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情理结合手法的运用

合集下载

景情理交融 形意神兼备——朱自清散文《春》赏析

景情理交融 形意神兼备——朱自清散文《春》赏析

景情理交融形意神兼备——朱自清散文《春》赏析朱自清散文《春》写了一片绚烂且活力充沛的春天图景,令人回味无穷。

读者从中感受到春天所带来的生机勃勃和诗意美好。

这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一、文中的春天景物;二、文中的景情理交融,形意神兼备。

一、文中的春天景物《春》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开头,描绘了一幅绚烂而春意盎然的图景。

作者通过清新流畅、细腻细节鲜明的文笔,把春天的容颜一一展示给读者。

浅浅晕着绿色的春光,悬挂在蓝蓝天上,一抹轻细的云抚佑着;地面上原野里小草,向着晨曦抖落满满的露珠,绽放着大地的美丽;再往前看,江面上漂流着萤火般的小船,静静地伴着鸟儿歌唱;再往远处的伊迪河边,桃花枝挂满岸,空气中漂浮着芳香,把春天的景致完美地展示给读者。

二、文中的景情理交融,形意神兼备《春》不仅是一片绚烂春景,更是一份完美的景情理交融,形意神兼备。

作者运用了抒情的手法,赋予读者欣赏的心情。

通过描绘的实物景色,读者看到的不仅是丰富的春景,更被温和淡雅的情感所感动,有一种虚实交织的感受,使读者一览景象之余,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深情。

朱自清的诗句更具有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唤起了春天暖暖的感觉,宛如自然赐予我们不可思议的安慰。

《春》以优美细腻、抒情舒缓的文笔,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景色,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篇充满诗意的文章,就是朱自清景情理交融,形意神兼备的典范。

正是这种“景情理交融,形意神兼备”的才华,丰富了《春》的内涵,使其成为一篇经典的散文作品。

朱自清《春》描绘了一幅精彩迷人的春天图景,将景物的外表细腻、真实的表现出来。

另外,作者运用清新质朴、抒情优美的文字,把春天所带来的活力与美好感受展现给读者;同时通过描绘的实物景色,表达出一份深情,感受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这篇《春》,才华横溢、优美流畅、在回味中彰显着朱自清超凡的文学才华。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散文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散文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散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散文昨天下午在公交车上,听朋友马实惠讲,今年他的孩子参加高考,用的是全国卷,作文题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不由使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多“意料之外”的事,仔细想来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容应对,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019年我的侄儿升初中,哥嫂自然会把侄儿分班的事交我办理。

说实在的我已经在校工作整整16年了,平时与领导和各位老师和平共处,自认为关系还不错。

分班之事可以说三个手指捏田螺,小事一桩。

当然孩子读书关键靠自己。

因为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我对此事十分负责。

8月25日我先跟马校长打招呼,他说没问题。

第二天我又跟班主任王老师说:“万一我侄小强不是分在你班,你再跟校长提醒一下,你帮我操作一下。

”王老师爽快地答应了。

8月31日下班时,我再次找马校长强调此事,并把名字抄给他,他依然满口答应,我也就心安理得地回家了。

晚上8:00嫂子打电话问我,我叫她尽管放心。

谁知刚放下电话机,意料之外的事真的发生了,王老师打电话给我说:“小强不在我班,后来我跟校长说了,他讲不要调了,现在我也不知小强在哪个班。

”我一听,惊呆了,这下子我的脸往哪儿搁?马校长你也太不够情意了:五年前马校长入党材料是我写的;三年前苏州市对我校进行验收,校长的听课笔记也是我一边开会,一边给抄的;暑假对退休教师进行慰问是我代你东奔西跑的;开学前两天,又是你打电话叫我喊几个小伙子到校搬运教材的……再说调班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更何况又是你答应的,这事于情、于理、于法我想不通,我痛心……2019年9月,我在《苏州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亲情敌不过几张假币》,说的是张女士帮她的亲戚开了五百多元的香烟,晚上竟然发现其中有两张假的百元钱,这意料之外的事让张女士气愤不已,她赶紧向报社记者反映情况,记者的一名话:“亲情敌不过几张假币”让张女士恍然大悟,如此看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以后得小心才是。

散文的文体知识

散文的文体知识

散文的文体知识散文的文体知识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

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文的文体知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文的文体知识1散文分类(一)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1、记人散文。

记叙人物的散文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周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2、叙事散文。

记叙事迹的散文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寄情于事。

所叙述的事件可大可小,可一件也可多件,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也可以是片断的组接或特定场景的描写。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二)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传达作者具体生动的情怀)1、托物言志(象征)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

如八年级下的咏物抒怀《海燕》《白杨礼赞、》《石榴》《紫藤萝瀑布》2、借景抒情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如九年级上《绿》《囚绿记》(三)说理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借助一定的意象,阐述道理,也不乏抒情)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特别说明1、把握阅读题型和规律:整体感知——思路把握——要点概括——内容理解——词句品味——手法分析——联想迁移——自由欣赏——发表见解2、思维训练与习惯养成【纠正阅读习惯】1、分析文章题目:中心、线索、人物、事件等。

