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路基强夯加固施工工艺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土路基强夯加固施工工艺标准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1)
3. 施工准备 (1)
3.1. 现场准备 (1)
3.2. 技术准备 (1)
3.3. 机具准备 (2)
3.4. 作业条件 (2)
4. 施工工艺 (2)
4.1. 工艺流程 (2)
4.2. 施工步骤及方法 (3)
5. 质量标准 (5)
6. 成品保护 (5)
7. 质量记录 (5)
8. 安全、环保措施 (6)
8.1. 安全措施 (6)
8.2. 环保措施 (6)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填石、填土路基施工,其它等级道路填石路基施工可参照执行。适用于加固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粉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高填土、杂填土以及“围海造地”地基、工业废渣、垃圾地基等的处理。也可用于防止粉土及粉砂的液化,消除或降低大孔土的湿陷性等级。
不适用于对工程周围建筑物和设备有一定振动影响的地基加固。
2.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10—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3430-2020);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 /T D31-02-201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
3.施工准备
3.1.现场准备
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与永久性的排水、截水系统结合,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3.2.技术准备
(1)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2)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临近建筑物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隔振或防振措施消除强夯对临近建筑物的有害影响。
(3)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4)施工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5)确定夯击顺序,宜先边区后中部,或由临近建(构)筑物一侧向远离一侧方向进行。
3.3.机具准备
(1)机械:强夯机、压路机、推土机、铲运机、自卸汽车等。
(2)一般工具:铁锹、手推车、坡度尺、钢卷尺或皮尺、放样线绳等。
3.4.作业条件
排水系统宜优先修建。土方填筑前,应在坡脚处设临时排水沟,将路面雨水引出路基坡脚外,临时排水沟与永久性的排水、截水系统结合。
4.施工工艺
4.1.工艺流程
图4-1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4.2.施工步骤及方法
4.2.1.确定施工参数
(1)夯击能的确定
对夯击点依次完成夯击两遍称为点夯。每个试验区面积不小于500㎡。针对不同位置,第一遍采用单击夯击能2000KN.m(15t*13.5m)、第二遍采用单击夯击能1500KN.m(15t*10m),点夯完成后,最后再以低能量(1200KN.m)满夯夯平,每点夯打两击。布点形式采用梅花形布点,施工击数6~7击,控制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cm,满夯能量选取1200KN.m,击数4击,锤印搭接1/4锤径,夯击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2)机械设备的确定
强夯施工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履带式起重机根据锤重选用,当直接用钢丝绳悬吊夯锤时应大于夯锤的3-4倍;当采用自动脱钩装置,起重能力大于1.5倍锤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夯锤锤重及夯锤底面面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单击夯击能确定。夯锤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锤或铸钢锤,底面采用圆形;对于粘性土、砂质土、碎石土,锤底面积为3-6㎡。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
(3)夯锤落距确定
单位夯击能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并通过试夯确定,对粗颗粒土可取1000-3000kN•m,对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m。
4.2.2.夯击遍数的确定
(1)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3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具体工程根据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的要求,以试验结果确定。对于颗粒细、透水性弱、含水量高的土层,宜采用减少每遍的夯击击数,增加夯击遍数;而对于颗粒粗、透水性强、含水量低的土层,宜采取加多每遍的夯击数,减少夯击遍数。对于设计图纸给定的遍数及击数范围,采用试夯确定遍数及每遍的夯击数。
(2)夯击次数确定
强夯施工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一般为5-15次)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同时满足: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
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能量大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检查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
(3)夯击点的布置
夯击点布置与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梅花形或正方形布置。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1.2~2.2倍。试夯区场地面积不应小于500㎡。加固土层厚、土质差、透水性弱、含水率高的粘性土,夯点间距宜大;加固土层薄、透水性强、含水率低的砂质土间距宜小,通过试桩确定。
图4-2夯击点布置图
(4)夯击遍数间隔时间确定
具体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凡是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夯坑周围出现较大隆起时,不能继续夯击,要等超静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在一遍中若干夯击次数后出现上述情况,也要遵循这一要求,停止夯击,等超静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歇时间不应少于21d;对于粉性土地基,间歇时间不应少于21d;对于渗透性好的土地基,间歇时间不宜少于3d。
施工时首先保证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并做详细记录,其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流水顺序,安排合理的流水节拍,力争使各区段间达到连续夯击。杜绝间隔时间未到就强行施工现象,确保强夯质量。
(5)强夯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