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率模型在信用资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009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迁移率模型在信用资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南开大学金融学系轩芳玉

上传时间:2009年4月30日

摘要:我国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目前普遍采用账龄分析法,然而账龄分析法对风险损失预估方面准确性较低,人为判断的主观因素较多,并不能反映信用资产的风险走势,借鉴国外金融企业信用管理方法,笔者提出利用迁移率模型计提坏帐准备,通过详细介绍两种迁移率计算方法,证明该模型更有效于企业信用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

关键词:迁移率模型;滚动率模型;信用资产五级分类

一、我国普遍采用的信用资产管理方法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资产管理普遍采用账龄分析法,即将不同账龄的信用资产进行分组,根据前期坏账实际发生的有关资料,确定各账龄组的估计坏账损失百分比,再将各账龄组的信用资产金额乘以对应的估计坏账损失百分比数,计算出各组的估计坏账损失额之和,即为当期的坏账损失预计金额。然而账龄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对风险损失预估方面准确性较低,人为判断的主观因素较多等问题,并且账龄分析法计提坏帐准备与实际坏账损失由于方法的应用等原因常常存在较大差异,如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财务报表会计估计变更中所述,2007年以前,该公司实际发生信用资产坏账损失年平均损失率为0.85%,按账龄法计提坏账准备综合损失率为7.09%,显然账龄分析法已不能反映该公司实际情况。在研究国外金融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时,我们发现作为各种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核心的迁移率模型在信用资产管理中存在大的应用空间。下面就该模型的提出背景及信用资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给出叙述。

二、迁移率模型提出的背景

2003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新协议由最低资本要求、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三大支柱组成。第一支柱包含了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三大风险组成部分的度量。其中,关于

信用风险的度量,新协议提出了两种基本方法,即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主要依靠四方面的数据;一是违约率 (Probability of default,PD),即特定时间段内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二是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LGD),即违约发生时风险暴露的损失程度;三是违约风险暴露(Exposure at default, EAD);四是期限(Maturity,M),即某一风险暴露的剩余经济到期日,前三项完全是银行提供的估计值。

迁移率模型的地位在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得到了确认,即商业银行采用组合方式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的,可以根据自身风险管理模式和数据支持程度,选择合理的方法确认和计量减值损失,比如,“迁移模型法”、“滚动率模型法”等。

三、迁移率模型在信用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在实际信用资产管理中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将信用资产进行五级分类,然后计算迁移率,利用算出的迁移率计提坏账准备;二是将信用资产按逾期时间长短划分周期,计算平均迁移率,并计提当期坏账准备额。下面结合具体数据分别介绍。

(一)信用资产五级分类计提坏账准备

1.将信用资产中单项金额较大的列为单项金额重大的项目,分项测试计提坏账准备,如有无需计提坏账准备的客户则与其余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客户一并按分类组合的方式采用迁移模型法计提坏账准备。

2.将单项金额非重大和经单独测试后未发生减值的单项金额重大的信用资产,划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2004年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全面推行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分别定义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资产的分类。其中交易对手能够履行合同或协议,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债务本金及收益不能按时足额偿还的定义为正常类;尽管交易对于目前有能力偿还,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的为关注类;交易对手的偿还能力出现

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本金及收益,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为次级类;交易对手无法足额偿还债务本金及收益,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为可疑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资产及收益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时该项资产确认为损失类。非金融企业在进行信用资产管理时,可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按照此项规定对企业信用资产进行相应的五级分类。

3.将期初每一类别信用资产余额重新分类后迁移至本期,形成本期不同类别信用资产,然后除以迁移前各类别的信用资产求得迁移率,通过损失类信用资产损失率依次计算其它各类信用资产损失率。

下面我们以假设的数据展示信用资产损失率的计算。

第一步:构建信用资产五级分类等级迁移情况(表1);

第二步,编制信用资产五级分类等级迁移矩阵(表2);

第三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损失类损失率,本案例假设为95%;

第四步:根据求出的迁移率和已确定的损失类损失率,依次计算出可疑、次级、关注、正常四类损失率(表3);

4.各类信用资产损失率计算出后,减值准备的计提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计算综合损失率计提减值准备,二是分类计提减值准备。分别列示如下:

人通过计算综合损失率计提坏账准备

(1)计算五类损失金额;期初各类别信用资产余额*对应的五类损失率(表4)

(2)计算综合损失率:

总损失金额/期初信用资产余额=54.44/980=5.56%

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综合损失率*本期迁移法模型中的信用资产余额(表5)

B.分类计提坏账准备。

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期末正常类信用资产总额*正常类信用资产损失率+期末关注类信用资产总额*关注类信用资产损失率+期末次级类信用资产额*次级类信用资产损失+期末可疑类信用资产额*可疑类信用资产损失率+期末损失类信用资产额*损失类信用资产损失率

(二)滚动率模型计算信用资产迁移率(表7)

第一步:定义信用资产周期。没有逾期的信用资产定义为周期0;逾期半年的信用资产定义为周期1;逾期一年的信用资产定义为周期2;以此类推,逾期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以上的信用资产分别定义为周期3、4、5、6、7;

第二步:计算出每个周期的坏账分期变动率:当期信用资产余额/上周期应收账余额

第三步:对最近三年的坏账分期变动率进行平滑处理,计算出三年的平均坏账分期变动率和坏帐回收率;

三年平均坏账分期变动率=∑三年坏账分期变动率/6;

坏账回收率=∑三年坏账回收额/6;

第四步:计算净坏账损失率;CO变化至C7,需经过CO至C1、C1至C2、C2至C3、C3至C4、C4至C5、C5至C6、C6至C7的7次迁移,相应的其毛坏账损失率就应等于各期平均迁移率及最后一期坏账损失率的乘积:

14.59%×36.41%× 56.03%×86.17%× 68.66%× 85.52%×93.37%×(1-27.05%)=1.03%;相应地,计算C1、C2、C3、C4、C5、C6的损失率分别为7.03%,19.31%,34.47%,40.00%, 58.26%,68.12%;

第五步:计算坏账拨备额:各期信用资产余额×净损失率(表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