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与自然科学
中国道教与科学
中国的道教与科学一、道教的起源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
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
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的根,深植于中华文化的母体之上,可以说,自从中华大地上有了智慧的人类,中国道教的胚胎就开始孕育、发生了。
道教的源,包罗自然崇拜、原始巫术、鬼神信仰、神仙方术、阴阳五行、谶纬神符、方仙道、黄老道和儒、墨、阴阳诸家学说以及燕齐文化、巴蜀文化的某些部分;可以说,凡是能参与历史宗教形成过程的中国文化(包括主流部分和非主流即异端部分)的诸因素,都一齐向着道教的发生与形成,情有独钟地奔涌去了。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二、道教文化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一)从积极方面看,在科学技术上,道教文化崇尚自然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在中国历史上,科学的起源和发展是与道教文化分不开的。
中国古代的化学、矿物学、生物学、医药学等大都发源于道家。
1.仙道贵生——道教的长生观及对中国医学和养生学的影响。
对生命或长寿的思考是人类的一项最具普遍意义的课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最为悠久而光辉的主题。
而在这追求生命长久的漫漫历程中,跋涉得最为劳苦艰辛,表现得最为执着热烈,所留下的足迹也最为鲜明深刻者,当数中国的道教文化及道教思想家、养生家们。
道教的长生方法主要包括清静无为、节欲避害、阴阳平和、形神相安及心斋、坐忘、服气、服饵、外丹、内丹、导引、行蹻…它们都分属于养神、养形、适应自然三大部分。
其中导引按摩、道教气功、道教武术、呼吸修炼都是流传较广的养生之术。
道法自然观的现代阐释
道法自然观的现代阐释李远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一般来说,传统的惯性是历史发展的阻力。
但是,在适当的条件下,长期被忽视的古代遗惠也有可能成为创造的源泉。
如欧洲的文艺复兴正是从回忆在中世纪被遗忘的古希腊传统开始,继而开创了近代科学文明。
就中国道家思想而言,在中国历史上亦有几次短暂的兴盛,但总的来说,它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境遇,成为少数隐士高真修身立命的依凭。
可是,随着鲍尔、尼采、萨特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布“上帝死了”,从而在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科学、精神、生态、环境、社会等全面危机的时候,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正在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似乎现代科学的世界观正在向道家思想归复,并以此为契机建构一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相融合的新的世界文化模式。
也许,今天的人类正生活在被尼采称之为“伟大的正午”的历史时刻,这是一个上帝已经死去而新人正在诞生的历史时刻,道家思想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生”?老子能否在今天或明天“复活”?这是当代许多科学人文主义者关心的事。
在克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隔阂的努力中,一些科学家和人文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塑造了而且仍在塑造着当代新道家的形象,这是否预示着一场新的文化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兴起?一、宗无为与法自然首先,如果我们回顾人类近现代理智活动的历史,可以作个简单地加以概括:十五世纪中叶欧洲文艺复兴勃发,十六世纪中叶西方宗教改革达到高潮,十七世纪中叶笛卡尔哲学获得胜利,十八世纪中叶启蒙运动使哲学独占鳌头,十九世纪中叶科学攫取权威,二十世纪中叶科学人文主义兴起。
今天,当我们审视人类走过的五千多年历史的时候,可以发现在此前短短四百多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经历了道德社会、权势社会和经济社会三大阶段,并开始进入智力社会的行程。
每当人类之旅到达一个行程转折之时,总是要回顾过去,重新确定新方向。
经济社会这段行程,是以文艺复兴发现人与自然的联系开始,又以科学至上、人与自然的分离结束。
中国古代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中国古代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中国古代历史长达几千年,其中包含了各种独特的文化和思想。
其中,宗教和科学是两个相对独立但也相互影响的领域。
中国的宗教主要包括道教、佛教、儒教等,而科学则涵盖了天文、医学、数学等众多方面。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一、宗教与科学的起源中国古代的宗教和科学都源于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的商朝就已经出现了阴阳家和五行家的思想,它们主要围绕着对自然规律和神秘现象的解释而展开。
这些思想为后来的道家和儒家思想打下了基础。
同时,也有许多学者在尝试研究自然现象,例如公元前4世纪的《周髀算经》就是一部比较完整的数学书籍。
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教和科学也渐渐成为了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
然而,它们在某种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二、宗教与科学的交织虽然宗教与科学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的领域,但在中国古代,它们常常是相互交织的。
早期的自然哲学和宇宙观常被理解为宗教观念的体现。
例如,五行学说和儒家思想中的天道观,它们诠释了自然的万物互相依存和协调的原则,折射了神秘力量的存在。
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来道家和佛家的发展,成为其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科学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宗教的影响。
例如,医学和占卜学是经过长期实践和观察得出的知识,其中包含了很多宗教因素。
尽管它们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和方法,但它们的发展与宗教联系甚密,不可分割。
三、宗教与科学的分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教和科学渐渐地走向了独立和分化。