散文写作手法有哪些

散文写作手法有哪些

散文写作手法有哪些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

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文写作手法有哪些。

欢迎大家参考!【散文写作手法有哪些】一、常用记人散文文学创作格式记写人物的方法种种,而常用的不过如下五种:引联式、转情式、议证式、寻访式、纪传式。

1.引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就是:睹物思人M18x回忆起欤物议人,总结全篇。

例如《一件稀有的衬衫》就是这一式的典范篇目。

采用这一套路的关键就是M18x回忆起的引爆物应打听不好,例如:一张照片、一本日记、一封书信等,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起者品格与某些特定经历的物品,均可做为引发M18x的引爆物。

其次是所回忆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品质,并且要与引起你产生联想的触发物相照应。

切莫写成触发物是触发物,主体部分人物的行为与触发物无干。

第三就是结尾欤物议人,它的促进作用之一就是总结全篇带出文旨;促进作用之二就是与结尾联结。

因此,从什么地方M18x连绵不绝还应当再返回什么地方回去。

其思路图实质上就是一种插叙的形式。

只不过它就是因物而带出回忆起,不是因事而引发的回忆起。

2.转情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怨的产生怨的淡化快乐的萌发快乐的发展快乐的深化。

或者反过来:快乐的产生快乐的淡化怨的萌发怨的发展怨的深化。

这一式是学生必修式,因为用这一式写出的文章就是复杂的记叙。

用这一式去落实大纲中有关复杂记叙的要求,是事半功倍的。

而且这一式又是记事、抒情、记人三种文章的通用式。

例如,用本式写我的朋友、我的好老师,我的理想等都是得心应手的。

可以说,这一式不仅在记人套路中,甚至在整个记叙、抒情套路中都属于当家套路。

运用这一式应当特别注意四点:①已经开始的贬低应当适当,为下文由怨转爱留余地,伏击笔,不然下文就无法转回了。

因此已经开始的怨一定就是误会,就是仇恨一类的东西。

②必须特别注意以后的每次感情变化的原因必须可靠、自然。

③必须特别注意结尾的褒奖升华必须有方,杨朔就是搞了个梦,当别人都在作梦时,你就可以冷静地写篇日记,思索着凝视远方等候。

散文话语方式

散文话语方式

散文话语方式
1.描述法:通过细腻的描绘来展现事物或场景,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
到作者的所见所感。

这种话语方式注重细节和感官体验,常常运用丰富的形容词和比喻手法。

2.叙事法:通过讲述故事或事件来表达情感和观点,这种方式通常包括情节
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背景的描绘等。

叙事散文常常富有情节性和冲突性,吸引读者的兴趣。

3.议论法:通过分析和议论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见解,这种话语方式注重逻
辑和理性,通常包含论点、论据和结论等要素。

议论散文常常富有思辨性和说服力,能够启迪读者的思考。

4.抒情法:通过强烈的情感和主观感受来表达,这种话语方式注重情感和感
性,通常运用直接抒发情感的方式,如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抒情散文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感动。

叙议结合、情理交融

叙议结合、情理交融

叙议结合情理交融在古代散文中,叙议结合、情理交融是比较常见的安排材料的方法。

运用此法产生了不少流传千古的佳作,一部《古文观止》就可以欣赏到许多叙议结合、情理交融的生花妙笔。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也不乏这样的美文,如杜牧的《阿房宫赋》、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司马迁的《屈原列传》、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等。

叙议结合、情理交融中的叙,是叙述事实;议,是表达见解,是表达对所叙述事实的看法、议论;而情则是贯穿于叙事和议论之中,或酣畅淋漓、或含蓄婉转、或若隐若现地表达着作者的爱憎、同情、讴歌等。

熔多种表达方式于一炉,笔法灵活,摇曳多姿。

以叙事做依托,以议论画龙点睛,以抒情煽情造势,以描写渲染铺垫,增强文章表现力、感染力。

人们往往将记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方式分别运用,如果将它们自然融合起来,组成一套“组合拳”的话,就会使得文章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

叙述强调一个“清”,它的主要任务是对“事件”进行“陈述”,以“明白”为目的,清清楚楚,条条理理;“议论”强调的是一个“透”,它的主要任务是对作者独到的“见解”进行“阐发”,以“透彻”为宗旨,析理入微,淋漓酣畅;“抒情”则强调一个“真”,它的主要任务是抒写客观事物引发的自我内在感情的波浪,以“真挚”为崇尚,真情实感,真心诚意。

如能在一篇文章中,自然地揉进多种表达方式,并做到“清”、“透”、“真”,那就可以称为文章中的“上乘”了。

下面就请读者与笔者一道欣赏《五人墓碑记》这篇叙议结合、情理交融的至文。

古代的墓碑记属于杂体,常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本文即具有这样的特色——既记录了有关五位义士的斗争史实,又在议论中抒发了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文章前两部分侧重记叙,第三部分侧重议论。

