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初唐文学思想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中国文学史分期一中国文学史分期:1、中国古典文学史:(先秦至1840)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东汉建安年代至隋统一)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1644至1840)2、中国近、现代文学史(1840至1949)3、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至今)二、各阶段的主要文学成就和现象(一)先秦文学1、总体特点:从萌芽到初步发展阶段①、没有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②从本质上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①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05篇,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开创诗歌创作的艺术传统。
②历史散文:以记事记言为主,主要有《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等③诸子散文: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等,《庄子》的文学性最强。
④楚辞:其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楚文化的独特风采,以六、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屈原运用楚辞体创作了《九歌》、《九章》,其代表作《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与《诗经》并称“风骚”。
(二)秦汉文学1、总体特点: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1)出现完全以文学的感染力为目标的文学样式:赋(2)文学创作的兴盛(3)出现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4)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1)辞赋:汉赋经过了骚体赋、大赋、小赋几个发展阶段。
(2)乐府诗: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乐府本是建于西汉武帝时的官方采诗机构,其所采集的民歌即为乐府诗。
乐府诗长于叙事,五言、杂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叙事诗的基础。
(3)文人五言诗: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与乐府诗长于叙事不同,五言诗长于抒情。
评价“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4)《史记》:代表两汉散文文学的最高成就的是《史记》。
初唐文学特征范文
初唐文学特征范文初唐文学是指唐朝初年,即贞观之治时期(公元626年-公元649年)的文学作品。
这一时期,唐朝统一全国,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文学创作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初唐文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学风格豪放奔放。
在初唐时期,文人士大夫更加注重个性的表达和自由的创作,追求个性的奔放和豪放,故初唐文学形成了雄浑豪放的特点。
首先,诗歌的风格繁复典雅,格律丰富,尤其以五七言绝句最为流行。
在内容上,初唐诗人关注社会风貌、时令景色、历史典故等,诗歌多写个人感受和思想感悟,表达思想和情感。
其次,散文作品也多是雄浑豪放的,表现出辞章宏大的特点。
二、注重真实感和现实主义。
初唐文学在题材选择上注重真实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疾苦。
诗歌和散文作品描绘了社会上各色人物的形象和命运,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和丑恶的现象,充分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三、崇尚古典文化。
初唐文学虽然强调现实主义,但同时也高度崇尚古典文化。
诗歌中常常引用或借鉴古代的典籍和文化精华,使现实的主题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初唐文人既推崇古人的学问和品德,又追求个性的独创性和创新,使古典文化与个人创造力相融合。
四、追求艺术的完美和壮丽。
初唐文学追求艺术的完美和壮丽,对语言的运用和内容的表达都非常讲究。
诗歌的表达力丰富多样,运用修辞手法独特巧妙,意境深远,力求将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描绘得细腻而美丽。
散文作品则注重意境的构建,过程细腻地描写,情感饱满。
五、注重个人情感和人生感悟。
初唐文学以个人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悟为中心,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表达个人的思想。
唐代文人注重个人性格和独立人格的塑造,体现出唐代社会承认个人成就的价值观。
六、注重辞章艺术。
辞章艺术在初唐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诗歌作品多数使用律诗,注重诗文的格律和韵律,辞章华丽,意境深远。
散文作品中使用的辞章则更加繁复多样。
初唐文学在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唐代文学的起源和初步成就。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初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文学教育得到广泛推广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教育的发展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才情。
当时的文学教育主要以私塾为主,由有文学造诣的士人担任教师。
学生们在私塾中学习文学经典,如《诗经》、《楚辞》等,同时也学习古代文学理论和修辞技巧。
教师会指导学生们进行文学创作,通过模仿和创新,培养他们的文学才华和表达能力。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注重实践和应用。
学生们在学习文学经典的同时,也要进行文学鉴赏和批评。
他们要通过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艺术之美,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另外,学生们还会参与到文学创作中,通过写作来锻炼自己的文学才华。
他们会参加文学比赛和作品征集,与其他学生交流切磋,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水平。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也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师们会教导学生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文人,强调诚实、正直和谦虚等品质的培养。
