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道史及其政治影响
《世界宗教源流史》日本神道教之三:国家神道
《世界宗教源流史》日本神道教之三:国家神道Ad日本神话作者:李洁当当日本神道教之三:国家神道江户末期,日本封建制度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此时,日本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被迫打开封闭的国门,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面对外国势力的入侵,日本朝野强烈反对德川幕府的腐败统治,要求重新树立天皇的权威,抵御外国的侵略,发展日本的资本主义。
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
在维新运动中,神道教作为日本的民族宗教受到重视,它作为天皇制的精神支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江户末期神道的兴隆为背景,把神社神道和皇室神道直接联系起来而形成的特殊的民族宗教就是国家神道。
随着国外要求开放门户的压力增大和尊王攘夷运动的兴起,政治斗争激化起来。
在发展成为内战的过程中,恢复天皇古代宗教权威的要求同倒幕的政治目标结合起来,使神道的兴隆达到高潮。
1847年,孝明天皇派遣敕使,到石清水社临时祭祀,奉献币帛,祈求依靠神助,击退外国的军舰。
1849年又命令京都等地的7 社7 寺祈祷国泰民安。
朝廷不仅对有力神社进行列祭、临时祭,屡奉币帛,祈求神的保佑,而且在皇宫中的神殿内侍所以及二十二社等各地有力神社进行了祈祷。
1863年,根据长州藩的建议,孝明天皇史无前例地参拜了贺茂社、石清水八幡宫和春日社,祈祷攘夷。
天皇还派遣特使前往伊势神宫,计划安排天皇亲自参拜。
同时计划恢复从室町时代废除的宫中的祭典祈年祭,准备在朝廷中恢复设立神祇官。
孝明天皇有意恢复神社的祭祀活动,鼓励了神道的复兴。
北野社、春日社、大原野社、松尾社的祭祀陆续恢复起来。
神道传统家族吉田家族,于1865年恢复了吉田神社的祭典,试图借此机会重新获得神祇官代理的地位。
神道的兴隆很快在各藩形成了高潮,各地纷纷要求提高神职人员的地位和采取神式祭葬。
各藩还实行排佛的政策,合并、关闭佛教寺院,命令僧侣还俗,改充士兵。
要求采取以神道为主的政策,认为日本是皇道,无需佛教。
同时规定藩主和藩士的祭葬改用神道方式。
[最新]论神道教对日本文明的影响
论神道教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摘要:神道教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是日本的“本土文化”。
在古代的几乎全封闭的日本,神道教的产生和自我发展几乎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完全能够反映当时的日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思想。
并且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对日本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神道教;日本社会;天皇;武士道;民族神道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了“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神道与外国传入的佛法。
是以在《日本书纪》〈用明天皇纪〉中的“天皇信佛法,尊神道。
”句中,首次出现了“神道”这个称呼。
佛教初传入日本时,神道信徒甚为反对。
由中国渡来的有力氏族,例如苏我氏,支持佛教。
日本本土的氏族,物部氏和中臣氏拥护神道,反对佛教。
佛教僧侣具有中国先进的知识,天皇因此支持佛教。
一时神道失势,然至8世纪末,佛教僧兵的权力亢进,天皇欲制佛教的势力,因而神道再度得势,两种宗教逐渐互相混合。
至明治时期,百姓等信仰两宗教。
于是佛教寺院和神道的神社,两者浑然。
例外的是伊势神宫,供奉天皇的祖先,属于古神社。
至江户时代末期,国粹的神道理论家宣称,两者不能相混。
明治初年,兴“废佛毁释运动”。
神道成为国家的宗教。
虽明治政府承认信教的自由,但崇拜神道成为日本国民的义务,成为统治国民的手段。
当时在日语中称为“国家神道”。
在日本国内约有1亿600万人信仰此教,占日本人口比例近85%。
日本人一般在出生30至100天内,都会被父母带领参拜神社,在3、5、7岁的11月15日所谓三五七节要参拜神社,升学、结婚要到神社祈求神佑。
但平时求签,祈求交通安全等到佛寺,葬礼也要佛教和尚主持。
每个神社门前有一个叫做“鸟居”的日本牌坊,正殿门楣上挂一铃铛,悬一粗绳,参拜者先要拉动粗绳,再大声鼓掌以惊动神灵,然后双手合一默默祈祷。
一般不用下跪,但进入殿内须脱鞋。
因日本大学升学竞争相当激烈,每年高考时,都有大批学生到神社祈祷。
日本文化 (2)浅析神道教与日本军国主义
浅析神道教与日本军国主义【摘要】神道教是日本人所独有的宗教信仰。
原始神道教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积淀成日本的民族宗教。
近代以来,神道教被奉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
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支配下,神道教对内成为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的思想工具,对外成为武力扩张的精神动力。
近些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之势,神道教又成为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的思想基础,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日本人民对战争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日本神道教军国主义“神道”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书纪》,书中记载“天皇信佛法,尊神道”。
