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学导论

合集下载

大一经济学专业导论知识点

大一经济学专业导论知识点

大一经济学专业导论知识点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选择以满足不同需求的问题。

作为大一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导论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市场经济、需求与供给、经济增长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其基本原理包括稀缺性、选择性和机会成本。

稀缺性指的是资源有限但需求无限的现实情况;选择性是指在面临多种选择时,人们根据自身需求和利益进行决策;机会成本是指选择一种方案而放弃的其他所有可行的方案所造成的成本。

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和分配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核心原理是供需关系,即供求双方通过市场交易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但也存在市场失灵和不公平等问题。

三、需求与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和能力,供给则是生产者将商品或服务提供给市场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通过价格的变化来相互作用,形成市场均衡。

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会导致价格和数量的变动,进而影响市场的平衡状态。

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投资、技术创新等手段来实现。

经济增长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但也需要注意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五、价格与效率价格是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和分配的信号和工具,起到衡量价值和激励作用。

价格机制可以促使资源从低效率领域流向高效率领域,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然而,价格机制也存在市场失灵和市场外部性等问题,需要政府进行适度调节和引导。

六、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在经济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市场需求,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重要影响,需要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导论

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导论

第一章 导论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1.2 经济学中的几个基础概念 1.3 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程序 1.4 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4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理论提示: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经济学的产生,经 济学的基本定义,经济学的基本分类,以及经济学的基 本内容。
5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建设教材《经济学基础》课件
第一章 经济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经济学
的基本理论;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能结合我国情况对理论给以分析评价,以便为以
后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借鉴所学理论,能对我国经济情况给出分析,做
到学习与应用相结合。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3
经济学基础
课程简介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上帝赋予我们的资
源太少了,由于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这些有限的
资源还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经济学正是为解决 这个问题而产生的,也正因为经济学所要解决的 问题如此重要,在西方,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 学的皇后”。
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分为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微观
经济学与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26
存量与流量
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量,存量是在 某一时刻的总量。 举个例子,你每个月往银行里存1万块,这 是流量;你这个月初在银行里一共有60万 的存款,这是存量。 区别:一个是时期,一个是时刻;一个是 增量,一个是总量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27
1.2.2 效用
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一个人从消费某些物品与劳务中所得到的 总好处或总满足程度。总效用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消费水平,即消 费的物品与劳动数量越多,总效用越大。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某种物品消费增加一单位所引起 的总效用的变化量。 韦伯—费克纳边际影响递减规律,这一规律也可以用来解释边际效 用递减规律。 19世纪心理学家韦伯和费克纳曾作了这样一个实验:把 一个孩子的眼睛蒙住,让他把臂膀平伸,手掌向上。然 后把一定的重量置于他的手掌上,他肯定会感到这一重 量,当你增加重量时,他也会感到重量的增加。然而, 在他手掌支托的重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你再加一定的重 量,他并不感到重量的增加。这就说明,他支托的重量 越大,增加的或边际的单位重量对他的影响越小。这种 现象被称为韦伯—费克纳边际影响递减规律。

1 经济学导论-11-13

1 经济学导论-11-13

经济学导论
20
市场如何解决三大经济问题 ①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 ②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 争;
③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 给与需求。
经济学导论 21
需求 鞋子 住房 面包
产品市场 产品市场的 价格 生产什么
供给 鞋子 住房 面包
消费者货币选票
生产者的生产
居民户(家庭)

经济学导论 25

什么是市场?
1.2 市场机制
市场[Market] ——买者和卖者决定价 格并交换物品或劳务的机制。
产品和服务的交换场所 维持产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关系 经济学:a set of contracts 营销学:sum of demands
经济学导论 26
三个主要的市场
产品市场 出售产品 厂 商 雇佣劳动 劳动市场 购买产品 出售劳务 个 人
经济学导论 14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Opportunity cost measures the value of the most valuable of the options that we have to forgo in choosing from a set of alternative options.
市场失灵
造成贫富分化、社会不稳定 出现部分产品没有人生产 造成环境恶化 出现垄断,造成竞争不充分 过渡竞争导致社会的资源浪费

