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八纲辨证(精)
中医基础:辨证及八纲辨证
2.热证
基本概念: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导致机体机能 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病因:多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化热入里;或因七 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或房室 劳伤,劫夺阴精,阴虚阳亢所致。
分类:热证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等。 临床表现:各类热证的证候表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
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17
1.寒证
基本概念: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导致机体 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病因:多因外感阴寒邪气,或因内伤久病,阳 气耗伤,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所致。
分类:寒证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实寒等。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证候表现不尽一致,但常
3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 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医生通过对四诊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 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 位置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 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 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4
二、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 阴证与阳证,是四对既互相对立而又互 有联系的八个方面证候。其实,它们并 不是完整而具体的证,只是对病情的大 体分类而已。
无苔
声高息 胀满 便秘 舌质坚 有
粗,烦 痛剧 溲赤 敛苍老,力
躁谵语 拒按
苔厚
32
(四)阴阳辨证
阴阳学说在辨证诊断上的应用,主要有 两个方面。
33
(一)阴阳是类证的纲领
由于阴、阳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故疾病的性 质、临床的证候,一般都可归属于阴或阳的范畴,因而阴阳 辨证是基本辨证大法。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 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的表 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
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
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施治提供依据。
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
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又称“六变”)的意义。
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
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
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四对矛盾的变方,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
参阅有关各条。
内容中医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病证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为施治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
表里辨病证部位和病势深浅;寒热辨病证性质;虚实辨邪正盛衰;阴阳则统摄六纲,为八纲之总纲。
由于八纲辨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包含了其他多种辨证方法的共同特点,起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故为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简史八纲渊源于战国时期《内经》,《内经》提出了寒热、虚实的概念。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括并区分病证。
明代王执中将虚实阴阳表里寒热称为“治病八字”;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以阴阳为“二纲”,以表里、寒热、虚实为“六变”之说。
清代,程锺龄进一步阐发了八纲的涵义,提出审证治病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
近代《医学摘粹》(1897)提出“八纲”一词。
1949年以后随辨证论治学术地位的确立,八纲在辨证论治中的核心地位及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
辨证内容八纲辨证具体可分为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和阴阳辨证。
中医八纲辨证
中医八纲辨证一、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一)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医生对通过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表里,病情的寒热,邪正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辨证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
所以八纲是辨证的纲领。
(二)八纲辨证源流《内经》中虽无“八纲”这一名词,但有八纲具体内容的散在性论述,并且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辨证关系。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专设“阴阳篇”、“六变篇”,对八纲作了进一步论述。
即所谓“二纲六变”。
可见,八纲辨证的概念与内容,实际上是形成于明代。
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明确指出:“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
”正式提出了“八纲”之名称。
二、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表里辨证,是辨别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
