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王羲之
王羲之的兰亭序原文全文
王羲之的兰亭序原文全文王羲之的兰亭序原文全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写作背景】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
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
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作者简介】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住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曾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职。
他书法精绝,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兰亭浅析】《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
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所有字帖,太珍贵了收藏起来!
王羲之所有字帖,太珍贵了收藏起来!2017-10-14 20:07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
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
《兰亭序》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
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
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羲之与朋友聚会时快然自足之情怀。
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
译文:二谢面未比面,迟诼良不静。
羲之女爱再拜。
想邰儿悉佳。
前患者善。
所送议当试寻省。
左边剧。
译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
羲之顿首顿首。
《干呕帖》《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
纵14.1厘米,横26.4厘米,共4行36个字,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摹本。
国家一级文物。
是王羲之病中写给友人的短信。
该帖笔意神采超逸,书风沉着劲健,曾刻录于《淳化阁帖》之中,是流传有序的艺术珍品。
《大观帖》大观帖,中国北宋官刻丛帖。
刻帖工作由龙大渊主持,蔡京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
因刻于徽宗大观三年(1109)正月,世人遂称之为《大观帖》。
刻成之后置于太清楼下,又称《太清楼帖》,也有称《大观太清楼帖》者。
石刻成后拓本用以赐给,因此流传较少。
《十七帖》《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
是煊赫著名帖也。
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
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兰亭序原文书法字帖
兰亭序原文书法字帖
《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书的书法名篇,是中国历史上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正文如下:
兰亭序
亭亭者何?水也。
服也。
水既落而空澄,物华而不实,惟赤条一色,可以濯天下之尘。
了然无物,独试清洁。
江淮之间,调露者必先洁其器,而后泽之。
所以游者身洁,不同凡响。
同时之鸟,翱翔徐来,水波不惊;所以凌波而上,自由翱翔。
后两句讲从鸟的状态及行动上表现出将处于清静环境与水乡之地的安宁气氛,很含蓄地表现出兰亭之美。
夫兰者,天之造也;亭者,人之筑也。
适人间四时之景,观天象之变。
春则鸟兽告康,花木葳蕤;夏则绿阴拂空,波渟漾央;秋则实泛金英,山
染斑黄;冬则乌鹊戏林,泉结为箭。
各以其时,美之若芙蕖,揖盼之间,忽焉如过。
此皆物之得时合宜也。
人之造亭,固有取其合宜者矣,而造物者非惟取合宜,用心之深,造物之神。
神者,物内之神也。
物外有生,物内始有灵。
由是及彼,才声并至,而成一体,《兰亭》美不胜收之作也。
文脉之流至此,形神之美为表。
若夫用笔不拘,升降随避,而此飘逸之致,理不在大才,诚草本自然存之。
末云亭云,非吾之盛韵。
所余自具华奥,永怀瑶篇之美,聆九华之卓音。
鲜为吾腴,益慕来颂,善董思春之歌舞,双清之幽婢。
恭华日来,自慕洪忠大夫之器重,载笔之业已体天人,而足授天下之好民,故幸拙赓表,是庶几于侔乎?
