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民间经济文化合作机制的建构
博弈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运用研究以东北亚区域为例
(3)演化博弈:在环保领域,东北亚各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调整策略来 实现合作与交流。由于环保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各国需要通过演化博弈来 逐步完善和优化自身的环保政策和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运用博弈论分析东北亚区域 的现状和潜在问题
运用博弈论分析东北亚区域的现状和潜在问题,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 题:
(1)合作博弈中,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利益诉求的差异,难以达成一 致的协议。这可能导致自贸区建设进展缓慢,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2)竞争博弈中,各国在贸易政策协调方面存在分歧和矛盾。如果不能妥 善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战的出现,对区域经济发展产 生负面影响。
(3)演化博弈中,各国环保政策和措施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短 视性。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可能导致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区域的 可持续发展。
交易费用理论是解释区域经济一体化现象的重要工具。该理论以降低交易成 本为核心,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减少成员国之间的交易障碍,可以降低交易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交易费用理论主要包括贸易成本、市场类型和契约关系等 核心概念。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 交易费用
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1)合作博弈:东北亚自贸区建设是一个典型的合作博弈案例。参与国通 过共同建立自贸区,促进贸易自由化,实现共赢局面。在此过程中,各国需要就 贸易政策、关税、市场准入等方面进行协商和妥协,以达成最优协议。
(2)竞争博弈: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各国之间的贸易政策协调是竞 争博弈的一个例子。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还要考虑 其他国家的反应和影响。通过加强政策协调,可以避免贸易战和贸易保护主义的 出现,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放合作重点布局的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放合作重点布局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2.01•【字号】吉政办发〔2021〕7号•【施行日期】2021.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放合作重点布局的意见吉政办发〔2021〕7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驻吉中直有关部门、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现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关于开放合作的部署,对标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全省全面开放合作重点布局,推动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经省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的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和“一带一路”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中东西“三大板块”和构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我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作用,以长吉图开发开放为引领,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方向,以“建链、延链、强链、补链、扩链”为目标,有效对接国内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完善与央企合作机制,深化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广泛吸引国际商品和全球资源要素,着力引入一批国内外高质量高水平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形成深度融入国内经济循环的新价值、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加快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实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开放合作重点布局基本形成,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现全方位对接,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全产业链产业新格局。
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的开放和包容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
促进绿色发展
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提高人文交流
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案例分析
06
总结词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三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详细描述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旨在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通过取消贸易限制,三国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扩大出口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自贸区建设还有助于加强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推动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政治与安全因素
东北亚地区政治和安全局势复杂,一些国家间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给经济一体化济一体化将进一步深化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促进创新发展
鼓励区域内国家加强创新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东北亚成为全球创新高地。
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汇报人:
2024-01-08