他们认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不仅要有才华,还要有高尚的品格。
因此,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文学成就,更注重他们的道德素养。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唐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如王勃、杨炯、卢照邻等,他们的作品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也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才俊,为后来的文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总而言之,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才情,注重实践和应用,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唐时期作品风格
初唐时期作品风格
初唐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段充满活力的时期,其中很多有影响力和富有才华的作家在这个时期发表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和影响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钟情于诗歌,以其精湛的语言和节奏凝练出的散文诗,把情感及思想的表现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这种新的文学风格,特别是诗歌,在后世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发扬,开创了中国散文诗派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初唐时期作品无论从语言、表达方式、抒情意境还是人文思想方面都有自身的孤独和独有特色。
语言流畅、传神;表达方式简练、生动、活泼,抒发出初唐作家们热情、忧患和宽慰的情感;人文思想主要以“抒情优美”为特点,提倡古乐、咏史、抒怀、叙事等行文的创作,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
初唐时期诗歌中流传的意象,表达的思想色彩也可以看出其与前朝形式诗所不同之处。
大部分初唐时期的作品中,诗人们在把握古典名句、抒发诗情、表达思想时都善于勾勒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的情感在作品中被塑造出来,具有浓郁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在初唐时期文学中,充分表现了诗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傲慢与独立,对自己后代的渴望,对现实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政治和社会的关注。
后来的诗人们继续发扬着初唐时期的精神,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初唐诗歌的风格。
他们在政治方面更加敢于表达,同时又充满感情,在题材上更加多样化,即使是形式诗也更加丰富,增添了许多元素,如回响与弦外之音等。
初唐时期的文风令人难忘,是中国文学发展史
上珍贵的历史遗产,它提升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美,为后世的文学活跃贡献了良好的开端。
初唐四杰的创作风格和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引言齐、梁、陈、隋时代,文人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巧华美,乏善可陈,为后人留下了“垢病”的把柄。
唐初文坛一仍其旧,骈体文、宫体诗风靡一时。
骈体文以歌咏皇家气象、帝居风光为能事,形式上表现为抽黄对白,采丽竞繁,柔媚无骨,华而不实。
最有代表性的骈体文作者,当首推陈隋遗老虞世南。
在他的带动下,当时的宫廷文士们都热衷于“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成为一时风气。
他的许多骈体文章一味追求偶对,堆砌辞藻,了无生气。
和骈体文相对应,宫体诗以歌颂宫廷生活,描写妇女病态美为主要内容,形式上表现为辞采华丽,缺乏骨气。
最有代表性的宫体诗人,莫过于活跃于唐太宗时代的上官仪。
上官仪创立的“六对”、“八对”之说,及其大量的诗歌创作实践,把诗歌的形式美推到了极致。
他所创立的“六对”(即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八对”(即地名对、异类对、双声对、叠韵对、联绵对、双拟对、回文对、隔句对)之说,为中国古代格律诗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他长期深居宫廷,颇得唐太宗欢心,所以,他的诗多是奉皇帝诏命创作的“应制”之作。
后人以“绮错婉媚”四字评价他的诗,可谓非常准确。
意思是说他的诗辞采绮艳,柔婉多媚,是用来博得皇帝欢心的。
由于唐太宗十分喜欢宫体诗,常让上官仪唱和,只要有宴集,上官仪必定参加。
皇帝的爱重,使宫中文人纷纷仿效上官仪的诗风,当时人们称之为“上官体”。
但举一例,作一斑之窥: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花上空碧。
花蝶来未已,山光暧将夕。
(上官仪《早春桂林殿应诏》)虞世南和上官仪都是当时文坛的重量级人物,影响所及,可想而知。
骈体文、宫体诗写作题材的狭窄,内容的空洞,技法的单一死板和程式化,把初唐文学创作引向了死胡同。
这也是后人对初唐文坛评价不高,研究者少人问津的最主要的原因。
文学需要反映现实生活,文学呼唤个性化风格!于是,生活在下层社会的文人一一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一应运而生。
唐代文学发展的历程
唐代文学发展的历程
唐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和风格的演变。
首先是初唐时期(618年-690年),这一时期的文学以文人士大夫为主,主要以诗歌为代表。
初唐的文学作品大多带有浓厚的宫廷气息,对古代传统文化进行了推崇和传承,同时也表现出了时代的宏伟与繁华。
唐初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有王勃、杨炯、杜牧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盛唐时期(713年-755年)成为了唐代文学的巅峰时期。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疆域逐渐扩大,国力日盛,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与融合更加频繁。
盛唐时期的文学以诗歌为主,兴起了“诗仙”冠名之谓,深受文人们的推崇。
