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燃烧的化学知识
中考化学燃烧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燃烧知识点总结一、燃烧的基本原理1.1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源于燃料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物质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从而产生新的物质。
同时,燃烧是放热反应,能够释放大量的能量。
1.2 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其中,燃料是燃烧的物质,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着火点是燃料被点燃的温度。
1.3 燃烧的过程燃烧的过程可分为初燃和持续燃烧两个阶段。
初燃是燃料首次点燃,持续燃烧是在初燃后燃料继续燃烧并释放热量。
二、燃烧的反应类型2.1 完全燃烧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充足氧化反应,产生气体和水。
例如,烃类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式为:CnHm + (n+m/4)O2 → nCO2 + m/2H2O。
2.2 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接触不充分,导致氧化反应不完全,产生气体、水和一定量的碳和一氧化碳。
例如,烃类物质不完全燃烧的反应式为:CnHm + (n+m/2)O2 → nCO + (m/2)H2O。
2.3 明火与隐火明火是指燃烧产生的可见光和可见热的过程,如蜡烛的燃烧;而隐火是指燃烧产生的光和热不明显,不易察觉的过程,如气体泄漏导致地下室爆炸。
2.4 奶油燃烧奶油燃烧是指光照射下的燃烧,通常发生在漏油的地方或者食用油、汽油等具有易燃性的液体。
此种燃烧可能会导致火灾,需引起高度重视。
三、燃烧的应用3.1 火焰火焰是燃烧产物燃烧所产生的可见光和可见热。
不同物质燃烧所产生的火焰颜色不同,这是原子或分子在高温下发生辐射激发的结果。
3.2 燃烧的能量利用燃烧产生的热能可以被利用来发电、供暖、照明等。
例如,在发电厂中,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用于满足各行业的电力需求。
3.3 工业生产在化工生产、冶炼、矿山等工业领域,都需要燃料的燃烧来提供能量,推动设备运转和生产。
3.4 煤气和油气的利用煤气和油气是利用煤炭和石油燃烧所得到的气体燃料,用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能量供应。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的条件与分类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的条件与分类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的条件与分类燃烧作为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火焰在燃烧,但是究竟什么是燃烧?燃烧又有哪些条件和分类呢?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与燃烧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燃烧现象。
一、燃烧的条件燃烧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一般需要以下三个条件才会发生:1.1 可燃物质燃烧必须有燃料,即可燃物质。
常见的可燃物质包括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这些物质一般含有化学键中的高能键,能够通过氧化反应释放能量。
1.2 氧气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促使可燃物质与氧发生反应。
空气中的氧气是燃烧中最常见的氧化剂。
在火焰燃烧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与燃料发生反应,释放能量。
1.3 点燃温度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点燃温度才能发生。
点燃温度是指燃料与氧气反应所需的最低温度。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点燃温度。
对于易燃物质来说,点燃温度相对较低,例如纸张、木材等;而对于难燃物质来说,点燃温度相对较高,例如金属、矿石等。
二、燃烧的分类燃烧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条件进行分类,常见的燃烧形式包括:2.1 明火燃烧明火燃烧是指燃烧过程中产生明显火焰的燃烧方式,大部分都是可见光的辐射现象。
明火燃烧需要在发生点燃的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可燃物质供给。
例如,家庭中使用的燃气灶、蜡烛以及烟花等都属于明火燃烧。
2.2 隐火燃烧隐火燃烧是指燃烧过程中不产生明显火焰的燃烧方式。
隐火燃烧的能量大部分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可燃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较多的烟雾。
例如,木炭的燃烧就是一种典型的隐火燃烧。
2.3 爆炸爆炸是指可燃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剧烈燃烧或分解,并产生大量能量释放的过程。
爆炸一般需要满足可燃物质、氧气和点燃温度三个条件,并且在空间限制下快速发生。
例如,炸药爆炸、气体泄漏引发的爆炸都属于此类。
2.4 慢燃慢燃是指可燃物质在低温下缓慢燃烧的过程。
慢燃通常不会产生明显的火焰,以小火焰或者烟雾的形式释放能量。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的形式
1 明火燃烧
2 非明火燃烧
明亮的明火是可见光的一种,通常是可燃物表面 的氧化反应导致的。
非明火燃烧指没有明亮火焰的燃烧形式,如炭化、 熔化、蒸发。
3 烟气燃烧
4 火焰燃烧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产生的烟气是火焰中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之一。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由可燃物和氧气生成的可见光 和热能。
燃烧的类型
化学燃烧
化学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和能 量。
物理燃烧
物理燃烧是指通过物理方式使物 质发生氧化分解反应,释放出能 量。
生物燃烧
生物燃烧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 被氧化,释放出能量和二氧化碳。
燃烧的过程
1
燃烧的三要素
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温度,没有其中一项燃烧无法进行。
燃烧的安全问题
燃烧的危险性
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高温、燃 烧物飞溅、热辐射等危险因素。
燃烧的防范措施
正确使用和储存易燃物品,加 强火灾预防和探讨 如何预防和应对火灾事件。
2
燃烧的反应物
燃烧反应物是可燃物和氧气,可燃物氧化产生新的物质和能量。
3
燃烧的副产物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如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烟气等。
燃烧的应用
燃烧的热力学应用
燃烧的环保用
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被用于发电、 发展清洁能源和减少排放是燃烧的
加热、工业生产等方面。
环保应用的重要方向。
燃烧的交通应用
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中的燃烧过程 提供了动力能源,但也产生了尾气 污染。
《燃烧基础知识》PPT课 件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是物质在氧气存在下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常见于人 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掌握燃烧的四种类型,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燃烧方式与特点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及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
