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7课《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鄂教版七下)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 包拯同步练习 语文版(含答案解析)
第27课包拯一、字音字形鬻.(yù)徙.(xǐ)契.丹(qì)涿.州(Zhuō)敛.手(liǎn)惮.(dàn)童稚.(zhì)阎.罗(yán)峭.直(qiào)苟.合(gǒu)大茔.(yíng)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第.归,杀而鬻之:但,只管。
(2)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不久。
(3)拯命制者才.足贡数:仅仅。
(4)以刺.疆事耶:刺探。
(5)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到,往。
(6)务.敦厚:追求。
(7)平居..无私书:平时,平常。
(8)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和。
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释(1)京师为之语曰活用词语:语解释:名词活用作动词,说。
(2)不伪辞色悦人活用词语:悦解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取悦,使……高兴。
4.古今异义区分(1)关节..不到古义:暗中行贿串通关系。
今义:骨头与骨头之间的相连接的地方,可以活动。
(2)饮食如布衣..时古义:平民。
今义:布衣服。
(3)亲党.皆绝之古义:亲戚,亲族。
今义:指政党。
三、文体知识“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司马迁创设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以来,此后正史都采用纪传体的形式。
1.把下面的话译成现代汉语,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后世子孙做官,假如有人贪赃枉法,不得回到老家,死了不得葬在家族墓地里。
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点拨:这段话突出了包拯克己奉公的精神。
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明,这段话就是其中很好的表现之一。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包拯刚正不阿的性格,而且看到了他对后世子孙的要求,不愧为封建清官的典型,不愧为“包青天”的称号。
2.比较《包拯》与《强项令》这两篇课文中人物性格及写法上的异同。
点拨:包拯与董宣,虽所处时代相隔千年,但两人都能做到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严格执法,所以他俩能名垂千古。
【冀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黄生借书说》同步课件
释词:
随园主人:袁枚自称。随园,在江苏南
京市北小仓 山上,袁中年辞官后居住的 别墅。 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 分为辑略、 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 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 子孙弃者无论焉:无论,短语,不用说、 不必说。 虑人逼取:虑,担心。俟异日:等他日。 俟,等。公书:把书公开,慷慨出借。
第一段有关关讨论
c.作者为什么要由“书”讲到“物”,这对论证中心 论点有什么作用?
作者由“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推开一层新意, 指出向别人借的就倍感珍惜,而自己已有的便不以为 然这是普遍的心理。作者把这两种不同的心态进行比 较,由两种不同的心理引出两种不同的做法,前者因 “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后者因是己物 而“必高束焉,庋藏焉”。这样就进一步论证了作者 观点的正确性。
这段提出论点,再用藏书者不读书的实例加以 证明。
第一段有关关讨论
a.作者是怎样提出课文的中心论点的?
明确:作者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提出中心论点,给黄生讲的第一 句话就是摆出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开篇进题,毫无枝蔓。并用了双 重否定句强调了作者的意思,使论点显得鲜明有力。
b.作者列举了哪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哪些是重 点写的? 作者运用了3个实例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先以 “七略四库”和“汗牛塞屋”极言天子和富贵之家藏书之 多,继而以“读书者有几”进行反问,表明他们无心读书, 有书不读。这两例是叙述的重点,语气也比较严厉。第3例 以“祖父积,子孙弃”概括其他藏书者的情况,意在说明 有书不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3个实例初步论证了作 者观点的正确性。
书非借不能读也: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 会(认真地)去读它。非、不,双重否定加强 肯定语气。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可是皇帝读书的有几个呢? 然,然而、可是,连词,表转折。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这样看来,就是我原 来不幸而遇到姓张的吧。然则,这样看来, 就……(紧承上文而引发下文)。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不仅书籍是这样, 世上的事物都是这样。非独,不仅,不只。然, 代词,这样。 其切如是:求书迫切像这种程度。是,代词, 这样。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黄生借书说》教案 鄂教版
黄生借书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2、朗读,散读,理解品位文章主旨。
难点:多音字的朗读,难句理解。
重点:朗读教学步骤:一、导入(1)作者简介袁枚 ( 1716 - 1798 ) ,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钱塘 ( 今浙江杭州 ) 人,著名诗人。
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 ( 今江苏江宁 ) 等地知县。
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华奢。
