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韩小华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

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

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

不容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以挖掘,关键是怎样挖掘,何时挖掘。

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

而教师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

老师的态度对学生是有着直接的影响,老师做事情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到学生,因此,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认真细心。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在处理老师对学生态度方面,我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向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学习,要以一颗真诚、平等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在科学的世界里享受学习的快乐,这样才能更好地有利于我的教学。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第一篇: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偏好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在课堂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专注于课堂,睡觉等现象。

这些现象需要我们老师重视,应该引起我们反思。

为什么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老师在讲授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的感受会有很大的差异,学生会有喜欢与讨厌的区别。

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师的教学风格正确的态度有利于人们对客观世界保持正确的知觉与判断,促进人们朝有益的方向发展。

反之,错误的态度导致错误的知觉与判断,挫伤人的积极性,使人的行为产生恶性循环。

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这种心理反应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联系、交往接触而有效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能力,使教师的思想与行为在学生中产生心理效应,而学生的这种心理效应的产生就是教师影响力作用的直接效果。

关于教学态度,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儒学创始人,著名教育学家孔子在《论语》中就提出诸如:“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和“躬行身教”等教学态度的至理名言。

在西方存在着“人本主义”“合作教育学”流派等不同流派。

与新课程相比,传统的教育束缚了教师个性的发展,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缺乏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

而新课程强调个性化的教育,呼唤教师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教师的个性特色是教师在本人个性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非物质性的个体特征。

教师的个性特色是一种巨大的教育资源,有着很大的教育影响力,它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未来个性和现实的教育成效。

其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是其教师个性特色主要内容。

(一)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个人特点的风度和格调。

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

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价值观念,对教学过程诸元素(知识、教师、学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习惯化的方式。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积极和充满激情的教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

反之,一个消极和冷漠的教师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果。

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并努力影响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首先,教师的态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积极的教师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每一堂课,并将自己的热情传递给学生。

通过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和信心,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相反,一个消极的教师可能会给学生灌输消极的情绪,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其次,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影响。

一个教师的行为模范会激励学生为之努力。

例如,一个教师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展现出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而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行为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没有真正的意义,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第三,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会产生直接影响。

一个积极的教师会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而一个消极的教师可能会对学生的表现持否定的态度,给学生带来挫败感,从而降低其对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还会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

一个负面的教师态度和行为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卑、焦虑和抑郁,从而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的普通。

相反,一个积极的教师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并努力成为一个积极、激励和有影响力的教师。

教师应该对待教学工作充满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实现自己的潜力。

教案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学态度

教案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学态度

教案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学态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作为一种教学设计工具,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态度。

本文将从教案中的教师角色和教学态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案中的教师角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指导者。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改变。

1. 传授者的角色:在某些情况下,教师仍然需要充当传授者的角色。

在知识结构相对固定且学生对学科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教师需要通过严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将知识有序地传递给学生。

2. 引导者的角色: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启发式的教学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辅导者的角色:除了传授知识和引导学习外,教师还应扮演起辅导者的角色。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关心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心理需求,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供学习上的指导和支持。

二、教案中的教学态度教学态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种情感态度和态度倾向。

好的教学态度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1. 积极乐观的态度:教师应该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教学,相信每个学生都具备发展潜力,相信自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传递给学生,激励他们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2. 尊重和关怀的态度: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尊重和关怀的态度能够建立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学习动力。

3. 严谨负责的态度:教师应该对教学负责,严谨规范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学校教学工作是以课程为中介的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其特点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学环境、教学氛围之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发展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仅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密切相关,而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学习风格、教学情境等紧密相联。

这些因素正式我们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的领地。

应该说,教师专业素养因集中地表现在教师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时发生的态度和行为上。

所以,作为教师修养外在表现的态度与行为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这个小社会中的态度和行为制导着它的气氛。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语、表情、手势和体态等,既可以使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协调融洽,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拘谨刻板、冷漠紧张;教师有气无力,学生往往也就无精打采。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学生的学校体验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学习,影响学生对学校、对人生及社会的情感体验,最终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