宗教逐渐成为了人们追求灵性和信仰的场所,而科学则前往理性和实证。
此外,宗教的崛起还引发了一些对科学合理性的挑战。
例如,17世纪初期的中国一些儒生反对朱熹的理学,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充满“客观论”的学说违背了“天人合一”的传统儒家思想。
然而,科学不断地证明了自己的可靠性和独立性。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无可替代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然而,宗教也不会轻易消失,它在各个层面上对不同人群的生活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道教对中国科技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科技的影响道教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影响摘要: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具有丰富的内容。
道教与古代科技关系十分密切,它不仅对古代科技发展有多重影响和作用,而且对现代科技创新也有重大启示和作用。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很早就指出:“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技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
”我们一般都会以为宗教很科学是对立的,日本学者中山茂就认为:“从本质上讲,宗教与科学是无关的,因此要在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其严格的法则,在实践上是不可能的”。
中国国学大师疑古派学者钱玄同也认为道教和科学是死敌,他说:“欲祛除妖精鬼怪,烧丹画佛的思想,当然以剿灭道教为唯一方法。
”其实宗教和科学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既有对立冲突的一面,也有相互交相互渗透的部分,我们要用辩证思想来看待问题。
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教科技则是道教文化中的瑰宝。
道教科技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传统科技发展曾有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包容万象的道教科学哲学思想,无疑是道教内部能够产生丰富的科技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约瑟博士有言:“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
从道教史可以看出,由于道教特殊的信仰和追求,其本身就包含着相当重要的科技内容,不少道教徒在科技领域中跋涉,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道教科学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几乎都与道教有关。
道教科学的范围很广,所涉及的科学领域有化学、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地质学、矿物学、天文学,乃至宇宙学,在个别领域,如原始化学领域,甚至占着主要地位;道教的内外丹术,则构成了中国科技史上独特的篇章。
其中,道教外丹黄白术,对中国古化学和冶金学有重要贡献。
内丹学则在人体科学奥妙的探索、包括生理心理学、脑科学,老年学、气功学等多项领域有卓著成绩。
气功、导引、存思、守一、睡功、辟谷、食疗等在身心医学、体育学、营养学、养生学等领域取得了极为独特的成就。
道教与中国文化
道教与中国文化一、道教概说道教是以我国古代社会的鬼神崇拜为基础,以道家神仙方伎派关于神仙可致的理论为基本信念,以老子为教主,以“道”为教旨和最高信仰,以斋醮、祈祷、诵经、礼忏为基本科仪,以服饵、导引、胎息、房中、辟谷等为修持方法,以积善成德、羽化登仙为最高目的的民间宗教。
二、道教源流(一)道教起源诸说1.源于道家说。
2.源于神仙家说。
3.原始宗教巫术演变说4.源于墨家说。
(二)道教的形成与历史发展道教之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孕育、产生与形成时期(先秦——西晋);2、发展与兴旺时期(东晋——五代);3、鼎盛与潜寂期(宋——鸦片战争);4、沉寂与新生期(鸦片战争——新中国)。
三、道教的教义和教理(一)“道”与“德”(二)太上老君(三)太道无形,生育天地(四)生道合一,长生久视(五)天道承负,因果报应四.道教的宗派(一)正一道:(二)全真道:(三)真大道教:(四)太一道:(五)净明道:五、道教与中国文化(一)道教与中国的文学艺术1.神仙说对古代小说和戏剧的渗透2.道教与“游仙诗”(二)道教与中国的世俗文化(三)道教与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四)道教与科学1.道教与生命科学2.道教与自然科学禅宗文化与禅道智慧一、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禅宗(一)佛教中国化与禅宗的形成(二)禅宗的历史与分派(三)禅宗、禅道及其现代转化二、生佛不二的心性智慧(一)即心即佛(二)心外无法(三)心体的特点三、般若直观的禅悟智慧(一)禅悟是无相无境,一丝不挂(二)禅悟是超越对待、泯除知解(三)禅悟是当下自证、顿悟菩提四、语势兼用的传释智慧(一)不立不离:传释的两难(二)绕路说禅:语中无语(三)善用语言:般若的妙用五、自由自在的解脱智慧(一)缚脱无二,回归本真(二)身心自然,自由自在(三)个我解脱与众生解脱六、禅道智慧与现代人生(一)禅道的人间性与人生性儒之道有体相用,道之道有体相用,禅之道也有体相用。
禅道之体是禅道历史所展现出的诸多特质,禅道之相是禅道所蕴含的多层面的哲理智慧,禅道之用则是纳禅道于现实人生生活的实践智慧(二)人生智慧与智慧人生禅道理论智慧的向下贯通与现实落实,成为化解人生烦恼与痛苦的利器,会成就一个智慧的人生。
道教的趋势
道教的趋势道教作为中国古老的宗教之一,始于东汉末年,与佛教、儒教并称为中国三教。
道教的基本理念是“道法自然”,强调顺应天道、追求自然与和谐。
在当今社会,道教的发展面临着新的趋势和挑战。
首先,道教在适应时代需求的同时,开始与现代科学结合。
过去,道教往往被视为一种追求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与现代科学相互矛盾。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这与道教的理念相契合,两者逐渐产生了共振。
比如,越来越多的道教寺庙在修行中融入了先进的环保技术,使得宗教信仰可以更好地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其次,道教在倡导心灵修炼方面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人们的压力和精神困惑等问题的增加。