引言东北亚区域经济概况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案例分析结论与建议
目录
引言
01
全球化背景下的东北亚区域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东北亚地区作为连接亚洲与北美、欧洲的重要枢纽,其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区域内商品、资本、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
中国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_慕丽杰
中国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①◎慕丽杰 张微微作者简介:慕丽杰,辽宁大学副教授;张微微,辽宁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生。
①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JY049)和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WJQ2012003)的阶段性成果。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流趋势,二者相互交织、并行演进。
其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又更为引人瞩目。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东北亚国家随着生产、贸易以及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渐明朗,各国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趋紧密。
一、东北亚区域金融合作的现状1.东北亚国家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渐趋明显从1981至2010年中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四国的GDP 增长情况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日、韩、俄四国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步性经济周期特征,特别是在90年代后期,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经济周期同步性(见图1)。
这至少表明,这四国的经济所面临的外部冲击因素是相同的,东北亚各国的贸易增长和经济关系往往与这种外部冲击因素的作用紧密相关。
2.东北亚区域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贸易和直接投资不断增长贸易方面,东北亚区域内贸易交易额的增长十分显著。
2007年的数据显示,区域内的韩国、日本和中国在亚洲区域内的出口额占其本国出口总额的比例分别达到31.4%、24.4%和15.5%;而开放程度不高的蒙古和朝鲜两国,由于国际贸易受到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区域内的出口额占其国内出口总额的比例更高,分别是80.2%和84.8%(见图2-1)。
进口方面,区域内交易额占比也很高,日本、韩国和中国同年的区域内进口额分别占到其国内进口总额的26.6%、35.4%和27.1%(见图2-2)。
数据显示,2007年相对于1998年的数据,除中国以外,几乎所有的东北亚国家在区域内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幅度都高于其在亚洲区域外的贸易增长速度。
东亚区域内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也非常可观,尤其日本和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增长最为显著。
论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机制
区域 内已经提 出了推行 体制 和金 融一 体化 的总 目 标, 但在此前一直未 发挥 积极 的影 响。这 种一体化 趋势在很长时 间里是 一 种既成 事 实性质 的强 化过 程 。但 是 , 区域 经济 长期稳 定 增长 的 角度 看 , 从 在
种互动过程 已经达 到很 高的水平 , 不考虑 这种互动
从 北美转 向亚 洲 。
专业化 组织排 名 中 , 日本 和 韩 国在 信 息 技术 利 用 方面 占据 主导位 置 , 中 国也 正在 迅 速 接 近于 主 而
导的位 次 。
再次 , 亚作为 一个 经济 系统 , 过 将亚 太 东北 通 其他 国家吸收到一体化进程 中 , 断扩大其经 济潜 不
21 0 0年 6月 第 1卷 第 1期
黑 河 学 院 学报
J 0URN AL 0F HEI HE UNI VER I S TY
Jn 2 1 u .00
Vo.1 1 No. 1
论东北亚 国家的经济合作机制
[ ] A 米纳基尔 且 B 苏斯洛夫 刘 涧南 译 俄 n. . ,. . ;
中 图分 类 号 : 14 4 F 1 .6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4—99 ( 00 0 —0 1 0 17 4 9 2 1 ) 1 04— 6
2 世 纪伊 始 , 北亚 国家 间 的经济 合 作发 展 l 东
系将会在 推 动发 展 和协 调 发 展 方 面 发 挥 越 来 越 大的影 响力 。 区域 内经 济 联 系 在 促 进 发 展 上 的 作 用 日益 增 长 。例 如 , 北 亚 国家 间 的 贸易 份 额一 直 在 增 东
就无法对东北亚经济作出完整的估价。
一
个 由东 亚 和 东 北 亚 有 机 构 成 的一 体 化 体
论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机制
2 1世纪伊 始 , 东北 亚 国家 间 的经 济 合作 发 展
进 程不仅 对 区域 一体 化 的参 与者来说 具有 特别 的 迫切 性 , 且对 整个 世界经 济体 系具 有深 远影 响 。 而
首先 , 东北 亚 国 际次 区域 的发 展 水 平 超 过 世
中: 2 在 1世 纪 初 年 亚 洲 只 占 日本 对 外 投 资 的 2 . % , 2 纪第一 个 十年接 近结 束时 这一 份 7 8 在 1世 额 已达 5 . % 。韩 国对 外 投 资也 从 北 美 洲 转 向 27
米 纳基 尔 H 苏斯 洛 夫 Ⅱ B A ,
( . 罗 斯 科 学 院院 士 、 罗斯 科 学 院远 东 分 院经 济 研 究 所 所 长 ; 1俄 俄 2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 济学副博士 ) . 经
中 图分 类号 :l4 F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0 6 (0 0 0 1 8— 9 1 2 1 )4—0 1 0 0 0 0— 5
・
“ 近期 内各种 区域 一 体 化方 案 之 间 的竞 争 将 导致 区域 内 国家 在 政 治 和 经 济 方 面竞 争 的尖 锐 化 ” 。 这 种 预 言 暂 时 还 没 有 得 到 证 实 。 不 过 , 果 说 如
19 - 19 9 7 9 8年 的 金 融 危 机 显 示 出 该 区 域 的经 济
及 文化 的共 同性 等 等 。但 这一 进程 频频 遭遇 各种
长 。例如 , 北 亚 国 家 间 的贸 易 额 一 直 在 增 长 。 东 1 8 年 区 域 内 贸 易 只 占 区 域 对 外 贸 易 的 95
2 . 5 ,19 年 增 至 4 . 7 ,2 0 年 达 2 3% 99 53% 03 5 . % 。这 已十分 接 近欧 盟 6 % 的水 平 , 且超 18 1 并 过 了北 美 自由贸 易 区 4 . % 的水 平 。 58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与地区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与地区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赵子祥众所周知,在东北亚地区,由于地缘政治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强烈影响,从冷战结束以后,各国至今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治经济合作新格局。