原国家教委的专家调查小组的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上学的愉快体验有随年级升高而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主要靠教师来营造。

良好的课堂气氛一旦形成,就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了条件。

积极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指向明确,参与意识增强且能维持较长的时间。

随着自我定向和自律能力的发展,积极进取的学业成就动机也就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

而学业成就动机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活动本身的有效性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力等智力因素起着驱动和导向作用,对于正在进行的信息加工起着组织和协调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相反,如果教师的态度和行为让学生体验到的只是压抑、害怕和苦恼,学生对学习就会缺乏热情,消极被动,穷于应付,学生心里想的恐怕只是如何尽快摆脱这种让他讨厌的环境。

学校教师教学态度与行为规范

学校教师教学态度与行为规范

学校教师教学态度与行为规范一、引言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学态度和行为规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的培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校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规范,以期对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有所启示。

二、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的教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热情。

优秀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他们应该对教学充满热情,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

这种正面的态度和行为规范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探索知识。

三、关注学生发展教师的教学态度还应体现在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关注上。

他们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优秀的教师会设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还应教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

四、注重课堂管理教师的行为规范包括良好的课堂管理。

他们应该建立良好的纪律和秩序,确保学生能够在安静、有序的环境中学习。

教师应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并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

他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五、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

他们应关心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

教师还应建立亲近的关系,与学生建立信任和友谊,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需求。

六、推崇专业精神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专业精神来履行自己的职责。

他们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还应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和教学方法,以期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专业的态度和行为规范,教师能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

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进行调整。

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举止,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形成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因素。

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是一项长期而广泛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研究结果。

首先,教师的积极态度和热情是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教师对教学充满热情,积极投入到教学中,会传递给学生一种学习的动力和积极的态度。

教师的热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相反,如果教师对教学缺乏激情和热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丧失,出现学习上的消极态度。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呈现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如果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相反,如果教师采用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没有创造性地呈现知识,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学习上的消极态度。

此外,教师的教学态度也会影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如果教师严厉批评和过度苛求学生,会导致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产生恐惧心理,对学习持消极态度。

相反,如果教师以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对待学生,会使学生更有自信心,积极参与学习。

此外,教师的榜样作用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尤其是在处理问题和解决困难时的态度和行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态度。

如果教师能够展示积极乐观的态度,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不退缩,学生会受到鼓舞,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相反,如果教师在遇到困难时放弃或消极应对,学生可能会产生灰心丧气的感觉,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态度。

最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深远影响。

当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和支持,学生会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从而更加愿意付出努力来学习。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16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把教师职业称为“太阳底下最荣耀的职业”。

现在,世界各国都意识到这样一条真理:决定科技发展水平的关键是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而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

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生产越发展,社会越进步,教师对社会的作用就越大,教师的地位也就越高。

未来,教师职业将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荣耀的职业”,成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

作为教师,应明确而深刻地理解以角色义务为核心的角色要素,坚持奉行《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角色义务,做到角色意识明确而强烈,树立高尚的教师职业自豪感和强烈的角色荣誉感。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风格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学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实际上是教学主体不断追求、实现主客体统一的过程。

教学主客体的统一是教学主客体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要弄清教学主客体统一的过程,首先应该对教学主体、教学客体以及教学主客体关系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主客体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它不像哲学上的主客体那样明确而单一。

教学主客体关系是双边和多边关系的统一。

教学主体指学生和教师;教学客体则比较复杂,整体而言,教师、学生以及间接经验和少许直接经验等都是教学客体。

虽然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主体,但是两个主体并非等量齐观,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均有显著差异。

从本质上讲,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是教师的教授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统一体,教师和学生分别是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的主体。

教学主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一般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主——客”关系和“主——主”关系的统一,是双边和多边的关系。

在“主——客”关系中,教师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主体学习,起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并超越教师主体的主导。

在“主——主”关系中,教师主体的客体是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个性差异和发展水平,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主体的客体是教师,学生也要认识教师,根据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改变学习策略。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孩子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孩子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孩子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现象:自己在课堂上讲清了所有知识点,技能练习也认真讲过、练习过,可学生掌握的效果就是不近人意。

