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路基强夯加固施工工艺标准

合集下载

路基强夯工程施工(3篇)

路基强夯工程施工(3篇)

第1篇一、工程概述路基强夯施工是路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等。

通过强夯施工,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路基强夯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二、施工工艺流程1. 施工准备(1)施工现场清理: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清除杂物,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施工设备准备:准备好强夯设备,如强夯机、振动锤、液压系统等。

(3)施工材料准备:备足强夯材料,如碎石、砂石、水泥等。

2. 地基处理(1)地质勘察:对地基进行勘察,了解地质条件,为强夯施工提供依据。

(2)基础处理:对地基进行基础处理,如清除软弱层、换填、排水等。

3. 强夯施工(1)夯点布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夯点位置和数量。

(2)强夯作业:按照夯点布置图,依次进行强夯作业。

(3)施工监控:在强夯过程中,实时监控施工参数,确保施工质量。

4. 施工结束(1)验收:对强夯施工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维护:对强夯地基进行维护,防止地基沉降。

三、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勘察,了解地质条件,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

2.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3. 注意施工安全,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4. 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控施工参数,如夯击次数、夯击能量等,确保施工质量。

5. 强夯施工结束后,要对地基进行沉降观测,了解地基沉降情况,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6. 强夯施工期间,要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7. 施工结束后,要对强夯地基进行养护,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四、总结路基强夯施工是路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具有施工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注意施工安全,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确保施工效果。

通过强夯施工,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强夯施工标准

强夯施工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强夯加固地基施工的工程。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现场周围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必须采用时应采取防振措施。

2 施工准备2.1 主要施工机具2.1.1 夯锤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

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

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

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2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2;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2为宜。

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2.1.2 起重机具宜选用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

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2.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2.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2.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2.2 作业条件2.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2.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2.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

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2.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2.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强夯处理地基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操纵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

不适用于饱和及高含水量的黏性土与黄土地基。

1.2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2—2002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J24-9-90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JGJ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标准JGJ33建筑机械使用平安技术规程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平安技术标准1.3术语和符号地基处理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的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松散砂土的液化性质等〕,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强夯法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符号fak——承载力特征值;Es——压缩模量;Eo——变形模量;H——有效加固深度。

1.4施工预备技术预备.1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为正确领会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设计内容,应在开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并组织工程的要紧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发觉疑咨询及时和设计方取得联系。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总体筹划,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及施工要点,施工质量受控措施,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合理调度方案,依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制定针对性强,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3测量预备依据业主或工程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合格的基准点与技术资料,以及国家测绘标准和施工验收标准规定的精度要求,测设施工测量操纵网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测量操纵网应能够满足在施工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平面和高程操纵测量要求。

关于地基(软基)处理强夯施工基本规定及施工验收要求

关于地基(软基)处理强夯施工基本规定及施工验收要求

关于地基(软基)处理强夯施工基本规定及施工验收要求一、基本规定1.强夯地基处理根据加固原理、适用条件和施工工艺可划分为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两种类型。

强夯置换法根据适用条件和墩体长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强夯置换法和强夯半置换法。

2.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具备下列条件:1)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2)人工填土地基应有填土场地原地表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表水分布及填土前的地表处理、排水、清淤等资料;并应有填土的岩土成分、土石比及颗粒级配等资料;3)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范围以及处理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资料;4)当地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以及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资料;5)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6)掌握工程场地周围的环境情况。

3.选择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宜选用强夯地基处理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强夯地基处理相结合的方案。

4.强夯施工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评估和安全施工距离应通过现场试夯振动测试确定,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

5.已确定的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宜按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实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

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6.强夯地基处理可与其他地基处理方法联合使用。

7.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应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和埋深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的有关规定对本规程确定的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