特别是中、日、韩三国的经济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以出口为主,因此各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高,相互影响也在不断加深。
面对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激烈竞争,东北亚各国都产生了一种不稳定感,都在急于寻找稳定而互利的经济贸易伙伴,以此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
为此,有关“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讨论,近几年来已成为亚洲政治、经济的热门话题。
尽管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主流趋势在朝着平等互利、健康平稳的方向发展,然而,各国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以军事风险、国家安全、政治利益、贸易保护以及长远战略出发,形成了许多阻碍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软硬约束,特别是朝核问题和导弹试射引发的朝鲜半岛发展局势,给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景与韩朝的南北和平统一愿望带来更大的变数。
一、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1.军事安全高于国家利益从世界军事史和战争史来看,许多国家为了应对战争,规避军事风险,都有牺牲国家和民众利益的案例。
朝鲜大搞“先军政治”的目的,对外顶住美国的军事威胁,对内可以巩固自己的政权。
因此朝鲜宁愿搞“吃饭经济”,被边缘化在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之外。
无独有偶,日本在与中国加强经贸往来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担心中国的经济强盛和军事实力的增长,在改善中日关系的同时,“中国威胁论”的观点在日本也十分畅销,担心中国对日本的“矮化”和野心,在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过程中,视中国为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
应该承认,中韩关系现在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中韩之间的贸易额逐年增加,无论是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解决得双方均比较满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太大的争议。
现在韩国在忙于国内政治选举和南北和谈,对外发展技术经济,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提升很快,令世人瞩目,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韩国影响也不大。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
经济导刊122011 / 01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想萌发于20世纪60年代末,真正得到区域内国家广泛重视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
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如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明显是松散和滞后的,合作层次还处于比较低的层面。
随着“天安号”事件的发生,美韩、美日军演如火如荼的进行,本来已经高速发展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列车”突然降速,东北亚区域的关键词由经济发展转向地缘政治。
纵观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历史与现实的制约是造成这一局面出现的必然结果。
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因素首先,历史恩怨导致东北亚地区各国间缺乏政治互信。
东北亚地区由于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各方。
各国间的对立不仅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失,而且成为后冷战时期各种矛盾最集中、各种力量角逐最激烈的地区。
这种局面对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影响彼此之间的合作。
首先,东北亚多数国家之间存在着海陆领土争端,如 “北方四岛”之争、“独(竹)岛之争”、“钓鱼岛之争”等。
领土问题是当今世界最为敏感的问题,尽管有关国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保持着冷静的态度,但众多的领土争端始终是东北亚地区和平的隐患。
领土属主权问题,对于东北亚区域内各国政府而言,彼此间就这一核心利益问题进行让步与妥协的回旋余地较小,因此领土争端大大降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关键词】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制约因素文 | 许刚雁低了东北亚区域内各国间的互信。
其次,日本政府的一系列做法加剧了东北亚国家的不安全感,降低区域内各国间的互信。
诸如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历史等一系列事件和言行,一再伤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
不仅引起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的戒心,导致国民间相互隔阂的增加,也给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三,东北亚有些国家之间没有实现关系正常化问题。
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仍不时出现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局面。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与发展问题研究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与发展问题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东北亚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比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研究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创建合作机制及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
标签:东北亚欧洲联盟区域经济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下,东北亚地区面临着如何巩固和深化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挑战。
本文将结合研究对象自身的经济特点,通过分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借鉴欧盟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区位优势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科学依据,研究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途径。