于是有的教师便把此现象归因为现在的学生浮燥、懒散,不爱学习、不用功等,深究问题的结症在于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态度:即没有真正认识、理解学生——讲请不等于听清,听清不等于会做,会做不等于做对,做对不等于会用。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相互关系虽然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主体,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均有显著差异。

从本质上讲,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是教师的教授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统一体,教师和学生分别是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的主体。

教学主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一般的主客体关系,是双边和多边的关系,是“你和我”的平等的主体性关系(德,马丁-布伯)。

教师主体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主体学习,起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并超越教师主体的主导。

教师主体的客体是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个性差异和发展水平,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主体的客体是教师,学生也要认识教师,根据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改变学习策略。

两者在“你和我”的对话中寻找现实和未知意义,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

教师的教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便决定其能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否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如前所言,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为此必须做到:1.尊重理解的态度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情感的标准来看、听、接触、谈论学生,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尊重学生能使教师摆脱固定的先入之见,能够容纳学生不同的看法与见解、思想与情感、价值观念等等,尊重的态度构成了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善于体察学生:知道学生的困难、情感或需要并作出情绪反应。

以便使教师超越学生表面的水平作出更深入、自发的反应,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学生。

教育范本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教育范本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教育范本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教育范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范本可以是教师的言传身教、优秀同学的榜样示范,也可以是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名人的成长故事等。

这些范本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对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中接触最多的人,其自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范本。

一位富有激情、知识渊博、教学方法得当且对学生关怀备至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相反,如果教师教学态度消极、方法单一,可能会让学生对该学科甚至整个学习过程产生抵触情绪。

比如,语文老师在讲解诗词时,如果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诵,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那么学生很可能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去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

而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枯燥地解释字词和语法,学生就难以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学习态度也会变得敷衍。

优秀同学的榜样力量同样不可小觑。

在班级中,那些学习成绩优秀、学习习惯良好、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同学,往往会成为其他同学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当看到身边的同学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勇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其他同学会受到激励,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更加努力地学习。

比如,在一次数学竞赛中,_____同学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解题思路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让原本对数学感到畏惧的_____同学深受触动,开始主动向他请教学习方法,增加练习的时间,逐渐改变了对数学的态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材中的经典案例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范本。

这些案例通常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能够生动地展示知识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如,在物理教材中,关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展示了科学家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不断探索真理的精神。

这不仅让学生理解了物理知识,更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向往和追求,培养严谨、探索的学习态度。

名人的成长故事同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教育范本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育范本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育范本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教育范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范本可以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教材的内容与编排、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可以是身边同学的学习态度等等。

这些范本以各种形式和渠道影响着学生,塑造着他们的学习态度,进而对学习成果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引领者,其教学方式和个人行为堪称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范本。

一个充满激情、知识渊博且教学方法得当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课堂上生动有趣地讲解知识,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学习。

相反,如果教师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对学生缺乏耐心和鼓励,学生可能会对该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态度也会变得消极。

教材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教育范本。

优质的教材内容丰富、逻辑清晰、难易适中,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而且,教材的编排方式、案例选取等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如果教材内容过于陈旧、脱离实际,或者难度过高,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可能会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

反之,与时俱进、生动有趣且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教材,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同样具有示范作用。

当身边有同学能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他同学往往会受到启发和激励。

他们会观察和学习优秀同学的时间管理、学习技巧、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这种榜样的力量可以促使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此外,家庭环境中的教育范本也不可忽视。

家长对待学习的重视程度、自身的学习习惯以及对孩子学习的支持和引导方式,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

如果家长经常阅读、学习新知识,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孩子往往会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而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或者只关注成绩而不关心学习过程,孩子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

教材分析:探索教材与学生学习态度的关系

教材分析:探索教材与学生学习态度的关系

教材分析:探索教材与学生学习态度的关系引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包含了知识和信息,还反映了教育者对知识的理解、对学习者的期望以及对教学目标的规划。

学生学习态度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和情感,是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教材与学生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分析教材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并提出促进积极学习态度的方法。