盛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包括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唐代晚期,中唐时期(mid-Tang,757年-835年)文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由于盛唐时期社会动荡以及安史之乱的影响,文人们思想感情的表达开始具备更多的现实主义色彩。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加关注民间生活、社会现象和个人体验,作品数量也大幅增加。
杨炯、温庭筠等人的创作突显了个体情感和现实主义的风格。
晚唐时期(835年-907年)的文学发展以诗歌以外的文体较为活跃。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如刘知几的《唐才子传》等。
此外,唐代晚期还开创了辞章体散文的新篇章,如韩愈的《乐章集》。
晚唐文学的地位虽然不及盛唐,但展示了多元化和超越传统的特点。
总的来说,唐代文学经历了由初唐、盛唐、中唐到晚唐的发展
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有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和诗作,也催生了其他文体的繁荣。
唐代文学的影响力持续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为后世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唐文学的创新特点
初唐文学的创新特点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而初唐文学更是唐朝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唐文学不仅在形式上创新,更在内容上尝试了很多新的东西。
接下来,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初唐文学的创新特点。
一、形式上的创新初唐文学在形式上主要体现在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等方面。
1. 文章体裁唐初时期产生了很多新的文学流派,如骈文、乐府、诗歌等。
其中,骈文是一种新的文体,是对汉魏六朝时期的骈文进行了发展和改进。
骈文以长篇、短篇见长,词藻华丽,构思精妙,成为了当时文坛的热门。
而乐府则是另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其特点是平易近人、口耳相传、强调音乐、歌唱和表演。
这种文艺形式的出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多素材和灵感。
2. 语言风格初唐时期,文学语言的规范化逐渐得到了重视,文学用语也更趋严谨、规范。
为了表达新的思想和情感,作家们摒弃了过去的文言文风格,开始使用口语化、白话化的语言,往往采用白描、直白而无华的文笔。
这种语言风格的使用,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自然、真实。
3. 艺术手法初唐文学的艺术手法也极为丰富多彩。
其中之一就是韵律手法,这种手法是通过对音律、格律的运用,达到诗词语言的抑扬顿挫,使之更有节奏感。
另外,用意象的手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物象的寓意和象征意义的构思,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和表现力的作品。
二、内容上的创新初唐文学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在思想内涵、文学主题和文学人物等方面。
1. 思想内涵初唐文学的思想内涵,反映了在唐玄宗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趋势。
这种思想内涵,表现在作品主题、思想倾向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例如《长恨歌》通过对杨贵妃的描述,表达出唐朝文化多元化和尊重异己文化的思想倾向。
而王勃的《滕王阁序》,则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等价值观。
2. 文学主题初唐文学的主题涵盖了政治、爱情、哲学、历史、生活等众多方面。
其中以宫廷、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最为突出,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及李白的《将进酒》等脍炙人口的作品,都以散文、诗歌等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帝王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唐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由于得益于玄宗时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它的发展呈现出了四个主要的阶段。
这些阶段分别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初唐时期(618年-626年),以李白、王勃、杨炯等人为代表,是唐代文学发展的起点。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文学以崇高的理想追求为主题,体裁以诗歌为主导。
初唐的文学艺术作品开拓了新的领域,主要体现在题材的多样性和形式的新鲜活泼上。
李白是初唐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语言质朴而直接,把对人生的热爱与对社会的关注融为一体。
王勃是初唐的第一位宫廷诗人,他的代表作《滕王阁序》被称为“诗史第一篇”,以峻峭雄浑的文风和真正的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盛唐时期(627年-750年),以杜甫、杜牧、白居易等人为代表,是唐代文学的黄金时期,被誉为“盛世文学”。
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主流的文学形式,不仅作为高雅文化的象征,也成为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关切的重要手段。
盛唐文学的特点是内容广泛深入,形式多样丰富。
杜甫的诗歌以其对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的关怀而闻名于世,他的代表作《登高》、《丽人行》等揭示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和社会的腐败。
杜牧以其婉约清丽的风格和对平凡人生的细腻描写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白居易则是盛唐文学中最知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生活的欢乐和无奈,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中唐时期(751年-821年),以韩愈、柳宗元等人为代表,是唐代文学的转折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开始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如安史之乱的影响、质疑传统文化的兴起等。
中唐文学的特点是思想意识的觉醒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韩愈是中唐文学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以雄辩的辞章和强烈的思想意识而著称。