8.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当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尚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9.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做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工程,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10.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工程,当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公路软土路基强夯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公路软土路基强夯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1 路基 强夯技 术相关概 述
1 强夯技术的原理 :强夯法是将 一定重量的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 ) 后使其 自由落下 ,将重锤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 量 ,使地基土压密和振密 , 从而改善地基的力学性能 , 提高地基 的强度
和 支撑 力 。 2)强夯技术的优势 :强夯法是一种简单 、经济 、快速 、有效的地
6 2
工程 科 学
科 L 2 1 0 嗍 1 睥第 黼
公路软土路基强夯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陈华生
( 上饶市公路管理局德兴分局 ,江西德兴 34 0 32 0)
摘 曩 强夯法 已被实践证 明是 一种较好 、行之有效 的地基处理 方法 ,因此一杯广泛应用 于公路软土路基 的加 固工程 中 ,以下对地基处理的 强 夯施工 工艺探讨 ,以确保工程 的质量 。 关■谓 公路工 程 ;路基施工 ;强夯技术 中圈分 类号 r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7— 61( 1)7—020 U 6397一2 0020 6— 1 0
7m;强 夯 的总 平 均夯 沉量 达 到7 e 。 e 0r a3 2 Fra bibliotek 工要 点 .
基处理加固技术 ,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 ①加 固效果好 。强夯地基可降 低地基土的孔隙率 、减小压缩性 ,提高压实度 、增加干密度、提高土体 的压缩模量 ,还可 以改善土体抗震动液化 的能力和消除土 的湿陷性 , 可增加地基的均匀性 ,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②适用范围广。强夯法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 、砂土 、粉砂土 、湿陷性黄土、素填土 、人工填土 以 及难以用一般地基处理方法加固的抛石和工业垃圾等组成 的杂填土 。在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基处理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 。③经济性能好 。强夯 加地基一般无需辅助的建材 ,除了强夯机械的台班费用外 ,没有其它消 耗 ,因此费用低廉。其加固费用与桩基 、置换 、注浆 、加筋等处理方法 相比较常常是最低的。 2 强夯 加固机 理及处 理原则 挤密作用 ,指气 体的排 出。固结作用 ,指水的排出 。预加变形作 用 ,指的是各种颗粒成分结构上的重新排列 ,包括颗粒组构或形态 的改 变 。地基经强夯后 ,其强度提高过程可分为 :夯击能量转化 ,同时伴随 强制压缩或振密,包括气体的排 出, 隙水压力上升 ;土体液化或土体 孔 结构破坏 ,表现为土体强度降低或抗剪强度丧失 ;排水 固结压密,表现 为渗透 l能改变 ,土体裂隙发展 ,土体强度提高 ; 生 触变恢复并伴随固结 压密,包括部分 自由水又变成薄膜水 ,土的强度继续提高 。5 7 m m~ . 段 5 落, 仅在路床顶面进行强夯处理 ; . 1. Y落 ,对路面基层以下高 7 m~ 2 m/ 5 5  ̄ 度5 I 1  ̄和路床顶面进行强夯处理;1. T 2 m~1. 段落 ,对路面基层 以 5 7m 5 下5 m,1l r 0I 处和路床顶面进行强夯处理 ,依次类推 。对于填土高度大于 5 m的土质路基段和非 自重湿陷性黄土 ,原地面进行强夯处理 ,处理宽度 至坡脚外1 m;横向半填半挖路基强夯 ,在纵 向填挖交界处,沿路基垂直 方 向开挖2 宽台阶 ,向内做成4 %的坡度进行强夯处理 ; 向填挖交界 m . 0 纵 处设置1m过渡段 ,对于土质过渡段采用级配较好的工程进度和效益 。 5 其实 ,搞好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 、效益并不发生 矛盾 ,它们是相辅相 成、相互制约 、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 。工程质量搞上去了,减少了返 工, 相对来讲就节省 了时间、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 了人力、物力的消 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SZIRIQB1.10-20101.适用范围1.1强夯法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粉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加固工程;也可用于防止粉土及粉砂液化的地基加固工程;但不得用于不允许对工程周围建筑物和设备有一定振动影响的地基加固工程,必需用时,应采取防振、隔振措施。

2.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2.1.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2.1.2 编写强夯施工组织设计。

2.1.3参加业主组织的设计图纸会审。

2.1.4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2.2施工机具2.2.1夯锤:锤重8~25t,形状多为圆柱体,外壳用18~20mm钢板制作,内焊直径16~20mm,间距200~300mm的三向钢筋网片,并设直径50mm吊钩,对中焊接在底板上,夯锤中设置4~6个φ100~300mm排气孔。

内部浇筑C25以上混凝土,锤底面积3~6m²。

2.2.2起重机械:宜选用15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

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办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

2.2.3自动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2.2.4 推土机:用推土机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锚。

2.2.5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测量仪器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实验仪器。

2.3材料准备2.3.1回填夯坑的填料(砂石、粘性土等)。

2.4作业条件2.4.1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2.4.2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

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

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2.4.3 已选定检验区作强夯试验,通过原位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3.操作工艺3.1 强夯施工的工艺流程如下:清理、整平场地→测量场地标高→测放夯点位→试夯、确定参数→第一遍强夯→重复以上步骤,进行N次复夯→整平场地、满夯→质量检测、交工。

