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_学》教学案
传染病教育教案范文
传染病教育教案范文一、教案背景介绍传染病是指由感染源向易感人群传播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和传播速度较快,对个体和社会造成的危害较大。
在全球范围内,传染病一直是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为了增强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制定了该传染病教育教案。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2.技能目标:学会正确洗手、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和学会关爱他人的态度。
三、教学内容1.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2.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和常见的个人卫生问题;3.卫生习惯的养成和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4.养成关爱他人、防止传染病扩散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们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你们身边有人患过传染病吗?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病?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图片等介绍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
如流感、肺结核、手足口病等。
3.实验展示(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洗手实验,通过对比洗手前后培养皿上的菌落数量,引导学生认识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洗手步骤。
4.活动讨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个人卫生问题?如何预防常见传染病?并进行展示和讲解。
5.角色扮演(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自行发挥,通过角色扮演来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6.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进行总结:你们通过本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做好个人卫生?你们打算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五、教学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其对个人卫生的掌握程度和合作能力;2.小组讨论展示时,评价学生的表达和讨论能力;3.学生完成学习笔记和课后作业。
六、教学资源准备1.PPT或实物图片;2.洗手实验所需材料;3.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设计——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课程名称:传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护理学
课题名称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类型
理论
学时
2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三环节
2、熟悉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
3、具有关心、爱护、尊重病人的职业素质及团队协作精神
思政目标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增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视频《糖丸爷爷顾方舟》
3.视频《战瘟神》
教学反思
同学们结合自己亲身经历阐述预防接种阻止传染病的传播。讲解过程中渗透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引发同学们思考。
教学手段
讲授式结合启发式、板书、视频、
思政元素
通过分享话剧《龙须沟》的创作背景、糖丸爷爷顾方舟的事迹、毛泽东主席亲自指示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现阶段我国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的策略,让大家认识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社会制度是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决定因素。
课程思政具体案例
1.剧本描写北京解放前夕,一个初夏的上午,刚下过雨。天桥东边一条有名的臭水沟——龙须沟,沟沿上有个小杂院,住着4户人家:王大妈、丁四爷、程疯子、赵老头。他们过着苦难的日子。赵老头发疟子,躺在炕上。丁四嫂用破盆在舀屋子里渗进去的脏水。小妞掉进臭沟里再也上不来了。《龙须沟》的诞生,缘于当年轰动北京的整治北京下水道。龙须沟在天坛北边,解放前是外城的一条排水明沟,城市污水和雨水都经龙须沟汇集,因为缺乏整治,这里成了北京最大的一条臭水沟,也是北京最大的贫民窟。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春,北京人民政府决定修沟,这也是龙须沟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改造。当时龙须沟的工程预算为为693.4万斤小米,约占全市预算支出总额的2.25%。除了环境改善外,龙须沟周边陆续建起了大大小小的轻工业小厂,这些厂子吸纳了附近居民中的大多数劳动力,更让那些很少走出家门的底层妇女,有了全新的社会角色。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安阳市中医药学校《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任务《传染病护理学》是从内科护理学分化出来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传染科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以达到恢复和保持病人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能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学会运用护理程序,掌握传染病护理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以及传染病护理的特殊性。
使学生获得传染病护理的基本技能。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施内科及传染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对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实施护理,在护理实践中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他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爱护观念。
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常见传染病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能进行护理估计、做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和实施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对每个传染病人能按护理程序完成系统化整体护理。
【能力目标】掌握隔离消毒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切断传播途径,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防止传染病播散和院内交叉感染。
