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大熊猫胃肠道中消化酶活力的分析_大熊猫胃肠道中消化酶活力的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重点易错题(带答案)

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重点易错题(带答案)

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前提和保障。

生产实践中常用TTC法检测种子活力,TTC(无色)进入活细胞后可被[H]还原成TTF(红色)。

大豆充分吸胀后,取种胚浸于0 .5%TTC溶液中,30℃保温一段时间后部分种胚出现红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需要在光下进行B.TTF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C.TTF生成量与保温时间无关D.不能用红色深浅判断种子活力高低答案:B分析: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H]应是通过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

有氧呼吸强度受温度、氧气浓度影响。

A、大豆种子充分吸水胀大,此时未形成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该反应不需要在光下进行,A错误;B、细胞质基质中可通过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TTF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B正确;C、保温时间较长时,较多的TTC进入活细胞,生成较多的红色TTF,C错误;D、相同时间内,种胚出现的红色越深,说明种胚代谢越旺盛,据此可判断种子活力的高低,D错误。

故选B。

2、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C.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答案:D分析:1 .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

2 .分析上图,植物体在25℃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该温度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分析下图:由图可知,植物体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0℃。

A、由图可知,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0℃,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A正确;B、由上图可知,植物体在25℃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最高,故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该温度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B正确;C、在0~25℃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增大速率大于呼吸作用,说明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C正确;D、由图可知,超过45℃,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没有有机物的积累,不适合生长,D错误。

原创论文 对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生理学探究

原创论文  对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生理学探究

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秘密——对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生理学探究课程:身心健康的生理学基础姓名:***学号:*********班级:会计11-1班【前言】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文科生,在“身心健康的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程里,我可谓很好的重温了当年高一的生物课程。

以人体的八大系统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共和循环系统为线索,许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科学知识逐渐在我的头脑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我开始认识到科学的奥妙,也学会了一些科学知识,让我能够以科学的方式把生活变得更加健康和美好。

在消化系统这一节中,老师由人体的消化系统联系到熊猫的消化系统,又讲述了自己在野外考察熊猫的故事令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决定自己查找资料,更加深入的了解熊猫独特的消化系统。

【内容摘要】大熊猫虽然是食草动物,却具有独特的肉食动物的消化系统,它们消化竹子的秘密是什么?它们有怎样特殊的生理活动?它们的粪便有什么特殊吗?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以大熊猫的消化系统构成、大熊猫如何消化竹子和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特点三个部分为主要内容,引用老师课堂所讲内容以及多方资料,对大熊猫独特的消化系统做出详细论述。

【关键词】肉食动物纤毛虫基因序列排黏粪便疾病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秘密——对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生理学探究(一)大熊猫:肉食动物的消化系统(1)肉食动物的消化系统大熊猫作为以植物为主食的动物,它却有肉食动物的消化系统。

大熊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舌、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组成的消化道,以及肝脏、脾脏、胰脏等消化腺,具有典型食肉动物的消化道,单室胃,没有盲肠。

据专家解释,在科学分类中,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动物目,而它的祖先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以及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

从解剖学上讲,熊猫的牙就是肉食动物的牙,尖而长,适合刺杀撕咬。

肠胃也是肉食动物的肠胃,肠道短,一个胃。

标准草食动物的牙几乎都为粗而短的磨牙,肠道也很长,有些甚至有多个胃。

云南野生动物园大熊猫肠道细菌分离

云南野生动物园大熊猫肠道细菌分离

实验方案大熊猫肠道细菌的分离鉴定Ⅰ生理生化及形态鉴定一、实验目的弄清云南野生动物园大熊猫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种类和分布,为建立有效的预防大熊猫细菌性疾病的措施和对食性转换期亚成年大熊猫食物的合理搭配提供指导依据。

二、器材与试剂1.试剂(1)大熊猫粪便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NA),肉汤培养基(LB),EC培养基,菌株:大肠杆菌(E.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作为标准菌,均为实验室保藏菌株,蒸馏水,PH试纸。

(2)主要试剂①革兰氏染色A液:结晶紫、酒精B液:草酸铵,蒸馏水②芽孢染色:5%孔雀石绿水溶液、0.05%碱性复红、95%乙醇③荚膜染色:95%乙醇、石碳酸复红染液、绘图墨水(用滤纸过滤后备用)④鞭毛染色液(Leifson):A液 20%鞣酸(单宁)B液 20%钾明矾;C液苯酚;D 液碱性复红乙醇饱和液⑤1%溴百里酚紫水溶液⑥甲基红(M.R)试剂⑦V.P试剂⑧BM2000 DNA Marker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⑩琼脂糖2.仪器设备锥形瓶,烧杯,量筒,培养皿,试管,杜氏发酵小管,酒精灯,接种环,涂布棒,PCR 扩增仪,电子天平,生化培养箱,光学显微镜。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一).采样分别采集夏秋两个季节早上、中午、下午的无污染的大熊猫粪便样品于分装袋中,编上编号。

(二)样品处理1.把采集来的样品秤去5g 放于事先装有50ml 稀释液的锥形瓶中,并放入摇床上30min ,37℃。

2.在2ml 的离心管上用标记笔进行标记,进一步稀释从锥形瓶中吸取上清液于试管中依次稀释到108-,接种(1)分别吸取50µl1010107-6-5-、、稀释后的菌液于事先配置好的LB 培养基上,并用涂布棒涂布均匀。

每种培养基上接种三个培养皿。

(2)分别吸取50µl1010107-6-5-、、稀释后的菌液于事先配置好的NA 培养基上,并用涂布棒涂布均匀。

每种培养基上接种三个培养皿。

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全球爱护动物的象征之一。

熊猫是一种以竹子为主要饮食的大熊猫,它们通常在野外寻找的食物只有不到20种,其中绝大部分是竹子。

熊猫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对熊猫的健康和适应竹子饮食至关重要。

熊猫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肠道微生物群落是指肠道中包含的微生物及其基因组成的群体。

在熊猫肠道中,主要存在四个菌属,即乳酸杆菌属、阴沟肠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放线菌属。

其中双歧杆菌占据了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中的主导地位,占总细菌量的90%以上。

双歧杆菌是一种能够发酵纤维素的厌氧菌,可以将竹子中的纤维素分解成糖类,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此外,双歧杆菌还可以合成一些熊猫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