软基强夯处理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软基强夯处理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软基强夯处理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a.进行地质勘察和测试,确定地基的土质特性和荷载要求。

b.根据勘察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夯击能量、埋设深度、夯击间距等参数。

c.准备施工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包括夯锤、导管、承台、测量仪器等。

2.施工流程:a.首先清理施工区域,确保地表平整,清除大块物体和杂草等。

b.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划定夯击区域,并确保夯击区域内没有地下管线。

c.开挖夯击孔,孔径直径一般为0.6米,深度一般在地下3-8米。

d.清理孔底,确保孔底土壤的密实和平整。

e.安装导管,导管的直径一般为0.3-0.5米,高度略高于地表,以便安装夯锤。

f.将夯锤安装在导管上,并进行垂直校准,确保夯击能量的传递。

g.调整夯锤的冲击频率和重量,根据地基的土质特性和荷载要求,逐个进行夯击。

h.特殊情况下,可以在夯击点周围设置连通孔,以增加夯击的效果。

i.夯击结束后,进行夯点处的密实度和沉降观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j.对夯击后的地基进行检查和修补,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注意事项:a.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清理孔底和孔壁的杂质和松散土,保证夯击效果。

b.夯击时要控制夯击能量和频率,避免土体过于紧密或产生过度沉降。

c.夯击孔与孔之间的间距要适当,一般为夯击孔直径的1.2-1.5倍。

d.夯击过程中,要随时观测夯击点的沉降情况,及时调整夯击参数。

e.施工结束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和测试,确保施工质量和要求。

通过以上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方法,软基强夯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地基的使用寿命。

然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的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灵活调整和适应,确保施工效果。

软基强夯处理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软基强夯处理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软基强夯处理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1、强夯施工参数本工程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设计处理深度4.5m~9.5m;强夯参数:锤重15T,落高20m,能级3000KN-m,锤底面积3.1m2,夯实加固深度可大于10M,夯实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大于150KN/m2,夯击点间距为4m,正方形布置。

碎石墩长1.0~7.0m。

每点夯击6次,夯击遍数4遍。

最后对地表土作轻锤低落距满夯处理,能级1000KN-m。

要求根据试夯结果,进行正式重锤强夯施工。

选用履带式起重机作重锤的起吊设备,最大起重量为50吨,配自动脱钩装置,夯锤采用钢铸。

2、试夯试夯内容:本工程的试夯区选在××,试夯面积为2000m2。

试夯完成后要取得如下参考数据,用于指导施工;夯点夯击阵数、夯击数及收锤标准;采用静载实验测定不同地基承载力。

(1)试夯作业①施工放样确定试夯区;②按试夯要求布设夯点,并对夯点进行编号,标注显著的夯点标志,标明夯击顺序;③强夯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击点;④塔尺立于锤顶,水准仪测量夯锤顶标高,并作记录;⑤起吊夯锤至预定高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夯击能300T.m),⑥脱钩夯击;⑦塔尺立于锤顶,测量夯击后的锤顶标高,计算夯沉量,并作记录。

⑧重复步骤⑥~⑦,对照设计要求的夯沉量。

如夯沉量未能达到设计从中心轴线依次向两侧同时夯击下一夯点,如此反复完成全部夯击点的第一遍完成后要计算总的夯沉量及每个夯沉量及每个夯点的总平均夯击数,作为强夯施工的控制参数。

(2)试夯作业采集试验数据夯前夯后的场地标高:每20米一个断面,每断面测三点;记录每个夯点夯击阵数;记录每击的夯沉量,测定每个点的累计夯沉量。

(3)试夯数据处理分析静载试验得出的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结合对瑞利波检测到的地基波速的分析,确定承载力与波速的对应关系,为地基承载力的快速检测提供快捷、简便的经验数据。

根据夯前夯后的地面标高,计算平均夯沉量,得出置换深度,对照设计要求比较判定是否合格。

强夯置换加固软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置换加固软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置换加固软土地基施工工法一、前言强夯置换是地基加固的一种方法。

它是利用强夯施工工艺在建筑场地上形成一定深度的夯坑,在夯坑内回填高强度、低压缩性的置换材料,利用夯能打入软土层中,在地基中形成结构密实、有较高承载力的置换体;在通过满夯桩间土,使之充分排水固结,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改善软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能。