经济学导论
29
课堂讨论
在你的大学里;在食品行业; 是什么决定基本问题的解决的?为什 么?
经济学导论
30
1.3 经济学的分支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的经济行为——整个 价格、产量、就业的运动。如通货膨胀、失 业、GDP。 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中的个别分子,如厂 商或家庭的行为。如:沃尔玛进入南京对南 京零售业的影响等问题。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_教案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_教案

教学内容:§1-1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1 需求理论目标和要求:了解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掌握需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导入: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均衡理论现有的收入和储蓄:买房还是买车?超市、服装店?消费者剩余:值或不值?§1-1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 经济学的萌芽“经济”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在3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历史学家色诺芬(前430—前355)约于前387—前371年间写了《经济论》一书,在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它的原意是“家庭管理”。

色诺芬强调,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研究的是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财富不断增加。

我国古代汉语中原有的“经济”一词,具有“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的含义。

19世纪后半期,日本学者翻译西方著作,借用古代汉语中“经济”这个词。

我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最初是译“富国”“生计”等,后来,逐渐采用了“经济”这一译法.古代经济学只是形成了经济学知识的某些要素,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系统的经济学说开始于重商主义,然后是重农学派,古典政治经济学阶段,边际革命,新古典经济学阶段,凯恩斯革命,新古典综合阶段和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阶段。

最早的成系统的经济学说是重商主义学说(15世纪末——17世纪中叶)。

重商主义简单地讲就是重视商业,准确地讲是重视国际贸易,该学说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要增加一国的财富主要依赖对外贸易,而且在国际贸易中强调多卖少买,这样才能使国家富强。

重商主义在英国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在法国遭遇了挫折,由于重商主义严重损害了农业的发展,法国兴起了重农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魁奈。

他强调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才能更好的增加国家的财富。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在1776年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就是著名的《国富论》,它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

微观经济学第1章经济学导论

微观经济学第1章经济学导论
由西方经济学的对象决定的。 研究资源最优效率的使用,实际就是函数的极值点。 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很容易理解,数学方法求得极值就是 对函数求导数,当它的一阶导数为0时,即找到极值点。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
Normative vs. positive economics
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回答“应该是什么” (what ought to be)的问
• 2.完全理性 • 3.完全信息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 1.均衡价格理论 • 2.消费者行为理论 • 3.生产理论 • 4.分配理论 • 5.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 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的行为)
以整个国民 经济为研究对 象,通过研究 经济中各有关 总量的决定及 其变化,来说 明资源如何才 能得到充分利 用.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三, 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定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的增量变化,用 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
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处在边缘上的“已 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 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经济学导论

经济学导论
例如:(1)上大学这一选择,其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具有 更好的工作机会,而机会成木就是读大学的所有开支以及读 书期间的时间成木,即这段时间工作的收益。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3经济学十大原理
(2)正值上大学年龄的体育明星,他们深知,上大学的机会 成木很高,因为他们一年能挣几百万元,所以他们都是在退 役以后再去上大学。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1.1什么是经济学 1.2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1.3经济学十大原理 1.4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本章小结
1.1什么是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虽然只有200年的历史,但它既是一 门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又是一门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科学, 因此,被称为我们考虑一个大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他最宝贵的 资源—时间。
(2)还可以考虑一个家庭如何使用家庭收入。
下一页 返回
1.3经济学十大原理
(3)经济学中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替代。 (4)效率与平等也存在着交替关系。
二、机会成本原理
机会成木(opportunity cost)是指作出选择时所放弃的其 他可供选择的资源运用带来的潜在效益。也就是说为了得到 某种东西所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3经济学十大原理
(2)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追求产量最大化这一粗放型经济形式, 因为那时处于经济短缺时代,边际问题是解决温饱问题。现 在我们考虑的是资源的充分利用,追求的是效益和效率,而 向集约型经济发展,“两型社会”成为边际问题。(3)考虑 一家航空公司决定对等待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价格。假如一 架200座的飞机横跨国内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木是40万儿。 在这种情况下,何个座位平均成木是400 000/200 =2 000元,有人会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不应该低于2 000元。但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增加利润。如果飞 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而在登机口等待机票的乘客愿 息支付1 400元买一张票。

