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的分类讨论及动角问题
七年级下册 几何初步 角
教学目标
理解角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用运动的观点理解角、 平角 、周角等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掌握角的静态定义和动态定义.
了解角度制,通过与时间单位相类比,理解和掌握角的度 分秒及其换算.
教学重点 角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角的度量单位及其换算.
教学难点 角的度量单位及其换算.
知识回顾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
∠A ()
练习 下面表示∠DEF的图是(
() 1)(3 )
练习
把图中的角表示成下列形式:
①∠APO ②∠AOP ③∠OPC
④∠O
⑤∠COP ⑥∠P
其中正确的有_____①__③__⑥____________.
练习 如图,能把∠α 记作∠O 吗? ∠α 还可以怎么表示?
答案:不能;∠AOC.
练习
∵25.12°=25°7.2′ ∴25.12°<25°12′
角的测量工具 你知道角有哪些测量工具吗?
量角器
经纬仪
用量角器测量角度 如图,已知∠AOB,用量角器量出它的度数.
55°
读数:读出角的 另一边所对的度
数
重合:角的一边
与量角器的零线
重合
对中:顶点对准量角器的中心
课本练习 1.6时整,钟表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思考 如图,射线OA绕点O 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 一条直线时,形成什么角?
平角
继续旋转,OB和OA重合时,又形成什么角?
周角
周角的度数 周角
你知道为什么 这么规定吗? 数学上规定,一个周角是360度,记作360°,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
分钟:150°;时针:12.5°.
钟面角 3时整,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构成多少度的角?4时呢?3时30分呢? 提示:一大格是30°.
2012年中考数学思想方法专题讲座——分类讨论
中考数学思想方法专题讲座——分类讨论在数学中,当被研究的问题存在多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时,就需要按照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分类讨论,从而得出各种情况下的结论,这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叫分类讨论思想,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在研究问题时,要认真审题,思考全面,根据其数量差异或位置差异进行分类,注意分类应不重不漏,从而得到完美答案.一、分类讨论应遵循的原则: 1、分类应按同一标准进行; 2、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 3、分类应当不重复,不遗漏。
二、分类讨论的主要因素:1、题设本身为分类定义;2、部分性质、公式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结论;3、部分定义、定理、公式和法则本身有范围或条件限制;4、题目的条件或结论不唯一时;5、含参数(字母系数)时,须根据参数(字母系数)的不同取值范围进行讨论;6、推理过程中,未知量的值,图形的位置或形状不确定。
三、分类类讨论的步骤:1、确定分类对象;2、进行合理分类;3、逐类讨论,分级进行;4、归纳并作出结论。
四、分类讨论的几种类型:类型一、与数与式有关的分类讨论热点1.在实数中带有绝对值号,二次根式的化简中,应注意讨论绝对值号内的数、被开方数中的字母的正负性,()()a aaa a≥==-⎧⎪⎨⎪⎩例1. =+==||,则5,3||若2baba。
分析:因b b2=||,故原题可转化为绝对值的问题进行讨论。
解:∵3||=a;∴x= ,∵b b2=||=5;∴x= ,,8|53|||时,5,3当=+=+==baba,2|5-3|||时,5-,3当==+==baba,2|53-|||时,5,3-当=+=+==baba,8|5-3-|||时,5-,3-当==+==baba故应填。
小结:二次根式的化简往往可转化为与绝对值相关的问题。
而去绝对值时一般要根据绝对值的概念进行分类讨论。
【练习】 1. 化简:①︱x︳=②=2. 已知│x│= 4,│y│=12,且xy<0,则xy= .【点评】由xy<0知x,y异与应分x>0,y<0,及x<0,y>0两类.3.若||3,||2,,( )a b a b a b==>+=且则A.5或-1 B.-5或1; C.5或1 D.-5或-14.在数轴上,到-2的点的距离为3的点表示的数是.热点2:与函数及图象有关的分类讨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k有正负之分):【例1】已知直线y=kx+3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则k的值等于.【例2】若一次函数当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x≤3时,函数y的范围为-2≤y≤6,•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0,0,k y xk y xy kx b⎧⎪⎨⎪⎩=+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随的增大而减小热点3:不等式中的分类讨论在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时,当遇到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要根据系数的正负性,决定不等号的方向变化,此时需要讨论其正负性;在分式的值大于零或小于零时计算分式中某字母的取值范围,也要讨论分子分母的正负性,以此建立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例1】不等式mx >n (m 、n 是常数且m ≠0)的解是 .思路分析:x 前的系数m 的正负性不确定,故要对其讨论,再依据不等式基本性质求x 的取值.【例2】已知分式4-x 2x -3的值为负数,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思路分析:欲求x 的取值范围,需要建立关于x 的不等式(组),由“两数相除,异号得负”知4-x 与2x -3异号,因此得⎩⎪⎨⎪⎧ 4-x >02x -3<0或⎩⎪⎨⎪⎧ 4-x <02x -3>0.分别解这两个不等式组即可.【练习】1.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2m +3)x >2m +3的解是 .解析:分2m +3>0和2m +3<0两种情况讨论.2.若分式2x +3x -1的值大于零,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3.解不等式 (a +1)x >a 2-1.热点4:涉及问题中待定参数的变化范围的分类讨论。
例谈相似三角形分类讨论问题
想方法i 2021年第5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旬相似三角形分类讨论问题李松(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摘要:分类讨论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的关键是要清楚为什么要进行分类讨论和分类讨论的依据是什么。
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需要教师有一个长期的教学规划,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分类讨论的情境。
关键词:分类讨论;相似三角形;动点问题;折叠问题文章编号:1002-2171 (2021)5-0063-0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 称《课标(2011年版)》)指出,“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要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使学生逐步感悟这种思想方法的精髓。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相似”一章时,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未指明对应顶点,那么可能存在三种情况,此时 需要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适切的、足量的、螺旋上升的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形 成技能.从而使学生体会为什么要分类、如何分类等。
笔者下面以几个经典问题为例,就教学中哪类问题需l_ln(l+f)>l=ln e#0,所以在区间(工。
,|)内/(•T)无零点。
当:|,7r)时,jy^sin单调递减,:y=ln(l+*r)单调递减,则/(X)在区间(|,7t)内单调递减,/(7t)=0—ln(l+7T)<0,所以在区间(晋,K)内 /U)存在一个零点。
当 x6(7r,+°°)时,/(:c)=sin x_ln(1+x) 1—ln(1十7T)<C0 t旦成立,则/(工)在区间(t t,+°°)内无零点。
综上可得,/U)有且仅有2个零点。
7根的分布法对于特定的二次函数零点问题,利用根的分布来 求解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要分类讨论做归纳整理。
1类型归纳1.1单动点运动的相似问题需要分类讨论单动点运动的相似问题是指一个点在某条直线上运动引起图形变化,而动点运动到某几个位置时,会产生相似三角形的情况。
分类讨论型问题
C.y=2x
D.y=x+2
解析
根据已知,在没有给出 x 的取值范围时,不能确定 2x 和 x+2
的大小,所以不能直接表示为 y=2x,y=x+2. 当 x<2 时,可得:x+x<x+2,即 2x<x+2,可表示为 y=2x. 当 x≥2 时,可得:x+x≥x+2,即 2x≥x+2,可表示为 y=x+2. 故选 A.
3 方法二:设 P(x,- x+ 3), 3 3 得 OM=x,PM=- x+ 3. 3 由∠BOP=∠BAO,得∠POM=∠ABO. PM ∵tan∠POM=OM= - 3 x+ 3 3 , x
OA tan∠ABO=OB= 3. - ∴ 3 x+ 3 3 3 3 3 3 = 3,解得 x= . 此时,P3( , ). x 4 4 4
探究提高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分类的情况比较复杂,解题
时要多读试题,首先确定分类的方向,理解解题思路,做
到胸有成竹,而不要急于下笔.
知能迁移3 (2010· 莆田)如图1,在Rt△ABC中,∠ACB=
90°,AC=6,BC=8,点D在边AB上运动,DE平分 ∠CDB交边BC于点E,EM⊥BD垂足为M,EN⊥CD,垂
图1
图2
探究提高
本题(2)中直线AB与⊙O相切有两种情况,一
种在⊙O的左边与AB相切,一种在⊙O的右边与AB相
切.