神道教是日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
原始神道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积淀成民族宗教。
神道教的演变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一是自发的原始神道时期,二是神佛接触与神道教义化时期,三是国家神道的形成时期,四是战后国家神道的瓦解。
神道教被日本军国主义所利用是从国家神道的形成时期开始的。
一、神道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宣扬神道,恢复天皇权威,日本近代民族国家以神国为理念最终建立起来了。
随着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推进,日本的富国强兵路线很快演变为一条赤裸裸的军国主义路线。
为了对人民进行教化,政府向全国各地派出宣教使,督察废止神佛混同局面的进展,以便从佛教中剥离并抬高神道。
1870年,政府指定神道为国教,神道开始了国家神道的特殊历史阶段。
1889年, 大日本帝国宪法中明文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由于敬神崇祖是作为天皇臣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于是等于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了国家神道对其他宗教的统治地位。
在教义理念方面则实现了国家神道政教合一,一些神社的性质也发生根本变化。
1879年,招魂社改为专门祭祀战争亡灵的靖国神社后,又先后建立了平安神社、明治神社专门为天皇始祖及其皇国鸿运祭祀的神社,国家神道制度趋于完美。
日本军国主义是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进入20世纪后, 军国主义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日本宗教与政治
本章中心点:探寻宗教与政治理想化的关系探讨范围:武士道、国学派、水户学❀日本三大宗教流派在日本历史初叶与政治领域密切相关1、神道与政治领域的关系·国家祭祀产生于原始的部落宗教·大和民族的地位得到巩固·创造了神话,将几个地区的神话杂糅,确立了太阳女神和天照大神为统治一切神的大河族长的神圣祖先。
Q1:在传说中的天照大神出现之前,日本有自己本国的出云大神,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本地神当做是神圣祖先呢?并且出云大神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功能地位呢?·大神社的中心地,特别是伊势、出云的宗教活动,都与朝廷的宗教职能有关。
·大和族长表面上将繁重的神圣职责转移到神社的中心地,但依旧是国家祭祀的最高祭司。
·宗教与政治领域之间缺乏职能的分化。
Eg:まつりごと2、早期儒教与政治领域的关系·604年圣德太子颁布十七条宪法,阐明社会和谐源自于承认天皇的一切至上权利的理论。
·儒教理论中,统治者的影响力不仅是政治的,而且是理论的,实则是巫术的。
对统治家族的地位有着增添新的思想支柱包括圣俗两方面之效果。
·“族长”向“天皇”迈进的过程中,借用了中国有关天皇之作用及其统治的宗教和伦理理论,同时吸收了中国的法制、行政、财产权及其他概念和制度的整个复合系统。
其中,中国式的中央集权君主政治的基础概念实际上与有关统治家族的神圣地位的固有思想融合在一起,影响深远。
3、佛教与政治领域的关系·佛教最初的传入,与天皇近侧的权势家族的争权夺利联系在一起。
·佛教地位确定之后,便与统治家族的政治抱负密切结合。
起着镇护国家的作用。
·为强化天皇的地位,运用了几个佛教宗派的形而上学的系统论述。
日本天皇精神权威性的形成
日本天皇精神权威性的形成日本天皇是日本国家的象征和精神领袖,他的精神权威性在日本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日本天皇的精神权威性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政治制度变迁,既受到了宗教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受到了政治权力的塑造。
本文将从古代神道信仰、天皇制度及战后重新定位等方面探讨日本天皇精神权威性的形成。
日本的天皇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道信仰。
神道信仰源远流长,自古代就是日本人信仰的核心。
神道信仰认为天皇是神的后代,代表着神圣的权威。
在日本古代,天皇是祭祀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祭祀仪式是维护天皇权威的重要手段。
天皇被视为神灵的化身,其言行举止成为了绝对的规范。
祭祀神灵和神话传统的仪式成为了日本天皇权威性的根基,神道信仰也成为了天皇制度的主要支撑。
在日本古代,天皇制度也经历了不断地建立和加强过程。
通过实行婚姻政策、赋予土地和荣誉头衔来巩固其权威,并逐渐确立了天皇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天皇制度还通过建立宫廷制度和官僚体系来确保其政治实力。
而封建时代的日本,天皇在实际政治中的地位逐渐被武士团体和大名家族所取代,而失去了实际的政治权力。
但是在外交和宗教方面的权威性却得到了增强。
这些传统的仪式和制度为日本天皇的精神权威性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近代,日本天皇的权威性也受到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的影响。
明治维新的改革动摇了传统的封建制度,重新确立了天皇的权威性。
