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自动化-第20章自动化仪器分析 精品
OA自动化OA产品功能介绍
OA自动化OA产品功能介绍1.统一的协作平台:OA自动化产品提供一站式协作平台,集成了各种功能模块,包括电子邮件、日程安排、任务管理、文档共享等,员工可以通过一个入口,便捷地处理办公事务,提高工作效率。
2.流程管理:OA自动化产品支持流程管理功能,可以将各种业务流程数字化,包括请假申请、报销审批、采购流程等,简化流程、减少纸质文件、提高审批效率。
同时,可以通过流程监控功能,实时跟踪流程状态,及时解决问题。
3.电子邮件集成:OA自动化产品集成了电子邮件功能,员工可以通过系统收发邮件,实现邮件的快速查阅、发送、存档等功能。
同时,还支持邮件提醒功能,可以根据规则设定提醒事项,提高邮件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日程安排和会议管理:OA自动化产品提供了日程安排和会议管理功能,员工可以快速创建、查询、修改和删除日程,并在日程安排中添加任务、会议等信息,方便统一安排工作计划和会议安排。
5.任务管理:OA自动化产品支持员工任务管理功能,领导可以指派任务给下属,下属可以查看并完成任务,并及时上报任务进展情况。
同时,还提供任务统计和分析功能,可以实时查看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7.考勤管理:OA自动化产品支持员工考勤管理功能,包括签到、请假、加班等。
员工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打卡和请假操作,领导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员工的考勤情况,提高考勤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8.报表分析:OA自动化产品提供报表分析功能,可以对各种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各种报表和图表,帮助管理层进行决策分析。
同时,还支持定制化报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报表格式和内容。
9.移动端支持:OA自动化产品支持移动设备的访问,员工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访问系统,处理办公事务,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总体而言,OA自动化产品提供了一系列的办公管理功能,通过集成各种业务模块和应用,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工作流程的顺畅性。
同时,还提供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帮助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分析。
( OA自动化)项目阐述
(OA自动化)项目阐述第一章需求概述(一)建设背景2008年是我国“金质工程”建设的重要年份,其办公自动化系统(即OA系统)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Intranet、Internet)在我国迅速发展和普及,把OA推上一个新的信息化发展台阶——数字化办公阶段。
长期以来,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先后建立起完善的硬件应用平台,并研发和引进多套业务系统。
其中,应用较为成熟的是电子邮件系统、计量业务系统、质检业务系统、珠宝玉石检验系统等,并有多套系统在研。
但是,随着机构的发展,市检测院已经逐步从集中式办公向总部->分中心的模式变化,早期建设的各种封闭的以业务为核心的系统面临着不能满足行政办公需求的情况。
因此,现阶段有必要重新建设一套技术先进,符合当前办公发展需要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增强协作,以更大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市检测院行政办公的办公效率。
(二)建设目标1、实现全院的数据共享,基本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不同业务的基础数据做到一次录入,跨部门、跨业务系统重复使用;2、提供可靠的、可追查的公文流转平台,有效的缩短公务处理的周期,加快公文流转过程,减少路耗、找人、等待等中间环节,保持公务处理渠道的畅通;3、打破时空及地域限制,实现无纸化办公,远程办公、异地办公;4、通过信息网络平台,提高信息统计和分析的水平,为领导提供准确、实时的预测和决策的辅助支持;5、提供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方便院各部室、中心、公司、协会和员工之间日常办公及业务信息的交流和管理,实现业务办理互联互通,信息数据共享;6、充分利用现有建设好的网络环境及已有的网络配置资源,充分地保护已有的信息化投资;7、解决网络办公应用中的最大难题——机构和管理模式的经常变动的问题,由用户自定义管理模式,实现真正的部门综合业务处理机制;8、一期工程将建立相对独立于业务系统的行政办公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
免疫检验自动化仪器分析
2016 第二十章免疫检验自动化仪器分析一、A11、免疫比浊测定中,导致钩状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抗体过量B、抗体亲和力差C、抗原分子量偏大D、抗原含量超出检测范围E、体系中离子强度小2、免疫浊度试验的基本原则是A、体系中保持抗原过量B、体系中保持抗体过量C、体系中合适的离子强度D、体系中合适的pHE、必要时可加入增浊剂3、发光物吖啶酯标记的化学发光反应体系应在何种环境中进行A、酸性B、碱性C、中性D、酸性或中性E、碱性或中性4、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UA)常采用的标记物是A、吖啶酿B、ALPC、HRPD、三联吡啶钌E、三丙胺5、前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最常采用的方法为A、FPIAB、荧光酶免疫分析C、TRFIAD、ELISAE、免疫比浊分析6、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直接参与发光反应的标记物主要是A、吖啶酯类标记物B、三联吡啶钌标记物C、二氧乙烷标记物D、鲁米诺标记物E、碱性磷酸酶标记物7、下列有关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以镧系螯合物作为荧光标记物B、镧系螯合物具有超短荧光寿命的特点C、可以有效地消除非特异性自然本底荧光的干扰D、在荧光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E、灵敏度较普通荧光素标记抗体技术高8、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临床应用广泛,在日常工作中一般不用于检测A、肿瘤标记物B、甲状腺激素C、病毒标记物D、血药浓度E、免疫球蛋白9、发光物吖啶酯标记的化学发光反应体系应在何种环境中进行A、酸性B、碱性C、中性D、酸性或中性E、碱性或中性10、吖啶酯作为发光剂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中,叙述错误的是A、氧化反应不需要催化剂B、发光迅速C、反应的本底低D、在酸性环境下进行E、试剂稳定性好11、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是发光物由于A、在一定波长激发光照射下发光B、在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而发光C、在电子激发态时发光D、在电子激发态返回基态时释光放能量而发光E、某物在化学反应中生成发光物而发光二、B1、A.吖啶酯类B.鲁米诺C.三联吡啶钌D.HRPE.AP<1>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中常用的发光底物为A、B、C、D、E、<2>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测定中常用的发光底物为A、B、C、D、E、<3> 、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中常用的发光底物为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抗体量不足、抗原量过高是导致钩状现象的主要原因。
第二十章 免疫检验自动化仪器分析(二)
试剂、再孵育、洗涤、读数和结果打印全自动进行。
(一)仪器组成和性能
1.条形码识别系统 2.样本架和加样系统 3.试剂架 4.温育系统
5.液路系统 6.洗板系统 7. 酶标板读数仪 8.自动装载传递系统 9. 计算机管理和信息系统
(二)仪器评价
•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中的连体机是将样本处理 工作站和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联合起来,工作 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大批量样本的 处理,如血站系统。 • 分体机,由于它有一个独立的全自动样本处 理站,加样速度快,适合试验项目变化多、 样本批量不等的临床实验室。
ACCESS 系统特点
高稳定 发光信号稳定,持续
高质量原厂试剂, 无需预处理
稳定,持久的标准曲线,有效期长达28天以上