经济学导论

经济学导论
习惯、本能 命令(计划或统治经济) 市场(自由经济) 混合经济
1.2 市场机制
什么是市场? 产品和服务的交换场所 维持产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关系
三个主要的市场
产品市场
出售产品
购买产品
厂 商
雇佣劳动 劳动市场 出售劳务
个 人
投资于资本
借钱或投资
资本市场
市场机制与“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的经济行为——整
个价格、产量、就业的运动。如通货膨胀、 失业、GDP。 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中的个别分子,如 厂商或家庭的行为。如:沃尔玛进入南京 对南京零售业的影响等问题。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 断,只考虑建立经济事物之间关系的规律。
90%的经济问题是实证分析,经济学者 之间的重大分歧在规范领域。
课堂习题
把下列题目分别归入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 济学:
1、家庭关于把多少收入用于储蓄的决策 2、政府管制对汽车废气的影响 3、高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企业关于雇佣多少工人的决策 5、通货膨胀率和货币量变动之间的关系
把下列每种表述归入实证表述或规范表述, 并解释之:
市场机制----市场主客体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通常指 市场的供求规律
“看不见的手” ----每个人都力求运用自己的资本生产 出最大的价值。一般而言,他们既不打算促进公共事 业,也不知该促进多少,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安全,自
己的所得。正是如此,他们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
实现着自己并不打算实现的目标。通过追求他自己的 利益,他们能够,与有意去促进相比,更有效地促进 社会的福利。《国富论》亚当.斯密(1776)

经济学第讲经济学导论

经济学第讲经济学导论
(1)叙述法(口述法) (2)列表法(算术表示法) (3)图形法(几何表示法) (4)模型法(代数表示法)
四、市场经济的运行
1.经济学的市场循环流动模型
消费者的 产品需求
消费
行为 家庭
产品市场 产品的价格
决定
$
生产者的 产品供给
生产 行为
企业
消费者的 要素供给
要素的价格 决定
要素市场
劳动,土地, 资本,管理
❖ 经济学产生于资源的稀缺性及由此引起的选 择的需要。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
❖ 1.资源的种类 ❖ (1)自由资源 ❖ (2)经济资源(劳动L 、资本 K、土地N 、企业家
才能 E)
❖ 2.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 (1)欲望:不足之感,求足之愿。 ❖ (2)欲望的特点:多种多样,无穷无尽。
人的欲望(需求)是无限的
划分不同市场结构的依据是: 根据市场上竞争和垄断的程度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居民户、厂商)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看不见的手)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2)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行为)
研究一个国家 整体经济的运 行
及政府运用经 济政策来影响 整体经济等宏 观经济问题。
❖ (2)生产可能性曲线
❖ 稀缺性导致选择,但选择是否有效,可用生 产可能性曲线来衡量。


·C
A
· B
黄油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经济学组成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研究国内经济问题 国家之间的经济问题
(1)微观经济学 :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等微观供求行 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经济学》PPT课件

方面的需要;②安全需要,即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失
业、免于受伤害等;③社会需要,即感情、爱、归属感的需要
等;④尊重需要,即需要有名誉、威望和地位等;⑤自我实现
的需要,即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等。这些欲望从低到高依次排
列,当前一种比较低层次的欲望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后,后一
种更高层次的欲望便会产生,因此,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
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 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 等内容。
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2.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互为前提、彼此补充的两个分 支学科,经济学之所以有宏观与微观之分,主要是因为研究对象与 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微观经济学以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采用个 量分析方法,而假定资源利用问题已经解决;宏观经济学以资源利 用为研究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而假定资源配置问题已经解决。
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 政策以及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等内容。
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2.2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 经济问题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行为,尤其是市场 体系中人的行为,而市场经济则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 起而产生的,因而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经济学不是脱 离一般社会思想的独立体系,甚至到了18世纪晚期,经济学的 创造人亚当·斯密还把经济学看作法律学的一个分支。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学思想与理论的发展特点,经济学可以 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前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 学、当代经济学。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我国有一位年青的经济学人写了一本名为《人人都爱经济学》的书。