熟悉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及预防措施,对一般人群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是法定报告人,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思想教育目标】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克服惧怕被传染的心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同情心,加强护理,才能使病人减轻痛苦,早日恢复健康。
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关心病人,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耐心解释或帮助解决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由于疾病和隔离措施所引起的各种焦虑、恐惧、紧张、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总论【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感染,隐性感染,病原体携带状态的定义。
掌握传染病的四大基本特征,传染源的概念。
掌握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的概念。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传染病护理学教案一、课程简介传染病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护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传染病防治和护理实践中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传染病防治和护理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
三、教学内容1. 传染病的基本理论:传染病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学特征和传播途径。
2.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各种传染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以及常见并发症。
3. 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查:各种传染病的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4.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预防原则、控制措施和疫苗接种。
5. 传染病的护理:传染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临床案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室和临床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 60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40 学时,实践教学 20 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 理论教学:每周 2 学时,共计 20 周。
2. 实践教学:每周 1 学时,共计 20 周。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占 40%。
2.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 60%。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1. 教材:《传染病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 参考书目:(1)《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传染病护理学实践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3)《传染病护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八、教学建议1. 强化基础知识:传染病护理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一、第一章:传染病护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传染病护理学的定义、意义和任务,掌握传染病的特点、分类和传播途径。
2. 教学内容:传染病护理学的定义、意义和任务,传染病的特点、分类和传播途径。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课堂讨论。
二、第二章:传染病的基本护理措施1. 教学目标:掌握传染病的基本护理措施,包括隔离、消毒、灭菌、健康教育等。
2. 教学内容:传染病的基本护理措施,包括隔离、消毒、灭菌、健康教育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操作演示。
4. 教学评估:操作考核、课后作业。
三、第三章:病毒性传染病护理1. 教学目标:掌握病毒性传染病的特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包括流感、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2. 教学内容:病毒性传染病的特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包括流感、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课堂讨论。
四、第四章:细菌性传染病护理1. 教学目标:掌握细菌性传染病的特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包括结核病、细菌性痢疾、布氏杆菌病等。
2. 教学内容:细菌性传染病的特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包括结核病、细菌性痢疾、布氏杆菌病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课堂讨论。
五、第五章:寄生虫病护理1. 教学目标:掌握寄生虫病的特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包括疟疾、血吸虫病、绦虫病等。
2. 教学内容:寄生虫病的特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包括疟疾、血吸虫病、绦虫病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课堂讨论。
六、第六章:消毒、灭菌与隔离1. 教学目标:掌握消毒、灭菌的方法和原则,了解隔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熟悉隔离措施的实施。
2. 教学内容:消毒、灭菌的方法和原则,隔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隔离措施的实施。
3. 教学方法:讲授、操作演示、角色扮演。
4. 教学评估:操作考核、课后作业、课堂讨论。
《传染病护理》教学教案13疟疾教案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记录体温,尤其要注意其热型及伴随症状体征,注意有无贫血的表现;
(三)健康指导
1.卫生知识宣传预防疟疾应以防蚊灭蚊为主。主要是清除按蚊幼虫孳生场所及广泛使用杀虫药物
讲授内容
旁批
4.流行特征疟疾分布广泛。其流行受温度、湿度、雨量以及按蚊生长繁殖情况的影响。温度高于30℃或低于16℃均不利于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因此,疟疾通常呈地方性流行,在我国间日疟流行区最广;恶性疟次之。
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机制与病理
当裂殖体成熟后胀破被寄生的红细胞后,裂殖子、疟色素及代谢产物一起进入血液,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疟疾的典型发作,因疟原虫种类不同而临床发作周期也不一样。
为典型发作,通常分为3期。
(1)发冷期:先有畏寒,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渐出现口唇、甲床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持续约10min至2h,寒战停止伴体温上升。