他的作品《师说》、《进学解》等充满了对士人风气的批判和对社会变革的思考。
柳宗元则以他的散文作品《陋室铭》、《答陆羽》等为代表,他对传统文化提出了质疑,开辟了一条新的思想和文学路线。
初唐诗歌的风格特点
初唐诗歌的风格特点
初唐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的一类诗歌作品,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它将唐诗的浪漫抒情结合了宣政治观念,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是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折。
首先,初唐诗歌融合抒情与政治,力求融情于政、和谐并重。
它们能够将抒情文学与政治宣传、政治解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精神境界十分深邃,有着把政治理想和言语蕴藉在抒情文中的技巧,使初唐诗歌充满了政治思想宣传的力量和理想升华的精神,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寓意。
其次,初唐诗歌有着超越唐诗的广大想象力。
初唐诗歌不仅通过景物抒写、留待清境,而且通过玄辞来描述,极具抽象性和晦涩性,隐形而又深远。
初唐诗歌往往以最新颖的想象为主旨,从而释放出一种风靡一时的哲理精神,具有深刻的批判意味。
最后,初唐诗歌以雅俗共捻的方式,唱和了政治理想和清和的生活理想,以和谐美的旋律宣传了朝政的观念而受到人们的追捧。
此外,初唐诗歌也着重于写景,形象充实且描写细腻,能起到很好的视觉效果,进而显出初唐诗歌本身的优美魅力。
总之,初唐诗歌以雅俗共悦、融情入政、散发艺术风韵的宣传政治新理想,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它重视文字的运用,表达能力强,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而深远的一个朝代,令人敬仰。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一、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趋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宋代以后,文学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平民化倾向。
如明清之际小说中有许多是反对封建思想、主张个性自由的,更是体现了这一点。
二、具体体现:(一)先秦至两汉文学首先介绍神话与上古歌谣、《诗经》、春秋战国诸子散文,史传散文、楚辞、两汉辞赋、两汉散文、汉乐府诗与汉末文人诗主要是文学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情感;(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学精神的自觉时代,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开始确立以文人文学为主体的时代.本时期的文学发展,阶段性明确,常分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文学、东晋文学、刘宋文学及齐梁陈文学、北朝文学、隋代文学等专题。
①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之研究.②文学审美价值的自觉以及文学艺术形式不断发展的趋势.③魏晋南北朝文学之特性及其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唐代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全面成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诗歌艺术达到空前的发展,创造了绝妙的、出神入化的艺术风格.就整个唐代文学的发展来看,又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突出大家、名家,尤其是对李作家作品,诗文大家如李白、杜甫、王维、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煜等大家,分别对其生平、思想、艺术各方面作系统的介绍。
(三)宋元文学宋代文学的发展成就是多方面的,宋诗继唐诗之后,另开一代诗风,词体到宋代发展到高峰,成为宋代文学对文学史最重要的贡献.另外文言小说、话本小说、戏曲,在宋代也都有很大的发展.从时间来看,又分北宋文学与南宋文学两大部分.宋诗风格形成的过程、宋诗与唐诗的关系、宋诗艺术之评价.词与音乐之关系及其演变,词之美学风格.宋代的市民文化与民间词、剧曲.元代为我国戏曲文学的成熟期,杂剧与散曲都有较高的成就,同时正统的诗、词、散文也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南北戏曲之发生及渊源、元杂剧兴起的社会背景、杂剧艺术、散曲艺术.(四)明清近代文学明代在诗文、戏曲、小说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传统诗文方面,本期文学发展的特点一为复古思想突出、二为流派现象突出将对明代诗文的各流派作系统的介绍.小说方面,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的作者、成书、思想、艺术作全面的介绍.戏曲方面有吴*** 、临川派等,对汤显祖及其戏曲艺术成就作全面的介绍.清代是我国古典文学很辉煌的终结期.清诗、清词的成就,都超越元明,有复兴唐宋诗词之气象.戏曲、小说也堪为元、明戏曲之殿军。
古代文学重点整理
第二章:两晋文学陆机——太康之英代表作:诗歌:《赴洛道中作》(二首)赋作:《文赋》我国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影响到刘勰《文心雕龙》。
艺术特色:1、以“缘情绮靡”(《文赋》)为准则,将诗歌进一步推向文人化、贵族化,引导了华丽雅致的诗风,流播久远。
2、文词华美,对偶工稳,而且意象描绘的工巧细致,感受的敏锐和刻炼之功明显超过建安诗人。
缺点:过分雕琢,堆砌辞藻,繁冗乏力,缺乏鲜明的自我形象。
潘岳:代表作《悼亡诗》左思代表作:《三都赋》,有“洛阳纸贵”之誉《咏史》诗八首《咏史》诗的主题:抒发下层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
侧重点:一是直接抨击门第观念和社会对下层人才的打压二是借咏史来大力歌颂历史上出身下层或沉沦下僚的著名人物艺术特点:1、善用比兴手法2、风格直白、坦诚、明朗,具有“建安风骨”3、用组诗的形式4、将咏史与咏怀相结合玄言诗名词解释:魏晋以来,玄学兴盛,文学也受到了影响。
到了东晋,玄言诗开始盛行。
所谓玄言诗,就是用诗歌的形式阐释玄学,语言枯燥,缺乏形象性,其所阐释的“理”也基本限制在《老子》《庄子》的范围内,诗歌主题相对单一。
代表作家:孙绰和许询。
玄言诗本身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如谢灵运、白居易、宋明理学家之诗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
《玄言诗》的影响:1、玄言诗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他们往往在山水中体味道的玄妙,诗中有不少关于山水的描写,这对山水诗的形成至关重要。
2、玄言诗对言外之意的追求影响了后世的审美趣味。
3、玄言诗注重说理,说理诗写作的尝试,开拓了古代诗歌的表现领域,为后来说理诗写作提供了创作经验第三章:陶渊明人生道路: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尚积极谋仕,但也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
