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沪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5科学探究: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摩擦力的实际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以及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3. 摩擦力的实际应用: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鞋底的花纹、自行车的刹车等都是利用摩擦力来实现某种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掌握摩擦力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定义、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木块、毛巾、滑轮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摩擦现象,如行走时的鞋子、自行车的刹车等。

2. 知识讲解: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实验演示:进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大小变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为什么鞋底有花纹、如何增大摩擦力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摩擦力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影响因素:1.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 压力3. 物体的运动状态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生活中的一种摩擦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如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片与车轮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从而增大摩擦力,使自行车停止。

2. 简述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5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认识控制变量发的意义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愿望,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1.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控制变量发的应用。

三、难点控制变量发的应用四、教具准备【学生】小车也受到了摩擦力。

【教师】什么是摩擦力?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1.摩擦力;【教师】通过以上的实验,你能试着对什么是摩擦力进行定义吗?【学生】(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比较,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然后回答)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是,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教师】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滑动摩擦力。

仿照上面的定义,你能对滑动摩擦力进行定义吗?【学生】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在接触面上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教师】你能举几个在生活中常见的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吗?【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滑动摩擦力的例子)略【教师】通过这些例子,你知道了摩擦力的对物体的作用和摩擦力的方向吗?为什么?【学生】因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通过前面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实验,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请同学们进行合理的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1】可能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有关;【学生2】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学生3】可能与物体受到的拉力有关;【学生4】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学生5】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6.5《科学探究:摩擦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6.5《科学探究:摩擦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6.5《科学探究: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材第6.5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具体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3. 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摩擦力的实验器材,如木块、滑轮、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把铅笔,用于做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推拉门,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讲解摩擦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 讲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讲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4. 演示实验:进行摩擦力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因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推拉门所需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科学探究: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5科学探究:摩擦力 名师精品教案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5科学探究:摩擦力    名师精品教案

6.5科学探究:摩擦力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5)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假如你所在的地面像玻璃一样,非常光滑,你能在上面跑吗?二、进行新课1、摩擦力(1)提问:刚才大家在做实验时,在哪种情况下才产生阻碍手运动的力呢?(手在滑动时);(2)当你的手没有运动时,有没有阻碍手运动的力?(没有);(3)现在大家再来做一做:你的手放在桌面上,没有运动,但你用力在向前滑动,但不要让手运动,有什么感觉?还有没有阻碍手运动的力(有);(4)你们在做实验时,你感觉产生阻碍手运动的力在哪个地方产生的(手与桌子的接触面上);总结什么叫做摩擦力: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或将要滑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我们就把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又叫摩擦力。

(板书)2、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路上倒上了机油,我们在上面往往站不住,容易摔倒,但如果路上没有机油的话,我们却不容易摔倒,这是为什么呢?到底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有哪些因素,你猜猜看。

演示:安装调试好摩擦力演示器,开启电源,让皮带匀速转动,让学生触摸长方体木块的两个面,说出两个面的不同(一个面光滑,一个面粗糙),用一把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把木块光滑的那一面放在演示器皮带上,这时,接触面比较光滑,在弹簧测力计上会有一个数据,说明:这个数据就是当前木块所爱到的摩擦力,记下这时数据;把木块换一个面,让接触面变粗糙,按上面的方法做实验,记下接触面粗糙时弹簧测力计的数据;把表面光滑的那一面与皮带接触,再在上面放一个圆柱体,这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数据,用同样的方法做两次以上的实验;实验记录表格如下表:提问:有一只箱子放在地上,你要把它推走,你用什么方法最省力?一台机器的转动部分不灵活,你用什么方法能让他转起来不省力?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分别用的是什么方法。

八年级沪科版6.5科学探究-摩擦力学案

八年级沪科版6.5科学探究-摩擦力学案

八年级沪科版6.5科学探究摩擦力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计算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分析问题。

3. 引导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以及如何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滑轮、绳子、木板等)。

2. 学具:科学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的刹车系统,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2. 理论讲解:介绍摩擦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

3. 实验探究: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摩擦力的作用,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知识应用: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通过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来实现某种功能。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摩擦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可以使用图表、图示等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摩擦力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2. 答案:实验设计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是否理解清楚?实验探究是否充分?2.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摩擦力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小发明或创新设计,如设计一个利用摩擦力的装置解决实际问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2、教材版本:上海科技出版社版八年级全册3、学科:物理4、课时:2课时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现象。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够对问题提出有根据的猜想与假设,能设计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能收集数据和证据,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三、教具多媒体计算机、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砝码、棉布、毛巾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观看抓瓶子表演。

同学们看到能够较容易的抓起一只瓶子,却很难抓起另一只瓶子,同学们想一下这是什么原因?(二)新课学习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

并进一步指出,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1)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