一、发展背景及条件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虽然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和多样性,但该地区经济贸易合作日趋频繁,区域内相互依存程度较高,要素资源等经济条件的互补性很强。
而且东北亚的经济富有活力,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
因此,东北亚进行区域合作和实行经济一体化的优越条件十分显著。
1.地理界定广义的东北亚(按国家划分)指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狭义的东北亚(按地区划分)指中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俄罗斯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日本、韩国、朝鲜、蒙古。
在地区经济合作领域中,东北亚地区的合作范围不是以各主权国家的整体为单位,而是以各国实际的参与地区构成,包括俄罗斯东部地区,中国的东北、华北地区,日本的北部、西北部地区,韩国,朝鲜,蒙古,即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其面积为17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亿,占亚洲总人口的20%。
2.历史进程近20多年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酝酿于初步发展阶段,此时出现的是双边合作和非制度化形式的合作;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实质性合作开发阶段。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了东北亚多边经济贸易合作,并开发和建设了很多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地区,例如珲春依据独特的区位优势,由原来封闭寂静的边境小城,迅速变成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热点地区。
国际机制视角下的东北亚环境合作
汇聚各 行为 体 在 环境 领 域 的行 为预 期 , 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信息 沟 通 渠
道 , 而减 少信息不 对 称 , 有 利 于 塑造 行 为体 的利益 偏 从 这 好 , 调各 行为体 的政策 和行为 。 国际机制 的功 能性 能够 协 进 一步协 调各行 为体 的政策 , 而促进行 为体 之 问形成 特 从
境领 域建立 了密切联 系 , 违反 这一联 系必然影 响到环 境领 域的交 易成本 ; 三 , 第 国际 机制 的建立 使 在 环境 领 域 合作 中各行为 体追加 议题 的成本 比没有 国际机 制 的条件 更低 。
另一方 面 , 境合作 有利 于环境领 域 内国际机 制 的建设 和 环
规范 、 规则 和决 策程序 限定 了行 为体 特定 的行 动并禁 止 其 他 的行动 , 这有 利于推 进合作 。国际机制 的产 生能 够规 范 行 为体 的行 为 , 加强政 策协调 , 进共 同利益 , 而进 一 步 促 从 深化 各行为体 之 间 的合作 。国际 机 制 的一 个重 要 功 能是
要是 中国长 江以南 、 日本 和韩 国 , 主要 来 源于 本地 区化 其 石燃 料燃烧 产生 的二 氧化硫 。可见 , 东北 亚各 国在 区域 性
己主义者 即使在 没有 霸权 同家 存 在 的情 况 下 也 能够 进 行 合作 。 M 国际机 制的功 能性还 能够建 立法律 责任模 式 , ” 提
为者所 意识 到 , 而使 共同的 生产联合 受益 的行 为是理 性 从
的” l 。区域 环境问题 具 有整 体性 特 征 , 环境 问题 的治 其 理 具有 正外部性 , 同时 , 国内环境 问题 具有 负外部 性 , 因此 域 内 国家 的环境 合作 能够 对 其 国 内环 境状 况 乃 至整 个 区 域 环境状况 产生 积极 的影响 。 目前 , 沙尘 暴 、 酸雨 、 海洋 污 染 等环境 问题严 重影 响 了东 北亚 各 国经济 和社 会 的可持 续发展 。东北 亚地 区 的多 数 沙尘 暴起 始 于 蒙古 境 内和 中
西伯利亚长期发展战略:基本规划、执行机制以及与中国和东北亚国家合作的方向
西伯利亚长期发展战略:基本规划、执行机制以及与中国和东北亚国家合作的方向原文作者:赵欣然一、《西伯利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同方案的研究阶段和成果最近几年,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和一些大城市明显加快了制定地区发展战略文件的速度,优化了这方面工作的信息条件。
特别是对西伯利亚联邦区来说,完善战略规划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如果不能正确选择未来的优先发展方向,在规划项目布局时出现失误,各地区的投资项目重复,论证不全面不充分,不能完成既定的发展目标等等,那么就会给这个大区的国民经济造成特别大的损失。
这在俄罗斯国家安全系统中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西伯利亚联邦区在制定俄罗斯大区发展战略时还是一名“少先队员”。
20XX年12月26日,俄联邦总统下令制定了《西伯利亚发展战略》的第一个方案。
20XX年6月俄联邦政府批准了此《战略》,但后来联邦和地方管理机构及实业界都没有执行,因为《战略》中没有明显体现制度条件和执行机制。
这个文件是按照旧的“部门”模式制定的,失去了针对性。
同时,通过的纲要也不是政治文件,因为其中没有反映出联邦中央对西伯利亚地区问题的明确立场。
这件事情的结果是,《西伯利亚战略》的制定人根据超前原则制定的战略草案,后来被俄联邦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做了重要修改,变成了“国家计划”模式的老生常谈的文件。
各联邦主体和大型的代表对俄联邦政府通过的《战略》都持消极态度,结果该《战略》方案因与中心地区、各地区特别是实业界和居民的利益相悖而未能实施。
在这种情况下,20XX年西伯利亚联邦区政府通过了制定《西伯利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新(第二)方案的决议。
该战略被称为《西伯利亚战略:政府与实业界为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稳定增长开展合作》,战略的名称从总体上反映了这个文件的主要目标。
《投资规划》是这个《战略》方案的组成部分,其中与20XX 年批准的《纲要》有重要的和原则上的区别。
因此,形成了纲要性文件,它在很大程度上符合长期战略的要求,也完全得到了大区各联邦主体和俄联邦地区发展部的支持。
东北亚经济合作阻碍因素分析
东北亚经济合作阻碍因素分析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东北、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这几个国家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尽管东北亚地区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但在其经济合作方面却存在着许多阻碍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东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合作。
本文将对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东北亚经济合作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
东北亚地区包括了涉及中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土纠纷、历史问题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分歧。
最突出的问题是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紧张。
近年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争议、历史问题、安全政策等因素而严重恶化;中韩关系也因萨德问题、历史问题等而面临困难;日韩关系也由于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等原因而紧张。