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如图1-1-1图1-1-1 着火三角形一、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
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氧化剂(助燃物)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
初三化学知识点之燃烧
初三化学知识点之燃烧火灾,是燃烧引发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你了解燃烧的知识点吗?产生火灾如何灭火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初三化学知识点之燃烧,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通常指可燃物与氧气产生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到达着火点(该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温度可燃物与氧气/空气充分接触(一)二氧化碳与镁带的反应反应方程式:2Mg+CO2(点燃→)C+2MgO现象结论:具有剧烈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是燃烧(二)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反应方程式:2Na+Cl2(点燃→)2NaCl现象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的反应即A+BC→B+AC火柴杆竖直之后为何会逐渐熄灭?答:由于火柴杆的温度会达不到着火点3、特别的燃烧自燃白磷:少量白磷储存在冷水中(隔绝氧气)缓慢氧化:积聚热量引发自然(缓慢氧化,不一定引发自燃例如:铁生锈、食品变质、人类衰老、橡胶老化)爆炸:可燃性气体、液体的蒸发或粉尘在空气中(一定有氧气)浓度到达爆炸极限时,点火或遇火星会爆炸H2,CO,CH4,C2H5OH,面粉中考化学知识点:燃烧与灭火的误区燃烧与灭火的误区误区一: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分析: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绝大部分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的,如木炭、硫、磷、铁、镁的燃烧。
但有些燃烧就不一定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如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这些化学反应都具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因此燃烧不一定都有氧气参加。
误区二:燃烧不能在水中产生,由于水可以灭火分析:只要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在水中仍旧可以产生燃烧现象。
如往80℃的热水中加入一小块白磷,然后往白磷邻近通入氧气,就会发觉白磷在水中燃烧,由于此时白磷燃烧的三个条件均已满足。
误区三:燃烧时必须有火焰产生分析:有许多燃烧产生时,可燃物以固态情势直接与氧气反应,这种燃烧只发光、放热,或显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如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
化学燃烧的知识点总结
化学燃烧的知识点总结1. 燃烧的基本过程燃烧的基本过程是物质在氧气中发生氧化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通常发生的氧化反应是有机物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例如:木材在燃烧时,发生下列氧化反应: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2. 燃烧的要素燃烧的要素包括燃料、氧气和能源。
燃料是指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氧化剂,能源是使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热量。
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存在,才能发生燃烧。
3. 燃烧的种类根据燃烧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足够氧气反应,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不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反应不充分,产生一部分未反应的碳或碳氢化合物,同时产生了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4. 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适宜的温度、氧气和燃料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适宜的温度下,氧气能与燃料分子碰撞,然后发生氧化反应。
此外,燃烧还需要适宜的空气流动,使氧气能有效地与燃料接触。
5. 燃烧的应用燃烧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燃烧作为一种能源,被用于生产、加热、照明等方面。
同时,也可以用于锅炉、发动机、火箭等设备中,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6. 燃烧的环境影响燃烧是一种高温氧化反应,不完全燃烧产物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危害。
例如,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会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氮氧化物会造成酸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如何控制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7. 燃烧的安全问题燃烧是一种高温氧化反应,如果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发生,会造成火灾和爆炸。
因此,在生产、生活中要严格控制燃烧条件,做好防火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总之,化学燃烧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
但与此同时,燃烧产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危害,因此在应用燃烧的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和人身安全。
2020年中考化学知识点之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2020年中考化学知识点之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燃烧及其利用
知识要点1】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1.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
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
温到着火点以下。
第二章 燃烧基础知识
② 液体可燃物:凡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的液体。
液体可燃物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碳、 氢原子,有些还含有氧原子。 如:石油化工产品(燃烧过程产物有一定的毒性) ③ 气体可燃物:凡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的气体。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需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混合,并 还要一定的温度才能燃烧。 ④ 特殊情况:有些物质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但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燃烧。如赤热的铁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赤热的铜在纯氯气中剧烈燃烧。
