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第二课时教(学)案(罗琳)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导语: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懂得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人性。
本文就以人教版高一必修四《雷雨》第二课时为例,讲述如何通过多元素结合、生动案例演绎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这部文学作品。
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继续阅读《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并抓住中心线索逐步理解角色之间的互动;2. 理解戏剧的形式,从角色扮演中体验舞台文化;3. 关注雷家庄中不同人物、不同角色的社会地位、名誉、经济状况以及爱情观念等,理解其行为动机,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风尚以及政治环境背景。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剧中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处境、行为动机以及心理状态;2. 培养学生对于戏剧文本形式的感知;3. 提升学生思维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课型本节课采用多元素结合、生动案例演绎等多种教学课型,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同时也学会自己思考、思辨。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部分教学:1.师生一起继续阅读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并让学生捕捉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2.提问:何以琛说的“玉米熟了,再收就来不及了”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玉米熟了意味着时间紧迫,雷家庄现在正处于收获的关键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雷家庄中的人们必须赶快行动,否则就将失去收获。
3.让学生注意何以琛和牛子金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推断今后的剧情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1.让学生体验戏剧文本中的舞台文化,先指派几位学生进行“人物扮演”,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表情反应;2.在学生中实施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舞台表演的关键要素,如“动作、台词、音乐、服装、道具、场景”等;3.引导学生谈论舞台演出的文化意义,如“戏剧是人类理解自我文化、历史和人性的一种方式,舞台演出是在庆祝生命,向人们展示人类内心秘密和各种难言之隐。
”第三部分教学:1.让学生注意了解剧中人物的社会地位、名誉、经济情况以及爱情观念等,分析人物行为的价值观;2.让学生了解淮军入侵的历史背景、清朝政治环境,分析这些背景因素如何影响了剧中人物的行为;3.讨论,通过探究剧中人物的决策、品格、虚伪以及欲望等,推断故事的结局,并谈论社会环境对故事结局的影响。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正文:《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会写“新、扑”两个字。
2.能想象并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积累写得好的句子。
3.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以及下雨时的情景。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能想象并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的变化,背诵课文。
难点: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只蜘蛛道具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巩固字词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雷雨》一课,通读了课文,识记了生字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掌握得怎么样?(PPT出示“雷雨、乌云、闪电、房子、窗户、清新”等词语)指名读、齐读2.孩子们读得真熟练!那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了雷雨的景象的?它们分别是哪几自然段?指名回顾(师板书: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你们记得真牢!老师相信接下来你们会表现得更加出色!二、读中品悟想象“雷雨前”的景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前的景象吧!1.(PPT出示)请孩子们轻声朗读1-3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用铅笔圈出来。
2.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师随机提醒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摆正读书的姿势)。
3.谁来说说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物?指名汇报。
(师相机板书:乌云蜘蛛闪电雷声 )4.创设情境,品读课文⑴黑沉沉压①形象感知:孩子们找得真仔细,那我们先来看看乌云是什么样的?(黑沉沉的)那课文是怎么描写的?(PPT出示图片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孩子们看像这样云已经很厚很低很重了,就要掉下来了一样,这样就是黑沉沉。
②积累词汇:那你能说几个“黑沉沉”这样的词语吗?指名说。
你们积累的词语真丰富!③品读“压”的妙用:那黑沉沉的乌云是怎么下来的?(压下来)谁来做压的动作?孩子们,当你抬头看见厚厚的乌云重重地压下来,是什么样的感觉?(有点害怕,透不过气来)请将你的感受读出来!来,这片乌云,请读,这片,这片……好,我们一起来。
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教案标题:《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雷雨》第二幕,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理解并解读剧中的重要情节和台词。
3. 学会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学准备:1. 《雷雨》第二幕的文本材料。
2.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3. 学生阅读剧本的复印件。
4.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雷雨》剧情,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剧中人物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于剧中人物的印象和他们在剧中的角色。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雷雨》第二幕,并标记出关键情节和台词。
2. 分组讨论,就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展开讨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依据,并与学生共同解读剧中的重要情节和台词。
三、合作学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左右。
2. 每组选择一个关键情节或台词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设计一个小组展示的形式(如小品、演讲、对话等)。
3. 学生小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 教师提供进一步的解读和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继续阅读《雷雨》的后续剧情,并做好相关的阅读笔记。
2.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关于《雷雨》剧中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的小结。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看相关电影或舞台剧的演绎,以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
