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与地区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

合集下载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困境和解决途径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困境和解决途径

同 67 较强 , 场潜 力 巨大 , 展基 础 良好 , 亚 洲 也是 世 元 , 比增长 2 . %。中俄 贸易保 持高 速增长 趋 市 发 是 20 8. 再创 新 界经济 最为 活 跃 的地 区之 一 。 当前 区域 G P 约 占 势 ,07年双 边 贸易额 达 到 了 4 16亿美 元 , D 20 日本对 华投资额达 到了 世 界 的五分 之 一 , 占亚 洲 的 7 % 以上 。 同 时 , 北 高。在投资方面 ,07年 , 0 东 81 韩 94 首 亚区域还 将形 成一 个有 持续 购买 力 的世 界级 消 费市 2 . 亿美 元 , 国对华 直接 投 资达 2 .5亿美 元 ,
场 。近 年来 , 国 经 济形 势 普 遍 发 展 良好 。 中 国经 次超 过 日本 对 华 投 资 额 , 次 于 中 国香 港 ( 8 .5 各 仅 16 5
亿美元 )英属维尔京群岛(2 .4亿美元) 排在对 、 19 1 、 华 最 大投 资额 的第 三 位 。 与此 同时 , 国鼓 励 企 业 中 以上 ,07外 贸进 出 口额达 到 275亿美 元 , 20 13 实际利 用外 资 7 76 美元 , 比增长 1.9 , 吸引外 积极“ 4 .8亿 同 35% 是 走出去” 对 外直接投资快速增 长, , 对东北亚 东 资最 多 的发 展 中 国家 。 日本 经 济 进 入 稳 步恢 复 阶 地 区的投 资也 在 明显 增 加 。 目前 , 北 亚地 区 已经 合 段 , 济景 气状 况继 续改 善 。20 经 07年 G P增 长率 达 形 成 了多层 次 内容 丰 富 的合 作 平 台 , 作 已从 单 纯 D

不断 完善
近 年来 , 东北 亚 区域 内 贸易 和 投 资 规 模 稳 步 扩 大, 相互 间 经 济 依 存 度 不 断 提 高 。20 0 6年 , 日双 中

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中的政治障碍及其规避策略浅析

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中的政治障碍及其规避策略浅析

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中的政治障碍及其规避策略浅析摘要:政治障碍是困扰当前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些障碍性因素涉及历史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朝鲜核问题等。

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和现实争议,共同抛弃“冷战思维”,采取政经适当分离、以经济合作促进政治互信等一系列途径规避和缓解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政治障碍,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整合,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无疑最为符合东北亚国家的共同利益和战略诉求。

关键词:东北亚;经济合作;政治障碍;规避策略东北亚经济存在着高度互补性,且拥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近年来,东北亚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但这种高度互补性并未自动的导致区域合作,况且,稳定的区域经济合作必须建立在适当的国家间政治合作的基础上。

目前东北亚经济合作面临着诸多障碍,政治障碍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历史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朝鲜核问题等,突破这些非经济性症结是促进东北亚经济整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出路。

一、区域一体化与东北亚经济合作进度冷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作为经济全球化一部分的区域一体化浪潮方兴未艾,并逐渐形成3大经济圈: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亚经济圈(10+3)。

这三个经济圈的GDP占世界GDP总量的3/4,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比之下,东亚经济圈的实力最弱。

从地区内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比率看,欧盟为63%,北美自由贸易区为54.1%,而中日韩三国贸易总量仅为区域内贸易总额的19.3%,可见差距很大。

近年来,东北亚国家认识到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纷纷采取积极措施,加快了区域经济合作步伐。

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了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并发表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三国宣称将致力于推进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和平对话,促进地区稳定与繁荣。

2005年7月,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宣布扩大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项目的实施范围,使其扩展到韩国的部分地区、中国东北三省和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

发展困境》2023-10-30CATALOGUE目录•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展望与政策建议01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东北亚区域定义东北亚区域包括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国、朝鲜半岛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东北亚区域地理位置重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潜力。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旨在促进区域内的贸易、投资、物流等领域的合作,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福祉。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加速和冷战的结束,东北亚各国开始探索经济合作的可能性。

2001年,首届东北亚经贸合作会议在吉林长春举行,标志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俄罗斯远东开发计划的实施,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

1992年,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蒙古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东北亚经济合作宣言》,标志着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起步。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提高。

有助于加强政治互信和睦邻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02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该地区存在一些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如中日钓鱼岛争端、朝韩关系等,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国家间的信任和合作。

地区领导权争夺在东北亚地区,各国都希望在区域一体化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导致各国在合作中存在竞争和分歧。

政治制度差异东北亚地区政治制度多样,包括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威权主义等,这导致各国在合作中存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突。

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存在巨大差异,这可能导致合作中存在不平等现象和利益冲突。

