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抱负的记者:关于范长江的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有抱负的记者:关于范长江的文献综述

引言:范长江,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内江。原名:希天。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该奖项于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现阶段对于范长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他的新闻思想、贡献、品质和他思想言行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阅读大量关于范长江的文章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和总结。

正文:

范长江的新闻思想:

中国新闻巨子范长江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一是不朽的新闻经典《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二是具有现代价值的新闻思想。范长江的新闻思想是在他的理想追求和人生道路探索中形成的,并进而指导他的新闻实践,推动他创造了20世纪中国新闻工作的光辉业绩。对于范长江新闻思想与追求的阐释,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群众路线。

1939年1月,他在《新阶段新闻工作与新闻从业员之团结运动》一文中,就针对当时流行的“报纸独立主义”、“新闻至上主义”,鲜明的提出“报纸是政治工具”的观点。1940年,他在《“国新”两年》一文中又指出:“新闻事业是政治上最尖锐的事业”。他要求国新社同志要始终坚持三大信条的第一条,就是:“就新闻岗位为新中国之现实而战斗”。他认为,报纸不仅是政治宣传工具,而且是政治组织工具;新闻工作人员对于自己的工作,应作为事业,而不仅是职业;新闻事业为社会各种事业部门中最富于变动性的事业,它不只是迅速多样的反映时代的变化,而且如果有正确的政治认识作指导,新闻工作又是加速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1940年,他在《退步与进步》的一文中,提出“读者是新闻事业的主人”的观点。二十多年后,他已经离开新闻工作岗位多年了,在《记者工作随想》中,仍然强调“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看不看,喜欢不喜欢,还是广大读者说了算”。他认为,新闻工作应是面向群众、扎根群众、依靠群众,说到底,新闻工作者要树立起群众观念。

2.记者要有高尚的人格,即新闻道德;有新闻敏感和非凡的行动力;要深入学习各方面知识,成为“杂”家;要有很高的党性和多变的思维。

从事新闻工作的新闻记者,首先并且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品质,这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前提。1940年秋,范长江应邹韬奋之邀,写了《怎么做新闻记者》一文,再次阐述了自己的新闻观。认为新闻记者要有操守,既不为金钱、利益、美女诱惑,又不为诽谤、诬蔑、威胁所吓倒,要能坚持真理。

新闻敏感是记者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对新闻明察秋毫的敏锐和洞察才能做到“捕风捉影”。独家新闻的捕捉更需要记者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继而在新闻敏感的驱动下去行动。有了新闻敏感,还要有非凡的行动力。这种非凡的行动力要求记者要忍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内外环境、主客观两方面的困难,而且要从中找到解决完成任务的办法,抢占独家新闻。

范长江主张一个记者要有抱负,这还不够,还要有基本功,有知识修养,这就要求不间断地多方面地刻苦学习。“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思想,广阔的活动天地,这对于一个记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记者如果到最后变得知识很干瘪,思想很闭塞,活动领域很狭窄,我

想,这记者也就不大好当了。”

思想决定行为,这已成为公认的道理。思想的形成来源于思维活动的结果,因此,有所为必先有所思,即俗语所说的“三思而后行”。独家新闻的采访,记者首先要思考,而这种思考并非单向的思考,需要记者具备多变的思维。

3.科学理念、民主理念、民生理念和民族理念。

范长江认为新闻“必须是真理的、人民的”,他的新闻视点选择始终是“全中国人民关心的大问题”,民众急于或应该知道的事情。民主理念贯穿于范长江整个新闻实践活动,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民的知情权、报人的言论权、党派的平等权。“民生”即“人民的生计”。范长江新闻实践始终执着于民生理念,他认为“报纸是人民的喉舌”,新闻工作者必须把自已置身于民众,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不应作为“无冕之王”君临民众,把民众作为新闻活动的一种工具。只有置身于民众,新闻才能“作为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才能真实地传达百姓的呼声。范长江的民族理念,概括地说,就是民族自决,民族平等。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是独立的,要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的解放;在中华民族56个民族的大家庭里,各民族是平等的,要消除民族歧视。

范长江的西北考察:

1935年 7月,他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名义,“文责自负,旅费自筹”,赴西北新闻考察与采访。此次西北考察采访活动及其发表的作品蜚声海内外,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范长江西北考察与采访活动的目的,正如他在《中国的西北角》开头说道:“……记者此次国内长途旅行,目的在从各个方面表现现实的中国。”现实的中国整个的在变化的过程中,而且正沉沦于破落与痛苦的阶段。自然我所得的印象,不会是富丽与安静,即使有一些安乐的现象,他的背后实存在着无限的苦痛与辛酸。可见他想向读者真实论述当时中国的现状,引起各方面对中国现实的正确认识,切实解决中国面临的深重问题。这正是范长江作为一个中国新闻记者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真实写照。

从目前发现的材料看,周恩来是我们党和红军领导成员中最早公开评论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人物。周恩来和范长江握手,说:“我们红军里面的人,对于你的名字都很熟悉。你和我们党和红军都没有关系,我们很惊异你对于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这番话,我理解,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我们红军里面的人,对于你的名字都很熟悉”,说明范长江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和其他报道,在红军中已留下深刻印象;第二层意思,你范长江虽然写了红军长征,但“你和我们党和红军都没有关系”,这就是说你写的那些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不是受共产党和红军指使的;第三层意思,“我们很惊异你对于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是周恩来对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高度评价。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将军,在《怀念长江同志》一文中说:“我对长江同志的鼎鼎大名是在报纸上熟悉的。”

张爱萍上将在《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文中说,他最初知道范长江的名字,是在红军长征途中读了范长江发表在大公报上的旅途通讯《千里江陵一日还》。关于范长江对红军长征的报道,他说:“他对红军的行动方向,革命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他在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谈到朱德、毛泽东、徐向前今后之动向时说:‘他们最有利的出路,是北入甘肃,然后转陇南以出陇东,会合徐海东,接通陕北刘志丹……’长江同志的分析与预测,展现出一个军事家的谋略和智能,不禁令我对他的才华和卓识十分钦佩。”

这一活动有着无法替代的历史意义,树立了关注边远基层社会民生的新闻视角,树立了敏锐观察、及时采访、真实客观报道的典范,开创了旅行通讯文体、集战地通讯之大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