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 ——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评价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 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 价。要努力忠于原诗(词),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 “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 的问题。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向一 思想内容类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向二 观点态度类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词)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有人认为××, 也有人认为两者都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 (词)予以分析。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先通 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前两 句作者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时间是夜,地点是洞庭湖,遥 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无伴,船外又是茫茫 一片,作者的孤独之情、羁旅之思可想而知。结合题目中的“舟 中”二字,则可发现此处的“朔风”,实际上是作者在船舱中所 获得的听觉印象,反映了朔风的劲烈。这朔风使作者生发了“吹 老梅花片”的联想,推篷而出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 惊喜顿生,豪兴迸发,挥毫成诗。狼毫一落,作者“一笑琅然”, 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凉一扫而光,代之以乐观旷达之 情。
;
郭
诗
中
,“
灯
前
”
表
现
了
诗
人
住宿在渔家所感到 温暖、愉悦之情
题材分类 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版块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14
内涵
二、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 往事,对具体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有所感
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 人命运的坎坷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版块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15
标志
题材特征
标题中有“咏 史”“怀古”“登某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版块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8
[白话诗歌]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与 你分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 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 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上一页
返回导航
情感 古迹有怀”以及古迹、 古人名等
内容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 己的观点或看法。②缅怀前贤, 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 人,寄托伤感或哀思。③借论古 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版块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16
常用技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 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 事的讽喻。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 人情人送别
别),或留给居者(留别)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版块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4
题材特征
古代诗文阅读 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
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鉴赏古诗读懂始温馨寄语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
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培养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抓住古诗的体裁、语言特征,二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专题一从体裁、语言特征方面读懂古诗一、古诗体裁常识诗歌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兼有部分叙事诗。
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
(一)诗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亦称“古诗”“古风”。
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
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主要从汉代五言诗发展而来,七古则是从七言和杂言歌行发展而来。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者,但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古体诗的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
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用韵押韵,自由灵活。
一般押宽韵,大多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而且可以换韵。
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
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收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
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1 含解析
2-2-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对点练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解析】诗中描写“陈居士”动作、神态的诗句:“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
由此可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诗歌后面的注释,“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答案】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菊花李商隐【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解析】诗的前四句依次对应色美、味香、品高。
一方面从菊花本身的特征入手,另一方面联系人物的德行揭示菊花的高贵品质。
【答案】①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
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
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3.(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望汉江李白【注】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解析】一、二句中“回万里”“九龙盘”写汉江水势浩渺,一泻万里,支流众多,流域广大;第三、四句中,“豁中国”“飞迅湍”写其气势磅礴,景象阔大。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由此可见,树立“语言意识”,深入诗歌文本的语言内 核,对正确解读诗意,尤其是揣摩诗人微妙的情绪状态是十 分重要的。
当然,在考场上读懂诗家语的直接办法是翻译全诗。如 果不能笔译,起码在脑海中把它翻译一遍。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 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 之意。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 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此题是两问,第一问表明观点;第二问分析观点,也就是分 析诗歌炼字之妙。鉴赏诗歌炼字技巧,应从形式(修辞等手法) 到内容(表面意思),再到表达的情感作出赏析。若选 “弱”“昏”好,先分析“臂弱”“眼昏”写出了作者承认 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 冲锋陷阵的意思;再分析表达的情感,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 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若选 “健”“明”好,先分析“臂健”“眼明”写出了作者认为 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 国驱驰的意思;再分析表达的情感,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 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蝉
