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闲情偶寄》柳
浅析李渔《闲情偶寄》
20 年 第 9期 08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为 大盗 , 将主 流社会里伦 理系统通 用语词 与盗贼哲 学扣 合 不复存在, “ 从而达到结构之 目的。
的天衣无 缝” 旨在揭露伦理道德 体系的虚伪性 , , 并且要将 权
威 彻 底 打倒 : 三 、 丧我 — — 主 体 消亡 , 切 皆 归 于道 。 吾 一
浅析李渔《 闲情偶寄》
刘媛 媛
( 阳音乐学院南校区专业基础课程部 , 沈 辽宁 沈阳 l0 6 ) 1 18
藏于此二元对立结构 中的主体的中心地位 。又言“ 因是 因非 ,
因非 因是 ” 是 因 非 而 是 , 因 是 而 非 , 是 非 非 互 为 因 果 , , 非 是 无
《 齐物论》 一篇中之论辩 多用解构手 法 , 确 立—对立一 此“ 之丧失 , 即“ 我” 即为认识主体之消失 、 主客体融 合为一体之过
消失 ” 的解构模式 , 以此消解社会传统的理性秩序。《 物论 》 程 。庄子之打破传统伦理价值 、 齐 颠覆社会理性秩序, 齐物我 、 等
中所列举 的诸多范畴如大 与小 、 彼与此 、 物与我 、 与臣 、 君 夫与 是非 、 齐生死 , 等有无 , 皆为消解主流社会之传统认 识 , 即打破
一本超越“闲情”的闲书——读李渔《闲情偶寄》
一本超越“闲情”的闲书——读李渔《闲情偶寄》晚明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士林更是青睐那些个性奇特、癖好怪异的人物,如张岱、王思任、祁彪佳;“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之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这一名言,颇能代表晚明时期人物的评价标准。
李渔其人,癖好甚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舞台戏剧自不必说,连房舍园林、居室布置、古董器玩、花卉竹木、饮食养生,甚至吃喝玩乐、梳洗打扮,都无所不好,无所不通。
仅一本《闲情偶寄》就设了“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等多个部分,可见其“癖好”之多。
当年,我所教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芙蕖》,选自《闲情偶寄》种植部。
芙蕖是莲花的一种,恰巧,课本里还有周敦颐的《爱莲说》,它借花喻人,将外在审美与内在意蕴统一,赋予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气节,成为中华传统文人的理想人格,君子神圣的象征。
芙蕖、莲花“撞”车,倘若李渔不换个角度,另闯新路,很难写出新意。
果然,《芙蕖》独辟蹊径,大异其趣。
李渔明白声称“予夏季以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
作者明确申明绝非故意模仿周敦颐。
《芙蕖》抒发对莲花的挚爱,如数家珍般描述芙蕖的种种可爱之处。
文章开头总起一句,“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接着备述“芙蕖”种种可人之处——可目、可鼻、可口以及霜中败叶之可用,照应第一段的总起,叙述得体,主旨突出。
最后小结:“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得出“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的结论。
芙蕖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如果单纯介绍芙蕖,作为说明文,至此已足够详备了。
然李渔并未就此停笔,而是续写了一大段抒发自己“爱花如命”的感慨:“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乞天水以救之,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李渔既是追求精致生活的享乐主义者,又是注重实际的实用主义者。
闲情偶寄(清·李渔)
闲情偶寄(清·李渔)2009-06-03 16:55阅读(687)评论(0)◎窗栏第二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窗栏之制,日新月异,皆从成法中变出。
“腐草为萤”,实具至理,如此则造物生人,不枉付心胸一片。
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予往往自制窗栏之格,口授工匠使为之,以为极新极异矣,而偶至一处,见其已设者,先得我心之同然,因自笑为辽东白豕。
独房舍之制不然,求为同心甚少。
门窗二物,新制既多,予不复赘,恐其又蹈白豕辙也。
惟约略言之,以补时人之偶缺。
○制体宜坚窗棂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具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
尝有穷工极巧以求尽善,乃不逾时而失头堕趾,反类画虎未成者,计其数而不计其旧也。
总其大纲,则有二语: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
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顺其性者必坚,戕其体者易坏。
木之为器,凡合笋使就者,皆顺其性以为之者也;雕刻使成者,皆戕其体而为之者也;一涉雕镂,则腐朽可立待矣。
故窗棂栏杆之制,务使头头有笋,眼眼着撒。
然头眼过密,笋撒太多,又与雕镂无异,仍是戕其体也,故又宜简不宜繁。
根数愈少愈佳,少则可怪;眼数愈密最贵,密则纸不易碎。
然既少矣,又安能密?曰:此在制度之善,非可以笔舌争也。
窗栏之体,不出纵横、欹斜、屈曲三项,请以萧斋制就者,各图一则以例之。
△纵横格是格也,根数不多,而眼亦未尝不密,是所谓头头有笋,眼眼着撒者,雅莫雅于此,坚亦莫坚于此矣。
是从陈腐中变出。
由此推之,则旧式可化为新者,不知凡几。
但取其简者、坚者、自然者变之,事事以雕镂为戒,则人工渐去,而天巧自呈矣。
△欹斜格(系栏)此格甚佳,为人意想所不到,因其平而有笋者,可以着实,尖而无笋者,没处生根故也。
然赖有躲闪法,能令外似悬空,内偏着实,止须善藏其拙耳。
当于尖木之后,另设坚固薄板一条,托于其后,上下投笋,而以尖木钉于其上,前看则无,后观则有。
《闲情偶寄》重点注解
《闲情偶寄》重点注解【作者简介】【著作影响】《闲情偶寄》:“古代生活艺术大全”《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戏曲空、文学家李渔的重点著作之一,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