(2)发热期:寒战过后,面色潮红;体温迅速上升达40℃以上,皮肤灼热而干燥,伴剧烈头痛、呕吐、心悸、气促、口喝;脉搏洪大而速;发热过高者出现谵妄、抽搐或昏迷;持续2~6h,发作数次后唇鼻部可出现疱疹。
(2)对症治疗:①高热惊厥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及镇静止惊治疗;②周围循环障碍者,按感染性休克处理;③脑水肿者,给予20%甘露醇脱水治疗;④呼吸衰竭者,给予脱水剂及呼吸兴奋药或人工呼吸器;⑤心力衰竭者,酌用强心药物;⑥并发黑尿热时,则首先停用奎宁及伯氨喹啉,
讲授内容
旁批
并给予激素、碱化尿液、利尿等治疗。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发作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寒战时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小剂量药物降温。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人时,要注意病人的心理和社会反应、产生的原因及需
要提供帮助和服务。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病人
的积极性,积极配合治疗。出院时知道疾病的防治知识,
避免再次感染。 3.辅助检查: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血液、尿常规、
3.辅助检查
粪便常规、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其他
检查(内镜检查、超声检查等)。辅助检查对传染病的诊
断有特殊意义,病原体的检出可直接诊断。护士要了解
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标本采集的要求、特殊辅助检
查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后的护理要求,应熟悉相应的正
常值和临床意义。
五、传染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主要护理措施
40 分 常 见 的 护 理
钟
问题及主要
1.体温过高 与细菌、病毒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功
3.接触隔离(橙色标志) 适用于病原体经皮肤或 黏膜进入体内的传染病。如狂犬病、破伤风、炭疽等。 要求:不同种病人分室收住,不得接触他人;进行治疗
呼吸道隔离 消化道隔离 接触隔离
护理时必须穿隔离衣,皮肤有破损者,避免伤口换药及
护理,必要时戴手套,已被污染的用具和敷料应严格消 毒或焚烧。
昆虫隔离
4.昆虫隔离 适用于以昆虫传播的疾病。如疟疾、
2.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 适用于消化道传染病。 如霍乱、病毒性肝炎、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要求:不 同种病人应尽可能分室收住,如同住一室必须做到床边 隔离;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护理不同病种的病人应 更换隔离衣,并消毒双手;病人的食具、便器、呕吐物、 排泄物须严密消毒;病室地面、家具每日消毒液喷洒或 擦拭;病人之间不得接触或交换用物、书报等;病室应 有完善的防蝇设施。
1.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 适用于病原体经呼吸 道传播的疾病。如流感、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 脑脊髓膜炎等。要求:同种病人可住一室,床床距离为 2m,但相互间不得借用物品或传阅书籍;接近病人时应 戴口罩、帽子和穿隔离衣,并保持干燥,病员一般不准 外出;病人到其他科室会诊或治疗时应戴口罩,病人呼 吸道分泌物经消毒后方可倒入专用下水道或焚烧;病室 用紫外线照射,病室内空气每日消毒 1 次。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12422B二、编写说明《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是护理学本科专业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属专业主干课程,共28学时。
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四、教学目标本课程从护理工作需要出发,介绍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各科常见病患者的护理、卫生保健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学生学习本课后能够:初步运用护理程序收集传染病患者的资料,分析和诊断一般的健康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实施身心整体护理,进行效果评价。
初步进行专科常用护理技术的基本操作。
对该专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正确实施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
在医院和社区进行该专科一般健康教育,并提出一般的预防保健计划。
热爱护理专业,具有责任感和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努力学习,认真仔细工作,对服务对象尊重关心和爱护。
五、教学主要内容第一章、传染病护理学总论1、传染过程中的五种不同表现。
2、传染病流行过程中三个环节、二个因素的有关内容。
第二章、传染病消毒、隔离及护理1、传染病护理工作的特点。
2、隔离的意义及各种不同隔离方式的具体要求。
3、消毒的目的、常用消毒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原则。
第三章、伤寒1、伤寒的临床表现及主要并发症。
2、伤寒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3、伤寒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第四章、细菌性痢疾1、普通型痢疾的临床表现。
2、中毒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3、中毒性痢疾病人的治疗原则及护理计划。
第五章、霍乱1、霍乱的临床表现。
2、霍乱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3、霍乱的主要预防措施。
第六章、病毒性肝炎、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2、乙型肝炎的抗原、抗体系统,并解释其临床意义。
3、急性黄疸型肝炎及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第七章、流行性出血热1、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理。
2、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临床表现。
3、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治疗要点及护理要点。
第八章、流行性脑脊髓炎1、各类型流脑的临床表现。
2、流脑实验室检查的项目,并说明其临床意义及收集实验室检查标本应注意的事项。
内科护理学教案传染病病人护理
内科护理学教案传染病病人护理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教材名称内科护理学(第四版)授课时间12月02日授课对象于级护理学专业本科____日教学内容第九章传染病第一节传染病总论计划学时2学时教材分析重点传染性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难点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教学目的 1.掌握传染性疾病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2.熟悉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3.了解对突发或新发传染病的认识教学方法教具讲授、提问式、启发式、案例式、图示、CA课件新内谷新知识(注明来源及所占比例)传染性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来源于传染病学,杨绍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0%外语关键词nfecton;EpdemcHemorrhagcFever;EpdemologyHealtheducaton;Complcatons;Therapy;Prophyla_s;Dagnoss参考资料传染病学,杨绍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课堂设计主要内容题目拟用时间表运方式导课5分钟提问第九章传染病第T传染病总论一、基本概念10分钟提问二、感染与免疫10分钟讲授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于举例、讲授四、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15分钟讲授五、传染病的预防10分钟讲授六、隔离匕消毒15分钟提问、讲授小结5分钟讲授教学过程提问第九章传染病第一节传染病总论导课:(5分钟)今天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传染病,是否有恐惧心理呢。