一、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态度教材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

如果教材内容单一乏味,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学习倦怠情绪。

相反,如果教材内容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就会更积极地投入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材设计与学生学习态度教材设计的质量对学生学习态度也有着重要影响。

优秀的教材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教材设计的不足则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教材设计应当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三、教材表达与学生学习态度教材的表达方式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

语言简洁清晰、图文并茂的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另一方面,文字晦涩难懂、图片质量低劣的教材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和沮丧,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

四、教材与学生学习方法的匹配教材应当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匹配,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

如果教材的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学习风格不符,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和挫败,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

因此,教材应当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材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材的品质和特点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一方面,高质量的教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另一方面,教材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也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偏好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在课堂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专注于课堂,睡觉等现象。

这些现象需要我们老师重视,应该引起我们反思。

为什么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老师在讲授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的感受会有很大的差异,学生会有喜欢与讨厌的区别。

一、教师对学生态度的表现方式1.语言方式。

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壳。

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

如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学生回答正确时,应该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学生回答不对时,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

2.动作方式。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

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都可使学生产生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

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达到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

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都可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和善意,使学生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

3.眼神方式。

就是指不用有声语言时,眼神也能传递情感和态度。

课堂教学中的眼神交流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学生保持对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学生保持交流,使坐在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看见我了,老师在跟我点头呢!”二、教师对学生要有唤醒赏识的态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早就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

唤醒意味着正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永不言弃。

因为那些不懂事的、只知调皮而不愿意学习的学生,甚至那些一意孤行、不思进取、不愿意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是暂时“睡着了”的学生,他们一旦醒来,就是懂事的、渴求知识的、奋发向上的学生。

唤醒需要用赏识、鼓励来持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而不是讽刺、打击、渐渐抛弃。

教师课堂行为对学生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的影响-最新教育资料

教师课堂行为对学生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的影响-最新教育资料

教师课堂行为对学生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这个班级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小朋友很会动脑筋;或者说,这个班级的学生特别笨,有些题目讲了多次他们都不会。

教师们的这些议论,比较多的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但在学生课堂表现的背后,除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外,更多地是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课堂上教师的不同教学行为,将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下面我将通过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水平,说明其对学生思维方法与情感态度发展的影响。

明其对学生思维方法与情感态度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行为对学生思想方法的影响一、教学行为对学生思想方法的影响解数学题,需要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而思路和方法的背后是数学思想,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不过是笨拙的工具。

”这里的精神就是方法的本质认识,即数学思想。

其实,解题方法产生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过程,产生于解剖问题的结构中,是对问题结构作出判断,对解题方法进行挑选、演变的思维活动,而数学思想决定着这种活动的发展方向。

当然,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与教师课堂的教学行为有着较大的关系。

法的形成与教师课堂的教学行为有着较大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包括两条主线,其一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其二是数学思想,它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是一条暗线。

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明白;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则要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

只有理解后者,才能真正理解教材体系。

任何一册数学教材的编写,都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教材的前后逻辑是一个原则,更深层次的是概念和例题的本质是什么,从怎样的材料出发,经过怎样的过程而概括出来的,最终要形成怎样的数学结构,组成怎样的体系,要学生形成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

这些思想性的问题,教材虽不可能有完整的说明,但有时也作简单的交代。

不过,这些问题的思想却如灵魂一样支配着整个教材,有了它,概念和例题才会活起来,相互紧扣,相互支持,组成整体,而不只是孤立的知识点。

[小学教育]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

[小学教育]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的倾向。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指教师对待学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教师的态度有价值判断成分和感情色彩,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指向教育的对象——学生。

孩子出生以后跟随父母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和父母有了相同的个性。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个家庭,教师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可供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下,学生的思想、行为、看待事物的态度等都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

本文将从教师对待学生的语言、行为方式、情感等方面论述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态度所带来的影响。

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一、教师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进出校门下车推行,随手捡起地上的杂物,不随地吐痰,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与人交流温和坦诚而不是动辄发脾气,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品格、修养等.二、教师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课堂教学严谨、细致,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它当然会影响教育计划的有效性,会影响教育者的正确决策。