而道教始终强调内心的平静与专注,对于心灵的修炼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通过道教的方式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不仅对于道教寺庙的人数增加,还有更多的道教流派如道教哲学、道家文化等开始发挥影响力,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第三,道教在传统文化复兴及文化旅游方面崭露头角。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优秀文化、发展文化旅游成为新的热点。
道教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例如,道教音乐、道教书法、道教剧等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成为人们修身养性、追求审美的一种方式。
最后,道教也开始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国家,道教的发展和传播也得到国家的关注和支持。
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提升,更多的外国人通过学习和了解道教,从而实现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比如,在许多国际城市,道教的寺庙和道士也逐渐出现,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和信众的兴趣。
综上所述,道教在当今社会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道教开始与现代科学结合,倡导心灵修炼,参与文化复兴,以及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影响力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新的面貌和活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宗教的需求变化,道教也将不断适应变化,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西方自然观差异
中西方自然观差异自然观是各种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而且,不同文化的自然观具有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自然通常被视为客观现实,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通常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在东方,自然则被视为神圣的力量,经常被简单地称为“道”,并且人们通过沉思、冥想和其他更加精神的方法来认识和理解自然。
因此,中西方自然观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西方自然观的根源中西方文化自然观的差异可以追溯到文化的起源时期。
在西方,自然哲学是古希腊哲学的基石之一,它试图通过理性和推理来考察自然现象。
在东方,中国的自然观通常建立在道家、儒家和佛教的基础上,这些文化强调沉思、改造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中西方自然观的不同之处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西方自然观之间的差异,下面将列举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宇宙的观念在中西方的宇宙观概念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在西方,宇宙被视为一个机器,而且强调科技与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解释和控制自然界。
在东方,宇宙则被看作是一个内部关系一体化的系统,人们认为不仅存在着物理学的规律,但还存在着道德、伦理和精神方面的规律。
对时间的理解中西方文化中对时间的认识也有许多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个直线运动,因此强调时间的高效率和精确性。
在东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个环绕往复的循环,因此强调同理解自然和与自然共处。
改变自然的方式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运用科技的力量改变自然,例如进行工程和城市建设。
在东方文化中,通过感悟自然和沉思,人们更倾向于尊重自然,强调在自然的范围内活动和生存。
宗教和自然的联系在东方文化中,宗教和自然的联系更加密切。
中国的儒教和道教都有着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敬,并将自然视为时间长河中的一部分。
在西方文化中,自然和宗教之间的联系则相对弱一些,因为不同信仰的宗教对于自然的态度始终存在分歧。
中西方自然观的重要性中西方自然观的不同之处,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精神气质、生活理念和对真理的追求。
了解和欣赏中西方自然观差异的意义在于,可以扩展人们的视野,开拓思路,不仅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鉴,还能够帮助我们从更多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自然。
论道家对中国古代科学影响
6道家的科学性
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从科学的概括性定义,可以看出科学是世界观属于纯粹唯物的学术体系,但是在一般方法论上所反映的逻辑形式却是和哲学共通的。
道家学说,亦是哲
学大家庭其中一员,其基础的逻辑形式不仅和现代科学有共通性,在方法论上更有着高度的一致。尤其是道家刻求自然真实规律,遵循自然真实规律的这种价值观,更使它拥有十分接近唯物主义科学的特性。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道家学说诚然体现了这些哲学性。
通过对现象的研究,归纳总结出抽象的规律。形成以法自然为最高价值,奇偶辩证统一的事物变化为世界观,应用到实际事物上便是方法论。
如此看待道家学说,我们才能去芜存菁。了解真实的道家学说,以清明的眼光看待道家在科学发展中得作用。
数学。是的,中国古代数学虽然在历代统治阶级不受重视的情况下,艰难发展。但是广大劳动人民还是在实际生产作业中,总结发现了大量数学规律。虽然最终没有形成完备的学术体系,但是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发现,早在河洛术数被创制伊始,我国古代先民就已经学习总结一套独特的数学规律。或者说,道家理论基础的术数之学,其本身正是早期的数学规律发现和应用所形成的体系。在这样的数学体系下,我国古代的数学家,以有别于现代数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发现并实践出大量数学定律,为我国历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既然如此,道家作为诸子百家其一,如何独早于诸家呢?
于是必然要说到道家的基本宇宙观和价值观以及方法论。
笔者看来,既然河洛之书所昭示的宇宙观,是诸家乃至我们民族的根性。那么河洛之书所表达的到底是如何意义?