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
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2)作品简介1 . 内容: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向学。
2 .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二、掌握字词,借助注释理解句意1 . 注音摩mó俟sì辄zhé俸fèng 度 guǐ2. 词句补释书非借不能读: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
夫人,那人。
指向别人借书的人。
夫,音fú。
强假,勉强借来。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
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
摩玩,摩挲 ( suō ) 玩弄,抚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
“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
庋,音guǐ,置放;收藏。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日后再来看吧。
姑,姑且、且。
俟,音sì,等候、等待。
异日,日后、将来。
故有所览辄省记: ( 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 所以 ( 凡是 ) 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
有所览,有看到的。
辄,就。
省记,记在心里。
省,音xǐng,明白。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 ( 屋里 ) 到处都堆放满了。
落落,堆集的样子。
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包拯》同步练习语文版
27 包拯积累应用一、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第.归,杀而鬻.之 2寻.复有告私杀牛者3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4拯命制者才.足供数5旧制,凡讼诉不得经造.庭下 6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7恶.吏苛刻,务.敦厚 8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二、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1知知.天长县亦知.其名2其其.人遂无以对亦知其.名三根据上下文,将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1主来()诉 2()徙知端州四、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情况将对应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A.省略句 B倒装句 C判断句1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2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3何为割牛舍而又告之 4葬以大夫礼五、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古今义。
1迁.殿中丞古义:今义: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古义:今义:3亲党.皆绝之古义:今义:4由是.搏击豪强古义:今义:六、翻译下列句子1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七、本文节选自《》,作者脱脱是代家。
理解分析一、课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为人的一个特点,请分别概括第一、三段的事例,并指出各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点第一段:,突出了包拯第三段:,突出了包拯二、本文刻画人物运用了正面描写何侧面描写相结合,概括叙述和具体记叙相结合的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列空格:1课文第、、、五段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第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
2从记叙的具体概括程度上看,第一、三段比较,第二、四、五段则较为。
三、把下面的话翻译成白话文,并谈谈你的理解。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翻译:理解:。
感悟探究一、本文第四段在写法上,与其他几段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吗为什么二、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最佩服他哪一点三、除了包拯,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清官请任选其一,说说他的事迹,并谈谈你的感受。
鄂教版初一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黄生借书说
鄂教版初一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黄生借书说
考试之前我们及时的总结,罗列,能够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点,有效应对考试,为大家整理了鄂教版初一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欢迎大家阅读。
《黄生借书说》
一、字句理解
1.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关键字授:给予。
授以书,即以书授之,把书给他。
句译:我把书给他并且告诉他(说)
2.书非借不能读也。
句译: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去读。
3.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关键字然:然而。
句译: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读书的有几人?
4.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关键字:汗:使流汗
句译:搬运起来使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藏书,然而富贵人家读书的有几人?