后期走向归隐陶渊明的反复出仕和反复归隐,其思想根源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
思想:(一)坚守“固穷”的思想。
不失气节和人格(二)崇尚“自然”的思想道德修养上的“抱朴含真”生活道路上的“归园田居”生死观念上的“纵浪大化诗歌题材:一、田园诗:1、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总结初唐文学
一,初唐宫廷诗演进的三个阶段、主要诗人及特色初唐的宫廷诗主要在前五十年。
从作家来讲,初唐前五十年主假如以李世民为代表,包含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在内的宫廷作家群,而“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传》)的“上官体”为这一期间的诗风代表。
在野诗人王绩“以真率浅疏之格” (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特立于初唐诗坛,惠及初唐四杰。
以下即是初唐宫廷诗演进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贞观期间(李渊、李世民)主要诗人:贞观年间是唐王朝基业始创、力争稳固的期间,当时宫廷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应制颂圣、润饰鸿业和以隋为鉴、谏议讽喻两个方面,诗风开始由六朝绮靡浮艳向典雅中和转变。
这一大量宫廷文人绝大部分是元老重臣。
他们深受环绕在太宗四周,深受欣赏,身居要职,参加新朝的重要政治和文化学术建设,不单对实现贞观之治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形成了当时的文学中心,以他们较为鲜亮的文学观点和大量的宫廷诗作,领导着当时文学创作的主要潮流。
此中成就较大的诗人当推唐太宗李世民和虞世南、魏徴、李百药等人。
主要代表诗人: 1,唐太宗录存唐太宗诗八十六题九十八首,数目居贞观宫廷诸人之冠。
其诗题材丰富,此中纪行、咏怀之作,多是追想昔年戎马征战的激情胜慨。
《帝京篇》十首是唐太宗写景抒怀相联合的代表作,这组诗汲取前代京都赋的宽阔视线和铺张写法,描叙他作为帝王平时的临朝、念书、阅武、听歌、观舞、旅行、宴饮等生活场景,固然旨在去奢戒盈,但仍有矜夸之意。
1,贞观宫廷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是虞世南。
诗歌力争挣脱齐梁浮艳之习,初露清爽、刚健气味。
虞世南诗歌中的佳构主假如拟乐府诗,边塞诗和游侠诗写得特别英爽精工。
如《参军行》二首,描绘边塞征战的艰辛,《结客少年场行》将重义轻生的少年侠客参军报国的壮志,也写得生机盎然,英气逼人。
虞世南的写景诗,也能在藻饰中显出清爽、明媚、开朗的风致。
如《侍宴应诏赋韵得前字》第二阶段:龙朔期间(李治、武则天)代表诗人:上官仪,《旧唐书·本传》云:“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又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焉。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第一讲:唐代文学概述一.唐代文坛出现百花盛开、全面繁荣的局面。
1.诗歌成就突出。
诗体大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题材开阔,作品丰富,流传广泛。
2.散文方面,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古文运动,将散文的创作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古文运动的内容一是提倡文以致用,从以前的空言明道走向参预政治、参预现实生活,扩大了散文的表现领域;二是虽言复古实为创新,大大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技巧。
大批文人的努力,使散文代替骈文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
3.由六朝志怪和杂史杂传演变发展成的传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开始成熟。
4.唐代讲唱艺术和话本的出现,为我国文学开辟了新的领域。
5.晚唐开始出现词这种新的文体,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首先,从外部条件来说。
1.唐代国力强大、政治安定,既给文学发展以物质基础,又使士子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学表现出坚实的思想风貌。
2.统治者的重视提倡,特别是科举考试以诗取士,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羽《沧浪诗话》)3.文化上打破士族门阀垄断的局面,寒素登上文坛,创作群的扩大也带来了文学表现内容的扩大。
4.社会思想开放活跃,文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其他艺术门类如音乐、绘画、雕塑、书法的繁荣,也影响到文学。
其次,从文学自身的发展来说。
唐以前文学创作经验的积累为唐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文学为唐文学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在内容上,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2.在形式上,追求辞采声律之美。
3.文章体裁变化扩展,新的文体不断出现。
《文心雕龙》论及的文体就有81种。
另外,唐代作家的大胆创新精神,迎来了唐代文学的繁荣。
三、在众多文学形式中,成就最突出的还是诗歌。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
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闻一多)唐诗繁荣的表现1.作家作品数量极多且大师辈出。
初唐诗人的时代背景与创作风格
初唐诗人的时代背景与创作风格初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着活力和创造力的时代。
随着唐朝的建立,社会逐渐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享有迅猛发展的机遇。
在这个时代,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艺术表达,成就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辉煌篇章。
初唐时期的社会背景主要是一个兴盛、繁荣和和谐的时代。
唐朝初建,政权逐渐稳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大增。
这一时期,黎明绚丽的艺术繁荣为诗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同时,在政府的倡导下,推行文治政策,重视教育,提倡文化,文人士大夫阶层得以培养,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这种社会背景下,初唐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文学创作。
初唐诗人的创作风格多种多样,但总体上表现出一种豪放、奔放的气质。
这种气质主要反映在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追求。