虞世南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同友人游青溪 王永彬 溪声引我入村烟,纡曲山盘古洞天。 苍石堆云撑峭壁,碧涛溅雪拥飞泉。 煎茶小憩清凉界,问柏能知魏晋年。 嘱咐同人归去早,此间住久恐成仙。 有人评价这首诗“于平凡之处翻出新语,于平凡之景中翻出新意”, 请结合颈联和尾联简要赏析。 答案:这两联将平凡的景象写出了新意。颈联充满神奇的想象, 不说柏树栽种于魏晋时期,而说它能讲述魏晋间的故事(此处化用 《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原本枯燥的时间交代,笔 锋一转就写出了新意。尾联则借嘱咐同伴之趣话,侧面烘托这人间 仙境之优美迷人,写法也很新颖。
-12整体攻略 学案一 重难特训 学案二 重难特训 学案三 重难特训 学案四 重难特训
2.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 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行役诗,一般 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 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 家庭的憧憬。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13整体攻略 学案一 重难特训 学案二 重难特训 学案三 重难特训 学案四 重难特训
[基本特征] 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鹧鸪、长亭、 古道、夜雨、孤灯、落月、黄叶、霜天、阳关等。 情感——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歌颂友情,追怀 往昔,拳拳眷恋,殷殷劝勉。 技巧——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风格——婉约忧伤。 [鉴赏要点] ①分析思想情感。 ②分析思乡缘由。 ③体会抒情手法。
-24整体攻略 学案一 重难特训 学案二 重难特训 学案三 重难特训 学案四 重难特训
答案: “疏影横斜”写出了梅之形,体现了梅树枝干疏朗自然、放 逸不羁、自在与洒脱的特点;“暗香浮动”写出了清淡的梅香随着 晚风四处飘溢,表现了梅之香的清幽淡雅。表达了诗人对梅的喜爱, 蕴含了诗人恬淡闲适、清高雅致的隐逸精神。
鉴赏诗歌的语言题——遣词用句、语言风格会鉴赏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即时小练]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 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三)聚焦副词 副词是对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语。副词运用得 恰到好处,可以起到使诗句悠扬婉转、情韵丰富,化呆板为活 泼的表达效果。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即时小练] 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 笛》) 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表意上有何作用? 答: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题 ——遣词用句、语言风格会鉴赏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命题形式。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 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 要涉及遣词用句、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 包括三个方面:(1)品评诗歌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2)结合 词语对诗歌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进行理解 分析;(3)总体上对诗歌语言特色、风格进行概括评析。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答:
解析:“雪”比喻的是白发,“朱”代指容颜。两相对比,表现 出容颜过早衰老,诗人所表达的哀叹感情自然流露出来。 答案:“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 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 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对 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中考语文 提升作业 课外古代诗歌鉴赏
【解析】C.五六句的意思是“宴会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到高树之后,银 河消失在拂晓之中”,并没有“朋友已经远去”之意,故理解有误。
2.诗歌的最后两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4分) 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别离的依依不舍之情,强调再会难期,流露出离人之 间隐隐的哀愁。
十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6分) 秋江送客
【解析】C.颈联只体现出杜甫获得了天伦之乐,并没有体现杜甫一家生 活的富足。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示例:①描绘了一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 相近、相伴相随的幽静怡然的画面;②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7分)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① 【唐】孟浩然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瀑布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不畏艰 险、勇敢向前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赞美之情。
2.请简要分析最后两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瀑布不满足于小小溪涧式的安乐,一往无前,最终东归大海,寄寓了作 者不甘平庸,思有作为(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情怀。
鹧鸪天① 【清】纳兰性德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释】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 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 (3分)
A.首句描绘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
【解析】B.颔联中“是日”的意思是“这一天”,并非“明日”,故理 解有误。
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读懂古诗 -教学课件
第二讲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读懂古诗
栏目一 入门第1课 栏目二 入门第2课
栏目导引
诗歌鉴赏一向是考生最头疼、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 读不懂。由于时代的久远,文词的迥异,学生很难理解古人表述的内容,更 难体会诗人在面对这个世界时的独特感受。本讲两节 “入门课”拟从诗歌 常识和诗歌题材两个方面进行讲解,帮助考生读懂古诗。
返回
入门第1课
入门第 1 课 3 角度切入赏古诗
一、由诗歌基本知识切入
诗歌分类
结构章法
基本特点
唐以前的诗,又称古诗、
①前后内容是对应
古风,句式大体整齐,有
一致的,如乐景对
古 代
古
一定节奏韵律,但在句数、
乐情,哀景对哀情。
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 以自然段 诗 ② 前 后 内 容 是 相
诗 歌
诗
体 诗
景对哀情。②前
代 叫填词,填词所选的调子叫词 气氛,主句
词
词媚 后内容是相关、
诗 牌。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 写景,尾句
相反、相衬的,
歌 牌下另标题目。基本分为婉约 过渡。下阕
形成虚实相衬
派、豪放派两大类。
抒情
的关系,如乐景
衬哀情等。
返回
①前后内容是对应
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宋、小 令 有 单 阕
返回
答案: 正常语序为:“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 这首诗里主要是写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非同寻常——稻 米是被鹦鹉偏爱啄食的香稻,梧桐乃凤凰栖息的碧梧。(意思是:即使是剩下 的香稻粒,也是鹦鹉偏爱吃的,即使碧梧枝老,也是凤凰所栖的。)诗句与原 意句均为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的律句(注意:“啄”为古入声字, 所以为仄声)。但老杜偏不遵循常规,而是将原属宾语位置上的“香稻粒”与 “碧梧枝”,硬是拆开来变成分属主、宾位置的词语,遂使诗句在一种拗折 的韵味中,透露出崎崛不平的情味来。由于语序的颠倒,词性的变通,使诗 增强了语势,像兀立于高岩石罅的奇松,勃然生动,桀骜不群。