明治维新后,天皇成为了日本现代国家的象征和统一的标志,其精神权威性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强调。
此后,天皇成为了国家的最高元首,其权威性和统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巩固。
而在战后,日本天皇的地位和权威性也经历了一系列的重新定位和调整,天皇成为了和平的象征和国家统一的标志。
战后天皇失去了军事的地位,但在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方面的精神权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在日本的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天皇的地位和权威性,天皇成为了国家的象征和个人的尊严。
天皇的地位和权威性得到了国家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日本的天皇制度
日本的天皇制度日本的天皇制度是一种独特的君主制度,由一系列规定和传统构成。
在这个制度中,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指导者,具有强大的威望和地位。
下面,我将就日本天皇制度的历史、职责和现状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日本的天皇制度起源于古代的神权制度。
根据日本神话,天照大神是日本神道的首领,她被认为是天皇的直系祖先。
因此,天皇被视为天照大神的后代,并被认为是神的化身,掌握着神的权力。
自此之后,天皇成为日本国家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天皇的职责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天皇是国家的象征,代表日本的文化和传统。
其次,天皇还具有一定的宗教角色,需要进行一些祭祀和崇拜活动,以维系日本的宗教信仰。
此外,天皇还需要参与一些重要的国家事务,如国内外的典礼、招待外国元首的访问等。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自从日本签署《日本国宪法》以后,天皇的权力被大幅度削弱。
天皇在国家政治中没有实际的权力,国家的日常事务由政府和议会负责。
因此,在日本的实际政治中,天皇更多地作为一种象征和文化的存在,并不会直接干涉政治决策。
在日本的社会中,天皇仍然受到广泛的尊敬,被视为国家的象征和灵魂。
每年的一些重要节日和纪念活动都会有天皇的参与和祝福,这被视为一种国家统一和凝聚力的象征。
此外,天皇还会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国民的关怀和祝福,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尽管天皇制度在日本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也有一些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有批评者认为,天皇制度过于古老和保守,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此外,还有人质疑天皇本人的地位和身份,认为他们只是一种象征,缺乏真正的权力和责任。
总之,日本的天皇制度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制度,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底蕴。
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指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尽管天皇的权力被大幅度削弱,但他们仍然受到广泛的尊敬和崇拜。
无论如何,日本的天皇制度都是日本特有的一部分,与日本的文化和历史密不可分。
日本的宗教及道文化介绍
(4)其他宗教
所谓其他宗教,是指除了前述神道、佛教、基督教以外 的宗教。这些宗教有些已经有比较长的历史,但更多的是 近代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创立的,因而也有人将它们称作 “新宗教”。1951年10月17日,这些宗教团体联合成立了 新宗教” 1951年10月17日,这些宗教团体联合成立了 全国性组织——新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并于1953 全国性组织——新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并于1953 年3月 9日被政府批准为财团法人。这个联合会(简称“新宗 日被政府批准为财团法人。这个联合会(简称“ 联”)代表“新宗教”与神社本厅、教派神道联合会、全 )代表“新宗教” 日本佛教会、日本基督教联合会一起组成了日本宗教界的 代表性组织——日本宗教联盟。“新宗联”的宗旨是“ 代表性组织——日本宗教联盟。“新宗联”的宗旨是“信 教自由、宗教合作、政教分离、国民皆信仰” 教自由、宗教合作、政教分离、国民皆信仰”。目前,新 宗联共有66个团体会员,在全国各大区设有11个 宗联共有66个团体会员,在全国各大区设有11个“总支 部”,在各个都道府县和地区设有55个协议会。 ,在各个都道府县和地区设有55个协议会。
神社神道与神社本厅 神社神道是日本的神道的主体。所谓“ 神社神道是日本的神道的主体。所谓“神社神 道”,是指以神社为中心的神道。换言之,是指 没有宗教理论或宗教教派基础的、以族缘或地缘 为基础、以神社为中心的崇敬祖先神、氏神、地 域神的信仰。日本几乎每个人口聚集地都至少有 一个神社。至今全国仍 有8万2千余家神社。这些 神社有的祭祀祖先(氏神),有的祭祀地域神, 有的祭祀专门保佑人们某一方面利益的神祗,如 农业丰收的稻荷神、保佑身体健康、生子繁衍后 代的神等。日本自古有“八百万神” 代的神等。日本自古有“八百万神”的说法 .