据。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2018/12/16
第二章 燃烧基础知识
25
3、可燃物自燃的机制
(1)氧化发热:如煤、浸油脂物质、黄磷、烷基铝、金属及橡胶
粉尘、金属硫化物等。 (2)分解放热:如硝化棉、赛璐璐、硝化甘油等。 (3)聚合放热:指低分子单体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反应,释放 出热量。 (4)吸附放热:因吸附空气中的氧而发生自燃。如活性碳、还原 镍和还原铁。 (5)发酵放热:如稻草、籽棉、树叶、锯末、甘蔗渣、玉米芯等。 (6)活性物质遇水:金属粉末、金属氢化物、硼氢化物及金属磷 化物、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等。 (7)可燃物与强氧化剂的混合:如醇类与过氧化物或高价氧化物 混合等。
磷成分高的煤炭遇水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热量,如果煤 层堆积过厚积热不散,就容易引发自燃;工厂的油抹 布堆积由于氧化并蓄热也会引发自燃。
2018/12/16
第二章 燃烧基础知识
24
2、物质的自燃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是该
物质的自燃点。
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形成自燃危险性的依
16
4、相互作用
燃烧不仅需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而且还必须使燃烧
燃烧基础知识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判断题1、燃烧时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6、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
火灾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
()7、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月解禁蓝白色。
()8、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备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9、物质燃烧时氧化反应,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10、燃烧的发生和持续,必须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燃烧就不会发生或不能持续,这就是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11、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12、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13、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14、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汽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汽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以下就熄灭了。
()15、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电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16、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
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7、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18、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19、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上,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20、可燃物质由于其滋生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燃。
高中化学燃烧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燃烧知识点总结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观察到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
燃烧不仅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也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关于燃烧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物质在与氧气(O2)或其他氧化剂作用下,产生明亮的火焰或放出热能的化学反应。
燃烧一般 Beginalign 直立 endalign,其中表示燃料,常见的燃料包括木材、煤炭、石油等。
二、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缺一不可。
燃料是燃烧的物质,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而点火源提供燃烧反应的能量启动。
三、燃烧的类型燃烧可以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两种类型。
1.完全燃烧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足够的氧气充分反应产生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最大化,产生的产物相对较为环保。
2.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反应不充分,产生的产物除二氧化碳和水外,还包括一些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CO)和颗粒物等。
不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较少,同时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四、燃烧的热效应燃烧是一种放热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燃料的燃烧热(ΔHc)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能。
燃烧热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燃料的能量含量,常用单位是焦耳/克(J/g)。
五、燃料的选择根据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燃料。
常见的燃料包括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
1.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指在地壳中形成的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2.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不断生成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可再生能源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较少,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清洁能源的发展。
六、燃烧的应用燃烧在工业生产、能源利用、交通运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1.工业生产燃烧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用于提供热能,如用于锅炉的燃烧供热。
人教版高三化学知识点:燃烧及火焰的颜色
(一)燃燒的一般條件
1.溫度達到該可燃物的著火點
2.有強氧化劑如氧氣、氯氣、高錳酸鉀等存在
3.(*一般自身具備氧化性條件,如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火藥等,只要達到溫度條件,可以在封閉狀態下急速燃燒而爆炸)
(二)、鎂在哪些氣體中可以燃燒?