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

科学探究:摩擦力-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科学探究:摩擦力-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科学探究:摩擦力-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测量摩擦力的方法;3.理解摩擦系数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4.进一步认识摩擦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测量摩擦力的方法和计算摩擦系数的公式;2.难点: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举例。

要求学生自己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摩擦力有所认识,并能在课堂上举一些例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可以利用物理或生活中的场景来引入摩擦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在天气寒冷的日子里,有些人会在路上散步,当时滑溜滑溜的路面就是因为有了摩擦力,才能够避免行人摔倒。

2. 理论讲解在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或者黑板演示的形式,讲解摩擦力的物理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同时,通过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3. 实验环节老师可以设计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摩擦力的大小和影响因素。

比如:利用不同的材料和表面结构分别将物体放在斜面上,测量其滑动距离,从而探究材料和表面结构对于摩擦力的影响。

4. 计算环节在了解摩擦力的原理和方法后,老师可以通过公式的运用,让学生计算出实验中所测得的摩擦系数。

并让学生探究材料、物体质量等因素对于摩擦力的影响。

5. 应用环节最后,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汽车刹车时为什么会有摩擦力?做饭时为什么不可以用铁锅?等等。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

并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针对性的指导。

五、教学反思摩擦力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物理概念,通过实验和互动讲解等形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并激发他们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能对于摩擦力会有不同的理解,需要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 教案-2023-2024沪科版物理 八年级全一册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 教案-2023-2024沪科版物理 八年级全一册

一、教材分析《科学探究:摩擦力》选自沪科版教材《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第五节。

本节课主要讲述滑动摩擦力和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它产生条件;2.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2.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2. 通过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自主的实验探究。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

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的接触,所以对于接受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应该不会太难。

教法指导1、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2、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采用操作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这一阶段的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让学生自己体验、大胆猜想、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法。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a.测量静摩擦力: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体,观察物体开始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
b.测量滑动摩擦力: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的物体,观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c.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让学生在不同粗糙程度的接触面上进行实验,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d.探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让学生在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压力大小,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4.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4.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经过严谨的实验和数据分析。
3.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生活中摩擦现象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概念建构
结合课本,详细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及产生原因,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摩擦力的科学概念。
3.实验探究,突破难点
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等因素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2.分组实验:每组学生进行摩擦力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摩擦力的变化,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数据记录与分析:要求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摩擦力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4.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收获。
(四)课堂练习
1.判断题:设计关于摩擦力的判断题,检验学生对摩擦力概念、产生条件等知识的掌握。
-小组间进行交流、评价,互相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要求:
-书面作业要求字迹清晰、逻辑性强,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实验报告的撰写,提升写作表达能力。
-思考作业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发挥想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组作业要求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1.摩擦力的概念:讲解摩擦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本质和特点。
-解释:摩擦力是指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分析摩擦力产生的必要条件,让学生明确摩擦力的来源。
-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有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接触面不光滑。
-总结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绘制知识结构图,以直观地展现摩擦力相关知识体系。
2.实践作业:
-观察生活中至少三个摩擦现象,并分析摩擦力在这些现象中的作用,如滑板运动、汽车刹车等,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设计一个简单的摩擦力实验,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等条件,探究摩擦力的变化,并撰写实验报告。
-提问:大家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摩擦现象?摩擦力在这些现象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实验演示:通过简单的摩擦力实验,如拉动物体、滑动物体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在“科学世界”里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常见实例和实验,认识摩擦力(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3)知道增减摩擦力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实验,科学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能灵活运用物理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勤观察、多动手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科学态度(3)鼓励学生知难而进,勇于接受挑战【教学重点】1、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合理猜想2、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3、对实验表格进行分析评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相对运动”的理解2、形成假说“摩擦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3、区分“重力”与“压力”4、设计实验表格,体现控制变量法【设计思路】本课以提酒瓶游戏引入,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本节课的主题是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为了突显主题,摩擦力定义就不能占用较大篇幅。

于是我以两次感受实验,突破“相对运动”这个难点,从而很快得出摩擦力的定义。

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游戏在幼儿学习中的重要性。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以“摩擦力”为主题的科学探究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的形式。

活动围绕摩擦力展开,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摩擦力的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摩擦力的基本概念,知道摩擦力与物体接触面的大小、粗糙程度以及压力有关,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与物体接触面的大小、粗糙程度以及压力有关。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与物体接触面的大小、粗糙程度以及压力有关。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并分析摩擦力与接触面大小、粗糙程度以及压力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木块、毛巾、砂纸、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滑轮组、一个木块、一张毛巾、一块砂纸。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摩擦力的例子,如滑板车、自行车等,让幼儿观察并讨论摩擦力的作用。

2. 实践操作(10分钟)(1)让幼儿用滑轮组将木块从地面抬起,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2)让幼儿分别在毛巾、砂纸上放置木块,观察并感受摩擦力的变化。