传染病,顾名思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叫传染病。
比如大家熟悉的艾滋病,同学们敢和艾滋病患者握手吗,敢和艾滋病患者拥抱吗,敢和艾滋病患者吃饭吗?其实传染病并不可怕。
那么对于有传染性的疾病,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怎样护理传染病病人提问及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传染病。
一、基本概念(10分钟)(一)什么是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二)什么是传染病学传染病学是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传染病预防教案
传染病预防教案标题:传染病预防教案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可以通过接触、飞沫、空气等途径传播的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制定一份科学的传染病预防教案至关重要。
一、传染病基础知识1.1 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传播给他人的疾病。
1.2 传染途径: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接触、水源等途径传播。
1.3 传染病的症状:传染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
二、传染病预防措施2.1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衣物。
2.2 饮食卫生:食用熟透食物,避免生食生肉生蛋。
2.3 空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通风换气,避免密闭空间。
三、传染病防控措施3.1 接种疫苗:定期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
3.2 隔离患者:对已感染传染病的患者进行隔离,避免传播给他人。
3.3 消毒措施:对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进行及时消毒处理。
四、传染病预防教育4.1 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4.2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传染病预防教育,教师和学生要定期进行预防知识培训。
4.3 社区宣传:社区要组织传染病预防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防控能力。
五、传染病应急处理5.1 发现疑似病例: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
5.2 隔离措施: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要进行隔离处理,防止传播给他人。
5.3 紧急处理:当出现传染病暴发时,要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结论:传染病预防教案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传染病预防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可以有效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健康。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传染病预防工作,共同努力构建健康的社会环境。
《传染病护理》教学教案1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教案
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病人在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均有传染性,但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远不如带菌者重要。本病隐性感染率高,感染后细菌可存在于正常人鼻腔,不引起症状而成为带菌者,且带菌者不易被发现,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显著增高,可达50%以上。国内调查流行期间A群带菌率高,引起流行的亦主要是A群,说明二者有平行关系。非流行期间则B群是最多的带菌菌群。
脑膜炎期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早期表现为脑膜血管充血、出血、炎症和水肿,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后期大量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及细菌,引起脑脊液混浊。亦可引起颅底部炎症、粘连,而发生视神经、外展神经、动眼神经、面神经或听神经等脑神经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爆发休克型的主要病变为皮肤、内脏血管更为严重的损害,造成皮肤、内脏广泛出血。
3.脑膜炎期:
大多数败血症患者于24小时左右出现脑膜刺激征,此期持续高热,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皮肤感觉过敏、怕光、狂躁及惊厥、昏迷。血压可增高而脉搏减慢。脑膜的炎症刺激,表现为颈后疼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
4.恢复期
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皮肤淤点淤斑消失,大淤斑中央坏死部位可形成溃疡,后结痂而愈;症状逐渐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约10%病人可出现口唇疱疹。病人一般在1—3周内可痊愈。
③地区分布:见于世界各国呈流行性或散发性,如非洲有脑膜炎地带。一般大城市散发,中小城市较多,山区农村可爆发。
我国曾于1938年、1949年、1959年、1967年和1977年先后发生5次全国性流脑大流行,其中以1967年春季最为严重,发病率高达403/10万,病死率为5.49%,流行范围波及全国城乡。但自1985年开展大规模流脑A群疫苗接种之后,流脑的发病率持续下降,2000年以来发病率一直稳定在0.2/10万左右,未再出现全国性大流行。
《传染病护理学》课件
04
CATALOGUE
传染病护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传染病护理的挑战
传染病病种多样
患者心理压力大
传染病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病毒、 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每种传染病都 有其独特的传播途径和护理要求。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传染病护理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能够及时应对疫情,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保障公众健康。
传染病护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传染病就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对传染病 的认识不断深化,护理手段也不断进步。