(望人们多多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法作品,珍惜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王羲之.pdf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6 页 6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7 页 7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8 页 8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9 页 9 / 28
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共 28 页第 28 页
28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18 页 18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19 页 19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20 页 20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21 页 21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10 页 10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11 页 11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12 页 12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13 页 13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1 页 1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2 页 2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3 页 3 / 28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 A4 版
共 28 页第 4 页 4 / 28
王羲之行书毛笔书法字帖
王羲之行书毛笔书法字帖
欣赏:
1
2
3
行书代表作《兰亭序》:
《兰亭序》是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51岁时的得意之笔,记述了他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雅集兰亭、修稧事也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他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
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边,乘带酒意,挥毫泼墨,为众人诗赋草成序文,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健飘逸。
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王羲之因此也被后世尊为书圣。
后人在研究其书法艺术时赞誉颇多:点画秀美,行气流畅,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贵越群品,古今莫二。
传说王羲之以后也曾再书《兰亭序》,但均逊色于原作,所以《兰亭序》原稿一直为王羲之视为传家之宝,为王氏后代收藏,传至王羲之第七代时被唐太宗李世民骗入朝廷,唐太宗得《兰亭序》后,曾诏名手赵模、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
人钩摹数个乱真副本,分赐亲贵近臣,之后民间也广为临摹,但无一胜过王的原作,所以《兰亭序》真迹被唐太宗视为稀世珍品而最终殉葬,这更让后世对《兰亭序》原作崇敬不已,冠以中国书法第一帖的美名实在无可争议。
以冯承素摹本试论王羲之《兰亭序》的技法特征
以冯承素摹本试论王羲之《兰亭序》的技法特征以冯承素摹本试论王羲之《兰亭序》的技法特征《兰亭序》为王羲之传世最有名行书作品,世称天下第一行书。
书于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为其与谢安等四十一位名士在会稽山阴兰亭“修禊”时所作诗集的序言。
王羲之时代的笔法传承《兰亭》真迹史书记载已随唐太宗陪葬昭陵,世上流传多为唐摹本或临本。
一般认为冯承素摹本为最精、最为接近原作。
笔者曾于上海博物馆得见原作,确实点画的纤微之处,用笔的浓淡枯湿,一一毕现。
勾摹之精到,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真迹失传,《兰亭》真伪的辨论就一直未能停息。
争论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一、东晋时代不可能有如此用笔成熟的行书。
二、在内容上认为《临河序》是真本,后一段为伪造,不符合当时士人的心态。
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第一点,因为这与我们对学习此帖所应持有的态度极为重要。
首先要提及的是东晋是一个以门阀士族为代表的时代。
王羲之出生于东晋第一高门,这就意味着他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士族家庭教育,其内容虽已不得而知,但极为重要。
其中有一项应是道术,即天师道,这是王氏世代信奉的宗教,此点对王氏艺术气质的形成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其服食早逝的重要原因。
如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云:“东西晋南北朝之天师道为家世相传之宗教,其书法亦往往为家世相传之艺术,如北魏之崔、卢,东晋之王、郗,是其最著之例。
旧史所载奉道世家与善书世家二者之符会,虽或为偶值之事,然艺术之发展多受宗教之影响,而宗教之传播,亦多倚艺术为资用。
”关于王羲之时代的技法传承,明解缙《春雨杂述》有较为详尽的描述。
大致为:蔡邕《笔经》→蔡文姬→韦诞→钟繇(掘韦诞墓得之)→学生宋翼(掘钟繇墓得之并写续集)→王旷→交由卫夫人以授羲之(所谓“枕中秘”)。
这个笔法传承的系统看似过于离奇,而难于使人信服,主要是因为王羲之之前的名家作品大都失传,留下的多为摹刻本,对于笔法研究作用不大。
从这个传承中,首先提示我们的是:中国古代的学术传承是家族式的,有严密的自我封闭的性质,是不对外相传的,既使当场表现书艺似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兰亭集序的故事
兰亭集序的故事一李世民称帝以后,从未放松《兰亭集序》真迹的寻找。
但连寻多年没有结果。
后来,长孙无忌得到消息,说是《兰亭集序》真迹被王羲之家人视为传世之宝,代代相传,从未离开过王家一步。
但传到了王羲之的七代孙王法吉手中,因其出家为僧,将真迹带到了江南的永欣寺,圆寂后因无继嗣,便将真迹传给了至亲弟子、法号为辩才的和尚手里。
李世民自己也临摹王字,经常年习练,得王右军筋骨。
得知此消息,即刻下令不惜重金收买这一书帖,并命长孙无忌赶快办这件事。
长孙无忌因怕辩才和尚的字帖有假,就命谏议大夫禇遂良亲自赴江南甄别。
禇遂良带着副手萧翼到了江南。
车辇到了永欣寺附近停下,萧翼独往寺内打探虚实。
二人约好,事后在驿馆碰头。
萧翼赶到永欣寺,适逢下起大雨。
他打坐在寺内大殿门前,佯装读书,以刚从外面赶回的辩才将斗篱上雨水滴到书页上为由,与该寺主持辩才相识。
后在辩才容许将雨水染污的书重新抄写一遍的过程中,引辩才探讨书法。
辩才看萧翼求学心切,态度虔诚,便翻开书柜,将一着漆木匣取出。
萧翼翻开一看,正是《兰亭集序》帖。
辩才看萧翼观帖冲动不已,欣然容许借与他拿回住室仔细欣赏。