但两部分之中,记叙和议论又互有穿插。

比如文章开始,作者先简述建碑一事,接着用“呜呼,亦盛矣哉”抒发感情,再用“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作为反衬,插入“独五人之”的议论,是以叙为主,叙中有议。

高考语文学习提升课堂:议论性散文--情理兼备,形散神聚

高考语文学习提升课堂:议论性散文--情理兼备,形散神聚

高考语文学习提升课堂:议论性散文--情理兼备,形散神聚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也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

从“议论”的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观点;从“笔法”的角度看,它是“散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它侧重的是对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一、内容上的众星捧月与情理兼备议论性散文可以笔涉古今中外,围绕文章中心,让多种素材有机交织,充分展示内容的丰富多彩,在具备说服力的同时兼具感染力;或者说,在众星捧月的材料组合中,产生情理兼备的表达效果。

如作文《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就是范例。

【示例】请允许我从家事谈起吧。

家父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中医,他经常翻阅的一本书是已经泛黄的《黄帝内经》。

上初中后,我粗略学了点文言文,也试图读懂家父奉若珍宝的《黄帝内经》——如“形劳而不倦”,指身体劳累,但精神却不疲倦,应该是一种很舒服的状态了。

后来,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字源,他在黑板上写出繁体的“勞”字。

他说:“‘勞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两个火,中间的秃宝盖代表房子,下面的力指代劳动。

整個字的含意是:在房间点灯,夜间劳作。

”我想,“劳”真是个苦中藏甘的汉字呢!在思品课上,老师说:“马克思曾说过,‘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我听了,忍不住叹服、点头。

是的,当体力劳动被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时,我庆幸来自《黄帝内经》与仓颉的珍贵提醒,恰逢其时地进驻了我稚嫩的生命,这让我幸运地承继了来自远古的一脉香火,无论外界风气怎样吹,我都能做到不摇摆、不浮躁、不庸懦、不愚钝。

作文自始至终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将身边事、书中事结合起来,从《黄帝内经》一句“形劳而不倦”释义,从繁体“勞”字的字源分析内涵,从马克思的名言中强调。

由此可见,作者平时阅读涉猎广泛、积累丰富,作文时自然能厚积而薄发。

二、写法上的由事入理与取譬设喻“由事入理”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构思方式,多从生活中的小事写起,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言一行都能成为文章的起点;从小事出发,表现的却是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

(初中语文)绘声绘声 情理交融——“养性怡情”类散文写作指导

(初中语文)绘声绘声  情理交融——“养性怡情”类散文写作指导

绘声绘声情理交融——“养性怡情”类散文写作指导江苏吴应海“养性”指修养身心,涵养天性;“怡情”指陶冶情操,放松自己。

古往今来,中国的文人们,特别重视养性怡情,自我修炼。

而他们修身养性常用的方法就是,走进自然,走进奇山异水,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去除杂念,净化心灵,并从中感悟人生哲理。

在这方面,留下了许多精彩的诗文。

像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前面谢冰莹的《爱晚亭》、吴伯箫的《海》、鲁先圣的《七星台观星》、路漫漫的《追寻桃花源》,莫不如此。

作为一名中学生,走出居室,走出校园,投入自然的怀抱,去感受山的雄伟,水的浩淼,天的高远,云的飘逸,养性怡情,愉悦身心,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写出,抒情言志,表达心声,很有必要。

那应该怎样来写这类文章呢?一、精选对象大自然景物众多,山水林石,花鸟虫鱼,都是我们人类所喜爱的对象。

相信同学们一定有着许多外出游玩、亲近自然的经历。

那到底写哪一次出游经历,写哪些景物呢?筛选的原则有三个:内心最喜欢、观察最仔细、感触最深。

写最喜欢的景物,才能带着感情去写,让字里行间充满真情;写观察最仔细的景物,才能如数家珍,生动传神;写感触最深的景物,才能有感而发,表达理趣。

比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小石潭周围那种幽深冷寂、孤凄悲凉的氛围,正好契合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令他感触颇深,继而引发共鸣,行成文字,借景抒情。

而吴伯箫笔下的“海”,之所以雄伟、壮丽,令人心驰神往,显然是因为他对海进行了深入仔细的观察,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了进去。

确定写什么之后,还应再确定一下写作重点,何时、何物作重点描摹,又有哪些内容一带而过,事先要想清楚。

二、定好顺序写“养性怡情”类散文,肯定离不开写出游经历,写所见景物,这就牵涉到写作顺序问题。

常用的写作顺序是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边走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武陵人“缘溪行”“复前行”“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随着此人的行走,各种景物纷至沓来,真可谓一步一景。

情与理的交融

情与理的交融

情与理的交融--评苏叶的《总是难忘》能够有幸品味到苏叶的散文得益于廖老师为我们做的有关苏叶的介绍,作为湘籍散文作家的苏叶,其创作始于80年代初, 10多年来,她的作品数量不是很丰富,但大都显得很纯粹、地道。