经济结构差异一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可能阻碍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东北 亚 区域经济合作存 在 的问题及对策
李 丹 琳 , 朱 华 成
( 1 . 吉林 工 商学 院 , 吉林 长春 1 3 0 5 0 7 ; 2 . 审计 署驻哈 尔滨特 派 员办事 处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1 )
摘 要: 近年来 , 东 北 亚地 区各 国 的 经 济开 发 区 建 设 不 断推 进 , 各 类 双 边 经 济 合 作 日益 加 强 , 次 区域 经 济 合作 发 展 迅 速 , 东 北亚 区域 经 济 合 作 持 续发 展 。但 是 , 东 北 亚 区域 合 作 也遇 到诸 多 限 制 因 素 , 如地区安全问题、 经 济发 展 水平 差 异 以及 美 国 的 牵 制 等 。从 长 远 看 , 东 北亚只有充分挖掘潜力 、 下 大 力 气化 解 各 种 制 约 因 素 , 才 能使 区域 经济 合 作 再 上 新 台 阶 , 并在 世 界 经 济 中 占据 更 重 要 的地 位 。
贸、 人文交流 , 推动可持续 发展 , 并 在 国 际 与地 区 问 题 上 加 强 沟 通 与 协 调 达 成 一 致 意 见 。2 0 1 2年 在 北 京 召 开 的第 五 次 领 导 人 会 议 发 表 了《 关于提升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 迄 今 为止 , 三 国 已在 外 交 、 科技 、 环保 、 旅游 、 水 资 源 及 农 业 等 领 域 建 立了 1 8 个 部长级会议机制和 5 0多 个 交 流 平 台 。
1 东北 亚 区域 经 济 合 作现 状
东 北 亚 区域 合 作 主 体 为 中 日韩 三 国 , 合 作 与 交 流 进 入 了一
个 新 阶段 。 自2 0 0 8年 三 国领 导 人 会 晤 由在 “ 1 0 + 3 ” 框架下进行 ,

东北区域协同发展还需要破解哪些障碍

东北区域协同发展还需要破解哪些障碍

东北区域协同发展还需要破解哪些障碍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曾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东北区域协同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并加以破解。

产业结构同质化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长期以来,东北各地在产业布局上存在相似之处,导致了资源的分散和竞争的加剧。

例如,多个城市都将重点放在了传统制造业,如钢铁、机械等,而在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相对滞后。

这使得区域内产业互补性不足,协同效应难以发挥。

要破解这一障碍,就需要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明确差异化的产业定位,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

比如,有的城市可以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有的则专注于智能制造或新材料产业,通过错位发展,实现产业的协同升级。

市场分割也是制约东北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行政壁垒的存在,各地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互联互通,要素流动不畅。

企业在跨区域经营时面临着各种障碍,如不同的政策标准、审批流程等。

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削弱了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

要打破这种局面,需要加强区域内的政策协调和统一,建立一体化的市场体系,消除行政壁垒,促进商品、资金、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动。

同时,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企业和居民在区域内能够享受到公平、便捷的服务。

创新能力不足是东北区域协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与发达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在科技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差距。

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与企业的需求对接不够紧密,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

为了提升创新能力,需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建立更多的创新平台和孵化器。

同时,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此外,还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东北地区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短板。

比如,一些地区之间的交通网络不够完善,物流成本较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有待加强。

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

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

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与现状分析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三、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优势和挑战五、“一带一路”倡议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分析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密集区域,其各国经济关系的紧密度不断提升。

随着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的签署,该区域经济合作的力度愈加明显。

本文将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与现状、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优势和挑战、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列举相关案例加以说明。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与现状分析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北朝鲜、南韩国、蒙古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等。

这些国家作为对世界经济产出、贸易额和合计GDP有巨大贡献的主要经济体,其经济合作的深入程度一直是亚洲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东北亚地区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呈现出无限制地域性,贸易活动主要是“地区内贸易”,即东北亚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侧重于地域内部或邻国之间的贸易。

在当前全球贸易形势下,东北亚地区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于该经济区域内部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东北亚区域内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地缓解贸易依赖倾向,提高了东北亚地区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水平。

通过不同贸易协议和机制的签署,区域经济合作渐成规模,异质性和更高质量的贸易关系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也有利于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体在全球舞台上的合作,促进互联互通。

三、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尽管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周边安全形势

当前周边安全形势

当前周边安全形势当前周边安全形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形势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当前周边安全形势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本文旨在简要分析当前周边安全形势,以及针对这些挑战所需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东北亚地区作为中国领土边界线最长的地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

目前,该地区面临着从多方面而来的挑战,主要包括:1、朝鲜半岛核问题:朝鲜半岛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核试验和导弹试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朝鲜核问题直接威胁到中国东北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

2、日本军事扩张:近年来,日本逐渐重兴军国主义而扩大了自卫队的武装,进一步改变了宪法的和平主义精神和历史地位。

同时,日本加紧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之间的联合军演加剧了地区军事紧张。

3、韩国与中国关系:中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尤其是韩方对中国核心利益的一系列挑衅行为更是严重冲击了中韩两国的关系,导致了地缘政治风险的增加。

二、南海地区南海是中国的重要领土之一,也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展开合作的重要区域。