这些有益的微生物可以帮助熊猫适应竹子的饮食,并保持肠道的健康。

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功能熊猫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在维持熊猫的健康、适应竹子饮食和保持营养平衡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熊猫被认为是一种慢性便秘症患者,而双歧杆菌可以帮助维持肠道的功能和排泄。

同时,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中的乳酸菌可以增强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免疫力。

另外,双歧杆菌还可以通过调节熊猫肠道的pH值,防止有害菌的滋生和繁殖。

熊猫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熊猫常常会患上肠道疾病,如熊猫突发肠炎症、消化不良等。

这些疾病可能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失衡有关。

根据一项研究,熊猫突发肠炎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中双歧杆菌的比例显著减少,而某些有害菌的比例明显增加。

因此,研究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为熊猫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总结熊猫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是熊猫适应竹子饮食的重要保障。

双歧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可以帮助分解竹子纤维素、合成肠道内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维持肠道排泄功能和增强免疫力。

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失衡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加重。

更深入的研究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和其与熊猫健康的关系,对于熊猫的保护和疾病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株大熊猫肠道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1株大熊猫肠道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Z HA N G Ha 1 . f e n g , S U N X i a o . q i n , Y A N Q i — g u i , 。
( 1 .C o l 1 .o fV e t .Me d . , 2 .K e y L a b .o fA n i m a l D i s .&H u ma nH e a l t h o fS i c h u a nP M. , S i c h u a n A g r i c .U n i . ,Y a ’ a n 6 2 5 0 1 4 )
为0 . 1 3 9 、 0 . 0 7 4 、 0 . 1 2 6 、 0 . 1 0 8 5 I U / m L 。丰 富 了大 熊 猫 肠 道 纤 维 素 降解 菌 的种 类 , 为 后 续 研 究 大 熊猫 如 何 消化 利 用 竹 纤 维提 供 了茵 源 。
关键词
大 熊猫 ; 纤维素 降解 茵 ; 蜡样 芽胞杆 菌 Q 9 3 ; Q 7 8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7 0 2 1 ( 2 0 1 5 ) 0 1 —0 0 7 3~ O 6
定仪鉴定为蜡样 芽胞 杆菌(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s) u 。菌株 A 1最适生长条件 和酶 活力测定表 明 , 其 最适生 长温度为 3 7
℃, N a C 1 浓度 为 0 . 5 %, p H值 为 7 . 0 , 内切 葡聚糖苷酶、 外切 葡聚糖苷酶、 B . 葡萄糖苷酶和 总酶活 的最大值分 别
赵 珊 ,吕雯婷 ,刘 杰 ,宋亮丽 ,张海峰 , 孙 小琴 , 颜其贵
( 1 . 四川农 业大学 动物 医学 院, 四川 雅安 6 2 5 0 1 4 ;
2 . 四川农业大学 动物疫病 与人类 健康 N) l l 省 重点实验 室 , 四川 雅安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大熊猫肠道微生态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大熊猫肠道微生态
变性 梯 度 凝 胶 电 泳 的 原 理 为 :在 一个 引 物 的 5 ’端加 入 3 — 0 D 0 5 b
的G c片 段 ,对 1SR A 基 因进 行 P R反 应 .把 带 有 较 高 解 链 温 度 6rN C G C片段 的扩 增 产 物 放 到 有 梯度 的尿 素 和 甲酰 胺 作 为 变 性 剂 的 聚炳 烯
◇ 职业教育◇
科技 困向导
21年第0 期 01 9
应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 究大 熊猫肠道微生态
鲍 楠 ( 连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大连 大
【 摘
1 63 ) 0 7 1
要】 本文分析 了 究大熊猫肠道微生 态的传统方法 , 研 总结概括 了可以应用于大熊猫 肠道微生态研究的分子生物 学方 法, 并提 出只有
1G C 1 . + m0%含 量 的 测定 [ 2 2 3
不 同细菌 D NA有不 同 G C含量 的平 均值 . + 同种细菌菌株问 的差 异 不 大 于 5 同属 问种 的 差 异 不 超 过 1 % %. 5 测 定 f+ ) 1 G cmo%的方 法 主 要为热变性法 。 其原理为 : 天然 D A在 一定 的离子浓度 和 口 N H介质 中 不断加热变性 时 . 随着碱基之 间氢键 的不断打开 . 互补 双螺旋不断变 成单链 . 导致核酸碱基在 2 0 m紫外 吸收明显增加 . 6n 当双链 完全变成 单链后 , 紫外吸收停止增加 , 在热变性过程中 , 紫外吸收增加的 中点值 所对应 的温度为热变性温度(i T T ) m值就是通过升高温度使吸光度 n 增加来测定 的 , 细菌 D A中 G C含量越高 , T N + 其 m值也较高 。用此方 法能将不同种 的细菌 区别开 , 操作较简单 , 但分辨力不高 . 不能对菌株 进 行 区分 。 1 . 3变性 梯度凝 胶 电泳简 称 D G )] 梯度 凝胶 电泳 简 称 T G ) G E,温度 f 1 G E

中科院专家揭开大熊猫饮食之谜

中科院专家揭开大熊猫饮食之谜

中科院专家揭开大熊猫饮食之谜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受到了世界各地民众的喜爱,也因此成为了传播和平和友谊的大使。

不过,数千年来,大熊猫独特的饮食习惯一直困扰着人类,比如它为什么喜欢吃竹子,又如何消化竹子。

最近,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为这一谜题提供了答案。

负责该研究项目的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主任魏辅文博士。

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大熊猫的消化道粗短而又简单,没有一般食草动物细长的肠道和复杂的胃或发达的盲肠。

此外,在大熊猫的基因序列于2009年公布之后,他们还发现大熊猫消化道内缺乏一些帮助食草动物消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它们是纤维性植物饮食的主要成分)的酶。

这让科研人员感到非常困惑,缺乏这些必要条件的大熊猫是如何消化竹子的呢?魏辅文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分析5000多个核糖体RNA序列,最终在大熊猫体内发现了多种消化道微生物,这对于解开大熊猫饮食习惯之谜具有重要意义。

他们以7只野生大熊猫和8只捕获的大熊猫的粪便作为样品,然后对大熊猫消化道中的微生物进行分析,来研究之前未能发现的消化纤维素的共生体。

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大熊猫的消化道内确实含有微生物,而且和一些食草动物体内的微生物非常类似。