机上试剂冷藏系统,试剂3度保存,有效期长
多层覆膜试剂盒,确保试剂稳定
ACCESS 系统特点
高准确
超灵敏光电倍增管检测发光信号
发光稳定后,记录10次/s,取均值为结果
超声波清洗系统,严格防止交叉污染(<1ppm)
磁性微粒直径2.8µ m,表面的凸凹使包被面积放大。磁性微 粒体积小,悬浮于反应体系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液相,在磁 场中易于分离。
仪器测定技术要点
• 抗原抗体结合 • 电化学发光反应 • 光信号检测 • 检测完毕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示意图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工作示意图
AMPPD特性
碱性PH环境下,非酶解性的水解很低 热稳定性好 PH9时酶解速度最快,PH9.5时信噪比 最低 发光为持续型,15min达到高峰, 60min内强度维持不变
AMPPD发光图谱
相对 发光 单位
00
5
10
55
60
OA自动化模块操作的使用说明(doc 25页)
OA自动化模块操作的使用说明(doc 25页)OA 使用说明书一、什么是OAOA系统是指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系统,用于企业网上办公。
它是指基于公司现实,通过网络技术,用以提高单位内部信息交流、共享、流转处理的和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信息化设备和应用软件;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它各类管理系统(如人事管理系统,公司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等)紧密联系,有机整合而形成的。
在OA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收发邮件来传递信息,通过信息中心查收公司的各种信息、制度,通过流程管理明确规范公司各种事务,通过内部办公系统管理公司诸如会议、人事、资产等方面。
总之,熟练的操作OA系统可以让我们的工作变得快捷规范。
二、如何使用OA系统1、使用前的准备我公司的OA系统通过IE浏览器直接登陆,不用安装其他的软件。
启动公司OA系统的方法为:在计算机桌面上打开IE图2-2 登陆前设置2、人员登陆输入“用户名”(系统管理员为每个人员分配了一个账号即用户名,为了方便起见,一般情况下为姓名的汉语拼音)和“密码”(即:初始密码为“1”,该密码用户可以修改),点击“登录”(或敲“回车”),如果用户名和口令正确,则系统进入以下主界面:如图2-3 。
(注: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此时,用户可以选择“记住名字”,这样以后只要输入“密码”就可以进入系统)图2-3 登录后界面3、办公主界面介绍进入系统后,当前的办公主界面(个人平台界面)有三个部分组成,左侧为子模块功能区;中间为信息提示区,右侧为导航栏。
右上方(图中紫色区域)为功能界面选择区,由于切换各种办公主界面。
点击功能界面选择区的“工作流程”,进入到工作流程办公界面(办公流程的定义及使用方法,请见 4.工作流程),如图2-4。
图2-4 工作流程界面相应的,点击功能界面选择区的“信息中心”,进入到公司信息中心界面;点击“内部办公”则进入内部办公界面。
4、系统功能详解1. 进入个人平台办公界面,此界面的主要功能是个人日常办公信息处理和各种功能导航。
(OA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仪表
河北润达石化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工业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监理实施细则本专业细则编制是根据现场仪表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和各专业相关衔接的问题为主。
1.适用范围工业自动化仪表的工程施工中监理操作使用。
2.编制依据2.1仪表设计施工图及工艺流程图。
2.2GBJ 93--86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3GBJ131-90 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防爆和接地的国家规定2.5GB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6SH3501-97GB50235-97 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7 采用的设备及主要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或部颁标准的有关规定3.仪表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监理才准予施工:3.1设计图纸必须是正式施工蓝图,必要的仪表安装说明书已到场。
3.2图纸必须经过会审,技术交底已完成,施工方案已审查通过。
3.3现场施工条件已具备仪表开工条件。
4.仪表监理工作流程图QD/JSD 5007-200015.监理要点5.1事前控制5.1.1 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大部分情况下,由业主方或总包方组织主持,作为仪表监理工程师为参与对象,但必须注意:(1)监理人员首先要了解初步设计中有关仪表方面的内容。
(2)如条件具备的话,要熟悉工艺流程图,再对照施工设计图。
这一个过程熟悉后对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会发现一些图纸上的问题,取得主动权,对工程施工和工程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切不可轻视,同时督促组织者出交底会审的会议纪要,并作为监理存档资料内容之一。
5.1.2 施工方案报审、开工报审要注意二个问题:(1)首先涉及到的单位工程划分,工程施工前配合总监师确定本专业的QD/JSD 5007-20002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确定,该项问题涉及到今后资料工作的分类、评估、分步到位核验、工程报验等一系列问题。
(2)要及时督促施工方填报,必要的话可以口头提示停工,使监理资料按贯标要求及时编号、到位。
(OA自动化系统]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电子档
(OA自动化)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电子档绪论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农业、科技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动化技术作为国家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实力和各个行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化工、炼油、食品、轻工等化工类型生产过程自动化简称化工自动化。
即在化工设备上,配备一些自动化装置,自动测量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艺参数,且和计算机(或自动控制装置)、执行机构相配合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这种用自动化装置来管理化工生产过程叫化工自动化。
实现化工生产自动化目的(重要意义)1.加快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2.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使工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3.保证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能力。
4.改变劳动方式,使工人逐步由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
组成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有控制器、执行器、被控过程(或被控对象)和测量变送器四个环节,其中控制器、执行器和测量变送器都属于检测控制仪表。
一般认为自动控制系统由检测控制仪表和被控过程(被控对象)俩部分组成。
大型化、现代化、多品种、精细化的过程生产系统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一些自动检测仪表检测主要工艺参数,第二阶段:采用先进的自动检测仪表和控制系统第三阶段: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控制的发展由原来车间集中控制转向工厂综合自动化发展(平面化管理),这是目前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实现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一般要包括自动检测、自动保护、自动操纵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自动检测系统: 利用各种检测仪表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自动检测、指示或记录,“了解”生产进行的情况。
1.自动信号和连锁保护系统:是生产中的一种安全装置。