南海地区的安全形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议:南海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领土争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之间针对领土问题的争议并不断发酵。

这些争议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在南海的合法开发权利。

2、美国军事介入问题: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干预,让该地区的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化。

美国通过建立军事基地、进行舰艇巡航和进行联合军演等方式来维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使得南海地区的安全形势更加危险。

三、中东地区中东地区处于国际经济和政治的十字路口,地处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交汇处。

该地区的安全形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恐怖主义和暴力乱局:近年来,该地区经常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如在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内战不断。

这些冲突和恐怖袭击给当地的民众带来严重的伤害和苦难。

2、伊朗核问题:2015年,伊朗与六国达成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

国际东亚地区的安全合作与挑战

国际东亚地区的安全合作与挑战

国际东亚地区的安全合作与挑战东亚地区一直是全球安全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的安全问题具有复杂性和敏感性。

随着国际关系格局和地区形势的变化,东亚地区的安全合作和挑战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探讨国际东亚地区的安全合作与挑战,旨在深入分析该地区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的安全挑战国际东亚地区的安全挑战主要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首先,南海争议是该地区面临的最大安全挑战之一。

中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在南海地区存在领土争议,争夺海洋资源的利益冲突频发,对地区安全造成了威胁。

其次,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也是东亚地区的重要安全挑战。

朝鲜进行核试验和导弹发射,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应对。

二、多边机制下的安全合作为应对东亚地区的安全挑战,国际社会在该地区建立了一系列多边机制,以促进各国之间的安全合作。

首先,东盟地区论坛(ARF)成为东亚地区重要的对话平台,旨在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增进地区间的互信与理解,推动和平解决争端。

其次,六方会谈是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重要机制,通过中国、美国、朝鲜、韩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的共同努力,推动半岛无核化的进程。

三、经济全球化与安全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东亚地区的安全合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着区域贸易和投资的增加,东亚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共同利益逐渐凸显。

经济合作使东亚地区各国在安全问题上产生共识,提升了彼此之间的互信与合作意愿。

此外,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也为解决地缘政治争端提供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区安全局势的紧张。

四、安全合作的挑战与前景虽然东亚地区存在诸多的安全合作机制和合作基础,但在现实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地缘政治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存在,使地区安全问题难以得到全面解决。

其次,东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历史和文化差异较大,导致彼此之间的不信任和误解。

为实现真正的安全合作,需要各方加大政治互信的建设,并通过对话与磋商解决分歧。

未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东亚地区安全合作前景依然广阔,同时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协调与合作。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挑战与对策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挑战与对策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挑战与对策摘要: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的普遍共识,但因为各种因素的作用,它正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文章主要分析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与挑战;对策建议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初建成,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深化、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良好,动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新地区主义的影响,东亚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产物;世界范围的经济组织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加速了地区主义的兴起;货币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东亚国家正在通过加强地区内贸易、资本、人力资源的交流等实现经济一体化等。

但是一体化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下面主要就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区域内价值观、文化认同、政治等问题存在巨大差异与欧盟各国有着共同的基督教文化不同,东亚存在着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曾经代表东亚的儒家文化现阶段的影响力远远没有达到一些学者希望的程度,文化融合的难度势必延缓甚至阻碍区域一体化。

在政治方面差异较大,东亚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并存;既有实行总统制、内阁制的,也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既有联邦制国家,也有中央集权制国家。

东亚国家普遍倡导wto框架下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奉行”国家至上”,对于地区利益的认识还没有达到欧盟那样的高度,强”民族主义”与弱”地区主义”形成巨大反差。

东亚大多数国家近代都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独立后由于经济落后,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对于涉及独立、主权问题更是高度敏感。

因此,民族主义在东亚占上风,地区主义还不能取代民族主义成为东亚的主流意识。

虽然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因此而改变,东亚的地区合作只能在全球化与各国国家利益的夹缝中发展,受到民族国家体制的制约。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

经济导刊122011 / 01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想萌发于20世纪60年代末,真正得到区域内国家广泛重视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

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如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明显是松散和滞后的,合作层次还处于比较低的层面。

随着“天安号”事件的发生,美韩、美日军演如火如荼的进行,本来已经高速发展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列车”突然降速,东北亚区域的关键词由经济发展转向地缘政治。

纵观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历史与现实的制约是造成这一局面出现的必然结果。

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因素首先,历史恩怨导致东北亚地区各国间缺乏政治互信。

东北亚地区由于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各方。

各国间的对立不仅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失,而且成为后冷战时期各种矛盾最集中、各种力量角逐最激烈的地区。

这种局面对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影响彼此之间的合作。

首先,东北亚多数国家之间存在着海陆领土争端,如 “北方四岛”之争、“独(竹)岛之争”、“钓鱼岛之争”等。

领土问题是当今世界最为敏感的问题,尽管有关国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保持着冷静的态度,但众多的领土争端始终是东北亚地区和平的隐患。

领土属主权问题,对于东北亚区域内各国政府而言,彼此间就这一核心利益问题进行让步与妥协的回旋余地较小,因此领土争端大大降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关键词】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制约因素文 | 许刚雁低了东北亚区域内各国间的互信。