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认识,它可以说明疾病的病情的轻重浅深,以及病机变化的趋势,从而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诊疗的主动权。
1.表证[概念]表证是对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表证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临床表现]一般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等特点。
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苔薄白为主要表现,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表证一般以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的症状不明显为共同特征。
证型:常见者有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风湿遏表证、燥邪犯表证、暑湿袭表证、风袭表疏证等。
2.里证[概念]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成因:一是表证不解,病邪传里,形成里证;二是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而致;三是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脏腑气机失调,气血津精等受病而形成。
[临床表现]基本特征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其起病可急可缓,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七单元八纲辨证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细目一八纲基本证候要点一表里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1)表证的临床表现: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2)里证的临床表现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
其基本特征是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2.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要点二寒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1)寒证的临床表现: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辨证要点:寒冷、清稀、白、脉紧或迟(2)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辨证要点:热、红、黄、数2.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要点三虚实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1)虚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一般新起、暴病者多实证,病情急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2.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要点四阴阳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阴证的临床表现:里证、寒证、虚证。
面色苍白或暗淡,精神萎靡,畏冷肢凉,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泻气腥,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等。
2.阳证的临床表现:表证、热证、实证面色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烦躁不安,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秘结奇臭,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洪大、滑实等。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诊断学 第八单元 八纲辨证
第八单元八纲辨证重点:复习要点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阴虚证、阳虚证、亡阳证、亡阴证)八纲证候间的关系(相兼、错杂、转化、真假)概述重点:八纲的包含的内容。
表里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寒热阴阳(重点:阴虚证与阳虚证的临床表现)阳虚证:畏冷,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面色(白光)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为细数)无力。
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的表现。
——阴证阴虚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等。
——阳证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证候相兼——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证候错杂——表里同时受病,而表现出寒、热、虚、实性质相反。
如: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表实里虚证、上热下寒证。
证候转化1.表里出入:表证入里、里证出表2.寒热转化:寒证化热、热证转寒3.虚实转化:实证转虚、虚证转实证候真假——多出现在疾病的危重阶段“真”——与疾病内在本质相符的证候“假”——不符合常规认识的假象寒热真假鉴别要点真——内部、中心(胸腹冷热最关键,胸腹灼热为热证,胸腹部冷而不灼热为寒证)假——四肢末端、外部真热假寒(阳盛格阴)——胸腹灼热,口渴,便黄,舌红苔黄,脉有力;四肢厥冷,面色紫暗,脉沉迟。
真寒假热(阴盛格阳)——自觉发热,触胸腹无灼热;面红如妆,非满面通红;口渴但不欲饮;便秘但质不燥。
患者恶寒重,发热不重,鼻塞,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其临床意义是A.里寒证B.表热证C.表寒证D.表里俱寒证E.半表半里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患者恶寒重,发热不重,鼻塞,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为表寒证。
患者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其临床意义是A.上热下寒B.真热假寒C.表热里寒D.表实里虚E.真寒假热『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患者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为表热里寒。
中医八纲辨证-
里证得成因
大致有三种情况: 1、由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 2、外邪直接侵犯脏腑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
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出现得种种病证 。
久 虚 靡 低 按 不痛 烦热 寒 少苔 力
证病弱
息 微
胀满 午后 时减 微热
或 无苔
实 短 多 兴 声 拒 按之 蒸蒸 恶 质老 有
证
新 病
壮 实
奋
高 气
按 疼痛
胀满
状热
