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的陶渊明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1月第26卷第1期

唐都学刊

TangduJournal

Jan.2010

V01.26No.1袁行霈的陶渊明研究

张保宁

(西安外国语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摘要:在当代众多的陶渊明研究中,袁行霈先生可谓成果丰硕,自成一家。最突出的有四个方面:一是从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层面对陶渊明做了较全面的评价,提出了陶渊明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哲人的观点;二是对陶诗思想内容的考察提出了五大主题说;三是对陶渊明生平系年及陶集校注的考证研究成果卓著;四是在陶诗源流问题上辨清了钟嵘《诗品》“源出于应璩”的疑案。袁先生的陶渊明研究特色鲜明,如扎实的考证功底和详实可信的资料积累,对文本的悉心研读和独到的艺术见解,人品研究和作品研究结合、艺术鉴赏和哲学思考研究结合的研究方法等,这些都将对后学者以深刻的启迪。

关键词:袁行霈;陶渊明研究;成果丰硕;特色鲜明;启迪后学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一0300(2009)03—0091一05

东晋诗人陶渊明因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其独具特色的诗赋作品,自唐宋以来一直是诗人、论家模仿和评议的对象,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在当代众多的陶渊明研究中,袁行霈先生可谓成果丰硕,自成一家。本文试从研究成果和研究特色两个层面对袁行霈先生的“陶渊明研究”作以评述。

(一)从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层面对陶渊明做了较全面的评价

这方面的文章如《陶渊明的哲学思考》《陶渊明与魏晋风流》《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与陶诗的自然美》《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等。热爱陶诗者和研究陶渊明者皆知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可其中根本的原因一般都归结到他的田园诗创作以及他的平淡自然的诗风上,却很少从哲学的层面来把握陶渊明。袁行霈先生在这方面却独具慧眼,他对陶渊明的研究坚持的原则之一便是“不仅将他作为一位诗人来研究,还将他作为一位哲人来研究”。[1】(哪’他在《陶渊明的哲学思考》一文中总结前人的研究时说:“关于陶渊明的思想,前人早有所论述,但所论大抵限于其所受儒家或道家影响这个范围。”…(P”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哲人”[1】(P”的观点。这个评价可谓肯綮之论。他认为真正把陶渊明当成具有独立思考的哲人看待而对其思想又有所阐发的,“五四”以来先有容肇祖,其《魏晋的自然主义》瞄’第七章专讲陶渊明,“但所论不详”,…∞’此后陈寅恪著有《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提出陶渊明是“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31对陈先生的这一评价,袁行霈先生喻之为“卓识高见”,但同时又认为陈先生的这篇论文“重点在说明陶渊明与魏晋清谈的关系,并非全面探讨陶渊明的哲学思考”。…㈣’为此,袁先生从陶渊明的宇宙人生观、陶渊明的哲学思考涉及的哲学范畴、陶渊明哲学思考的特点以及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认为陶渊明的哲学思考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自然”,二是“顺化”,三是“养真”。关于“自然”.他认为“陶渊明所谓‘自然’不是近代所谓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一个来自老、庄、郭象的哲学范畴,指的是一种自在的状态。他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犹如一座山、一株树、一只鸟那样自然而然地生存

收稿日期:2009—1l一20

作者简介:张保宁(1957一),男,陕西渭南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文学院教授。

·9l·万方数据

着”;(1】(嘲这显然是陶渊明对其人生经历的实践体验,更是从其仕宦和躬耕两方面的经验中得出的人生理想。关于“顺化”。这是陶渊明对生死的态度。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宇宙问事物变化迁徙的过程,如四时的运行,村邑的兴废,朝代的更替等。二是不可抗拒的万物自身变化的规律。三是人自身从幼至壮至老至故的变化过程。陶渊明常由前两点联想到第三点,并藉前两点以消解第三点引起的悲哀”;…(n2’关于“养真”,袁先生认为这是“贯穿陶渊明全部生活的一种人生哲学”。¨儿nq而且这种人生哲学,不是出自儒家思想,而是陶渊明对上古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生活的崇尚,他的“真”是与老庄哲学一脉相承的。

