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篇1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读: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刻舟求剑拔苗助长井底之蛙叶公好龙滥竽充数画蛇添足自相矛盾杯弓蛇影买椟还珠班门弄斧纸上谈兵望梅止渴2、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3、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发展史了。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南辕北辙。

4、仔细观察“辕”“辙”,你有什么发现?教师随机出示辕和辙的课件,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

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

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南辕北辙从字面上讲就是什么意思?理解得真好,那这个成语说的究竟是怎样一件事呢?二、初读寓言,感知大意。

1、打开语文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人?其中是谁南辕北辙?2、指名检查朗读。

3、反馈: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他南辕北辙的行为吗?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非常肯定地概括写了他南辕北辙的行为,请找一找。

三、学习寓言,体会寓意。

1、课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

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引导: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

(板书:南北目的行动)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什么?“硬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朗读句子。

南辕北辙语文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语文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语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及相关词汇。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持和勇敢。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南辕北辙》故事原文。

2.2 教学知识点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及相关词汇。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学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主题。

讨论交流: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角色扮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表达和表演能力。

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创造力。

4.2 教学手段教学PPT:展示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

道具和服饰:用于角色扮演和表演。

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南辕北辙”。

讲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5.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南辕北辙》故事,理解情节和主题。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5.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5.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节。

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表演的积极程度。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南辕北辙》的优秀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优秀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2)能够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2)学会通过故事寓意,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明白道理,学会做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2. 文中成语和典故的运用。

难点:1. 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分析;2. 学会通过故事寓意,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开场提问:“你们听过《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故事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各自的心得体会。

4.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道理以及成语和典故的运用。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运用所学成语和典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寓意和成语、典故的运用。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南辕北辙》故事;2. 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写一篇小短文;3. 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避免“南辕北辙”的情况发生?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南辕北辙》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范文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范文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用法。

(2)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通过故事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用法。

2.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和行为变化。

2. 学会将故事寓意联系到生活实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故事素材。

3.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成语“南辕北辙”。

(2)引导学生猜测成语的含义,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故事素材,理解故事内容。

(2)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和行为变化。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互动。

4. 寓意讲解(1)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寓意。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

(2)选择一个生活场景,运用成语“南辕北辙”进行描述。

六、教学拓展1. 成语接龙:以“南辕北辙”为起点,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成语知识。

2. 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类似“南辕北辙”的经历,让大家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课堂互动1.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讨论交流:针对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2)能够讲述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3)能够分析成语“南辕北辙”所蕴含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2)通过讲述、讨论,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行动与目标的关系;(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错误,及时改正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2. 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3. 成语“南辕北辙”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1. 成语“南辕北辙”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2. 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来历;(2)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成语“南辕北辙”的用法。

3. 讲述故事:(1)学生分组讲述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南辕北辙”所蕴含的道理。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2. 学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启示;3.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点评,强调成语“南辕北辙”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学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3.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馈给教师。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故事讲述:评估学生在讲述成语“南辕北辙”故事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分析成语“南辕北辙”所蕴含的道理时的思考深度和逻辑性。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南辕北辙”的运用能力和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一一、教材分析《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

本是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故事后被广为流传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习快马、很多的路费和驾呈技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的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这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在熟读课文和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一事无成。

4、加强读写训练,练习扩写《南辕北辙》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课后读写小练笔。

教学难点: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四、教学建议(一)教学好生字“辕”和“辙”,有助于成语“南辕北辙”寓意的理解。

本课生字认的和写的都比较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还是有难点的。

“辕”和“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字,“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如果教学中单单告诉学生字典中的解释,学生可能理解得并不清楚,如果能通过具体的车马的图片或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成语中,“辕”向南表示行动的方向与目标,“辙”向北表示向北走,从而可以理解出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行动与目标相反,结果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比喻、举例等方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行动与目标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南辕北辙》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通过课文内容,理解并实践行动与目标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课文《南辕北辙》。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造句。

(2)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实践行动与目标的关系。

(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鼓励学生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南辕北辙》,加强记忆。

2. 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写一篇小短文,培养运用能力。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是否明白行动与目标的关系,并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实践成果:观察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并实践行动与目标的关系。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含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上网搜索,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资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3)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自我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成语“南辕北辙”。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方向”、“目标”等。