1、鎂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
2、鎂在氯氣中燃燒
3、鎂在氮氣中燃燒
4、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
(三)、火焰的顏色及生成物表現的現象
1、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淡藍色火焰
2、氫氣在氯氣中燃燒---蒼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霧。
3、甲烷在空氣中燃燒---淡藍色火焰
4、酒精在空氣中燃燒---淡藍色火焰
5、硫在空氣中燃燒---微弱的淡藍色火焰,生成強烈剌激性氣味的氣體。
6、硫在純氧中燃燒---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強烈剌激性氣味的氣體
7、硫化氫在空氣中燃燒---淡藍色火焰,生成強烈剌激性氣味的氣體。
8、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藍色火焰
9、磷在空氣中燃燒,白色火焰,有濃厚的白煙
10、乙烯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有黑煙
11、乙炔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很亮,有濃厚黑煙
12、鎂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白光
13、鈉在空氣中燃燒,火焰黃色
14、鐵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沒有火焰)生成的四氧化三鐵熔融而滴下。
(四)、焰色反應(實驗操作)
1.鈉或鈉的化合物在無色火焰上灼燒,火焰黃色
2.鉀或鉀的化合物焰色反應為紫色(要隔著藍色鈷玻璃觀察)。
化学燃烧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燃烧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化学燃烧的基本概念1. 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放出热和光的化学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物质被氧气氧化,放出大量能量,通常伴随着火焰、烟雾等现象。
2. 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是一种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因此燃烧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燃料、氧气和足够高的温度。
3. 燃料的分类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状态,燃料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4. 燃烧反应的方程式燃烧反应的方程式通常以通用化学式表示,例如:燃料+氧气→氧化产物+能量。
5. 燃烧产物燃烧产物通常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气态或固态的氧化物,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二、燃烧的热学特性1. 燃烧热效应燃烧是一种放热反应,是一种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
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称为燃烧热,通常用单位质量的燃料所释放的热量来表示。
2. 燃烧热的计算燃烧热可以通过实验室测量或理论计算来确定。
测量方法通常采用燃烧热量计,而理论计算方法则利用燃烧反应的方程式和反应热的数据来计算。
3. 燃烧热和燃烧温度燃烧热和燃烧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常情况下,燃烧热越大的燃料,其燃烧温度也越高。
4. 燃烧热的应用燃烧热是衡量燃料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参数,也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用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通过燃烧热的计算和应用,可以对各种燃料的能源利用价值进行评估和比较。
三、燃烧的动力学特性1. 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包括燃烧反应的开始、进行和结束三个阶段。
在开始阶段,燃料和氧气进行反应并产生初次燃烧;在进行阶段,燃料和氧气的供给能够维持燃烧反应进行;在结束阶段,燃料和氧气的供给减少,燃烧反应逐渐减弱并最终停止。
2. 燃烧速率燃烧速率是燃料与氧气反应形成燃烧产物的速度,通常使用质量或体积单位的反应物在单位时间内参与反应的量来表示。
3. 燃烧速率的影响因素燃烧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燃料的性质、氧气的浓度、温度、燃料颗粒的大小和形状、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
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物质燃烧现象
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物质燃烧现象我们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曾经利用红磷燃烧现象来进行测定,以此达到我们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目的。
由此引入了燃烧这一概念,其实实验室中关于物质燃烧的实验非常之多,本文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物质燃烧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现象。
1.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有明亮蓝紫色火焰,且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