《闲情偶寄》分为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其中在戏曲理论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大,价值也最高。
李渔汲取了前人如王骥德《曲律》中的理论成果,联系当时戏曲创作的实践。
并结合他自身的创作经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戏曲理论体系,其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高峰,为戏曲理论批评史乃至中国文学批评史树立了一块里程碑。
李渔的戏曲理论以舞台演出实践为基础,因而能够揭示戏曲创作的一般规律。
他认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批评金圣叹评《西厢记》只是文人在案头把玩的《西厢》,并非优伶扮演的《西厢》。
李渔提出了“结构第一”的命题,含有命意、构思和布局,把结构放在首位,依次为“词采第二”,“音律第三”,“宾白第四”,“科诨第五”,“格局第六”,全面广泛地论述了戏曲创作中的诸多问题,其中对结构、语言、题材等论述尤为精辟。
同时他又提出了“立头脑”、“减头绪”、“密针线”等一整套理论,都是针对当时戏曲舞台的弊病而发的。
此外,李渔还就语言、题材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对导演和表演,也发表了很多中肯之言。
总之,李渔是元、明以来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为中国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此,《闲情偶寄》也被看做是一部戏曲理论专著。
【经典新解】01.刀能杀人,人尽知之;笔能杀人,人则未尽知也。
(出自《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直译:人们都知道刀是能杀人的,但不一定知道笔也能杀人。
新解:笔的确有这样的厉害,刀只伤害了人们的肉体,但是人们的心灵可能不会认同或屈服,而文字的话就可能达到让人从内心佩服的效果。
当年鲁迅等优秀的作家,他们用手中的笔来声讨反动派,他们的笔就像是锋利的茅一样狠狠02.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
李渔《闲情偶寄》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李渔《闲情偶寄》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蟹予于饮食之美,独于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
此一事一物也者,在我则为饮食中之痴情,在彼则为天地间之怪物矣。
予嗜此一生。
每岁于蟹之未出时,即储钱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为命,即自呼其钱为“买命钱”。
同人知予癖蟹,召者饷者,皆于此日,予因呼九月、十月为“蟹秋”。
向有一婢,勤于事蟹,即易其名为“蟹奴”,今亡之矣。
蟹之为物至美,而其味坏于食之之人。
以之为羹者,鲜则鲜矣,而蟹之美质何在?以之为脍者,腻则腻矣,而蟹之真味不存。
更可厌者,断为两截,和以油、盐、豆粉而煎之,使蟹之色、蟹之香与蟹之真味全失。
世间好物,利在孤行。
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和以他味者,犹之以爝火①助日,掬水益河,冀其有裨也,不亦难乎?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熟之,贮以冰盘,列之几上,听客自取自食。
剖一筐,食一筐,断一螯,食一螯,则气与味纤毫不漏。
出于蟹之躯壳者,即入于人之口腹,饮食之三昧②,再有深入于此者哉?凡治他具,皆可人任其劳,我享其逸,独蟹与瓜子、菱角三种,必须自任其劳。
旋剥旋食则有味,人剥而我食之,不特味同嚼蜡,且似不成其为蟹与瓜子、菱角,而别是一物者。
此与好香必须自焚,好茶必须自斟,僮仆虽多,不能任其力者,同出一理。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注】①爝火:火把。
①三昧:佛教用语,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85.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则气与味纤毫不漏8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予嗜.此一生(2)即易.其名为“蟹奴”(3)冀.其有裨也(4)旋.剥旋食则有味8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之为羹者,鲜则鲜矣,而蟹之美质何在?88.请你联系李渔的《蟹》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谈谈对“痴”的理解。
89.班刊编辑部准备出一期《文坛美食家》专刊。
为了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小徐同学和小钱同学从网上各找了一张图,你认为哪张图和本文相配呢?请结合文本简述理由。
李渔《闲情偶寄.饮馔部》
李渔《闲情偶寄.饮馔部》李渔《闲情偶寄.饮馔部》《闲情偶寄.饮馔部》清.李渔饮馔部蔬食第一吾观人之一身,眼耳鼻舌,手足躯骸,件件都不可少。
其尽可不设而必欲赋之,遂为万古生人之累者,独是口腹二物。
口腹具而生计繁矣,生计繁而诈伪奸险之事出矣,诈伪奸险之事出,而五刑不得不设。
君不能施其爱育,亲不能遂其恩私,造物好生,而亦不能不逆行其志者,皆当日赋形不善,多此二物之累也。
草木无口腹,未尝不生;山石土壤无饮食,未闻不长养。
何事独异其形,而赋以口腹?即生口腹,亦当使如鱼虾之饮水,蜩螗之吸露,尽可滋生气力,而为潜跃飞鸣。
若是,则可与世无求,而生人之患熄矣。
乃既生以口腹,又复多其嗜欲,使如溪壑之不可厌;多其嗜欲,又复洞其底里,使如江海之不可填。
以致人之一生,竭五官百骸之力,供一物之所耗而不足哉!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
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
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
吾辑是编而谬及饮馔,亦是可已不已之事。
其止崇啬,不导奢靡者,因不得已而为造物饰非,亦当虑始计终,而为庶物弭患。
如逞一己之聪明,导千万人之嗜欲,则匪特禽兽昆虫无噍类,吾虑风气所开,日甚一日,焉知不有易牙复出,烹子求荣,杀婴儿以媚权奸,如亡隋故事者哉!一误岂堪再误,吾不敢不以赋形造物视作覆车。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