其次,日本政府的一系列做法加剧了东北亚国家的不安全感,降低区域内各国间的互信。

诸如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历史等一系列事件和言行,一再伤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

不仅引起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的戒心,导致国民间相互隔阂的增加,也给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三,东北亚有些国家之间没有实现关系正常化问题。

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仍不时出现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局面。

东北亚地区安全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东北亚地区安全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东北亚地区安全治理的困境与出路作者:丁菱来源:《管理观察》2016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随着东北亚地区政治实力的增强与经济总量的增长,东北亚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涉地区和平和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

本文对东北亚安全治理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干扰;二是中日韩面临历史问题的困境;三是区域安全机制中的“去中国化”态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东北亚安全治理的出路在构建新的安全格局、完善现有安全机制、关注非传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治理困境出路在人类迈入21世纪的今天,东北亚安全治理问题之所以成为牵动各方、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其原因之一在于东北亚安全治理所面临的困境。

本文将对东北亚安全治理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一、东北亚安全治理面临的困境(一)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干扰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脚步迈入21世纪,东北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一极,随之而来的,是美国重新将注意力和焦点放到了亚洲,并提出“重返亚洲”的口号,这对东北亚的安全治理造成了严峻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美国启动了“美国-东盟首脑峰会”机制,旨在全面提升与东盟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关系,并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军事、政治和伙伴关系。

第二,在朝鲜半岛事务和朝核问题上加强美国影响,以重新夺回美国的主导权。

第三,利用2010年3月发生的“天安”号事件,强化美日和美韩同盟,突显美国的军事盟友义务,以应对诸多地区安全问题。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奥巴马政府的“重回东亚战略”竭力宣扬美国将会坚定地帮助东亚国家应对和防范所谓的“中国威胁”,强调美国在地区层次上所担负的应对“中国崛起”的安全义务。

(二)中日韩面临历史问题的困境中日面临的历史问题困境主要在于以钓鱼岛问题、东海区域边界划分为代表的领土争端问题,以及日本对侵华历史的认知态度,这些导致中日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对敏感。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与发展问题研究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与发展问题研究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与发展问题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东北亚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比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研究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创建合作机制及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

标签:东北亚欧洲联盟区域经济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下,东北亚地区面临着如何巩固和深化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挑战。

本文将结合研究对象自身的经济特点,通过分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借鉴欧盟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区位优势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科学依据,研究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途径。

一、发展背景及条件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虽然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和多样性,但该地区经济贸易合作日趋频繁,区域内相互依存程度较高,要素资源等经济条件的互补性很强。

而且东北亚的经济富有活力,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

因此,东北亚进行区域合作和实行经济一体化的优越条件十分显著。

1.地理界定广义的东北亚(按国家划分)指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狭义的东北亚(按地区划分)指中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俄罗斯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日本、韩国、朝鲜、蒙古。

在地区经济合作领域中,东北亚地区的合作范围不是以各主权国家的整体为单位,而是以各国实际的参与地区构成,包括俄罗斯东部地区,中国的东北、华北地区,日本的北部、西北部地区,韩国,朝鲜,蒙古,即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其面积为17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亿,占亚洲总人口的20%。

2.历史进程近20多年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酝酿于初步发展阶段,此时出现的是双边合作和非制度化形式的合作;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实质性合作开发阶段。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了东北亚多边经济贸易合作,并开发和建设了很多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地区,例如珲春依据独特的区位优势,由原来封闭寂静的边境小城,迅速变成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热点地区。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要点与契机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要点与契机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要点与契机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明显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就与经济合作相关的因素而言,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例如,安全形势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各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体制不对接:一些国家只有局部地区位于东北亚,而其经济重心却位于其他地区,如俄罗斯;美国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裹足不前。

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不利因素确实很多,但这不意味着东北亚地区缺乏合作的可能和美好的前景。

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的互补互利是推动其合作的内在基础,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要点所在,而振兴东北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和新契机。

一、互补互利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在动力是各国经济的互补互利。

互补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互利则可以充分调动各国的积极性,从而不断的推动经济发展。

东北亚地区目前的三个热点地区和一个潜在的待开发地区,正是以这种互补互利为基础的。

1.环黄渤海地区。

日本方面正在逐步改变现行的行政结构,实行地方分权,使位于黄海沿岸的九州地区对外开展环黄海经济合作积极性大为提高。

韩国方面近年来实施了西海岸开放计划,环黄海城市加强了与日本九州地区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城市的区域合作。

中国方面环黄渤海的城市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天津市除在塘沽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之外,又筹建了滨海新区;大连市开辟了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北地区惟一的保税区,使得环黄渤海地区有望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一个紧密型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区。

2.环日本海地区。

自1994年以来一年一度的“环日本海地区国际交流与合作地方政府首脑会议”上,中国吉林省、日本鸟取县、韩国江原道、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以及蒙古中央省的政府官员,就资源开发、经贸合作、港口利用、航线开通、旅游观光、环境保护、人才培训、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的合作达成共识,并对“构建环日本海国际经济合作体系”和“建立经济交流据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磋商,推动了东北亚各国合作的日益升温。