研究人员在大熊猫的粪便里一共发现了13种微生物,这些都有助于动物消化体内的纤维素,而且其中有了7种是熊猫消化道内独有的。

魏辅文称,“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饮食习惯造成的。

”人类迫使大熊猫吃竹子大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竹子呢?来自华盛顿斯密斯国家动物园的一位熊猫饲养员尼可·麦克科(Nicole MacCorkle)称,一些科学家推测,随着古时候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大熊猫被迫迁徙到一些高山地区生存。

它们为了避免和一些肉食动物比如亚洲黑熊等进行竞争,最终逐渐习惯以竹子为食。

不过,尼可·麦克科也补充到,如果给大熊猫提供肉类食品,它们也会吃的,不过不会主动去索取。

1株大熊猫肠道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1株大熊猫肠道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1株大熊猫肠道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赵珊;吕雯婷;刘杰;宋亮丽;张海峰;孙小琴;颜其贵【摘要】Using sodium carboxymethylcellulose as unique carbon source and Congo red staining method,cellulose degradable bacteri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giant panda's fecal samples,and studied on their enzymatic characteris-tics. Strain A1 with high enzyme activity was isolated,it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cereus morphologically and through BD PhoenixTM-100 full-automatic bacteria identification instrument. Growth condition and enzymatic activity tes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growth temperature of the strain was 37 ℃. 0. 5%NaCl and pH at 7. 0 the maximum activity of endo-glucanase was at 0. 139 IU/mL,exo-glucanase 0. 074 IU/mL,beta-glucosidase 0. 126 IU/mL and the total ernzymatic activity was 0. 108 5IU/mL respectively. This research enriched the species of cellulose degrading-bacteri-a in giant panda's intestines and strain A1 provided strain source for the following up study on how the giant panda di-gest and utilize bamboo fiber.%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利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大熊猫粪便内筛选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并研究其酶学特性。

动物所揭示大熊猫食性特化的营养机制

动物所揭示大熊猫食性特化的营养机制

坏血酸氧化酶(AO)对病毒RSV的抑制作用。

上述研究工作主要由曹晓风研究组和李毅实验室合作完成。

此外,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储成才、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胡松年、南昌大学教授王东和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吴建国亦对上述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农业部、中科院和植物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经费支持。

(来源: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动物所揭示大熊猫食性特化的营养机制大熊猫因其憨态可掬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也因其极度濒危的现状而备受关注。

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漫长的演化历史,大熊猫也一直是保护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模型。

大熊猫虽然以竹子为食,但在分类上却属于食肉目动物,其食性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发生了高度特化,即由食肉逐渐转变为以各种高纤维低能量的竹子为食。

前期的研究表明,大熊猫已经产生了一系列与食竹相关的特征:如低能量消耗特征适应其低能量食物,肠道微生物帮助消化利用部分纤维物质,宽大的颧弓和发达的臼齿有利于咀嚼高纤维食物,独特的伪拇指便于取食时抓握竹子,鲜味受体基因的假基因化显示其由肉食向植食的转变等。

而另一方面,大熊猫仍然保留许多食肉动物的特征:如具有典型的食肉动物消化道结构,肠道微生物组成在整体上仍与食肉动物相似,具有与食肉动物相似的消化酶等。

动物对食物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食物处理和营养吸收两个层面,而上述特征表明,大熊猫在营养消化水平上对竹子这类食物似乎并未产生很好的适应性。

关于动物觅食策略有很多理论和假说,如能量最大化理论、蛋白质最大化理论等,这些理论和假说多关注于某一类营养物质对动物觅食策略的影响,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中各类营养物质的组成对动物的觅食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发展创建的几何营养模型,为揭示野生动物的觅食策略和营养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动物对食物资源的生态适应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此为背景,近期又有关于营养生态位理论的研究认为,传统的根据食物类型的划分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差,由于动物的许多生态学特征和功能主要由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决定,而在食物水平和营养水平的划分上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大熊猫肠道菌群的解析及其对食性和健康的影响

大熊猫肠道菌群的解析及其对食性和健康的影响

大熊猫肠道菌群的解析及其对食性和健康的影响一、前言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其在世界上也备受关注。

大熊猫食性独特,主要以竹子为食,但竹子对于其消化系统的特殊要求和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却长期困扰着研究者。

二、大熊猫的肠道菌群大熊猫的肠道菌群研究历史较短,但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研究显示,大熊猫肠道菌群基本包括4个菌门:厚壁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其中,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是大熊猫肠道中的优势群落。

此外,大熊猫肠道菌群没有细菌属于Ruminococcus和Fibrobacter,这表明其肠道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植食性动物更简单。

而其肠道内有特殊的细菌,如细胞外多聚物酶子酵素和利益菌Lactobacillus,这些菌在消化肠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竹子对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影响竹子是大熊猫的主食,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关注竹子对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影响。

研究表明,竹子中富含纤维素,纤维素降解产生的产物为熊猫需要的营养素。

但是,竹子中还含有一些不易消化的物质,如硅酸盐等,长期食用过多,会给大熊猫带来消化系统的健康问题。

四、大熊猫肠道菌群对大熊猫健康的影响大熊猫的消化系统非常敏感,长期的竹子饮食也会对其消化系统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大熊猫肠道菌群与大熊猫的健康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中的细菌通过合成某些有益物质,如细胞外多聚物酶子酵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大熊猫的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大熊猫肠道菌群对其免疫系统也具有重要影响,一些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状态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大熊猫免疫力下降。

五、结论大熊猫是一种王国动物,其肠道菌群对于其食性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竹子作为其主食,对于大熊猫而言既是好处也是问题,在大熊猫保护的过程中,合理调控其竹子饮食量和质量,进一步研究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变化,有助于保护大熊猫的健康和生存。