(3)让幼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木块在不同接触面上的摩擦力,记录并分析数据。

3. 小组合作(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讨论摩擦力与接触面大小、粗糙程度以及压力的关系。

(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与物体接触面的大小、粗糙程度以及压力有关。

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5节“摩擦力”。

具体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定义。

2. 摩擦力的方向及其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关系。

3.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5. 摩擦力的实际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的方向。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学生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科学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理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探究。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灵活应用摩擦力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木板、毛巾、滑轮组、小车、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学生实验记录表、教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介绍生活中摩擦力的实例,如自行车运动员比赛中的起跑器,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2. 知识讲授:利用PPT展示摩擦力的定义,讲解摩擦力的方向,并通过动画演示摩擦力的作用过程。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不同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数据,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 分析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

5. 知识应用: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摩擦力,并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教师即时反馈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应简洁明了,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方向、影响因素和应用实例等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道摩擦力应用题,如“一个重为2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5N的摩擦力,求物体将会运动多远?”2. 答案:使用牛顿第二定律 F=ma 和摩擦力的计算公式μN=Ff,可得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a=F/m,其中m=20N/9.8m/s²,得a≈2.04m/s²。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一)教学设计(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常见摩擦力【教师活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举重运动员举重前要在手上擦镁粉;雨雪天气,汽车的车轮上要加装防滑链;运动鞋的鞋底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教师提问】同学们思考过这些现象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学生活动】摩擦力。

【教师活动】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科学探究:摩擦力》这一节课。

进行新课活动三: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活动】由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

我们会猜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重、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压力有关。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砝码、小车(木块)、长木板、棉布、毛巾。

【实验步骤】(1)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1;(2)在木块上放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2;(3)在木板上固定好毛巾,放上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这时的拉力F 3;(4)在把木块侧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只改变了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积,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4。

【教师补充】当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匀速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控制变量法)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仔细观察你记录的实验数据,结合你的猜想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结论】(1)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实验序号实验条件弹簧测力计示数F /N压力情况接触面情况 1 2 3 4滑动摩擦力越大。

(2)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

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

教案:6.5 科学探究:摩擦力学年:20232024学年学期:八年级上学期教材:物理(沪科版)一、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定义、分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和计算公式。

2.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探讨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

3.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讲解如何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和使接触面脱离等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4. 摩擦力的实际应用:举例说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刹车、鞋底防滑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和计算公式。

2. 了解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摩擦力。

3. 学会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和使接触面脱离等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刹车,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思考,引入新课。

2. 知识讲解:a.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分类和计算公式。

b. 探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如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

c. 讲解如何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和使接触面脱离等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3. 实例分析:分析自行车刹车原理,让学生理解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摩擦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摩擦力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概念、分类、计算公式、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一个有关摩擦力的实例,并说明如何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和使接触面脱离等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摩擦力1、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都会产生摩擦。

⑵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⑶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的存在。

⑷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对摩擦的利弊分析,使学生对事物的两重性有具体的认识,有助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

2、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生活中的摩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了解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力之一。

滑动摩擦力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力的平衡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首先展示彩图,指出这些现象都跟摩擦有关,引出摩擦的概念。

然后通过生活中的两个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紧接着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最后又指出,摩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在生活中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指出在一些生活事例中,哪些地方是为了增大摩擦,哪些地方是为了减小摩擦,并总结出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与传统教材相比,该节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材先结合生活中的两个现象,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再让学生用手掌在桌面上摩擦,体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提供依据。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两个环节,教材并没把现成的方案和具体的实验步骤详尽地写出来,而是指引思路,通过“金钥匙”教给方法,利用简捷明了的图片提示实验方法步骤,通过“想一想”引导学生解决实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科学探究的教学内容采用这种方法编写,既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又不会使学生茫然无措,有利于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本节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协作意识,使学生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所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策略生活中的摩擦本节课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引入。

例如先向学生提问: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行进时,如果不蹬脚踏板,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滑旱冰的运动员穿的溜冰鞋的鞋底为什么装有小轮子?饮料瓶的瓶盖上为什么常刻有一些竖条纹?为什么沾油的手很难将杯子拿起……或播放一段滑雪、滑冰、汽车在泥地里打滑的录像,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入新课。

也可以用新奇的小实验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只气球和一只烧杯,问学生:你们能利用这只气球将这只烧杯提起来吗?学生可能想不出办法,教师演示:把气球放在烧杯中,用嘴将气球吹起,使气球与烧杯内壁紧密接触,向上提气球时,就把烧杯提起来了。

也可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在玻璃杯里装入大半杯大米,把筷子插在中间,往大米上加少许水,等一段时间,拿起筷子就可以把装米的玻璃杯提起来(这个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可以上节课拿来演示加米、加水,下节课再展示提起筷子就可以把米和杯子提起。