从而对整体的教育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老师的态度会逐渐被当事人觉察。

会在教育对象身上产生回应,而回应又会加重负面影响。

教师有两种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一是忽视。

教师长时间把某些学生放在视线之外,不在意,不关心,不了解。

二是轻视。

教师一般不会有意为难学生,整他们,但有些教师会对那些与自己闹对立或“屡教不改”、“没有长进”的学生.暗含不屑,认为“不可救药”、“没有希望”,因而把他们“打入另册”,有意地不予理睬。

一般来说,学生会有两种回应:一种是那些迷信教师权威、相信教师言行都有符号意义的学生,他们会在老师放弃自己的同时,自己也放弃了自己,形成所谓的“破罐破摔”,放弃相关学科或全部学科的学习。

教育者的行为与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教育者的行为与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free to ask questions in class
课下鼓励学生来办公室时间提问
▪ Set Aside:每周至少一次在 课下时间帮助学生
▪ 解释课堂的内容 ▪ 辅导有问题的学生
学生应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不能只给最简单的答案
▪ 例子:我的三角函数老师 VS 几何老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例子:七年级(=初一)科学课的试验
▪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估制度 ▪ 认真地看学生的意见
▪ 一.自己制作牛顿流体 水+生粉(1:2) 搅拌均匀 勺子拍打
▪ 二.学生讨论 ▪ 三.看流沙的电影 ▪ 四.讨论电影里的知识
记住学生的名字 清楚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 对优等生提出挑战
▪ 例子:尖子班 (Academically Talented Class) ▪ 模拟总统选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老师的真诚和耐心是最好的陪伴 我的建议
赵竹婷 印第安纳大学 中国语言和文化
美国的教师评估制度 教师的行为与态度 教师的教学方法 结论
中文课让学生很辛苦 通过“教师评估”建议老师减轻负担 老师和我们提起评估意见
▪ 尝试帮助我们了解内容 ▪ 调整了功课量 我们觉得不可思议
评鉴表格.doc
一.教课态度及行为 ▪ 这门课的成绩评定是公平的(The grading procedures for the course are fair) ▪ 以礼貌的方式对待学生(Instructor treats students with respect)
二.教学方法是否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因材施教 ▪ 调动我思考的能力( Instructor stimulates my thinking) ▪ 训练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Developed my ability to solve actual problems in thi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是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

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依据。

学生上学后,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减弱,与学校的关系开始加强。

在对人的关系上,教师和同学的关系也就越来越重要。

教师的喜爱或轻视,成了学生最关心的问题。

每个学生都不断做出评价:“我是班上最好的学生,老师喜欢我”、“我脑子太笨了,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

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来自教师,他们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认识自己行为的对错好坏,从而形成自我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一种信息反馈和期待。

因此,热爱学生协调师生关系是教育获得成功的需要。

二、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大动力。

教师爱学生,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

教师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天长日久就会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

这是促使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

通过老师的言行、态度等把喜爱和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更加自爱、自强、奋发向上,力求使自己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最终取得进步。

可见,学生的成长进步与教师的爱好有着密切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期待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促使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并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

三、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达到教育效果的途径。

教师只有关心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依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学生对教师采取的态度,和他的学科兴趣、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学生喜欢的教师,他的学科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该门课的努力程度高,学习成绩也就好。

反之,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连同他教的学科也受到学生的轻视,学习成绩也就不好。

学生所喜欢的教师,一般都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

所以对一些后进生,更应付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关爱,一点点打开他们闭锁的心灵,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是一片真心,是真正对他们好。

所以,教师的爱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教育要求只有溶解在对学生的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引起他们积极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得教育的成功。

四、热爱学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影响学生情感的发展;能够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提高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兴趣。

教师不断对学生施加爱,使学生从教师的爱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更树立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于是,就能促使他们乐观向上,奋发进取,培养出自尊、自信、积极豁达的性格和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般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说:“热爱可以弥补才能之不足,而不能弥补热心。


总之,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沟通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为学生爱戴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