初唐时期的诗人们,善于用简练、纯粹的语言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他们以琅琅的音律和优美的形象,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他们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微小的美,通过诗歌表达出来,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初唐诗人的诗歌主题广泛,无拘无束。
他们经常写诗来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感受,表达他们对爱情、友情和家国的思考。
同时,通过对季节和天气的描绘,他们展现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探索。
初唐诗人还关注社会风俗,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们致力于表现个体独特的人格特征和情感细腻的内心世界,这种以个人感受为中心的主题思想,为后世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初唐诗人注重修辞和意象的运用,他们善于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丰富多样的画面,以此呈现出世界的绚丽多彩。
他们运用富有音乐性的诗句,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初唐诗人的创作借鉴了六朝乐府风格和古文诗的表达手法,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们更多地追求艺术和情感的结合。
他们注重声调和节奏的变化,使诗歌更具韵律感和音乐感。
同时,他们还注重造型和意象的运用,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富有视觉上的感染力,让读者感受到深深的共鸣。
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知识点总结
第8课三国⾄隋唐五代的⽂化知识点总结第8课三国⾄隋唐五代的⽂化【内容提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学、书法、绘画、雕塑、⾳乐和舞蹈艺术⼤放光彩的时代。
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相互交融、促使儒家思想⾛向哲学化阶段,宋明理学成为影响南宋后期封建统治的官⽅正统哲学;中印、中⽇之间的佛学研讨,彰显着唐朝多元化的⽂化特征;民族融合与中外⽂化的交流,造就了许多书画名家,更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窟艺术和繁荣的丝绸之路盛举。
【知识体系】⼀、儒道佛的融合(⼀)过程:1.儒家独尊:汉武帝时,确⽴“儒家独尊”的地位;2.佛教东传:东汉初期,佛教传⼊,汉明帝重视发展,于洛阳修筑⽩马寺;3.道教发展:东汉末期,道教在民间开始形成并发展,如:五⽃⽶道、太平道;4.儒道合流:魏晋之际,道家思想上浮,与儒家合流,形成⽞学;5.佛道交融:南北朝时期,佛道⾸先交融。
(设问:佛道为何能够⾸先交融?⼀是思维⽅式⽐较接近,习惯于直观性思维;⼆是有共同的沟通话题,佛家的“空”与道家的“道”可以相互理解;三是都带有⼀定的神秘性)佛教时⽽尊崇,如梁武帝四度出家,隋⽂帝和隋炀帝⼴造⽯像、普著佛经;时⽽备受打击,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
6.三家交融:唐朝统治者奉⽼⼦为祖先,道教发展迅速,以茅⼭道为代表;武则天时,尊崇佛教,佛教社会地位显著提⾼;唐中期,韩愈、李翱和柳宗元等⼈掀起了儒学复兴的运动。
(设问1:儒佛交融的进程为何困难重重?⼀是儒家独尊地位及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佛教难以轻易撼动,缺乏⽂化基础,即使某⼀阶段佛教备受重视,仍难以企及;⼆是受“华夷”思想影响,从⼼理抵制外来⽂化,佛教传播缺乏⼼理基础;三是儒家始终没有宗教化,世俗特征明显⽂化的产物,佛教缺乏社会基础)7.儒家兼容:两宋时期,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哲学范式的“理学”(⼆)特点:1.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2.儒佛关系: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屈从到隋唐时期取得坚实的理论基础,形成独⽴的宗派体系;3.道佛关系:道佛之间从魏晋南北朝时的道佛互⽤转为隋唐时期道佛争宠,并最终形成三家交融现象,孕育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官⽅正统哲学—理学。
简析初唐四杰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
2 初唐四杰的人格品德
传统文人受正统儒家文化熏陶形成“达则兼济天下,穷着独善其身”的思想,四杰也不例外。青年时的王勃就有“学而优则仕”的抱负,他以才华为进阶石,以极高的政治热情撰写《上刘右相书》,直陈政见,挥斥时弊,希望跻身台辅,决策中枢,“大论古今之利害,高谈帝王之纲纪”,受到当权者的重用。杨炯二十七岁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卢照邻为邓王元裕赏识,被授邓王府典签。骆宾王宦海几浮几落,但政治热情始终不减。四人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王勃的《滕王阁序》云:“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可见其经世济国的宏愿。杨炯以《从军行》、《紫遛马》、《战城南》、《送刘校书从军》等边塞诗赞美边塞将士保卫边疆、建功立业的爱国抱负,更流露豪情壮志。卢照邻的《咏史》吟咏汉代季布的风云际遇,寄寓了他兼济天下的进取意识、积极入世的愿望和坚持操守的精神。骆宾王虽一生坎坷,但从未放弃政治抱负,《从军行》表现了他投笔从戎、忠君报国的凌云壮志。
《初唐四杰的诗风特点及代表作品解读》
初唐四杰的诗风特点及代表作品解读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初唐四杰是备受赞誉的一批诗人,他们以其杰出的才华和独特的诗风成为了当时文坛的璀璨明星。
本文将介绍初唐四杰的诗风特点,并解读他们的代表作品,以展现他们的艺术成就和文学价值。
一、王勃的雄浑豪放与抒发壮志的风格作为初唐四杰中的第一人,王勃以其雄浑豪放和奔放的风格而著称。
他笔下的诗篇多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为主题,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是《滕王阁序》。
1.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是王勃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和辉煌,同时也表达了王勃对自己前途和壮志的追求。
诗中句句铿锵有力,气势磅礴,体现了王勃雄浑豪放的风格。
该作首段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藉此向读者展示出自己的壮志豪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雄浑豪放的风格王勃的诗风雄浑豪放,字句丰富多彩,充满力量感和震撼力。