2. 提供更多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年级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二年级《雷雨》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理解“越下越大,越下越猛”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自然现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1.图文结合,理解“越下越大,越下越猛”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谁来给大家读一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雷雨的特点是又()又()。
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雷雨的特点。
二、学习第3小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第3小节。
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雷雨又大又猛的词语。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词语?(板书:大、猛)3.“大”和“猛”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板书:小、弱)4.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3小节,一边读一边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雷雨又大又猛?用直线划出来。
再读一读,读出雷雨又大又猛的感觉。
指名读。
5.如果把第3小节改成:哗、哗、哗,下起来了。
轰隆隆的雷声把小朋友们吓了一大跳,大树也害怕得发抖了。
电闪不分,一个劲儿劈下来。
风刮得天都要塌了似的。
那该多好啊!谁来读一读?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和小树等物在风雨中的表现,帮助学生理解“吓”“发抖”“塌”等词语的意思。
并指导有感情朗读第3小节。
图文结合,理解“垂头丧气”的意思。
并用“垂头丧气”说一句话。
6.小结:雷雨真是又大又猛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3小节吧!齐读第3小节。
背诵第3小节。
7.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课文的插图,想想雷雨前、中、后的天气和景物都有什么变化?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雷雨前:天气闷热,树叶不动,蝉不叫;雷雨中:乌云密布,大风带着闪电和雷声来了,哗啦哗啦地下起了大雨;雷雨后:天气凉爽,天空挂着美丽的彩虹。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并分析《雷雨》这部戏剧作品,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描绘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进行情感体验和文学创作;3. 培养学生思考与讨论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等形式,开发学生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2. 进一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理解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2. 进一步发掘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观看课文片段:播放《雷雨》的片段,引发学生对剧中人物和情节的好奇和兴趣。
2. 学生讨论:学生们就刚才观看的片段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观感和猜测。
Step 2:阅读剧本(15分钟)1. 课堂朗读:将《雷雨》的剧本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们跟着老师一起朗读。
2. 阅读理解: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停下来,与学生一起解读剧中的一些重要语句和情节,确保学生对剧情的理解。
Step 3:分析人物形象与情节(15分钟)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并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剧中的作用。
2.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报告,并与全班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Step 4:情感体验与表达(2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按照剧本的情节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通过表演角色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体验。
2. 文学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选择一个场景或人物,用文字来描绘他们的形象和情感,进行文学创作。
Step 5:思考与讨论(15分钟)1. 小组合作:学生重新组成小组,讨论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分析他们对剧情的推动和影响。
2. 全班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与全班一起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读剧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归纳:老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剧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18《雷雨》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用ABB式和“越….越…”说词,会用“渐渐”造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理解课文内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用比较句子,字理析词等方法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三、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词语、句子2、出示雷雨前、中、后的三幅图,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师板书:前、中、后3、课件演示全文朗读,再一次整体感知全文四、读课文,读中感悟(一)学习雷雨前1、全班齐读雷雨前部分。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文中是怎么描写的?(1)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抓住重点词“满、黑沉沉和压”通过读和动作让学生体会那种压抑、闷热和不有舒服的感受。
用让学生练习说说“ABB式的词语。
(2)通过课件演示“垂”下来的动作,让学生明白用“垂”字而不用爬、掉字的好处。
(3)指导生读好“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通过调换“雷声越来越响,闪电越来越亮?”让学生初步了解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明白写文章也是要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并用越()越()说词语3、课件演示雷雨前景象,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自读、指名读、仿读、小组读),让学生感悟雷雨前的天气变化:乌云很厚很低,一丝风也没有;接着刮起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接着又电闪雷鸣。
(二)学习雷雨中:通过品读、细读感悟雷雨中的天气变化: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
1、出示雷雨中的视频。
让学生带着“这场雷雨是怎么变化的?”看视频2、学习“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1)为什么用了三个“哗”(2)怎么读这个三个“哗”(3)生练读——————齐读3、这场大雨下了一会就停了,是突然一下子就停下来吗?(1)理解“渐渐地”意思,用渐渐地说一句话(2)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第二课时:雷雨教案课程目标:1. 通过学习雷雨第二幕的情节,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并能够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式描述人物形象;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分析和解释剧中情节和人物动机;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剧中情节。