野外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

野外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4202225 3通讯作者文章编号:049020756(2004)0621276204野外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谭 志1,鲍 楠1,赖 翼1,张和民2,李德生2,刘成君1,3(1.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4;2.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四川卧龙623006)摘要:对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1只放归亚成体大熊猫和3只圈养亚成体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鉴定出17种细菌,发现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肠道优势菌群均为肠杆菌、肠球菌和乳杆菌.与圈养大熊猫相比,大熊猫放归野外后,肠道菌群中的肠球菌增多,肠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有所下降,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的检出率增大.关键词:放归大熊猫;圈养大熊猫;肠道菌群中图分类号:Q93 文献标识码:A为更好地保护大熊猫这一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2003年7月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启动了大熊猫野外放归工程,这项工程旨在将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放归大自然,补充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改善野生大熊猫遗传的多样性,同时进一步壮大圈养种群,达到长期保存这个物种的目的,这项实验的关键在于要提高圈养大熊猫在野外的存活率.研究表明,大熊猫趋于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疾病致死,在致死大熊猫的各种疾病中,以肠道疾病最为严重[1].因此,研究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的肠道菌群的种类和分布对预防和诊断大熊猫胃肠道疾病,提高野外放归的存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圈养大熊猫的饲料主要由高蛋白高热量的精饲料构成,食谱丰富,营养水平高,而放归后大熊猫的主食将变为以竹子为主的高纤维低热量野生植物,食物结构发生很大转变.研究表明,大熊猫易因食物结构的转变而发生胃肠道疾病,并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1,2].本实验的目的就是要研究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的肠道菌群变化,搞清变化规律,从而为放归大熊猫饲料的合理搭配,采取药物预防食物结构转换期肠道内病原菌的过度繁殖等措施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动物 亚成体大熊猫4只,分别为“祥祥”、“林蕙”、“林阳”、“福福”,由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饲养.其中熊猫“祥祥”于2003年7月8日放归野外放养场.另三只大熊猫为圈养,大熊猫“林蕙”于2003年10月12日被租借到泰国清迈.1.1.2 培养基 根据已报道的肠道常见菌,选择15种选择性培养基(见表1)进行培养.培养基配方参考《微生物培养基的制造与应用》[3]、《临床厌氧菌检验手册》[4]、熊德鑫(1986)[5]方法.其它普通培养基和生化实验培养基均按常规方法制备.1.1.3 试剂和溶液 革兰氏染色液,硝酸盐还原试剂,MR 试剂,V P 试剂等均按常规方法配制.1.2 方法1.2.1 采样 粪样采集从2003年7月7日开始,到目前共采样10次,分别在7月7日,7月8日,7月162004年12月第41卷第6期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Dec.2004Vol.41 No.6日,7月23日,8月1日,8月15日,9月14日,10月15日,11月15日,12月15日.用于厌氧培养的大熊猫新鲜粪便即刻放入装有10mL 厌氧运送培养基的厌氧转送管内[6].样品立即于当日开始进行细菌培养,计数,鉴定等工作.表1 培养基与培养对象培养基培养对象培养基 培养对象 肠杆菌培养基(MCA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优杆菌培养基(ES )优杆菌属(Eubacterium )肠球菌培养基(EC )肠球菌(Enterococci )乳杆菌培养基(Cd )乳杆菌属(L actobacillus )葡萄球菌培养基(Sp )葡萄球菌属(S taphylococcus )梭菌培养基(Sd )梭菌属(Clost ridium )沙鲍氏培养基(Sb )酵母菌(Yeasts )消化球菌培养基(Ps )消化球菌(Peptococcus )芽孢杆菌培养基(BA )芽孢杆菌属(B acillus )双歧杆菌培养基(BLB )双歧杆菌属(Bif idobacterium )沙门氏菌培养基(HE )沙门氏菌属(S al monella )韦荣氏球菌培养基(Vs )韦荣氏球菌属(V eillonella )耶尔森氏菌培养基(S.S )耶尔森氏菌属(Yersinia )空肠弯曲菌培养基(CO )空肠弯曲菌(V ibrio Jeiuni )类杆菌培养基(Bds )类杆菌培养基(B acteroide )1.2.2 分离纯化、鉴定和计数 按检测对象的不同,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需氧或厌氧培养[7](厌氧培养采用碱性焦性没食子酸法和姚伟邦等方法[8]进行培养).对分离的细菌纯培养物按伯杰氏系统鉴定手册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9]鉴定到属、种,并计数菌落数,用菌落形成单位(CFU )表示.2 结果2.1 肠道菌群的种类及分布对选择性培养基中出现的菌落进行细菌鉴定后共发现17种细菌.实验结果表明,圈养大熊猫和放归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中优势菌群为肠杆菌,肠球菌和乳杆菌,其中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00%,其次是粪链球菌、乳杆菌及产气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97.2%、88.9%及72%.其它细菌的检出率较低,依次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葡萄球菌、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酵母菌、双歧杆菌、空肠弯曲杆菌、小韦荣氏球菌、脆弱类杆菌(见表2).优杆菌、消化球菌、梭菌等未在受试粪样中检出.表2 卧龙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粪便正常菌群检测结果细菌种类3细菌数量(Log10n /g )检出率(%)放归大熊猫圈养大熊猫放归大熊猫圈养大熊猫17.9±0.28.2±0.210010028.0±0.47.4±0.210096.137.0±0.77.9±0.29088.54 6.6±0.5 6.8±0.37069.25 6.7±1.0 6.7±0.55053.86 6.3±0.6 6.5±0.84038.57 6.8±0.67.1±0.760238 6.4±0.7 6.0±0.63026.99 6.7±0.6 6.4±0.63026.110 6.4±0.2 6.3±0.7401511 6.3±1.4 6.2±0.82019.212— 6.5±1.1015.413— 6.8±1.307.714— 6.90 3.8 31: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2:粪链球菌(S t reptococcus f aecalis );3:乳杆菌(L actobacillus sp.);4: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 );5: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 );6:葡萄球菌(S taphylococcus sp.);7:芽孢杆菌(B acillus sp.);8: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 );9:肠炎沙门氏菌(S al monella enteritidis );10:酵母菌(Yeasts );11:双歧杆菌(Bif idobacterium );12:空肠弯曲杆菌(Cam pylobacter jejuni );13:小韦荣氏球菌(V eillonella parvula );14:脆弱类杆菌(B acteroides f ragilis )7721第6期谭志等:野外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2.2 放归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变化 检查结果表明,放归大熊猫在放归一周后,与圈养大熊猫相比肠道正常菌群中优势菌群仍为肠杆菌,肠球菌和乳杆菌,但细菌数量和分布即开始发生了一定变化,表现在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加,乳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杆菌数量有轻微减少,到采样后期,肠球菌数量超过肠杆菌;另外,放归大熊猫粪样中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0%和40%.3 讨论 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后,其食物结构由富含高蛋白、高脂肪以及高能量和各种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的种类丰富的精饲料变成单一的以粗纤维为主、营养成分贫乏的竹子.其肠道微生态平衡会发生生理性波动[10].大熊猫在以精饲料为主食的圈养期间,肠道内的肠杆菌和乳酸菌的数量较多,通过肠杆菌和乳酸菌对多糖、蛋白质的分解,有利于肠道粘膜对乳糖、乳蛋白等高蛋白性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在大熊猫以高纤维性的竹子为主食后,肠道微生态平衡发生波动,细菌种类和分布发生变化,肠球菌增多,有利于在厌氧环境下肠球菌对纤维性食物的分解和利用[11].同时,肠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有所下降.Metchnikotl (1970)提出,乳杆菌有利于抑制肠道内条件性病原菌的生长和维持消化道中微生物菌群的平衡[2]. 值得注意的是,放归大熊猫粪样中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过路菌的检出率较高,这可能与圈养时卫生条件较好而放归时野外卫生条件较差有关.张志和等认为,抗生素的过量使用或联合使用会造成大熊猫胃肠道正常菌群比例失调,进而导致大熊猫慢性腹泻,表现在常住菌消失和少数过路菌参与,其中如酵母菌、乳8721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1卷杆菌等菌的优势繁殖是大熊猫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7].因此,当长期圈养的大熊猫放归后,胃肠道菌群也会发生变化,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过路菌数量的增加会不会也导致大熊猫的胃肠道疾病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进一步研究. 本实验中放归大熊猫厌氧菌的检出量和检出率较低,其原因客观上可能是由于放归大熊猫粪样在野外难以及时采集,相对于圈养大熊猫的粪样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较长,而且大熊猫具有肉食性动物消化道结构的特点,如肠道较短、无盲肠[12],使得厌氧菌难以在其内定植. 研究发现,动物消化道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只是暂时稳定的,它们受饮食、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年龄及卫生条件的影响而变动[2].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后,在食物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其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全面的改变,各种内外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大熊猫肠道生理功能的失调,造成某些条件性病原菌的入侵,就会导致机体的各种疾病发生.因此,在圈养大熊猫放归前应注意竹子饲料和精饲料的逐步替换,避免食物结构在短期内的急剧变化,必要时可使用药物预防食物结构转换期肠道内病原菌的过度繁殖;同时,在生活环境上也要尽量模拟野生环境,提高熊猫放归后的适应能力,避免胃肠道菌群比例失调.研究放归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分布和变化对于大熊猫野外放归工程具有重大意义,还需要积累更多的数据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参考文献:[1] 邹兴淮,曾鲁军,孙中武,等.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26(1):53-56.[2] 熊焰,李德生,王印,等.畜牧兽医学报,2000,31(2):165-170.[3] 陈天寿.微生物培养基的制造与应用[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4] 熊德鑫.临床厌氧菌检验手册[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 熊德鑫.厌氧菌的分离和鉴定[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6] 苏建平,马纪平.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3,16(4):238.[7] 张志和,何光昕,王行亮,等.兽类学报,1995,15(3):170-175.[8] 姚伟邦,马晓莉.生物技术,1999,9(4):20-23.[9] 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 杨景云主编.医用微生态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1] 彭广能,熊焰,李德生,等.四川畜牧兽医,1999,26(5):26.[12] 陈玉村,翁妮娜,邹兴淮,等.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26(4):36-38.The Study on the Normal Intestinal Microflora of the G iant PandaR eturned to Wild and the G iant Panda in C aptivityTA N Zhi 1,BA O N an 1,L A I Yi 1,ZHA N G He 2m i n 2,L I De 2sheng 2,L IU Cheng 2j un 1(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China ;2.China G iant Panda Prot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Sichuan Wolong ,623006,China )Abstrac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s variety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one young G iant panda returned to wild and 3young giant pandas in captivity in China giant Panda Protection and Re 2search Center ,Wolong Sichuan has been made.17species were identified.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the pre 2dominant intestinal florae of giant panda returned to wild and giant panda in captivity were enterobacteria ,en 2terococcus and pared with the giant panda in captivity ,the number of enterococcus of the giant panda returned to wild increased while the number of enterobacteria and lactobacillus decreased.At the same time ,the detection rate of B acill us sp.and yeasts increased.K ey w ords :giant panda returned to wild ;giant panda in captivity ;intestinal flora9721第6期谭志等:野外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