知能迁移2
已知:点O到△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的
距离相等,且OB=OC.
图1
图2
(1)如图1,若点O在BC上,求证:AB=AC; (2)如图2,若点O在△ABC的内部,求证:AB=AC; (3)若点O在△ABC的外部,AB=AC成立吗?请画图表示.
题型分类
题型一
相似三角形-动点问题-分类讨论问题(培优及答案)
相似三角形-动点问题-分类讨论问题(培优及答案)1.如图,已知一个三角形纸片ABC ,BC 边的长为8,BC边上的高为6,B ∠和C ∠都为锐角,M 为AB 一动点(点M 与点A B 、不重合),过点M 作MN BC ∥,交AC 于点N ,在AMN △中,设MN 的长为x ,MN 上的高为h . (1)请你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h .(2)将AMN △沿MN 折叠,使AMN △落在四边形BCNM 所在平面,设点A 落在平面的点为1A ,1A MN△与四边形BCNM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当x 为何值时,y 最大,最大值为多少?【答案】解:(1)MN BC Q ∥AMN ABC ∴△∽△68h x ∴=34xh ∴= (2)1AMN A MN Q △≌△1A MN ∴△的边MN 上的高为h ,①当点1A 落在四边形BCNM内或BC边上时,1A MNy S =△=211332248MN h x x x ==··(04x <≤) ②当1A 落在四边形BCNM 外时,如下图(48)x <<,设1A EF △的边EF 上的高为1h ,则132662h h x =-=- 11EF MNA EF A MN∴Q ∥△∽△11A MN ABC A EF ABC∴Q △∽△△∽△1216A EF S h S ⎛⎫= ⎪⎝⎭△△ABC168242ABC S =⨯⨯=Q △22363224122462EFx S x x ⎛⎫- ⎪∴==⨯=-+ ⎪⎪⎝⎭1△A1122233912241224828A MN A EF y S S x x x x x ⎛⎫=-=--+=-+- ⎪⎝⎭Q △△所291224(48)8y x x x =-+-<<综上所述:当04x <≤时,238y x =,取4x =,6y =最大当48x <<时,2912248y xx =-+-,取163x =,8y=最大86>Q ∴当163x =时,y 最大,8y=最大2.如图,抛物线经过(40)(10)(02)A B C -,,,,,三点.(1)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P 作PM x ⊥轴,垂足为M ,是否存在P 点,使得以A ,P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Q 该抛物线过点(02)C -,,∴可设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y ax bx =+-.将(40)A ,,(10)B ,代入,M NC BEF AA 1得1642020a b a b .+-=⎧⎨+-=⎩,解得1252a b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5222y x x =-+-.(2)存在.如图,设P 点的横坐标为m ,则P 点的纵坐标为215222m m -+-,当14m <<时,4AM m =-,215222PM mm =-+-.又90COA PMA ∠=∠=Q °,∴①当21AM AO PM OC ==时,APM ACO △∽△, 即21542222m mm ⎛⎫-=-+- ⎪⎝⎭.解得1224m m ==,(舍去),(21)P ∴,.②当12AM OC PM OA ==时,APM CAO △∽△,即2152(4)222m mm -=-+-.解得14m =,25m =(均不合题意,舍去)∴当14m <<时,(21)P ,.类似地可求出当4m >时,(52)P -,.当1m <时,(314)P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 为(21),或(52)-,或(314)--,. 3.如图,已知直线128:33l y x =+与直线2:216ly x =-+相交于点C l l 12,、分别交x 轴于A B 、两点.矩形DEFG 的顶点D E、分别在直线12l l 、上,顶点F G 、都在x 轴上,且点G与点B 重合.(1)求ABC △的面积;(2)求矩形DEFG 的边DE 与EF 的长;(3)若矩形DEFG 从原点出发,沿x 轴的反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设移动时间为(012)t t ≤≤秒,矩形DEFG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t 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由28033x +=,得4x A =-∴.点坐标为()40-,由2160x -+=,得8x B =∴.点坐标为()80,.∴()8412AB =--=. 由2833216y x y x ⎧=+⎪⎨⎪=-+⎩,.解得56x y =⎧⎨=⎩,.∴C点的坐标为()56,.∴111263622ABC C S AB y ==⨯⨯=△·.(2)解:∵点D 在1l 上且2888833DB D xx y ==∴=⨯+=,.∴D 点坐标为()88,. 又∵点E 在2l 上且821684ED E E yy x x ==∴-+=∴=,..∴E 点坐标为()48,. ∴8448OE EF =-==,.(3)解法一:①当03t <≤时,如图1,矩形DEFG 与ABC △重叠部分为五边形CHFGR (0t =时,为四边形CHFG ).过C 作CM AB ⊥于M ,则Rt Rt RGB CMB △∽△.∴BG RG BM CM =,即36t RG =,∴2RG t =. Rt Rt AFH AMC Q △∽△,∴()()11236288223ABC BRG AFH S S S S t t t t =--=-⨯⨯--⨯-△△△.即241644333S t t =-++.·············································当83<≤t 时,如图2,为梯形面积,∵G (8-t,0)∴GR=32838)8(32t t -=+-,∴38038]32838)4(32[421+-=-++-⨯=t t t s当128<≤t 时,如图3,为三角形面积,4883)12)(328(212+-=--=t tt t s4.如图,矩形ABCD 中,3AD =厘米,AB a =厘米(3a >).动点M N ,同时从B 点出发,分别沿B A →,B C →运动,速度是1厘米/秒.过M 作直线垂直于AB,分别交AN ,CD 于P Q ,.当点N 到达终点C 时,点M 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若4a =厘米,1t =秒,则PM =______厘米; (2)若5a =厘米,求时间t ,使PNB PAD △∽△,并求(图(图(图出它们的相似比;(3)若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相等,求a 的取值范围; (4)是否存在这样的矩形: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PMBN ,梯形PQDA积都相等?若存在,求a 明理由.【答案】解: (1)34PM =, (2)2t =,使PNB PAD △∽△,相似比为3:2 (3)PM AB CB AB AMP ABC ∠=∠Q ⊥,⊥,,AMP ABC △∽△,PM AMBN AB∴=即()PM a t t a t PM t a a--==Q ,,(1)3t a QM a-∴=-当梯形PMBN与梯形PQDA的面积相等,即()()22QP AD DQ MP BN BM++=()33(1)()22t a t t a a t t ta a -⎛⎫⎛⎫-+--+ ⎪ ⎪⎝⎭⎝⎭==化简得66a t a =+,3t Q ≤,636a a ∴+≤,则636a a ∴<≤,≤,(4)36a <Q ≤时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相等NM M∴梯形PQCN 的面积与梯形PMBN 的面积相等即可,则CN PM =()3ta t t a∴-=-,把66a t a =+代入,解之得a =±,所以a =.所以,存在a ,当a =时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梯形PQCN 的面积相等.5.如图,已知△ABC 是边长为6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 、Q 同时从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AB 、BC 匀速运动,其中点P 运动的速度是1cm/s ,点Q 运动的速度是2cm/s ,当点Q 到达点C 时,P 、Q 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解答下列问题:(1)当t =2时,判断△BPQ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设△BPQ 的面积为S (cm 2),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作QR //BA 交AC 于点R ,连结PR ,当t 为何值时,△APR ∽△PRQ ?【答案】 解:(1)△BPQ 是等边三角形,当t=2时,AP=2×1=2,BQ=2×2=4,所以BP=AB-AP=6-2=4,所以BQ=BP.又因为∠B=600,所以△BPQ 是等边三角形. (2)过Q 作QE ⊥AB,垂足为E,由QB=2y,得QE=2t ·sin600=3t,由AP=t,得PB=6-t,所以S △BPQ=21×BP ×QE=21(6-t)×3t=-23t 2+33t ;(3)因为Q R ∥BA,所以∠QRC=∠A=600,∠RQC=∠B=600,又因为∠C=600,所以△QR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QR=RC=QC=6-2t.因为BE=BQ ·cos600=21×2t=t, 所以EP=AB-AP-BE=6-t-t=6-2t,所以EP ∥QR,EP=QR,所以四边形EPRQ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PR=EQ=3t,又因为∠PEQ=900,所以∠APR=∠PRQ=900.因为△APR ~△PRQ,所以∠QPR=∠A=600,所以tan600=PRQR,即3326=-tt ,所以t=56,所以当t=56时, △APR ~△PRQ6.在直角梯形OABC 中,CB ∥OA ,∠CO A =90º,CB =3,OA =6,BA =35.分别以OA 、OC 边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1)求点B 的坐标;(2)已知D 、E 分别为线段OC 、OB 上的点,OD =5,OE =2E B ,直线DE 交x 轴于点F .求直线DE 的解析式;(3)点M 是(2)中直线DE 上的一个动点,在x 轴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 .使以O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 B D EF C O M Nx y图7-2A DOBC21 MN图7-1ADBM N12图7-3ADOBC21 MNO.7.在图15-1至图15-3中,直线MN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O ,∠1 = ∠2 = 45°. (1)如图15-1,若AO = OB ,请写出AO与BD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将图15-1中的MN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到图15-2,其中AO = OB .