教学重点:1. 熟悉雷雨第二幕的情节,理解人物的性格和特点;2. 分析探讨人物的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含义;3. 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式描述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释剧中情节和人物的动机;2. 运用词汇和句式描写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1. 课本《雷雨》第二幕的文本;2. PPT 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点播剧中第一幕的片段,复习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关系。
2. 引导学生讨论:“在第一幕中,你们对于剧中人物的印象是怎样的?他们有哪些独特的性格特点?”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展示并解读雷雨第二幕的情节:(1)上《聂小倩对白稿》的课堂情景;(2)歌台上的世界;(3)徐世铎驾崩前对贞儿和婆婆的遗嘱;(4)聂远溪失去存折赌博,贞儿出卖身体。
2. 学生跟读文本,理解剧中情节和人物动机。
三、词汇和句式学习(15分钟)1. 教授相关词汇:(1)白歌社、合乐班、歌台、情感交流、黄梅戏等;(2)亲情、友情、爱情、背叛、贞节、自由等。
2. 教授相关句式:(1)在描述婆婆对徐世铎的要求时,情感描写的句式;(2)在描述贞儿为了生活不得不出卖身体时,描述行为动机的句式。
四、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情节进行合作分析和讨论。
2. 指导问题:(1)该情节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是什么?(2)人物的动机和行为背后是否有其他意义?(3)该情节对整个剧情的发展有何作用?五、小组表演(20分钟)1. 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情节,并进行表演。
2. 鼓励学生积极发挥,注重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2023)
《雷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分析理解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
能力目标: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情感目标: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
【教学难点】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
【教学方法】分角色表演、小组讨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雷雨》作于1932年,至今已有90多年,但它依然活跃在国内外的舞台上。
一个作品能有恒久的生命力,总要有一些特殊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的心灵,推动我们去思考与探索。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外在哪里呢?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课本剧表演:《客厅相遇》2.思考:周朴园是个怎样的人?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还是假?“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
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
”“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
”——周国平《时光村落里的往事》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周朴园是否有往事呢?明确:无锡好时光;逼走梅侍萍;旧日的世界2.周朴园为什么后来又变了脸呢?惊讶——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
失望——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灭了。
恐慌——她来干什么?要敲诈我吗?严厉——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旧日情感被现实利益取代3.当周朴园弄明白鲁侍萍这次的出现纯粹是邂逅相遇,他又怎么处理的呢?给5000块钱的支票(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周朴园总收入的一百三十二分之一)自私、冷酷他珍惜的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他的温情、他的深爱只能给那个梦中、回忆中的梅侍萍,而不是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鲁侍萍。
二下 《雷雨》第二课时 教案
16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大致掌握了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本课在深入课文的同时要求巩固第一节课的知识,并要求观察理解雷雨前后的景色变化,留意学习课文语言描写特点,体会词语准确表达的好处。
二、教学目标1.结合观察比较,理解雷雨前后景色的变化。
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景。
2.根据语言描写特点,体会词语准确表达的好处。
背诵课文。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发挥想象。
能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压、垂、挂”等词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想象雷雨的景象。
初步了解按顺序表达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1.词语认读:出示本课词语,并要求学生认读。
2.回顾内容: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回顾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不同景象的特点。
(二)句段欣赏1.导读提示:(1)课文写到了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2)三个场景分别有怎样的特点?(3)用恰当的语气读出三个场景的景象。
(4)小组交流分享本文的写法特点。
2.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雷雨前(1)朗读指导:①注意以下词语“黑沉沉”——语速放慢,语气凝重。
“压下来”——略重读,强调反常景象。
“忽然”——急读,营造紧张气氛。
“垂下来,逃走了”——连读,体现蜘蛛的小心与慌张。
“越来越亮”“越来越响”——力度、语气越来越强,表现雷雨的迫近感。
②朗读时,可边读边想象画面。
(2)句子品析:满天...地压下来。
(表示云很多..的乌云。
黑沉沉很黑)(3)体会场景:树枝乱摆;蜘蛛从网上垂下来;(4)学以致用:用“越……越……”组词并造句。
2.出示第4-6自然段:雷雨时(1)朗读指导:①“哗,哗,哗”:拟声词,稍拖长,力度渐大,语调渐高,表现雨声大,雨势急。
②“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语气渐弱,语速渐缓,表现雷雨渐小、声势渐弱的变化特点。
③边读边感悟风雨雷电的变化。
(2)理解句子:①理解拟声词“哗哗哗”,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拟声词。
18.《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18.《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所学生字及课文,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后的景象。
2、通过感悟雷雨前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1、背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读词语:黑沉沉压下来蝉蜘蛛垂下来树枝乱摆导语:同学们背过的段落和这些词语都是描写雷雨前景象的,雷雨前,天空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忽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二、新授学习雷雨中师:听,“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出示课件,谁能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雷雨中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
师:快来看看课文4、5、6段是怎么描写雨中景象的,把小作者描写雷雨变化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
学生汇报。