寒
苔厚 腻
力
粗
不减
虚实之间得关系
虚实夹杂 虚实转化 虚实真假
阴阳辨证
阴阳辩证施概括证候类别得一对纲领,由于阴、阳 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得两个方面,故疾病得性质、 临床得证候,一般都可归属于阴或阳得范畴。
一、鉴别: 寒热
脉象
表证 里证
恶寒发热同 时并见
浮
但寒不热、 但热不寒或 沉 无寒热
舌象
一般舌苔薄, 舌质无明显 变化
舌苔厚腻或 无苔,舌质变 化明显
表证与里证得关系
二、相互关系 有两种情况 转化 表里同病
半表半里证
在六经辨证中称为少阳病证 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 或里邪透表,尚未至于表,
临床表现
各种虚证得表现极不一致 各脏腑虚证得表现各不相同 所以很难用几个症状全面概括 常见得有:心悸、脉结代;咳嗽痰少、颧赤盗汗;食
少、腹胀、便溏;眩晕、耳鸣、视力减退、月经 量少;腰痛、阳痿、肢冷。
虚证
辩证要点可归纳为两大类: 阳气不足——面色恍白,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形寒
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第五章八纲辨证15000
长
2.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的阴阳盛衰,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图5-1)。必须指出,恶寒、发热与寒证、热证的概念不同。恶寒、发热是症状,是疾病的现象,而寒证、热证则是辨证的结论,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寒热辨证,对于认识疾病的性质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是确定“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疗法则的依据(图5-1)。寒证与热证的基本内容(表5-3)。辨别寒证、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判断,应通过四诊收集相应疾病所反映的各种症状、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归纳而得,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表5-4)。
舌质的嫩胖与苍老。
言语呼吸的高亢粗壮与低怯微弱。
病人体质的强弱
病程的长短
治疗经过
【习题精选】
(1)表证的特点是:( )
A.感受外邪所致B.起病一般较急C.恶寒发热并见D.病较轻病程短
E.必发展成里证
【题解精析】
答案A BCD。表证见于外感疾病的初期,是由外感六淫等邪所引起的新感疾病(故选A B)。外邪袭表,正邪相争,卫气失和导致恶寒发热并见(故选C)。表证病位浅,故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故选D)。表证患者若机体正气存内,祛邪外出,病可向愈,所以答案E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外感火热阳邪,过服辛辣温热之品,寒湿郁而化热,或七情过激,气郁化火,房室劳伤,劫夺阴精,阴虚阳亢
临床表现
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踡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
恶热喜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
类型: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表实里虚证、表里俱实证、表里俱寒证、表里俱热证等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
表证
病因病机
六淫 皮毛 侵犯人体
疫疠 口鼻
《景岳全书》:“表证者,邪气之自外 而入者也。”
表证
致病特点
1.有明显的外感史 2.病位在肌腠,邪浅病轻
表证
表现与分析
恶寒—卫气受遏,失去温养肌表 发热—卫气郁遏 头身疼痛—邪气郁滞 脉浮—正气抗邪于外 舌淡苔薄—邪气在表 鼻塞,流清涕,咽喉痒痛,咳嗽—肺气失宣
病邪既不在表也不在里,介于表里之间 所产生的证侯。 成因:
表邪内传入里或里邪出表的中间过程。 临床表现: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疼痛,心烦欲呕, 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表里辨证
表里证鉴别要点
《医学心悟》 病之表里,全在于
发热与潮热 恶寒与恶热 头痛与腹痛 鼻塞与口燥 舌苔之有无 脉象之浮沉
表里辨证 证候间关系
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内盛之征。
二、寒热辨证
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成因:阴阳平衡失调 1)寒证:阴盛则寒、阳虚则寒 2)热证:阳盛则热、阴虚则热
寒热辨证
热证
成因:
外感火热之邪
七情过激郁而化火 饮食不节积蓄化火
热
久病伤及阴分
证
房室劳倦劫夺阴
表 热实
热 里虚 热热
寒热辨证
热证
• 表热证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少汗或无汗,
表里同病 是指在同一病人身上存在着不同病位的症状。 表里同病,寒热虚实无矛盾 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同,虚实性质相反 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反,虚实性质相同 表里同病,寒热虚实皆相反
表里辨证 证候间关系
表里出入
表
入 出
里
表里辨证
病例分析
徐某,女,39岁。两天前因气候突变,出现恶风 寒,无汗身痛,咳痰清稀等症。昨日起体温上升至 39.5℃,咳嗽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高热,咳喘,胸 闷,痰多色黄而粘,口渴思饮,烦躁不安,小便短黄, 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七单元八纲辨证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细目一八纲基本证候要点一表里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1)表证的临床表现: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2)里证的临床表现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
其基本特征是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2.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表证发热恶寒同时并见头身疼痛,鼻塞或喷嚏,浮脉但热不寒里证如咳嗽、心悸、腹痛、呕泻,沉脉等或但寒不热者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者胸胁苦满要点二寒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1)寒证的临床表现: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辨证要点:寒冷、清稀、白、脉紧或迟(2)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辨证要点:热、红、黄、数2.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鉴别项目寒证热证寒热恶寒喜温恶热喜凉口渴不渴渴喜冷饮大便稀溏秘结小便清长短赤舌象舌淡苔白润舌红苔黄脉象迟或紧数要点三虚实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1)虚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2)实证的临床表现一般新起、暴病者多实证,病情急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2.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鉴别项目虚证实证病程长(久病〉短(新病〉声息声低息微声高气粗疼痛喜按拒按发热五心烦热壮热恶寒畏寒恶寒,添衣加被不减舌象质嫩,苔少或无苔质老,苔厚腻脉象无力有力要点四阴阳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阴证的临床表现:里证、寒证、虚证。