求证:AC = BD ,AC ⊥ BD ; (3)将图15-2中的OB 拉长为AO 的k 倍得到图15-3,求ACBD 的值. 【答案】 解:(1)AO = BD ,AO ⊥BD ;(2)证明:如图4,过点B 作BE ∥CA交DO 于E ,∴∠ACO = ∠BEO .又∵AO = OB ,∠AOC = ∠BOE ,∴△AOC ≌ △BOE .∴AC = BE . 又∵∠1 = 45°, ∴∠ACO = ∠BEO = 135°.∴∠DEB = 45°. ∵∠2 = 45°,∴BE = BD,∠EBD = 90°.∴AC = BD . 延长AC 交DB 的延长线于F ,如图4.∵BE ∥AC ,∴∠AFD = 90°.∴AC ⊥BD . (3)如图5,过点B 作BE ∥CA 交DO 于E ,图4ADO B C21 MNEF A2E∴∠BEO = ∠ACO .又∵∠BOE = ∠AOC,∴△BOE ∽ △AOC .∴AOBOAC BE =. 又∵OB = kAO ,由(2)的方法易得 BE = BD .∴k ACBD =. 10.如图,已知过A (2,4)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若点P 从O 点出发,沿OM 作匀速运动,1分钟可到达M 点,点Q 从M 点出发,沿MA 作匀速运动,1分钟可到达A 点。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摘要分类讨论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其在高中数学解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分类讨论思想的定义、重要性、应用及具体案例,以便更好地展示其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价值。
分类讨论思想;高中数学;解题应用;具体案例一、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有效地降低解题难度,提高解题效率。
本文将重点研究其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二、分类讨论思想的定义分类讨论思想指的是将问题分为若干小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的一种数学思想。
使用这种方法,问题就可以逐步分解,降低难度,提高解题效率。
三、分类讨论思想的重要性分类讨论思想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问题难度采用分类讨论思想,将问题分为若干小问题进行处理,可以使问题难度逐步降低,最终简化问题难度,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2.提高解题效率分类讨论思想可以使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这样可以使解决问题的速度更快,提高解题效率。
3.避免遗漏采用分类讨论思想,将问题分为若干小问题进行处理,可以避免因为考虑不全面而遗漏某些情况,从而得到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法。
四、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将以具体案例来说明其应用方法。
1.解决数列问题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可以采用分类讨论思想,将数列分成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例如,如下:已知数列{a_n}满足a_1=-3,a_n+1=2a_n+7,求数列的前n项和。
解:由题意得,a_n+1=2a_n+7化简可得:a_n=2^(n-2)a_1+7(2^(n-2)-1)/(2-1)若数列为等差数列,则d=a_n-a_1=(2^(n-2)-1)*2若数列为等比数列,则q=a_n/a_(n-1)代入公式得:q=2综上所述,当数列为等差数列时,前n项和为n/2(2a_1+(n-1)d)。
初中七年级上旋转动角问题专题
初中七年级(上)旋转动角问题专题(适用于七年级上学期)〖解题策略〗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凡是由直线组成的图形都出现角. 角既可以看成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解与角有关的问题常用到以下知识与方法:1.角平分线的应用,如双角平分线模型;2. 多个角间的数量关系及其等量代换;3. 引入字母表示比例角度、动角,用方程的观点来进行角的计算;4.角的边位置不定时,需要分类讨论.〖典型例题〗已知∠AOB=150°,OC为∠AOB内部的一条射线,∠BOC=60°.(1)如图1,若OE平分∠AOB,OD为∠BOC内部的一条射线,∠COD=∠BOD,求∠DOE的度数;(2)如图2,若射线OE绕着O点从OA开始以15度/秒的速度顺时针旋转至OB结束、OF绕着O点从OB开始以5度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至OA结束,运动时间为t秒,当∠EOC=∠FOC时,求t的值:(3)若射线OM绕着O点从OA开始以15度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至OB结束,在旋转过程中,ON平分∠AOM,试问2∠BON一∠BOM在某时间段内是否为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请补全图形,求出这个定值并写出t所在的时间段.(本题中的角均为大于0°且小于180°的角)版权所有解:(1)∵∠AOB=150°,OE平分∠AOB,∴∠EOB=∠AOB=75°,∵∠BOC=60°,∠COD=∠BOD,∴∠BOD=40°,∠COD=20°,∴∠EOD=∠EOB﹣∠DOB=75°﹣40°=35°.(2)当OE在∠AOC内部时,∵∠EOC=∠FOC,∴90﹣15t=60﹣5t,∴t=3.当OE与OF重合时,15t+5t=150°,t=7.5.综上所述,当∠EOC=∠FOC时,t=3s或7.5s.(3)2∠BON﹣∠BOM的值为定值(4<t<12).理由:∵∠AOM=15t.∠AON=∠MON=7.5t,∠BON=210°﹣7.5t,∠BOM=210°﹣15t,∴2∠BON一∠BOM=2(210°﹣7.5t)﹣(210°﹣15t)=210°(4<t<12).〖同步练习〗一. 填空题.1.计算:53°40′30″+75°57′28″=2.同学们,闹钟都见过吧!它的时针和分针如同兄弟俩在赛跑,可你是否知道时针每分钟走多少度?分针每分针走多少度?当你弄清楚这个问题后,你能解决很多关于闹钟有趣的问题:(1)三点整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度.(2)7点25分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度.(3)一昼夜(0点到24点)时针与分针互相垂直的次数有多少次?3.如图1,射线OC在∠AOB的内部,图中共有3个角:∠AOB,∠AOC和∠BOC,若其中有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度数的两倍,则称射线OC是∠AOB的“巧分线”.如图2,若∠MPN=75°,且射线PQ绕点P从PN位置开始,以每秒15°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射线PM同时绕点P以每秒5°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当PQ与PN成180°时,PQ与PM同时停止旋转,设旋转的时间为t秒.当射线PQ是∠MPN的“巧分线”时,t的值为.4.如图1所示∠AOB的纸片,OC平分∠AOB,如图2把∠AOB沿OC对折成∠COB(OA与OB重合),从O点引一条射线OE,使∠BOE=∠EOC,再沿OE把角剪开,若剪开后得到的3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为76°,则∠AOB=°.二. 解答题5.如图,∠AOB=20°,∠AOE=110°,OB平分∠AOC,OD平分∠AOE.(1)求∠COD的度数;(2)若以点O为观察中心,OA为正东方向,求射线OD的方位角;(3)若∠AOE的两边OA,OE分别以每秒5°和每秒3°的速度,同时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当OA回到原处时,OA,OE停止运动,则经过多少秒时,∠AOE=30°?6.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1)若∠AOC=100°,则∠DOE=;若∠AOC=120°,则∠DOE=;(2)若∠AOC=α,则∠DOE=(用含α的式子表示),请说明理由;(3)在∠AOC的内部有一条射线OF,满足∠AOC﹣2∠BOE=4∠AOF,试确定∠AOF与∠DOE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7.一副三角板ABC、DEF,如图(1)放置,(∠D=30°、∠BAC=45°)(1)求∠DBA的度数.(2)若三角板DBE绕B点逆时针旋转,(如图2)在旋转过程中BM、BN分别平分∠DBA、∠EBC,则∠MBN如何变化?(3)若三角板BDE绕B点逆时针旋转到如图(3)时,其它条件不变,则(2)的结论是否变化?8.如图,直线EF与MN相交于点O,∠MOE=30°,将一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O重合,直角边OA与MN重合,OB在∠NOE内部.操作:将三角尺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指针方向旋转一周,设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直角边OB恰好平分∠NOE?此时OA是否平分∠MOE?请说明理由;(2)若在三角尺转动的同时,直线EF也绕点O以每秒9°的速度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当一方先完成旋转一周时,另一方同时停止转动.①当t为何值时,EF平分∠AOB?②EF能否平分∠NOB?若能请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9.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135°,将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尺的一个顶点放在点O处,斜边OM与直线AB重合,另外两条直角边都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尺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90°,如图2所示,此时∠BOM=;在图2中,OM是否平分∠CON?请说明理由;(2)紧接着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继续旋转到图3的位置所示,使得ON在∠AOC的内部,请探究:∠AOM与∠CO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每秒5°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第t秒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则t的值为(直接写出结果).10.