中铁十七局集团三公司石家庄基地11#职工住宅楼地基处理时应用了强夯置换加固软土地基,掌握了其施工技术,经总结形成本工法。

二、工法特点1.施工设备比较简单,一台起重设备(带夯锤一个)和一台推土机。

2.操作简便,劳动强度低,施工安全。

3.施工速度快。

4.材料价格低廉,且易于获取。

三、适用范围此法已用于处理泥炭、有机质粉土、非常软的粘泥,粉质土、亚粘土、沼泽地、湿陷性黄土等成功的案例,都取得了理想的承载力。

四、施工工艺(一)设计1.有效加固深度:H≈a(Mh)1/2式中 a——修正系数,一般黏性土取0.5,砂性土到0.7,黄土取0.35—0.5;H——有效加固深度(m);M——夯锤重(t);H——落距。

实际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很多,除了锤重和落距外,还有地基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顺序、地下水位以及其他强夯的设计参数等都与有效加固深度密切相关。

2.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小于6000KN.m时为1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KN.m时为200mm;(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3.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3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最后再低能量满夯2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多次夯击,锤印搭接。

4.两遍夯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强夯加固软土地基施工工法.doc

强夯加固软土地基施工工法.doc

强夯加固软土地基施工工法一、概述湖北西塞山电厂二期铁路工程DK0+260-DK0+700段为饱和淤泥质土和粘性土,设计采用强夯置换处理该处软基。

由于软基含水量大,压缩模量小,承载能力差,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滑动或固结沉降变形,对工程具有很大的质量隐患。

强夯置换在对土体进行置换、挤密的同时,又为强夯作用形成竖向排水通道,而强夯反过来亦增强碎石桩的上部加固效果等,彼此相辅相成,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二、工法特点强夯法是应用功能转换的原理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具体地说,它是利用起重设备将几十吨(一般8—40t)重锤,从几十米(一般6—40m)高处自由落下,给土以强烈的冲击和振动。

地基土在强大的冲击能的作用下,土体强制压缩或振密;土体局部液化,夯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逸出,经时效压密,使土体重新固结,从而提高了土的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

强夯置换桩是采用强夯技术制造成粗而短的“矮胖”形碎石桩 , 使之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和刚度。

强夯置换桩的桩体是以强夯机具和工艺造孔,并夯填碎石而形成,无胶结强度,刚度与膨胀系数介于土与柔性桩之间。

桩体能承受和传递压力,不能承受拉力和传递摩擦力,需在限制条件下方能成桩。

其在起加固作用时,饱和粘性土中以置换为主,排水固结为次,通过对桩间土的挤压和碎石桩的排水作用,使桩间土的土质得以改善。

三、设计简介1、强夯置换墩长度强夯置换墩的长度由地质条件决定,根据场地地质情况,强夯置换墩置换深度应穿透淤泥层,到达较硬土层上,并不小于7.0米。

2、单击夯击能强夯置换墩的单击夯击能根据现场试夯确定,根据置换墩的加固深度、场地地质条件及机械等,置换墩施工用夯锤直径2米,选取单击夯击能为3000kN.m;满夯施工用夯锤直径2~2.4米,选取单击夯击能为1000kN.m。

3、墩体材料墩体材料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和碎石等坚硬粗颗粒材料,粒径大于30cm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30%,且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0cm。

强夯处理施工技术要求

强夯处理施工技术要求

强夯处理施工技术要求1适用范围强夯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2一般规定承包商在编制加固方案和施工前,应详细了解加固范围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地下管线和构筑物,对振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或精密仪器设备等,当强夯振动有可能对其产生有害影响时,应采取防振或隔振措施。

强夯应在边坡防护、桥梁及其他设施施工前进行。

3强夯施工1、场地整平及标高要求(1)为便于机械行走和施工,强夯场地整平应大于强夯布点范围。

(2)强夯场地的标高,以所夯建筑物的基础底标高,加预留夯沉深度来定。

夯沉深度与地质情况,能级等有关。

2、试夯根据设计指标和地质报告,参照有效影响深度公式、结合实际经验,首先确定试夯能级,然后选择不同的锤底面积、布点间距、施工顺序、夯击遍数、单点夯击数等。

经过夯后测试,得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施工控制参数。

有条件时,对含水量较大的地基土。

为能提供各遍准确的间隔时间,最好做孔隙水压力消散试验。

试夯场地可选在本工程场地内或附近,有经验时也可在工程开始部分安排试夯。

3、强夯施工(1)按试夯确定的施工工艺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先夯击第一遍,记录每一夯点最后两击的沉降差值在设计规定的限值内即可进行下一夯点的夯击。