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八章辨证【重点难点】一、八纲辨证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种辨证纲领。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一)表里证候的辨证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趋向的二个纲领。
1.表证表证是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
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的特点。
临床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或痛,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2.里证:里证泛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
里证多见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见于内伤杂病之中,具有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基本特征。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其基本特征是没有新起恶寒发热,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辨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病证的寒热、舌象、脉象等变化。
外感病中,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者,属表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者,属里证。
表证多有头身疼痛及肺系的症状,脏腑症状不明显;而里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表证舌苔少变化,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
此外,辨别表证和里证还应结合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二)寒热证候的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1.寒证寒证是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
2.热证热证是感受火热之邪,或阴虚阳亢,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3.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不渴、面色的赤白、四肢的凉温、二便、舌象、脉象等对寒证、热证鉴别最为重要。
(三)虚实证候的辨证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但发热或但畏寒--------里证
舌脉:
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舌边尖红、脉浮-----表证
舌质舌苔常有变化,脉不浮或沉------里证
二、寒证和热证
(一)寒证 [概念] 感受寒邪或阳气不足时的证候。 [表现]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
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 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特点]冷、淡、稀、润、静
证
冷饮
淡白
蜷卧
冷
安静 少动
仰卧
红赤
热
烦躁 多动
清稀 小便清 色白 长、大 量多 便稀溏
黄稠 小便短 赤、大 便干结
舌淡 苔白 而润 滑
舌红 苔黄 而干
迟或 紧
数或 滑
三、虚证与实证
(一)虚证
[概念]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表现] 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
外感病中、后期及内伤病。
[成因] 一、表邪不解入里。
二、六淫邪气直接侵犯脏腑形成里证。
三、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所致
[特点] 病位深在;临床表现复杂;非表即里 。
附:半表半里证
二、表里证鉴别要点
病程:新病、病程短-------表证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八纲辩证大全01概念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即医生运用八纲理论,对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性质的寒热,邪正盛衰和病证阴阳类别的辨证思维过程。
02八纲基本证候1.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
狭义的表里 :指身体的皮毛、肌肉、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
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
辨病位的表里,对外感病的意义尤为重要。
1)表证:既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卫气失宣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皮毛的病变不一定是证,表证的病位不一定在皮毛。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2)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成因(1)外邪袭表,内传入里,形成里证。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气血津精等受病而成。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故其症状表现繁多。
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或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腹痛腹泻、呕吐便秘、舌苔厚,舌质多有变化,脉沉等。
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半表半里证:指外感病邪既非在表,又未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伤寒少阳病湿温邪阻膜原伏暑邪郁少阳2.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1)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实寒证:指外感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
虚寒证:指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内生者,即阳虚证。