自动信号和连锁保护系统: 对某此关键性参数设有自动信号联锁装置,当工艺参数超过了允许范围,系统自动地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以提示及时采取措施。
OA自动化-自动化操作规程第六版 精品
克拉2气田自动化操作规程(第六版)TLM-TRQ-KL/CZ -20XX(自动化)编制单位:天然气事业部克拉作业区20XX年4月28日目录1、更换压力表操作规程-------------------------------------42、更换压力变送器操作规程---------------------------------63、更换差压变送器操作规程---------------------------------84、压力变送器排液操作规程--------------------------------105、差压变送器排液操作规程--------------------------------126、液位计排液清零操作规程--------------------------------147、更换热电阻、温度变送器操作规程------------------------168、更换双金属温度计操作规程------------------------------189、更换液位计操作规程------------------------------------2010、浮筒液位计排液及维护调试操作规程----------------------2211、雷达液位计排液及维护调试操作规程----------------------2512、更换流量计操作规程-----------------------------------2713、流量计维护及调试操作规程-----------------------------2914、孔板取出和放入操作规程-------------------------------3115、孔板排液操作规程-------------------------------------3316、更换自控阀门执行机构操作规程--------------------------3517、气液联动阀维护及调试操作规程--------------------------3718、电液阀维护调试操作规程-------------------------------4019、气动关断阀维护调试操作规程---------------------------4220、气动调节阀维护调试操作规程---------------------------4421、电动阀维护调试操作规程-------------------------------4622、差压变送器的现场投用操作规程-------------------------4823、调节阀行程校验操作规程-------------------------------5024、气液联动阀倒油操作规程-------------------------------5225、气液联动阀就地开关操作规程---------------------------5526、现场检查热电阻操作规程-------------------------------5727、现场仪表拆接线操作规程-------------------------------5928、校验压力表操作规程-----------------------------------6029、手操器对差压变送器清零操作规程-----------------------6230、手操器修改差压变送器量程操作规程---------------------6431、视频监控系统操作规程---------------------------------6632、导热油炉燃气滤网清洗操作规程-------------------------6733、B DV放空阀操作规程-----------------------------------6834、大北进站SDV11201切断阀操作规程----------------------7235、P KS系统操作规程-------------------------------------7336、F SC系统操作规程-------------------------------------8737、R TU系统操作规程-------------------------------------9438、S CADA系统服务器、操作站故障操作规程-----------------10639、D CS控制器故障对现场设备失控操作规程-----------------10740、F SC控制器故障对现场设备失控操作规程-----------------10941、F SC控制器手动切换操作规程--------------------------- 11142、D CS控制器手动切换操作规程---------------------------11243、S CADA系统服务器手动切换操作规程---------------------114更换压力表的操作规程HSE控制:介质组成:水、TEG、乙二醇、凝析油、天然气、导热油介质危害:易燃易爆,喷射伤人、火灾。
OA自动化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实验指导书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实验指导书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目录目录 (2)前言 (3)实验一热电偶的焊接与校验 (4)实验二压力表、流量计的校验 (6)实验三电子自动平衡电桥及动圈表的使用和校验 (9)实验四电子电位差计及数字显示表的使用和校验 (12)实验五 DBW温度变送器的校验 (16)实验六电动调节器性能试验 (18)实验七A3000过程控制系统综合实验 (24)附表一镍铬—镍铝,镍铬—镍硅K(EU—2) 温度—毫伏表 (31)附表二镍铬—考铜EA—2温度毫伏对照表 (32)附表三铂铑-铂LB—3温度—毫伏对照表 (33)附表四铂电阻温度与电阻值换算表 (34)附表五铂电阻温度与电阻值换算表 (35)附表六铜热电阻温度与电阻值换算表 (36)附录七铂热电阻温度与电阻值换算表 (37)附录八铜热电阻温度与电阻值换算表 (38)附录九铜热电阻温度与电阻值换算表 (39)前言本《实验指导书》与厉玉鸣主编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三版)》配套使用,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实验一~六属于验证型实验部分,即现场仪表的使用和校验方法,其中实验一、二涉及到了温度、压力、流量等化工基本参量的测量与校验方法,实验三、四、五涉及到了显示和变送仪表的使用方法和精度校验,实验六则是控制仪表性能参数的测定;实验七则属于综合型实验部分,即自动控制系统的使用和整定方法,要求学生在熟悉A3000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专业要求有选择地进行温度、压力、液位和流量等化工参数的测量和控制。
各个实验均分作“实验目的和要求”、“工作原理”、“实验仪器及设备”、“实验内容”和“实验报告内容”等五个单元,本书末尾附有常用的分度号对照表。
本书是在现行实验讲义的基础上改编形成的,由合肥工业大学杨则恒副教授主编,并编写其中的实验五、六、七,参加编写的有路绪旺(实验二、三)、吕建平(实验一)、王莉(实验四),全书由路绪旺统稿。
本书在改编过程中得到化工技术中心各位教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意!成书匆忙,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大家包涵指正。
2020年(OA自动化)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大纲(应用化工)
(OA自动化)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大纲(应用化工)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教学时数:170(理论授课78学时、实验课32学时、仿真实训60学时)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开设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预修课程:电工技术、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本大纲是依据化工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参照有关院校的教学大纲,以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三版,厉玉鸣主编)为基本教材进行编写的,供本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使用。
一、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是根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为培养高级化工工艺操作工而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内容包括:化工检测仪表:检测仪表基本知识、压力检测、流量检测、物位检测、温度检测和显示仪表;化工自动化基础:自动控制系统概述、对象特性和建模、基本控制规律、自动控制仪表、执行器、简单控制系统、复杂控制系统、高级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典型化工单元的控制方案。
(二)本课程主要任务1、能了解主要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流量及物位)的检测方法及其仪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能根据工艺要求,正确地选用和使用常见的检测仪表及控制仪表。