(3)按规定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第二遍夯击,夯击要求同第一次。

夯击点要布置在上一遍两相邻夯击点的中间。

(4)满夯(或搭夯)一般用点夯时30%~50%的夯击能满布夯击,主要为加固表层松散土体,夯锤搭接上次夯击点1/4直径进行下一点的夯击,直至全部夯完为止。

4质量检验与控制1、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后方可进行质量检验。

采用强夯处理地基时,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施工结束后7~14d,粉土地基施工结束后14~28d;采用强夯置换处理地基施工结束后28d。

2、强夯加固地基应采用标准贯入、静力触探试验对有效加固深度进行检验,检验数量为每3000m2抽样检验9点,其中标准贯入试验6点,静力触探3点。

强夯加固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加固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加固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采用强夯法大面积加固地基的施工。

2施工准备2.1机具设备2.1.1夯锤:一般为8t、10t、12t、16t、20t、25t、30t,常用的是10t、16t。

夯锤为钢质或钢板壳内充填混凝土制成,夯锤的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必须对称均匀。

夯锤的形状主要有方柱体和圆台体夯锤,锤底形状有平底、球底和锥底,铸钢锤根据需要可以铸造成带孔锤。

夯锤的吊梁必须牢固、可靠。

2.1.2起重机:起重能力为15t、25t、30t、50t和100t的自行式、全回转履带式起重机,起吊能力大于锤重1.5~2.0倍。

2.1.3辅助设备:三角架、龙门架、自动脱钩装置、水准仪和塔尺、钢尺、推土机、电焊机。

2.2作业条件2.2.1强夯施工场地应达到道路畅通,水、电接通,场地平整。

强夯施工之前,清除场区内不适合强夯施工的大块物体,对松软地面进行碾压。

2.2.2强夯范围内的地下和空中障碍物应清理或改移,对不能改移的障碍物必须查清其基础情况,采取保护措施,保证强夯时安全不破坏。

2.2.3强夯施工场地100m范围内,如有居民和危房,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施工噪声和振动的影响。

2.2.4临设房屋应整体性好,具有相应的抗振动能力。

施工场地不存放油料等易燃物品。

2.2.5设备安装及调试完毕,起重机运转应正常,起吊滑轮组与钢丝绳连接应紧固,安全可靠;起吊挂钩锁定装置与钢丝绳连接应牢固可靠,自动脱钩装置应灵敏,夯锤重量、直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夯锤挂钩与夯锤应连接牢固。

2.3技术准备2.3.1收集施工场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熟悉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强夯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做好技术交底。

2.3.2在强夯影响范围之外,事先埋设稳定可靠的水准点(基桩)。

2.3.3试夯工作2.3.3.1强夯前,应在施工现场选择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

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2.3.3.2试夯前,应对试验区原状地基土进行载荷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并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

关于地基(软基)处理强夯施工基本规定及施工验收要求详解

关于地基(软基)处理强夯施工基本规定及施工验收要求详解

关于地基(软基)处理强夯施工基本规定及施工验收要求一、基本规定1.强夯地基处理根据加固原理、适用条件和施工工艺可划分为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两种类型。

强夯置换法根据适用条件和墩体长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强夯置换法和强夯半置换法。

2.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具备下列条件:1)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2)人工填土地基应有填土场地原地表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表水分布及填土前的地表处理、排水、清淤等资料;并应有填土的岩土成分、土石比及颗粒级配等资料;3)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范围以及处理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资料;4)当地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以及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资料;5)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6)掌握工程场地周围的环境情况。

3.选择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宜选用强夯地基处理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强夯地基处理相结合的方案。

4.强夯施工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评估和安全施工距离应通过现场试夯振动测试确定,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

5.已确定的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宜按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实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

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6.强夯地基处理可与其他地基处理方法联合使用。

7.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应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和埋深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的有关规定对本规程确定的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

8.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当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尚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9.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做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工程,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10.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工程,当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强夯法施工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强夯法施工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强夯法施工摘要:我国市政道路网分布密集,路基土种类繁多,必须对市政道路路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

若路基强度较低,未能达到设计标准,不仅会造成路基施工质量欠佳,同时还会在路面建设完成后,出现裂缝、车辙等病害,严重影响驾驶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强夯法;施工目前,强夯法作为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的常用方法,在国内被广泛使用。