表寒证:寒邪袭于肤表者。
里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脏腑阳气亏虚所致者。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畏冷、冷痛喜暖,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唾等分泌物清稀无臭味,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或青黑色,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
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第五章八纲辨证15000
第五章八纲辨证【要点精讲】第一节八纲基本证候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是四对既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基本证候。
1.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浅深的一对纲领。
表是指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部位;里是指血脉、脏腑、骨髓在内部位。
表里辨证主要用于外感病,可以察知外感病病情的浅深轻重及病理变化的趋势,从而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治疗上的主动权,为采取解表与攻里等治法提供基本依据。
表证与里证的基本内容(表5-1)。
鉴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病证的寒热、内脏症状、舌象、脉象等变化(表5-2)。
表5-1表证与里证的基本内容表证里证概念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
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
特 点起病急,病位浅,病情轻,病程短 可急可缓,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形成原因外感六淫、疫疠 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气血,或脏腑气血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或痛,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症状繁杂 辨证要点新起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2.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的阴阳盛衰,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图5-1)。
必须指出,恶寒、发热与寒证、热证的概念不同。
恶寒、发热是症状,是疾病的现象,而寒证、热证则是辨证的结论,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
寒热辨证,对于认识疾病的性质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是确定“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疗法则的依据(图5-1)。
寒证与热证的基本内容(表5-3)。
辨别寒证、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判断,应通过四诊收集相应疾病所反映的各种症状、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归纳而得,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表5-4)。
寒热乃阴阳之化阴盛或阳虚阴盛则寒治疗 寒证 热剂 阳虚则外寒 阳盛或阴虚 阳盛则热 治疗 热证寒剂 阴虚则内热 图5-1寒证和热证的机理及意义示意图3.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也是疾病最基本的病理性质之一。
中医八纲辨证口诀大全
【中医八纲辨证口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
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
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施治提供依据。
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
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又称“六变”)的意义。
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
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
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四对矛盾的变方,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
【第一节阴阳】【1.阴证】萎糜不振少精神,形寒肢冷躇卧身,面色苍白白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
舌淡苔白脉迟细,气弱声低证属阴。
【2.阳证】精神兴奋面色红,怕热-凉烦躁生,气粗声高渴饮冷,溺短赤黄便难通,脉大洪数而有力,舌红苔黄热病容。
【第二节表证】【1.表寒】恶寒重兮发热轻,无汗身疼肢如冰,舌苔薄白脉浮紧,荆防败毒散最灵。
【2.表热】发热恶风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银翘加减是主方,治用辛凉解表药。
【3.表虚】发热自汗或恶风,脉象浮缓苔不红,桂枝汤善调营卫,表虚服下症必松。
【4.表实】身体疼痛而恶寒,无汗表实证当详,脉象浮紧苔薄白,辛温解表麻黄汤。
【第三节里证】【1.里寒】形寒肢冷尿清长,面色苍白大便溏,脉多沉迟舌淡白,附子理中总扶阳。
【2.里热】身热烦躁言语谵,口渴饮冷尿黄鲜,苔黄便干脉洪数,清热白虎汤最贤。
【3.里虚】少气懒言心悸慌,头晕目眩肢冷常,脉象细弱舌质淡,补虚要用八珍汤。
【4.里实】烦躁谵语气粗长,腹满便秘舌苔黄,手足汗出沉实脉,救阴泻热承气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虚
实
虚实是用以概括和辨别正气强弱和正邪盛衰的两个 纲领。 (一)虚证: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气、血、 阴、阳虚损。 1、血虚证:指血液不足,不能濡养全身各部,所表现 出的证候。 2、气虚证:指全身或某一脏腑功能减退所表现出的证 候。 3、阴虚证:指体内阴液不足、亏损所表现的证候。 4、阳虚证:指体内阳气不足所表现出的证候 。 (二)实证:邪气盛,脏腑功能亢盛的表现。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小 便
清 长 短 赤
舌象
舌淡苔白 润 舌红苔黄 干
脉 象
迟 数
寒证 热证
不渴或喜热饮 口渴喜冷饮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寒证与热证有阴阳盛衰的本质区别,但又互相联系, 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互相转化,在疾病危重时,还可 出现假象。 1、寒热错杂:指寒证和热证同时并存。 例如:上热下寒
表寒里热
表热里寒 2、寒热转化:先出现寒证,后出现热证,当热证出现时, 其寒证消失,称为寒证转化为热证,于此相反则称热转 化为寒。 例如:寒入里化热 热极转寒(如热病出现危候阳气暴脱)
[要点]
辨证的基本方法是用望、闻、问、切四诊。 辨证的具体施治是论治。 论治是根据辨证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