至2000年12月31日,日本共有佛教信徒9409万人, 2000年12月31日,日本共有佛教信徒9409万人, 其中天台宗系统348万人;真言宗系统1270万人; 其中天台宗系统348万人;真言宗系统1270万人; 净土宗系统1950万人;禅宗系统335万人;日莲宗 净土宗系统1950万人;禅宗系统335万人;日莲宗 系统1700万人;奈良佛教系统76万人;未加入横 系统1700万人;奈良佛教系统76万人;未加入横 向联合组织的所谓“单立宗教法人” 向联合组织的所谓“单立宗教法人”中的佛教信 徒(如创价学会等)3730万人。共有寺院等设施 徒(如创价学会等)3730万人。共有寺院等设施 85745处,神职人员204380人 85745处,神职人员204380人。 全日本佛教会是日本佛教界惟一的联合体组织, 下属团体达100余个。日本佛教在全国共有约8 下属团体达100余个。日本佛教在全国共有约8万 个寺院或布教所,分别属于各个宗派,其中 有 90%以上属于全日本佛教会及其下属的宗派、团体。 90%以上属于全日本佛教会及其下属的宗派、团体。
日本古代宗教信仰与神道教
日本古代宗教信仰与神道教日本历史悠久,其古代宗教信仰与神道教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本古代,人们对于神灵的崇拜和信仰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这种信仰体系被称为神道教。
神道教起源于日本古代的原始宗教信仰,它强调与自然界的和谐与尊重。
日本人民相信,每一个自然物体都有灵魂,每一个山川、河流、树木、动物都是神灵的化身。
这种信仰体系使得日本人民对于自然界充满敬畏之情,他们相信通过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可以获得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在古代的日本,神道教的信仰与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例如,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时,人们会举行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此外,每个家庭也会在自己的家中设立神龛,供奉神灵,以保护家庭的安宁和幸福。
神道教的信仰也在日本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的日本,天皇被视为神灵的后裔,是神道教信仰的象征。
天皇作为国家的精神领袖,承载着神灵的意志和祝福。
因此,神道教成为了日本政治体系的一部分,与政治权力紧密相连。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社会逐渐受到其他宗教的影响,如佛教和儒教。
佛教的传入使得日本人民开始接受和崇拜佛陀的教义,而儒教的传入则使得日本社会开始注重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
这些宗教的影响渗透到了日本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与神道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融合。
在现代的日本,神道教仍然是日本人民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
虽然佛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也在日本广泛传播,但神道教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许多日本人民仍然会参加神道教的仪式和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敬意。
总之,日本古代的宗教信仰与神道教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和对神灵的崇拜,日本人民传承了古代的宗教信仰,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的日本社会中。
神道教的信仰不仅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它体现了日本人民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于和谐共处的追求。
论近代日本神道的政治化改造
教色彩一扫而光 。 这是对长期以来凌驾于 人民之上, 置神 职 人 员于从属地位的佛教势力掀 起排挤运 动的导火索 。 神佛 的 分 离把在幕藩体制下受到佛教 精神 统治束缚 的民众也席卷 进 去,扩大成为了全 国性 的排佛倒释运动 。如此一来 , 佛教 过去的国教权威不复存在 , 寺社”的顺序 完全颠倒成 了 “ “ 社
第 3卷 第8 l 期 2 1年 8 00 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u n l f n n Un v ri fS in e a d E g n e i g o r a o Hu a i e s yo ce c n n i e r t n
、 1 1 . r. 8 0 3 No Au .0 0 g2 1
中图分类号 :D 3 7 7/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7- 29 (0 0 80 4 - 4 63 2 1 2 1 )0 - 18 0
神道是 日本社会固有 的民族宗教 , 拥有两千余年的悠久
历史 。 神道反 映了 日本民族意识的重要侧面 , 在历史上对 日 本 的政治、经济、文化 以及国民生括产生过重要影响。明治
作者简介:帅慧敏 (99 ) 18 - ,女 ,湖南株洲人,北京 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 本科 , 主要研究方向为代 日本神道 的政
治原 生态 。
18 4
三
பைடு நூலகம்
祭祀 与政 治的联 姻
3月 2 8日,太政官 下神佛不得混淆令 ,将神 社中的佛
作为 民间传统 习俗及天 皇宫廷 中的传统仪 式, 祭祀本来
来。
着信仰的个人化、信仰对象的流动化的发展 , 除了参加共 同
的祭祀礼仪之外 , 个人祈愿也开始流行。 尽管形态 上发 生了 变化 , 古往今来 , 但 祭祀氏神一直作为 日 固有的信仰在全 本
日本天皇精神权威性的形成
日本天皇精神权威性的形成自古以来,日本天皇一直被视为日本国家的象征和精神领袖。
日本天皇的权威性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源自神道教和古代日本的政治体制。
在日本神道教的影响下,天皇被认为是神的后代,具有神的力量和神圣的地位。
这种神权思想使天皇在日本社会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人们崇拜和敬仰。
根据传统的祭祀仪式,天皇也扮演着连接神与民众之间的角色,代表国家祈福和居民的安康。
古代日本的政治体制也为天皇的权威性奠定了基础。
在传统的天皇制度中,天皇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具有无上的权威和权力。
他是国家的象征和最高决策者,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利。