一株大熊猫粪便纤维素菌的分离及鉴定

一株大熊猫粪便纤维素菌的分离及鉴定

一株大熊猫粪便纤维素菌的分离及鉴定纤维素分解性细菌(cellulose decomposingbacteria)一般寄宿于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大熊猫基本上为草食性动物,主食为纤维素含量高的竹子,但它对粗纤维的消化率仅为51%左右。

在人工条件下,如果提高纤维分解菌的活性可大大提高该细菌群体对竹子的转化率。

所以加强这方面研究,提高大熊猫对竹子的消化利用率将是一个突破点,具有很好的前景。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实验动物实验中采集的粪便微生物样品来自于兰州市动物园“蓝宝”(下文缩写为LB,雄性,5岁,76kg)和“蓝仔”(下文缩写为LZ,雌性,4岁65kg)。

“蓝仔”于2007年7月29日、“蓝宝”于2007年8月1日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引进,均在配有空调的馆内饲养。

其中两只大熊猫均独自圈养、可在户外独立活动(35.0×15.0mm2)、健康、无腹泻病、1月内未使用任何抗菌药物,试验期间所饲喂的食物为:牛奶、鸡蛋、竹子、竹笋、红萝卜和纤维素饼干。

纤维素饼干的成分为:玉米粉、面粉、黄豆粉、大麦粉、白糖、食盐、肥儿粉、麸皮、绿豆粉、奶粉、快长素和骨粉。

水源供应充足。

1.1.2 培养基1.1.2.1 富集培养基(L-1):(NH4)2 SO4 4.0g,MgSO4 0.5g,KH2PO4 2.0g,NaCl 0.5g,结晶纤维素1.88g,琼脂16.0g,自然pH。

1.1.2.2 分离培养基(L-1):(NH4)2 SO4 4.0g,MgSO4 0.5g,KH2PO4 2.0g,NaCl 0.5g,结晶纤维素1.88g,琼脂16.0g,刚果红0.2g,土壤(西北民族大学教工公寓前未开垦的地下50-60cm)浸出液100ml,水900ml,pH 7.0。

1.1.2.3 复筛培养基(L-1):(NH4)2SO4 0.2 , MgSO4 0. 05 , KH2 PO4 0. 1 , NaCl 0. 05 , 纤维素粉 2. 0 , 刚果红0. 02 ,琼脂2. 0 , 自然pH。