5.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关键字:其他:别的,另外的。
祖父:祖父、父亲。
积:积累。
子孙:儿子、孙子。
弃:丢弃。
无论:不用说,不必说。
句译:另外祖父父亲积累书,儿子孙子丢弃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6.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关键字:非:不是。
独:只。
为:是。
然:这样。
第27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鄂教版八下)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一、基础部分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 ______(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来源:](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来源:.Com]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二、阅读[来源:](一)阅读下文,完成4~8题。
[来源:]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填空:张岱,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籍贯)人。
有著作《___ ____》和《________》等。
5.分析“绝”字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 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如下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爱好B •嗜好C •好学上进 D •中国好声音答案:D解析:分析:D项“好"读hd o,其他都读hd 0。
应当选D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项为哪一项〔〕A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B. 然如此予固不幸而遇X乎C. 子孙弃者无论.焉D. 假如业为吾所有.答案:解析:分析:A可惜:值得珍惜;B然如此:既然这样;C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应当选D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的分析。
3. 如下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为哪一项〔〕A. 孔子曰:“何陋之有?"B.之虚所卖之C.吾不得而见之矣D.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答案:D解析:分析:A提宾;B到;C代词,他。
故答案选D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
4. 选出如下各组中词义一样的一项〔〕A. 之:天子之书非夫人之物答案:A 解析:B 项时常/岁月;C 的/的人;D 可是/这样。
应当选 A 。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
5.如下各句中“以'’的意义和“非学无以致疑'’中的 “以'’完全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无以致书以.观。
B .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 •多以书假余。
答案:A 解析:分析:例句“以'’是“用来的'‘的意思。
B 用;C 把:D 把。
应当选A o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
6. 给如下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余劝时即嗜学。
〔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文意,“嗜'’是“喜欢"的意思。
应当选 B o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形声字的辨析。
7. 给如下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A. 至U B .从 C .向 D .在答案:BB. 时:时蒙卷轴C. 者:然天子读书者有几D. 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分析:A 项“之"均为“的A. 嗜好 B.喜欢 C .特别 D .学习解析:分析: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对象,X围和时间等.在此可意为“向'’“从点评:考查学生词义理解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7《黄生借书说》学习要点 冀教版(通用)
《黄生借书说》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学会借助注释提示等有关资料,疏通文字,了解大意。
3、理解“书非借不能读”的内涵,联系实际,获得启示。
4、体会对比说理的好处及作用。
5、体会本文结构缜密、语言生动的特点。
6、积累“告”“姑”“形”“蒙”“类”“然”等词语。
作者介绍: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
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浙江鱼塘人。
袁枚认为“诗有工拙,而无古今”,提倡诗写性情、遭际和灵感,反对尊唐之说,不满神韵派,也批驳沈德潜的主张,创立性灵派。
有《小仓山房诗文集》。
著名诗评有《随园诗话》。
还有笔记体志怪小说集《子不语》。
散文名篇《黄生借书说》《书鲁亮侪》等。
袁枚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有关资料:(一)关于“说”的文体。
古代的“说”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文体,篇幅一般不长,内容是议论性的,有时则兼有或多或少的记叙和抒情成分,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作者的精辟见解,跟现在的杂文或杂感在某种程度上相似。
又常采用类比、因小见大、借题发挥的写法,能取得发人深思的效果。
(二)读《黄生借书说》《黄生借书说》收在《小仓山房文集》中,是一篇优秀的杂说类小品。
它既不是以洋洋洒洒的叙写取胜,也不是用强烈的抒情,侃侃的议论见长;它的最大特色是有感于日常见闻,随手拈来,生发开去,自如地朝纵深推展,在姿态横生的叙议中,寓以哲理,读来清淡自然,平易近人。
借书端倪,平列展开。
开头一句:“黄生允修借书”,以素日习见之事发端,开卷即入正题,引出随园主人授书以告之辞立论,显现通篇紧凑的特点。
“书非借不能读也”一句,立片言以居要,提挈全文,贯注始终。
接着,平列三事,内容相类,铢两悉称,逐一写来,从反面展开论证。
其一,天子之家,《七略》《四库》的典籍尽皆存之,然天子悉心研读的有几个呢?无非是为了装门面,讲排场罢了。
其二,富贵人家也藏书极丰,塞满房舍,装运起来,竟累得老牛出汗,但苦读上进的有几个呢?无非是为了充文雅,显博学罢了。
黄生借书说练习答案
,容。
3.七略是我国最早的著作,四库是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四库。
答案:1.小仓山房文集清袁枚子才随园主人随园诗话 2. 汗牛充栋藏书极多3.图书目录分类经史子集二、解释加点词语1.授.以书而告之授:2.汗.牛塞屋汗:3弃者无论..之物夫人:..焉无论: 4.非夫人5.惴惴焉...摩玩之惴惴焉: 6.若业.为吾所有业:7.庋.藏焉庋: 8.姑俟.异日观俟:9.归而形诸.梦诸: 10.其切.如是切:11.辄省.记省: 12.通籍..后通籍:13.素蟫灰丝..灰丝: 14.时蒙卷轴..卷轴:15.黄生贫类.予类: 16.使与书俱.俱:答案:1.授给,给予 2.使……流汗 3.不用说,不必说 4.那人 5.忧惧的样子 6.已经 7.放置、保存 8.等待 9.之于 10.迫切 11.记 12.指做官 13.指虫丝 14.书册 15.似,像 16.一起三、句子翻译1.书非借不能读也。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有几?3.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4.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5.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6.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答案:1.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2.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满屋子的书是富贵人家的书,但是富贵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 3.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这样。