强夯法主要是采用大型起重设备将夯锤提升至一定高度后释放,对路基产生强大的夯击力,使路基土密实度和稳定性增加。

强夯法施工工艺简单,效果良好,且对大部分地质类型均可使用,但缺点是其施工噪声较大,不适宜在城市繁华地区进行施工作业。

1 强夯法原理强夯法施工原理主要包含动力密实原理、动力固结原理和动力置换原理三种:1.1 动力密实原理动力密实原理主要是利用夯锤给地面带来的强大夯击力,进一步压缩土层结构,这种夯击能量会克服土颗粒之间层层阻力并传递至地基深处,将路基土颗粒中的空气挤压排出,改变原本土层结构的弹性和塑性,减小空隙率,增加土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最终使路基土挤压密实、稳固,承载力和行车安全性得到极大提高。

根据先前相关研究,在1 000~2 000kN·m夯击能作用下,路基土承载能力可以提升2~3倍。

1.2 动力固结原理由于饱和黏性土内部孔隙中的水分很难被挤压排出,采用强夯法可以利用落锤自身巨大的重力作用使路基产生强烈震动,土层中的有机物被分解,导致局部发生液化,土体中的自由水从裂缝中排出,待孔隙水压力消失后,路基土触变性提高,同时土体强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强夯法一般适用于细粒饱和土,主要利用饱和土的可压缩性,使局部液化来改变土体渗透性,触变恢复后,土体强度即可得到改善。

1.3 动力置换原理动力置换包含整式置换和桩式置换两种,其主要原理是将回填的粗颗粒与原有路基土进行强夯置换,通过碎石内摩擦角和侧限来保持桩体平衡,因此,该方法对原本路基土承载力要求较高。

软基加固土桩施工规范要求

软基加固土桩施工规范要求

软基加固土桩施工规范要求软基加固土桩施工规范要求1 材料:1.1 水泥宜采用普通水泥或矿渣水泥,严禁使用过期、受潮、结块、变质的劣质水泥。

对每批进场水泥,应分批提供有关标号、安定性等试验报告。

1.2. 施工图设计对水泥的要求:采用标号32.5,严禁使用过期、受潮、结块、变质的劣质水泥,对每批进场水泥,应分批提供水泥出厂合格证、质检报告、批号等,所有水泥均应经过抽检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抽检频率为:1次/200吨进场水泥严格做好防潮工作,承包人对进场的水泥编好批号,做好存放时间记录,以便监理工程师检查,一旦发现水泥受潮、结块、变质立即清出现场。

2 成桩试验加固土桩施工前必须进行成桩工艺试验,应达到下列要求,并取得以下技术参数:2.1 满足设计喷入量的各种技术参数,如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喷入量等;2.2 确定搅拌的均匀性;2.3 掌握下钻和提升的阻力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2.4 全桩范围内进行二次复拌,成桩工艺性试验桩数不宜少于5根。

3 室内配方试验施工实际使用的固化剂和外掺剂,必须通过室内试验的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使用。

4施工工艺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整平原地面钻机定位钻杆下沉钻进上提喷粉强制搅拌复拌提杆出孔钻机移位。

5 施工机械应按固化剂喷入的粉体形态,采用以下施工机械组合:主要为钻机、粉机发送器、空气压缩机、搅拌钻头。

6 施工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1 采用粉体固化剂时(1)粉喷桩施工应根据成桩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操作人员应随时记录压力、喷粉量、钻进速度、提升速度等有关参数的变化。

(2)严格控制喷粉标高和停粉标高,不得中断喷粉,确保桩体长度;严禁在尚未喷粉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

(3)当钻头提升到地面以下不足50cm时,送灰器应停止喷灰,并用人工回填粘性土压实。

(4)全桩范围内进行二次复拌,使固化料与地基土均匀拌和。

(5)施工中,发现喷粉量不足,应整桩复打,复打的喷粉量应不小于设计用量。

软基处理——强夯法

软基处理——强夯法

软基处理——强夯法1.一般要求软土在我国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湖盆地周围及山涧谷地均有广泛分布。

所谓软土,从广义上讲,就是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以孔隙比及有机质含量为主,对软土进行勘察,鉴别指标见表1.1,同时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

表1.1 软土签别表特征指标名称天然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十字板剪切强度(kPa)指标值≥35与液限≥1.0 ﹤352.强夯法2.1适用范围、分类及特点强夯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土基的处理。

