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民间经济文化合作机制的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亚民间经济文化合作机制的建构

1.东北亚民间经济文化合作的特点

1.1东北亚民间经济关系格局的特点

目前,东北亚地区已初步形成以“四化”为特点的民间经济格局,即参与国家多元化;资源、资本、技术、劳动力互补化;资源配置、生产到流通和消费的多样化;合作企业中小型规模化。由于东北亚国家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均存在明显的梯度,短时间内政府合作形成“东北亚经济圈”并非易事,但民间经济往来却变竞争为合作,构筑“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良好经济合作态势。如日本拥有丰富的资金和技术,但资源贫乏、劳动力价格高;韩国在某些技术领域占有优势,但同样面临资源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中国资源和劳动力较为丰富,市场空间大,但资金技术方面对外依赖较大;朝鲜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缺乏;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自然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和技术,特别是在俄罗斯。经济上的合作为东北亚各国开展深层次民间合作及发展政府间进一步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2东北亚民间文化关系格局的特点

经济联系是现实的、短期的、功利的,而文化联系却是软性的,产生的影响会持久、广泛。一般而言,国家之间的文化联系底蕴比经济利益更为深厚。在东北亚地区,除俄罗斯以外,其他国家均属于同一文化圈,其最大特点就是以儒学为主导,佛教为主要宗教。儒学的整体主义、温情主义、权威主义影响甚至决定了东北亚伦理文化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独特,不同于西方的东北亚价值理念。在这里,中国、

日本、韩国、朝鲜虽然不是同一民族,但在文化上同属于儒家一脉。蒙古因为历史的原因也受中原儒家文化和满族文化影响颇深。历史上,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均将本民族文化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相融合,并将其本土化,从而形成了东北亚以儒家文化核心的多元性文化格局。进入新世纪,当代儒学开始复苏、转型,区域内儒家文化逐渐扩大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东西方民间文化开始和谐相处,东北亚区域民间文化共同体将形成,这种“与时俱进”的文化会推动东北亚未来的政治合作、经济发展。这种文化交流情形正如亨廷顿所说:“以意识形态和超级大国关系确定的结盟将让位于以文化和文明确定的结盟,重新划分的政治界线越来越与种族、宗教、文明等文化的界线趋于一致,文化共同体正在取代冷战阵营,文明间的断层线正在成为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界线”。目前东北亚民间文化交流形式较频繁、多样,领域涉及教育、文艺、体育、宗教、民族等诸多方面。

2.东北亚民间经济文化合作的当前进展

当前民间交流合作进展顺利,稳中有升,各国民间企业、社团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努力,合作更加务实。中国地处本区域经济核心位置,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同各国开展民间合作,这是东北亚区域经济繁荣、共同发展的双赢选择。

2.1“政冷民热”凸显中日民间交流

中、日是东北亚的核心国家,其合作前景广泛,利益双赢,但合作却始终是一波三折。近年两国关系冷淡,两国政府合作难有作为的情况。其原因有三:第一、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是造成中日关系冷谈

的主要因素;第二、日本致力于打造军事强国,片面谋求所谓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第三、日本以日美同盟为政治主导,积极制造“中国威胁论”,干涉中国内政。中日关系因此出现“政冷”现象。2005年,日本的“历史翻案风”和外交强硬化趋向使中日“政冷”局面雪上加霜。中日关系短时间难以走出低谷。但民间交流没有受政治影响,仍然不断升温,“政冷”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望被“民热”所减弱。中日之间的民间交流形成了民间交流机制化、友好往来务实化、团队交往大型化、人员往来低龄化、行业交流对口化、文化交流多彩化、经贸往来复合化的特点。经济、体育、文化的交流是中日民间交流的重要内容。经济上,在华日资企业直接和间接吸纳就业人数920万人;2004年,日资企业缴纳税收约490亿元。日本投资者也从对华投资中获得了利益。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开发金融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10月底,日本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超过3万个,协议金额650亿美元,实际投入461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对日本的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升温,据统计,仅2002年中国企业在日本投资近20个项目,金额达1亿多美元。体育、文化上,在日本共同社评出的2005年度中日关系十大新闻中,福原爱加盟辽宁本钢乒乓球俱乐部、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在日展出等民间交流被列入其中;2006年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中国王羲之、欧阳询、苏轼等作品,引起轰动,深受日本民众的欢迎,甚至日本天皇夫妇也亲临参观。教育上,据统计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占留日外国学生总数的60%以上,居世界各国留日学生之首,日本在华的留学生人数也一直位居前列。这些都给冷淡的中日

关系吹进了一丝暖意。

2.2全面推进的中韩民间交流

从中韩建交到现在,中韩民间往来和各个领域的交流,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形式多样的民间交流合作关系。进入新世纪,中韩民间关系进一步全面推进。中韩两国的民间交流有如下特点:第一,在两国文化主管部门通力合作下,双方的交流由官方主导扩大到民间。第二,因为地缘文化、地缘经济的原因,两国都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第三,中韩两国政府的重视和推动,尤其是两国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体谅。第四,两国民众、两国企业的广泛参与。迄今,中韩间已有73对省、道(相当于中国的省)和城市结成了友好关系,进行对口合作交流。经济交流方面,1992年中韩交易额仅为50亿美元,2005年为1119亿美元,增加了20倍;预计2006年能够达到1300亿美元。韩国向中国投资也大幅度增长,1992年为2.1亿美元,2005年达到311亿美元。目前在中国境内的韩国企业数量为3.8万个。人员交流方面,1992年13万人次,2005年440万人次,增加了34倍;2005年每天有1万名韩国人访问中国,2006年每天有1.2万名韩国人访问中国。文化方面,《人鱼小姐》、《大长今》、《看了又看》等韩国电视剧受到许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在中国已经形成“韩流”。在“韩流”的带动下,中国赴韩国旅游和留学人数稳步增加。同时“汉风”也在韩国掀起。2004年底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孔子学院和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在韩国首尔挂牌。学习汉语热在韩国不断升温。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在华韩国留学生人数近4.3万名,在韩中国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