2、能了解工业自动化的初步知识,理解基本控制规律,懂得控制器参数是如何影响控制质量的。
3、能根据工艺的需要,和自控设计人员共同讨论和提出合理的自动控制方案;能为自控设计提供正确的工艺条件和数据;能在生产开停车过程中,初步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投运及控制器参数整定。
4、能了解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发展动态。
(三)本课程的考试方式本课程考试方式分为: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期末考试)和实验操作三种形式,其比重为平时成绩:理论考试:实验操作=20%:50%:30%。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技术课,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地化工企业的自控仪表及系统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OA自动化-OA及其应用 精品
杨军 2006年9月
目前,信息流的规划与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 信息流更多地体现为各类电子文档,它的交互性能及有效 改善办公的效率,而“办公”实际上又是通过单位内部人 与人、人与部门、部门之间信息的收集、组织、共享、传 播等行为的协调来实现单位整体目标的过程。因此,实现 办公自动化正是控制管理信息流的直接手段,办公自动化 能够帮助我们对信息流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提高办公效 率。另外,OA与ERP、PDM等系统的集成应用,提取信息, 可用于辅助决策。
基于群件的OA开发模式 它的主要技术路线是依托主流的群件开发平台,比如,Lotus
Domino/Notes或Microsoft Exchange来快速地构建OA系统。
OA系统安全性(一)
身份认证
安 全功能级操作控制审对象级访问控制计
文件加密
数字签名
数据库加密
高安全等级操作系统
病毒防治
高安全等级数据库
动态掌握企业全部数据 企业数据管理。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 的协作
行政办公 部分
调节系统参数,系统高级管理 自由权限设置,完全贴近您的 办公方式,媲美度身定制。
业务数据 部分
组件平 台
功能扩展 部分
OA系统开发的几种技术模式
OA开发的C/S模式 基于C/S模式的OA开发,一般的开发路线是:在服务器端主要采用
OA系统开始出现 它以个人电脑和办公套件为主要特征,主要基于文件系统和关系
型数据库系统,以结构化数据为存储和处理对象,强调对数据的计算 和统计能力,实现了数据统计和文档写作电子化,完成了办公信息载 体从原始纸介质向电子的飞跃,实现个体工作的自动化。
协作型OA得到发展 随着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的高速发展,办公自动化的内涵发
OA自动化-自动化控制论文 精品
对几种自动化控制校正方式和装置的适用性分析根据被控对象及其技术指标要求设计控制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计算,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而控制系统的校正,则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对几种校正方式和装置的适用性,作出一些分析。
一、串联校正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时,校正后的系统开环放大系数将会下降,这样就满足不了稳态误差的要求,因此网络对开环放大系数的衰减需由提高放大器放大系数来补偿。
利用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的原理,是利用超前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
只要正确的将超前网络的交接频率1/aT和1/T选在待校正系统截止频率的两旁,并适当选择参数a和T,就可以使已校正网络的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满足性能指标要求,从而改善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
而闭环系统的稳态性能要求,可通过选择已校正系统的开环增益来保证。
然而,在有些情况下,采用串联超前校正是无效的。
由于串联超前校正受闭环带宽的要求,因此,若未校正系统不稳定,为了得到规定的相角裕度,需要超前网络提供很大的相角超前量。
这样,超前网络的a值必须选的很大,从而造成已校正系统带宽过大,使得通过系统的高频噪声电平很高,很可能使系统失控。
除此之外,在截止频率附近相角迅速减小的未校正系统,一般不宜采用串联超前校正。
因为随着截止频率的增大,未校正系统相角迅速减小,使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改善不大,很难得到足够的相角超前量。
此时,系统可采用其它方法进行校正,如:采用多级的串联超前网络进行串联超前校正,或采用一个迟后网络进行串联迟后校正,也可以采用测速反馈校正。
迟后网络对低频信号不产生衰减,而对高频信号有削弱作用,相频特性呈迟后特性。
采用无源迟后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时,主要是利用其高频幅值衰减的特性,以降低系统的开环截止频率,提高系统的相角裕度。
因此,力求避免最大迟后角发生在已校正系统开环截止频率附近。
在系统影响速率要求不高而抑制噪声电平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串联迟后校正,如果未校正系统已具备满意的动态性能,仅稳态误差不满足动态要求,也可以采用串联迟后校正以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同时保持其动态性能基本不变。
OA自动化-GCS20系列保护控制自动化系统 精品
13
反向无功计算电度初值
0~99999.999KWh
14
遥脉脉宽时间
0~9.999S
15
遥脉电度初值
0~99999999KW定。
3)遥测:F、UA、UB、UC、UAB、UCB、IA、IB、IC、P、Q、COSΦ可选择,并实时显示一次和二次交流量。
4)遥控:正常断路器遥控分合;
5)开出:装置具有11对开出空接点,具体有跳闸输出、跳位输出、合位输出、控制回路断线输出、装置故障输出、保护动作类型输出等。
2.3
装置具有故障录波功能,动态记忆最新8次保护故障波形,每个事件记录故障前4个周波,故障后2个周波,每周波记录12点,可在装置上查看故障录波数据、时间、名称等,进行故障分析,也可上传当地监控或调度。
2.4
装置具有CAN、RS485等网络通讯接口,方便与其他智能设备连接通讯。
3 保护原理
3.1
Iset1:过流I段(速断)电流定值。
3.2
本装置设有两段定时限过流保护,后加速段过流保护。各段电流及时间定值可以单独整定,各段保护均有投退控制字来控制各种保护的投退。加速段过流保护仅在手合或重合后开放3秒。加速段的电流及时间可独立整定。过流Ⅲ段保护可选择反时限保护功能,反时限特性曲线:
Iset:无流闭锁电流定值;fset:低周减载频率定值;
Δfset:滑差闭锁定值;Tset:低周减载时。
3.6
由于本装置应用于不接地或小电流接地系统,在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其接地故障点零序电流基本为电容电流,且幅值很小,用零序过流继电器来保护接地故障很难保证其选择性。本装置通过判别零序功率方向来判断接地线路,并由当地监控系统通过网络下发接地试跳命令进一步确定接地线路。
20第20章自动化仪器分析
仪器测定技术要点
• 开启机器,进行定标 • 反应阶段 • 抗原过量检测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速率
累计时间(s) 形成IC总量 速率 累计时间(s) 形成IC总量 速率
5
8
-
35
10
13
5
40
15
25
12
45
20
60
35
50
25
150
90
55
30
230
80
60
300
70
360
60
415
55
450
45
仪器测定技术要点
• 抗原抗体结合 • 洗涤、分离 • 加入底物4-MUP • 信号检测
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微粒子荧光免疫测定示意图
AXSYM全自动酶标记荧光免疫分析仪
AIA-1800型全自动酶标记荧光免疫分析仪
三、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 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它包括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 个过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是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生 物素放大技术,以顺磁性微粒为固相载体,用三联吡啶钌标 记抗原或抗体,三丙胺(TPA)为电子供体,而设计的一种自 动化分析仪器。电化学发光稳定、持续时间长,易于控制并 可根据待测分子的大小设计成多种反应模式如夹心法、竞争 法等。
三、免疫散射比浊法
(一) 原理