4.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讨,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
5.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6.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很迅速。
四、内容理解1.全文开篇即点明写作缘由,提出“”的观点,勉励青年人。
答案:书非借不能读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珍惜时间,发奋学习2.课文第二段依次列举了、、三类有书不读的人来论证中心论点。
【七年级语文】鄂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训练
鄂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训练鄂教版七年级下册语第二单元同步训练鄂教版七年级下册语第二单元同步训练
鄂教版七年级下册语第二单元同步训练
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2分)
酣畅()漓自怨自()怨天()人销声()迹
2给加点字注音。
(2分)
媲美()酝酿()龟裂()千骑()
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跌dàng起伏()抖sǒu精神()qiāng笛()zhōu啾()4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A(人)一个个都出了,舒活舒活筋骨,……
B天边的浓云总是姗姗迟。
C刻薄的人也许会敷演出一把利剑,将我……
D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5按要求填空。
(1)按填动词。
(4分)
A(北方)春风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从关外
过头,过梁,沟,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
B“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着你。
风力带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鸟儿高兴起了,呼朋引伴地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续写诗句。
(4分())
A,吹面不寒杨柳风。
B接天叶无穷碧,。
第27课《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鄂教版初一下)
第27课《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鄂教版初一下)第一部分:1.«黄生借书讲»作者,号简斋,又号。
2.给以下句子中的字注音: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夫〔〕强〔〕⑵而惴惴焉摩玩不已惴〔〕⑶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少〔〕⑷余幼好书,家贫难致好〔〕3.讲明以下句子中的词。
⑴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授:〕⑵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不管焉〔不管:〕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夫人:〕⑷今黄生贫类予〔类予:〕⑸为一讲,使与书俱〔为:〕4.翻译以下句子。
⑴书非借不能读也。
⑵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⑶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⑷知幸与不幸,那么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5.讲讲以下的语句要如何样诵读才能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⑴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几?⑵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不管焉。
6.作者为何讲〝书非借不能读也〞?7.作者什么缘故要讲述自己幼时借书的遭遇给黄生听?8.作者从借书这件情况讲述了什么道理?读选文,回答以下咨询题: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假设不相类。
然那么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那么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讲,使与书俱。
9.讲明以下字词:⑴归而形诸梦诸:⑵故有所览辄省记辄:⑶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惋惜:⑷为一讲,使与书俱俱:10.指出〝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与原文的哪两处相照管?⑴⑵11.作者为何〝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12.作者讲述做官后书多蒙尘的情形有什么作用?13.作者写«黄生借书讲»的用意在哪里?襄子忍辱赵简子以襄子为后①。
董于阏曰:〝无恤贱②,今以为③后,何也?〞简子曰:〝是为人也,能为社稷④忍羞。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
《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爱好 B.嗜好 C.好学上进 D.中国好声音答案:D解析:分析:D项“好”读hǎo,其他都读hào。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A.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B.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C.子孙弃者无论..焉D.若业为吾所有..答案:解析:分析:A可惜:值得珍惜;B然则:既然这样;C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的分析。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孔子曰:“何陋之.有?”B.之.虚所卖之C.吾不得而见之.矣 D.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答案:D解析:分析:A提宾;B到;C代词,他。
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
4.选出下列各组中词义相同的一项()A.之:天子之书非夫人之物B.时:时蒙卷轴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C.者:然天子读书者有几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D.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答案:A解析:分析:A项“之”均为“的”;B项时常/岁月;C的/的人;D可是/这样。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
5.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非学无以致疑”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无以致书以.观。
B.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多以.书假余。
答案:A解析:分析:例句“以”是“用来的”的意思。