通过术数,在易经中的基本体现。我们发现河洛术数的基础就是八卦,八卦将世界物质变化分成2,4,6,8,分别冠之两仪,四象,六合,八卦以偶数叠加相对作用,这样的相对作用环环相扣,循环不息。以偶数表达的基础是阴阳这一个基本理论。得出的结果便是万事万物在阴阳对立作用中,以偶数的数学无限交叉衍生性,体现万事万物的在相对作用下由简到繁,生生不息的物质唯动基本概念。
中国的道家思想对于科学发展的意义
中国的道家思想对于科学发展的意义摘要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老子第一个以理论思维形式创立了以道为核心的较完整的哲学体系,直到今天,其核心智慧,仍然为国家、为企业、为个人所福泽致极。
如果说儒学就是中国文化,那道家思想就是中国精神所在。
科学技术在使人类生活更加富裕舒适的同时,却又给人类社会带来种种危机甚至是彻底毁灭的危险。
如何理解并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中国道家思想中有一些观念颇具启示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道家思想;科学技术;科学发展;人类困境前言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长久而深远,其中许多深邃的思想和内涵是很有意义的。
人类对科学技术可谓又爱又恨,心情极为复杂,因为它在使人类生活更加富裕舒适的同时,却又给人类社会带来种种危机甚至是彻底毁灭的危险。
如何理解并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笔者以为中国道家思想中有一些观念颇具启示和借鉴价值。
1.道家思想的发展和构成道家有别于道教,道家思想史一种哲学学派,而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
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是在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说法。
后来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是从汉初才开始的,这个时候的道家也被称为德家。
在汉初,道家思想普遍流行,加之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道家思想的信徒,所以在这个时期他给了道最高的评价。
司马谈指出,道家兼有其他五之长,同时避免了它们的短处。
用来修身,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到了汉代,黄老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道家思想也较盛行,直到淮王因谋反而自杀,谋反者所使用的理论武器正是黄老之学,这个时候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使道家思想逐渐走向衰落。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从此道家思想不再成中国的主流思想。
之后道家思想渗透在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中,魏晋玄学师最明显的复兴思潮。
道家思想的主流派有:老子、庄子、黄老学派,不同的学派之间思想侧重点也有不同,或偏于治国,或偏于治身。
道教与四大发明
道教自然科学——道教的技术成就在技术领域,道教有诸多独特的成就,在人类技术文明的发展史上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贡献,对近现代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曾产生重大的影响。
著名的四大发明中,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均与道教相关;在冶炼技术领域也有重要贡献,譬如水法炼铜技术,是道士对世界冶炼技术的一大贡献;在机械制造领域,南北朝道教徒李兰发明的秤漏,在唐代以前的中国漏刻计时技术中曾经长期居于主要地位,在唐以后亦曾长期作为漏刻计时设备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道教设想通过发明某种具有飞行功能的机械的方法实现飞天之梦,为人类航天技术前史做出了独特贡献。
另外,道教在水泥(或是耐火材料)制造(指炼丹活动中常用的"六一泥")、酿酒、颜料制造等技术方面都曾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兹列举一二。
1、道教与三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与道教有密切关系。
火药是道教发明的,李约瑟博士说:"在世界任何国家中最早提到火药的,是一部题为《真元妙道要略》的著作"。
《真元妙道要略》载"有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关于指南针,王振铎先生说:"要之,无论四种装置,晚世用在军旅航海及幻术弄器,信其发明皆始于道家";道教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运用雕刻技术来制作道书,《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里说:"一者金简刻文,二者银版篆字,三者平面镌书,四者木上作字"。
在造作、传播经书的过程中,道教对印刷术的发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冶炼技术。
道教在炼丹实践中在冶金铸造方面有许多发现。
冶炼合金如混汞法炼制汞齐、灰吹法炼金汞齐,铸镜、炼剑、铜镜抛光等都是道教的贡献。
3、机械制造。
道家自古有"御风而行的理想,其修炼法中也有许多飞行上清、飞步天纲等存思飞行术。
《抱朴子》载:"或枣心木为飞车,以牛革结环,剑以引其机,或存念作五蛇六龙三牛交罡而乘之,上升四十里,名曰太清。
道者万物之奥:道家思想对科技进步的启示
道者万物之奥:道家思想对科技进步的启示摘要: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化学、矿物学、医药学。
道家哲学、神仙信仰和其实践为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和产生、发展的条件。
在当代,道家主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科技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动道家思想指导当代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
关键词:道家思想;科学技术;哲学一、道家思想与科学技术道家在先秦时期产生,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代表作有《道德经》《庄子》等。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它的历史渊源很早,内容也是非常的多,其特点之一就是“杂而多端”。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聃,和他的著作《老子》,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宗教上的道教,把《道德经》奉为经典。
老聃原本是先秦时的哲学家、思想家,后来被道教神化,被奉为教主。
道家是哲学流派,不是宗教;《道德经》是哲学著作,不是宗教著作。
老聃倡导的“道法自然”思想,在哲学上是唯物的,同时,“反者道之动”的思想又是辩证的。
《道德经》一书中完全没有修仙练道的宗教方面的内容,“得道成仙”的思想是道教创立者们从道家思想引申出来的。
黄海德(2004)认为,“道家”在狭义上,仅指自先秦老、庄之学、秦汉黄老之学至魏晋玄学的道家学术流派,在广义上,既包括原来先秦至魏晋的道家学术流派,也包括东汉时期以后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
本文探究广义的道家思想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门,鲁迅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李约瑟认为“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
从这种意义上,道家思想反映和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所主张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其表达方式,特别是它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关系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的任务和使命就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
古代道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古代道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道教,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一直以来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
道教所传承的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包括它高深的哲学思想、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独特的医学理论、文学艺术等等丰厚的文化遗产,同时还包括它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祭祀仪式、寺庙建筑等多元的文化体系。