我觉得书名取得很好,符合经济学的目的。

因为经济学追求的就是经世济民,国强民富,使人幸福、快乐,社会福利得到不断的提高。

这样的一门学科有谁不喜欢不热爱的呢?带着这样美好的感觉我们开始学习经济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什么?第一节经济学研究什么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并不久长,从其产生至今也不过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美国大革命爆发的那一年,1776年英国有位名叫亚当斯密的人出版了一本书:《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俗称《国富论》。

这部不朽的名著,开创了一门完整的学科----经济学,同时也确立了亚当斯密在经济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此后,经济学登堂入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久不衰,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

因此,在经济学的开篇我们有必要首先就《国富论》中的主要经济思想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第一,就亚当斯密看来,国民财富指的是“社会劳动每年再生产出来的可供消费的商品”,这种财富的增长依赖于两个方面:劳动分工和资本积累。

这既不同于重商主义的观点:认为一国财富增长源于商品交换或贸易,也不同于重农主义所认为农业生产才是财富增长的源泉。

图示法说明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理论。

()其次,史密斯认为,经济活动中的每个人,包括制造商,都是自利的,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商人追求利润:“我们每天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来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仁慈,而是来自他们的自利计划”。

当商品数量固定时,消费者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购买。

工人们试图找到最高的工资——我们称之为经济人。

或者理性的人。

经济人或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建构的基石。

在我们未来的研究中,请记住这个假设。

第三,人人都是自利的,呈现出的经济活动岂不一片混乱?但亚当斯密却指出,隐藏在经济活动表面的混乱之中的是一种自然秩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引导着个人的自利行为,在他们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去实现他人或公众的利益,达到一种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的和谐,尽管这不是他的本意。

第1章经济学导论(经济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唐树伶)

第1章经济学导论(经济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唐树伶)

• (4)混合经济
• 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 结合,自由竞争和政府干预相结合,因而也是 垄断和竞争相混合的制度。所谓混合经济是指 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制度。
• 当今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 和欧盟国家等都采用了这种经济制度,我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朝着这个方向进行的。
1.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人们在研究经济学时,会有两种态度和方法, 一种是只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状如 何,为何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至于这种 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则不作评价。 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实证分析方法,也称实证经 济学。另一种是对经济现状及变化作出好与不 好的评价,或是该与不该的判断,这种研究方 法被称为规范分析方法,也称是规范经济学。
• 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我国 未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制度均属于这种类型。
• (3)自由市场经济
• 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定高度分 散。这种经济制度为一只“看不见的手” 所指引,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 的市场中的价格机制解决。
• 当然,在现实社会中,纯粹的自由市场 经济国家是不存在的,每个市场经济国 家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政府干预的情况, 也就是下面要讨论的混合经济。
1.4.1前古典经济学
• 重商主义是产生于15世纪,终止于17世纪中期,其代 表人物包括英国人约翰·海尔斯、托马斯·曼,法国人 安·德·孟克列钦和德国人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等。重 商主义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国家干预主义、贸易顺差和 外汇管制。他们认为金银形态的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 态,一国增加财富的唯一手段就是发展对外贸易,因 此,重商主义非常重视对外贸易。他们主张国家采取 各种措施和政策鼓励出口、限制或禁止进口,通过贸 易顺差来使一国积累大量财富,同时对外汇进行管制, 不让货币外流。