如图1,在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6,﹣6,∠DCE=90°(C与O重合,D点在数轴的正半轴上)(1)如图1,若CF平分∠ACE,则∠AOF=;(2)如图2,将∠DCE沿数轴的正半轴向右平移t(0<t<3)个单位后,再绕点顶点C逆时针旋转30t度,作CF 平分∠ACE,此时记∠DCF=α.①当t=1时,α=;②猜想∠BCE和α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开始∠D1C1E1与∠DCE重合,将∠DCE沿数轴的正半轴向右平移t(0<t<3)个单位,再绕点顶点C逆时针旋转30t度,作CF平分∠ACE,此时记∠DCF=α,与此同时,将∠D1C1E1沿数轴的负半轴向左平移t (0<t<3)个单位,再绕点顶点C1顺时针旋转30t度,作C1F1平分∠AC1E1,记∠D1C1F1=β,若α与β满足|α﹣β|=20°,请直接写出t的值为.〖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1.计算:53°40′30″+75°57′28″=129°37′58″,解:53°40′30″+75°57′28″=128°97′58″=129°37′58″2.同学们,闹钟都见过吧!它的时针和分针如同兄弟俩在赛跑,可你是否知道时针每分钟走多少度?分针每分针走多少度?当你弄清楚这个问题后,你能解决很多关于闹钟有趣的问题:(1)三点整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90度.(2)7点25分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72.5度.(3)一昼夜(0点到24点)时针与分针互相垂直的次数有多少次?解:(1)3×30=90°;(2)2×30°=72.5°;(3)从重合到第一次垂直所需要的时间为,设一次垂直到下一次垂直经过x分钟,则6x﹣0.5x=2×905.5x=180x=,(24×60﹣)÷=24×60×=43.5(次)取整为43次.故总次数为43+1=44(次)答:一昼夜时针与分针互相垂直的次数为44次.3.如图1,射线OC在∠AOB的内部,图中共有3个角:∠AOB,∠AOC和∠BOC,若其中有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度数的两倍,则称射线OC是∠AOB的“巧分线”.如图2,若∠MPN=75°,且射线PQ绕点P从PN位置开始,以每秒15°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射线PM同时绕点P以每秒5°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当PQ与PN成180°时,PQ与PM同时停止旋转,设旋转的时间为t秒.当射线PQ是∠MPN的“巧分线”时,t的值为3或或.解:当∠NPQ=∠MPN时,15t=(75°+5t),解得t=3;当∠NPQ=∠MPN时,15t=(75°+5t),解得t=.当∠NPQ=∠MPN时,15t=(75°+5t),解得t=.故t的值为3或或.4.如图1所示∠AOB的纸片,OC平分∠AOB,如图2把∠AOB沿OC对折成∠COB(OA与OB重合),从O点引一条射线OE,使∠BOE=∠EOC,再沿OE把角剪开,若剪开后得到的3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为76°,则∠AOB=114°.解:∵OC是∠AOB的平分线则∠AOC=∠BOC=∠AOB或∠AOB=2∠AOC=2∠BOC又∵剪开后得到的3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为76°,∴2∠COE=76°∴∠COE=38°又∵∠BOE=∠EOC,∴∠BOE=×38°=19°∴∠BOC=∠BOE+∠EOC=19°+38°=57°则∠AOB=2∠BOC=2×57°=114°.二. 解答题5.如图,∠AOB=20°,∠AOE=110°,OB平分∠AOC,OD平分∠AOE.(1)求∠COD的度数;(2)若以点O为观察中心,OA为正东方向,求射线OD的方位角;(3)若∠AOE的两边OA,OE分别以每秒5°和每秒3°的速度,同时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当OA回到原处时,OA,OE停止运动,则经过多少秒时,∠AOE=30°?解:(1)因为OB平分∠AOC,∠AOB=20°,所以∠AOC=40°,因为OD平分∠AOE,∠AOE=110°,所以∠AOD=55°,因为∠COD=∠AOD﹣∠AOC,所以∠COD=55°﹣40°=15°;(2)因为90°﹣55°=35°,所以射线OD的方位角是北偏东35°;(3)设经过x秒时,∠AOE=30°,①如图1所示,当OA未追上OE时,依题意,得5x﹣110=3x﹣30,解得,x=40;②如图2所示,当OA超过OE时,依题意,得5x﹣110=3x﹣305x﹣110=3x+30,解得,x=70.6.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1)若∠AOC=100°,则∠DOE=50°;若∠AOC=120°,则∠DOE=60°;(2)若∠AOC=α,则∠DOE=α(用含α的式子表示),请说明理由;(3)在∠AOC的内部有一条射线OF,满足∠AOC﹣2∠BOE=4∠AOF,试确定∠AOF与∠DOE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解:(1)∵∠AOC=100°,∴∠BOC=180°﹣100°=80°,∵OE平分∠BOC,∴∠COE=∠BOC=×80°=40°,∵∠COD=90°,∴∠DOE=∠COD﹣∠COE=90°﹣40°=50°;∵∠AOC=120°,∴∠BOC=180°﹣120°=60°,∵OE平分∠BOC,∴∠COE=∠BOC=×60°=30°,∵∠COD=90°,∴∠DOE=∠COD﹣∠COE=90°﹣30°=60°;(2)∠DOE=α;∵∠AOC=α,∴∠BOC=180°﹣α,∵OE平分∠BOC,∴∠COE=∠BOC=90°﹣α,∵∠COD=90°,∴∠DOE=∠COD﹣∠COE=90°﹣(90°﹣α)=α;(3)∠DOE﹣∠AOF=45°.理由:∵∠AOC﹣2∠BOE=4∠AOF,∴∠AOC﹣3∠AOF=2∠BOE+∠AOF,设∠DOE=x,∠AOF=y,左边=∠AOC﹣3∠AOF=2∠DOE﹣3∠AOF=2x﹣3y,右边=2∠BOE+∠AOF=2(90°﹣x)+y=180°﹣2 x+y,∴2x﹣3y=180﹣2 x+y 即4x﹣4y=180°,∴x﹣y=45°∴∠DOE﹣∠AOF=45°.7.一副三角板ABC、DEF,如图(1)放置,(∠D=30°、∠BAC=45°)(1)求∠DBA的度数.(2)若三角板DBE绕B点逆时针旋转,(如图2)在旋转过程中BM、BN分别平分∠DBA、∠EBC,则∠MBN 如何变化?(3)若三角板BDE绕B点逆时针旋转到如图(3)时,其它条件不变,则(2)的结论是否变化?解:(1)∠DBA=∠DBC﹣∠ABC=60°﹣45°=15°;(2)∠MBN的度数不变化,理由如下:设∠ABE=x°,则∠ABD=60﹣x°、∠CBE=45°﹣x°,∵BM、BN分别平分∠ABD、∠CBE∴∠ABM=∠ABD=(60°﹣x°),∠EBN=∠EBC=(45°﹣x°),∴∠MBN=∠ABM+∠ABE+∠EBN=(60°﹣x°)+x°+(45°﹣x°)=52.5°;(3)(2)中的结论不变,理由如下:设∠ABE=x°,则∠ABD=60+x°、∠CBE=45°+x°,∵BM、BN分别平分∠ABD、∠CBE,∴∠ABM=∠ABD=(60°+x°),∠EBN=∠EBC=(45°+x°),∴∠MBN=∠ABM﹣∠ABE+∠EBN=(60°+x°)﹣x°+(45°+x°)=52.5°.8.如图,直线EF与MN相交于点O,∠MOE=30°,将一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O重合,直角边OA与MN重合,OB在∠NOE内部.操作:将三角尺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指针方向旋转一周,设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直角边OB恰好平分∠NOE?此时OA是否平分∠MOE?请说明理由;(2)若在三角尺转动的同时,直线EF也绕点O以每秒9°的速度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当一方先完成旋转一周时,另一方同时停止转动.①当t为何值时,EF平分∠AOB?②EF能否平分∠NOB?若能请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1)∵当直角边OB恰好平分∠NOE时,∠NOB=∠NOE=(180°﹣30°)=75°,∴90°﹣3t°=75°,解得:t=5.此时∠MOA=3°×5=15°=∠MOE,∴此时OA平分∠MOE.(2)①OE平分∠AOB,依题意有30°+9t﹣3t=90°÷2,解得t=2.5;OF平分∠AOB,依题意有30°+9t﹣3t=180°+90°÷2,解得t=32.5.故当t为2.5s或32.5s时,EF平分∠AOB②OB在MN上面,依题意有180°﹣30°﹣9t=(90°﹣3t)÷2,解得t=14;OB在MN下面,依题意有9t﹣(360°﹣30°)=(3t﹣90°)÷2,解得t=38(舍去).故EF能平分∠NOB,t的值为14s.9.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135°,将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尺的一个顶点放在点O处,斜边OM与直线AB重合,另外两条直角边都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尺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90°,如图2所示,此时∠BOM=90°;在图2中,OM是否平分∠CON?请说明理由;(2)紧接着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继续旋转到图3的位置所示,使得ON在∠AOC的内部,请探究:∠AOM与∠CO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每秒5°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第t秒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则t的值为 4.5秒或40.5秒(直接写出结果).解:(1)如图2,∠BOM=90°,OM平分∠CON.理由如下:∵∠BOC=135°,∴∠MOC=135°﹣90°=45°,而∠MON=45°,∴∠MOC=∠MON;(2)∠AOM=∠CON.理由如下:如图3,∵∠MON=45°,∴∠AOM=45°﹣∠AON,∵∠AOC=45°,∴∠NOC=45°﹣∠AON,∴∠AOM=∠CON;(3)T=×45°÷5°=4.5(秒)或t=(180°+22.5°)÷5°=40.5(秒).10.如图1,在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6,﹣6,∠DCE=90°(C与O重合,D点在数轴的正半轴上)(1)如图1,若CF平分∠ACE,则∠AOF=45°;(2)如图2,将∠DCE沿数轴的正半轴向右平移t(0<t<3)个单位后,再绕点顶点C逆时针旋转30t度,作CF 平分∠ACE,此时记∠DCF=α.①当t=1时,α=30°;②猜想∠BCE和α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开始∠D1C1E1与∠DCE重合,将∠DCE沿数轴的正半轴向右平移t(0<t<3)个单位,再绕点顶点C逆时针旋转30t度,作CF平分∠ACE,此时记∠DCF=α,与此同时,将∠D1C1E1沿数轴的负半轴向左平移t (0<t<3)个单位,再绕点顶点C1顺时针旋转30t度,作C1F1平分∠AC1E1,记∠D1C1F1=β,若α与β满足|α,请直接写出t的值为.﹣β|=20°解:(1)如图1中,∵∠EOD=90°,OF平分∠EOD,∴∠FOD=∠EOD=45°,(2)①如图2中,当t=1时,∵∠DCA=30°,∠ECD=90°,∴∠ECA=120°,∵CF平分∠ACE,∴∠FCA=∠ECA=60°∴α=∠FCD=60°﹣30°=30°②如图2中,猜想:∠BCE=2α.理由:∵∠DCE=90°,∠DCF=α,∴∠ECF=90°﹣α,∵CF平分∠ACE,∴∠ACF=∠ECF=90°﹣α,∵点A,O,B共线∴AOB=180°∴∠BCE=∠AOB﹣∠ECD﹣∠ACD=180°﹣90°﹣(90°﹣2α)=2α.(3)如图3中,由题意:α=∠FCA﹣∠DCA=(90°+30t)﹣30t=45°﹣15t,β=∠AC1D1+∠AC1F1=30t+(90°﹣30t)=45°+15t,∵|β﹣α|=20°,,∴|30t|=20°解得t=.。