2022语文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检测含解析 (1)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寓居吴兴曾几①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③梦,落日孤云始欲愁.【注】①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②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典,慨叹自己只能徒作楚囚相对,无计克复神州,流露出诗人极大的无奈.B.颔联连用两个比喻,由国事到伤感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惆怅不平之情。
C.颈联内容上紧承颔联,直写国家沦亡后南北音讯断绝,诗人不能滞留风雨中的凄清。
D.尾联写国事和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解析:选C C项,“紧承颔联”错,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承接首联的,尾联是承接颔联的。
2.有论者认为诗中的“秋风秋雨"“落日孤云"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简要说说你的理解.答案:四个意象都是诗人眼前的真实自然之景,但还有抽象意义。
①“秋风秋雨”象征了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政治形势,寄寓了诗人悲秋的愁闷,愁绪如风雨般侵袭笼罩;②“落日孤云”象征了诗人漂泊无依而不知归宿何处的处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南安军【注】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注】公元1279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
作者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庾岭(梅岭),经南安军时作此诗.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写行程中的时间与景色,借“梅花”与“风雨"对照,突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B.颔联写作者以拘囚身份途经故乡,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悲苦之情跃然纸上.C.颈联将山河依旧与城郭一时沦陷作对比,突出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恢复大宋江山的坚定信念。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一)常用手法: 1.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通感、反复、夸张、设问、反问、 对偶、顶真、互文等。
2.描写手法:包括联想、想象、白描、象征、烘托、悬念、对比、衬托、托物言 志、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以小见大、正面描写与侧面描 写结合、怀古伤今、即事感怀等。
附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写景状物时可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 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从而使描写景物生 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达情意更别致隽永。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对比:更加突出诗人的情感。 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有趣。 设问: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 化主题,令人寻味。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辛弃疾“想当年,金 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 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3.表达技法 (1)衬托。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 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 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是用环境、气氛或其他条件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 (2)渲染。原是中国画中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的一种技法。后成为文学创 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对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 烘托,以创造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 (3)象征。象征是古典诗歌中惯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 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 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4)抑扬手法。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 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抑扬手法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5)以小见大。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 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表现窗中观景的艺术趣味,通过有限联想到无 限,“物小蕴大”,意趣无穷。同样,竹中观日、镜中映景、水中倒影,同样具有这种艺 术效果。诗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境界,所谓“以小 景传大景之情”。
2022语文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凝香斋①曾巩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纟由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
: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
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到任后齐州大治.该篇为曾巩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
②香炉:香炉峰.(品味炼字之妙)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品味炼字之妙)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试赏析其中“偷”“看”两个字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①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②见范蠡③,参差烟树五湖④东.·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
诗中借指宣州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②无因:没有机会,无缘.③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为后代文人所艳羡。
④五湖:即太湖.(赏析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情感的词句,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诗人是如何在诗中表达他的情感的?请结合尾联进行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嘲王历阳①不肯饮酒李白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②,吾于尔何有。
出陶渊明诗“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陶渊明曾用头巾滤酒,滤后又戴上.(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着李白极为鲜明的个性特色,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微课4古代诗歌八大题型课件
3.常见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先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4.常用技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 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 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 落之意。 D.尾联运用反问的手法,言外之意是:我要归去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美好的 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如此为何还留滞他乡呢?