第一讲:经济学导论

第一讲:经济学导论

——群体互动
原理五:比较优势和贸易原理
➢ 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 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 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 享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物品与劳务(中日、中美贸 易)
原理六:“看不见的手”原理——市场是组织 经济活动 的有效方法
➢ 居民与厂商自由选择(等价交换,心甘情愿)
➢ 个体行为 核心问题:稀缺条件下的节约和权衡; 稀缺必然面临选择,稀缺使节约成为必要,节约 意味着使用者最大限度地从资源中获取他想要的东 西
➢ 群体合作
核心问题:大量互不相同甚至互不相容的个人计 划的协调,如何通过参与协作来达到该目标;
交通例子:考虑如何行使目的是为了节约时间, 而选择最好的决定是在做选择。没人通过群体协作 来控制这个过程,但协作过程能协调全部个人决策。
• 个体基于自身预期的利益选择行为,他 们的行为会改变其他人面临的选择的相 关成本和收益,交互作用使得各自所能 获得的利益在不断调整,在调整过程中 就实现了社会协作。
市场价格机制——看不见的手
资源配置决策由追求各自利益的居民和厂商在市场 价格引导下做出的。
居民:消费什么、消费多少,效用最大化 厂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利润最大化 价格反映资源供求和资源稀缺状况,将各主体连接 起来,决定生产和消费问题。
选择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经济学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分配和利用稀缺
资源以满足自身需要的一门学科。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经济 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并将他们分配给社 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学:研究稀缺条件下如何抉择的学科 – 欲望的无限性 – 资源的稀缺性 – 选择的重要性(资源的多用途性) – 最优化思维: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求无限欲 望的最大满足,提高社会福利(经济学研究 目的)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经济学基础》PPT课件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经济学基础》PPT课件

二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Economics)通常被认为是研究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的学科,原因是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欲望以 及由此引起的对各种物品和服务的需求,人的欲望和需求是无穷 无尽的,而满足这些需要的经济资源(包括用它们生产的产品) 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限的,这就是稀缺性。由于资源相对需求而 言的稀缺性,便产生了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 (人类必须用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来更好地满足人类需要的选 择问题。
五 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正如上文分析的普遍存在的稀缺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决定了任何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确定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这个表述从某种角度强调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人 类各种需要得以满足的约束条件:
(一)
(二)
一个社会只能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 实现经济增长;
一个人的花费不能超过他的收 入,后者归根结底取决于他的 资源禀赋。
项目一 初识经济面纱
—— 经济学导论
知识目标
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熟知: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素质目标
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 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 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 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 备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做到学思用 贯通、知信行统一。
四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资源配置
如何选择有效的方式利用 有限资源,更好地满足人 们的需要,是经济学的主 要问题。如何选择,涉及 以下四个基本问题:
• (1)生产什么以及生产 多少。
• (2)如何生产。 • (3)何时生产。 • (4)为谁生产。
所谓资源利用,是指人类社 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 缺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它包括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一)竞争机制 所谓竞争机制,是指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生产要素流动与组合, 以及市场成果分配诸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运动趋向。 竞争的主要手段: a)同一生产部门内主要是价格竞争,以较低廉的价格战胜对手; b)在部门之间主要是资金的流入或流出,资金由利润率低的部门流向 利润率高的部门。 竞争的内容: 包括争夺较大的销售市场、资金来源、先进技术和技术人才等。 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和展开的标志是优胜劣汰。因此,竞争机制的 功能: a)保证价格机制和信贷利率机制等市场机制的充分展开,并充分发挥 其功能。 b)保证市场机制对企业活动的充分调节。
3. 提供生产动力和促使企业竞争的功能 4. 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

知识框架 一、经济学家的 思考方式
(一)交替关系原理 (二)机会成本原理 (三)边际决策原理 (四)激励反应原理 (五)比较优势原理 (六)“看不见的手”原理 (七)“看得见的手”原理 (八)生产率差异原理 (九)通货膨胀与失业短期交替关系原理 (十)收益递减原理 (一)微观经济学 (二)现代经济学
图1—3 学习、工作和消遣的选择
● 经济发展与经济繁荣
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贫穷国家,资源
主要用于生产食品。
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以及随着发
图1—4经济发展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
达国家的食品消费与生产的减少,奢侈 品的生产与消费增加(曲线外移且组合 点上移)。 (见图1—4)
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民贫穷且居