(2)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4. 巩固式教学法:通过课后作业、练习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或黑板。

4. 作业本、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段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

3. 讨论与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中的人物为什么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全班交流,总结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含义。

(2)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3)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内涵。

(2)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提高学生提炼故事主题的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学会自我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用法。

(2)分析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寓意。

(3)把握故事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成语“南辕北辙”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故事情节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内涵。

2. 案例分析法:以故事为例,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故事内容,了解学生情况,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2. 学生准备:预习故事,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初步含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成语接龙游戏,引导学生说出“南辕北辙”。

(2)简要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来源和含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成语“南辕北辙”在故事中的具体运用。

3. 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寓意。

(2)学生讨论故事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节。

(2)各组分享表演心得,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成语“南辕北辙”。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改进措施。

6. 作业布置:(1)写一篇关于成语“南辕北辙”的作文。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二年级语文下《南辕北辙》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南辕北辙》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南辕北辙》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表演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南辕北辙》的内容简介:《南辕北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和一只刺猬一起寻找食物的故事。

狐狸总是想独自行动,而刺猬则坚持团结互助。

狐狸陷入了困境,而刺猬则带领其他动物共同找到了食物。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3.2 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3 角色扮演法: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表演和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学习。

4.2 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4.3 讲解生词和短语:教师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

学生通过讲解,掌握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4.4 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评价:教师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包括语音语调、表情和流畅度。

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和背诵,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5.2 学生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评价:教师评估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口语表达和创造力。

南辕北辙教案

南辕北辙教案

南辕北辙教案南辕北辙教案南辕北辙教案1 数学目的: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在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根底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

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提醒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巩固”、“结实”。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

“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刚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边读书边考虑〕2、我们要想解决刚刚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

学生认读,并联络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

〔学生自己的语言〕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刚的问题。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篇1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所蕴含的寓意,在感悟中学做一个有方向、理想明确的人。

教学重难点:1.认读并会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然后板书:南辕北辙我们看课题其中“辕”“辙”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

(请同学们观察从这几方面入手:生答(1)观察偏旁(2)理解“辕”“辙”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辕字。

师:我们再来看“南辕北辙”这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生:由一对反词组词的成语)师:你们能不能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呢?(生答) 师:(相机出示课后内容: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来北往天南海北声东击西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思前想后左膀右臂)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我们一起读读。

过渡: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3.大屏幕出示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习情况。

三、深入研读课文(1)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读了课文,生字也都解决了,那么下面自己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并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概括)(2)师:我们再来读课题谁来说说你对“南辕北辙”字面上的理解?师:下面我们将深入的理解课文,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1、那个人要到哪里去?2、他有哪些有利条件?3、他为什么到不了楚国?师: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读课文吧!师:谁来汇报第一个问题?生:1人。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含义;(2)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2)学会通过成语故事来领悟人生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人际沟通能力;(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勇于改正错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用法和含义;(2)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2)通过成语故事领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重要性;(2)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方向错误导致的事情?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故事中的启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寓言哲理:(1)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故事,让学生领悟到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成语“南辕北辙”,并通过故事明白了方向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善于分辨方向,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改正错误,走向成功的道路。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写一个句子;3. 思考:如何才能避免在生活中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给出两条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南辕北辙》教案9篇

《南辕北辙》教案9篇

《南辕北辙》教案9篇《南辕北辙》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谁能说说你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生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看看其中蕴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前参与情况,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故事《南辕北辙》。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2. 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朋友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3.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师: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

辙: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四.分角色读文。

1. 同桌分角色读,教师巡视指导。

2. 集体分角色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五.表演课文内容。

1. 学生准备。

2. 指名展示表演。

(三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演去楚国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车夫。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六.拓展。

1. 师: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1:我们不能向去楚国的人学习。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南辕北辙》这个寓言故事。

(2)理解故事中各个角色的行为和动机,以及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和道理。

(2)学会通过故事来启发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善于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和道理。

(2)学会通过故事来启发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故事中各个角色的行为和动机。

(2)如何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南辕北辙》的故事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南辕北辙》,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思考题目,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各个角色的行为和动机。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进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和道理。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思考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南辕北辙》相关文本。