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传染病护理正朝着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 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传染病跨国传播的风险也在加大,传染病护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才培养与创新
重视传染病护理人才的培 养,鼓励护理人员在实践 中不断创新,提高护理质 量。
THANKS
感谢观看
细菌性传染病
总结词
由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具有接触 传播的特点。
详细描述
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包括肺炎、伤寒 、痢疾、霍乱等。这些疾病通常通过 接触患者或污染的物品传播,需要采 取有效的消毒和清洁措施,如勤洗手 、消毒环境等。
其他传染病
总结词
由其他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具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详细描述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通过飞沫、尘埃等途径传播,如流感 、结核病等。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皮肤接 触、共用餐具等,如细菌性痢疾、手 足口病等。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传染病及其预防》,是人教版《生物学》初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是新课标确定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传染病与先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该当留意紧密联系先生的生活实践,用身旁的事例来引导先生分析,理解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的措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先生能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先生会例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2、过程与方法培养先生搜集、整理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决成绩的能力;进步先生自主学习、合作探求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先生关注健康,建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气,并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的健康。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病原体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教学难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四、教法、学法及教学手腕1、教法本着新课标中“促进先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参照前面几个环节的分析,我采用了探自然分材教学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创设成绩情景来完成教学,为先生建筑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先生兴味,启发先生考虑,注重先生自动参与,一步一步地引导先生探求、总结和运用新知,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考虑先生的个体差异,在各个环节进行分头指点。
2、学法初二年级的先生,个性活泼,思想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初步养成了一些学习习气,曾经具备了必然的学习能力,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必然的基础,但两极分化曾经构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思想由抽象思想向抽象思想转变,但抽象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合作、探求式学习是先生掌握知识的较好方法。
从先生的思想特点出发,我指点先生自主探求、分析归纳知识,先生经过动手、动口、动脑,全面而正确地学会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04
掌握传染病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和知识,包括传染病的定义、
分类、流行病学特点等。
熟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诊断、治疗和护理原则。
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控制 方法,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所学知识进行护理实践。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
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目录
• 传染病护理学概述 • 常见传染病及其护理 •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 • 临床护理实践技能培养 • 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要求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传染病护理学概述
传染病定义与分类
传染病定义
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 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分类
02
常见传染病及其护理
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表现为高热、头痛 、乏力、咳嗽等,护理重点包括保持 室内空气流通、鼓励患者多饮水、注 意口腔卫生等。
肺结核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表现为咳嗽、 咳痰、咯血等,护理时应注意隔离消 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给予高蛋白 高热量饮食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以发热、干咳 、乏力为主要表现,护理时需严密观 察病情变化、做好呼吸道隔离和消毒 工作、给予心理支持等。
血液及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以免 疫系统受损为主要表现,护理时 应尊重患者隐私权、做好心理支
持、协助患者规律服药等。
梅毒
由梅毒螺旋体引起,表现为皮肤 黏膜损害等,护理时应注意保护 皮肤黏膜完整性、防止交叉感染
、给予心理支持等。
2024版《传染病护理》教学教案1流行性乙型脑炎教案
极期
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 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深, 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
后遗症期
少数重症患者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 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癫 痫等,如予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 遗症可持续终生。
诊断与鉴别诊断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