怎样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几何中的动点问题
数学篇几何动点问题一直是初中几何中的一个难点,因为点运动的位置不同,形成的图形就不同,符合结论的情况可能就不止一种.同学们在求解此类问题时常常因为考虑不周导致漏解而出错.因此,解答动点问题尤其要注意分类讨论.下面就如何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两类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一、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等腰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等腰三角形具有两条边相等、底角相等的特点,在求解涉及等腰三角形的动点问题时,由于边的不确定性或角的不确定,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从动态的角度逐一讨论三角形的三边两两相等的三种情况,或三角形的三个角为其顶角的三种可能性,然后综合所有分类的结果确定最终答案.例1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2,-1),点T (t ,0)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1)求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的坐标;(2)当[t ]取何值时,△P ′TO是等腰三角形?图1图1-1分析:第(1)问求P 点的对称点P ′比较简单,利用对称性即可解答.第(2)问,T 是x 轴上的动点,它在运动的过程中△P ′TO 可能是等腰三角形但顶点未确定,需要分情况讨论.解:(1)∵P (-2,-1),∴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坐标为(2,-1),(2)由(1)知P ′(2,-1),作图如图1-1所示,①当△P ′TO 中,点P ′为顶点时,T 点为图1-1中T 4点,此时P ′T =P ′O ,T 坐标为T 4(4,0),②当△P ′TO 中,点T 为顶点时,T 点为图1-1中T 2点,此时TO =TP ′,又∵T (t ,0)且P ′(2,-1),∴(0-t )2+(0-0)2=(2-t )2+(-1-0)2解得,t =54,此时点T 坐标为T 2(54,0),③当△P ′TO 中,点O 为顶点时,T 点为图1-1中T 1和T 3点,此时TO =P ′O ,∵T (t ,0)且P ′(2,-1),∴(0-t )2+(0-0)2=(0-2)2+[0-(-1)]2,解得,t =±5,此时T 点坐标为T 1(-5,0)和T 3(5,0),综合①②③可知,当t 取-5、54、5、4时,△P ′TO 是等腰三角形.评注:本题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由于题目中没有明确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且T 为坐标轴上的一个动点,所以点T 、O 、P 均有可能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需要对此进怎样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几何中盐城市新洋初级中学吉华丽解法荟萃32数学篇行分类讨论.二、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圆中的动点问题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还具有旋转不变性.圆的这些特性决定了与圆有关的动点问题可能存在多解.在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初步绘制“圆”可能存在的位置,然后依据分类标准(比如x 轴、y 轴等)逐一分类讨论,做到不重不漏,最后综合所有情况得到完整答案.例2如图2,直线y =-43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M ,N .(1)求M ,N 两点的坐标;(2)如果点P 在坐标轴上,以点P 为圆心,125为半径的圆与直线y=-43x +4相切,求点P 的坐标.图2图2-1分析:这是一个直线与圆相结合的题目.第(1)问,我们借助直线方程y=-43x +4可以直接求出M 、N 的坐标.第(2)问P 点在坐标轴上,到底在x 轴还是y 轴不确定,所以以P 点为圆心,半径为125的圆也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借助分类讨论思想加以讨论.解:(1)∵直线y =-43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M ,N ,∴令x =0,y =4,即N (0,4).同理可得M (3,0).(2)经过分析发现P 点可能在x 轴上或y 轴上,通过作图发现可能有4种情况,如图2-1所示.①当P 在x 轴上时,设P (x 0,0),则圆P可能是图2-1中的两个虚线圆.125=43x ,解得x 0=0或6,此情况下P 点坐标为P 1(0,0)P 2(6,0);②当P 在y 轴上时,设P (0,y 0),则圆P可能是图2-1中的两个实线圆.125=|-43×0-y 0+4|4,解得y 0=0或8,此情况下P 坐标为P 3(0,0)和P 4(0,8),由此可见P 1和P 3重合,是同一个点.综合①②,符合条件的P 点一共有3个,分表为(0,0)、(6,0)、(0,8).评注:审题时一定要充分挖掘隐含条件,“点P 在坐标轴上”就是一个不确定的表述,可能存在多种情况.另外作图要准确,可以通过作图的方式大致确定点的位置,预估答案.此外,该题还有一个关键之处,即“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考试中常用的有两种公式,分别为:①设直线方程为一般式Ax +By +C =0,点P 的坐标为(x 0,y 0),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Ax 0+By 0+C |A 2+B2;②当P (x 0,y 0),直线L 的方程为截距式y =kx +b ,则P 点到直线的距离为d =|kx 0-y 0+b |1+k2.总之,动点问题常常要借助分类讨论思想辅助解题.一般涉及到与“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圆”等相关的动点问题,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存在多解的情况.解法荟萃。
七年级上册数学动角问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动角问题七年级上册数学动角问题的探讨在七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动角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动角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角度和图形的理解和操作,需要学生运用灵活的思维和综合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本文将对七年级上册数学动角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动角问题的重要性和难度动角问题在七年级上册的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这类问题能够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几何知识和代数知识,以及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解决动角问题需要学生掌握角度、弧度、正方形等基本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概念进行推理和计算。
此外,动角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然而,动角问题也是七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难点。
这是因为动角问题往往涉及多个角度的变化和多种图形的变换,需要学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复杂的推理和计算。
此外,动角问题的解题思路常常不是唯一的,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这也增加了问题的难度。
二、基本概念和公式解决动角问题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
首先是角度和弧度,角度是度量角的单位,弧度则是用于度量圆的相应角的大小。
其次是正方形,正方形是一个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殊四边形。
此外,还需要掌握一些与角度和正方形相关的公式,如正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角度的计算公式等。
三、解题方法与技巧解决动角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与技巧:1. 直接计算: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直接使用角度和弧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代数变形:在处理一些复杂的问题时,需要进行代数变形来简化问题。
3. 几何推导: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利用几何知识进行推导和证明。
4. 分类讨论:对于一些涉及多种情况的问题,需要进行分类讨论来找出每种情况下的解决方案。
5. 反证法:通过假设与结论相反的情况来进行推理和证明。
四、实例讲解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如何运用相关方法和技巧求解动角问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6讲 角的证明与相关计算