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
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笋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
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
《记》曰:“甘受和,白受采。
”鲜即甘之所从出也。
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
李渔《闲情偶记》分析
《闲情偶寄》中国戏曲理论专著,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
清代李渔撰。
康熙十年(1671)刊刻,后收入《笠翁一家言全集》。
《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8部,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
而涉及戏曲理论的只有《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故后人裁篇别出,辑为《李笠翁曲话》。
李渔汲取了前人如王骥德《曲律》中的理论成果,联系当时戏曲创作的实践,并结合他自身的创作经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戏曲理论体系,其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高峰,为戏曲理论批评史乃至中国文学批评史树立了一块里程碑。
李渔的戏曲理论以舞台演出实践为基础,因而能够揭示戏曲创作的一般规律。
他认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批评金圣叹评《西厢记》只是文人在案头把玩的《西厢》,并非优伶扮演的《西厢》。
李渔提出了“结构第一”的命题,含有命意、构思和布局,把结构放在首位,依次为“词采第二”,“音律第三”,“宾白第四”,“科诨第五”,“格局第六”,全面广泛地论述了戏曲创作中的诸多问题,其中对结构、语言、题材等论述尤为精辟。
李渔提出结构第一的原则,同时又提出“立头脑”、“减头绪”、“密针线”等一整套理论,都是针对当时戏曲舞台上的弊病而发的。
李渔主张结构谨严,情节紧凑,组织得天衣无缝,这不仅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至今仍具艺术实践意义。
关于语言,他认为要赋予它舞台艺术的特征,是写给观众听的而不是给人看的案头之作,在这个原则下,他提出了曲文应当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宾白应当语求肖似,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文贵洁净,声务铿锵等一系列独特见地。
李渔《闲情偶寄》节选阅读及答案
李渔《闲情偶寄》节选阅读及答案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
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
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
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
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鸟之防弋,无时不然。
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
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
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
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
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
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
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
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长则无袅娜之致致:获得B.得时闻鼓吹者鼓吹:此指蝉唱和鸟鸣C.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弋:用系有绳子的箭射鸟D.隔婵娟而不使见者婵娟:指月亮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以在卧榻之上也申之以孝悌之义B. 此其不宜于昼夜臣之客欲有求于臣C. 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D 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故忧愁思而作《离骚》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垂柳之可爱写到蝉附鸟集,因而能让人“时闻鼓吹”,“耳则无时不悦”,于袅娜重柳的蝉唱鸟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B.文章写鸟在白天有“虚患之念”,故“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柳的文言文翻译李渔
柳,古木也,生于河畔,长于春风。
其形柔美,其态依依,自古诗人多以其为咏物之材。
吾尝读李渔《闲情偶寄》,其中论及柳,颇多独到见解,今试译之,以飨同好。
原文:柳者,春之神也。
其身虽细,其心却坚。
春风拂过,万条垂下,恰似柔丝缠绵,不胜娇羞。
夏日炎炎,柳枝低垂,如翠盖蔽日,给人一丝清凉。
秋风吹来,柳叶渐黄,似金丝缠绕,添得几分凄凉。
冬雪纷飞,柳枝披霜,宛如银条挂枝,更显清雅。
译文:柳,乃春之神也。
其身虽细弱,然其心志坚毅。
春风轻拂,万缕柳枝垂下,恰如柔丝缠绕,不胜娇羞之态。
夏日炎炎,柳枝低垂,宛如翠绿之伞,遮蔽烈日,为人们带来一丝清凉。
秋风徐来,柳叶渐黄,如同金丝缠绕,增添了几分凄凉之美。
冬雪纷飞,柳枝披霜,宛如银条挂枝,更显其清雅之姿。
李渔曰:“柳之柔美,在于其形;柳之坚韧,在于其心。
”夫柳之形,柔美而不失挺拔,故得春风之爱;柳之心,坚韧而不屈不挠,故能历尽沧桑。
是以柳者,乃天地之间,最为宜人之物也。
译文:李渔言:“柳之所以柔美,在于其形态;柳之所以坚韧,在于其内心。
”柳之形态,柔美而不失挺拔,故得春风之青睐;柳之内心,坚韧而不屈不挠,故能历经岁月沧桑。
是以柳者,乃天地之间,最为宜人之物也。
柳之生命力,实为世间罕见。