倡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 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疾病 复发的风险。
家属参与和支持
1 2 3
家属参与护理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 照顾和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 导,帮助家属应对患者患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 担。
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 炼和语言康复训练,提高 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加强营养支持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 维生素的食物,促进患者 体力恢复。
心理护理
预防复发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 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 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和 环境卫生,避免再次感染; 定期接种疫苗,提高人群 的免疫力。
01
进一步了解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复制方式和致病机制,为疫苗
研发和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完善诊断和治疗手段
02
探索更加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和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
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03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
的挑战,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THANKS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 给予吸氧、吸痰等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特异性,是许多传染病共有的表现,一般出现 1-3d。起
1. 入侵
病急骤者可无此期,多数传染病在此期已有较强的传染性。
3.症状明显期 经过前驱期后,病情逐渐加重,并
出现某种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如皮疹、黄疸、肝
等仍然广泛存在。传染病疾病谱正在改变,传染性非典型
WORD 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 H1N1 流感等,这些
新出现的传染病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了
严重威胁,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比过去更加严峻的形势。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及构成
感染(传染):是指病原体以一定的方式或途径侵入人
阶段性,一般可分为 4 个阶段。
1.潜伏期 指从病原体侵入到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
为止的时期。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但每个传染
病的潜伏期都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时间范围。潜伏期对传染
传染病的
病的诊断、确定检疫期和流行病学调查有重要意义。
发生与发
2.前驱期 指从起病到出现明显症状之前的时间。
展
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等,
范文范例参考
引起发热、休克等。
3.免疫机制 大多数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应答
有关。有些传染病能抑制细胞免疫,如麻疹;或直接破坏
T 细胞,如艾滋病;大部分的病原体能通过变态反应导致
组织损伤,其中以Ⅲ型反应(肾综合征出血热)和Ⅳ反应
(结核病)最为常见。
第三节
传染病的特征
一、基本特征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传染病所特有的征象,也是确定
菌、杀菌作用,血脑屏障和组织细胞的吞噬作用等均能使
病原体在体内被消灭。
(二)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停留、存在于机体一定的部位生
长繁殖并排出体外,引起轻度的病理损害,而人体不出现
疾病的临床表现。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 5 分钟
者与带虫者。按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病原携带者一
感染的概
因素。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组织损伤的发生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直接损伤 病原体借助其机械运动及所分泌的酶
可直接破坏组织,如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通过细胞病
变使细胞溶解,如脊髓灰质炎病毒。
2.毒素作用 有些病原体能分泌很强的外毒素,引
起功能紊乱,如霍乱肠毒素。革兰阴性杆菌产生内毒素可
非特异免
WORD 格式整理
6. 沙介荣 传染病学 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WORD 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教
学
内
容
时间 分配
第一章 总论
一、基本概念
1.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
板书
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原虫、蠕
虫、昆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包括有传染性的传染病和
没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
被清除
殖,引起人体发病。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
疱疹、疟疾、结核病等。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
排出体外,不易成为传染源,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
WORD 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处。 (五)显性感染 又称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不但诱导人体产
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人体的变态反 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严重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显性 感染后,人体获得一定免疫力。少数显性感染者可转为病 原携带者,成为传染源。
2.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或动物
感染性疾
体后所引起的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
病
群中传播并导致流行。
3.传染病护理学:是研究传染病临床护理的一门临床
护理学科。
二、传染病学发展简史
在人类历史上,一些烈性传染病如天花、霍乱、鼠疫
等流行十分猖獗并造成重大灾难。有些急慢性传染病,如
平,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 (2)流行:指某传染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高于
常年的一般发病水平。在人群免疫水平较低或疾病的传播 途径易于实现时,常易造成流行。
(3)大流行:指某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迅速蔓延, 波及范围广泛,甚至超出国界、洲界。