师随机板书:雨下起来了→越下越大→渐渐地小了师:那从哪儿可以看出雨大呢?学生汇报。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师:是的,雨越下越大了,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好大的雨呀!过渡:渐渐地,渐渐地,(学生接着说……)师:“渐渐地”在这里就是由大到小的变化,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变化过程,(课件出示练习)添加“渐渐地”这个词,既可添在前,也可添在中间,看谁想得快,添得准。
出示:①我长高了。
②四周安静下来。
③运动员们加快了速度。
师:这么一场大雨,渐渐地小了,雷雨由大到小,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我们试试。
指名读,评价。
师:读得真好,能把这几段背下来吗?学生试背,齐背。
(三)学习雷雨后1、师:嘿,天晴了!雨过天晴的景色可美了,赶紧来读一读吧!把小作者描写的景物用横线画下来。
2、汇报。
师随机板书:天亮、雨停、太阳、彩虹挂为什么小作者用“挂”这个字呢?学生试讲。
教师小结。
接着汇报。
蝉(叫),师:蝉叫了,你听,它在叫什么?在说什么?蜘蛛(坐)、师:为什么用“坐”这个字?学生汇报,引导联系上文,进行对比。
《雷雨》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4篇
《雷雨》第二课时优质教案6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夏天的雷雨》,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
2、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景象。
活动过程:1、说说夏天的雷雨。
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雷雨现象。
教师小结夏天闪电、打雷到下雨的过程。
2、欣赏、熟悉歌曲。
教师范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熟悉歌词。
例:教师:"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出示节奏卡,帮助幼儿理解和把握切分节奏。
3、填词唱歌。
幼儿跟老师一起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
幼儿在教师伴奏下,尝试演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4、表现歌曲。
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
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并用动作进行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有表情的演唱。
教学反思: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
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
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
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
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
《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
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
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和幼儿一同活动,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来带动幼儿,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机械地模仿。
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5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5【学习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
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___________在网上。
3、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课堂练习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六、课外延伸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夏天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
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
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高二语文《雷雨》第二课时教案说课稿
高二语文《雷雨》第二课时教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分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把握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2.深入探讨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复杂情感,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舞台剧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理解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情感冲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情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及主要人物。
(2)引导学生关注周朴园这个人物,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1)请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周朴园的初步印象。
(2)教师引导学生从周朴园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分析其性格特征。
3.探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冲突(1)请学生回顾课文,找出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关键对话。
(2)引导学生分析对话中的情感变化,理解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复杂情感。
4.课堂讨论(1)请学生谈谈对周朴园这个人物的理解,以及他在剧中的地位和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情感冲突对整个剧情的发展有何影响?5.小组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角色扮演。
(2)要求小组代表充分理解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其情感。
(3)其他小组成员对扮演者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6.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挖掘《雷雨》中的其他人物形象,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阅读课文《雷雨》,深入理解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冲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探讨了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情感冲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雷雨》这部作品。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舞台剧表现力。
但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部分学生表现较为被动,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激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雷雨》第二课时 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分析剧中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族的腐朽,揭示半殖民半封建地社会的罪恶。
2、通过对剧中人物语言的品味,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1、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教学方法:1、分角色朗读。
通过此法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点拨法。
对重点、难点问题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曹禺先生的代表剧作《雷雨》。