她的散文作品,语言优美隽永,清新自然。

写人述事、描景言情,均有很高造诣,在国内颇享盛誉,宛然女性散文大家。

其作品被选入各种散文选集。

出版有散文集《总是难忘》、《苏叶散文自选集》等。

代表作品《总是难忘》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经典。

苏叶的《总是难忘》令我感受颇深。

作者将自己在四中生活的真切体验及真实情感合盘托出,给人以开缄论心之感,我仿佛走进了作者那敞开的心灵,听她倾诉衷情,那么纯真如痴,朴素自然,有了让人反复品味的魅力。

在文中可以看到作者最得意、最留念的是那天真无邪、无所束缚的生活,使她在时过境迁许多年以后,依然“总是难忘”。

在青涩的少女时期,他们一起逃学,旷课,撒谎,闹课堂,偷毛桃、桑棋,挖野菜,抄作业;上街买零食,看人代写家书,见工人流汗;在放学以后,翻过菠萝山,直奔清凉寺,调皮捣蛋,拽住粗麻绳乱撞大钟,笑听着老尼姑的怒骂;在黄昏时分大家踩动碎石,结伴回家;与好友张月素一起谈论天文、文学;在女子班级一同捉弄代课老师,直至老师一去不复返;语文课上,那“卿卿复哪哪,木兰当户织”,“书声如令,掌声如蹄,宛如花木兰盖世无双的骑兵队,乘雷挟电掠过了课”,那激昂之声至今还在我的耳旁回荡.而那“喝过笑婆婆尿”的王悦雅的恶作剧,也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跟随他们一起欢笑。

作者的四中生活快乐放肆然而又意趣无穷。

那种孩子般的顽皮、甚至捣乱之所以能让读者理解是深缘于文中隐藏的真挚浓厚之情,而这种情感的抒发自然随意,是一种自由性灵的自在抒写,它不虚假、不伪善,摇响了读者共鸣的钟。

情真义切,《总是难忘》不仅具有散文所需的感情真,而且性情真、本色真,真实的性情自然袒露能让我看到作者的爱好、趣味、性格、品行,甚至声音容貌、风度气质。

情理交融 彰显深刻——议论性散文写作视角浅析

情理交融 彰显深刻——议论性散文写作视角浅析

情理交融彰显深刻——议论性散文写作视角浅析江苏张家港市沙洲中学(215600)钱双萍[摘要]议论性散文是近年来学生乐于实践的一种文体。

文章从“以事入理,拓展思想深度”“以物说理,融通人生之道”“以法布理,彰显独特构思”等视角切入,以更好地探究议论性散文的基本特质与写作规律。

[关键词]议论性散文;写作视角;思考[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2)01-0004-03近年来,高考作文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凸显思辨与彰显文采的议论性散文,因文风独特、情感丰富、思考深刻而格外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

议论性散文,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典范议论文,更为灵活,值得学生学习与实践。

一、议论性散文的基本特质议论性散文是介于散文和议论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借助散文的笔法发表议论,用议论的方式表达观点,显示出理趣与哲思。

其本质上还是散文,常常借助文学性语言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来说理,以情感染读者。

议论性散文的优点明显。

一是写法灵活自由,打破传统议论文写作模式的束缚,让学生有自由创作的空间。

学生或从生活事件入手,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形成自己正确的观念、判断;或借物喻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悟透人生大道理;或自我感发,由表及里,咀嚼思考,分享人生体悟。

二是用文学性语言来说理,常常运用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片状结构语言,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

二、议论性散文的写作视角(一)以事入理以事入理,,拓展思想深度先哲说,大凡辨事,必以理推。

生活现象、生活事件等,都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它们往往会折射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

写作中,学生可以去挖掘它们的内在意蕴,去探寻它们背后的大道理。

如何以事入理?首先,学生要学会就事论事和透过表面看本质,提炼生活现象或生活事件内部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形成自己的认知。

其次,学生要学会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寻找生活现象或生活事件之间的联系点,掌握串珠成线的写作模式,以小见大、由表及里,去挖掘生活现象或生活事件背后的生活哲理,并用精简的议论予以阐发。

2019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9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1
文体知识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 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 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 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感悟的一种文体。
一、特点: ①形散而神聚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 叙述、描写、议论、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①运用术语,点出所使用的手法(表现手 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 ②结合文本,阐释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 ③简述好处,鉴赏手法的作用或效果。
描写方法(特点)
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 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③、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 A、结合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蝉噪林逾 静,鸟鸣山更幽) 虚实结合 :如《雨霖铃》 正侧结合:如《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点面结合 : 如《江雪》 B、对比:明与暗、昔与今《粮食》 C、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 D、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
一、特点: ②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者对 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 思考和精心提炼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 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③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二、散文的分类 ①叙事散文:以小见大 ②写景咏物散文:意蕴丰富,含意深远 ③抒情性散文:直抒胸臆,朴实自然 ④哲理性散文: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 所无 ⑤ 文化散文:文化意象,文化韵味
着眼整体,体会主旨句
主旨句即“文眼句”,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 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 理解、体会时,既要把握本句的字面意思,联系该句 所处的语境,更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概括此主 旨,结合主旨,特别注意作者蕴含其中的观点、态度 及情感的把握。