硫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持续燃烧,放热,有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
化学方程式:S + O2 =点燃= SO22. 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实验现象: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红磷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现象: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白烟,此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化学方程式:4P+ 5O2=点燃=2P2O53. 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的固体化学方程式:3Fe + 2O2=点燃=Fe3O44. 镁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产生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反应方程式:2Mg+O2=点燃=2MgO5. 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产生更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灰色固体反应方程式:4Al+3O2=点燃=2Al2O36. 钠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一种是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有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发光放热;另一种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Na+O2(过量)=点燃=Na2O2;4Na+O2(少量)=点燃=2Na2O;7. 铜可以在空气中受热氧化,也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生成黑色固体CuO反应方程式:2Cu+O2=加热=2CuO8. 碳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有耀眼的黄色火焰,生成CO2,燃烧不完全生成CO 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C+O2=2CO(不完全燃烧);C+O2=CO2(完全燃烧)9.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有淡蓝色火焰产生,上空罩一个干燥的杯子可以发现有水雾。
燃烧学燃烧理论基础重点知识
4燃烧理论基础4.1燃烧反应的热力学基础1、单相反应:在一个系统内反应物与生成物属同一物态。
2、多向反应(异相反应):在一个系统内反应物与生成物不属与同一物态。
3、浓度:单位体积中所含某物质的量。
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 摩尔相对浓度: 质量相对浓度: 4、标准生成焓、反应焓、燃烧焓、显焓、绝对焓(P98-100)5、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其单位为:kg/(m3s)、 kmol/(m3s)、 分子数/(m3s)①例: a 、b 、c 、d 为对应于反应物A 、B 和产物C 、D 的化学反应计量系数②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③化学反应速率与计量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 /i i mi i i i i i i i i n N VM VN n C X N n C M Y M nρρ=====∑∑∑∑∑==aA bB cC dD+→+,,C A B D A B C D dC dC dC dC r r r r d d d d ττττ=-=-==或1111::::::C A B D A B C D dC dC dC dC a d b d c d d d r r r r a b c dττττ-=-==⇒=④化学反应速率的三种表示方法:反应物的消耗速度、生成物的生成速度、r 为反应速度⑤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温度、活化能、压力、浓度、可燃混合气的配比、混合气中的惰性成分)1. 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2. 压力:对于气体燃料,压力升高,体积减少,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
(压力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与浓度相同。
)3. 温度:温度增加,反应速度近似成指数关系增加,体现在反应速度常数。
①阿累尼乌斯定律: A —常数,频率因子,由实验确定;R —通用气体常数,8.28kJ/molK ,1.98kcal/molK ; E —活化能,J/mol ,由实验确定⏹ 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动能有大有小;⏹ 在相同温度下,分子的能量不完全相同,有些分子的能量高于分子的平均能量,这样的分子称为活1111G A B H A B G H dC dC dC dC r a d b d g d h d r ar r br r grr hrττττ-=-====-=-==b B a A C kC =rRT E Ae k -=化分子(自由基、活化中心、活化络合物、中间不稳物)⏹ 化学反应中,由普通分子到达活化分子所需最小能量---活化能E ;(讨论活化能对反应速率影响,通过阿累尼乌斯定律) ⏹ 阿累尼乌斯定律反应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阿累尼乌斯定律是实验得出的结果;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阿累尼乌斯定律。
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的燃烧及其利用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燃烧的概念和特征:燃烧是指物质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燃