在第一课时内,我们已经对节选部分进行了初步的学习,了解了剧中重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了故事情节。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目标是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和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鲁迅先生所:“倘要论文,最好要顾及全篇”,所以,我们首先来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
二、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1、分角色朗读第一场。
2、启发学生思考:(1)30年前,周朴园和侍萍究竟是什么关系?(2)侍萍因何遭遗弃并于大年三十晚上被逼出门?(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讨论分析,教师点拨)明确:(3)周朴园对“死去”和活着的侍萍在态度上有何变化?这反映了怎样的阶级矛盾?(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前后的变化,感受其间存在的阶级矛盾。
)明确:3、指定一名学生叙述第二场的情节。
4、启发学生思考在这场戏中,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见,侍萍与周萍母子相见,这本应是骨肉团聚的感人场面,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父子反目成仇,母子不能相认,这是为什么?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1、学法指导:戏剧塑造人物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来进行的,因此,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也要依据人物的语言动作。
也就是要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明其心,从而来知其人。
2、自学探究探究问题:周朴园是怎样的一个人?要求:学生先自学,一边看课文一边把自己的认识写在本上,然后分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把概括周朴园性格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话剧《雷雨》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话剧《雷雨》教案设计第二课时一、课程目标•理解和分析话剧《雷雨》第二幕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学习和掌握话剧表演技巧和表演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雷雨》第二幕情节解读2.人物台词和动作设计3.表演练习和彩排三、教学步骤与过程步骤一:情节解读(20分钟)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第一幕情节,导入第二幕的情境。
2.分析第二幕的内容,解读主要情节,包括阿瑞斯特与西门的对话、苏文纨与曹文轩的对话等。
3.提醒学生关注人物的情感变化和行为动作,准备下面的角色表演设计。
步骤二:人物台词和动作设计(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主要场景的角色表演设计。
2.学生根据剧本台词和情节,设计角色的动作和表演方式,并进行讨论和互相分享。
3.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情绪的表达,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表演方式,提高表演的真实感。
步骤三:表演练习和彩排(40分钟)1.每个小组开始进行表演练习,根据角色的动作和台词进行排练。
2.督促学生注意台词的语调、表情和动作的配合,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调整。
3.每个小组完成初步的表演练习后,进行全班彩排,让学生互相观摩和学习。
步骤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询问学生对话剧《雷雨》的理解和体会。
2.提醒学生要继续练习和彩排,为即将来临的演出做好准备。
3.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想法,对自己的表演进行评估和反思,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评价与检测1.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实际情况评价其角色表演的准确性和表演的情感感染力。
2.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3.教师观察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对表演技巧的掌握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准备1.话剧《雷雨》的剧本和录像资料;2.PPT或幻灯片,用于情节解读和角色设计;3.班级音响设备,用于进行表演练习和彩排。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观看话剧《雷雨》的现场演出,提高对话剧表演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_1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导读: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按一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新词,初步了解雷雨前、中、后景象变化的特征;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比较看图,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雷雨中的动画及雷雨声)你们看,你们听,这是什么?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15课:雷雨。
(板课题)你们见过雷雨吗?是怎么样的?2、(课件出示两幅插图)看,它们是什么时候的雷雨景象?都画了什么景物?哪些景物是只有第一幅图才有的,哪些景物是第二幅图中有的?从上到下观察,两幅图的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为什么两幅图会有不同的景物呢?3、大家的眼睛可厉害,一眼给瞧出了,夏天到了,就会常有的现象:雨下得大,但时间不长,天气变化极大的雨,叫做――(学生答:叫雷雨。
)二、范读自读,读通课文。
过渡:到底雷雨的天气是怎么变化的呢?我们一起来听课文朗读录音吧。
1、(播放课件的课文朗读录音。
)播放前提出要求: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并轻声地跟读;每听完一段就请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自己出声试读课文,括号括出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抢读、分组认读。
相机纠正读音。
三、表格引路,体现学法。
1、(出示课件中的雷雨前、中、后的三幅图)读完课文后,课文可以分成几部份?哪三部份?2、(课件出示表格):时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物特点好词我们先来看第一、二、三自然段雷雨前部份。
指名读,请其它同学评议读得怎么样。
齐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2、这一部份写了什么景物?他们有什么特点?(课件指导圈出课文中的景物,用波纹线画出特点的词。
)这一部份你喜欢哪些好词,为什么?3、通过课件进一步体会“黑沉沉”、“压”、“垂下来”“越……越……”含义。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闪电亮,雷声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罗琳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生字,理解“垂”的意思并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通过听音乐,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够抓住雷雨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猜谜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雷雨。
(板书雷雨)
1、齐读课题
2、指导书写“雷雨”
二、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朗读,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雷雨的?
并相机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小结:课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现在我们先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吧。
师:你对雷雨的那个场景最感兴趣?