第16讲 角知识导航1.角的有关概念及表示法; 2.角的比较与运算; 3.余角与补角【板块一】角的有关概念及表示法方法技巧1.角的定义有静态和动态定义两种.2.角的顶点处有多个角时一般采用三个字母表示或数字表示法或希腊字母表示法.3.度,分,秒的换算是60进制,高级向低级转化,每级变化乘60,低级向高级单位转化每级除以60. 4.钟表中时针的速度为每分钟0.5°,分针速度为每分钟6°.题型一 角的定义及其表示法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B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C .角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面形成的图形D .角可以看作是由一条线段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例2】如图,下列关于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1与∠AOB 表示同一个角 B .∠AOC 也可以用∠O 来表示 C .∠β表示的是∠BOCD .图中共有三个角:∠AOB ,∠AOC ,∠BOC题型二 角的计数问题【例3】如图所示,在已知角内画射线,画1条射线,图中共有多少个角?画2条射线,图中共有多少个角?画3条射线,图中共有多少个角?画n 条射线,图中共有多少个角?题型三 角的单位及其换算 【例4】度,分,秒的计算①56°18′+72°48′= ; ②131°28′-51°32′15″= ; ③12°30′20″ 2= ;④12°31′21″ 3=题型四 钟面上角的特征【例5】钟表上在2时和3时之间(包括2时,3时)分针和时针有多少次夹角为90°的机会?求出此时对应的时间.β1OC BA针对练习1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情误的是( )A .∠DAO 就是∠DACB .∠COB 就是∠OC .∠2就是∠OBCD .∠CDB 就是∠1第1题图 第3题图 第6题图 2.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 .一条直线可以看成一个平角B .周角是一条射线C .角是由条射线旋转而成的D .角是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3.如图,以O 为顶点且小于180”的角有( )A .7个B .8个C .9个D .10个4.下列式子中错误的是( )A .38.78°=38°46′48″B .50°42′= 50.7°C .98°45′+2°35′=101°20′D .108°18′-57°23′=51°55′ 5.钟表在4点10分时,它的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锐角度数是( )A .65°B .75°C .85°D .90°6.如图,∠1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若∠1=62°9′36″,那么62°9′35″等于多少度?7.计算:(1)48°39′+67°31′-21°17′;(2)23°53′ 3-107°43′ 5.8.钟面角是指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
(解决问题专项)第3讲 角的度量-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专项讲义(人教版)
第3讲角的度量(思维导图+知识锦囊+典例精讲+真题演练)【思维导图】【知识锦囊】【典例精讲】【典例一】请你画出从动物园到笑笑家最近的路。
【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动物园到笑笑家的线段即可。
【详解】如图所示:【点评】熟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典例二】小励把一个正方形卡片剪掉一个角,请问该正方形卡片还剩几个角?(用绘图解答,剪掉的部分用阴影表示)【分析】减掉一个角,减去的部分是直角三角形,可能是正方形的一半,也可能一条边等于正方形边长,也可能两条边都不等于边长。
【详解】如图所示:减掉一个角,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所以可能有3个角、4个角、5个角;答:还剩3个角,4个角或5个角。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的剪切,注意要考虑到所有的情况,然后进行分类讨论。
【典例三】乐乐妈妈带乐乐去外婆家,早上9:00出发,到外婆家时,乐乐问妈妈:“妈妈,我们坐了多长时间的车?”妈妈想了想,便笑着回答说:“从出发到现在,我手表上的时针走了不到30°,分针却正好走了一个平角,你知道答案了吗?”这下可把乐乐难住了.你知道乐乐是什么时候到外婆家的吗?他们坐了多长时间车呢?【答案】分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恰好走1个平角,经过30分钟.9:00+30分钟=9:30.【典例四】用一把长度15厘米的尺子可以画出比它长很多的线段,那么用一个常规量角器能画230°的角码?请你想办法试一试,以点A为顶点,把230°的角画在下面框内,并说明你的想法。
我是这样想的:【分析】180°+50°=230°,所以先画一个平角,再画一个50°的角,两个角就组成230°的角,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先画一个平角,再用量角器画一个50°的角,两个角就组成230°的角。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角器画角方法的灵活运用。
13章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 教学案
13章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点的变化过程2.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动点问题二、学习难点:会寻找运动规律,分析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三、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那么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又有什么规律呢?预学:如图,在△ABC中,∠C=90° ,AC=4,BC=3,AB=5,射线AX垂直于AC,A为垂足,一条长为5的线段 PQ 的两个端点P ,Q分别在边AC和射线AX上运动,则当AP= 时,△ABC与△PQA全等.解决重难点:1、如图①AB=8cm,AC⊥AB ,BD⊥AB,AC=BD=6 cm.点P在线段AB上以2 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判断当t=1时,线段PC与PQ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将图①中的AC⊥AB,BD⊥AB为改“∠CAB=∠DBA=a°”,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 cm/s,是否存在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①②2、如图① ,在长方形ABCD中,AB=CD=6 cm , BC= 10 cm,点P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 向点C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PC= 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t为何值时,△ABP≌△DCP?(3)如图②,若点P从点B开始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v cm/s的速度沿CD向点D运动,是否存在这样的v,使得△ABP与△PQC全等?若存在,请求出v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①②归纳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动点问题。
解决动点问题的一般步骤:(1)用字母表示线段;(2)根据角相等,找到对应点(3)用全等符号写出全等,列出对应边相等(4)求出v或t,考虑是否符合题意当堂小测:如图,已知线段AB=20米,M4⊥AB于点A, MA=6米,射线BD⊥AB于B, P点从B 点向A运动,每秒走1米,Q点从B点向D运动,每秒走3米,P、Q同时从B出发,则出发x 秒后,在线段MA上有一点C,使△CAP与APBQ全等,则x的值为。
七年级北师大版上册动角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北师大版上册动角问题解题技巧动角问题在七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是一个常见的题型,尤其在北师大版的教材中。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角度的变化和计算,需要学生灵活运用角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这类问题:1. 理解基本概念:角度:角度是两条射线与其共同的端点之间的夹角。
角度的度量:通常使用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大小。
角度的性质:例如,互补角、邻补角、对顶角等。
2. 分析动角的变化:观察动角是如何变化的,是增大还是减小,以及变化的速度。
注意动角与其他角的关系,如互补、相等或互余等。
3. 利用图形辅助理解:绘制图形,标出已知角度和动角。
通过图形来直观地理解动角的变化趋势。
4.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题目描述,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动角的变化。
利用角度的加法、减法、乘法等运算来建立方程或不等式。
5. 分类讨论:根据动角的不同位置或变化范围,进行分类讨论。
对每一类情况分别进行计算和推理。
6. 利用特殊角度:注意题目中是否涉及到特殊角度,如30°、45°、60°、90°等。
利用特殊角度的性质来简化计算。
7. 检查答案:计算完成后,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可以通过代入法或反证法来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8. 多做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悉动角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注意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体系。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但每个问题都有其独特性,所以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希望这些技巧能帮助你在解决动角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专题训练(十) 角的计算中的数学思想及动点问题 作业练习题
(2)若射线OC的位置保持不变,且∠COE=140°. ①在旋转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时刻,使得射线OA,OC,OD中的 某一条射线是另两条射线所夹角的平分线?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 足题意的t的取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在旋转的过程中,当边AB与射线OE相交时(如图③),求∠AOC- ∠BOE的度数.