东北亚经济合作阻碍因素分析

东北亚经济合作阻碍因素分析

东北亚经济合作阻碍因素分析东北亚经济合作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也面临了一些阻碍因素。

下面将对这些阻碍因素进行分析。

历史遗留问题是东北亚经济合作的一个主要阻碍因素。

在二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出现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如领土争端和历史认识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东北亚地区国家之间的互信度不高,使得经济合作变得困难。

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需要通过政治谈判和外交努力来解决,但这需要时间和双方的共同努力。

政治因素也对东北亚经济合作造成了阻碍。

东北亚地区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复杂,存在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

中日之间的政治关系一直紧张,韩国和北朝鲜之间也存在紧张的关系。

这些政治问题使得东北亚地区的国家之间在经济合作上存在一定的障碍,阻碍了经济合作的发展。

经济差异也是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阻碍因素之一。

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国家经济实力较强,工业化水平较高,而另一些国家则相对较弱。

这种经济差异导致了东北亚地区国家在经济合作中存在一定的利益分歧,使得合作变得更加困难。

第四,地缘政治因素也对东北亚经济合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东北亚地区处于亚洲大陆的东北部,地理位置特殊。

这使得东北亚地区成为了各大国在亚太地区集团化竞争的重要战略地区。

东北亚国家间的地缘政治竞争也使得经济合作变得复杂化。

东北亚经济合作面临了许多阻碍因素,如历史遗留问题、政治因素、经济差异、地缘政治因素和文化差异等。

要促进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发展,各国需要通过加强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加强文化交流等方式来克服这些阻碍因素。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东北亚地区才能实现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进一步促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和中国面临的挑战

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和中国面临的挑战

今天,气质出众的李老师给我们讲解《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与中国面临的挑战》。

李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解:战后以来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的基本结构、中国崛起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安全形以及中国在东北亚地区面临的安全环境与挑战。

东北亚在地理范围上包括中国的东北部、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同时由于美国对东北亚地区安全的渗透和美国与该地区安全利益的相互依存关系,美国也应该被包括在东北亚地区安全的范畴之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东北亚地区带来冷战以及使得美国力量介入。

战后的雅尔塔体系规定了美苏之间的势力范围,中国和朝鲜半岛的政治归属尚未确定。

而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朝鲜战争完全改变战后东亚国际政治关系格局。

使得日本取代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中心与主要支柱。

而朝鲜半岛成为大国间的缓冲地带,形成冷战对抗局面下的安全秩序。

在全球、地区、次区域出现三重结构:美苏对立,中美对立和中苏对立,朝鲜半岛与台湾问题。

战后以来,东北亚政治安全结构的基本态势为:“轮辐结构”以及有限霸权下的势力均衡与相互牵制。

其特点是:1)地区一体化难有大进展,2)地区内各国难以建立战略互信3)始终是热点地区。

冷战结束以后,国家安全与地区安全环境以及制度建设的关系日益密切—安全的地区化。

在新的安全形势下,地区安全环境对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的影响最直接、最重要。

安全的的地区化的特点在于,1)其威胁的主要根源源自地区内;2)地区安全互动的后果更多的局限在地区范畴之内,而不是直接扩散到全球层面;3)管理地区安全的战略和制度方向主要有地区内国家或通过力量的相互牵制或凭借集体协调与合作来处理所面临的地区安全挑战;4)地区内国家有队地区安全的认同,各国意识到与邻国之间结成命运共同体。

但是安全的地区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1)该地区大国汇聚、战略利益、战略目标存在明显差异,甚至冲突,战略利益的和谐关系无法构建,表现出非兼容性的特征;2)国家类型、发展程度、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各异,处于巨大的权利转型过程中,上升中的国家和衰落的国家,挑战体系现状的国家和维护体系现状的国家,从平衡的多极向不平衡的多极过渡等特点,即表现出非整合型特征;3)历史问题和冷战遗产未得到清理,各国间政治互信度低下,战略安全利益无共识,甚至敌对,冷战思维强烈。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东亚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该区域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困境。

本文将从地缘政治、历史遗留问题、经济结构差异和政策制度等方面对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进行探讨。

首先,地缘政治因素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困境之一、该地区涉及的国家众多,其中包括具有重要地缘政治影响力的中国、韩国、日本和朝鲜。

这些国家之间存在争议和矛盾,包括领土争端、历史纠纷和政治分歧等问题。

例如,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等领土问题上存在严重争端,中韩关系长期存在紧张局势。

这些地缘政治问题制约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阻碍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次,历史遗留问题也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

该地区历史上存在着悠久的民族纷争和复杂的历史纠葛,如二战后的冲绳问题、战后日本的军事遗产、南京大屠杀等。

这些历史问题对地区国家之间的互信产生了负面影响,阻碍了经济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进展。