这些政治分歧和矛盾严重制约了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政治紧张和分歧导致了相关合作机制的停滞和瘫痪。
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自2013年启动以来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中日韩之间的政治关系紧张。
政治因素也为企业在东北亚地区的投资和经营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由于政治紧张,一些企业可能会面临政治敏感问题的影响,也更难获得官方支持和政策红利。
政治因素还为地区内的民众和舆论所利用,使得各国之间的民间交流和合作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针对这一问题,东北亚地区国家需要通过积极的外交和政治对话,加强政治关系的改善和解决相关争端,为各领域的合作创造更加良好的政治环境。
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也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交流和合作,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为东北亚经济合作创造更多的利好条件。
二、安全因素安全因素也是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上军事力量密集的地区之一,种种地缘政治、安全政策和军事冲突都给地区内企业的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一些地缘政治因素会引起各国之间的敏感和疑虑。
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一、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1. 区域内发达的制造业和资源优势2. 国与国之间存在历史矛盾和政治障碍3. 国际贸易规则的适用和统一度不足4. 区域间贸易规模快速增长,跨境投资不断增加5. 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平台的逐步建立二、注意问题1. 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尤其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2. 如何化解历史政治问题对贸易合作的影响3. 如何加强金融合作,提高风险磨合能力4. 如何统一贸易规则,建立健全合作机制5. 如何加强人才和科技合作,提升创新合作水平三、制造业贸易合作当前东北亚地区在制造业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中国和韩国等国家在某些制造领域拥有领先地位,区域内不断加强的制造业贸易合作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和促进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
同时,各国在制造业贸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加强贸易协调和处理贸易争端。
例如2016年,中日关系恶化导致的中国对日出口下降,这对东北亚地区的制造业贸易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四、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不仅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也威胁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合作和经济增长。
各国应该通过合理的贸易政策和制度来促进自由贸易,维护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贸易体系的正常运转。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自贸协定等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缓解保护主义带来的压力,促进区域内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
五、投资合作区域内的跨境投资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对于东北亚经济发展和增长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同时,跨境投资也面临诸多的风险和挑战,例如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市场准入难问题,以及不同国家投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的差异等问题。
因此,各国应该加强投资合作及风险管理,为区域经济贸易提供更稳健、可持续的支撑。
六、案例分析1. 中国与韩国自贸协定中国与韩国于2015年签署了自贸协定,取消了大部分商品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加强了双方在制造业、服务业、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略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法律制度
的基 础条 件 。在 开放 的市 场 经济条 件 下 ,地 区各 国 的共 同
中图分类号 :D 9 F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 —9 52 1)60 7 —4 0 39 4 (0 00 —0 30
在 区域 化 发展 的大 潮 下 ,东北 亚 区域 经济 合 作一 直 是 巨大 差异 。这 里关 键性 的 因素有 三 :
一பைடு நூலகம்
个 重要 话题 。2 世 纪9 年 代初 以来 ,东北 亚 区 域经 济合 0 0
收稿 日期 :2 1 —73 ;修 回日期 :2 1—91 0 00 — 1 0 00—5 作者简介 :张  ̄(9 9一)女, 16 , 黑龙 江牡丹 江人, 黑龙 江国大律师事 务所 高级律 师, 究方向 为经济 法。 研
7 3
科 技 与 法 律
S in eT c n lg n a o 8 。 2 1 ce c e h oo ya d L w V [ 8 No6 0 0
其 一 ,东 北 亚 地 区 是 世 界 上 经济 互 补性 最 显 著 的 地
作 取得 了重要 进展 ,但是 , 目前 为止 ,东北 亚 区域 经 济合 区之 一 ,因此各 国具有 发 展相 互 间经 贸 关系 的有 力 资源 禀
作 的 绝大 多数 领域 仍 然处 于徘 徊 不前 的起步 阶段 。法律 是 赋 条 件 。 日本是 一个 高 度 发达 的市 场 经 济大 国 ,技术 与 管 促 进和 保证 经 济社 会 发展 的重 要 手段 ,笔者 建议 ,可 以在 理 水 平高 ,市 场 规模 大 ,但经 济 活动 成本 高 、资 源短 缺 、 对 东北 亚 区域 合作 的 现状 进行 分析 的基 础上 ,探 讨 建立 东 经 济 发展 空 间小 。韩 国是 经济 发展 程 度 比较 高的 一个 市场 北 亚 区域 经济 合作 法律 制 度 的可行 性 及 实现 路径 ,以期 实 经 济 国家 ,技术 与管 理 水平 比较先 进 ,但 也存 在 经济 活动
辽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区域发展政策
一
第 二 .推进 工业 产业 信 息化 运 用信 息技 术 改造 传统 工业 提 优 化 升 级 ,以提 高 工 业信 息 化 水 平 特 别 是要 以信 息 化 带动 工 业 化 ,发 挥 后发 优 势 ,实 现 生产 力 跨 越 式发 展 。第 三 .发展 现 代 服 务 业 ,扩 大 总量 优 化 结构 。要 发 展 现代 服 务 业 必 须 改组 改 造 的 零 售 业 。发 展 交 通运 输 业 改 善城 市 公 共 交 通 网 ,扩大 高 速 公
力 也 是 各 项事 业 不 断取 得 发 展 的源 泉 。 与 长 江三 角洲 和珠 江 三