天皇还掌握着祭祀仪式和宗教活动的权力,这进一步增强了他的精神权威。
在近代的日本,天皇的权威性得到了更多的强化。
在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措施,将天皇的权威性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相联系。
天皇被赋予了象征日本国家的作用,并被提升为国家利益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天皇的地位更加突出,被视为民众的精神支柱和战争的象征。
值得注意的是,天皇的权威性也受到了宗教信仰和全日本性的民族主义的影响。
在日本的神道教中,天皇被视为神的化身,是国家的灵魂。
这种信仰使得天皇的权威性和神圣性更具有象征意义。
与此全日本性的民族主义也将天皇视为日本民族精神的象征和凝聚力的来源,使得天皇的权威性在整个日本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天皇的权威性逐渐减弱。
特别是在二战后的新宪法中,天皇的权力被大大削弱,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存在。
尽管如此,天皇的精神权威仍然在日本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宗教仪式、传统节日和一些重要场合。
日本天皇的精神权威性的形成是由神道教和古代政治体制的影响所决定的。
其象征性的地位和神圣性使得天皇在日本社会中得到广泛的崇拜和敬仰。
尽管天皇的权力在现代日本被削弱,但他的精神权威仍然在日本社会中存在,并继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浅谈日本的国家神道
当然 , 不 仅 芳 香 沁 人 , 古 代 社 会 更 有 很 好 的药 用价 值 和 香 在 生活 价 值 , 会 受 到贵 族 们 的 追捧 。 淮 南子 》 才 《 曾言 :芸 可 以死 而 “
复 生 ” 虽夸 大 其 词 , 也 足 以 见 得 香 神 奇 的 医 疗 作 用 , 见 , , 但 可 汉
书中 . 概括了神道的基本含 义: 它是古已有之并流传至今的作 ①
为 日本民 族 风 习的 宗 教 信 仰 。② 神 具 有 无 比 的 权 威 、 力量 、 用 作
接 受 外 来 先进 文化 ,并 在 日本 民 族 的 精神 结构 中实 现 着 外 来 文 化 和 落 后 本土 文 化 之 间 的互 动 关 系 。 之 , 遭 教 是 日本 本 土 文 总 神
伦 理 标 准 。 道 教 塑 造 了大 和 民族 的形 象 、 质 、 性 和 特点 , 神 气 秉 深
刻 影 响 了 目本 社 会 各 个 不 同历 史 阶 段 的政 治 、经 济 、文 化 的 发
展 ,对 日本社 会 结 构 各 个 基 本 要 素 的 协调 组 合 和 发 挥 功 能 起 到
化 的 象征 , 日本 国 民 的 一 种 精 神 灵 魂 、 有 信 仰 、 为 准 则 和 是 固 行
和行为。 它是思想上的解 释和说教 。 ③ ④它是特定神社宣传的说
教 。⑤它是作为政 治、 道德 、 规范的“ 神之道” 。⑥神道的派别 。
神 道 教 是 日本 民族 特 有 的宗 教 文 化 现 象 ,它 有别 于作 为 世 界 宗 教 的佛 教 、 督 教 和 伊 斯 兰 教 , 以民 族 宗 教 的 身 份 立 身处 基 是
背景 。在 这 两 种双 重 的 感官 作 用 下 ,营 造 出 一 种 特别 的宗 教 氛 围 , 种特 殊 的氛 围也 就 只 有香 能完 成 了 。 这
历史九年级古代日本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古代日本知识点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东亚国家,古代的日本曾经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革。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关于九年级历史课程中的古代日本知识点,展示古代日本的风貌和文化。
一、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主要是由天皇和实际掌握政权的贵族统治。
天皇被视为神的化身,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实际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
贵族们通过世袭的方式传递权力,并通过颁布法律和制定政策来管理国家。
二、古代日本的宗教和信仰古代日本有多种宗教和信仰体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神道和佛教。
神道信奉神灵的存在,认为神灵可以支配自然界和人类的命运。
佛教则由中国传入,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古代日本的社会等级古代日本的社会等级分为四个主要阶层:贵族、武士、公民和农民。
贵族是最高阶层,掌握着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权力。
武士则是贵族的武装力量,他们以勇气和忠诚而闻名。
公民和农民则是社会的底层,他们负责农田和手工业的生产。
四、古代日本的文化古代日本的文化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绘画、雕塑、花道、茶道以及和服等文化形式在古代日本得到了充分发展。
和服是古代日本的传统服装,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细致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五、古代日本的战争和侵略古代日本也曾经历过战争和侵略的阶段。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幕府时代的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各个领主争夺统一日本的权力,形成了漫长的战乱。
最终,丰臣秀吉在1590年代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丰臣政权。
六、古代日本的外交关系古代日本曾经与中国、朝鲜和其他东亚国家有着密切的外交联系。
通过这些联系,日本向其他国家学习了许多文化和技术,并与之交流。
尤其是与中国的关系最为紧密,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古代日本文化的发展。
七、古代日本的文学和艺术成就古代日本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学和艺术成就。
诗歌是古代日本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有名的是万叶集,它是古代日本最早的诗歌集。
此外,古代日本的传统戏剧形式如歌舞伎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日本神道
神道教是日本人所独有的宗教信仰,它是在日本固有信仰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外来文化而逐步发展形成的民族宗教。
