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朗读让课堂“灵动”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朗读让课堂“灵动”起来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口、眼、耳、脑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的综合智力活动,朗读不仅能再现作品内容,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其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作者产生心灵的碰撞,激发学生情感。朗读是语文学习重要而有效的方法,随着课改的深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逐渐深入人心,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指导朗读,让学生因扎实的朗读而“灵秀”起来,让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一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语文教育家刘国正认为:“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的境地。”在教学中,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但在教学实践中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1.巧设导语,点燃朗读激情

教师的语言犹如和煦的阳光,不仅能照亮孩子的心田,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从而点燃孩子的朗读激情。如

教学《三月桃花水》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春天来了,春风姑娘是位魔术师轻轻吹了一口气,桃花开了,小河醒来了,乡村田野一派繁忙景象!想去看一看吗?那赶快打开课本读一读,一定会让你大饱眼福的。”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学生兴致盎然,朗读热情提高了,朗读效果自然不错。

2.借助多媒体,入情入境朗读

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直观的事物,朗读也是如此。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巧用多媒体,创设优美的情境,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从未见过的海底世界瑰丽神奇的景象。当学生听到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时,就会联想到“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好像在打鼾……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而看到“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攻击其他鱼类的时候,比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学生就由衷地发出赞叹:“哇!太有趣了!”从而使课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下,学生就会产生朗读的兴趣和欲望。

3.音乐渲染,让读升华

音乐能使人在浓郁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我常常选择与课文内容的感情基调相宜的音乐进

行伴读,使学生的情感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指导朗读《丰碑》时,边读课文,边播放悲壮凄凉的音乐,音乐一起就使人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内容与音乐节奏互动,如同听到了那凛冽的寒风,看到了军需处长那高大的形象,个个读得声情并茂,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诱发了灵感,而且使其也更理解了丰碑的真正内涵。

二循序渐进,有层次地朗读

以读为本,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朗读指导的层次性,循序渐进,达到理解——感悟——积累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众所周知,实现朗读的目标要做到以下三个要素:正确、流利、有感情。

第一层次是正确。这要做到字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这也是朗读的最基本要求。一般来说,在初读课文时都能达到这一要求,在检查初读时,帮助学生正音,帮助学生读顺较长的句子或难读的句子。

第二个层次就是读流利。韩愈在《师说》中说道:“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特别是在古诗词、文言文的教学中,没有读好停顿,学生是很难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的,读流利是学生准确理解内容的前提。当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将课文读正确后,教师要抓重点,将学生的精力转移到重点句段上来,给学生设个台阶,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段在表情达意上的关键作用,点拨学生通过重点句段的流利朗读,深刻领会课文内容。读流利的主要指标有:不一字一顿、不

指读、不唱读;读出长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要正确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

第三个层次就是感情朗读。这种读就是一种传神的读,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文章的特点、风格、神采。叶圣陶先生把这种感情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如《丰碑》一课,是一篇语言朴素、感情浓烈的课文。在教学中,除了要体会军需处长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的描写,还要抓住将军神态变化描写的关键处,让学生情感随将军的情感变化而发展,在读的时候注意把握住这些情感最触人心弦的地方,以将军的“情”导出学生“情”。学生在读到“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两腮的肌肉抖动着”的地方都不约而同地声调高昂、语速加快;读到“他的眼睛湿润了”这个地方,不由自主地放低声调减慢语速,呜咽声让人心弦如揪般沉重,有几个同学还不停地擦拭着眼泪。学生在入情入味的朗读中接受熏陶、感染,极大地提高了感受语言的能力。

三张扬个性,有韵味地朗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并且对某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范读、领读和齐读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孩子们个人的感情表达,不能满足他们的表现需要。这时,学生们渴望根据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结合自己已有

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通过朗读时富有个性的语气、感情处理来表达各自对文章的体会和见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去朗读。让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作者的脉搏,读出文本中固有的语气、语调,再现文本中固有的形象,表达文本中固有的情感,读得情意浓浓,读得眉开眼笑,读得兴高采烈,读得热泪盈眶,读得潸然泪下。正如清代学者刘大櫆所说:“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文之神气。”朗读《草原》,我就是老舍;朗读《望庐山瀑布》,我就是李白;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同呼吸共命运,与《凡卡》一起倾诉与哭泣……我的语文课堂,因学生流光溢彩的朗读而精彩!

四熟读成诵,行之有效地朗读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直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