此外,历史问题也常常成为区域领导人的选举和国内政治斗争的工具,进一步阻碍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再次,东北亚区域内部经济结构差异是发展困境的一大难题。

该地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存在差异。

日本是发达经济体,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则属于新兴经济体,朝鲜则是一个封闭的计划经济体。

这些差异导致了贸易和投资的不平衡,难以形成真正的共同市场和生产链。

此外,一些国家对资源和市场的高度依赖,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结构差异的问题。

最后,政策制度也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

该地区国家的政策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机构存在差异,对外贸易和投资的规定和标准也不一致。

这些差异限制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流动,增加了交易成本,阻碍了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政治意愿和领导力的缺失,也对区域一体化进程形成重大障碍。

综上所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地缘政治、历史遗留问题、经济结构差异和政策制度等方面面临着许多困境。

东北亚经济合作阻碍因素分析

东北亚经济合作阻碍因素分析

东北亚经济合作阻碍因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尽管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东北亚地区却面临着诸多经济合作的阻碍因素。

政治因素是东北亚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之一。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和军事冲突等因素,东北亚地区的国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关系。

各国之间缺乏互信,难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经济因素也是东北亚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之一。

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国在产业结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给合作带来了障碍。

地缘因素也对东北亚经济合作产生影响。

东北亚地区地处亚洲东北部,涵盖了华北平原、长白山地区、日本群岛和库页岛等地区,地缘位置复杂,各国在地缘战略方面存在差异,制约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文化因素也是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障碍之一。

东北亚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但由于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和互相认知不足,合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资源分配不均也是东北亚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

东北亚地区资源分布不均,各国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分歧,给合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要实现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良性发展,需要克服政治、经济、地缘、文化等多方面的障碍,建立起合作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共同繁荣。

2. 正文2.1 政治因素东北亚经济合作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

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关系。

历史问题与领土争端导致一些国家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使得合作缺乏政治基础。

特别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朝鲜与韩国、日本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合作。

东北亚的一些国家存在着不同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一些国家之间的政治制度相异、国家利益分歧等问题也增加了经济合作的困难。

特别是在一些涉及民主与专制国家之间的合作方面,政治因素成为了阻碍因素。

在东北亚地区,一些国家之间的安全关切也影响了经济合作。

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而且 , 直接追求 区域经济合作 二是 劳动力 资 源 的互 补 , 俄罗 斯 远东 地广 人 稀 , 需要 体是地方而不是国家 , 五 的相 对 后 进 的地 劳务进 口 ; 日本 和韩 国虽 然人 口密 度较 大 , 济 高度 利 益 的地 方 主体 又是 “ 国 六方 ” 经
3 8
古 国和 朝鲜 的 能 源 、 产 、 利 和 森 林 资 源 十 分 丰 矿 水 富, 且多 处 于 初 级 开 发 阶 段 , 供 其 他 国家 开 发 利 可 用 ; 国东 北农业 资 源 和矿藏 资 源 十分 丰 富 , 待进 我 有

驱动 , 区域 内的不 安全 因素相 对减 少 和 削弱 , 无 使 这 疑会使 东 北亚 经济合 作 成为必 然 。
从 世界 经济总 量 来看 , 东 北 亚地 区这 三 个 国家 也 方 面 : 在 一是 自然 资 源 的互 补性 , 罗斯 远 东 地 区 、 俄 蒙
[ 收稿 日期】 00— 3一 l 2 1 0 O
[ 作者简介] 刘俊清(9 7一) 女 , 17 , 内蒙古丰镇市人 , 内蒙古财经学院旅游学院讲 师 , 硕士 , 从事旅游经济 管理研究
带 等 。其 中环黄 渤海经 济 区和图们 江经 济 区在 以上 如欧盟 地缘 成员体 , 其各成 员 国都在 欧洲 大陆 上 , 英
几个 次区域 中地位 显著 。环黄渤 海地 区的经 济合作 国也 只有一海 峡 相 隔 ; 北美 自由贸 易 区地 缘成 员 体 主要是 中、 韩 之 问 的经 济合 作 。近 年来 , 日、 随着 环 的成员 国 , 在北 美 洲 的 范 围 内。在 东 北 亚地 缘 成 都 黄渤海 沿岸城 市 的不 断 发展 , 国 的经 济 发 展重 点 员 体 中 , 国、 罗斯 、 古 国彼此 为邻 , 国、 罗 三 中 俄 蒙 中 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与地区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赵子祥众所周知,在东北亚地区,由于地缘政治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强烈影响,从冷战结束以后,各国至今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治经济合作新格局。

特别是中、日、韩三国的经济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以出口为主,因此各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高,相互影响也在不断加深。

面对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激烈竞争,东北亚各国都产生了一种不稳定感,都在急于寻找稳定而互利的经济贸易伙伴,以此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

为此,有关“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讨论,近几年来已成为亚洲政治、经济的热门话题。