在中国历史长河的漫漫时光中,道教始终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传承与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道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不仅植根于中国,同时也被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所认可和传承。
作为中国本土文化的代表之一,道教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哲学思想和知识体系。
道教的传承始于上古时代,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渊源,其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中国所创造的许多奇迹,都得益于道教文化的智慧。
无论是文艺创作、人民健康、生活方式和自然环保等多个领域都涵盖了道教文化的智慧和资源。
可以说,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道教文化不仅为中国文化的形态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同时还影响着世界文化的进程。
道教文化以其独特性、广泛性、多元性、独创性和发展性等特点,成为了世界文化和自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道教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程中,有着许多重要的历史时期和人物。
可以说,这些人物和时期对于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拿唐朝的道教发展而言,唐朝是道教文化的高峰时期,这得益于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繁荣,也得益于道教仪式与思想的创新,唐代道教思想、文化、组织、建筑等方面的发展,都是其传承和发展的佳话。
道教高僧玄奘、杜光庭等代表人物,都是当时受人尊敬的道教大师,他们为传承和发展道教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除了历史人物和时期之外,道教文化传承和发展还需要传承人的努力和专业性。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道教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呈现和发展。
张继禹道长:道教与生态人居环境
张继禹道长:道教与生态人居环境*导读: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以道为根本,以神仙为信仰,是一个重生贵和的宗教。
道教的这些特征,使其更加注重人的生命和人的生……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以道为根本,以神仙为信仰,是一个重生贵和的宗教。
道教的这些特征,使其更加注重人的生命和人的生存居处环境。
*一、洞天福地:人间仙境的美好向往道教作为一个以重今生、重现实为特征的宗教,在追寻理想仙境中认识到,三清圣境、天上宫阙,虽然是那么美好,令人向往,但毕竟是得道成仙后才能登临的,实现人生的美好境地才更为现实。
为此,道教建构起以洞天福地为中心的人间仙境。
洞天福地是道教在人间的仙境,也是道教神仙境界的一部分,多以华夏名山为主体,或兼有山水。
道教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
具体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洞意喻为通,洞天意为山中有洞室可通达上天,并贯通诸山。
东晋《道迹经》云:五岳及名山皆有洞室。
福地则意为得福之地,即祥和秀丽没有灾难的地方,居此地可受福度世,修证成仙。
唐朝诗人李白曾作《山中问答》诗曰: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给名山洞天福地以诗意般的写照。
从生态自然保护角度来说,道教的洞天福地就是最早的生态自然保护区,环境秀美,生长、繁衍着大量的生物种类。
而身居其境的历代修道者也始终关心着山山水水、动物植物的保护,从而为今人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生态文化遗产。
并成为人们所向往的理想而真实的人间仙境,给人以美好的现实憧憬,使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信心和期待。
*二、道法自然:道教教义思想中的生态智慧(一)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思想道教认为,人与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原,就是道。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教内丹学家张伯端《悟真篇》阐释为: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世间的一切皆由道演化而来,万物皆以道为源泉和存在依据,都分享了同一个道。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典型人物及事例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典型人物及事例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支柱之一,具有十分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这一点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
经过几代学者的悉心整理、探索,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思维、传统道德以及中国文学史、科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不断被揭示出来,特别是它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地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人们肯定道教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一支,在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起着别的学说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代世界人类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认识和技术方法可以解决的,它必须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合流的基础上才能展开研究,寻求解决的途径。
道教经典《道德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生态文明的倡导书,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在2500多年前就提倡道法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人道要服从天道,实现“天地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目标。
道教认为人的生命来自大自然,人是大自然生命的一部分,强调人与大自然应当和谐为一,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平等与安宁。
并且教人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以此人类本身赖以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道教自古以来提倡“返朴”、“俭约”的生活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节约。
对于修真悟道之士,道教更是要求参赞万物之化育生成,不许伤害或扰乱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一切动植生灵。
对内而言是为了培养生态环境,利济万物,同参造化。
在维护自然生态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数千年来道教无论对于个体生命还是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平衡,以及当今世界存在的能源危机,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现代和未来世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智慧源泉。
我们的道教始祖老子认为,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界的主宰,“万物归焉而不为主”(《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庄子也讲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磅礴万物以为一”(《逍遥游》)、“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马蹄》)。