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是溶液中的微粒子受到光 线照射后,微粒子对光线产生反射和折射而形成散 射光。悬浮微粒对光散射形成的散射光强度与微粒 的大小、数量、入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测量角度等 因素密切相关,其公式如下:
Iθ= I0[4π2(dn/dc) 2 Mc(1+cosθ)] Nγ2λ4
(OA自动化)OA学习
(OA自动化)OA学习通达OA工作流使用详解Officeanywhere工作流使用详解[2010版]1通达OA工作流使用详解目录第1章工作流相关概念............................................................................... ........................基础概念............................................................................... ..................................................第2章表单设计............................................................................... ...................................2.1表单基本样式设计............................................................................... ...................2.2表单相关操作............................................................................... ...........................2.2.1新建............................................................................... ....................................2.2.2编辑名称............................................................................... ...........................2.2.3智能设计器............................................................................... ........................2.2.4预览............................................................................... ....................................2.2.5导入............................................................................... ....................................2.2.6导出............................................................................... ....................................2.2.7删除............................................................................... ....................................2.3表单控件说明............................................................................... ...........................2.3.1单行输入框............................................................................... . (10)2.3.2多行输入框............................................................................... . (11)2.3.3下拉菜单............................................................................... . (12)2.3.4单选框............................................................................... .. (14)2.3.5复选框............................................................................... .. (15)2.3.6列表控件............................................................................... . (16)2.3.7宏控件............................................................................... .. (16)2.3.8日历控件............................................................................... . (18)2.3.9计算控件............................................................................... . (21)2.3.10部门人员控件............................................................................... (24)2.3.11签章控件............................................................................... . (25)2.3.12数据选择控件............................................................................... (26)2.3.13表单数据控件............................................................................... (29)2.4表单菜单应用............................................................................... . (31)2.4.1源代码............................................................................... .. (31)2.4.2基本样式菜单............................................................................... (31)2.4.3插入/编辑图像............................................................................... . (32)2.4.4插入/编辑flash............................................................................ (33)2.4.5插入/编辑表格............................................................................... . (33)2.4.6插入特殊符号............................................................................... (33)2.4.7插入JavaScript代码............................................................................... . (33)2.4.8插入CSS.............................................................................. .. (34)2.4.9模............................................................................... . (34)2.4.10宏............................................................................... . (35)2.5设计技巧............................................................................... .................................36第3章流程设计............................................................................... (38)3.1流程分类............................................................................... (38)2通达OA工作流使用详解3.2流程管理............................................................................... (38)3.2.1新建流程............................................................