烧具有明亮的火焰、放热和发光等特征。
2. 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燃料、氧气和着火温度。
没有这三个条件之一,燃烧就无法进行。
3. 燃烧的类型:根据燃烧过程中的火焰形态和燃烧产物,可以将燃烧分为明火燃烧和
隐火燃烧两种类型。
4. 燃烧的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放热反应,燃料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变为热
能和光能。
5. 燃烧产品:燃烧的产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水和燃料中的杂质。
不完全燃烧时还会
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燃烧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火的利用:火的利用主要包括烧火取暖、烧火煮食、照明等。
2. 燃烧与能源利用:燃烧是一种能源的转化方式,能够提供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热能
可以用于发电、加热等方面,光能可以用于照明、光电转换等。
3. 燃烧与环境保护: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作用,因此要注意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节能减排:在能源利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燃烧产物排放等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以上就是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的主要知识点。
燃烧的基础知识课件
无火焰燃烧具有三个特点: (1)无链锁反应。 (2)氧在可燃烧的界面。 (3)可燃物为炽热的固体。 对有火焰燃烧,由于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 游离基(自由基)作中间体,所以燃烧三角形增 加了一个空间坐标,形成燃烧四面体。如图1-2-3 所示。
• 人们长期用火和同火灾斗争中发现闪燃、着火、
自然爆炸等燃烧类型,它们各自都有其独特性。 因此,人们为了消防安全必须分析研究每一类型 燃烧的发生的特殊原因,以便人们按照实际情况 确定了该相应的防火和灭火措施。
3.一定的引火能量(点火能)
• 不管何种形式的点火能量,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
度才能引起可燃物质着火。否则,燃烧就不会发 生不同可燃物质燃烧所需的引火能(点火能)各 不相同。 几种常见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如表所示:
•
4、相互作用
• 燃烧不仅必须具备必要条件(三要素)和充分条 •
件,而且还必须使以上条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燃烧才会发生和持续,否则,燃烧也不能发生。 对无火焰燃烧可用经典三角形(如图1-2-2)表示 三者关系。燃烧三要素(三边连接)同时存在、 相互作用,燃烧才会发生。
•
燃烧的定义
• 步骤自行加速发展下去(瞬间自发进行若干次),直
至反应物燃尽为止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产生的 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简而言之,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燃烧本质
•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近代链锁反应理论认为:燃 烧是一种游离基的链锁反应。链锁反应也称为链式反应, 即由游离基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应。游离基又称自 由基或自由原子,是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外 界因素(如光、热)的影响下,分裂而成含有不成对电 子的原子或原子基团,它们的化学活性非常强,在一般 条件下是不稳定的,容易自行结合成稳定分子或与其它 物质的分子反应生成新的游离基。当反应物产生少量的 活化中心—游离基(自由基或自由原子)时,即可发生 链锁反应。只要反应一经开始,就可经过许多链锁。当 活化中心全部消失(即游离基消失)时,链锁反应就会 终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燃烧的化学知识燃烧是物体快速氧化,产生光和热的过程。
而燃烧是必需三种东西并存才能发生,分别是可燃物如燃料,助燃物如氧气及温度要达到燃点——热量,称为燃烧三要素——火三角。
一.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空气)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通常讲的燃烧一般是要有氧气参加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燃烧可以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等.二.燃烧的定义燃烧标准化学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比如金属镁(Mg)和二氧化碳(CO2)反应生成氧化镁(MgO)和碳(C),该反应没有氧气参加,但是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同样属于燃烧范畴。
三.燃烧的种类(1)闪燃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点称为闪点。
在消防管理分类上,把闪点小于28℃的液体划为甲类液体也叫易燃液体,闪点大于28℃小于60℃的称为乙类液体,闪点大于60℃的称为丙类液体,乙、丙两类液体又统称可燃液体。
(2)着火着火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外界火源直接作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现象。