情理互补,读出散文滋味

情理互补,读出散文滋味

的 调 侃 ,甚至 还 会 有 不 断 的 掌声 , 煽 情 的 激 励 其 。 实 , 热 闹 不 一 定 是
激 活 兴 趣 的 良方 , 搞 笑 也 不 一 定 是 拉 近 距 离的锦 囊。 崇高真挚又
带 着哀 伤 的 情 感在 笑 声 中只 能 变
得 肤 浅 随 意 甚 , 至 消 解 殆 尽 。 没 有
情理互祢 , 读出散文滋味
⑩ 郭惠宇
教 读散 文 , 读 出滋 味 当是 要 义 。 学生在 滋 味 的 涵 泳 中 ,感 受情 韵 的 丰 厚 领 , 会 思 想 的 升 华 , 体 会 语 言的魅 力 , 而 滋 味 的产生 不 外 乎 情理 两 端 。
余 秋 雨 的 散 文 《道 士 塔 》所 表
“ 敦 煌 ” 的 阅 读 链 逐 , 层 剥 笋 式 地 展
开 文 本 展 , 开 教 学 , 由 此 呈 现 本 文
“ 因 实 出 虚 , 抒 写 自我 ” 的 写 作 思
路。

者的
宏观

iy,
/~ , -

:既


到 文 章在 整 个 单元 中的 位 置 , 由 此
确 定 自己 教 法 的 选择 ;叉 考虑 到 学
生 实际 的 阅读 心 态和 特 定 阶段 的
阅 读特 点 , 由此 安 排 适 合 的教 学 目 标 ,由此 激 活 学生 的 阅读 兴 趣 。 这 种 理 性 态度 ,体 现 在教 学的每 个环 节,体 现 了“ 用 教 材教 ” 的 迁 移作 用 。
伤 痛 . 由此 唤 醒 学生 的使 命 感和
责任 意识 。
需要 指 出的 是 , 我 们 提 倡 语
文 教 育要 有情 , 语 文 教 师 的教 学 要 有激 情 , 但 激 情 的释 放 需要 依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经典散文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经典散文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经典散文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经典散文
昨晚工余和同事聊天,偶尔听听八卦,看到另外一个走过,她就说起怎么会传他和谁一起去游泳?她是坚决不信,许只是约好一起带孩子去吧,不可能会……
我不在意地说,没不可能的吧。

她说他那样子怎么可能让谁看上?然后又说起十几年前学跳舞时候,他就曾经老是邀她跳,“要我是现在的脾气,早一句话噎一边去了……”
我们其实经常遇到“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事,因为我们有了太多耳濡目染,对这世界的“规矩”“规则”什么的早失去信心,但我们仍会时不时吃惊:“啊,他竟然又……”
这也是给我们的小礼物?让我们不喜欢平静的心死水微澜?“看热闹的'不嫌事大”?
“人生在世不过是让人笑笑,偶尔笑笑别人”……
落到自己身上、头上的当然是很严重的,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感受。

登高为题的景情理结合的散文800字

登高为题的景情理结合的散文800字

登高为题的景情理结合的散文800字篇1:李白曾有诗曰:“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王维则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可见,登高自古便有赏景怀人之意,而且人们往往喜欢于九九重阳登上高山,俯城望天幕,邀月怀故人。

登高山确有其妙处,一则山高人为峰,俯瞰夜色,仿佛瞬间便有四海归心之胸怀;二则可站在离天空最接近的地方,与明月对话,听星子回响;三则感受热闹,尤其是重阳节前夜,这佳节气氛更随人声沸腾,如当夜灯火翻涌。