春之萌发,夏之繁茂,秋之凋零,冬之枯萎,柳皆能一一经历。
其身虽细弱,却能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
是以古人常以柳喻人,赞其坚韧不拔,矢志不渝。
译文:柳的生命力,实为世间所罕见。
春之萌发,夏之繁茂,秋之凋零,冬之枯萎,柳皆能一一经历。
其身虽细弱,却能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
是以古人常以柳喻人,赞其坚韧不拔,矢志不渝。
柳之美,不仅在于其形,更在于其意。
古人云:“柳眼含烟,恰似美人含羞。
”此言柳之美,在于其含蓄内敛,如美人般娇羞。
故柳之美,美在含蓄,美在深沉。
译文:柳之美,不仅在于其形态,更在于其意境。
古人云:“柳眼含烟,恰似美人含羞。
”此言柳之美,在于其含蓄内敛,如美人般娇羞。
故柳之美,美在含蓄,美在深沉。
闲情偶寄原文及翻译
闲情偶寄原文及翻译《闲情偶寄》是古代养生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等八个部分,本篇文章节选了《颐养部》的两篇文章,想要知道《闲情偶寄》讲述了什么的朋友,就来看看这篇文章吧!《闲情偶寄》原文【原文】吾观人之一身,眼耳鼻舌,手足躯骸,件件都不可少。
其尽可不设而必欲赋之,遂为万古生人之累者,独是口腹二物。
口腹具而生计繁矣,生计繁而诈伪奸险之事出矣,诈伪奸险之事出,而五刑不得不设。
君不能施其爱育,亲不能遂其恩私,造物好生,而亦不能不逆行其志者,皆当日赋形不善,多此二物之累也。
草木无口腹,未尝不生;山石土壤无饮食,未闻不长养。
何事独异其形,而赋以口腹?即生口腹,亦当使如鱼虾之饮水,蜩螗之吸露,尽可滋生气力,而为潜跃飞鸣。
若是,则可与世无求,而生人之患熄矣。
乃既生以口腹,又复多其嗜欲,使如溪壑之不可厌;多其嗜欲,又复洞其底里,使如江海之不可填。
以致人之一生,竭五官百骸之力,供一物之所耗而不足哉!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
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
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
吾辑是编而谬及饮馔,亦是可已不已之事。
其止崇俭啬,不导奢靡者,因不得已而为造物饰非,亦当虑始计终,而为庶物弭患。
如逞一己之聪明,导千万人之嗜欲,则匪特禽兽昆虫无噍类,吾虑风气所开,日甚一日,焉知不有易牙①复出,烹子求荣,杀婴儿以媚权奸,如亡隋故事者哉!一误岂堪再误,吾不敢不以赋形造物视作覆车。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
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
草衣木食②,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③,是犹作羲皇④之民,鼓唐虞⑤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李渔《闲情偶寄·鱼》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鱼藏水底,各自为天,自谓与世无求,可保戈矛之不及矣。
乌知网罟之奏功,较弓矢罝罘④为更捷。
无事竭泽而渔,自有吞舟②不漏之法。
然鱼与禽兽之生死,同是一命,觉鱼之供人刀俎,似较他物为稍宜。
何也?水族难竭而易繁。
胎生卵生之物,少则一母数子,多亦数十子而止矣。
鱼之为种也似粟,千斯仓而万斯箱⑤,皆于一腹焉寄之。
苟无沙汰之人,则此千斯仓而万斯箱者生生不已,又变而为恒河沙数。
至恒河沙数之一变再变,以至千百变,竟无一物可以喻之,不几充塞江河而为陆地,舟楫之往来,能无恙乎?故渔人之取鱼虾,与樵人之伐草木,皆取所当取,伐所不得不伐者也。
我辈食鱼虾之罪,较食他物为稍轻。
兹为约法数章,虽难比乎祥刑④,亦稍差于酷吏。
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
然二美虽兼,又有所重在一者。
如鲟、如鲳、如鲫、如鲤,皆以鲜胜者也,鲜宜清煮作汤;如编、如白,如鲥、如鲢,皆以肥胜者也。
肥宜厚烹作脍烹者之法全在火候得宜先期而食者肉生生则不松过期而食者肉死死则无味。
迟客之家,他馔或可先设以待,鱼则必须活养,候客至旋烹。
鱼之至味在鲜,而鲜之至味又只在初熟离金之片刻,若先烹以待,是使鱼之至美,发泄于空虚无人之境;待客至而再经火气,犹冷饭之复炊,残酒之再热,有其形而无其质矣。
煮鱼之水忌多,仅足伴鱼而止,水多一口,则鱼淡一分。
司厨婢子,所利在汤,常有增而复增,以致鲜味减而又减者,志在厚客,不能不薄待庖人耳。
更有制鱼良法,能使鲜肥迸出,不失天真,迟速感宜,不虚火候者,则莫妙于蒸。
置之镟内,入陈酒、酱油各数盏,覆以瓜姜及蕈笋诸鲜物,紧火蒸之极熟。
此则随时早暮,供客咸宜,以鲜味尽在鱼中,并无一物能侵,亦无一气可泄,真上着也。
(选自《闲情偶寄·饮馔部》)注:①罝罘(jufu):泛指捕兽的网。
②吞舟:能吞舟的大鱼。
③千斯仓而万斯箱:指鱼卵数目极为庞大。
④祥刑:同“详刑”,断狱、用刑审值。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觉鱼之供人刀俎刀俎:宰杀B.苟无沙汰之人沙汰:海汰,拣选C.我辈食鱼虾之罪我辈:我们这辈人D.候客至旋烹旋烹:立即烹煮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少则一母数子/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较食他物为稍轻/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以鲜味尽在鱼中/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亦稍差于酷吏/州司临门,急于星火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比较,认为捕鱼的细网比捕猎的工具更厉害。
李渔闲情偶寄牡丹翻译_牡丹《闲情偶寄》李渔阅读答案翻译
李渔闲情偶寄牡丹翻译_牡丹《闲情偶寄》李渔阅读答案翻译牡丹《闲情偶寄》李渔阅读答案翻译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牡丹《闲情偶寄》李渔阅读答案翻译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
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
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日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
后系人主,可强鸡使昼呜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
花王之封,允宜肇于此日,惜其所见不逮,而且倒行逆施。