②因为∠AOC=∠COE-∠AOE=140°-∠AOE,∠BOE=90°- ∠ AOE, 所 以 ∠ AOC- ∠ BOE= (140° - ∠ AOE)-(90°-∠ AOE)= 50°,所以∠AOC-∠BOE的度数为50°
类型三 整体思想 4.如图,已知∠AOB=110°,OD为∠AOB内一条射线, OE平分∠AOD,OF平分∠BOD,求∠EOF的度数.
解:因为 OE 平分∠AOD,OF 平分∠BOD,所以∠EOD=12 ∠AOD, ∠DOF=12 ∠DOB,所以∠EOF=∠EOD+∠DOF=12 ∠AOD+12 ∠DOB =12 (∠AOD+∠DOB)=12 ∠AOB=12 ×110°=55°
5.如图,OB,OC是∠AOD内部的两条射线,OM平分∠AOB,ON平 分∠COD,∠MON=80°.
(1)若∠BOC=40°,求∠AOD的度数; (2)若∠AOD=x°,求∠BOC的度数(用含x的式子表示)
解 :(1)因为∠ MON- ∠BOC= ∠ BOM+∠ CON, ∠ BOC=40°, ∠MON=80°,所以∠BOM+∠CON=80°-40°=40°,因为OM平 分∠AOB,ON平分∠COD,所以∠AOM=∠BOM,∠DON=∠CON, 所以∠AOM+∠DON=40°,所以∠AOD=∠MON+∠AOM+∠DON =80°+40°=120°
解 : (1)∠BOC = ∠ BOE , 理 由 : 因 为 ∠ AOB = 90° , 所 以 ∠ BOC + ∠ AOC= 90° , ∠ AOD + ∠ BOE= 90° , 因 为 OA平 分 ∠ COD , 所 以 ∠AOD=∠AOC,所以∠BOC=∠BOE
动点在相似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2020年中考数冲刺几何难点突破 动点问题(解析版)
2020年中考数冲刺几何难点突破动点问题专题八动点在相似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专题说明】动点:运动的点或者说是不确定的点,有时题目中会明确指出动点,有时题目中相关点的坐标含有参数,换言之就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位置,或者满足条件的位置有多个。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或多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一般说来有3个:定理1:两个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A”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SAS”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
“SSS”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3个定理,其中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都有对应角相等的条件,因此探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动态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寻找一组对应角相等。
应用判定定理1解题,先寻找一组等角,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
判定定理2是最常用的解题依据,一般分三步:寻找一组等角,分两种情况列比例方程,解方程并检验。
应用判定定理3解题不多见,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列连比式解方程(组)。
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如果要讨论相似的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一组锐角相等,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三角比是确定的,那么就转化为讨论另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由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一般在函数和几何图中出现,函数一般是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几何图形一般是三角形和四边形。
题型一般有是否存在点P,使得:①△PDE∽△ABC ②以P、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一般以大题为主,也有出现在填空后两题。
函数中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一般有三个解题过程:①求相似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时,先要分析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进而得出已知三角形是否为特殊三角形。
根据未知三角形中已知边与已知三角形的可能对应边分类讨论。
专题14 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模型(解析版)
专题14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模型模型1、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模型【知识储备】凡是涉及直角三角形问题,优先考虑直角顶点(或斜边)分类讨论,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或勾股定理解题即可。
1)无图需分类讨论:①已知边长度无法确定是直角边还是斜边时要分类讨论;②已知无法确定是哪个角是直角时要分类讨论(常见与折叠、旋转中出现的直角三角形)。
2)“两定一动”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常见于与坐标系综合出题,后续会专题进行讲解)即:如图:已知A ,B 两点是定点,找一点C 构成Rt ABC △方法:两线一圆具体图解:①当︒=∠90BAC 时,过点A 作AB 的垂线,点C 在该垂线上(A 除外)②当︒=∠90ABC 时,过点B 作AB 的垂线,点C 在该垂线上(B 除外)。
③当︒=∠90ACB 时,以AB 为直径作圆,点C 在该圆上(A ,B 除外)。
例1.(2023春·江苏·八年级假期作业)若三角形的三边长是6,8,x ,当2x 的值为时,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答案】100或28【分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里给出三边的长,只要用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求解,所以要分情况讨论,当最长边为8时,和最长边不是8时,再根据勾股定理进行计算.【详解】①最长边为8时,82-62=2x ,则2x =28;②最长边不是8时,82+62=2x ,则2x =100.【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分情况讨论最长边.例2.(2023春·江苏宿迁·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 中,9040BAC C ∠=︒∠=︒,,AH 、BD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点E 为BC 边上一点,当BDE 为直角三角形时,则CDE ∠=︒.【答案】50或25/25或50【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 ∠形时,存在两种情况:分别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9040BAC C ∠=︒∠=︒,∵BD 平分ABC ∠∴1DBC ABC ∠=∠=∵40C ∠=︒,∴904050CDE ∠=︒-︒=︒②当90BDE ∠=︒时,如图2,∴902565BED ∠=︒-︒=︒,∵BED ∠=∠综上,CDE ∠的度数为50︒或25︒.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题的关键.A.1个【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两种情况讨论:其中的一条腰.【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很重要的解题思想.例4.(2023·江苏·九年级假期作业)外部作等腰直角ABC,或(37),【答案】(74)∵BAC AOB AEC ∠=∠=∠∵AB AC =,∴AOB △≌△同法可得,当AB BC =',当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时,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答案】2或5/5或2【分析】当90B ED ∠'=︒时,先求出时,作AH BC ⊥,证明出ADH 【详解】解:当90B ED ∠'=︒时,如图,AB AC = ,AE BC ⊥,BE ∴=由折叠得BD B D =',AB AB '=在Rt B DE ' 中,224)8(x -+=当90B DE ∠'=︒时,如图,作AH 90B DE ∠'=︒ ,ADB ADB ∴∠=∠6DH AH ∴==,BD BH DH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例8.(2023秋·广东·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5(1)如图1,若点F 恰好落在边BC 上,判断BDF V 的形状,并证明;(2)如图2,若点F 落在ABC 内,且DF 的延长线恰好经过点C ,CF EF =,求A ∠的度数;(3)若9AB =,当BDF V 是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AD 的长.【答案】(1)BDF V 是等边三角形;见解析(2)40A ∠=︒;(3)AD 的长是3或6【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相等的角,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角相等,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果;(3)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再根据图形以及折叠的性质得到AD 的长度.【详解】(1)解:BDF V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60B DE BC ∠=︒,∥,∴60ADE B ∠=∠=︒,由折叠可得60FDE ADE ∠=∠=︒,∴60BDF ∠=︒,∴60DFB B BDF ∠=∠=∠=︒,∴BDF V 是等边三角形;(2)解:由折叠可得A DFE ∠=∠,∵60FDE ADE ∠=∠=︒,∴120ADC ∠=︒,∵CF EF =,∴FEC FCE ∠=∠,设FEC FCE x ∠=∠=,则2A DFE FEC FCE x ∠=∠=∠+∠=,在ADC △中,180A ACD ADC ∠+∠+∠=︒,即2120180x x ++︒=︒,解得20x =︒,∴240A x ∠==︒;(3)解:AD 的长是3或6,理由如下:当90BFD ∠=︒时,点F 在ABC 内(如图所示)∵60BDF ∠=︒,∴30DBF ∠=︒,∴2BD DF=由折叠得DF AD =,∴2BD AD =,∴39AD =,∴3AD =;当90DBF ∠=︒时,点F 在ABC 外,同理可得2AD DF BD ==,∴6AD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例10.