则 在 于体 制 、 机 制 的落伍 是 市 场 经济 观 念 、形 态 、体 制 在 东北 的不 发育 或 发 育不 良 .是 国企 背 负 历史 包 袱 和 民 营经 济 的 规模 太 小 。 东北 要 实现 振 兴 ,首 先要 实 行 制度 创 新 。 争取 在 较 短 的 时 间
的焦 点 。辽 宁作 为该 区域 内的 经 济 大省 能 否 抓住 机 遇 .在 对 外 高 企 业 应 对市 场 的变 化 能 力 。通 过 信 息 技 术产 业 化 .使 产 业结 构
、
进 行 体 制 创 新 和 机 制 创 新
创 新是 一 个 民族 进 步 的 灵魂 ,是 一 个 国 家 兴 旺发 达 的 不 竭动 传 统 服 务 业 。 改造 传 统 商 贸流 通 .发 展 以 国有 连 锁 超市 作 为主 导
内通 过 改 制培 育 出发 展 民营 经 济 的 市 场 生态 和体 制 环 境 来 。 “ 实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困境及其原因
合作 的保 障和应有之义 。然而 , 时至今 日, 作为世 界上
最 富 经 济 活 力 的 东 北 亚 地 区 却 没 有 形 成 实 质 性 的 区
域 合 作 机 制 ,一 直 在 非 制 度 性 的状 态 中 蹒 跚 而 行 , 处 于 合 作 的 低 级 阶 段 。可 以 说 , 北 亚 区 , 析 东 北 亚 区域 合 作 制 度 化 困 境 分 的 表 现 及其 影 响 , 探 寻造 成 这 种 困境 的原 因 。 并
一
、
制度、 制度 化 与 区域 合 作
国 际制 度 是 国 际关 系理 论 中 的重 要 概 念 之 一 。关
规 则 , 制 度 化 则 表 示 规 则 的创 制 、 成 、 展 及 其 正 而 形 发
要] 区域合作制度保 障并推动 区域合作 , 制度化使 制度 系统性建构 , 形成制度体 系, 有助 于区域合作的深化和长期稳
定。 然而, 东北亚区域合作却陷入 了制度化 困境。造成这种 困境的原 因是 东北亚地区不具备制度化条件 , 即缺乏 区域 共识 、 区域 合作制度化利益存在分歧、 没有公认的领导者或领导轴心。 [ 关键词 ] 制度 ; 制度化 ; 东北亚; 区域合作
度是“ 久 的 、 持 相互联 系 的一套套 正 式和非 正 式 的规
则 . 些 规 则 规 定 行 为 角 色 、 束 行 动 并 塑 造 预 期 ” 这 约 。
归 纳起 来 , 国际 制 度 包 括 三 种 形 式 : 1 有 着 明 确 规 定 () 的规 则 和 章 程 的 政 府 间 国 际 组 织 和非 政 府 组 织 。 联 如
于何 为 “ 际制 度 ” 的“ 度 ” 国 内 外学 者众 说 纷 纭 。 国 中 制 , 本 文 采 纳 新 自由 制 度 主 义 代 表 人 物 基 欧 汉 的 定 义 , 制
东北亚经济合作阻碍因素分析
东北亚经济合作阻碍因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尽管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东北亚地区却面临着诸多经济合作的阻碍因素。
政治因素是东北亚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之一。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和军事冲突等因素,东北亚地区的国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关系。
各国之间缺乏互信,难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经济因素也是东北亚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之一。
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国在产业结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给合作带来了障碍。
地缘因素也对东北亚经济合作产生影响。
东北亚地区地处亚洲东北部,涵盖了华北平原、长白山地区、日本群岛和库页岛等地区,地缘位置复杂,各国在地缘战略方面存在差异,制约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文化因素也是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障碍之一。
东北亚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但由于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和互相认知不足,合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资源分配不均也是东北亚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
东北亚地区资源分布不均,各国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分歧,给合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要实现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良性发展,需要克服政治、经济、地缘、文化等多方面的障碍,建立起合作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共同繁荣。
2. 正文2.1 政治因素东北亚经济合作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
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关系。
历史问题与领土争端导致一些国家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使得合作缺乏政治基础。
特别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朝鲜与韩国、日本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合作。
东北亚的一些国家存在着不同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一些国家之间的政治制度相异、国家利益分歧等问题也增加了经济合作的困难。
特别是在一些涉及民主与专制国家之间的合作方面,政治因素成为了阻碍因素。
在东北亚地区,一些国家之间的安全关切也影响了经济合作。
东北亚经济合作阻碍因素分析
东北亚经济合作阻碍因素分析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东北、日本北海道、韩国等地,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力,是一个地缘政治重要性极高的区域。
尽管拥有巨大的潜力,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却存在着许多阻碍因素,限制了其发展。
本文将对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面临的最主要的阻碍之一。
在这个地区,存在着复杂的政治关系和历史遗留问题。
比如说,中国和日本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中日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韩国和日本之间也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较为紧张。
这些政治问题限制了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阻碍了区域内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东北亚国家需要通过对话和谈判等方式,寻求共同利益。
各国政府也需要主动采取行动,扭转紧张的政治关系,为经济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只有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
2. 经济结构不匹配东北亚地区的经济结构存在着很大的不匹配性,这也是阻碍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