本实验出乎学生预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具有较好效果)。

还可以通过小游戏引入。

挑选两名同学,一名力气大的男生和一名力气一般的女生,进行拔河比赛;让男生穿上旱冰鞋,再与女生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男生“输”了。

或利用一根不锈钢棒(棒的一端事先涂上了润滑油)进行拔河比赛。

请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

教师要引导学生再举出生活中与摩擦有关的其他事例,相互交流和讨论,体验摩擦与生活密切相关,并由此提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概念。

建议不要在此补充静摩擦的概念,以免增大学生学习的难度。

关于滑动摩擦力定义中“相对运动”的含义,学生不容易理解,可引导学生做一做下面的实验:用毛刷在木板上滑动,观察刷毛弯曲的方向;毛刷不动,抽动木板,观察刷毛弯曲的方向。

讨论上述两种情况下,毛刷相对木板的运动方向各是怎样的?毛刷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各是怎样的?摩擦力对毛刷相对木板的运动各起什么作用?通过上述实验和讨论,学生对“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就容易理解了。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部分教材是本节的核心内容。

教学时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起引导和组织作用。

(1)提出问题建议先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大小,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

例如可让学生进行以下活动:把手放在桌面上,轻压桌面,拖动,手用力压桌面,再拖动;用铅笔在纸上写字,再在玻璃上写字。

让学生谈谈: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也可按教材中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还可采用下面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先放一段录像,展现生活中与摩擦力大小有关的一些场景:①人在冰上打滑,一匹骡子在冰面上打滑;②汽车在冰面上打滑,加上防滑链后不打滑;③汽车陷入泥坑中,车轮打滑,加上草垫后顺利通过;④抓鱼时不用力,鱼会滑脱,用力可以抓住;⑤传送带松了不能正常运转,张紧皮带后正常工作。

看完录像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这些现象,同学们有什么发现,什么疑问?此时大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只能对观察到的现象加个“为什么”。

如“人为什么在冰面上易打滑,而在地面上不打滑?”学生提出这类问题后,教师继续引导:“我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得出“都与摩擦力的大小有关”。

教师再追问:“对于摩擦力的大小,你还想知道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至此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提出较为深刻、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实验的感受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可能会有这样的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有关,跟物体的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关,跟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跟物体的重力有关等。

既要对学生大胆的猜想给予鼓励,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让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

然后,师生共同对这些猜想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可合并为四个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运动速度有关。

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和收集证据了。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可以先让学生交流和讨论制定出实验方案,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不止一个,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呢?在实验中如何控制这些变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测量?如何才能准确读数?并且要求学生设计出记录数据的表格。

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大都能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案,并且让全体学生对该方案进行评估、纠错、补充、完善。

除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外,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

如:可用大玻璃瓶代替木块,用细绳牵引玻璃瓶在木板表面上滑动,在研究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改变加水的多少来改变压力的大小;还可以通过瓶底朝下和瓶口朝下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研究摩擦力和接触面积的关系;还可以让瓶子滚动来研究滚动摩擦等等。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建议学生每2-4人为一组,因课堂时间有限,每个小组可选择三个问题进行探究,必选问题: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自选问题:其他几个猜想任选其一进行实验。

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实验中,要给学生做如下具体指导:①匀速拉木块运动时,拉动木块所用的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因此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拉力的大小。

②使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关键是拉力要均匀,眼睛注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指针不颤动时读数。

③由于弹簧测力计本身受到重力的作用,为了保证拉力在水平方向上,牵引木块时,可握住弹簧测力计的外壳,而不是只拉住吊环。

④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正确读数,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为方便操作和减小实验的误差,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实验:将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弹簧测力计的提环固定,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水平地拉住木块,向左水平抽动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匀速滑动。

在这个方案中,由于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更容易读准示数。

(5)分析与论证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分类整理,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的大小有关。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在接触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继续探究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6)收获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实验结束后,可以询问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无法解决?这里的“收获”不仅指学到了什么知识,而且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了哪些方法、有哪些情感体验,如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即使是失败了,学生也会积累一些经验和教训,并且失败后会反思,会进行再实践、再验证,这也是他们的收获。

关于“在相同压力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可以通过小实验来验证:把带轮的小车车轮向下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将小车倒置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

或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木块下放几根圆柱形的铅笔,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出结论。

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可以先问学生: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让学生自由辩论,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指出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认识到摩擦跟其他许多事物一样,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两面性,应该研究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分析它们是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在减小摩擦的事例中,学生会提出加润滑剂和用滚动代替滑动(如滚珠轴承)等方法。

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课文中的问题。

学生根据探究所得到的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事例分析,不难得出: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物体间的压力和用滑动代替滚动(如汽车急刹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加润滑剂、减小压力和用滚动代替滑动(如滚珠轴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