大熊猫肠道菌群功能及代谢物的分析

大熊猫肠道菌群功能及代谢物的分析

大熊猫肠道菌群功能及代谢物的分析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备受人们的喜爱和保护。

近年来,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其与大熊猫消化、营养代谢等方面的关系。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特点大熊猫是素食动物,以竹子为主食。

不同于其他草食性哺乳动物,大熊猫的肠道长度相对较短,而且不像反刍动物一样有专门的胃室。

因此,大熊猫在消化竹子时需要依赖肠道内的微生物来完成。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熊猫肠道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菌群,主要包括厚壁菌门、拟杆菌门、链霉菌门、放线菌门、古菌门等。

其中,以厚壁菌门为主,占据了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绝大部分。

二、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功能大熊猫的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对于大熊猫的生理和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微生物菌群可以分解竹子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难消化的植物纤维素,将其转化为可供大熊猫利用的低聚糖和单糖等简单物质。

其次,微生物菌群还可以参与大熊猫的氮循环过程,将竹子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等物质,在大熊猫体内合成蛋白质和其他氮化合物。

此外,微生物菌群还可以合成各种维生素、植物雌激素等物质,对大熊猫的生理和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大熊猫肠道菌群中重要代谢物的分析除了上述的功能以外,大熊猫肠道菌群还会产生一些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具有很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例如,梭菌属菌株分解纤维素时会生成丙酮酸、乳酸等有机酸,可以作为大熊猫肠道内微生物代谢物的重要来源。

此外,微生物菌群还可以合成一些芳香族化合物,如芳醇、芳香醛、芳酸、芳香酮等,这些物质对于维持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平衡、保护大熊猫肠道黏膜健康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小结综上所述,大熊猫肠道菌群对于大熊猫的消化、营养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菌群可以分解植物纤维素等难消化物质,将其转化为可供大熊猫利用的简单物质,同时还能合成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对大熊猫的生理和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更进一步地,大熊猫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的研究,为认识和探索大熊猫肠道内微生物的多种功能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大熊猫主食竹、粪便及血清中的短链脂肪酸的测定及分析

大熊猫主食竹、粪便及血清中的短链脂肪酸的测定及分析

野生动物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2021, 42 (1) : 029 -036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野生动物学扌艮http : //ysdw. paperopen, com大熊猫主食竹、粪便及血清中的短链脂肪酸的测定及分析吴海兰1#李才武2#李果$潘欣“邓雯文$张贵权2何永果$黄炎$张和民$邹立扣'(1.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成都,610059;2.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都江堰,611830;3.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成都,611130)稿件运行过程收稿日期:2020-06-30修回日期:2020-08 -15发表日期:2021 -02-10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苦竹;粪便;血清; 短链脂肪酸Key words : 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 ; Bitter bamboo ;Feces ;Serum ;Short-chain fatty acids中图分类号:Q95; Q946. 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10 - 1490 (2021) 01 -029 -08摘要: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定量分析苦竹、大熊猫粪便及血清中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

对样品进行衍生化预处理、萃取,并进行GC/MS 快速分析。

样品中的12种SCFAs,包括甲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2-甲基丁酸、戊酸、2-甲基戊酸、4-甲基戊酸、正己酸、正庚酸得到鉴定并准确定量。

结果显示,苦竹中的短链脂肪酸在其不同部位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短链脂肪酸与粪便中的基本一致,均以 乙酸、甲酸和丙酸为主;血清中的短链脂肪酸以甲酸、乙酸、丙酸为主。

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苦竹中短链脂肪酸对大熊猫肠道和机体发育所产生的生理作用,能维持不同年龄个体肠道功能的平衡性和完整性,以及提高雌性泌乳期的产奶量和体重。

圈养大熊猫主食竹消化率的两种测定方法比较

圈养大熊猫主食竹消化率的两种测定方法比较

圈养大熊猫主食竹消化率的两种测定方法比较邓怀庆;金学林;何东阳;胡德夫【摘要】为了解圈养大熊猫主食竹的消化率,探讨野生大熊猫食物消化率的最佳测定方法,本研究采用全收粪法(Total feces collection method,TFC)和酸不溶灰分法(Acid insoluble ash method,AIA)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的6只圈养大熊猫对可食竹的消化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TFC法测定的大熊猫对可食竹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消化率分别为19.8%、61.48%、49.89%和12.43%,AIA法分别为21.9%、63.17%、51.96%和13.59%,AIA法测定结果略高于TFC法1~2个百分点,独立样本检验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从可操作性角度分析,AIA法更适合于野外大熊猫养分消化率的测定.【期刊名称】《四川动物》【年(卷),期】2013(032)003【总页数】5页(P364-368)【关键词】大熊猫;主食竹;消化率;全收粪法;酸不溶灰分法【作者】邓怀庆;金学林;何东阳;胡德夫【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濒危动物非损伤研究技术实验室,北京100083;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陕西周至710402;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濒危动物非损伤研究技术实验室,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濒危动物非损伤研究技术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8消化率(Digestibility)是指采食饲料被消化吸收部分与饲料采食量的百分比。

当前对于动物食物营养消化率测定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全收粪法(Total feces collection method,TFC)和指示剂法(Indicator method)。

后者根据指示剂的不同使用又分为外源指示剂法和内源指示剂法(Mc Carthy et al.,1974)。

大熊猫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型的研究

大熊猫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型的研究

大熊猫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型的研究
杨贵波;陈茂生
【期刊名称】《兽类学报》
【年(卷),期】1995(15)1
【摘要】本文用PAP法对3只大熊猫胃底,幽门腺区、十二脂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的五羟色胺,生长抑素,胃素,胆囊收缩囊,神经降压素、胃动素、抑胃多肽、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和内啡肽的IR细胞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大熊猫胃肠道粘膜上皮中具有前八种IR细胞。

对7年龄个体胃肠各段相对数量的比较和各段内分布情况的观察结果表明,除五羟色胺IR细胞在空肠分布较多外,大多数种类的IR细胞集中分布于幽门区和十二指肠,
【总页数】7页(P4-10)
【作者】杨贵波;陈茂生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838
【相关文献】
1.中华竹鼠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型的研究 [J], 杨贵波;王平
2.四指马鲅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 [J], 谢木娇;李加儿;区又君;温
久福;李活
3.两种爬行动物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比较研究 [J], 黄徐根;吴孝兵;张志强;张盛周
4.生长期籽鹅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 [J], 英若忠;张磊;刘湘江;张雷;杨隽
5.鱼类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研究进展 [J], 张金花;王树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熊猫消化道消化吸收区段游离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大熊猫消化道消化吸收区段游离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大熊猫消化道消化吸收区段游离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方盛国
【期刊名称】《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对大熊猫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区段作扫描电镜观察后表明:(1)胃粘膜上皮细胞排列疏松,细胞表面具微绒毛。