这个物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点称为燃点。
(3)自燃自燃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外来明火源的作用,靠热量的积聚达到一定的温度时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自燃的热能来源:a.外部热能的逐步积累,多是物理性的。
b.物质自身产生热量,多是化学性和生物性的。
(4)爆炸爆炸指物质在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巨大压力急剧向四周扩散和冲击而发生巨大响声的现象。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末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称爆炸极限,其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低于下限的遇明火既不爆炸也不燃烧,高于上限的,虽不爆炸,但可燃烧。
(5)核聚变在核聚变的时候会产生发光发热的现象,例如太阳表面。
四.燃烧形式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和空气分子互相扩散、混合,其混合浓度在爆炸范围以外,遇火源即能着火燃烧。
2.蒸发燃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酒精等,蒸发产生了蒸气被点燃起火,它放出热量进一步加热液体表面,从而促使液体持续蒸发,使燃烧继续下去。
萘、硫磺等在常温下虽为固体,但在受热后会升华产生蒸气或熔融后产生蒸气,同样是蒸发燃烧。
3.分解燃烧是指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首先遇热分解,分解产物和氧反应产生燃烧,如木材、煤、纸等固体可燃物的燃烧。
4.表面燃烧燃烧在空气和固体表面接触部位进行。
例如,木材燃烧,最后分解不出可燃气体,只剩下固体炭,燃烧在空气和固体炭表面接触部分进行,它能产生红热的表面,不产生火焰。
5.混合燃烧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容器内或空间中充分扩散混合,其浓度在爆炸范围内,此时遇火源即会发生燃烧,这种燃烧在混合气所分布的空间中快速进行,所以称之为混合燃烧。
6.阴燃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低或可燃物含水多等条件下发生的只冒烟无火焰的燃烧。
五.燃烧过程1.不同状态物质的燃烧自然界里的一切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都以一定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存在。
固体、液体、气体就是物质的三种状态。
这三种状态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同的。
固体和液体发生燃烧,需要经过分解和蒸发,生成气体,然后由这些气体成分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燃烧。
气体物质不需要经过蒸发,可以直接燃烧(1)固体物质的燃烧固体是有一定形状的物质。
它的化学结构比较紧凑,所以在常温下都以固态存在。
固体物质的化学组成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简单,如硫、磷、钾等都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有的比较复杂,如木材、纸张和煤炭等,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由于固体物质的化学组成不同,燃烧时情况也不一样。
有的固体物质可以直接受热分解蒸发,生成气体,进而燃烧。
有的固体物质受热后先熔化为液体,然后气化燃烧,如硫、磷、蜡等。
此外,各种固体物质的熔点和受热分解的温度也不一样,有的低,有的高。
熔点和分解温度低的物质,容易发生燃烧。
如赛璐珞(硝化纤维素)在80~90℃时就会软化,在100℃时就开始分解,150~180℃时自燃。
但是大多数固体物质的分解温度和熔点是比较高的。
如木材先是受热蒸发掉水分,析出二氧化碳等不燃气体,然后外层开始分解出可燃的气态产物,同时放出热量,开始剧烈氧化,直到出现火焰。
另外,固体物质燃烧的速度与其体积和颗粒的大小有关,小则快,大则慢。
如散放的木条要比垛成堆的圆木燃烧的快,其原因就是木条与氧的接触面大,燃烧较充分,因此燃烧速度就快。
(2)液体物质的燃烧液体是一种流动性物质,没有一定形状。
燃烧时,挥发性强,不少液体在常温下,表面上就漂浮着一定浓度的蒸汽,遇到着火源即可燃烧。
液体的种类繁多,各自的化学成分不同,燃烧的过程也就不同,如汽油、酒精等易燃液体的化学成分就比较简单,沸点较低,在一般情况下就能挥发,燃烧时,可直接蒸发生成与液体成分相同的气体,与氧化剂作用而燃烧。
而有些化学组成比较复杂的液体燃烧时,其过程就比较复杂。
如原油(石油)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物,燃烧时,原油首先逐一蒸发为各种气体组分,而后再燃烧。
原油的燃烧与其他成分单一的液体燃烧不一样,它首先蒸发出沸点较低的组分并燃烧,而后才是沸点较高的组分。
(3)气体的燃烧易燃与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要像固体、液体物质那样经过熔化、蒸发等准备过程,所以气体在燃烧时所需要的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气体和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而且燃烧速度快。
气体燃烧有两种形式,一是扩散燃烧;二是动力燃烧。
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这种燃烧就叫扩散燃烧(或称稳定燃烧)。
如使用石油液化气罐烧饭就是扩散燃烧。
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在燃烧之前就已混合,遇到着火源立即爆炸,形成燃烧,这种燃烧就叫动力燃烧。
如石油液化气罐气阀漏气时,漏出的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一遇到着火源,就会以爆炸的形式燃烧,并在漏气处转变为扩散燃烧。
