 — 0093 —05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 T表现与患者神经元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阮娇规,宋黎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上海200137)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 T表现与患者神经元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经C T检查和临床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150例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颅脑C T和G C S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D A1轻型、中型及重型三组。

观察并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各组患者脑组织病理形态、颅脑水肿情况和C T影像结果。

通过R T-P C R和W estern b lo t法检测了患者血清及脑组织中A Q P-4水平的变化,探讨D A I的CT 表现与患者神经元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D A I病理形态、颅脑水肿及C T影像结果表明,D A I各组脑组织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且随着损伤程度的增加,水肿程度及轴索损伤数量急剧增加,差异显著(P<〇. 〇5),C T可作为D A I快速高效诊断的有效依据。

R T-P C R、W estem b lo t检测及S p earm an相关性分析表明,各D A I患者组血清及脑组织中A Q P-4水平显著提高;随着弥漫性轴索损伤程度的增加,A Q P-4表达水平进一步提高,差异显著(P<0.05);各组患者C T表现与A Q P-4蛋白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 T影像表现与水通道蛋白表达水平有明显相关性,A Q P-4可作为判断D A I病情及预后的一个重要分子指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D A I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检测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C T;水通道蛋白中图分类号:R575. 1文献标识码:A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T findings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 and the expression of neuronal aquaporin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Seventh R U A N Jiao-ni ^SO N G Li-tao. {People s H ospital o f Shanghai University o f T r a d 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200137 ,C/2/?7«)A bstract:Objective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 een CT findings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 and the expression ofneuronal aquaporin in patients w 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150 patients w ith diffuse axonal injury diagnosed by CT and 50 healthy physical exam inators were selected as the vStudy objects. A ccording to the craniocerebral CT and GCS scale scores,th 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DAI ligh t,m edium and heavy groups. T he general conditions of the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and the brain pathological m orphology,craniocerebral edema and CT imaging results of the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 ere compared. Changes in serum and brain aqp-4 levels w ere detected by RT-PCR and W estern blot,and the correlation betw een CT m anifestations of DAI and the expression of neuronal aquaporin was investigated.Results T he results of D A Is pathological m orphology, cerebral edema and CT im aging show ed that the brain tissue of each group of DAI had a certain degree of injury,and w 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jury d eg ree,th e degree of edema and the number of axonal injury increased sharply,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 herefore, CT could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basis for the rapid and efficient diagnosis of DAI. R T-P C R, W estern blot and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evels of aqp-4 in the serum and brain tissu e of DAI patients w 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 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gree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the expression level of aqp-4 was further increased,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C0. 05). T he CT m anifestations of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aqp-4 protein. Conclusion AQ P-4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molecular index to judge the condition and prog­nosis of Dai. It provides a new non-invasive detection m ethod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 ent of Dai, and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Key w ords:D iffuse axonal injury;Computed tom ography (C T) ;aquaporin{Chin J Lab D fagn ,2021,25 *0093)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 A I)是指头部受到外伤科中一种多发的常见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引起的弥漫分布于脑白质、以轴索损伤为主要改变存在严重威胁[4—5]。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价值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价值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价值
冯庆;莫婧
【期刊名称】《柳州医学》
【年(卷),期】2008(021)001
【摘要】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指头部外伤引起大脑半球、胼胝体、脑干等多处轴突的广泛损伤,主要原因是车祸,原因是由于头部在任何轴向突然旋转运动时,由于颅骨、脑膜、脑组织的厌质及白质和脑脊液的质量不同,彼此运动速度不均等,使各种组织之间相对移动,产生剪应力,从而撕裂神经细胞轴突、甚至小血管而造成损伤。

DAI也可因打击导致的直线加速损伤造成。

早期CT表现不明显而临床症状多严重,较易漏诊,死亡率和致残率高。

笔者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07年5月经CT诊断为DAI且临床资料完整的25例患者CT表现进行分析。

【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冯庆;莫婧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放射科,柳州545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2
【相关文献】
1.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J], 黄金高
2.CT 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J], 王福转;张孟荣;葛涛;鹿倩倩
3.儿童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J], 孙惠苗;武艳君;关晓力
4.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价值 [J], 韦吉风;黄宽;付祥双;邓灼强
5.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J], 王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早期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早期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早期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陈亚东;王丰;孙孟坊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09(31)1
【摘要】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my,DAI)是属于弥漫性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一类原发性颅脑损伤,为重型脑损伤中常见的类型,临床表现主要特点是意识障碍、病死率高或易发生神经系统永久性后遗症。

过去对DAI只能在尸检时才能作出病理诊断,而现在由于CT的应用,使DAI的临床诊断成为可能。

笔者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DAI患者早期CT表现和预后关系作一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DIA早期诊断的准确率。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陈亚东;王丰;孙孟坊
【作者单位】325000,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325000,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325000,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清 NSE 水平与 CT 表现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J], 韩秋;朱翔宇;李靖;杜叶平
2.弥漫性轴索损伤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J], 刘仲涛
3.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颅脑CT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J], 刘文祥
4.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颅脑CT表现及与GCS评分、临床预后的关系分析 [J], 林芸;尚娟;曹海泉
5.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CT表现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J], 程遥;周湘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螺旋CT诊断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螺旋CT诊断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螺旋CT诊断杨心伟;张辉;徐锦锋;全世杰【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12(033)019【摘要】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e,DAI)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对DA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6例经临床证实为DAI病例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36例,其中弥漫性脑肿胀31例,脑室及脑沟、裂、池均受压变小或闭塞;脑实质出血29例,其中胼胝体区出血8例,基底节区5例,脑干4例,小脑半球2例,皮髓质交界区18例,15例为上述两个或多个部位合并受累;蛛膜网膜下腔出血19例,脑室出血6例,硬膜下血肿8例,硬膜外血肿3例,颅骨骨折6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可为临床诊断DAI提供较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DAI具有重要价值.【总页数】3页(P4074-4076)【作者】杨心伟;张辉;徐锦锋;全世杰【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放射科,广东,佛山,528308;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放射科,广东,佛山,528308;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放射科,广东,佛山,528308;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放射科,广东,佛山,528308【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螺旋CT诊断 [J], 杨心伟;张辉;徐锦锋;全世杰2.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诊断价值 [J], 薛晶怡3.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诊断价值 [J], 薛晶怡4.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颅脑CT和MRI表现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J], 张军强;杜红艳;刘连锋;赵明增5.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应用 [J], 浦智韬;李殿胜;金中高;王永锋;黄松;张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附17例报告)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附17例报告)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附17例报告)
缪爱均
【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33)002
【摘要】目的探讨CT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7例经临床证实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和大脑深部灰白质交界处及胼胝体区小点状或小片状出血,可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脑室内出血.结论头颅CT扫描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有重要价值.
【总页数】2页(P206-207)
【作者】缪爱均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如东,226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3
【相关文献】
1.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附34例分析) [J], 徐方元
2.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救治体会(附291例报告) [J], 康琳
3.脑弥漫性轴索损伤颅脑CT诊断43例报告 [J], 宛四海;傅森林
4.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征和MRI、CT诊断(附47例分析) [J], 王建武; 冯学彬; 彭如臣
5.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附40例分析) [J], 余晓龙;谢利水;曲国正;林益光;程毓华;杨柏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