所以常称为辨证论治。
第一节
[概念]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把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概括病 变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部分,从而辨清 病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类别的辨证方法。 [内容] 将病人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
第六章
[概念]
辨
证
对四诊取得的病史、症状、体征,用中医学理论进行综合 分析,辨清疾病原因、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之间的关系, 从而概括和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称为辨证。 [辨证类型]
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脏腑辨证:五脏、六腑、各类辨证基础。 六经辨证: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 三焦辨证:上、中、下三焦。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阳虚生内寒,阴虚生内热。 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 辨寒和热,是辨疾病的性质,是治疗立法用药的依据
之一。(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一)寒证: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表现为机体机能活动 抑制或衰减的证候。 [临床表现特点]: 恶寒或畏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蜷 卧,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滑,脉迟。 (二)热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伤,表现为机体机能活动 亢进的证候。 [原因] 1、外感热邪 2、素体阳盛
2、虚实转化:邪正斗争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虚证和 实证还可以相互转化。实证可转化为虚证,虚证可转化 为实证(虚夹湿居多) 四、 阴阳是八纲的总纲。 阴 阳
(一)阴证与阳证
1、阴证: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证候。 [主要表现] 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 便溏,尿清长,舌淡胖嫩,苔白,脉弱等。属虚、属寒。 2、阳证:体内热邪壅滞,或阳气亢盛的证候。 [主要表现] 身热面赤,精神烦躁,气壮声高,口渴喜饮,呼吸气
风寒侵肺转化为痰热壅肺 3、寒热真假:疾病的本质与所反映的现象不一致,多在 危重阶段出现,热证见寒象,寒证见热象,称为寒热真 假。 (1)真寒假热:又称阴盛格阳。指阴寒内盛,阳气 虚弱,阳不制阴,虚阳浮于外。 例如:病人长久虚寒,出现身热、面红、口渴、脉 大,身热反加衣被,口渴而喜热饮,面红而四肢寒冷, 此属真寒假热证。 (2)真热假寒:又称阳盛格阴。指内热过盛,深伏 于里,阳气被郁而不能外达四肢,出现格阴于外的假象。 例如:热病中出现四肢厥冷、脉沉等寒象,但身寒 而不喜加衣被,脉沉而有力,口渴喜冷饮,咽干,口臭 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结等热象,说明内热炽盛是真, 而外寒则是假。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洪滑实等。
(二)亡阴证与亡阳证 亡阴证与亡阳证是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危重证候。
1、亡阴证: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阴液衰竭的证候。
[主要表现] 汗出而粘,呼吸短促,身热,手足温,烦躁不安, 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 2、亡阳证:阳气严重耗损,而表现出阳气虚脱的病 变证候。 [主要表现] 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精神淡漠,身畏寒,手足厥 冷,气息微弱,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脉微欲绝。 亡阴可迅速导致亡阳,亡阳后也可出现亡阴,是先
在一定情况下,表、里、虚、实之间可相互转化, 病情严重还可出现寒极和热极,出现与本质病变相反的 假象。 八纲各有特点,又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兼、转化、 夹杂、真假情况,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表
症状 证
病 程
久病
体 质
虚弱
形态
精神萎靡、 身倦乏力、 气弱懒言 精神兴奋、 声高气粗
疼痛 二便
隐痛 喜按 疼痛 拒按 大便稀 溏、小 便清长 小便短 赤、大 便秘结
舌 脉象 象
舌淡 嫩少 苔 苔厚 腻 细弱
虚证 实证
新病
壮实
实而 有力
(四)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体质、治疗、护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可使虚证和实 证之间发生虚实夹杂、虚实转化等。 1、虚实夹杂:在病人身上同时出现虚证和实证。有的以 虚为主,有以实为主的,甚至有虚实并重的。
(二)里证:病变部位在脏腑的证候。 [临床表现]分为里寒证、里热证。 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
[特点]病程长,不恶风寒,脉象不浮。 (二)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表里同病:
表证和里证同时出现,称表里同病。
2、表里转化: 有由表入里和由里出表的证候出现,称表里转化。 二、寒 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从类别上分:阴证、阳证
从病位上分:表证、里证 从病性上分:寒证、热证 从邪正盛衰上分:虚证、实证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八纲又是其它辨证的总纲。
一、表 里
表里是辨证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 (一)表证:病邪侵袭人体卫表、肌肤的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
[特点]病程短,恶风、恶寒。
3、寒入里化热
4、情志内伤气郁化火 5、食积蓄热,过食辛辣,使体内阳热。
[临床表现特点]
发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 涕黄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数等。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寒证热证鉴别表
症状 证
面 色
苍白 红赤
四 肢
清 凉 燥 热
寒 热
怕冷 发热
口
渴
大 便
稀溏 干结
后主次而已,在临床上应分别亡阴、亡阳的主次矛盾。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八纲中的每一纲都有各自独特的内容,但它们之间 又相互关联,不能截然分开。 如 表 证
表寒 表热
表虚
表实
表里、虚实又复杂病理变化 里 寒证 证 热证
里虚证
里实证
虚证与实证之证转实
由里出表 热证化寒 实证转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