夜半更深,萧翼裹匣逃出寺外,不想在途中被几个蒙面人劫持,而劫持人不是别人,恰是禇遂良命当地县令安排的监视之人。
萧翼被带回驿馆,禇遂良忙对字帖鉴别,大呼:假的!原因是字像,用的纸却是唐纸,不是晋纸。
萧翼只好连夜赶回。
辩才在与萧翼的交往中,喜欢上了这位年轻人。
萧翼故作喜爱书帖深情状,敞开胸臆,虚心向辩才讨教《兰亭集序》何以能精妙绝伦。
萧翼问:听说王羲之写好了兰亭雅集之后,第二天想正式抄写一遍,可是无论怎样写,却再也写不出当时的妙处了辩才娓娓而谈,说道:要知道,通篇勾连的笔法是最难写的,写之前要谋划好,所谓凭空画字,通篇勾连好了,写下去就是了。
萧翼进一步问:难道书圣也是这样吗辩才说:听我师傅说,写兰亭雅集的当天,有人赋诗,有人做文,有人饮酒,王羲之就是饮酒。
他浮想联翩,感悟生死,文思泉涌,一发而不可收,微醺中写出了《兰亭集序》。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 相册
由 Administrator 创建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 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 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 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 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 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 异,所以兴怀,其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 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 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 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 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 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 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对兰亭序书法的评价
对兰亭序书法的评价
兰亭序是东晋时期文学家王羲之创作的一篇书法作品,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技巧而闻名于世。
兰亭序书法展现了王羲之卓越的笔墨功夫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运用流畅自如的行书,展示了精湛的用笔技巧和独特的章法布局。
字体工整,结构稳健,笔画舒展流畅,给人以宁静、高雅、清丽的感觉。
此外,兰亭序的意境深远,内含哲理。
王羲之在书法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笔墨的抒发,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这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达使得兰亭序不仅是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表达。
总的来说,兰亭序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越的技巧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作为书法家的造诣,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卓越成就。
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米字格A4版28页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
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书法的魅力——王羲之(高清大图)
书法的魅力——王羲之(高清大图)唐太宗曾评论王羲之书法曰:“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
烟霏露结,状影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为斜而反直。
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
心摹手追,此人而已。
”下面请欣赏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一、兰亭序绢本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每个字都充满变化的节奏与韵律。
“若作一纸字,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这是王羲之行书结体的特点,孙过庭亦评价其“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星齐列,为体互乘”。
《兰亭序》中二十一个“之”字的书写都有所不同,就算是相同的笔画都有曲直之分,相同的偏旁也是有窄宽之分;在处理字的大小上,王羲之则是据字遣行,曲尽其态,同一作品中的字甚至相差数倍,但又合适得体;在字形上王羲之有意打破原有平衡,字与字之间参差错落,奇趣横溢;同时笔画与笔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游丝引带,相互顾盼,笔断意连,每一次落笔都如连珠的雨点,潇洒随意但又连贯一气。
王羲之同时又非常在意墨色干枯浓淡湿的变化,因为古人认为“字画流传久远之后,应如初脱手光景,精气神采不可磨灭。
不善用墨着,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以淹淹无生气矣”。
他们认为只有浓墨才能更好地体现字的力度和精神。
因此王羲之的墨色大多以浓墨为主,但是依然会配合有少数的淡墨与枯笔,用以构造由实到虚的空间变化,在《兰亭集序》中随性书写遮盖错字造成的重叠感也是王羲之墨色空间的重要体现,如《兰亭集序》局部第十三个“向之所欣”的“之”字是由王羲之微醺写成“今”后更正得来,“之”与“今”二字笔画重叠处,墨色的遮盖透明重叠,书写的先后顺序也一目了然,正是这种墨水重合叠加的层次感使王羲之的随性与洒脱之美跃然纸上。
可以说《兰亭集序》由笔画的空间布局、墨色的空间层次共同营造了一种独特的动静结合的气韵空间,显现出纵横洒落但气韵贯通之妙,也体现了王羲之书法在劲健的动感中所蕴含的轻松自如的空间美。
二、宋拓定武兰亭柯九思藏本五代梁时移置汴都,后经战乱而遗失,北宋庆历间发现,置于定州州治。
天下第一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山东),因官至右军将军,故又称“王右军”。
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四十余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参加雅集的多为当世名士,一道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事后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这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流传于世的《兰亭序》有两种。
一是唐太宗时冯承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
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