诚哉!其为武后也。
予自秦之巩昌,载牡丹十数本而归,同人嘲予以诗,有“群芳应怪人情热,千里趋迎富贵花”之句。
予曰:“彼以守拙得贬,予载之归,是趋冷非趋热也。
”兹得此论,更发明矣。
艺植之法,载于名人谱帙者,纤发无遗,予倘及之,又是拾人牙后矣。
但有吃紧一着,花谱偶载而未之悉者,请畅言之。
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
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
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予尝执此语同人,有迂其说者。
予曰:“匪止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
”同人诘予曰:“有所本乎?”予曰:“有本。
吾家太白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倚栏杆者向北,则花非南面而何?”同人笑而是之。
斯言得无定论?。
(取材于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注】①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允宜肇于此日肇:开始B.惜其所见不逮其:代词,指武后C.花谱偶载而未之悉者悉:详尽D.匪止士民之家匪:少,微薄7.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选择绝对胜利的一方和群花来决一雌雄,还不知鹿死谁手呢B.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如果不给它以花王的荣耀,又怎么能洗清被贬到八千里外的耻辱呢 C.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其他的花还能受点委屈,只有牡丹绝不肯通融D.予尝执此语同人,有迂其说者我曾经把这话对朋友说,有朋友认为这说法太迂腐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强项若此,(牡丹)得贬固宜B.(武后)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C.(予)兹得此论,更发明矣D.同人诘予曰:“(牡丹)有所本乎?”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看到书上有关牡丹被贬的记载以后,才开始认同牡丹的花王地位。
李渔《闲情偶寄·蓄养禽鱼》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1 题。
(共 20 分)鸟之悦人以声者,画眉、鹦鹉二种。
而鹦鹉之声价,高出画眉上,人多癖之,以其能作人言耳。
予则大违是论,谓鹦鹉所长止在羽毛,其声则一无可取。
鸟声之可听者,以其异于人声也。
鸟声异于人声之可听者,以出于人者为人籁,出于鸟者为天籁也。
使我欲听人言,则盈耳皆是,何必假口笼中?况最善说话之鹦鹉,其舌本之强,犹甚于不善说话之人,而所言者,又不过口头数语。
是鹦鹉之见重于人,与人之所以重鹦鹉者,皆不可诠解之事。
至于画眉之巧,以一口而代众舌,每效一种,无不酷似,而复纤婉过之,诚鸟中慧物也。
予好与此物作缘,而独怪其易死。
既善病而复招尤,非殁于己,即伤于物,总无三年不坏者。
殆亦多技多能所致欤?家常所蓄之物,鸡犬而外,又复有猫。
鸡司晨,犬守夜,猫捕鼠,皆有功于人而自食其力者也。
乃猫为主人所亲昵,每食与俱,尚有听其搴帷入室、伴寝随眠者。
鸡栖于埘,犬宿于外,居处饮食皆不及焉。
而从来叙禽兽之功,谈治平之象者,则止言鸡犬而并不及猫。
亲之者是,则略之者非;亲之者非,则略之者是;不能不惑于二者之间矣。
曰:有说焉昵猫而贱鸡犬者犹癖谐臣媚子以其不呼能来闻叱不去因其亲而亲之非有可亲之道也。
鸡犬二物,则以职业为心,一到司晨守夜之时,则各司其事,虽豢以美食,处以曲房,使不即彼而就此,二物亦守死弗至;人之处此,亦因其远而远之,非有可远之道也。
即其司晨守夜之功,与捕鼠之功亦有间焉。
鸡之司晨,犬之守夜,忍饥寒而尽瘁,无所利而为之,纯公无私者也;猫之捕鼠,因去害而得食,有所利而为之,公私相半者也。
清勤自处,不屑媚人者,远身之道;假公自为,密迩其君者,固宠之方。
是三物之亲疏,皆自取之也。
然以我司职业于人间,亦必效鸡犬之行,而以猫之举动为戒。
噫!亲疏可言也,祸福不可言也。
猫得自终其天年,而鸡犬之死,皆不免于刀锯鼎镬之罚。
观于三者之得失,而悟居官守职之难。
其不冠进贤,而脱然于宦海浮沉之累者,幸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进贤:进贤冠,是古代官员贵人戴的帽子的一种。
李渔的《闲情偶寄》
李渔的《闲情偶寄》[按:写下这段文字,我自己心里也有一种“拉人头充数”的感觉,原因是大家习惯上把李渔称作是清代的戏剧家。
李渔是生活在明末清初,但他的生活的黄金岁月应该在明代,而且在他的思想深处和感情深处,他没有把自己当作清朝人。
这在明末清初的文人中间是非常普遍的,那些梁园遗老式的情结是根深蒂固的。
《闲情偶寄》一书成书在清康熙初,而实际上记述的东西大部分是明朝末年的事,时至康熙初,中原的大部分文人在思想、情感上,对清政府还没有一种认同感,在社会生活中,也是采取一种相对消极的“不合作”态度,这也算是我把李渔当作明人一起评说的一种理由。
]我们所熟知的李渔,大部分是因为他是一位著名的戏剧家,其实,李渔是一位多姿多彩、在各方面都有很多建树的学者,特别是其对“风流韵事”的雅兴,也达到了让一般文人难以企及的地步。
当然,这不是我在这里专门要关心的事。
作为一个文人,李渔对宜兴的紫砂壶当然也是算留心过。
为什么我说仅是留心呢,主要是他对宜兴紫砂茶具的认识非常理性、对紫砂茶具价值的评价非常实用而中肯。
在他的《闲情偶寄》里,书中在论“茶具”时说道:“茗注莫妙于砂壶,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
然宝之过情,使与金银比值,无乃仲尼不为之已甚乎~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必至理穷义尽而后止哉!”诚哉斯言~~~在当今我们的紫砂界,无处不是玄而又玄的道理、古而又怪的言语、极而又过的艳辞。
我想,作为本质上是一种日用品的紫砂茶具,我们有没有更恰当、更通俗的语言去评说,,看到这些空穴来风、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评说,我往往会问:是我们的文人在贬值,还是我们的紫砂艺术在贬值,,我想,当一味地、无原则地推崇某人某作品时,我们该不该学学前人,想想前人,,李渔所谓:“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而“必至理穷义尽”,评价一种工艺美术品,毕竟不同于纯粹的“先锋艺术”,其适用性必须是作者、玩家考虑的首要标准。
记得顾景舟大师在论述紫砂艺术时,除了造型、神态之外,最重要的是其功用。
中华娱艺奇书之:《闲情偶寄》卷三·【清】李渔撰