(2)十二指肠绒毛呈指状,表面凸凹不平;绒毛表面具丰富的微绒毛,微绒毛表面粗糙,末端膨大。

(3)直肠段具丰富的绒毛结构,表面不平滑,具颗粒状物质,但无微绒毛存在;直肠腺丰富。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方盛国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生物系;四川师范大学测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838
【相关文献】
1.添加酶制剂对大熊猫日粮能量消化吸收的影响 [J], 张贵权;邹兴淮;梁明山;洪美玲;杨春花;韩洪应;孙梅;吴利锋
2.大鼠跑台连续疲劳运动后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J], 陈筱春;文质君;屈菊兰;熊静宇
3.家兔气管粘膜上皮游离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J], 李海燕;徐晓玲;候超男;高瑜;孙珩
4.小肠消化吸收营养基因的区段性表达和调节 [J], 庞智
5.饲用溶菌酶对吉富罗非鱼消化道组织结构和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影响 [J], 王坛; 刘韬; 赵金鑫; 刘东来; 孔纯; 华雪铭; 吴钊; 王刚; 冯悦; 杨景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熊猫为什么可以消化竹子(大熊猫的消化系统竟然和老虎一样)

大熊猫为什么可以消化竹子(大熊猫的消化系统竟然和老虎一样)

大熊猫为什么可以消化竹子(大熊猫的消化系统竟然和老虎一样)大熊猫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动物,它们的外表让人觉得它们是温顺可爱的毛绒玩具,但是它们其实是食肉目动物,和老虎、狮子一样,有着锋利的牙齿和爪子。

然而,大熊猫却不像其他食肉动物那样捕猎动物,而是以竹子为主食。

竹子是一种很难消化的植物,它们的纤维素含量很高,营养价值很低。

那么,大熊猫是怎么吃竹子的呢?它们的消化系统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大熊猫的消化系统和肉食动物一样大熊猫的消化系统和肉食动物一样,都是由口腔、舌头、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组成的。

这些器官都适合快速地消化肉类食物,并将其转化为能量。

大熊猫的牙齿也和肉食动物一样,有着尖锐的犬齿和臼齿,可以撕咬肉块。

大熊猫的胃也只有一个,没有像牛羊那样有多个胃来帮助消化植物。

大熊猫的肠道也比较短,只有8米左右,没有像兔子那样有长达10米以上的盲肠来存储植物。

大熊猫靠微生物来消化竹子虽然大熊猫的消化系统和肉食动物一样,但是它们却能够以竹子为生。

这是因为大熊猫体内有一些特殊的微生物,可以帮助它们分解竹子中的纤维素。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

人类和大多数动物都缺乏能够分解纤维素的酶,所以无法利用纤维素中的能量。

但是一些草食动物,如牛羊等复胃动物,却能够通过它们肠道内寄生的微生物来分解纤维素,并将其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等有用物质。

科学家通过对大熊猫粪便中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了13种同科的细菌,这类细菌都能分解纤维素;其中7种则是大熊猫独有的。

另外,在大熊猫胃内还发现了两类纤毛虫,—前毛属和内毛属。

这些微生物在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熊猫为了吸收更多营养而采取了一些措施虽然有了微生物的帮助,大熊猫仍然不能从竹子中得到多少营养。