2.常见意象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 浮萍、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 3.常见情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 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 B.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 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 C.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景。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 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 D.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浑。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 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解析:选 D “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错误,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鉴赏古诗读懂始专题三及解析
专题三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一、读标题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如何利用标题读诗呢?1.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即时小练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咏素蝶诗》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2)《鹊桥仙·七夕》[++]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②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3)《征人怨》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③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4)《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6)《梦游天姥吟留别》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②交代了写作目的(留别)③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④暗示了写作手法(浪漫主义手法)2.带着标题去读诗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带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通过这个标题,我们可以了解到时间是中夜(半夜),地点是西园,事情是中夜起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在掌握了这些信息后,我们不禁要猜想: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首联“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点题)标题里有月,诗中颔联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古诗文阅读专题2第1节形象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
[适用方法] 画中品诗
[答案] (1)(步骤一)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步骤二)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步骤一)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步骤二)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适用方法] 抓住形象的特征法
要那“身后”的虚名干什么?因为南宋统治集团本末倒置,是非不分,置朝廷危亡于不顾,而一味地苟且偷安。词人对南宋朝廷腐败政局的严厉批判和愤怒呼号。词人用屈原《九歌》点明恨别乐交乃古往今来人之常情,表明词人和饯行者陈端仁的情谊深厚,彼此都不忍离别之情。最后又引用两个典故来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名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词人说归来与鸥鸟为友,不但表明自己宁可退隐山林,不愿与投降派为伍,同时,也有慰勉陈端仁之意。
[答案]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2012·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01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
07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08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01
04
专题二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的形象
微点突破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分类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因此必然带有诗
鉴赏抒情 人的个体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
人物 主人公的形象 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往往就是
形象
诗人自己。
鉴赏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诗中所塑 鉴赏诗歌所刻
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生的 画的人物形象
苦、反对征伐的诗人形象。
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 儿女情长
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
艺术形象。
1.常见题型 (1)(2018·江苏高考)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 如此表现的原因。 (2)(2017·全国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3)这首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诗歌(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6)某一句(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 忧民
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人物形象
示例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寄情山水、归
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 隐田园的隐者
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多种景 景物
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 形象
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李贺的《马诗》,描绘了一匹威武 事物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练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练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待储光羲不至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写诗人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
“起坐”一词特别生动传神,写出了对友人到来的渴望。
B.三、四两句写诗人坐立不宁,在无比期盼的等待中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嘹亮之声,于是快步出门,迎接友人,可见诗人欣喜之情。
C.五、六两句写景,晚钟从皇家宫苑传来,稀疏的春雨刚刚洒过京城,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消逝,夜幕驾临,诗人的心情也变得阴郁,愁绪不断滋长。
D.七、八两句写诗人最终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
“临堂空复情”,表达出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失落。
尾联十字,如一声长叹,虽明知友人不来,而期盼之情仍萦绕于怀,经久不去。
(2)请简要分析本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感情。
(6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②,何时反旆勒燕然。
: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②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斗争早日成功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子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侈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芜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像,深刻表达了女主子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予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子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给予了本诗主动的社会意义。
(2)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 ]中分白鹭洲。
注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二水”。
(1)首联写“江自流”,对应着“凤去台空”,同时又引出下 联对 六朝繁华一去不复返 的慨叹。 (2)诗人为何要把吴、晋作为咏怀的对象? 答:吴、晋是六朝的代表,金陵是六朝古都。 (3)“浮云蔽日”是个比喻,再联系“长安”这个特定的所 在,说说诗人愁的原因。 答: 君王被奸邪蒙蔽,自己不得任用。
(二)阅读训练 (2012· 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 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 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