中华娱艺奇书之:《闲情偶寄》卷三·【清】李渔撰·《闲情偶寄》【清】李渔撰《闲情偶寄》卷三·声容部选姿第一“食色,性也。
”“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古之大贤择言而发,其所以不拂人情,而数为是论者,以性所原有,不能强之使无耳。
人有美妻美妾而我好之,是谓拂人之性;好之不惟损德,且以杀身。
我有美妻美妾而我好之,是还吾性中所有,圣人复起,亦得我心之同然,非失德也。
孔子云:“素富贵,行乎富贵。
”人处得为之地,不买一二姬妾自娱,是素富贵而行乎贫贱矣。
王道本乎人情,焉用此矫清矫俭者为哉?但有狮吼在堂,则应借此藏拙,不则好之实所以恶之,怜之适足以杀之,不得以红颜薄命借口,而为代天行罚之忍人也。
予一介寒生,终身落魄,非止国色难亲,天香未遇,即强颜陋质之妇,能见几人,而敢谬次音容,侈谈歌舞,贻笑于眠花藉柳之人哉!然而缘虽不偶,兴则颇佳,事虽未经,理实易谙,想当然之妙境,较身醉温柔乡者倍觉有情。
如其不信,但以往事验之。
楚襄王,人主也。
六宫窈窕,充塞内庭,握雨携云,何事不有?而千古以下,不闻传其实事,止有阳台一梦,脍炙人口。
阳台今落何处?神女家在何方?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毕竟是何情状?岂有踪迹可考,实事可缕陈乎?皆幻境也。
幻境之妙,十倍于真,故千古传之。
能以十倍于真之事,谱而为法,未有不入闲情三昧者。
凡读是书之人,欲考所学之从来,则请以楚国阳台之事对。
肌肤妇人妩媚多端,毕竟以色为主。
《诗》不云乎“素以为绚兮”?素者,白也。
妇人本质,惟白最难。
常有眉目口齿般般入画,而缺陷独在肌肤者。
岂造物生人之巧,反不同于染匠,未施漂练之力,而遽加文采之工乎?曰:非然。
白难而色易也。
曷言乎难?是物之生,皆视根本,根本何色,枝叶亦作何色。
人之根本维何?精也,血也。
精色带白,血则红而紫矣。
多受父精而成胎者,其人之生也必白。
父精母血交聚成胎,或血多而精少者,其人之生也必在黑白之间。
若其血色浅红,结而为胎,虽在黑白之间,及其生也,豢以美食,处以曲房,犹可日趋于淡,以脚地未尽缁也。
闲情偶寄李渔原文及翻译
闲情偶寄李渔原文及翻译
原文
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
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
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
予有《惜桂》诗云:“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
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至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
翻译
秋天里面最香的东西,就是桂花了。
树是月亮上的树(传说吴刚就在月亮上砍桂树),香味也是天上的香味道啊。
但它有缺憾的地方在于,它要开就整棵树都开了,不留一点余地。
我写了一篇名为《惜桂》的诗里面说“把万斛(量词)的黄金碾作灰尘(这里黄金应该指代桂花),
西风一阵总吹来(西北风总要吹来的,指的是冬天总会到的)。
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早点知道花过几天都会凋谢的,为什么不将一些花留到以后再开呢)”。
事物到了极繁荣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是天地万物的常
理,有些人富贵荣华一蹴而成(暴发户),他们(指的就是那些暴发户)都是春天里的玉兰,秋天里的丹桂。
闲情偶寄介绍
《闲情偶寄》为李渔重要著作之一。
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
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
《闲情偶寄》文字清新隽永,叙述娓娓动人,读后留香齿颊,余味道无穷。
周作人先生对此书推崇备至,认为本书唯一缺憾中在于没能涉及老年生活,否则必有奇文妙论。
总之,《闲情偶寄》不仅熏陶、影响了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一大批现代散文大师,开现代生活美文之先河,而且对我们今天提高生活品位、营造艺术的人生氛围仍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李渔《闲情偶寄·序》
李渔《闲情偶寄·序》李渔(1611~约1679),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戏曲理论家。
字笠鸿,一字谪凡。
号湖上笠翁。
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夏李村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省如皋市)。
在明代考取过秀才,入清后未曾应试做官。
出身富有之家,园亭罗绮在本邑号称第一。
清兵入浙后,家道衰落,遂移居杭州,又迁南京。
从事著述,并开芥子园书铺,刻售图书。
又组织以姬妾为主要演员的家庭剧团,北抵燕秦,南行浙闽,在达官贵人府邸演出自编自导的戏曲。
在此期间,与戏曲家吴伟业、尤侗结交。
后因担任主演的乔、王二姬相继病亡,本人亦已年老,境况较前困窘,再度迁居杭州,终老死去。
李渔在当时很有声名,但毁誉不一。
平生著作有剧本《笠翁十种曲》即《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巧团圆》、《凰求凤》、《意中缘》、《玉搔头》,另有《偷甲记》、《四元记》、《双锤记》、《鱼篮记》、《万全记》、《十醋记》、《补天记》、《双瑞记》等8种是否出自他的手笔,尚未有定论;小说《无声戏》(又名《连城璧》)、《肉蒲团》等;杂著《闲情偶寄》和诗文集《笠翁一家言》等。
李渔在戏曲理论方面却取得杰出成就。
《闲情偶寄》之《词曲部》、《演习部》实为戏曲理论专著,后人录出单印,名《李笠翁曲话》或《笠翁剧论》。
《词曲部》论戏曲创作,含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项;《演习部》论戏曲表演。
李渔在编剧技巧方面作了系统、丰富而精到的论述。
他十分重视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的特征,强调“填词之设,专为登场”,要求编剧之时,“手则握笔,口却登场,全以身代梨园,复以神魂四绕,考其关目,试其声音,好则直书,否则搁笔”。
他充分认识到戏剧结构在剧本创作中的重要性,声称“填词首重音律,而予独先结构”,并就结构问题提出了“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等具体方法。
他强调宾白的个性化,即所谓“语求肖似”,“欲代此一人立言,先以代此一人立心”,“务使心曲隐微,随口唾出,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弗使浮泛”。