它具有工期短,造价低,工艺简单等特点。

按夯击区域分为满夯和点夯两种。

2.2强夯的作用2.2.1加密作用——排气。

2.2.2固结作用——排水。

2.2.3预加变形作用——重排土粒。

2.2.4触变恢复作用——提高强度。

2.3强夯的设计与参数2.3.1有效加固深度:H=(0.5-0.7)(Mh/10)1/2H——有效加固深度;M——锤重;h——自由落锤度。

对粘性土,式中的系数去0.5,砂性土取0.7。

此外,H还与地下水位、设计参数、土层的分布和性质有关。

2.3.2强夯设计参数2.3.2.1单点夯击能:它是M与h的积。

在我国,M一般取100~250kN,落距h为8~25m。

2.3.2.2最佳夯击能与夯击遍数根据深圳地区施工和设计的经验,本地最佳夯击能为500kN·m,重型夯击遍数在2~4遍,后用低能夯。

2.3.2.3间歇时间间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孔隙水的消散速率。

对砂性土,间歇时间取2min,可连续施工;对粘性土,由于其透水性差,不能连续施工,间歇时间在2周以上。

2.3.2.4夯点布置与夯距夯点布置一般为网格方式,点位形状有方形和梅花形两种。

夯距一般为5~9米,布置范围比基础大H/2。

第一遍夯距大,以后补夯插点。

2.4施工方法2.4.1施工机具300~500kN大吨位的履带式起重机,参考配置数量为:①满夯每天工作8小时,1遍两击,夯击能4000kN·m,按5000m2/台配置;②点夯每天工作8小时,四击,夯击能4000kN·m,按1000m2/台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土路基强夯加固施工工艺标准目录1. 适用范围 (1)2. 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1)3. 施工准备 (1)3.1. 现场准备 (1)3.2. 技术准备 (1)3.3. 机具准备 (2)3.4. 作业条件 (2)4. 施工工艺 (2)4.1. 工艺流程 (2)4.2. 施工步骤及方法 (3)5. 质量标准 (5)6. 成品保护 (5)7. 质量记录 (5)8. 安全、环保措施 (6)8.1. 安全措施 (6)8.2. 环保措施 (6)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填石、填土路基施工,其它等级道路填石路基施工可参照执行。

适用于加固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粉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高填土、杂填土以及“围海造地”地基、工业废渣、垃圾地基等的处理。

也可用于防止粉土及粉砂的液化,消除或降低大孔土的湿陷性等级。

不适用于对工程周围建筑物和设备有一定振动影响的地基加固。

2.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10—201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17);(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3430-2020);(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 /T D31-02-2013);(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

3.施工准备3.1.现场准备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与永久性的排水、截水系统结合,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3.2.技术准备(1)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2)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临近建筑物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隔振或防振措施消除强夯对临近建筑物的有害影响。

(3)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4)施工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

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5)确定夯击顺序,宜先边区后中部,或由临近建(构)筑物一侧向远离一侧方向进行。

3.3.机具准备(1)机械:强夯机、压路机、推土机、铲运机、自卸汽车等。

(2)一般工具:铁锹、手推车、坡度尺、钢卷尺或皮尺、放样线绳等。

3.4.作业条件排水系统宜优先修建。

土方填筑前,应在坡脚处设临时排水沟,将路面雨水引出路基坡脚外,临时排水沟与永久性的排水、截水系统结合。

4.施工工艺4.1.工艺流程图4-1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4.2.施工步骤及方法4.2.1.确定施工参数(1)夯击能的确定对夯击点依次完成夯击两遍称为点夯。

每个试验区面积不小于500㎡。

针对不同位置,第一遍采用单击夯击能2000KN.m(15t*13.5m)、第二遍采用单击夯击能1500KN.m(15t*10m),点夯完成后,最后再以低能量(1200KN.m)满夯夯平,每点夯打两击。

布点形式采用梅花形布点,施工击数6~7击,控制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cm,满夯能量选取1200KN.m,击数4击,锤印搭接1/4锤径,夯击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2)机械设备的确定强夯施工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履带式起重机根据锤重选用,当直接用钢丝绳悬吊夯锤时应大于夯锤的3-4倍;当采用自动脱钩装置,起重能力大于1.5倍锤重。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夯锤锤重及夯锤底面面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单击夯击能确定。

夯锤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锤或铸钢锤,底面采用圆形;对于粘性土、砂质土、碎石土,锤底面积为3-6㎡。

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

(3)夯锤落距确定单位夯击能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并通过试夯确定,对粗颗粒土可取1000-3000kN•m,对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m。

4.2.2.夯击遍数的确定(1)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3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具体工程根据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的要求,以试验结果确定。

对于颗粒细、透水性弱、含水量高的土层,宜采用减少每遍的夯击击数,增加夯击遍数;而对于颗粒粗、透水性强、含水量低的土层,宜采取加多每遍的夯击数,减少夯击遍数。

对于设计图纸给定的遍数及击数范围,采用试夯确定遍数及每遍的夯击数。

(2)夯击次数确定强夯施工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一般为5-15次)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同时满足: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能量大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