神道教首先是一个历史产物,按其发展阶段,可以大致分为自发的原始神道、神佛接触的神社神道、国家神道、现代神道四个阶段。
同时,神道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日本历史上曾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神道教是大和民族成长的要求,是日本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神道教是构建近代日本民族国家的文化基因;神道教是近代日本对外扩张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摒弃政教合一,回归神道本性的现代神道教是现代日本精神生活的主要支柱之一。
探讨神道教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对于正确认识日本独特的思想、文化、民族心理将大有裨益。
比起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宗教来,神道缺乏很多重要的要素,比如没有教祖、没有教义、没有戒律。
它甚至压根就没有所谓的“入教”,所有的日本人,从生下来那一天开始天然就是“氏子”、即作为神灵的子孙自动进入神教,而所有外国人,不管多么愿意,也不为神道所接纳。
神道没有教义,也没有戒律,因此,又名没有经卷的宗教。
日本人并不特别拒绝外来干涉的思想、文化,但日本人也不会全体臣服于某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
一方面,日本非常地开放,从大家熟悉“遣隋使”、“遣唐使”到佛教信徒不断地东渡取经,再到明治后的“半个政府出国学习”的使节团,再到战后大规模地接受美欧文化,可资证明;另一方面,日本也很顽固,它从古至今全面接受的所有外来的文化、思想和宗教,没有一样可以在日本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没有一样可以改变日本人骨子里的东西。
在精神上、文化上,日本比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更少羁绊、更少包袱,对新生的事物更宽容、更大胆、更进取。
一般来说,神道是一个宗教。
但是它自己没有教典,理论也没有确立,而且日本人对神的看法非常模糊,常说“八百万之神”,意味着到处都有神,甚至有些神不是尊敬的对象,有可怕的,也有可爱的,和妖怪的界限也暧昧。
所以接受外来的神理论也不难,很自然。
浅析近代日本历史中的国家神道
从明治维新至1945年日本法西斯战败投降是日本神道教发展鼎盛时期, 发展成了国家神道。
国家神道教是神社神道历史发展的产物, 是日本近现代史上居于统治地位的、以皇室和国家为核心的、服务于日本强权政治的、为法西斯侵略战争服务的国家宗教形式。
国家神道不同于古代神道的祭政一致的皇室神道, 而是以鲜明的为日本近现代法西斯专制政治服务特征并融合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独特作用的特殊神道。
这种神道在明治维新后居于国教位置被称为国家神道。
国家神道被明治天皇确定为国教。
此后, 国家神道在行政教育等方面与国家政治紧密结合, 对日本民众进行敬神爱国、尊祖崇皇教育, 把复兴皇道和崇拜天皇作为最高要求, 他们要国民尊奉皇祖神天照大神, 宣扬“神皇一体”、“祭政一致”的观点, 为日本近代社会建立天皇制国家政治体制鼓吹呐喊。
国家神道的形成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868年至1889年是国家神道的形成期。
明治维新初期, 天皇曾下令神佛分离。
这是因当时的佛教寺院在幕藩制度下已经成了封建统治的基层组织, 不利于天皇的统治, 也使神道教的地位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 当神佛分离的命令一颁布, 蓄谋已久的神道教的神职人员, 立即伙同国学家、儒学家和维新后新政府的地方官员, 掀起了排佛毁释的风潮。
佛教遭受了沉重打击, 而神道教一跃取得了宗教界霸主地位。
在颁布神佛分离令的同时, 天皇还下令重新恢复神抵官。
神抵官的职责除了负责祭祀天地之神、八神和历代皇灵以外, 还负责对民众的宣传教化工作。
国家把全国所有神社进行统一控制管理, 并以祭礼天皇祖神的伊势神宫作为神社的本宫。
天皇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大教”的一元化精神统治, 但是, 进入近代社会后, 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得到发展, 要求实现民主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 明治政府不得不在宗教政策上做出一些调整。
明治4年1871年神低官被降格为太政官管辖的神抵省。
1872年, 又改为教部省, 并把其他宗教也纳入其管辖之下。
战后七十年日本神道的历史变迁
盟军 司令部 向 日本 政府下达 了名为 《 关于废 除 日 本政 府对 于 国家 神道 、神 社神道 的保 障、支援 、 保全 、监 督及 其 宣传 的文件 》 ( G H Q神 道指 令 ) 。 该指令 使 日本 第一 次在历史 上实现 了政 教分离 ,
义 的 彻底 失 败 。另一 方 面 ,这 一 年 的 1 2月 1 5日,
( 一) 颠覆战前 “ 国体”的四个文件 迫使战后 国家神道发生根本性变化 的有 四个
文件 ,分别是 G H Q签 发的 《 神道指令 》 、昭和天
皇的 《 人 间宣 言 》 、 日本政府 签发 的 《 宗 教法人 令 》以及战后 的 《 日本国宪法 》 。 1 . 《 神道指令 》——在精神上解除了 日 本军国 主义 的武 装
重 新 回归 日本 宗 教社 会 的 重 要 的阶 段 。本 节 旨在
解析在 战前 国家神道体制 中 占主导地位 的神社 神
如果说前者 的内阁负责制是从制度上源自 障了 日 本 研 究・ 2 0 1 5 年 第3 期 6 9
战后七 十年 日本神 道 的历史 变迁 日本 的 民 主化 。“ 政 教分离” ,让 国家 神 道 走 下 高 同谷省 吾 在其 所 著 《 神 道原 论 》中所 述 :“ 神 道 与
神 道 宗教 在 日本社 会 选 择 国 家政 体 、 重新 确 定 价 值 取 向 、右 翼 保 守历 史观 的形 成 过 程 中所发 挥 的作 用 ,
探 讨战后教派神道本 身发生的变化对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冲击,并且就神道宗教对 当代 日本人行 为意识以 及 宗教 信仰 的影 响进 行 分析 。
论日本“道”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
论日本“道”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
日本“道”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有三个主要方面:宗教背景、政治背景和历史背景。
宗教背景对于日本“道”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日本的宗教中,道教和佛教对于“道”的理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道教中的“道”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和谐,与佛教强调解脱一样,也有追求灵魂的超越、寻求真理的意味。