(二)价格机制 市场机制中价格机制处于核心地位。价格机制是指商品或资源的供给与需 求同价格变化诸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有四大功能(作用): 1. 传递信息的功能
2. 合理配臵资源的功能 (合理配臵社会资源,是指对各种有限资源按照社会生产的内在联系, 进行各种用途的分配,并取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ppt课件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ppt课件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要求我们学好经济学 三、学习经济学是专业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 四、学习经济学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五、学习经济学有助于我们培养新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定义
一、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这个问题的实质是 效益问题。
萨缪尔森: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
作出最终选择,在使用或不使用货币的条 件下来使用可以由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 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 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 费之用。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 置以使 人类需要 得到最 大限度 满足的科 学。

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形成资源的
2.微观经济学二个基本假设 :
(1)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又称为‘ 经济 人’。
1)消费者:花费一定的收入进行消费,使自 己获得最大的满足。即效用最大化。
2)生产者;在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时,为 使自己获取利润最大化。
例如:某位华侨捐资兴建一所学校,是否符合 “经济人”假设?这种行为也是合乎理性的。因 为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不仅包括物质利益, 同样也有精神利益,他捐资兴建学校,虽然未获 经济利益,但精神上得到了满足,也是合乎理性 的。理性行为的含义可以延伸为:人在经济生活 中不会做与己无利(更准确地说是无益)的事。
2.如何生产?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效率问题。 3.为谁生产?这个问题实质是社会公平问
题。
二、由基本问题引申出的重要问题
1.全社会的资源是否充分利用? 2.货币购买力是否发生变化?这是通货膨胀
问题。 3.生产能力是否增长?是经济增长问题,在
长期内,产品与劳务的生产能力是否增长 了。这些问题的实质是资源使用的问题。 基本问题的产生源于资源稀缺

经济学导论-1绪论

经济学导论-1绪论

03
机会成本越低,生产可能性边界越向外扩张;机会成本越高,
生产可能性边界越向内收缩。
03
微观经济学基础
消费者行为理论
1 2 3
边际效用理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时,会追求效用的 最大化,即每增加一单位货币支出所带来的效用 增加量。
预期效用理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时,会根据对未来 效用的预期来做出决策,而不是仅仅考虑当前效 用。
经济学导论-1绪论
目录
• 经济学导论简介 • 经济学基本概念 • 微观经济学基础 • 宏观经济学基础 • 国际经济学简介 • 经济学发展动态
01
经济学导论简介
经济学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社会科 学,它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人类 的需求和欲望。
经济学主要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 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关系和规律。
06
经济学发展动态
新兴经济理论与应用
新兴古典经济学
新兴古典经济学以杨小凯为代表,通过引入超边际分析方 法,对传统经济学进行改造,强调分工、交易和制度等要 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以科斯为代表,研究经济活动中制度的作用 和变迁,强调产权、交易成本、企业组织和制度创新等因 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02 供给
指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 品或服务的数量。
03 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当影响需求或供给的因素发生变化时,需求曲线 或供给曲线会相应地移动。
市场均衡与价格机制
01 市场均衡
当需求等于供给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 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相应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 量。
02 价格机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一、什么是经济学?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定义。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一般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的科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什么是经济学呢?说法很多。

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人们如何选择以及人们的选择如何影响资源使用的科学。

上述可见,各学科的不同,主要决定于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的不同。

二、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从今天开始,我们所要学习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属于经济学原理课程。

整个经济学原理课程,按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一部分是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单个的消费者(家庭)和单个的生产者(厂商)的行为;单个经济变量的决定和变动,如单个产品的需求,单个产品的供给,单个产品的价格;单个市场的运行,如小麦市场,汽车市场,劳动市场,土地市场,等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总体,即the economy as the whole,因而所涉及的经济单位都是总体(例如消费者总体,生产者总体),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总量(aggregates),如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总水平,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等等。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一棵一棵的树木,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由一棵一棵的树木所构成的一片森林。

这一学期,我们集中学习《微观经济学》,下一学期集中学习《宏观经济学》。

三、稀缺性——经济学的事实基础上面提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选择的科学。

人们之所以要进行选择,是因为我们所处世界是一个相对稀缺的世界。

也就是说,在我们所处的世界中,我们面临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资源相对于我们的需要而言是有限的。