他常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作往往气势磅礴,字句铿锵有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杨炯的清新婉约与抒发思乡之情的风格杨炯是初唐四杰中的第二人,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善于抒发思乡之情。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登幽州台歌》,其中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注。
1. 《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是杨炯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幽州台的美景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由8首组成,其中每一首都具有鲜明的意境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诗中写道:“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美好景色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2. 清新婉约的风格杨炯的诗风清新婉约,情感细腻,往往以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主要特点。
他的诗作通常以轻盈的语言传达出他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杨炯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他的诗作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初唐四杰的文学主张
初唐四杰的文学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反对华靡文风,追求刚健有气势的文学风格。
初唐四杰反对当
时流行的上官体等诗歌的华而不实、追求形式、忽视内容的文
风,他们主张文学要反映社会现实,注重文采的同时更强调内
容和形式的统一,追求壮美的艺术意境。
2.强调文学的抒情性。
初唐四杰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他们注重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追求真实自然的情感表达。
3.主张文学要实现教化的作用。
初唐四杰认为文学应该有益于社
会,能够启迪人心,因此他们的诗歌多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4.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艺术主张。
他们认
为文学应该与时代、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反对脱离现实的创
作倾向,强调诗歌要抒发真情实感,反映时代精神。
综上所述,初唐四杰的文学主张是对当时文风的创新和改革,他们强调真实、自然、壮美的艺术风格,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思想内涵,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隋至初唐诗歌发展与作品解读》
另一方面,革新精神也反映在作家们对于独 特的审美理想、鲜明的创作个性的自觉追求上。 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创作个性十分鲜明而且极不相 同的众多作家,而且出现了不同的文学流派。
(六)晚唐、五代文学思想
晚唐士人心态:
晚唐前期士人也关心朝政,也有抱负,但被 现实的失望压抑着,内心充满矛盾;晚唐后期则 大多已失去对朝廷的任何希望,或者采取了一种 愤慨抨击的态度,或者避世以自全。
这种更倾向于理想、更倾向于抒情的文学思 想,正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唐社会的产物。
(三)转折时期(玄宗天宝后期至代宗大历中) 文学思想(上)
唐代社会开始了它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文 学思想也开始了由盛唐的更倾向于理想、更倾向 于抒情,向着中唐的更倾向于功利、更倾向于写 实转变,开始了这一转变过程中间的一个转折期。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概说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文学思想发展的主要脉络,是由抒情而 玄思,又由玄思而抒情,到抒情与形式的美 的探求并重,之后,一支继续朝抒情发展, 一支则由形式的美的追求转向消闲。
二、隋代文学思想
文学创作上的特点是: 1、出现了一点刚健的气势,而占主要地位的 仍是齐、梁文风;
2、南北文学并未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文学进 程,虽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仍然南北错 落并存 。
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上则无所建树 , 提出了反对齐、梁文风的主张,而又完全否 定文学的艺术特点,以一种偏颇去反对另一 种偏颇。
三、唐代文学思想
(一)初唐文学思想
文学思想的转变,是从唐朝建立开始的。初唐 的九十年左右时间,是我国文学思想史上一个重要 转变的开始,是唐文学发展的一个思想奠基期,是 盛唐文学到来前夕的思想理论准备时期。
•
初唐时期作品风格
初唐时期作品风格答:初唐时期作品风格是提倡建安风骨,痛斥齐梁诗风。
初唐诗歌是从齐梁余风到盛唐气象的一个过渡,它在风骨、声律、意境等诸多方面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一个时代的文学必定要沾染一个时代的气息,统一的大唐王朝斩新的气象必然要反应到唐代诗歌中来。
于是在初唐的后五十年,诗风发生了转变,这表现在诗风、题材、体裁等几个方面。
从诗风上看,诗歌逐渐摆脱了齐梁浮艳的习气,显示出一种清新刚健的风骨;从内容上看,诗歌已经突破了六朝诗歌狭窄的题材领域,开始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问题;从体裁上看,律诗的形式基本确立,七言歌行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初唐四杰即唐代高宗到武后时期的四位职小而才高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应该说声律和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的。
唐代蓬勃昂扬的时代气息,卓尔不群的才华名声使四杰都满怀兼济天下的胸怀和抱负,而卑微的官职和地位却使他们怀才莫展、坎壈失意。
四杰对以上官体为代表的这些在他们的诗歌里,表现为题材的开拓,四杰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
题材的开拓同时带来了一种严肃的思想,一种豪放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风格。
四杰的'诗歌也因而成为初唐诗歌中风骨凝练的佳作。
陈子昂的创作成就:《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的代表作,他的《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其二《燕昭王》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两首诗也是初唐咏史怀古诗的重要作品。