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检查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

(3)夯击点的布置夯击点布置与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梅花形或正方形布置。

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1.2~2.2倍。

试夯区场地面积不应小于500㎡。

加固土层厚、土质差、透水性弱、含水率高的粘性土,夯点间距宜大;加固土层薄、透水性强、含水率低的砂质土间距宜小,通过试桩确定。

图4-2夯击点布置图(4)夯击遍数间隔时间确定具体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凡是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夯坑周围出现较大隆起时,不能继续夯击,要等超静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

在一遍中若干夯击次数后出现上述情况,也要遵循这一要求,停止夯击,等超静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

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歇时间不应少于21d;对于粉性土地基,间歇时间不应少于21d;对于渗透性好的土地基,间歇时间不宜少于3d。

施工时首先保证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并做详细记录,其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流水顺序,安排合理的流水节拍,力争使各区段间达到连续夯击。

杜绝间隔时间未到就强行施工现象,确保强夯质量。

(5)强夯施工对夯击点依次夯击完成为第一遍强夯施工。

在第一遍强夯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压路机碾压两遍后进行测量布置夯击点位置及水准测量。

第二次按点夯平面布置图依次夯击为第二遍,以下各遍均按设计在中间补点,最后一遍锤印彼此搭接,表面平整。

强夯施工按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以单夯夯击能、夯击遍数和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为施工控制数值,并采用试夯确定的地表平均沉降量控制。

对渗透性较差的细粒土,必要时应增加夯击遍数,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

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不小于1/4夯锤的直径。

5.质量标准(1)强夯施工结束30d后可采用荷载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和钻孔取样试验等方法检验地基土强度的变化情况,评价强夯效果。

(2)实测项目应符合下表要求表 5-1 路基强夯实测项目6.成品保护(1)成型路基不得用作施工道路,施工中的重型车辆尽可能通过施工便道进出施工现场。

(2)坡脚2m以外及时挖掘排水沟,防止积水浸泡路基。

(3)地表土层为饱和粘性土层、夯坑底部有积水、作业区域存在地下水较高的现象时施工队伍首先应在地表铺设一定厚度的砂石或者块石垫层,以防范机械设备因重力下陷,同时有助于孔隙水压的消散。

(4)降低地下水位到坑底下面两米,夯坑以及强夯场地的积水应清理并排放出去,使其不影响后阶段的正常施工作业。

(5)雨期施工,当班填土当班推平压实;夯后夯坑立即推平,压实,使高于四周。

7.质量记录(1)强夯施工原始记录表;(2)石料强度、试验记录;(3)测量复核记录(道路中线、高程、宽度测量记录);(4)土工实验报告;(5)静载试验报告;(6)静力初探报告;(7)标准贯入报告。

8.安全、环保措施8.1.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安全保证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并组织安全有关人员参与施工管理,对施工中的安全控制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2)贯彻全第一,预防为主,教育开路,制度确保的方针,坚决杜绝人为重大事故,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施工。

(3)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改善不安全的工作条件,纠正不安全的工作方式,确保安全施工,施工前,必须向强夯机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进行详细分工,并严格按有关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4)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牌,按规定佩戴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

(5)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危险工作地,未经许可不得控自拆除设备上的安全防护装置,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操作机械设备。

(6)强夯作业必须有专人统一指挥,指挥人员信号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吊车司机按信号进行操作,施工区域周围设置明显的隔离标志和警示标志,并安排专职安全人员不间断巡查,闲杂人员严禁进入施工区域。

(7)遇大风及雨雪天气或能见度低视线不良时,不能进行强夯作业,夜间无足够照明时不能施工,雨季施工有防雷措施。

(8)强夯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服从安全管理员的领导,上岗人员必须坚守岗位。

(9)机械设备应定期检查、保养,不定期随时检查强夯机械,对重要部位及机件(脱钩、钢丝绳、夯锤挂钩等)要加强维护,发现故障及破损立即维修或更换,保证机械无带病作业现象,确保施工安全。

外露传动系统必须有防护罩。

(10)施工前做好施工安全交底,施工过程中,安全员随时检查安全情况。

8.2.环保措施(1)现场生活垃圾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不得随意丢弃,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防止污染周围环境。

(2)现场存放油料必须对库房进行防漏处理,储存和使用应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质。

(3)对施工噪声应进行严格控制,夜间施工作业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4)施工临时道路定期维护和养护,每天洒水 2~4 次,减少扬尘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