道家自然养生法
钟云龙道长讲养生(讲稿)---2011年10月28日受武当电视台邀请于逍遥谷录制谈起养生,全社会都很关注这个话题,道教的养生可以为大家提供给一些借鉴.道教的养生认识与社会上不太一样。
大家可能认为养生就是练功,直接去练一套功法或某一种功法就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但是道家不是这样认为的,养生本来是两个字,养与生,养就是保护维护,生就是产生新的能量。
对道家的修炼来说,生就是练,养是保养。
当然养生呢,不单是练和保养,他与环境有关,与生活有关,所以我们道教养生非常重视环境。
道教有一门学问叫做风水地理,主要是寻找天地的气机,寻找气场。
我们有一种说法叫做藏风聚气冬暖夏凉,气场很好,人自然会安静,气血会下行,这对人的健康和生命都是有影响的。
第二个就是与天地自然要和谐相处,要适应自然的规律。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不同的气机。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气机去生活,去修炼。
这样我们会获得非常好的效应。
比如春季,春季是养生之道,春天的所有一切就是为了生长,产生阳气,对于修炼家来说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培养阳气,为了夏天的生长,所以他是养生之道。
它为生做准备,饮食也是一样,增加一点能量、补养。
夏天是养长之道,就是为了生长。
夏天我们所有的修炼,都以长为主,我们体内有很充沛的能量,我们要把它变成动力,能力。
我们要去学习去锻炼,我们把气血练到关节,练到骨骼里面去,练到经络,练到脏腑里面去。
这样我们就会强健了。
所以夏天就是养长之道。
秋天叫养收之道。
秋天所有的一切就为了收,春生夏长到了秋天我们的能量不能过多的释放。
我们要开始收了,所以生活中要收敛,修炼的时候也收敛。
我们习惯释放的能量要开始慢慢的回收,把它收藏起来。
到了冬天就是养藏之道。
冬天我们所有的一切,包括学习也好,修炼也好,要围绕一个字“藏”。
对于一个修炼家一个养生家来说,他是藏什么呢,藏自己的能量,藏自己的阳气。
他的藏就是为了来年的生做准备的。
所以冬天我们要避免身体的伤害,比如冬天穿披风,回避外面的邪寒之气,要到温暖的地方,我们的起居生活都与自然相通。
浅谈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浅谈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摘要】道教在中国古代科技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科技的启发、推动和影响都不可忽视。
道教对科技的启发在于其提倡追求自然和宇宙法则的思想,激发了古代学者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道教在医学和药学领域的贡献也为古代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技术发展方面,道教对工艺和农业的影响同样深远。
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综合影响是多方面的,推动了古代科技的持续进步。
道教在推动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其思想与实践对中国古代科技有着持续的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道教、中国古代、科技、启发、科学探索、技术发展、医学、药学、农业、农艺、影响、进步、作用、持续影响。
1. 引言1.1 道教在中国古代的地位道教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宗教,其在中国古代的地位不可忽视。
道教源自道家哲学,主张“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心灵上的安宁和超脱。
在中国古代,道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道德准则。
道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
道教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道教在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力,寺庙和道观成为政府管理和宗教活动中心。
道教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定影响,其修炼方法、养生之术、医药知识等被广泛应用。
道教在文化艺术领域也有独特贡献,道教文化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道教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其理念和思想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分。
1.2 道教与科技的关系道教与科技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微妙的话题。
道教作为中国古代的主要宗教之一,深受人们的尊崇和信仰,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道教注重内丹修炼和精神修养,强调和谐统一的宇宙观念,这些思想对古代科学探索和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对科技的启发主要体现在其关于自然和宇宙的认识。
道教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和宇宙节律。
魏晋南北朝道教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道教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日期:汇报人:CATALOGUE 目录•魏晋南北朝道教概述•魏晋南北朝道教对科技的影响•魏晋南北朝道教科技发展的原因•魏晋南北朝道教对科技发展的贡献•结论CHAPTER魏晋南北朝道教概述01魏晋南北朝道教的发展历程030201魏晋南北朝道教的主要流派和思想与儒的关系与佛的关系魏晋南北朝道教与儒佛的关系CHAPTER魏晋南北朝道教对科技的影响02道教与医药学炼制丹药道教在医药学上的贡献之一是炼制丹药。
虽然许多道教炼丹家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们的炼丹术却间接促进了医药学的发展。
例如,他们炼制的丹药中包含了一些具有疗效的矿物质和草药,这些成分被用于治疗疾病,对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养生思想道教强调养生,提出了许多养生方法和理论,如内丹术、外丹术、气功等。
这些方法和理论不仅对道教修行者有益,也对普通人具有参考价值。
例如,气功中的呼吸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对身体健康有益。
星象占卜宇宙观念道教与天文学道教与化学CHAPTER魏晋南北朝道教科技发展的原因03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统治者都信仰道教,对道教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他们不仅资助道教的研究和传播,还利用道教思想来统治国家,使道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战乱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道教提倡的“长生不老”、“神仙境界”等思想,吸引了大量信徒,推动了道教科技的发展。
经济发展商业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氛围宽松,思想自由,为道教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文化交流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频繁,使得南方地区的科学技术得以传播到北方,为道教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文化氛围VSCHAPTER魏晋南北朝道教对科技发展的贡献04对中医药学的贡献丰富了中医药学理论推动了药物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与宗教的融合1对古代天文学的贡献23道教星占学对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与自然规律有关的道号
与自然规律有关的道号【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道号的定义和分类3.道号的起源和发展4.道号与自然规律的关系5.道号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价值6.结论正文【引言】道号,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
从古至今,道号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存在,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宗教和科学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与自然规律有关的道号,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并关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