袁行霈先生在揭示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内涵的同时,也指出陶渊明哲学思考的鲜明特点:“陶渊明的哲学思考有很强的实践性,他的哲学不是停留在头脑中或纸面上,而是诉诸实践,身体力行。他不但以其文字也以其整个人生展示他的哲学,所以他的人生体现为一种哲人的美。”【1】‘嘞’这是其一;其二,陶渊明的哲学思考是以诗的形式表现的,没有逻辑的论证,而只是若干智慧的火花。这使它带有类似南宗禅的顿悟的特点;其三,陶诗不同于当时的玄言诗,它不仅有诗意,而且还有切身体验的哲理,是活生生的富有哲理性的诗。袁行霈先生还以这三个特点证明陶渊明虽没有脱离魏晋思潮的主流,“但有他自己的发明,在哲学上有其卓然独立的品格。陶诗并没有完全脱离玄言诗的影响,但已不再是玄言诗,在诗史上也有其卓然独立的品格。”…m”从这一见解中可以看出,袁先生对陶渊明的研究不仅是哲学层面的,而且始终把研究对象置于其所生活的时代环境中去分析考察,包括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思想环境,而且研究的结果也始终不忘研究对象的身份定位,即把陶渊明看做哲人,考察其哲学思考,目的是要证明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卓然于其他一般诗人之上”【l“哟的,这就启示读者:陶渊明本质上还是诗人,是“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的诗人。这也正是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根本原因。

(二)对陶诗思想内容的考察,提出了五大主题说

这方面的文章如《陶诗主题的创新》《陶渊明的<闲情赋>与辞赋中的爱情闲情主题》《陶谢诗歌艺术的比较》等。定稿于1996年的《陶诗主题的创新》一文,是袁行霈先生在陶渊明研究中的一篇力作。他在该文开篇把陶渊明和谢灵运放在东晋和·92·(南朝)宋之间诗歌发展的转折点上作比较,认为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人的诗歌分别属于前后两个时期。陶渊明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可以说是魏晋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开出追求声色的一条新路,而成为南朝诗歌的开创者。他说:“就陶诗的语言艺术而言,他是属于魏晋的;但是就其诗歌的主题而言,他又有很大的开创性。”Ill(Flog)由此,他从五个方面揭示了陶诗主题的创新:

1.“徘徊——回归主题”。袁先生认为“徘徊”是自屈原以来就有的诗歌主题,汉之扬雄、魏之阮籍等文人诗中“徘徊仍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主题”o[1](PllO)屈原徘徊在去国与怀乡之间、追求与失望之间,扬雄徘徊在“可以南可以北”的歧路之间,阮籍更是徘徊在高压政治之下寂寞空虚、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之间。而到了陶渊明,却有了弃官归田、回归自然的新内涵。袁先生由此指出陶渊明的徘徊——回归主题与单纯的徘徊有所不同,他的徘徊是与回归联系着的,“徘徊——回归是陶渊明继屈原、阮籍之后新创的诗歌主题。是与陶渊明的田园诗伴随而生的一块新的诗歌园地。”…(P11”

2.“饮酒主题”。文人饮酒和诗中以酒为主题似乎并不新鲜。但袁先生认为,“在诗中集中写饮酒,以致形成一种文学的主题,应当说是自陶渊明始。酒,已成为陶渊明的生活和文学的标志。”[3](iql3)这种判断的根据是什么?袁先生指出,陶渊明之前的文人饮酒,带有以酒解忧的目的,并有借着酒醉来抒发忧愤、远祸全身的用意;而在陶渊明那里,饮酒则“是一种愉悦。他饮酒是饮出了‘深味’的,他对宇宙、人生和历史的思考所得出的结论,他的哲学追求,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返归自然的素心,有时就是靠着酒的兴奋与麻醉着双重刺激而得到的。”[3](P113-114)这种对比的考察以及和陶渊明哲学思考的结合分析,突出了陶诗“饮酒主题”的高人一筹及其创新意义。

3.“固穷安贫主题”。安贫乐道是古代君子、文人普遍遵循的道德原则。对这一主题,袁先生首先从词源学角度进行考察,认为“固穷”典出《论语》,本是儒家的思想,陶渊明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人身准则,袁先生说:“这种固穷安贫的人生态度,以及古代的固穷安贫之士,已成为陶渊明的精神支柱,支持他抵制利禄的诱惑,在贫穷中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并以贫穷为代价还来心里的平静以及精神的高洁。”…㈣16’袁先生通过文本统计,指出陶渊明诗文中写到“固穷”的有六处,并认为这在陶渊明之前还没有一位诗人如此集中地写过这一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