中国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经济体,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而韩国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与中国和日本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这种不匹配的经济结构导致了东北亚地区国家之间竞争激烈,贸易摩擦频繁,合作意愿不足。
要解决这一问题,东北亚各国需要加强经济政策的协调和合作,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协调发展。
各国还需加强产能合作,推动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
只有通过协调发展和产能合作,才能够实现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
3. 安全与风险管理东北亚地区存在着各种安全风险和挑战,如朝鲜半岛问题、地缘政治紧张、自然灾害等。
这些安全风险给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也限制了区域内国家之间的合作。
由于东北亚地区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紧张,也使得在安全合作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
为了解决安全与风险管理问题,东北亚国家需要加强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地缘政治紧张、恐怖主义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各种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亚民间经济文化合作机制的建构1.东北亚民间经济文化合作的特点1.1东北亚民间经济关系格局的特点目前,东北亚地区已初步形成以“四化”为特点的民间经济格局,即参与国家多元化;资源、资本、技术、劳动力互补化;资源配置、生产到流通和消费的多样化;合作企业中小型规模化。
由于东北亚国家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均存在明显的梯度,短时间内政府合作形成“东北亚经济圈”并非易事,但民间经济往来却变竞争为合作,构筑“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良好经济合作态势。
如日本拥有丰富的资金和技术,但资源贫乏、劳动力价格高;韩国在某些技术领域占有优势,但同样面临资源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中国资源和劳动力较为丰富,市场空间大,但资金技术方面对外依赖较大;朝鲜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缺乏;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自然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和技术,特别是在俄罗斯。
经济上的合作为东北亚各国开展深层次民间合作及发展政府间进一步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2东北亚民间文化关系格局的特点经济联系是现实的、短期的、功利的,而文化联系却是软性的,产生的影响会持久、广泛。
一般而言,国家之间的文化联系底蕴比经济利益更为深厚。
在东北亚地区,除俄罗斯以外,其他国家均属于同一文化圈,其最大特点就是以儒学为主导,佛教为主要宗教。
儒学的整体主义、温情主义、权威主义影响甚至决定了东北亚伦理文化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独特,不同于西方的东北亚价值理念。
在这里,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虽然不是同一民族,但在文化上同属于儒家一脉。
蒙古因为历史的原因也受中原儒家文化和满族文化影响颇深。
历史上,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均将本民族文化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相融合,并将其本土化,从而形成了东北亚以儒家文化核心的多元性文化格局。
进入新世纪,当代儒学开始复苏、转型,区域内儒家文化逐渐扩大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东西方民间文化开始和谐相处,东北亚区域民间文化共同体将形成,这种“与时俱进”的文化会推动东北亚未来的政治合作、经济发展。
这种文化交流情形正如亨廷顿所说:“以意识形态和超级大国关系确定的结盟将让位于以文化和文明确定的结盟,重新划分的政治界线越来越与种族、宗教、文明等文化的界线趋于一致,文化共同体正在取代冷战阵营,文明间的断层线正在成为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界线”。
目前东北亚民间文化交流形式较频繁、多样,领域涉及教育、文艺、体育、宗教、民族等诸多方面。
2.东北亚民间经济文化合作的当前进展当前民间交流合作进展顺利,稳中有升,各国民间企业、社团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努力,合作更加务实。
中国地处本区域经济核心位置,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同各国开展民间合作,这是东北亚区域经济繁荣、共同发展的双赢选择。
2.1“政冷民热”凸显中日民间交流中、日是东北亚的核心国家,其合作前景广泛,利益双赢,但合作却始终是一波三折。
近年两国关系冷淡,两国政府合作难有作为的情况。
其原因有三:第一、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是造成中日关系冷谈的主要因素;第二、日本致力于打造军事强国,片面谋求所谓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第三、日本以日美同盟为政治主导,积极制造“中国威胁论”,干涉中国内政。
中日关系因此出现“政冷”现象。
2005年,日本的“历史翻案风”和外交强硬化趋向使中日“政冷”局面雪上加霜。
中日关系短时间难以走出低谷。
但民间交流没有受政治影响,仍然不断升温,“政冷”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望被“民热”所减弱。
中日之间的民间交流形成了民间交流机制化、友好往来务实化、团队交往大型化、人员往来低龄化、行业交流对口化、文化交流多彩化、经贸往来复合化的特点。
经济、体育、文化的交流是中日民间交流的重要内容。
经济上,在华日资企业直接和间接吸纳就业人数920万人;2004年,日资企业缴纳税收约490亿元。
日本投资者也从对华投资中获得了利益。
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开发金融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10月底,日本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超过3万个,协议金额650亿美元,实际投入461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对日本的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升温,据统计,仅2002年中国企业在日本投资近20个项目,金额达1亿多美元。
体育、文化上,在日本共同社评出的2005年度中日关系十大新闻中,福原爱加盟辽宁本钢乒乓球俱乐部、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在日展出等民间交流被列入其中;2006年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中国王羲之、欧阳询、苏轼等作品,引起轰动,深受日本民众的欢迎,甚至日本天皇夫妇也亲临参观。
教育上,据统计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占留日外国学生总数的60%以上,居世界各国留日学生之首,日本在华的留学生人数也一直位居前列。
这些都给冷淡的中日关系吹进了一丝暖意。
2.2全面推进的中韩民间交流从中韩建交到现在,中韩民间往来和各个领域的交流,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形式多样的民间交流合作关系。