2.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物质燃烧可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凡是物质燃烧后产生不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就叫做完全燃烧;凡是物质燃烧后,产生还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就叫不完全燃烧。
物质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形式的燃烧呢?主要是因为燃烧物质所处的条件不同。
物质燃烧时,如果空气(或其他氧化剂)充足,就会发生完全燃烧,反之就发生不完全燃烧。
物质燃烧后产生的新物质称为燃烧产物。
其中,散布于空气中能被人们看到的云雾状燃烧产物,叫做烟雾。
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叫完全燃烧产物。
物质不完全燃烧所生成的新物质叫做不完全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有很大影响。
有利的影响是:第一,大量生成完全燃烧产物,可以阻止燃烧的进行。
如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够稀释燃烧区的含氧量,从而中断一般物质的燃烧。
第二,可以根据烟雾的特征和流动方向,来识别燃烧物质,判断火源位置和火势蔓延方向。
六.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俗称着火,系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
燃烧具有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
物质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能发生燃烧现象,无论缺少哪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
但是,并不是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就一定会发生燃烧现象,还必须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
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三种类别。
可燃烧物质大多是含碳和氢的化合物,某些金属如镁、铝、钙等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燃烧,还有许多物质如肼、臭氧等在高温下可以通过自己的分解而放出光和热。
2、氧化剂: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燃烧过程中氧化剂主要是空气中游离的氧,另外如氟、氯等也可以作为燃烧反应的氧化剂。
3、温度(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常见的是热能,其它还有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的热能。
4、链式反应:有焰燃烧都存在链式反应。
当某种可燃物受热,它不仅会汽化,而且该项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而使燃烧持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
熔点、沸点、着火点的区别1:熔点实质上是该物质固、液两相可以共存并处于平衡的温度,以冰熔化成水为例,在一个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而温度为0℃时,冰和水可以共存,如果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冰和水共存的状态可以长期保持稳定.物质的熔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两个因素对熔点影响很大.①压强。
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如果压强变化,熔点也要发生变化。
熔点随压强的变化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要升高;对于像水这样的物质,与大多数物质不同,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体积要缩小(金属铋、锑等也是如此),当压强增大时冰的熔点要降低。
如下两图中OL称为固液两相平衡曲线,又称为熔化曲线.该曲线的左方表示固相稳定存在的区域,右方一定的区域是液相稳定存在的区域,而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固液两相平衡共存的状态。
OL线表示了该物质的熔点随压强变化的规律。
两图中OL线的斜率都很陡,说明物质的熔点随压强的变化很小,例如冰的熔点,每增加一个大气压,熔点才下降0.007 5℃,而要使冰的熔点下降1℃,则必须使压强增加1.75X107Pa,约为大气压的170倍。
两个图的斜率的正或负,反映了两类物质随压强的增大,熔点升高或降低的规律。
2:沸点液体发生沸腾时的温度。
当液体沸腾时,在其内部所形成的气泡中的饱和蒸汽压必须与外界施予的压强相等,气泡才有可能长大并上升,所以,沸点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强的温度。
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
当液体所受的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时;沸点降低。
例如,蒸汽锅炉里的蒸汽压强,约有几十个大气压,锅炉里的水的沸点可在200℃以上。
又如,在高山上煮饭,水易沸腾,但饭不易熟。
这是由于大气压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水的沸点也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浙下降。
(在海拔1900米处,大气压约为79800帕(600毫米汞柱),水的沸点是93.5℃)。
在相同的大气压下,液体不同沸点亦不相同。
这是因为饱和汽压和液体种类有关。
在一定的温度下,各种液体的饱和汽压亦一定。
例如,乙醚在20℃时饱和气压为5865.2帕(44厘米汞柱)低于大气压,温度稍有升高,使乙醚的饱和汽压与大气压强相等,将乙醚加热到35℃即可沸腾。
液体中若含有杂质,则对液体的沸点亦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