其次,领悟诗人溢于景物的情感。山水田园诗表达常见 的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 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另有抒 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 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 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六、羁旅思乡诗 (一)阅读点拨 羁旅思乡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独 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 1.抓意象。意象是鉴赏思乡诗的最佳突破口,要特别留 心四种意象:①月 ——月是故乡明,诗人移情于月,象征人 世间的聚散;②雁 ——人归落雁后,它是触动诗人乡思的重 要媒介;③危楼 ——独自莫凭栏,古人常因思乡情切而登楼 凭栏,借此表现归思;④书信 ——家书抵万金,书信是用来 传递相思之苦的,要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
远的边地。诗作写边镇的升平景象借以赞扬边镇守将的
防守之功。其中有“将军”“边头”等特定称谓。陈诗 的题目“陇西行”是乐府旧题,一般描写边塞战争。诗 作借助“匈奴”“胡尘”“无定河”等特定名称,反映了 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2)试简析这两首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答: 姚诗借描写边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委
(二)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穷边词(其二) 姚 合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陇西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请结合诗句判断这两首诗是不是边塞诗。 答:姚诗和陈诗均为边塞诗。姚诗题中的“穷边”是极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不见家”的原因。 答: 路途远,阻隔多。
(2)诗的三、四两句中,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答: “已”和“还”。更进一层写出乡路上障碍重重,
突出诗人思归而不得的怨恨之深。
(3)该诗在构思上采用了什么方法?此法有何妙处? 答:诗人把所要表达的感情推到了极点之后,并不就此
边塞军旅诗表现的思想感情较丰富。或抒发报效国家、 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或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 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或反映对帝王黩 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惊叹描摹塞上绝 域的奇异风光等。当然,更多边塞诗体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 情: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矛 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如杨炯的“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张说的“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岑参的“故 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等。
一、山水田园诗 (一)阅读点拨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 歌咏闲 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 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 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 等。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 情景关系加以品析。 首先,把握景物(意象)特征。常见意象有溪水、山 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 歌等。
再次,掌握诗的情感内容。送别怀人诗表达的情感很丰 富复杂,一般的情感有: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 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 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 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绪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 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想象、 虚实相生,③比喻,④衬托、烘托。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 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
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
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 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
本题以理解前后词句的关系的形式来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和 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这两句实际都是考查理解前后词句的 关系。“就砚旋研墨”的意思是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书写别情。 而用来研磨的是前句“临窗滴”下的“泪”。同样,正是前有 “泪”的“滴下”,才有了后文的“红笺为无色”,虽有夸张, 却情真意切。
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 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 联系词作 的题目和 “千里念行客 ” 等词句即可归纳出作者流露出的情 感。抒情词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在这首词中该句是首句, 有起兴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即可作答。
(二)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答: 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
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
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
韵、意境凝聚在了一起,浑然天成,既写出了大雁的孤 独,又写出了诗人羁留客地的离愁别绪。
(2)这首诗中的“孤雁”是怎样的形象?诗人借孤雁表达了怎 样的情怀? 答: 孤雁孤独、压抑、恐惧,在艰险的行程中,它心
境凄凉,心有余悸。诗人漂泊异乡,世路艰险,通过 对孤雁处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其次,要体会作者的意图及思想感情。怀古咏史诗大 多是“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后代作家对 尘封的往事引发思古之情,一定有现实的因素。此类诗大 致有两种: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评判历史, 发表观点,诗人只是旁观者,不置身其中。如杜牧《题乌 江亭》 。另一种是把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缅怀前贤, 表达敬仰;或类比对比,寄托伤感;或借古讽今,哀叹兴 衰;或总结经验,以古谏今等。 怀古咏史诗的结构为: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 ——抒己志。 内容有: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 失意。 手法有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等。
婉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之情。陈诗以将士杀敌的 英勇、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 的无期,来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三、怀古咏史诗 (一)阅读点拨 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古人事迹 为题材,借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诗题中往往含有“咏 史”“怀古”“览古”等字样,有的干脆以被歌咏的历史 人物、 历史事件为题。 从表达的方式看, 怀古咏史是手段, 抒怀讽今是目的。 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有关人物。比如赤 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
五、送别怀人诗 (一)阅读点拨 送别怀人,抒发离愁别绪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题材和 主题。 首先,要掌握其结构写法。一般是即景抒情,开头是叙 事,或写景,然后是抒情表意。就律诗(绝句)而言,首联叙题 写意,颔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颈联写景,或带思慕 之情,或说事,(颔、颈联或颠倒并说亦可)尾联说何时再会, 或嘱托,或期望。 其次,把握诗的常见意象,如杨柳、长亭、短亭、劳劳 亭、酒、月、阳关、舟、灞桥等。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 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抓住这些意象,然后展开丰富的 联想, 进行深入的揣摩, 鉴赏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 在唐代的边塞征战诗中,还有着一种浓郁的汉代情结:以汉代 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 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 边少数民族时, 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 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 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 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 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 越,是唐代边塞征战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二)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孤 崔 雁 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①冷相随。未必逢矰缴②,孤飞自可疑。 【注】 ①关月:关塞上的月亮。②矰缴:系着丝绳射
鸟用的短箭。
(1)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标题“孤雁”中“孤”的表达效果。 答:“孤”字是本诗的“诗眼”。“孤”字将全诗的神
2. 明情感。 这类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 ①羁旅孤凄之愁, ②恋家怀人之思,③怀才不遇之苦,④厌战思家之情。 3.晓手法。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即事写情 (先写所 遇之事纷扰,再写故园之思深浓 ),另有“对面落笔”(对写 法)、虚实相生手法也最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