................... . (38)3.2.2流程基本属性............................................................................... (39)3.2.3管理权限............................................................................... . (43)3.2.4定时设置............................................................................... . (44)3.2.5打印模板............................................................................... . (45)3.2.6查询字段............................................................................... . (46)3.2.7查询模板............................................................................... . (47)3.3流程相关操作.3.3.1流程设计器............................................................................... . (49)3.3.2预览表单............................................................................... . (50)3.3.3菜单定义指南............................................................................... (50)3.3.4克隆............................................................................... . (53)3.3.5清空............................................................................... . (53)3.3.6校验............................................................................... . (53)3.3.7删除............................................................................... . (53)3.3.8导出导入............................................................................... . (53)3.3.9数据迁移............................................................................... . (53)3.4步骤相关操作............................................................................... . (54)3.4.1经办权限............................................................................... . (54)3.4.2可写字段............................................................................... . (55)3.4.3保密字段............................................................................... . (57)3.4.4条件设置............................................................................... . (58)3.4.5克隆步骤............................................................................... . (59)3.5步骤属性设置............................................................................... . (60)3.5.1基本属性............................................................................... . (60)3.5.2智能选人............................................................................... . (62)3.5.3流转设置............................................................................... . (65)3.5.4提醒设置............................................................................... . (66)3.5.5其他设置............................................................................... . (67)3.6其他相关设置............................................................................... . (68)3.6.1参数设置............................................................................... . (68)3.6.2印章管理............................................................................... . (68)3.6.3定时任务管理............................................................................... ..................71第4章流程报表............................................................................... (77)4.1设计报表............................................................................... (77)4.2指定权限............................................................................... (78)4.3统计报表............................................................................... (78)4.3.1按分组统计计算............................................................................... .. (79)4.3.2按分组列出详情............................................................................... ..............81第5章流程使用............................................................................... (83)5.1新建工作............................................................................... (83)3通达OA工作流使用详解5.2待办工作............................................................................... (83)5.3工作查询............................................................................... (85)5.3.1一般查询............................................................................... . (85)5.3.2高级查询.................5.4工作监控............................................................................... (88)5.5数据报表............................................................................... (89)5.6超时统计............................................................................... (89)5.7工作委托............................................................................... (90)5.8工作销毁............................................................................... (91)5.9流程日志查询............................