重阳节登圭峰山是葵乡风俗,作为土生土长的新会人,我自有这体验。

然而,这种在人缝中穿插的活动又未免有些喧闹,偶尔即可。

于我而言,登高最安静且最亲切的地方,是自家天台。

天台不大,却足以容纳天地。

我常常独自登台,夜观天象。

诚然,我非懂天象之人,望之,乃观云卷云舒,星隐星现。

若然是黄昏,天清气朗之时,就更有一番绚丽之景。

夕阳西沉,余晖在远山与高楼之间划过。

云彩翻涌燃烧,如凤凰起舞,天空一片嫣红。

当然,浪漫不能独享,当你睁开双眼,也许家里的花猫与黑狗已在你脚边,或追逐打闹,或安静地看着你,等待着什么。

类似经验母亲最有发言权。

有时夜晚饭后无事,母亲会走上天台,于夜幕与小板凳之间打开手机,了解各路咨询,似乎茫茫宇宙,尽在一掌之中。

这样的时候,花猫与黑狗便总会乖乖地分卧两旁,纹丝不动。

天台的一边放满了盆景,当中许多是爷爷留给父亲的。

对他来说,登上天台给盆景灌溉或修剪,多少是跟爷爷在天之灵的一种对话。

赏景怀人,父亲平凡的背影,凝聚着登高的传统人文意义。

晚饭时分,摆上桌椅,天台便即可变成露天饭厅。

浸润在绚丽的黄昏下,一家人染上的不仅是一抹夕阳,更是几分诗意。

饭后撤盘换杯,泡上一壶热茶,把盏临风,望云淡星稀,举杯邀月,歌人生几何。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登高也不在高,在乎的是一种心境。

其实,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人生变幻无常,登高,无论是祈福避邪,还是赏景怀人,求的是一家团聚,是心境上的一份平静。

景情理交融 形意神兼备——朱自清散文《春》赏析

景情理交融 形意神兼备——朱自清散文《春》赏析

景情理交融形意神兼备——朱自清散文《春》赏析朱自清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作品更是所有文学爱好者的最爱。

其中,《春》是他的重要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积极乐观的思想和美好的情调。

朱自清的诗歌富有深度,而他在《春》中描绘出来的春天是宁静而又丰满的,充分表达了一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精神。

首先,他描绘出来的春天洋溢着积极和宁静:“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些诗句反映了春天的宁静和适度的活力,更优美的是,这里有一种安抚的感觉,就像自己可以安心地欣赏春天的美,不用担心它会波澜起伏。

此外,朱自清在《春》中还表达了一种来自自然的美好感受,“春天的一瞥都给人以无限的憧憬。

”“百花香里说春着,莺啼燕语闻芳草。

”这些诗句描绘出来的芳草春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小世界,让人沉醉其中。

另外,朱自清在《春》中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乐观和积极态度,“杨柳岸分外明,潮水落。

”“尽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在诗中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表达了一种积极而又宁静的心情,充分展示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努力追求梦想的热情。

此外,《春》也充分表达了朱自清理想领域中的和谐主义,他在诗歌中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美丽景色:“山中听犬吠,江上看船程。

”这句话传达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朱自清希望人们能够和谐共存,取其精华,舍其糟粕。

朱自清的《春》不仅表达了他对这个季节的热爱,更充分展现了他理想领域中的和谐理念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潜移默化,充分展示出作者无比深邃的情感和美好的人生理念。

从朱自清的思想、文学作品来看,他的艺术主张不仅仅是表达个人情感,更是一种关乎整个社会的主张。

他所描绘出来的人生意象既深刻又宽慰,不仅能激发人们的美好憧憬,更可以引发人们对理想的追求,激发人们的积极生活态度。

总之,朱自清的《春》刻画了春天的美丽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并充分展示了他具有影响力的和谐主义理念。

故都的秋景情理法

故都的秋景情理法

故都的秋景情理法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的作品,文章通过对北平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文章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将故都的秋景与作者的情感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清、静、悲凉的氛围。

在描写秋景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故都的秋》不仅是一篇景物描写的美文,更是一篇抒情散文。

作者通过对北平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文章中的秋景情理交融,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景情理合一的名家散文

景情理合一的名家散文

景情理合一的名家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名家名篇(精选11篇)写景抒情散文名家名篇(精选11篇)写景抒情散文名家名篇篇1那一段弯弯曲曲,坎坎坷柯的村路我走了无数遍。

那时的早晨,晚上。

我都在那条小路上奔波。

细数它身体的每一筋,每一棵血管。

每天早晨,霞光初照时,我会与每一重山问好,向每一汪水致意。

欣赏那叠叠黄土,汪汪碧水所独具的韵味。

残阳西下时,会与同事一起感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落寞。

我独自飘荡的脚步,总在它的落枫里歌唱。

我美丽的梦想,总在它的舞裙里放飞。

一名乡村教师,注定了与其中一段乡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曾经,我不知晓有这样一个学校。