2. 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和激发学生兴趣。

3. 思考题目: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二年级语文下《南辕北辙》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南辕北辙》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南辕北辙》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理解“南辕北辙”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遵循正确的方向和原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和道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

(2)理解“南辕北辙”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素材。

4. 角色扮演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故事场景,激发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理解。

2. 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监督、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讨论,运用生字词造句。

4. 理解故事内容(1)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

(2)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5.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角色进行扮演。

(2)教师指导学生表演,注意语音语调的运用。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家长签名确认。

2. 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涂色插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表现以及学习效果。

2. 作业检查: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收获。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南辕北辙》教案篇1《南辕北辙》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特将感想整理如下: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

比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

课堂上,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2、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

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经历了很多,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也使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扎实,充实。

《寓言二则:南辕北辙》教后记寓言《南辕北辙》的教学首先以理解课题中的“辕”和“辙”入文,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点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两个句子,读读体会。

以为课文基本是对话,所以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对读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同桌对读,熟悉课文后,师生第一次对读,教师读朋友,学生读坐马车的这个人。

教师在读时,把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读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劝,和反衬这个人的固执,不听劝。

师生的第二次对读,角色交换,教师在读时,省去三个“没关系”。

学生认为这样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个人的顽固、傲慢和不虚心,因此补上三个“没关系”,再读课文。

二 年级语文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二 年级语文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含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好习惯。

(2)懂得听取他人意见,勇于改正错误。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难点:学会生字词,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解“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的方向,结果却截然不同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南辕北辙”的意思。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举例说明成语“南辕北辙”在生活中的运用。

5. 练习巩固:(1)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

(2)学生互相批改,检查掌握程度。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加强记忆。

2. 运用成语“南辕北辙”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查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成语“南辕北辙”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准确,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行评价,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设置相关情景,让学生真实体验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3.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南辕北辙 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 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三单元《南辕北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认识会写辕、辙、缠、硬等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注意分析字形结构。

B、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成语含义。

2、能力目标:A、通过语言文字本身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力和理解能力。

B、能够分角色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事要认准方向,善于听取被人的劝告,有错要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把握寓言寓意,了解寓言的典故,能恰当的运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

(二)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三)教学时间40分钟1课时(四)教学过程1、谈话:看看你们的语文书和学习用品都准备好了吗?既然大家都准备好了,那么现在把目光聚焦到我这里,我们开始上课。

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则寓言又蕴含了一个怎样的寓意呢,那就需要大家一起来开动脑筋了。

2.导入:首先老师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你们要到一个想去的地方,却乘反了公交车,那么你们还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吗?相信有部分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吧,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有一个犯这样错误的人。

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学这则寓言《南辕北辙》(或者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讲一个故事:话说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渐衰弱,但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赵国。

他的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在路上,他是绞尽脑汁想了一路。

当他风尘仆仆赶到魏国国君面前时,给他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家猜一猜,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对,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板书南辕北辙南、北,我们都知道,是两个相反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三单元《南辕北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认识会写辕、辙、缠、硬等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注意分析字形结构。

B、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容,体会成语含义。

2、能力目标:
A、通过语言文字本身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力和理解能力。

B、能够分角色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懂得做事要认准方向,善于听取被人的劝告,有错要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把握寓言寓意,了解寓言的典故,能恰当的运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

(二)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解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三)教学时间
40分钟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谈话:
看看你们的语文书和学习用品都准备好了吗?既然大家都准备好了,那么现在把目光聚焦到我这里,我们开始上课。

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则寓言又蕴含了一个怎样的寓意呢,那就需要大家一起来开动脑筋了。

2.导入:
首先老师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你们要到一个想去的地方,却乘反了公交车,那么你们还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吗?相信有部分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吧,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有一个犯这样错误的人。

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学这则寓言《南辕北辙》
(或者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讲一个故事:话说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国,国力渐渐衰弱,但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国。

他的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在路上,他是绞尽脑汁想了一路。

当他风尘仆仆赶到国国君面前时,给他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家猜一猜,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对,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板书南辕北辙
南、北,我们都知道,是两个相反的方向。