这些宗教意识形态的影响使日本人将“道”视为一种哲学和生活的指导原则,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政治背景对于日本“道”文化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日本历史上,从古代到现代,政治权力一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统治者不断向中国学习,尤其是向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借鉴了很多理念,其中包括了许多“道”的概念。
这些政治家们致力于将“道”的理念应用于组织社会、治理国家和统一国家,希望通过强调忍让、和谐和自律的重要性,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统一的目的。
日本“道”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有宗教背景、政治背景和历史背景。
在这些背景的塑造下,日本人民逐渐形成了对“道”的崇拜和追求,将其视为一种理念和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这种“道”文化与日本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发展密切相关,是日本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神道史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日本神道史及其对政治的影响发表时间:2012-05-28T14:55:27.17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2月(下)供稿作者:寿立芹[导读] 在这些影响中,除了日本的对外侵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日本的神道思想在社会发展中往往所起大多都具有积极方面的作用。
寿立芹(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 47100)中图分类号:K313,3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2-0128-01摘要:日本社会的传统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中,神道和神国思想的结合毫无疑问,对日本民族和国家的近现代文化,政治和国家统一发展富强以及国家向外侵略和扩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神道思想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们的思想工具,可以说,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在,神学思想在日本社会政治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本文主要通过简述日本神道思想的形成发展历史,以及其历史政治地位和作用,重点探讨日本神道思想对日本近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神道思想;形成发展;政治影响日本社会的传统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中,神道和神国思想的结合毫无疑问,对日本民族和国家的近现代文化,政治和国家统一发展富强以及国家向外侵略和扩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些影响中,除了日本的对外侵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日本的神道思想在社会发展中往往所起大多都具有积极方面的作用。
日本神道思想起源于公元九世纪,形成于日本民族的原始社会,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神道思想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们的思想工具,可以说,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在,神学思想在日本社会政治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本文主要通过简述日本神道思想的形成发展历史,以及其历史政治地位和作用,重点探讨日本神道思想对日本近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一、日本神道思想的形成和简要发展神道是神教道的简称,它是日本宗教中流派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按日本学者村上重良的解释,它上起一万多年前的绳纹时代,下至明治维新时代,从构成上说,它包括五个领域,即神社神道、皇室神道、学派神道、教派神道、民间神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神道史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摘要】:日本神道思想起源于公元九世纪,形成于日本民族的原始社会,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神道思想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们的思想工具,可以说,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在,神学思想在日本社会政治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本文主要通过简述日本神道思想的形成发展历史,以及其历史政治地位和作用,重点探讨日本神道思想对日本近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神道思想形成发展政治影响
日本社会的传统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中,神道和神国思想的结合毫无疑问,对日本民族和国家的近现代文化,政治和国家统一发展富强以及国家向外侵略和扩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些影响中,除了日本的对外侵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日本的神道思想在社会发展中往往所起大多都具有积极方面的作用。
日本神道思想起源于公元九世纪,形成于日本民族的原始社会,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神道思想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们的思想工具,可以说,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在,神学思想在日本社会政治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本文主要通过简述日本神道思想的形成发展历史,以及其历史政治地位和作用,重点探讨日本神道思想对日本近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一、日本神道思想的形成和简要发展