【道号的定义和分类】道号,又称道教符箓、法术、道法等,是指道教中通过咒语、手印、符箓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神秘的力量。
道号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道号,即与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相关的道号;另一类是神道道号,与神仙、神灵和宗教信仰有关。
【道号的起源和发展】道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人们为了解释自然现象,产生了各种巫术、祭祀等原始宗教活动。
随着道教的发展,道号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文化现象。
在道教的演变过程中,道号不断地与民间信仰、神话传说、宗教仪式等融合,形成了丰富的道号体系。
【道号与自然规律的关系】道号与自然规律密切相关,许多道号都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认知。
例如,五行道号(金、木、水、火、土)代表了古人对自然界物质和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的认识。
在道教的修炼中,道士通过学习道号,可以借助自然界的力量来实现治疗疾病、驱邪避凶等目的。
【道号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价值】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道号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仍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
首先,道号作为道教文化的一部分,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哲学和宗教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道号中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如养生、修身、养性等,对于现代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结论】综上所述,与自然规律有关的道号是人类文明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既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知,又具有丰富的哲学、宗教和科学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与医学
道士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努力利用人类智慧制造神药以求长生不死。这种努力的结果,就是充分利用地上万物为人类生存服务,使中医药学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长足进展。中药学中的大量有价值的“丹方”来自道教的炼丹活动,许多至今仍在中医药领域发挥重要的治疗功能。
《太平经》已把医药学看作修道求仙者的重要本领,反复强调“是乃救死生之术,不可不审详。”“此救死命之术,不可易,事不可不审详也。”葛洪说“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真诰》明确提出:“夫学生之道,当先治病,不使体有虚邪及血少、脑减、津液秽滞也。不先治病,虽服食行炁,无益于身。”正是在这种宗教动机驱动下,道士们为中国古医药学著作的整理和完善,为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南朝道士陶弘景作《本草经集注》,开创了为古医药学典籍进行注释增补之先河,在药物学、植物学和昆虫学等多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其中新增365种药物,也丰富了中国古代生物学的内容。《本草经集注》曾经长期发挥指导作用,直到唐高宗时期(659年)始被修订,在中国本草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道教中有科学发展的适宜结构。道教的宗教思想结构包含着对科学技术的需要,科学技术则在道教哲学、神仙信仰、和实践中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思想基础。此乃历史上道教与科学不分的根本原因。长生不死的目的不能达到,但其寻求长生的方法许多是积极合理的;为了不死的理想,道士们超乎常人地虔诚,其方法中有许多是科学的,其态度非同寻常地认真。因此使道教这种宗教与科技形成密切关系,这在整个世界宗教史上都是非常独特的。
道教认为,“仙之可学致,如黍稷之可播种得甚炳然耳”,“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把人自身及其主观行为看作是生命的制约力量,而并未把生命的决定力量交给一个超验的上界权威。这是来自中世纪中国道教最可贵的思想遗产之一,是道教能够长期推动中国科技文明发展的哲学基础。
道教认为,在生命主体内部,形神相须而构成为生命。这一思想再次体现出道教的某种科学精神。
道士们相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把握的,因为一切都是出于“道”,只要努力修“道”,一个人就可以成为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真人”。他们相信,“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在很大程度上,道士们实践了经验科学。是他们,对染料、合金、瓷器、药物、天文、指南针和火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假如中国的这些最好的思想没有为儒家正统所排挤,他们会发展得更多。
直见死人而恶形臭,闻恶则损,视状以服之,臭不闻臭,香亦积于此。恶于损者,谓见人被刑创,痕痛折伤者。
从其中“闻恶则损”等语,可以毫无疑问地说这是道士们不避死人之恶臭,解剖其结构得出的数据和结论。在这里,我们感受到道教徒进行人体解剖活动,明显表现出对科学的执著精神。循着这样的科学实践精神,不久,10世纪中叶(五代末期)道书《烟箩子体壳歌》便提供了最早的人体解剖图。《金丹大要》有被李约瑟认为是人体血液循环图的“元炁体象图”。李时珍则在《奇经八脉考》中明确提出:“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说明内丹修炼者通过内视获得的对经络系统的新发现。
道教上清派的诸多经典中保存有“五脏神”的图像,用于修炼时进行自我暗示。这种修炼方法使道士们特别重视人体内部结构与功能。随着内丹学时代的到来,对人类自身内部图景的把握成为最重要的前提之一,也成为驱动道士们从事人体解剖活动的强大动力。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曾描述人体五脏的“内景”:
肺为无藏之华盖第一,肺居心上,对胸有六叶,色如缟映红,肺脉出于少阳。
在浩瀚的道教经卷和中国古代各种相关文献中,人们不难发现,大量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在道教那里不仅得到吸收、保存和发展,而且被改造,从某些方面得到强调,以便服务于为神仙理想而进行的实践。从这个角度出发,道教徒基于其信仰和思想,又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发明,而且有些颇具道教的独特性,是其特定信仰和思想文化的产物。冯友兰曾经说:“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深观中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历史,此论无疑是正确的。
中国道教与自然科学
送交者: sunnysky
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里,唯有中国道教与自然科学有紧密的联系。其它的教几乎都是人们想吃天鹅肉的教,是真正神话或童话的宗教。也就是只要信了,上帝或佛祖就会保佑你,让你平安、升官发财、升天等等。这仿佛是天上会自动掉下馅饼来一个样。而道教则不完全是神话般的教,它是要靠自身的修炼才能“达到”目标的。正是这个修炼使得道教与自然科学有紧密的联系。
道教与科学
中国科学在道家和道教思想中不仅获得了最丰富的科学思想源泉,而且在道教中得到了实质性的历史发展和推进。道教与科学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关系呢?在科学驻足的地方,宗教展开它的翅膀。这种特别关系,“是因为其独特教义的缘故。追求长生,也一直是科学的目标之一。但科学不追求不死成仙。从长生到不死也许只有一步之遥,却是无法跨越的一步。无论理性怎样执着,在这里它都得驻足。于是人们只好用虚幻的、想象中的跨越来满足自己,于是理性的执着就沉溺于宗教感情的痴迷之中了”。实际要较此更为复杂。历代道教徒为了获得比人类普通生存状态更高的神仙境界同衰老死亡之神的搏击历程,不也是认识和征服自然、使自己不断获得更多知识和更高能力的历程。这个历程不应被约简为一场痴梦,一种运用虚幻手段的自我满足。正是道教超越普通生命观念进而超越普通医学的努力,使它具备了对中国医学和科技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的条件和自我励进的机制。
至于高山为渊,深谷为陵,此亦大物之变化。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 然其根源之所缘由,皆自然之感致,非穷理尽性者,不能知其指归,非原始见终者,不能得其情状也。狭观近识,桎梏巢穴,揣渊妙于不测,推神化于虚诞,以周孔不说,坟籍不载,一切谓为不然,不亦陋哉?
