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与英国中小学教育的不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中国与英国中小学教育的不同
2008/7/25/18:06 来源:现代教育报作者:荣学工
在江苏省教育厅的精心组织下,以小学校长为主体的52人组成的“学校管理者赴英学习访问团”于2008年5月25日从上海启程,到达享有“工业革命故乡”之称的英国曼彻斯特市,开始了为期三周的学习考察。

在苏曼教育国际发展中心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把整个英国社会当作大的课堂,对该国的人文风俗、社会状况等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与此同时,我们还重点地对英国的教育,特别是英国的小学教育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考察学习。

在英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曼彻斯特市的一些小学,听了曼彻斯特市教育官员、小学校长以及有关教育专家给我们作的专题讲座,还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

通过三周的考察学习,我们都感到收获很大,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考察学习活动不仅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今后做好学校工作的信心。

以下是本人对英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从学校规模上来看。

英国学校的规模比国内的学校要小得多,大部分学校都在200人左右,三四百个学生的学校就算较大的了,七百人以上的学校就是凤毛麟角的了。

英国学校实行的都是小班化,每班不超过30人。

这样的规模和班额,一有利于学校管理,一般学校只有一名校长和一位副校长或校长助理;二有利教学师生互动,有利于面向每一个学生,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从教育理念上讲。

(1)奉行“每个学生都同等重要”的理念。

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幼儿班开始,建立成长记录袋,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导,对学习不理想的学生有助教和义工进行单独辅导等等,无不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

(2)奉行“让教育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享受”的理念。

参观曼城的每一所学校,我们都有深切的感受,在英国,孩子们的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压力,一方面,国家教学大纲对小学生学业应该达到的标准要求不是很高,尤其是他们对知识性学习内容方面的要求,英国五年级的孩子在计算方面的要求跟我们二年级的学生没有多大的差别;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让孩子们始终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活动,这是英国老师课堂教学给我们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第三,英国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普遍不太关心,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期望值也不是很高。

(3)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学生下午3:30放学以后,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供学生参加,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活动,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三、从教师配备上来看。

英国的中小学教师由多种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主要途径有两类:第一类是专业与教育培训同时进行的教育学士学位课程;第二类是先学专业,后接受教育培训的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

学制至少3年,只有完成学业,通过考核,获得任教资格才能充任正式教师。

学校所有教职员工都有校长在全国范围内招聘,所有教职员工对校长负责,所以基本上没有工作不负责、不尽心的现象。

因为教师一旦被解聘,其它学校也会因为这一污点对你敬而远之。

每所学校配一名校长,视规模大小配1-2名副校长或校长助理,没有国内学校的教务、政教、教科、总务、少先队等设置。

英国实施的是“国家校长专业资格证书”制度。

中央政府制定和建立了“校长国家标准”,确定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发展框架,目前这一标准在英国全面实施。

英国校长专业发展和培训已形成了职前、资格、入职和在职发展的相对完整而又统一的体系。

资格培训,即国家校长专业资格证书培训,是中小学校长上岗的必要资格培训,有担任校长意愿的教师必须经过“国家学校管理者学院”的培训才有可能拿到校长任职资格证书;入职培训,即校长领导和管理能力项目培训,是用来帮助新任中小学校长进入领导和管理角色的培训;在职发展培训。

即在职校长领导能力项目培训,主要是帮助资深校长更新领导能力。

四、从学科设置和课堂教学来看。

(1)英国学校只有教学大纲和目标质量、知识点要求,没有统一的教材,教材由学校自选或根据知识点教师自己确定教学内容。

学生手里没有教科书,也没有书包、家庭作业等。

(2)英国学校共开设英语、数学、科学三门主科(国家考试科目)和音乐、体育、艺术、历史、地理、计算机、手工等10门课,个别学校还开设宗教课。

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设置都是如此,科目一样,只是深度不同。

(3)英国学校没有专门的德育课程,德育实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学。

英国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种教学之中。

这一思想首先体现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中。

英国中小学的教材或教学内容,都要遵循科学与价值的双重原则来编写的或选用,教学内容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把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传授和人道主义、国家意识的渗透有机结合。

其次,体现在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上。

在教学管理中,英国中小学普遍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挖掘和讲解既要体现科学观念、真理观念,又要体现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同时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另外学校每周安排一个小时的品德行为习惯教育,一般是全校师生或分部分集中在一起席地而坐,接受教育和训导。

(4)在英国小学,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堂课的时间也都不固定,每天该上哪些课程,每部分要多长时间,都由主讲教师确定,教师一天始终和学生在一起。

一般情况下每天上午英语、数学、科学三门主科中的前两门分别约占一个小
时,其它科目一个小时,午饭和午间休息1个小时左右。

每堂课,大多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解,学生席地而坐,教师或坐或站着授课,教学中教师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随时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

第二部分是,学生动手操作或作业,这一阶段教师和助理会深入学生中间,了解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

最后是总结,这一阶段,教师还要了解所有学生的掌握情况。

(5)英国教育对体育重视不够。

我们参观的一些学校,都没有国内学校都有的跑道和蓝排球场、乒乓球场地,更没有单、双杠之类的器材。

他们只有一块供学生玩耍的草坪和一块水地坪,午间,全体师生都在上面,嘻戏,追逐,跳绳和踢球。

他们更没有课间操、眼保健操,更不要说大课间活动了。

对体育的不重视,再加上他们在饮食和作息上的习惯,导致英国人口中肥胖者众多,尤其是女同志,婚后的女士,50%以上都是肥胖者,并不是我的平时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苗条身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