................................................... .........................92第6章业务引擎设置及使用............................................................................... .. (93)6.1办公用品............................................................................... (93)6.2考勤............................................................................... .. (97)6.3车辆申请............................................................................... . (101)6.4会议申请............................................................................... ...............................101第7章结语............................................................................... (102)4通达OA工作流使用详解第1章工作流相关概念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协同应用软件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而工作流系统正是协同应用软件的核心。
2020年(OA自动化)自动化与电气实验报告模板
(OA自动化)自动化与电气实验报告模板目录目录1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2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4实验三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6实验四移相实验8实验五相敏检波实验9实验六交流全桥性能测试实验11实验七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力实验13实验八差动电感性能实验15实验九电容式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17实验十电容传感器动态特性实验19实验十一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20实验十二磁电式传感器振动实验21实验十三压电式传感器振动实验22实验十四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24实验十五电涡流传感器振动实验26实验十六光纤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27实验十七光电转速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29实验十八铂热电阻温度特性实验30实验十九K型热电偶温度特性实验31实验二十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温度特性实验33实验二十一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温度特性实验34实验二十二PN结温度特性实验35实验二十三气敏(酒精)传感器实验36实验二十四湿敏传感器实验37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仪器双杆式悬臂梁应变传感器、电压温度频率表、直流稳压电源(±4V)、差动放大器、电压放大器、万用表(自备)三、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1-1)式中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为应变系数;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
如图1-1所示,将四个金属箔应变片(R1、R2、R3、R4)分别贴在双杆式悬臂梁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应变片随悬臂梁形变被拉伸或被压缩。
图1-1双杆式悬臂梁称重传感器结构图通过这些应变片转换悬臂梁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可将应变片串联或并联组成电桥。
如图1-2信号调理电路所示,R5=R6=R7=R为固定电阻,与应变片一起构成一个单臂电桥,其输出电压(1-2)为电桥电源电压;式1-2表明单臂电桥输出为非线性,非线性误差为L=。
OA自动化-制造自动化 精品
1 绪论1.1 制造自动化概述1.1.1 制造自动化的发展和计算机集成制造自动化技术是当代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最引人瞩目的技术之一,是推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而制造技术标志着一个国家创造财富和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先进手段的能力。
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原料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改善劳动条件,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由机械式或液压式自动车床、组合车床以及专用机床组成的单品种生产自动线,使许多机械繁重的体力劳动为机器所替代。
这种称为刚性自动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技术有固定的生产节拍,利于复杂产品以合理的成本进行大批量生产,却不能有效的应用于中、小批量产品生产中。
60年代,国外制造业广泛采用自动生产线进行大批量生产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大批量生产只占整个制造业的15~25%,而中、小批量生产所占的比例高达75~85%。
基于上述需求,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制造原理和生产方式,数控加工、柔性制造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并被应用到制造业中以解决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使得只需改变少量软件程序即可加工新的零件,大大提高了加工的灵活性。
然而,这些技术离散的分散在制造业中,只能使局部生产达到自动控制和最优化,不能使整个生产过程长期处于最优状态下运行,加之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市场向动态、多变型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制造企业为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缩短产品研制周期和交货时间,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单机自动化和局部自动化技术逐渐显得满足不了制造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80年代,工程技术人员开始重视Joseph Hawing ton博士在其《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一书中首先提出的CIM (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集成制造或计算机综合制造)理念:1.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即从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到售后服务的全部生产活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紧密连接、统一考虑:2.整个制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最终形成的产品可看作是数据的物质表现。
OA自动化安全监测常用仪器及自动化原理
第二章岩土工程安全监测常用仪器及自动化第一节安全监测仪器的基本要求用于岩土工程的安全监测仪器所处的环境条件十分恶劣,有的暴露在100~200m的高边坡上,有的又要深埋在200~300m的坝体或基础中,有的长期在潮湿的廊道或水下工作,有的要在-30~50℃的交变温度场中工作。
建筑物开始施工时仪器随同埋设,直到工程运行施工期就会长达十年以上。
一般地说,仪器一旦埋进去就无法修理和更换。
甚至观测人员都难以到达仪器布设的地方。
因此,对仪器除了技术性能和功能符合使用要求外,通常设计制造要满足以下要求:(1)高可靠性。
设计要周密,要采用高品质的元器件和材料制造,并要严格地进行质量控制,保证仪器埋设后完好率满足要求。
(2)长期稳定性好。
零漂、时漂和温漂满足设计和使用所规定的要求,一般有效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
(3)精度较高。