进入新世纪,中韩民间关系进一步全面推进。
中韩两国的民间交流有如下特点:第一,在两国文化主管部门通力合作下,双方的交流由官方主导扩大到民间。
第二,因为地缘文化、地缘经济的原因,两国都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第三,中韩两国政府的重视和推动,尤其是两国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体谅。
第四,两国民众、两国企业的广泛参与。
迄今,中韩间已有73对省、道(相当于中国的省)和城市结成了友好关系,进行对口合作交流。
经济交流方面,1992年中韩交易额仅为50亿美元,2005年为1119亿美元,增加了20倍;预计2006年能够达到1300亿美元。
韩国向中国投资也大幅度增长,1992年为2.1亿美元,2005年达到311亿美元。
目前在中国境内的韩国企业数量为3.8万个。
人员交流方面,1992年13万人次,2005年440万人次,增加了34倍;2005年每天有1万名韩国人访问中国,2006年每天有1.2万名韩国人访问中国。
文化方面,《人鱼小姐》、《大长今》、《看了又看》等韩国电视剧受到许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在中国已经形成“韩流”。
在“韩流”的带动下,中国赴韩国旅游和留学人数稳步增加。
同时“汉风”也在韩国掀起。
2004年底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孔子学院和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在韩国首尔挂牌。
学习汉语热在韩国不断升温。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在华韩国留学生人数近4.3万名,在韩中国留学生近万名,分别占对方国家外国留学生首位。
中韩民间交流全面而稳定的发展。
2.3稳步发展的中俄民间交流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大国,也是东北亚两个重要国家。
目前两国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不同方式向市场经济体制迈进。
得天独厚的地缘关系、互补性较强的经济结构是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基础。
两国共同利益和争取双赢是两国新时期共同的目标,这也成为了构筑两国关系,继续稳步发展民间交流的基础。
发展区域经济、加强边境贸易、改善贸易结构是两国民间交流的重点。
目前,两国正互办“国家年”,并争取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互信,发展民间经济、文化等合作交流,并带动政府合作。
2006年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期间,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活动,其中“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俄罗斯国家展”、“俄罗斯投资促进周”等大型国家级活动把“俄罗斯年”一度推向高潮。
中俄国家年为深化双边民间经贸文化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加强企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必将推进双边经贸合作达到更高、更新、更富有成效的水平。
2.4颇具特色的中朝、中蒙民间交流中国与朝鲜、蒙古不仅国土接壤,而且有跨界民族,这为两国民间交流提供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形成了以边境为主要地点、以跨界民族为重要交流对象的独具特色的民间交流。
朝鲜隔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的辽宁省和吉林省接壤。
中朝边境贸易、旅游活跃,每年在中国居住的朝鲜族居民约有15万人到朝鲜去探亲、访问、旅游。
2000年开始,中朝两国边境贸易上升,朝鲜市场需求增大:朝鲜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有所增长;朝鲜进口商品的档次提高。
中朝一水相连,地缘经济与地缘文化对两国进一步合作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边界线占中蒙边界线长度的68%,而且边界两边是具有相同文化的跨界民族。
地缘经济与文化在中蒙两国民间交往中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规划和建立中蒙民间交往机制,开展包括青少年交流在内的形式多样的民间交流。
如定期在对方举办商贸洽谈会、展销会,组织两国中小学生互访,举办双方共同爱好的文体活动等。
这使蒙古民众更好地了解了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国其他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及中国对蒙古长期的睦邻友好政策。
3.东北民间经济文化合作的机制化建设3.1东北亚民间合作机制的建设在中国与东北亚地区各国民间经济文化合作发展中,可以看出各国彼此通过民间交流达到共荣,各国之间已经形成了彼此依赖关系,而且这种相互依赖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官方政府的行为。
这种依赖源于民间动力,如跨越国界的货币、商品、人员和信息的流动。
这便是基欧汉和奈提出的相互依赖理论——作为理想模型的复合相互依赖特征之一,就是各社会之间的多渠道联系,包括政府精英之间的非正式联系;非政府精英之间的非正常联系;跨国公司联系等。
东北亚间民间合作不同于欧美、东盟等区域合作,它是以非国家行为主体为基础,通过自愿、协商、自助的形式达成非政府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民间社团、中小型企业、个人成为相互依赖的主体。
那么,如何构建这种相互依赖的机制?如何促进东北亚民间经济文化合作机制的建设?实践证明,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加强政府服务协调,促进国家间政策交流,建立政府与民间组织良性互动。
民间合作作为政府合作的良好补充,可以协助、推动政府间的交流。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加大政策扶持,极大地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但合作也面临各种困境,即交流的局限性和外部环境的制约性。
政府应充分认识民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健全法制体系,加强配套建设,扩大支持力度,积极理顺政府、社会、企业、社团、公众之间的关系,为民间合作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第二,加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间经济合作,突出投资重点。
民间合作应成为推动东北亚区域开发与合作的主导力量。
事实表明,在地方层次上进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主角是中小企业,地方政府虽也是重要的参与者,但不是主导者。
在合作中,以中小型企业为龙头,促进大型企业跨国合作,加强地区经济合作,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如日本,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性较高的主要是日本海沿岸一侧经济实力相对弱小的日本地方中小企业。
这种地方间的经济交流,因水平、实力相差无几,容易形成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同时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第三,鼓励以私人方式跨国交流合作,促进民众跨国友好往来。
以私人方式投资贸易、文化交流,近几年方兴未艾、迅速发展。
私人合作交流可以扩大国家间人员、资金、技术的交流,有助于增进国家间的互谅、互敬。
政府应积极创造交流环境、扩大沟通渠道,减少政策性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