但“辕”和“辙”指的又是什么呢?(师出示马车图,讲解“辕”和“辙”的本意)
出示图片看图理解什么是辕,什么是辙
“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

“辙”是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马车本来向南走,车辙印也应该随之向南,怎么会反而向北呢?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好吗?
3、阅读并理解:
自由读课文,要求:声音读出来,第二个要求读正确,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生字,第三读通顺。

谈谈自己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故事,走近故事中的人物。

有的同学读完第一遍,已经读第二遍了。

读两遍的举手,(抽读每读完一段大家就齐读)请你读第一段,看看谁听的最认真,奖励读第二段。

指读第二,第三段,第四段有点难读,要把人物的感情读出来。

请你想一想,其他也一起想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是最合适的。

学生读,他很——奇怪,你能读出奇怪的感觉吗?他怎么都想不通。

齐读。

我觉得还不够奇怪,你再试试看。

有点了,你再试试看。

眉头都皱起来了。

是啊,就是这种感觉!读得真好!齐读。

你读得最认真了,奖励你读第五段。

奖励你读第六段。

这时候你——更奇怪了,再读。

奖励你读第八段。

我有点不明白了,什么是好把式?
学生回答
如果一个人是划船的高手,我们就叫他——划船的好把式。

……讲解好把式(驾车本领很好的人)
两个同学齐读第九段。

看来有点难读,我们和他们一起读读好不好、
齐读。

再请你读一遍,有进步了。

奖励你读第十段,有个轻声词语,请你读出来。

“盘缠”读。

谁知道盘缠的意思?学生回答
最后一段奖励大家齐读。

课文都读完了,有不认识的词吗?这课生词很少,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出示书中几个生词,指名领读。

)对于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结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如“盘缠”。

目光聚焦,眼睛擦亮,板书盘缠及其他几个生字(辕、辙、街、劝、悔,硬)提示注意比划顺序和结构,写完后注意组词造句
领读课文
分析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课文是围绕谁和谁的话题展开的,然后概括主要容。

2、这个人的朋友是怎么提醒他的呢?用——在书中画出来,然后汇报。

(师课件出示朋友三次提醒的句子)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与目的相反、离楚国越远、越到不了楚国这几个词。

4、引导学生找出这个人回答的话,用~~~~~线画出,教师相应出示句子,并板书“马快、车夫好、盘缠多”这几个词。

5、练习朗读对话。

两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体会同样的词语可以有不同的读法。

同桌练读,男女生配合读。

6、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让学生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车把式越好
盘缠越多
南辕北辙马跑得越快与目的相反
离楚国越远
越到不了楚国
通过我们的分析,你们觉得他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固执、不听劝、、、
朋友劝了他几次?
三次。

这个人回答了几次?
还是三次。

接下来高难度的挑战,谁能把朋友的提醒背下来,谁能把这个人的话背下来(如果不能背,可以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我一会就请他表演。

谁挑战:
4、分角色表演
我们评价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听得最认真得到下一次表演机会。

我要请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

用扮演朋友,又扮演这个人。

学生齐读前三段,请一个同学表演。

再练练谁能超过他,我们就把最热烈的掌声指送给他。

表演
5、总结
故事学完了,你读懂了什么呢?你想对南辕北辙的人说什么呢?
学生说
师:准备很充分,目标很明确,原因就在于方向走错了。

对了,这个成语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准备再充满,目标再明确,搞不清方向也不会成功。

全班齐读课文,体会南辕北辙的涵义和寓言的写作手法
6、课外延伸
欣赏课文动画视频,了解课文背景,加深课文印象,看看自己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将如何劝他。

(背景了解1、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策四》,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的一个故事。

想听听吗?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国。

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

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

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

’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

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

’ 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

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

’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


-
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

2、古人还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故事:
出示: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读这篇古文,感知古文的不同。

几千年前的故事,你来品味品味,看能不能理解。


7、作业
把南辕北辙的故事口头讲给爸爸妈妈等人听
同学们,我们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像这样的寓言故事很多,希望你们课后去收集去阅读,下节课要举行一个寓言故事交流会。

好好准备吧!
- . - 总结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