B用;C把:D把。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
6.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余劝时即嗜.学。
()A.嗜好 B.喜欢 C.特别 D.学习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文意,“嗜”是“喜欢”的意思。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形声字的辨析。
7.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七年级语文《黄生借书说》《古诗两首》鄂教版知识精讲
初一语文《黄生借书说》《古诗两首》鄂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黄生借书说》《古诗两首》《黄生借书说》三维目标:1. 学会借助注释提示等有关资料,疏通文字,了解大意。
2. 理解“书非借不能读”的内涵,联系实际,获得启示。
3. 体会对比说理的好处及作用。
4. 体会本文结构缜密,语言生动的特点。
5. 积累“告”“姑”“形”“蒙”“类”“然”等词语。
教学重点:读通全文,在理解难句的同时,领会作者独到的见解。
教学难点:对比说理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
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庶吉士,曾任溧水、江浦、江宁等地知县。
四年后以父丧为由,辞官归家,定居江宁,在小仓山下筑“随园”,自号随园主人,优游其中近50年。
袁枚的思想比较自由解放,他对当时统治学术思想界的汉、宋学派都表示不满,特别反对汉学考据。
袁枚认为“诗有工拙,而无古今”,提倡诗写性情、遭际和灵感,反对尊唐之说,不满神韵派,也批驳了沈德潜的主张,创为性灵派。
他在《随园诗话》中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强调作诗要有真性情,要有个性,这对当时的拟古和形式主义的风气,有极大的冲击力。
他的诗作多写性灵,抒发闲情逸致,流连风花雪月,关乎民情者不多,缺少社会生活内容,但比那些模拟格调或以考据文字为诗的作品,却别具清新灵巧之风。
有《小仓山房诗文集》。
著名诗评有《随园诗话》。
还有笔记体志怪小说专集《子不语》,虽然其中有些封建迷信色彩的东西,但文笔流畅,叙事简洁婉曲。
散文名篇有《黄生借书说》、《书鲁亮侪》等。
袁枚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二. 关于“说”的文体简介:古代的“说”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文体,篇幅一般不长,内容是议论性的,有时则兼有或多或少的记叙和抒情的成分,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作者的精辟见解,跟现在的杂文或杂感在某种程度上相似。
语文:第27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鄂教版八年级下)
第27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文笔精华]美文中散步,品尝心灵的鸡汤……◎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惟湖上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1)是日更.定()(2)拥毳.衣炉火()(3)雾淞沆砀..()(4)莫说相公痴.()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4分)①长堤一()②湖心亭一()③余舟一()④舟中人两三()3.辨析解释多义词。
是日更‧定( ) 余拏一‧小舟()(1) 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2) 一上下一.白()更.有痴似相公者( ) 惟长堤一.痕()上下一白.()(3)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解释加点的字。
(1)是日更定.定:(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3)是金陵人,客.此客:(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而已:5.文学常识填空。
《湖心亭看雪》选自《》,作者是,字,又字石公,号,末初人。
作品有《》《》。
6.根据原文填空。
(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
7.揣摩语言。
说说加点的词的作用。
(1)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8.翻译各句。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9.探究回答:(1)什么是白描手法?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白描手法?举例说明。
(2)文章开头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3)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籍……(一)课内精读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015-2016学年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案27《黄生借书说》3
黄生借书说课前预习:1、《黄生借书说》选自,作者是(朝代)的,字号,晚年号。
《黄生借书说》一文,表达了“”(原文)的观点,篇末将黄生和自己对比,委婉告诫他“,,”(原文)。
2、积累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现象。
课程标准:了解课文涉及的作家作品知识。
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积累文言词语。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学目标:1、了解“说”的有关知识和作者。
2、通过朗读借助注释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背诵课文。
3、理解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珍惜今天优越的学习条件。
4、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方法阐明道理的写法。
评价任务:1、掌握文中文言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观点。
3、学会本文运用的对比的阐释道理的方法。
4、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的看法各不相同。
唐朝诗人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英国作家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很多。
那么,清朝文学家袁枚对读书的看法又是怎么的呢?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1、了解“说”的有关知识和作者。
2、通过朗读借助注释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背诵课文。
3、理解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珍惜今天优越的学习条件。
4、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方法阐明道理的写法。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袁枚 ( 1716 - 1798 ) ,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钱塘 ( 今浙江杭州 ) 人,著名诗人。
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 ( 今江苏江宁 ) 等地知县。
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华奢。
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
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2、解题:黄生:名允修,贫而好读书,袁枚很器重他,也很乐意帮助他。