道教把人类自身放在生命之主宰地位。道经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天下悠悠,皆可长生也,患于犹豫,故不成耳。”“寿命在我者也,而莫知其修短之能至焉。”“人欲长久,断情去欲,心意以索,命为反归之,形神合同,固能长久。”人“与天地分一气而治”。《太平经》说:人命近在汝身,何为叩心仰呼天乎?有身不自清,当清谁乎?有身不自爱,当爱谁乎?有身不自成,当成谁乎?有身不自念,当念谁乎?有身不自责,当责谁乎?
道教对科技的主要贡献
道教涉猎的科学技术范围甚广,包括文理工农医等等多种学科。在这里我们只能略举其要。道教外丹黄白术,对中国古化学和冶金学有重要贡献。内丹学则在人体科学奥妙的探索、包括生理心理学、脑科学、老年学、气功学等多项领域有卓著成绩。气功、导引、存思、守一、睡功、辟谷、食疗等在身心医学、体育学、营养学、养生学等领域取得了极为独特的成就。道教医药学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道教中的房中术亦包含有诸多性医学、性心理学的合理科学成分。道教在天文、地理、博物、本草、矿物、铸造等多种领域都有突出贡献。道教的美容术、测绘学、武术、兵法等学科都有很丰富的科学成就。
内丹术独特的人体系统科学、心—身控制论与脑科学,对中医学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936-944年间去世的道士燕真人所著《烟萝子首部图》、《烟萝子朝真图》、《内境左侧之图》、《内境右侧之图》、《内境正面之图》、《内境背面之图》等六幅,可以说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人体解剖图。
全真道历来强调“真功”、“真行”。全真道祖王重阳《重阳立教十五论》要求全真道士通医药学:“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 全真七子之一的马丹阳,在针灸学方面也有较大成就,并著有关于针灸操作的歌诀。中医学领域素有“医之门派始于金元”之说。而金元中医四大家当中,就有一家(刘守真)出于道教。
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
当我们探讨历史上道教与科学的关系及这种关系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不难看到道士人格的双重性:集宗教信仰与科学实践于一身。他们用宗教理想推动着科学探索的车轮,谋求通过科学手段实现其宗教理想;他们信仰并为之探索的神仙理想,是人类生命存在状态的某种更高可能性。这种切中人性的宗教动机,对道教徒投身自然和生命探索活动,确实产生了超常的驱动作用。
三国时期道士华佗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他不仅发明了体育科学史上著名的导引疗法“五禽戏”,而且发明了为外科手术提供术前麻醉的药物“麻沸散”,使外科手术学获得长足进展,这些都是对世界医学史的重大贡献。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为中国医学要籍之一,涉及急救医学、传染病学,和内、外、妇、五官、精神、伤骨各科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系列内容,详细分析了各种急症的病因,如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心理因素等等,并有对某些疾病进行实验诊断的客观化鉴定技术。该书对天花病作了世界上最早的记录,还记载了人工呼吸、止血、腹腔穿刺、导尿、灌肠、肠吻合、清疮、引流、外固定法治疗骨折、关节脱位整复等等多种外科急症治疗技术。葛洪提出的许多应急疗法,至今仍为农村地区所常用。此外,葛洪《抱朴子内篇》总结了他以前的道教科学成就,对古化学、矿物学、地理学、博物学、医药学等许多领域都有重要贡献,其中的《金丹》、《黄白》等篇,对还丹术和炼化金液方法有相当深入的论述。南朝梁道士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七卷,对中医典籍的注释学有开创之功。他的《养性延命录》作为一部重要的养生经典,许多内容至今很有参考价值。此外,陶弘景所著《肘后百一方》三卷尚存,其他医药学著作均已散佚。隋唐之际的大医学家孙思邈也是一位道士,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枕中记》、《太清丹经要诀》等多种著作,对中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他总结出运用动物甲状腺防治甲状腺肿大、用动物肝脏防治夜盲、用葱叶做导尿管为尿闭病人施行导尿术等等,其所记录下颌关节脱臼整复法至今为医界沿用。
关于道教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关系,李约瑟有一段很有名的概括性论述:道家哲学虽然含有政治集体主义、宗教神秘主义以及个人修炼成仙的各种因素,但它却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重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此外,道家又根据他们的原理而行动,由此之故,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和药物学(其实还应该加上天文学,道教认为天人合一,一直都有观测天象的)都起源于道家,他们同希腊的前苏格拉底的和伊壁鸠鲁派的科学哲学家有很多相似之处。……道家深刻地意识到变化和转化的普遍性,这是他们最深刻的科学洞见之一。进而提出:“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强调了道家和道教的科学哲学在中国科技史上的重心脉出于中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