《兰亭序》书法本身的艺术魅力:点画注重提按顿挫,精到而多变,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能寓刚健于优美。
结构强调欹正开合,生动而多姿,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
章法疏密有致,自然天成。
总览全篇,行笔不激不厉,挥洒自如,收放有度,点画从容而神气内敛。
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潇洒俊逸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华美,蕴藉的艺术感受。
从形质到神韵均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
《兰亭序》书文并美,表现了晋人特有的超然玄远的深情与风采,这种深情与风采为晋人所独有,为后人称慕与景仰。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王羲之行书特点
《行书技法大字帖:兰亭序》以原帖中范字为编写基础。
王羲之行书具有潇洒流畅、优美俊逸的无穷魅力。
其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牵丝映带,其势贯通,或笔断意连,或提按顿挫,生动自然。
《兰亭序》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也是后人学习行书的最佳范本之一。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
”王羲之书法的特点是什么?:王羲之书法的特点是什么? 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
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
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
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
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
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
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
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
”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
王羲之兰亭序字帖及原文介绍
王羲之兰亭集序字帖及原文介绍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
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古诗词描字帖-兰亭集序-王羲之-硬笔钢笔楷书描字帖
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
昔昔昔昔昔昔昔昔昔 悲悲悲悲悲悲悲悲悲 夫夫夫夫夫夫夫夫夫 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 列列列列列列列列列 叙叙叙叙叙叙叙叙叙 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录录录录录录录录录 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 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 述述述述述述述述述
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
虽虽虽虽虽虽虽虽虽 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 殊殊殊殊殊殊殊殊殊 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 异异异异异异异异异 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 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 兴兴兴兴兴兴兴兴兴 怀怀怀怀怀怀怀怀怀 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 致致致致致致致致致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
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 遇遇遇遇遇遇遇遇遇 暂暂暂暂暂暂暂暂暂 得得得得得得得得得 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 己己己己己己己己己 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足足足足足足足足足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
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
老老老老老老老老老 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 将将将将将将将将将 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 及及及及及及及及及 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 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 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 既既既既既既既既既 倦倦倦倦倦倦倦倦倦 情情情情情情情情情 随随随随随随随随随
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
怀怀怀怀怀怀怀怀怀 固固固固固固固固固 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 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 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 虚虚虚虚虚虚虚虚虚 诞诞诞诞诞诞诞诞诞 齐齐齐齐齐齐齐齐齐 彭彭彭彭彭彭彭彭彭 殇殇殇殇殇殇殇殇殇
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
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 妄妄妄妄妄妄妄妄妄 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 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 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 视视视视视视视视视 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 亦亦亦亦亦亦亦亦亦 犹犹犹犹犹犹犹犹犹 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 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 视视视视视视视视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
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