只有偶尔路过时听见过它的名字。

在我年轻的脑海里,那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它代指了一个遥不可知的地方。

第一天去上班时,绵绵阴雨。

家人问我知道不,我说没事。

自己去找。

穿着结实的鞋,打着伞,我出门了。

开始了一个人的跋涉。

那路是宁静的,不可知的,绵延的。

就像我跟同学们无数次去游玩的充满神秘的景点。

秋风残雨,九月的天。

有着秋的萧瑟。

云,似乎在哭泣着。

天色尚早,带着对未来的渴望,对自己事业的追求。

在这样的大冷天里,我向前走着。

一路上,没有人。

冷天,谁都舍不得暖和的被子。

偶尔的狗吠,吓得我心惊肉跳。

路上多半是稀泥,幸好有些地方有石子。

不会让我的鞋子全军覆没,还可以有鼻子眼睛。

雨把伞打得啪啪直响。

向前走,雨又顽皮地跳到我的裤子上。

冷风吹来,感到好冷。

那天,一路上,灰色的山,灰色的天,在雨中,显得肃穆而苍凉。

那路,感觉好长好长。

可能我走了一个多小时都还在路上。

从身上到心上,都只感到冷。

空荡荡的路,空荡荡的山。

空旷的天底下只有我孤伶伶的身影。

雨打湿了我的膝盖,裤子。

泪,差点要滑落下来。

但我拼命咬住嘴唇。

不让自己掉眼泪。

我那时想到的就一句书中的话“想哭就不准自己哭,实在忍不住了,找根单杠把自己掉起来,打死都不准眼泪掉下来。

”最终我战胜了自己,没有让自己哭。

因为太早,一路上,没有学生,没有行人。

景情理交融 形意神兼备——朱自清散文《春》赏析

景情理交融  形意神兼备——朱自清散文《春》赏析

景情理交融形意神兼备——朱自清散文《春》赏析
张庆营
【期刊名称】《学生之友:初中版》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不仅在解放前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编的《语文》第一册,也收录了它,多年来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的范文。

它以唯美的诗歌化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象: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春风和煦,细雨绵绵,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春天里的人们,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

所以说,《春》是一幅风光秀美的画卷,是一曲热爱生活的颂歌。

【总页数】1页(P13-13)
【作者】张庆营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朱自清散文的情与景赏析 [J], 石翠丽
2.敢遣春温上笔端——朱自清散文《春》赏析 [J], 刘世林
3.绘寥廓绚丽之景,抒壮志豪迈之情——《沁园春·长沙》情景交融艺术特色赏析[J], 祝杏清
4.鲜灵流动的春天形象——朱自清散文《春》赏析 [J], 王恒娟
5.德、形、神兼备——赵玉谦玉雕作品赏析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情理结合手法的运用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构思与撰写的总纲。

其中,象是散文“散”的“形”,而体验则是散文不散之“神”,而作者体验又包括情绪、感悟和趣味等。

所以,散文构撰要以作者体验为本,赋予读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或以趣动人的和谐“美”。

笔者认为,其关键是情象交映、情理生发或情趣协作的写作生成。

一、情象交映
散文描述的“象”主要有事象、景象和物象之分,所以情象交映又有情景交映、情事交映和情物交映等几种表现形态,下面试对情景交映的方法手段进行简要阐述。

(1)优选景物。

郁达夫《故都的秋》追求清静悲凉的情调,所以既不写“故都”暖色撩人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名胜古迹,而是让通过自己在那破旧租屋里静对丛丛冷色调牵牛花的方式演绎故都之秋。

可见,散文写作首要的是选取与作者情感趋向一致的景象。

(2)组构画境。

与单一景象不同,画面重在凸现空间境界之美,所以散文画面要选取倾向相映的景物入画。

黄河浪《故乡的榕树》以大榕树作为自己热爱与怀想故乡的载体,所以将故乡风光描述聚焦在榕树之下,以小溪、少女、水鸭和石桥等景物组成生活画面,表现了故乡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意。

(3)设定背景。

即,有机配置景物背景。

其实,茅盾《风景谈》中描述的六幅风景画都寓含了作者的赞颂之情。

其中,“桃林即景”以花果均无的桃林为背景,意在让茶社聚会青年的崇高精神填补桃林的贫乏和虚白。

“石洞雨景”,以沉闷雨中的荒山石洞作为
背景,而在革命青年的活动则使它不再“荒芜”与“空洞”。

(4)比照衬托。

即,借助衬托或比对来表现景象特有的情韵。

如,为体现作者对衬托对象的喜爱或热爱之情:朱自清《绿》以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的太淡、杭州虎跑寺绿壁的太浓、西湖水波的太明、秦淮河水的太暗等来映衬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这便是衬托的功效。

(5)联想想象。

联想或想象可以有机地将生动图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妙词佳句等化入散文行文之中,并达成“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散文艺术境界。

如散文关于神话传说的联想、想象及融入,刘白羽《长江三峡》中的巫山神女、鱼驮屈原等神话。

总之,要形成情象交映,一般经由了象的选定、象的状摹和托象言情三个阶段步骤。

即,首先是准确地把握不同象的表征和内涵,从中选定能够负载作者情感的象作为写作对象;然后是通过联想和想象拓展思路,选取角度并借助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描摹象;最后才是倾注作者的情意,营造情象交映统一的意境。

情景交映是这样,情事交映和情物交映也是如此。

二、情理生发
贾平凹在《浅谈儿童文学中散文的创造》一文,对散文审美的特质作了如下阐述:“它不靠故事来吸引人,不靠典型的人物形象,它就靠的是情绪的感染和思想的启迪。

”①由此可见,情感和思想是散文内涵的“双璧”。

纵观古今散文名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周敦颐的《爱莲说》、苏轼的《赤壁赋》、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鲁迅的《藤野先生》等,那忧国忧民的赤子
丹心、真醇高洁的志士情怀和颠扑不破的人间真理等,无不给人以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启导。