必须满足监测实际需要的精度,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有较好的直线性和重复性,观测数据不受长距离测量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如果有影响所产生的测值误差应易于消除。
仪器的综合误差一般应控制在2%F·S 以内。
(4)耐恶劣环境性。
可在温度-25~+60℃,湿度95%的条件下长期连续运行,设计有防雷击和过载冲击保护装置,耐酸、耐碱、防腐蚀。
(5)密封耐压性良好。
防潮密封性良好,绝缘度满足要求,在水下工作要能承受设计规定耐水压能力。
(6)操作简单。
埋设、安装、操作方便,容易测读,最好是直接数显。
中等文化水平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就应能独立使用。
(7)结构牢固。
能够耐受运输时的振动以及在工地现场埋设安装可能遭受的碰撞、倾倒。
在混凝土或土层振捣或碾压时不会损坏。
(8)维修要求不高。
选用通用易购的元器件,便于检修和定时更换,局部故障容易排除。
(9)适于施工。
埋设安装时与工程施干扰要小,能够顺利安装的可能性要大,不需要交流电源和特殊的影响施工的手段。
(10)费用低廉。
包括仪器购价、维修费用和施工费用、配套的仪表,传输信号的电缆等直接和间接费用应尽可能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免疫透射比浊法
(一)原理:
一定波长的入射光线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后的溶液 时,被其中的免疫复合物微粒吸收、反射和折射而 减弱,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免疫复合物量呈正 相关,而形成的免疫复合物量与参与反应的抗原和 抗体的量呈函数关系。与已知浓度的抗原标准品比 较,可确定标本中抗原含量。
(二)仪器工作过程
第一节 自动化免疫浊度分析系统
免疫浊度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抗原、抗体在特定的电解质溶液 中反应,形成小分子免疫复合物(<19S),在增浊剂(如PEG、 NaF等)的作用下,迅速形成免疫复合物微粒(>19S),使反 应液出现浊度。在抗体稍微过量且固定的情况下,形成的免疫 复合物量随抗原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应液的浊度亦随之增大, 即待测抗原量与反应溶液的浊度呈正相关。
(三)方法评价
优点: 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不足: ①抗体用量较大; ②溶液中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子应足够大 ③透射比浊测定在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二阶段,检 测需在抗原抗体反应达到平衡后进行,耗时较长。
二、免疫胶乳比浊法
(一)原理:
用抗体致敏的大小适中、均匀一致的胶乳颗粒(一般为0.2 μm),在 遇到相应抗原时,胶乳颗粒上的抗体与抗原特异结合,引起胶乳颗粒 凝聚 ,使透射光和散射光即出现显著变化。如图所示:a为单个胶乳 颗粒不阻碍光线透过,b为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的凝聚胶乳大颗粒使透 射光减弱或散射光增强。
定时散射比浊法是在保证抗体过量的情况下,加入 待测抗原,此时反应立即开始,在反应的第一阶段, 溶液中产生的散射光信号波动较大,所获取的信号 计算出的结果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定时散射比浊法 是避开抗原抗体反应的不稳定阶段,即散射光信号 在开始反应7.5s~2min内的第一次读数,专门在抗 原抗体反应的最佳时段进行读数,将检测误差降到 最低。
仪器测定技术要点
• 开启机器,进行定标 • 反应阶段 • 抗原过量检测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速率
累计时间(s) 形成IC总量 速率 累计时间(s) 形成IC总量 速率
5
8
-
35
10
13
5
40
15
25Leabharlann 124520
60
35
50
25
150
90
55
30
230
80
60
300
70
360
60
415
55
450
45
1.将待检标本和抗原参考品作适当稀释。
2.将待测标本和标准抗原溶液(5个浓度抗原标准品) 与适当过量的抗血清混合,在一定条件下,抗原抗体 反应完成后,在340nm处测定各管吸光度。
3.按log-logit转换或y=ax3+bx2+cx+d方程进行曲线 拟合,制备剂量-反应曲线,由计算机处理,计算 出抗原浓度。
式I θ中为与入射光成θ角处散射光强度;λ和I0为入 射光的波长和强度;dn/dc为校正因子,反映了溶液折 射指数和颗粒浓度的变化;M为颗粒分子量;c为浓度; N为阿佛加德指数;γ为颗粒到检测器的距离;θ为散 射光与入射光的夹角(散射夹角)。
(二)定时散射比浊法(fixed time nephelometry)
三、免疫散射比浊法
(一) 原理
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是溶液中的微粒子受到光 线照射后,微粒子对光线产生反射和折射而形成散 射光。悬浮微粒对光散射形成的散射光强度与微粒 的大小、数量、入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测量角度等 因素密切相关,其公式如下:
Iθ= I0[4π2(dn/dc) 2 Mc(1+cosθ)] Nγ2λ4
第二十章 免疫检验自动化仪器分
析
第一节 自动化免疫浊度分析系统 一、免疫透射比浊法 二、免疫胶乳比浊法 三、免疫散射比浊法 四、免疫比浊分析的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
第二节 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一、吖啶酯标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二、酶联发光免疫分析仪 三、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四、在临床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第三节 自动化荧光免疫分析系统 一、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 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
第四节 自动化酶联免疫分析系统
思考题 小结
免疫检验自动化 (automation of immunoassays) 是将免疫学反应检测过程中的取样、加试剂、混合、 温育、固相载体分离、信号检测、数据处理、打印报 告和检测后的仪器清洗等步骤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化 进行。
480
30
500
20
抗原抗体反应速率的动态变化
IMMAGE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
(三)方法评价
散射比浊法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本 法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精密 等优点。采用抗原过量检测方法,保证了结果的 准确性。但仪器和试剂价格比较贵, 对抗体的质 量要求很高。
四、免疫比浊分析的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
1. 仪器测定技术要点
(1) 抗原抗体预反应阶段 (2) 反应阶段 (3) 信号检测
2. 抗原过量检测
(1) 抗体适当过量 (2) 对抗原过量进行阈值限定
定时散射比浊法测定原理示意图
BN 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
(三)速率散射比浊法(rate nephelometry)
速率散射比浊法是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动力学测定 法。所谓速率是指抗原抗体反应在单位时间内形成免 疫复合物的量(不是免疫复合物累积的量),连续测 定各时间复合物形成的速率与其产生的散射光信号联 系在一起,形成动态的速率散射比浊法,每项检测仅 1~2min即可完成。
(二)方法评价
本法敏感度大大高于普通比浊法,可达ng/L水平, 操作简便,易自动化;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RF)可 与IgG Fc段结合,使IgG致敏胶乳颗粒出现非特异 性凝集,用F(ab′)2片段代替IgG既可消除此干扰, 又可克服IgG致敏胶乳的自凝现象;免疫胶乳轻度 自凝或抗体活性降低会严重影响结果。
(一)免疫比浊分析的影响因素
1.抗原抗体比例 2.抗体的质量 3.增浊剂的使用
4.伪浊度 5.入射光光源和波长 6.结果报告中的计量单位
7.标准曲线制备与质量控制
(二)临床应用
免疫比浊分析法主要用于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 IgM、κ链、λ链、免疫球蛋白亚类;补体C3、C4;血 浆蛋白如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α1-抗胰蛋白 酶(α1-AT)、β2-微球蛋白(β2-MG)、转铁蛋白(TRF)、 铜蓝蛋白(CER)、结合珠蛋白(HP)、,C-反应蛋白 (CRP)、载脂蛋白ApoAI、ApoB、脂蛋白(a)、类风湿 因子(RF)、尿微量蛋白系列和某些治疗性药物浓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