①我们总感到钱不够花的,时间不够用的。

这一事实被称为“稀缺(Scarcity)”或稀缺规律(law of scarcity)”。

由于稀缺,人们必须进行选择(Choice)。

不多的钱,用来购买什么物品,购买多少?有限的时间,用来做哪些事情,做多长时间?世界上60多亿人口中,没有哪一个人可以避开选择问题。

美国的盖茨,文莱的苏丹,同样不能避开这一问题。

比尔〃盖茨(Bill Gates):人们都知道美国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1955年10月28日出生①其实,物品的价格就是稀缺性的反映。

一种物品价格的高低就意味着这种物品相对稀缺程度的大小。

格言“物以稀为贵”说的就是这一道理。

不稀缺的东西,如空气,无论多么有用,都不会有价格,因为它没有竞争性用途;没有用的东西,如没有任何用处的垃圾,即使稀缺,也都不会有价格,因为人们不需要它,即不会花钱买它。

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微软公司的创始人,很有钱。

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

但尽管如此,他的选择仍面临时间约束。

从事一种活动,就不能同时从事另一种活动。

他必须对时间的使用做出选择。

文莱的苏丹(Sultan of Brunei):文莱的苏丹(Sultan of Brunei)(某些伊斯兰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属于世界上最富的人之一。

他的皇宫有2000个房间。

他的王座大厅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他拥有150辆劳斯莱斯牌汽车(Rolls Royces)。

在这些财富的支撑下,他似乎克服了由资源稀缺和需要无限所带来的经济问题。

然而,他用来享受他所得到的东西的时间仍然是有限的。

如果他从事一种活动,他就不能同时做别的事情;他必须从他的最稀缺的资源(时间)的各种竞争性用途中做出选择。

虽然我们的选择不像美国的盖茨和文莱的苏丹那样别具特色,但我们也面临时间约束,尤其是在期末复习考试期间。

稀缺条件下的选择(Key Economic Questions: Choice under Scarcity)问题,被称为基本的经济学问题。

稀缺是经济学的事实基础。

四、理性的利己心(self-interest)——经济学的逻辑基础经验表明,人们的任何选择或任何行为,都受着理性的利己心的支配。

所谓理性的利己心,是指人类行为选择的这样一种特征:在一定的约束或选择空间下,人们总是做出对自身最有利的选择,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人不做傻事”(这里的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具有法人性质的单位或组织)。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利弊相权,趋利避害。

”就是对这一特征的通俗描述。

我们将人类选择或行为的“利己心”特征称为理性(rationality)。

理性定义中的约束可以包括制度约束,资源约束和信息约束。

制度约束指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正式的制度约束,以及社会文化、伦理道德、思想观念等非正式的制度约束;所有这些约束可统称为行为规则约束。

资源约束包括物质资源约束、货币资源约束和时间资源约束,甚至还包括市场约束或需求约束。

信息约束可以说是一种知识约束,辨识能力约束和认识水平约束。

这些约束下各种可行的选择所构成的空间称为选择空间。

理性定义中的利益,可以是指物质利益,如经济收益或福利,也可以是指非物质的利益,如道德情感、社会荣誉。

“理性”或“理性的利己心”是支配人们选择的最终力量。

利己与利他理性的人从本质上讲也就是自利的人(egoist)。

自利的人并非就是损人利己的人,他也可能是利他的(altruist)。

这取决于其利益或福利函数的具体内容。

就理性的定义而言,不论损人利己的行为,还是助人为乐的行为,只要行为者认为其行为能够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增加自身的利益或福利,这种行为对行为者来说就是理性的。

家庭中的利他主义。

利他主义可以定义为关心他人的利益。

(经济学消息报社:《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专访录》,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第128页)本质上讲,利他是利己的一种形式。

利他在增进他人利益的同时,也增进了自己的利益。

实际上,一个人的利益可以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通过为自己服务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另一个是通过帮助他人给自己带来的利益。

每个人的福利函数中都会有后面这样一个部分。

不同人福利函数的不同,不在于有没有这一个部分,而在于这一个部分的程度上的不同。

不同的人,福利函数中这个部分的不同,决定于道德修养或价值观的不同,对人们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树立助人为乐的价值观,是增大个人福利函数中这一部分之参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文明建设。