散文中的自然哲理、人生情理无不是作者对“象”特殊意义的发现或个性情感的聚集,集中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感知和情志等内涵,是作者感觉、知觉、思维和情感的综合释放。

体验在表达方式方面通常呈现为抒情或议论,在内涵上更多的是作者真切情意之间的相互沟通,可能其中既有作者对某种自然现象、人生经历情感蕴含的个性化鉴赏,也可能有在特定情境下作者对生命、生活之理的某种妙思顿悟。

大而化之,优秀散文中情理生发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态:(1)情理映照。

由于散文作者感悟自然及生活的过程常有情感的融入、参与及滋长,因此优秀散文的字里行间一般都融注了感情,特别是其中的议论都带有作者的个性情感倾向。

这样,散文中的思想便是经过情感润色后富有情致的思想,理和情在其中是一种互相映照的关系及状态。

如,朱自清的散文,多从身边琐事下笔以小见大,情怀因理性而内敛,于浅唱低吟中将叙事、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说理中含情或在抒情中寓理,使作品情中见理或理中寓情,于情理和谐中彰显与成就其情理照人,成为我国现代散文情理兼美的楷模。

(2)情理相衡。

以理衡情便是散文本身的一种有机的内在制衡机制,在抒情散文中“理”的这种制衡作用更是不可或缺,它对于作者感情的泛滥或放纵都有一定的制约和规避作用。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出现的“文化散文”,便在创作中奉行“理性干预”情感的策略,所以大多作品既充满了理性思考的
智性,又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个人即时感受,在美学风范上往往表现为理性的凝重与诗意的激情浑然一体的气度。

“文化散文”代表作家余秋雨的散文,其诗性抒怀更是感情充实和气势磅砣,又充满了文化、历史和现实的思辨,所以其文化散文代表作品集《文化苦旅》成为当代深受读者喜爱的情理相衡的散文经典。

三、情趣协作
散文的“感悟”,有时表现为人生或自然之情理,有时则表现为人生或自然之情趣。

辩证地看散文中情与理的关系,除了上述情理和谐的相互生发关系以外,还有就是情理失衡的困局。

它要么以理性压制感情,俨然是一副“卫道士”的面孔,致使情感成为散文说理的“奴从”;它要么就是纵容了情感,让情感过于放纵或张扬,以至于情感泛滥或过于煸情。

情理失衡困局的化解,也主要有两条思路:从说理的角度着手,可以将一般性说理提升为智慧人生的观照,使个人意向上升为人生哲理;从情的角度入手,则要引入美学范畴的“趣”与文中的情相勾连,让情趣润滑、淡化和调剂情理失衡的状况。

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写清华园内荷塘的水流“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其情趣全系于“脉脉”一词的含而不露上。

散文的情趣虽以“趣”为外在呈现,但离不开内在“情”的滋养和外流,它是二者的有机投合。

散文里的情趣又是有效连接作者和读者的粘合剂,从而使散文欣赏成为一个作者和读者共同追求真、善和美的协作过程。

[1]清刘大魁在《论文偶记》中说:“文贵远,远必含蓄。

或句上有句,或句下有句,或句中有句,或句外有句,说出
者少,不说出者多,乃可谓之远。

”②作文时需要产生“互芳齿颊”的丰富情韵,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换言之达成言近旨远的含蓄蕴藉。

欧阳修《醉翁亭记》的结尾便富有情趣:“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③这种其乐融融的情趣,令人胸襟为之豁然开朗,情怀也因之陶然悠然。

俗话说得好,理儿不歪笑话不来。

散文若有意地让说理诙谐开去,这样形成的情趣便是幽默了。

幽默是散文情趣中的高境界,梁实秋、林语堂、王蒙等乃我国作家中的幽默大家,他们制造幽默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真话妙说,其妙处在于保持童真童心,读来莞尔一笑,如梁实秋的《不亦快哉》。

一种是暗含讽刺,其笔力主要用在对讽刺对象穷形尽相的描写和故作正经的分析上,如林语堂的《冬至之晨杀人记》。

一种是强词夺理,在语言逻辑上下功夫,应用荒诞、诉情、强推、预期等方法,如王蒙的《雄辩症》。

一种是运用象征,以人性化和人文化为旨归,生活琐事寄寓哲理,如梁实秋的《雅舍小品》等。

散文情趣的呈现,最忌牵强附会或画蛇添足,笔者建议构撰时要落实以下“三不”。

一是“不夸饰”,即情节构撰不能过于夸饰;二是“不失真”,即散文内容要经得起逻辑推敲;三是“不矫情”,即情感流露要自然贴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体验的文体,而作者体验的演绎往往是散文的内在线索。

鉴此,散文写人、记事、写景和状物都只是其表现手段,它要表现的中心内涵是作者的真实体验,而散文最终能带给读者独特审美效应的则应是情、象、理、趣的和谐统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