尽管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主流趋势在朝着平等互利、健康平稳的方向发展,然而,各国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以军事风险、国家安全、政治利益、贸易保护以及长远战略出发,形成了许多阻碍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软硬约束,特别是朝核问题和导弹试射引发的朝鲜半岛发展局势,给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景与韩朝的南北和平统一愿望带来更大的变数。

一、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1.军事安全高于国家利益从世界军事史和战争史来看,许多国家为了应对战争,规避军事风险,都有牺牲国家和民众利益的案例。

朝鲜大搞“先军政治”的目的,对外顶住美国的军事威胁,对内可以巩固自己的政权。

因此朝鲜宁愿搞“吃饭经济”,被边缘化在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之外。

无独有偶,日本在与中国加强经贸往来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担心中国的经济强盛和军事实力的增长,在改善中日关系的同时,“中国威胁论”的观点在日本也十分畅销,担心中国对日本的“矮化”和野心,在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过程中,视中国为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

应该承认,中韩关系现在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中韩之间的贸易额逐年增加,无论是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解决得双方均比较满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太大的争议。

现在韩国在忙于国内政治选举和南北和谈,对外发展技术经济,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提升很快,令世人瞩目,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韩国影响也不大。

然而,在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中,韩国也受美、日两国的影响和牵制,在一些实质性问题上有所顾及和保留。

中国同样也在担心,一个强大的,南北统一以后的韩国,将对中国提出哪些要求。

2.政治利益大于经济利益以中、日、韩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为例,日、韩都倾向于“东盟方案”。

这样做的目的十分明显,这是出于政治考虑,而非经济考虑。

因为一方面,“东盟方案”的模式,既可以顾及日韩两国农民利益集团的压力,又可以避免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东北亚经济合作体制。

另一方面,这种模式,日韩既可享受经济合作的好处,又可以不承认中国市场的中心地位。

日韩选择“东盟方案“,拖延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但却加快了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的步伐,其目的无非是压中国在未来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时,作出更多的让步。

然而,中国对签这种协定也不急于求成,中国的市场中心地位决定了主动权在中方手中。

中方只要看护好、利用好自己的市场优势,日、韩与中国签不签协定,都不会影响东北亚各国在中国大市场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此外,东北亚区域合作中,政治利益大于经济利益的另一种表现是区域合作的“脆弱性”。

当前的东亚区域合作,东盟作为推动者,对于完全融入到东亚心存疑惑,中国和日本作为大国依然不敢当头,区域合作形成一种东亚与东北亚的对话架构,即成为一种没有明确目标,没有实质性成果的松散合作。

这种脆弱性主要源于该地区经济贸易对美国等外部市场的严重依赖,但此后区域内贸易的增长并没有改变这一状况,这也说明政治关系显然才是主导因素。

3.合作理念强于组织制度一般认为,欧洲一体化是区域化合作中最具组织化、制度化的代表,但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都类似于东盟模式所强调的“非正式性和最小限度的组织性”,合作机制不过是一种松散的合作框架,而非一种制度安排,因而无法以硬性规定约束参与者的做法,实际上造成东北亚地区合作的随机性和发展障碍。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日、韩、朝学者就多次相聚一起探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及组织制度的安排,尽管合作取得一定进展,但“民间热,政府冷”,“理念强,制度弱”,“共识多,成果少”,总之,学界对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景并不看好,合作的多元化和泛东亚化缺少长远的发展目标及组织制度的保障,东北亚国际经济政治的一体化的长远目标很难实现。

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里,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合作与经济贸易合作仍然将是一种双轨制的发展局面。

经济合作与经济结构的整合仍将会走在政治合作的前面。

因为在东北亚地区,大国的介入和新势力的纷纷崛起,各种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时间的不断干扰,政治上的相互适应和磨合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因此,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进程并不平坦,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稳定期。

4.合作规划先于成功范例在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的双边或多边合作项目的设想与规划已经很多,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很少有重大项目合作的成功范例。

就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而言,中朝、中俄关系仍然十分微妙。

在图们江区域合作中,中朝路——港——区一体化项目,或中俄路——港——关项目,任何一点重大突破与发展,都将对东北亚区域一体化合作产生决定性影响。

同时,未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朝、对俄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这两个项目的实施中,企业化的运作有余,而政府间的规划和保障不足,当前是中国的对朝援助没有与图们江合作开展的项目结合起来,因而达不到对外援助实现互惠互利,维护国家利益的目的。

同样,朝鲜新义州经济特区的建设规划已实施五年,但至今仍处于土地规划,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初级阶段,尽管中方的态度比较积极,也有中国的中小企业去洽商投资建厂,但政府间的沟通和协商并不顺畅,朝韩双方也没有很好利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和丹东作为辽宁五大港区之一扩建的契机,加强经济合作,增加投资项目。

值得称道的是,韩国开城工业园区和金刚山旅游开发项目合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这种合作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同时也算不上是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

二、东北亚地区安全所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1.朝鲜半岛安全形式的总体分析值得庆幸的是,最近一个时期,好消息不断传来,朝鲜半岛的安全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