初中七年级语文题库 语文:第27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鄂教版七年级上)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小舟()曳铁钯()湮()啮()溯流()臆断()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⑶湮于沙上(湮:)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众服为确论()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
(居然没有找到。
)7、翻译下列句子。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第二部分:(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之”指代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7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鄂教版
黄生借书说一、基础知识1.本文选自,作者,文学家,著作有、等。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非夫人之物()强假焉()惴惴焉()庋藏()好书()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授:)⑵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无论:)⑶若业为吾所有(业:)⑷余幼好书,家贫难致(致:)⑸今黄生贫类余(类:)4.翻译下列句子:⑴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⑵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⑶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⑷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5.本文的观点是。
6.作者将自己幼时借书的遭遇讲给黄生听有什么用意7.谈谈你对读书与借书的看法。
二、同步解读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8.解释下列字词:⑴归而形诸梦诸:⑵故有所览辄省记辄:⑶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可惜:⑷为一说,使与书俱俱:9.指出“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与原文的哪两处相照应⑴⑵10.作者为何“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11.作者讲述做官后书多蒙尘的情景有什么作用12.作者写《黄生借书说》的用意在哪里三、美文赏读怪哉汉武帝幸①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
帝乃使东方朔视之。
还对曰:“此虫名怪哉。
昔时拘系②无辜,众庶③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
此地必秦之狱处。
”即按④地图,信⑤如其言。
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
忧者,得酒而解。
以酒灌,当消。
”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②拘系:拘押,关押③庶:庶民,百姓④按:察看⑤信:的确,确实。
语文:第27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鄂教版七年级上)
第27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棹数小舟( ) 曳铁耙( ) 是非木柿( ) 石必倒掷坎穴中( ) 如是再啮( ) 溯流逆上矣( )2.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
①山门圮于河圮:②阅十余岁阅:③竟不可得竟:④不亦傎乎傎:⑤但知其一但:3.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山门圮于河于:②求石兽于水中于:③如是再啮如:④如其言如:4.翻译下列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7.(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5.试分析讲学家与老河兵“笑”的含义。
6.《河中石兽》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从文中找出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7.对同一现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现象太普遍了,请讲一个给大家听听。
二、同步解读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土,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
固俱;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求二石兽于水中(求: )(2)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 )(3)啮沙为坎穴(啮: )(4)当求之于上流(当: )(5)固傎(固: )9.解释下列句中的“为”。
(1)众服为确论(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10.选出下列句子中的倒装句( )A.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求二石兽于水中。
C.山门圮于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黄生借书说》作者,号简斋,又号。
2.给下列句子中的字注音:
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夫()强()
⑵而惴惴焉摩玩不已惴()
⑶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少()
⑷余幼好书,家贫难致好()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⑴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授:)
⑵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无论:)
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夫人:)
⑷今黄生贫类予(类予:)
⑸为一说,使与书俱(为:)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书非借不能读也。
⑵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⑶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⑷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5.说说下列的语句要怎样诵读才能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⑴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几?
⑵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6.作者为何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7.作者为什么要讲述自己幼时借书的遭遇给黄生听?
8.作者从借书这件事情讲述了什么道理?
读选文,回答问题: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9.解释下列字词:
⑴归而形诸梦诸:
⑵故有所览辄省记辄:
⑶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可惜:
⑷为一说,使与书俱俱:
10.指出“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与原文的哪两处相照应?⑴
⑵
11.作者为何“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2.作者讲述做官后书多蒙尘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13.作者写《黄生借书说》的用意在哪里?