利他的收益与成本:提高利他的收益,降低利他的成本,是激励人们利他的最根本有效的途径。

那么,如何提高利他的收益呢?加强道德教育,树立助人为乐的价值观,并加大表彰、奖励的力度。

如何降低利他的成本呢?保护见义勇为者,防止被打击、报复。

研究人们的选择,并不是要告诉人们如何选择或者应该如何选择,而是要找出支配人们选择的最终力量,以便科学地解释人们的行为选择,并为规范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有效的思路。

稀缺是经济学分析的事实基础;理性是经济学分析的方法论基础。

这是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前提假定。

理解这两个前提假定对于理解经济学至关重要。

五、选择的步骤(一)机会集合分析选择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可选择的范围。

我们称之为机会集合(opportunity set)。

顾名思义,机会集合,就是由所有可能的选择构成的一个集合。

消费者的选择主要是消费什么;生产者的选择主要是生产什么。

1.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2.时间约束(time constraint)3.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二)成本1.机会成本稀缺条件下的选择(choices under scarcity),不是二者兼得的选择,而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为了得到我们所喜爱的一种东西,就不得不放弃我们所喜爱的另一种东西,或者说,为了多获得一些我们所喜欢的一种东西,就不得不少获得一些我们所喜欢的另一种东西。

鱼和熊掌二者不能兼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意味着,任何选择都是一种权衡取舍(tradeoff),任何选择都有代价。

选择的代价被称为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换句话说,机会成本,就是指为了得到一种东西而不得不放弃的另一种东西,或者说,做出一种选择而不得不放弃的另一种选择。

(严谨的表述:一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是所放弃的次佳选择,或者说,就是所放弃的选择中的最佳选择。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大学期间的学费支出,以及读大学期间所放弃的收入。

农民种地的机会成本:直接的成本支出,加上农民打工可能获得的收入。

教科书上的其他例子(pp.39-40):一次暑期旅游的机会成本:旅游的直接费用支出,加上暑期兼职可以获得的收入。

空闲房间的机会成本:租金收入。

请大家解释:为什么当储蓄存款利率提高时,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增加;而当储蓄存款利率下降时,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减少?(用机会成本做出解释。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家的成本概念,是经济学家思维方式的一种反映,是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的依据。

为什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要求《华尔街日报》资助他们招收历史学专业研究生时遭到拒绝?华尔街日报社论证后发现,培养历史学研究生的机会成本大于机会收益,从而认为培养历史学博士似乎是一种没有好处的投资。

《华尔街日报》为了更好地配置资源,拒绝向历史系提供资助。

(萨尔〃D〃霍夫曼:《劳动力市场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第189-190页。

)2.沉没成本沉没成本(sunk cost)是已经发生而无法挽回的成本,如同泼出去的水或撒了的牛奶,它不受未来选择的影响,因此与选择无关。

谚语“后悔是没有用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例子:花了8元钱买了一张电影票去影院看一部电影。

看了一半时,你觉得很不好看。

是继续看下去?还是立即走开?你做出决策或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考虑不考虑已经花掉的8元钱?假设你花了50元钱买了一份饭菜。

吃了一半时,你觉得饱了。

是硬把它吃完?还是算了,不吃了?你做出决策或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考虑不考虑已经花掉的50元钱?3.边际(机会)成本许多情况下,我们所面临的选择,往往不是做什么、不做什么的选择,而是,是多做一些还是少做一些的选择。

这后一方面的选择是边际上的。

边际选择的收益称为“边际收益”;边际选择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

下面是几个例子。

个人的消费决策:波莉有3天假期。

打算去科罗拉多滑雪。

机票200美元,旅馆房费每天100美元,滑雪门票每天35美元。

假设吃饭的费用与家里一样。

她面临的选择的,去2天,还是去3天。

这种选择就属于边际选择,需要权衡的是边际成本和边际利益。

对于波莉来讲,第三天的边际成本为135美元。

如果这一边际成本小于第三天的边际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