“南北首脑会谈”达成共识,发表共同宣言,可以成为在南北和平统一道路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为南北经济政治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其政治意义和影响将持续很长的一个阶段,朝核六方会谈也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朝鲜核设施去功能化及核核查在内容及时间上有了具体清晰的框架,人们有理由认为,朝鲜半岛的安全形势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朝鲜半岛安全局势的暂时稳定,其最大收益者是身在朝鲜半岛之外,却对朝鲜半岛局势影响最大,介入最深的美国。

因为美国总体战略核心是占领新经济的制高点,战略的重点逐渐东移,在这个前提下,美国是不会允许东亚经济圈的形成,也不愿看到东北亚经济政治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美国对朝鲜使用谈判和打压两手的目的是牵制它在亚洲的两大对手,日本和中国,进而牵制俄罗斯东部的发展进程。

美国不会轻易放弃朝鲜这个战略要点。

实际上,美国利用朝鲜半岛对几大国家的战略牵制还可以为它在伊拉克和伊朗采取行动减少压力和麻烦。

另一个参与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大国俄罗斯其战略重点仍在欧洲和本土经济的复苏,其在亚洲的战略则是维持美、日、中、俄几个大国的制衡与稳定,尽力争取和平的发展环境,以有利于其东部地区的开展开放。

在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方面,俄罗斯不起主导作用,但在朝鲜半岛的安全与政治合作方面,发挥重要的稳定作用。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小国,由于中国的崛起与资源紧缺,可能只会“北上南下”——向西伯利亚和太平洋获得资源,并与中国争夺东海的油气资源。

还由于美国已陷入伊拉克战争的“反恐”泥潭,面临伊朗的核立场和反美威胁,加之台海局势的紧张,有机会使日本摆脱美国的附庸地位并坐收渔利。

当然,日本更不愿看到一个南北统一并兴起的朝鲜对其虎视眈眈。

朝鲜民族有极强的凝聚力,统一是大势所趋。

但这并不是否定南北朝鲜在走向统一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并为自身强大作出不同寻常的努力,最近的“南北首脑峰会”和朝核问题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南北朝鲜在为不受对方摆布和奠定自身安全而暗暗较劲。

对于统一方式问题,韩国明确表示反对军事统一,朝鲜也没有采取军事统一的实力。

中国很清楚朝鲜半岛对中国在亚洲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这种地位不仅体现在军事上,也体现在经济上。

中国不愿任何国家单方面改变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局势,也不愿因为任何因素(包括朝鲜本身的过激举动)导致朝鲜半岛局势白热化。

对于中日美来说,朝鲜半岛和台湾的战略地位同等重要且紧密相连,所以朝鲜半岛问题发展程度往往会和台湾问题的发展程度相绑在一起。

综上所述,朝鲜半岛局势的不稳定因素和稳定因素各占一半比例,中、俄、韩是稳定因素,美、日、朝是不稳定因素,但在不稳定因素里美与朝是对立的不稳定方,日本是参与者,俄罗斯只是旁观者而已。

2.关于朝核问题与六方会谈朝鲜政府通过以往惨痛的历史经验和深入分析自己当前所处的极其困难的国际环境,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只有解决好对美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所面临的问题。

1993年朝鲜推出“核不扩散条约”所引发的第一次朝核危机又使朝鲜惊喜地发现,核开发是迫使美国与其全面改善关系的一种最有用的谈判武器。

原本只为对抗美国的军事攻击而发展的核武器,现在不仅可以迫使美国承认朝鲜主权国家地位及金正日政权的合法性,而且还可以把它当作换取更多经济援助等“额外附加红利”的王牌来使用。

这正是朝鲜能够时而进行谈判,时而拒绝谈判,时而又以核战相威胁,在满足阶段性条件后,又承诺弃核的依靠所在。

拥有核武器,对于朝鲜当局来说如此重要,因此,在朝鲜的目的没有全部实现以前,完全弃核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朝鲜宣称自己将遵守在“共同文件”中所做得承诺,那不过是摆脱当前的困境的诱饵而已。

为了实现其开发核武器的目的,朝鲜一定会把“拥核”与“弃核”这两张“王牌”运用到淋漓尽致,无以附加的程度。

除“弃核”成了其生存下去的惟一选择和出路,随着六方会谈“共同文件”的发表,随着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压力和让步交替加大,随着朝鲜国内困难和危机日益增大,朝鲜完全可能关闭现有核设施,也可能不在生产新的核武器,但让他销毁或处理现存核武器几乎不可能。

因为六方会谈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而不是“朝鲜无核化”,所以朝鲜为确认韩国境内是否无核,肯定会要求对包括驻韩美军在内的韩国所有军事设施进行检查,而对此美军绝对不会同意。

这样,朝鲜就会以此为借口,拒绝销毁或处理自己的核武器,从而使六方会谈在最后关头归于失败。

当然,出于各种利益关系的权衡,美国现在也不想再打一场朝鲜战争,而朝鲜也不想把矛盾激化到这种程度。

至于那种把朝核问题的前景完全取决于朝鲜主要领导人健康状态的评估,那只是一种代价最小的美好愿望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