在公元九世纪,日本社会进入德川时期,相当于日本的战国时代,国家分裂现象严重。
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好处在唐朝的兴盛时期。
由于日本国内的战乱,使得中国唐朝时期的先进文化不能被传入日本,日本向唐朝学习的积极性也骤然下降,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原先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在日本国内战火的洗礼中慢慢的发生在转变,以至于成为儒从神和佛从神。
在当时,日本国内人民的向外学习意识被民族主体意识即同化意识所取代,使得当时在日本国内兴起的神道思想得到吹捧,并逐渐在日本政治文化增强地位,直到最后确立发展成为具有主导性优势思想。
日本的神道思想就是在这个时期被发展形成并且确立,最终在日本神道思想的逐步演变过程中,还催生出日本神国学说以及日本武士道精神等,直到今日在日本还有崇尚神祭拜神的风俗,日本的靖国神社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由此可见,日本的社会中神道思想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二、日本神道思想对日本近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在日本神道思想和神国学说的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日本整个国家的制度,行为和精神可定会受到它的冲击和影响,由此可以基于文化思想对政治的渗透作用,从制度,行为和精神三个方面来探究日本神道思想对日本近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1、二战时期日本神道思想对日本政治文化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法西斯国家挑起,其中本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崛起,但是面对国内地域狭小,人口众多等现象,国民发展难以满足国内资本主义追求,在这种国内现实情况下,再加上日本神道思想和神国学说的盛行,日本以天皇为首的内阁政治集团势力便想到用扩张和侵略的方式来发展国民经济,满足国内资本原始积累和发展的需求。
从神道思想和神国学说方面来考察该时期日本的政治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二战期间和二战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制度是天皇集权和军部擅权的法西斯专政,在这其中,天皇是神的代表,神赋予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神道与国家的政治体制是同为一体的,而且神道处于主导地位,以天皇的名誉驾驭与万民之上。
二战过后,由于日本是战败国,它的社会政治体制被迫进行民主改革,与此同时也根本性的改造了日本的神道思想。
在改革中废除了天皇集权和军部擅权的法西斯专政体制,把政府和宗教分开,把神道和国家政治分开,传播民主和平的时代思想,建立议会制度的内阁政治体制,实行民众普选制,并逐渐形成民主和平的日本政治文化。
在日本政治外交方面,这一时期,已经非常削弱了日本的神道思想,使其主导的政治作用不复存在。
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断定日本的神道思想就此会灭亡,因为在神道思想在日本社会具有着千年的影响和统治,它的社会思想和民族意识里是抹不掉神道思想和神国学说的阴影的。
二战后的冷战使时期,相反这种神道思想给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变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日本借助于神道思想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对人民性格的影响,以及民族意识,号召人民忠于民族,为民族崛起和强大而奋斗,这影响着日本人民为民族荣誉而贡献自身的力量,这对日本的发展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的。
此时的神道思想是一个让人民团结向前的精神工具,它对日本战后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发展无疑起着让万众一心共建家园的积极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时期的神道思想得到了升华,人们成功的发扬了它的长处。
但是神道思想由于是不科学的,它与身俱来的思想本质里有去不掉的糟粕,且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日本神道思想对日本政治文化的影响。
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日本神道思想对日本政治文化的影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本以及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仇视态度也日益增强,虽然说表面上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在相互的友好来往,但事实并不是如此。
先是世界人民对日本串改学生教科书,美化日本的侵华战争,以及其挑起世界大战的缘由,而后又是日本首相对二战战犯进行敬拜,时称靖国神社,这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强烈不满,这种对日本神道思想和神国学说的大势明目张胆的倡议活动对给日本政界带来强大的压力。
但是,这也反说明,在这种二战后又死灰复燃的神道军国统治思想背后必定有着庞大政治和经济集团的支持着。
由此看来,日本的神道思想在当今的日本政治文化中还占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这是一种消极影响,它直接扭曲新一代日本人民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很可能把日本的新一代引向一条为二战战败复仇雪耻的邪恶道路,这是当今最让人们担心的日本神道思想。
参考文献:
[1] [日]内藤湖南:《日本文化史研究》(中文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2] 范景武:《本地垂际说·习和观·文化交流》,《中日文化论丛》,杭州,浙江
大学出版社1998。
[3] [日]神野志隆光:《平安时代的日本-承平私记的国名议论》,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9年
[4] 韦立新;中日文化关系史上不容忽视的一页——儒、佛思想在日本神道发展过
程中的作用[J];日本学刊;200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