《闲情偶寄》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闲情偶寄》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闲情偶寄》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闲情偶寄》是清代戏曲理论专著。
闲情偶记《柳》赏析
闲情偶记《柳》赏析闲情偶记《柳》赏析柳《闲情偶寄》)作者:李渔〔清〕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
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
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
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
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鸟之防弋,无时不然。
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
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
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
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
凡属鸣禽,皆当以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
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
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
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闲情偶寄》)【赏析】:柳树贵在柳枝下垂,柳枝不下垂就宁可没有柳树。
柳枝贵在长,柳枝不长久没有袅娜的景致,只是下垂没有什么益处。
这种树是招纳蝉的处所,各种鸟也往往栖息在上面。
漫长的夏天不让人感到寂寞,能时时听到虫唱鸟鸣,这树都有功劳,而高高的柳树是功劳最大的。
总之种树不只是让眼睛娱乐,还能使耳朵愉悦。
眼睛有时却不能娱乐,因为人躺在卧榻上;耳朵就没有什么时候不愉悦。
鸟鸣中最可爱的,不在于人坐着的时候,却偏在于人睡着的时候。
鸟音适宜在早晨听赏,人们都知道这个情况;然而正是它单单适宜于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察觉它。
鸟儿防备射猎,没有那个时候不是这样。
过了卯时到辰时之后,人们都起床了,人们起床了而鸟就不能自在安宁了。
忧虑担心的念头一萌生,虽然想要鸣叫却不能,鸣叫起来也一定没有动听的声音,这是它(听赏鸟鸣)不适宜在白天的原因。
《闲情偶寄》水仙文言文赏析及译文
水仙(清) 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
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注释]①秣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的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3分)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文言文《水仙》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9.(4分)(1)季节(2)想要(3)停止(4)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10.(2分)B11.(4分)(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每小题2分)12.(3分)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
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每题3分,共9分)
柳
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
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
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
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
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鸟之防弋,无时不然。
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
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
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
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
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
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
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
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不长则无袅娜之致.致:获得
B.得时闻鼓吹
..者鼓吹:此指蝉唱和鸟鸣
C.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弋:用系有绳子的箭射鸟
D.隔婵娟
..而不使见者婵娟:指月亮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C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文章从垂柳之可爱写到蝉附鸟集,因而能让人“时闻鼓吹”,“耳则无时不悦”,于袅娜重柳的蝉唱鸟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B.文章写鸟在白天有“虚患之念”,故“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C.文章由“悦耳”引出一段关于“鸟声”的探幽发微的议论,句句写鸟,又似句句非止于写鸟:晓时鸟鸣,一无所虑,其声清月越明澈,自由透脱,此间岂无寄欤?