三、品读课文,把握特点
(一)学习雷雨前
1.请小朋友们一起读1-3自然段,并找出课文中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乌云、树、蝉、蜘蛛、闪电、雷声】
生:写了乌云。
师:(课件)雷雨前的乌云是怎么样的?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满天:说明乌云多;黑沉沉地压下来:说明云很厚。
压下来说明乌云走得很快,你看它似乎已经压到树梢上,压得周围的一切都透不了气。
请你把描写乌云的句子读一读好吗?
(指导读:满天的乌云压的透不了气的感觉)
师:还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树
师:雷雨前的树是怎么样的?
生: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老师投影)
师:除了写树,还写了哪些小动物?
生:蝉
师:蝉在干什么呢?
生:蝉一声也不叫
师:对呀,蝉也闷得一声也不叫。
(指导读:轻声、小声)
师:还写了哪些小动物?
生:蜘蛛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师:这大风来得怎么样?从哪个词知道?(忽然:说明风来得很急)
你从哪里知道这是大风?
生:(树枝乱摆,蜘蛛吓得逃走了)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蜘蛛从网上怎样下来的?(老师用课件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下来,逃跑了。
”让同学选词(跳、掉、垂)填一填这个空。
)师:为什么说它是“垂”下来,而不是“跳”“掉”下来呢?(课件)
生:因为蜘蛛下来时有一根丝吊着它,所以说它是垂下来的。
师:对,只要你平时仔细观察大自然,你会发现,蜘蛛在遇到危急情况时,它就会从屁股拉出一根丝,直接从网上挂下来,而这个“垂”字就表示“东西一头挂住,另一头往下直落。
”的意思。
同学们,你看作者用词多准啊!
(指导读:读出风来的很急的语气)
师:在这里课文除了写乌云、树、蝉、蜘蛛,还写了闪电和雷声,看看闪电和雷声是怎样的?让我们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老师投影)
师:“越来越”说明闪电亮的程度和雷声响的程度是随着时间而加大的,那我们读的时候也要把闪电雷声读得越来越大。
谁能把闪电雷声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师:你能用“越来越~~~~”说句话吗?
4.小结:要下雨了,其他小动物在干什么呢?“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大雨马上就要下起来了。
(二)学习雷雨中
1.师:果然,不一会儿,“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从哪个词中看出来雨下的大(出示:哗,哗,哗. 雨下起来了。
由轻到重地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场雨非常大?
①出示:雨越下越大。
往远处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师:这雷雨虽然大,但它来得快,去得也快,齐读:
②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指导读好两个“渐渐”。
(越老越慢)
(三)学习雷雨后
师: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怒吼,大雨哗哗哗,转眼间,雨停啦。
雨停后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1.自由读7、8自然段,读课文,比一比雷雨前和雷雨后有什么不同?
生:太阳出来了。
(课件)
生:一条彩虹挂在天上。
生:蝉叫了。
生:蜘蛛又坐在了网上。
师:(你觉得那个字用的最好?)你从这个“坐”字看出蜘蛛在雷雨前和雷雨后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雷雨前“蜘蛛是从网上垂下来”,雷雨后“蜘蛛是坐在了网上”。
从一个“坐”字,可以看出蜘蛛的悠闲、愉悦。
你看,大自然的景物多有趣,作者的观察多仔细啊!
生: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了起来)
2、欣赏雷雨后的景色(看课件)
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雨停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雨后的景色吧!
(课件)看小男孩也欣赏了雨后的景色,为什么他那么高兴呢?
(他看到雨后的景色真美丽)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开心、愉快)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雨后的美丽景色吧!
现在让我们一起读好这篇课文好不好?
四、课外拓展
这里是老师收集到的有关描写雨的句子,请小朋友读一读,欣赏一下。
豆大的雨点落在了地上,溅起水花,那水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喷泉。
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滴滴的小雨点,好像伴奏着一支小舞曲,我不禁被窗外的世界所诱惑。
微风吹过,雨帘斜了,像一根根的细丝奔向草木、墙壁。
秋雨如同满天发亮的珍珠,飘飘扬扬地挥洒着。
)
五、探究学习,布置作业。
师总结:(播放音乐)多有趣的雷雨啊,多有趣的大自然啊,它就像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只要我们走进大自然,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相信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大自然的奥秘。
附:板书附:板书设计:
前看到:乌云闪电
听到:大风雷声
18、雷雨中大
后看到:太阳彩虹蜘蛛青蛙
听到:蝉叫青蛙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