(4)暴发:指某传染病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短时间 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
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上五种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变,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 显性感染所占比率最低,但易于识别。
三、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的 作用。可分为保护性免疫反应(抗感染免疫)和变态反应两 种。
(一)非特异性免疫 在抵御感染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首先发挥作用,这是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出生时即有的较为稳定的 免疫能力。 1.天然屏障 包括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胃酸、溶 菌酶等)与附属器(鼻毛、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等外部 屏障及血-脑脊液屏障和胎盘屏障等内部屏障。 2.吞噬作用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血液中游走性
体后在人体内的一种寄生过程,也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
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
环境三个因素。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感染过程有以下五种表现:
(一)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在人体有效的防御作用下,如皮
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多种体液成分的溶
数人则转为病原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称健康
携带者,成为传染源。
(四)潜伏性感染
感染的五
又称潜在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功能
种形式:
将病原体局限在人体中某些部位,但又不能将病原体完全
清除,病原体可长期潜伏下来,人体不出现临床表现,待
1.病原体
人体防御机能降低,原已潜伏在人体内的病原体可乘机繁
伤寒、疟疾、斑疹伤寒、白喉、血吸虫病、黑热病等在我
国城乡亦曾广泛流行,给广大民众造成严重威胁。时至今 10 分 传染病
日,结核病卷土重来,AIDS 有蔓延之势。在“预防为主” 钟
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大力开展防治工作,使传染病的
发病率有了大幅度下降,病死率显著降低,预防工作取得
了很大成绩。但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
范文范例参考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
2015 至 2016 学年 第一 学期
系部 教研室 课程名称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职称 使用教材 编写日期
WORD 格式整理
护理系 儿传护理教研室 传染病护理学 12 级五年制护理 5 班 刘莉 助教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5 年 9 月
范文范例参考
教
案﹙首页﹚
2.季节性 季节性指某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在每年的 一定季节会出现升高的现象。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一般 在冬春季较高,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夏秋季较高。
3.地方性 地方性指在某些特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 条件下,某些传染病仅局限在一定的地区发生,称地方性 传染病。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 传染病,如鼠疫。存在这种疾病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
间长短和强弱不同。一般来说,病毒性传染病感染后免疫 5 分钟
力持续时间较长,往往保持终生,如麻疹、脊髓灰质炎和
乙型脑炎等,但流感、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病例外。细菌、
螺旋体、原虫传染病病后持续时间常较短,但伤寒例外。
了解免疫力的强弱对传染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二、临床特点
(一)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和
WORD 格式整理
4.潜伏性 感染
范文范例参考
黏膜抗感染的主要抗体,IgE 主要作用于入侵的原虫和蠕
5.显性感
虫。
染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1.入侵部位 病原体的入侵部位与发病机制密切相
关,入侵部位要适当,病原体才能定植、生长、繁殖及病
变。如霍乱弧菌必须经口感染,破伤风杆菌必须经伤口感
范文范例参考
1.朱念琼 传染病护理学 第一版 南京 江苏科学出版社
2.朱念琼 传染病护理学习题集 第一版 南京 江苏科学出版社
教材 参考 文献
3. 吴光煜 传染病护理学 第二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 王明琼 传染病学 第四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王明琼 传染病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第四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传染病的先决条件。
(一)有特异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பைடு நூலகம்原体是构成
传染的重要因素,从病人体内发现病原体是确诊依据,对
传染病的防治也有重要意义。
(二)有传染性
传染性指病原体由宿主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途径传
染给另一个宿主。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
别。传染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每种传染病的
教学 目的 3. 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目标)
4. 掌握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5.熟悉感染过程中人体免疫的作用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传染病、传染、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等概念 难点:隐性感染和病原携带状态的区别
教学 方法
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采用病例、精讲、启发、引导、讨论、自学等教学方法
WORD 格式整理
WORD 格式整理
范文范例参考
又分为健康携带者、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携带
念
病原体持续时间短于 3 个月称为急性携带着,若长于 3 个
月则称为慢性携带者。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不出现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因而在许多传染病
构成感染
中,如伤寒、菌痢、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肝炎
传染期是相对恒定,可作为隔离病人的依据。消毒、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