D.文末由“种树之乐”写到种树之“不便”在于“枝叶繁冗,不漏月光”,这是“树木无心”与“人无心”造成的。
看似闲笔,实则体现了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考。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3分)
译文:
(2)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4分)
译文:
(3)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3分)
译文:
10.A(致:此指景致、情态,名词。
)
11.C(C项“者”都是表示判断的语气助词。
A项第一个“以”作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之义;第二个“以”作介词,“用,拿”之义。
B项第一个“于”作介词,表时间,“在”之义;第二个“于”作介词,表对象,“对,向”之义。
D项第一个“而”作连词,表转折,“但, 却”之义;第二个“而”作连词,承接兼有因果关系,“于是”或“因而”之义。
)
12.D(此项有两错:一是作者认为种树之“不便”不是由于“树木无心”,而是因为“人无心”,如果“种树之初”“留一线之余天”则可避免;二是并非着意体现所谓“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考”。
)
13.(1)然而它单单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察觉它。
(“而”表转折,“宜”是适宜的意思,“未之察”属宾语前置句。
各1分。
而其独宜于晓之故”译为“然而惟独它适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亦可,但“听赏”没有补出,要扣1分;“察”译为“仔细观察”“审察”亦可。
句意不畅酌情扣分。
)
(2)即使有起床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鸟儿没有防患的想法,自然能使它的本领尽情表现出来。
(“即”表假设;“毕”是使动用法,译为“使……全部表现”;“能事”指“本领,能耐”。
各1分,“毕其能事”译为“全部表现出它的本领”亦可,不扣分。
句意不畅的酌情扣分。
)
(3)留下一线闲余的天空,用以等待明月(在树木之间)出没,那么白天晚上都得到它的好处了。
(“以”作目的连词,相当于“用以”;“月轮”指“明月”;“则”作连词,相当于“那么”,各1分。
“月轮”译为“月亮”,“出没”当作偏义复词译为“出现”亦可,不扣分;但“出没”译为“升起”要扣1分。
句意不畅酌情扣分。
)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柳树贵在柳枝下垂,柳枝不下垂就宁可没有柳树。
柳枝贵在长,柳枝不长就没
有袅娜景致,只是下垂没有什么益处。
这种树是招纳蝉的处所,各种鸟也往往栖息在上面。
漫长的夏天不让人感到寂寞,能时时听到蝉唱鸟鸣,这树都有功劳,而高高的柳树是功劳最大的。
总之,种树不只是让眼
睛娱乐,还能使耳朵愉悦。
眼睛有时却不能娱乐,因为人躺在卧榻上;耳朵就没有什么时候不愉悦。
鸟鸣中最可爱的,不在于人坐着的时候,却偏在于人睡着的时候。
鸟音适宜在早晨听赏,人们都知道这个情况;然而正是它单单适宜于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察觉它。
鸟儿防备射猎,没有哪个时候不是这样。
过了卯时辰时之后,人们都起床了,人们起了床而鸟就不能自在安宁了。
忧虑担心的念头一萌生,虽然想要鸣叫都不能,鸣叫起来也一定没有动听的声音,这是它(听赏鸟鸣)不适宜在白天的原因。
早上人们却都没起床,即使有起床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鸟儿没有防患的想法,自然能尽情表现它(善于鸣唱)的本领。
况且舌头憋了一夜,心里痒痒的只想一展唱技,到这时都想摆弄歌喉了,所说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情况就是这样,这是它(听赏鸟鸣)适宜在早晨的原因。
庄子不是鱼,能知道鱼儿的快乐;笠翁不是鸟,能懂得鸟儿的心情。
凡是啼鸟鸣禽,都应当把我当作它们知己呀。
种树的乐趣有多种,但是它对于高雅的人不便的情况也有一个:枝叶繁茂,不透月光。
阻隔着月亮而不使人看到(月光),这是它无意而造成的过错,不值得责备它。
然而不是树木无心,而是人无心罢了。
假使在种植树木的当初,预防到这一点,留下一线闲余的天空,用以等待明月(在树木之间)出没,那么白天晚上就都能得到它的好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