第二部分:
襄子忍辱
赵简子以襄子为后①。
董于阏曰:“无恤贱②,今以为③后,何也?”简子曰:“是为人也,能为社稷④忍羞。
”异日⑤,知伯⑥与襄子饮,而批襄子之首⑦,大夫⑧请杀之。
襄子曰:“先君之立我也曰能为社稷忍羞,岂曰能刺人⑨哉?”处⑩十月,知伯围襄子于晋阳。
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知伯,破其首以为饮器。
(《淮南子》)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末年晋国的六卿之一。
襄子:简子的庶子,庶子是指古时妾所生的儿子。
后:继承者。
②无恤:就是襄子。
贱:卑贱,这里系指襄子与简子的长子比,地位低下。
③以为:即“以之为”,把他立为。
④社稷:古时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这里指国家。
⑤异日:有一天。
⑥知伯:晋国的大贵族。
⑦批襄子之首:打了襄子一耳光。
⑧大夫:左右侍臣。
⑨刺人:杀人。
⑩处:经过。
14.给下面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先君之立我也曰能为社稷忍羞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今以为后,何也(何:)
(2)知伯围襄子于晋阳(于:)
(3)襄子疏队而击之(疏:)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1)赵简子以襄子为后
(2)是为人也,能为社稷忍羞
17.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请用两个成语概括知伯与襄子的表现。
(2)襄子面对羞辱时的冷静让你想到了什么?
第三部分:
18、每课一图:《“典型”》一图讽刺了哪种人?
19、请你在下面一段话的省略号处再续写两个句子,并将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再根据画波浪线的末句仿写一个句子。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
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朋友一声真诚的祝福……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平朴中愈发熠熠夺目。
续写:
改写:
仿写:
20、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有个黑人水手带着他的儿子去丹麦。
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这位儿子叫伊尔布位格,20年后,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
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出卖苦力为生。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像我们这样出生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
安徒生的事告诉我,上帝没有这个意思。
”《海燕》的作者高尔基出身十分贫寒,从小被寄养在亲戚家,做过乞丐、学徒、水手,但他从没有停止学习。
后来成为前苏联最著名的文学家。
请从正面回答,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袁枚;随园老人2.⑴fú、qiǎng⑵zhuì⑶shào⑷hào 3.⑴交给⑵更不用说⑶这人,指向
别人借书的人⑷像我⑸写作4.⑴书如果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及时地阅读。
⑵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
⑶做官以后,花去官俸买回书来,满满地堆了一层,白色蛀虫和灰丝,常常沾满书本。
⑷懂得借到书的幸运与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也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快。
5.⑴语含否定,应当读出一些疑问和不屑来。
⑵语含讥讽,应当读出一些叹息和鄙视来。
6.作者用心良苦,不仅以此宽慰黄生不以借书为耻,更以此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珍惜读书的机会。
7.既唤起共鸣,又勉励告诫黄生。
(意近即可)8.要珍惜并好好利用自己拥有的一切;珍惜年轻时光认真学习。
9.⑴之于⑵就⑶值得珍惜⑷在一起10.⑴汗牛塞屋……子孙弃者无论焉。
⑵若业为吾所有……云尔。
11.勉励黄生珍惜青春时光,勤奋读书。
12.以类似的经历勉励黄生珍惜机会,专心读书;告诫黄生读书年华一旦过去,以后很难读书。
13.宽慰黄生不以借书为耻,更以此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珍惜读书的机会(并尽快还书)。
14.先君之立我也,曰“为社稷忍羞”15.(1)为什么(2)在(3)疏散16.(1)赵简子把襄子立为他的继承人。
(2)他的为人,能为国家忍羞。
17.(1)知伯:骄横跋扈襄子:忍辱不发(2)略18、讽刺弄虚作假的人。
19、如:续写:陌路人一句关切的话语;赛场上一把有力的搀抚。
改写:难道这不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吗?仿写:像燥热的天气里吹来的一缕缕凉风,让人感到身心舒畅。
20、出身卑微的人经过努力也可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