与其他草食动物比较,大熊猫的消化道很短,也就意味着食物不能够在消化道里停留较长时间,被吸收的营养较少。

大多数草食动物能消化它们食物的80%,而大熊猫不足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熊猫胃液的 pH 变 动范围大, 可能与胃中 食 物有关, 如大熊猫 C 是活体采集的, 胃液 pH 很低。 大熊猫胃液中检测到了淀粉酶、蛋白酶活性, 但个体 差异大。除了大熊猫 C胃液中淀粉酶活力仅为 15. 66 U /m l外, 其余个体中活力较高; 蛋白酶活力 7. 50~ 191. 49 U /m l。结果见表 1。大熊猫胃液中没有检测 到明显的脂肪酶活性。
大熊猫唾液以及直接采集的胃肠道液体样品以 3000 rpm 于 4e 离心 10 m in, 上清液分装备用; 胃肠 道内容物样品和肠道根据样品情况和分析指标采用 以下不同的处理方式。
大熊猫 / 秋秋 0小肠用生理盐水洗净, 用玻片刮 下肠粘膜, 称重, 加 2倍体积生理盐水 ( V /W ) 后匀 浆, 3000 rpm 离心 15 m in, 上清液分装, 用于测定二 糖酶活力; 大熊猫 / 二丫头 0幼仔胃肠道分别用生理 盐水冲洗, 同上离心后分装备用; 肠粘膜处理同上, 用于测定二糖酶活力。大熊猫 A肠道内容物由于太 干, 无法直接取样, 故挤出内容物, 加等量 ( V /W ) 生 理盐水, 充分混合, 同上离心, 上清液分装。肠道粘 膜处理同上。小熊猫胃肠道处理方法同大熊猫。 1. 3 分析方法
表 1 大熊猫和其他动物胃液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T able 1 Comparison of stom ach protease and amy lase activ ity
betw een giant panda and other anim als
动物 A n im al
淀粉酶 ( U /
肠道粘膜中二糖酶 ( 蔗糖、乳糖、麦芽糖酶 ) 活力 按照 Dahlqvist( 1964) 的方法测定, 缓冲液 pH 6. 0, 用 血糖试剂盒测定反应后释放的葡萄糖量, 以每分钟 分解 1 Lm o l二糖的酶量为 1个单位。唾液 中蛋白 含量采用 B radford ( 1976) 的方法, 以牛血清白蛋 白 为标准。 1. 4 主要仪器和试剂
397
四川 动物 2009年 第 28卷 第 3期
S ichuan Journal of Z oology V ol1 28 No1 3 2009
了 9只大熊猫的共 12个唾液样品, 体积为 1. 5~ 11. 5 m ;l 实验共采集了 5只大熊猫肠道液: 大熊猫 A 和 B 的胃肠道液、大熊猫 / 二丫头 0幼仔胃肠道和大熊猫 / 秋秋 0肠道均是在大熊猫死亡后采集的; 大熊猫 C 的胃液是在对其进 行生物学检查 时通过胃管采 集 的。实验中用于比较的其它肉食和草食性动物包括 1只棕熊消化液、1只小熊猫消化液、1匹幼角马 ( 牛 羚 ) 的消化液。所有样品保存于 - 70e 至分析。 1. 2 样品的处理
Abstract: The ob jec tive o f this research w 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 istics andm echan ism s of chem ical d igestion o f food in g ian t pandas. D igestive enzym e ac tiv ities w ere assayed in sa liva sam ples from nine g iant pandas, and stom ach and intest-i nal fluid from three g iant pandas, and compared w ith those o f o ther an im als. G ian t panda sa liva exh ibited a lka line properties w ith low pro tease and am y lase activ ity. H igh leve ls of amy lase activ ity were detected in the g iant panda intestine, whereas lipase activ ity w asm uch low er than that in the brown bear. The intestina lmucous from g ian t pandas conta ined significant suc rase, lac tase and m a ltase activ ities. L ow ce llu lase activ ity w as detected in the stom ach and rectum o f one g iant panda. T hese resu lts suggest that the digestive function o f saliva m ight be very w eak in the g iant panda. G iant pandas have strong ab ilities to d igest food r ich in starch but re lative ly low ab ilities to dig est food rich in fa t based on the enzym atic activ ities in the intestines. T he activ ities of dig estiv e enzym es in the g iant panda stom ach and in testine have adapted to the ir un ique d ie t.
胃肠液中蛋 白酶活力采用 Fo lin-酚法 ( 上海 医 学化验所, 1987), 根据水解释放的酪氨酸量确定活 力; 淀粉酶活力采用碘比色法 ( 上海医学化验所, 1987) ; 脂肪酶活力采用滴定法 ( 上 海医学化验所, 1987) , 其中保温时间为 6 h; 羧甲基纤维素酶 ( CMCase) 活力采用 3, 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 沈赞明, 韩正廉, 1995) , 以 1 m l消化液 1 m in水解释放 1 Lg 葡萄糖定为 1个单位; 滤纸纤维素酶 ( FPase)活力测 定参照 CMC ase方法, 以国产定 量滤纸为底物进 行 分析, 保温时间为 6 h。
摘要: 为了研究大熊猫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特点和 机制, 测定了 9只大熊 猫唾液 和 3只大 熊猫胃 肠道中 主要 消化酶的活力, 并与其他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大熊猫唾液呈碱性, 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消化酶活 力低; 肠道中 淀粉酶活力高, 而脂肪酶活力明显低于棕熊。大熊猫小肠粘膜中存在显著量的蔗糖酶、乳糖酶和麦芽糖酶 活力。另 外, 在 1只大熊猫胃和直肠液中检测到了少量纤维素酶活力。研究结果提示, 大熊猫唾液直接参与食物消化 的作用 可能很弱; 大熊猫对淀粉类食物有很好的消化能力, 但对脂肪类食物消化能力相对不高。大熊猫胃肠道消化 酶的活 力特点适应其消化天然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主要仪器包括高速冷冻离心机 CR22G( 日立 ) 、 Cary 50分光光度计 ( V arian)、B eckm an U390酸度计 ( B eckm an) 等。血糖试剂盒为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
39 8
Hale Waihona Puke 技术公司产品。其它主要试剂为国产分析纯或生化 规格。
2 结果
2. 1 唾液中消化酶的活力 对 9只大熊猫的 12个唾液样品的分析表明, 其
蛋白酶 (U /
100 m l) Amy lase m l) Protease
pH
大熊猫 A G ian t panda A
191. 49
55. 30
7. 67
大熊猫 B G iant panda B
788. 17
131. 24
6. 79
大熊猫 C G iant panda C
pH 呈碱性, 平均为 8. 78( 7. 97~ 9. 64) , 最高达 到 9164。唾液呈很稀的水样, 可溶性蛋白含量 22. 19~ 25. 50 g /L ( n= 5) 。唾液中仅检测到淀粉酶和少量 蛋白酶活性, 其中淀粉酶活力为 25. 00 U /m ,l 范围为 9. 56~ 79. 17 U /m l。蛋白酶活力低, 仅为 7. 27 U /m 。l 唾液中酶活力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个别样品中检测不 到蛋白酶或淀粉酶活性。实验结果初步表明, 大熊猫 唾液直接参与食物消化的酶活力不高。 2. 2 胃液中主要消化酶的活力
大熊猫消化生理特性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大熊猫 的营养需求, 可为提高圈养条件下大熊猫的饲养水 平提供重要依据。由于化学消化是大多数动物对食 物的主要消化方式, 为了认识大熊猫的消化特点, 阐 明其消化利用竹类食物的机制, 我们开展了本项研 究, 以便从胃肠道消化酶的活力及分布上提供一些 线索。
1 材料与方法
关键词: 大熊猫; 胃; 肠道; 消化; 酶 中图分类号: Q 959. 8; Q 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7083( 2009) 03- 0397- 04
A nalys is of D igestive Enzym e A ctivities in th e D igestive Tract of G ian t Pandas
四川 动物 2009年 第 28卷 第 3期
S ichuan Journal of Z oology V ol1 28 No1 3 2009
大熊猫胃肠道中消化酶活力的分析
郑玉才1, 费立松 2* , 李峰3, 牛李丽 3, 张志和 2
( 1. 西南 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成都 610041; 2.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3. 成都动 物园 )
K ey word s: g iant panda; stom ach; intestine; digestion; enzym e
大熊 猫 A iluropoda m elano leuca 是 世 界珍 稀 物 种, 在野外条件下以竹类为主要食物。根据化石和 进化生物学的研究结果, 大熊猫是从肉食动物进化 而来的, 其胃肠道仍保留着肉食动物的一些特点, 如 消化道长度仅为平均体长的约 4. 3倍, 远低于一般 的草食动物 ( 冯文和, 李光汉, 2000) 。大熊猫为了 生存, 其食性已经特化成食竹为主。有关大熊猫的 消化研究已有一些报道, 主要涉及饲料中常规营养 物质的消化率 ( 邹兴淮等, 1997; 陈玉村等, 1998) 、 消化道的超显微结构等方面 ( 方盛国等, 1994) 。费 立松等 ( 2005) 报道在大熊猫胃中检测到了纤毛虫, 但其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