初唐也是诗歌体裁发展的重要时期,“永明体”在此发展而为律诗,而对律诗作出最大贡献的是沈佺期和宋之问。
所谓“永明体”是在南朝齐永明年间开始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当时著名的诗人沈约把根据汉字的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了八种应该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称为“八病”。
这种声律规则和对偶互相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诗体。
因为这种新诗体是在永明年间开创的,因此称为永明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廷宴乐的题材上。他还写羁旅的苦辛,道
路的险阻,写边塞军旅生活,感悟人生哲 理,伤怀赠别,托物言志。他在反映社会 生活上比“四杰”前进一步的地方,就在 于他不仅于感悟人生哲理之中慨叹世态炎
凉,还鲜明地抨击了社会黑暗。
这个转变是很重要的,它说明诗和社会
生活的关系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
仅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走向江山塞
的第一次繁荣。
这个阶段的文学创作,充分表现出
为盛唐文学的到来所作的思想上和艺术
上的准备已经完全成熟了。这主要表现 在以下四点:一是在“四杰”创作的基 础上,进一步扩大反映领域,追求充实 内容和昂扬基调;二是艺术追求的丰富
多样;三是追求声律的美;四是写实倾
向。
第一点,集中反映在陈子昂的创作上。 陈子昂和“四杰”一样,不停止在宫
在这种新的创作倾向出现之前,在贞观、
永徽之间,出现了一种类似于过渡的形态,
这就是“上官体”的流行。 但也在这时,创作中反映出了一些十 分重要的文学思想的新倾向。流行“上官 体”的龙朔初年,卢照邻和骆宾王已经登
上文坛。
他们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视野逐渐
开阔,基调转向昂扬壮大,新的风格隐约
出现了。 宫体诗人们只着眼于狭窄的宫廷生活, 而“四杰”却写羁旅的苦辛,道路的险阻, 向往边塞立功,思索人生哲理,伤怀赠别,
一、反绮艳与主张文质并重 唐太宗和他的重臣们明确提出了文学 必须有益于政教的主张,同时他们又重视 文学的艺术特点,既反对绮艳文风,又没 有连文学的艺术特殊性一并反掉,他们的 文质并重的文学观,为唐文学的发展奠定
了一个很好的思想基础。
初唐政治家们既反对文学沿齐、梁 文风发展下去,任其流荡忘反,用于消 闲,纵欲,主张文学有意于政教,而又
文学。
初唐四杰在创作中反映出来的新的
倾向,是一种比较自觉的美学追求。与
创作上新的追求相适应,他们在理论上
表现为:一、反对绮艳文风;二、提倡 在作品中表现浓郁的感情与壮大的气势。
四杰继承了初唐政治家既提倡政教
之用,又不否定文学特征的基本观点,
重抒情,而在抒情中追求昂扬壮大的气 势。这实际上已经为纠正绮艳文风之弊
漠,而且从生活的旁观者,变为生活的 干预者。
第二个特点,是艺术追求的丰富多样。 陈子昂追求的艺术的美是风骨。与他 大致同时的张若虚,却在诗歌创作中追求 明丽纯美。他的一首《春江花月夜》,真 是达到了纯美的极致。 刘希夷是唐代把感悟人生、体认哲理、 与宇宙融为一体的浓郁情思表现为清新、 流畅、明丽纯美诗境的第一人。同一时代 的精神风貌,表现为卢、骆、陈子昂、张 若虚与刘希夷那样极为不同的诗境美,这 是文学繁荣行将到来之时必然会出现的丰 富多样的现象。
重视文学自身的特点。
二、追求情思浓郁与气势壮大的文学 思想倾向的出现
被后人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 炯、卢照邻、骆宾王,在唐文学繁荣到来
之前的理论准备上,实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他们的文学思想,包括他们的创作中反映 出来的思想倾向和他们的理论主张,实际 上反映了唐文学繁荣到来之前的第二次思 想准备工作。
的力量支撑着。这力量,前人谓之‘气
势’,其实就是感情。有真实感情,所
以卢、骆的到来,能使人们麻痹了百余
年的心灵复活”(《唐诗杂论· 宫体诗的 自赎》)。
这“生龙活虎般腾 的节奏”,这
“气势”,正是齐梁文学所没有的,也
是初唐第一个三十年所缺乏的东西,而 这又恰恰是盛唐文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这“气势”,其实不仅仅是指真实的感
情,而且是指一种壮大昂扬的感情。盛
唐文学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它浓烈的、
壮大的、高扬的感情。
这些都说明,其时国家经过三四十
年的统一和恢复之后,已经强大起来。
士人的精神风貌也随之而起了变化。他
们的理想追求,他们的处世哲学,已经 不同于南朝诗人了,绮艳的宫体诗已经
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他们需
要的是一种足以表现他们的精神风貌的
第三个特点,是对诗的韵律美的自觉
追求。
入唐之后,诗的格律化得到不断发展, “四杰”之一杨炯的诗已经完全符合格律
形式;沈、宋出来,说明五言律诗定型的
普遍化。五律的这种形式,到杜审言、沈、
宋他们手里,算是最后完成了。
沈、宋等人对律诗的贡献,对于唐
文学的繁荣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唐文学
繁荣最初的表现是唐诗的繁荣。诗歌的 发展从六朝到盛唐,基本上是沿着两条
路线前进的:一是风骨来归;一是诗的
形式美的继续探索。律诗的形成和成熟,
正是这个探索的主要内容。
第四个特点,是诗歌创作中出现了质实的
趋向。
不论是陈子昂还是张若虚,他们的作
品中都强烈表现出真实的思想感情。就连
以注重雕琢和讲究声律著称的沈、宋,后 期创作中同样出现了平时表现真实感情的
趋向。
托物言志。
作品反映的生活面对这种转移,正是 我国诗歌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从狭窄的
无聊的宫廷生活中挣脱出来,转向广阔的
社会,从纤弱变为壮大,从齐梁向盛唐开 始转变的标志。
闻一多先生又说卢照邻的《长安古
意》“放开了粗豪而圆润的嗓子”,有着
“生龙活虎般腾 的节奏”。他说,卢、 骆对于宫体诗的改造,“背面有着厚积
初唐文学思想
一、反绮艳与主张文质并重
二、追求情思浓郁与气势壮大的文学思 想倾向的出现 三、思想艺术准备的成熟和风骨兴寄说 的提出
唐文学的繁荣虽有各种各样原因,
但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个朝代的
建立之初,就已经奠定了一个比较正确 的指导思想。
从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和文学思想的 发展程度看,我们可以把唐朝建立初至睿 宗景云中约九十年左右时间,大致分成三 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唐朝建立到初唐 “四杰”中较年长的卢照邻走上文坛的永 徽年间,大约是三十年左右;第二个阶段, 从“四杰”登上文坛到陈子昂开始写他的 《感遇》诗的垂拱年间,也是三十年左右; 第三个阶段,从垂拱年间至景云中,也是 三十年左右。
找到了一条出路,从文学自身的特征中
引导出纠正绮艳文风之弊的办法。缘情
Hale Waihona Puke 仍是缘情,而所缘之情的具体内涵不同,
变柔弱淫放为昂扬壮大。
三、思想艺术准备的成熟和风骨兴寄说 的提出
从陈子昂登上文坛的调露年间,到景
云中,约三十年左右,可以看作唐文学繁
荣前夕的第三次思想准备。从第二次思想
准备到这次思想准备,终于迎来了唐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