(2023秋·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已知直线1l 经过点()5,6,交x 轴于点()30A -,,直线2:3l y x=交直线1l 于点B .(1)求直线1l 的函数表达式和点B 的坐标;(2)求AOB 的面积;(3)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C ,使得ABC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9=+;()1,3(2)9(3)()1,0 y x②当90ABC ∠=︒时,点C 在图中C 的位置:设【答案】(1)见解析;(2)①721y x =--;②()4,2Q 或2022,33⎛⎫ ⎪⎝⎭.【分析】(1):利用角的数量关系可求得D E ∠=∠,ACD EBC ∠=∠,然后根据(2)①:过点B 作BC AB ⊥交2l 于C ,过C 作CD y ⊥轴于D ,由(1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 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2l 的解析式即可;②可得:(AAS)AMQ QNP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建立关系式求解即可.∵45BAC ∠=︒,∴ABC ∵14:43l y x =+,令y =令0x =,则4y =,∴∴437OD =+=.∴C 将点(3,0)A -,(4,7C -当90AQP ∠=︒时,由(1)同理可证:∴QN AM =,即86(2m 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等知识点,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课后专项训练A.2【答案】D【分析】由条件可求得t<<两种情况,根据当610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得.△【详解】解:在Rt ABC【答案】90︒或34︒【分析】分当90A ∠=︒时,当【详解】解:当90A ∠=︒时,满足【答案】2483-或【分析】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答案】125或247或325①当04t <≤时,3AP t =,BP 在Rt BPQ 中,2BP BQ =,即12②当46t <≤时,312BP t =-,①当04t <≤时,3AP t =,BP AB =在Rt BPQ 中,2BQ BP =,即2t =②当46t <≤时,312BP t =-,在【答案】3-【分析】分两种情况:即可求得EF;当EF.【答案】103或53【分析】分BMN ∠=【详解】解:由题意得,当90BMN ∠=︒时,【答案】30︒或45︒【分析】分两种情况:当点E在∆外时,由折叠可得:AE在ACB【详解】解:分两种情况:如图,由折叠可得:AE AC =,C ∠= AD 平分CAE ∠,45CAD ∴∠=︒,故答案为30︒或45︒.【点睛】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解本题要注意分类讨论.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答案】4,6或73【分析】由题意分AD =BD 【详解】解:如图,当AD ∵Rt △ABC 中,∠C =90°∵AB =BD ,∴CD BD BC =-如图,当AB =AD 时,∵AB =BD ,∠C =90°,∴综上可得CD 的长为4,【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利用方程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以及进行全面思考、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2.(2023春·江苏·八年级期末)在为线段AB 上的动点,当【答案】69°或11°【分析】分情况讨论,当∠时,通过三角形内角和求出∠【详解】∵80C ∠=︒,∠∵BD平分∠ABC,∴∠DBE如图,当∠ADE=90°时,∵BD平分∠ABC,∴∠DBC∴∠ADB=∠DBC+∠C=21°+80°=101°【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一共可作出6【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作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更形象直观.14.(2023·江苏兴化·八年级期中)在Rt△ABC中,∠BAC=90°,点D、E在边BC所在的直线上,且AB=DB,AC=EC,则∠DAE的度数为________.【答案】45°或135°【分析】分四种情况:若点D 、E 在线段BC 上时;若点D 在线段BC 上,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若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若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点E 在线段BC 上时讨论,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若点D 、E 在线段BC 上时,∵AB =DB ,AC =EC ,∴∠BAD =∠ADB ,∠CAE =∠AEC ,∴∠BAE +∠DAE =∠CAD +∠C ,∠CAD +∠DAE =∠BAE +∠B ,∴∠BAE +∠CAD +2∠DAE =∠CAD +∠BAE +∠B +∠C ,∴2∠DAE =∠B +∠C ,∵∠BAC =90°,∴∠B +∠C =90°,∴∠DAE =45°;如图,若点D 在线段BC 上,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AC =EC ,∴可设∠E =∠CAE =x ,∴∠ACB =∠E +∠CAE =2x ,∵∠BAC =90°,∴∠B =90°-∠ACB =90°-2x ,∵AB =DB ,∴()1180452BAD ADB B x ∠=∠=︒-∠=︒+,∵∠ADB =∠DAE +∠E ,∴∠DAE =45°;如图,若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AC =EC ,∴∠E =∠CAE ,∴∠ACB =∠E +∠CAE =2∠CAE ,∵AB =DB ,∴∠D =∠BAD ,∴∠ABC =∠D +∠BAD =2∠BAD ,∵∠BAC =90°,∴∠ABC +∠ACB =90°,∴2∠CAE +2∠BAD =90°,∴∠CAE +∠BAD =45°,∴∠DAE =∠CAE +∠BAD +∠BAC =135°;如图,若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点E 在线段BC 上时,∵AB =DB ,∴可设∠D =∠BAD =y ,∴∠ABC =∠D +∠BAD =2y ,∴∠ABC =2y ,∵∠BAC =90°,∴∠C =90°-2y ,∵AC =EC ,∴∠AEC =∠CAE =()1180452C y ︒-∠=︒+,∵∠AEC =∠D +∠DAE ,∴∠DAE =45°综上所述,∠DAE 的度数为45°或135°.故答案为:45°或1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15.(2022·广东·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60BOC ∠=︒,点A 是BO 延长线上的一点,10cm OA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以3cm/s 的速度移动,动点Q 从点O 出发沿OC 以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同时出发,用(s)t 表示移动的时间,当t =_________s 时,POQ △是等腰三角形;当t =_________s 时,POQ △是直角三角形.5类时注意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16.(2022·浙江·义乌市八年级期中)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AC=3,BC=4,点P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B与B′是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当△CPB'是直角三角形时,BP的长=_______.24=5,PB′2,是矩形,2,1,17.(2022·河北承德·八年级期末)如图,60ABC ∠=︒,3AB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BC 运动,嘉琪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随着点Р运动,ABP △形状在发生变化,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1)当ABP △是直角三角形时,t 的值为______;(2)当ABP △是钝角三角形时,t 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19.(2022·江苏镇江·八年级期中)点P,Q分别是边长为4cm的等边△ABC的边AB,BC上的动点,点P 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设运动时间为t秒.(1)连接AQ,CP交于点M,则在P,Q运动的过程中,∠CMQ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2)连接PQ.①当△BPQ为等边三角形时,t=秒;②当△BPQ为直角三角形时,t=秒.(直接写出结果)(1)点M,N运动几秒后,AMN如存在,请求出此时∆?到直角三角形AM N【答案】(1)12秒(2)存在,,AMN ANM ∴∠=∠,∴∠AB BC AC == ,ΔACB ∴AMC ANB Ð=ÐQ ,C ∠=CM BN ∴=,1236t ∴-=2BN t = ,AM t =,AN ∴如图,若90ANM ∠=︒,由2AN AM =,则2(12当点N 在AC 上运动时,点当点N 在BC 上运动时,如图,当点由ABC ∆时等边三角形知如图,当点M 位于BC 中点处时,由ABC ∆时等边三角形知AM 综上,当3t =或245或15或【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题意设出未知数,理清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1)在图2的ABC 中,20C ∠=︒,110ABC ∠=︒.请在图2中画出ABCDBC ∠的度数;(2)已知20C ∠=︒,在图3中画出两种不同于图1、图2的ABC ,所画ABC 同时满足:①∠C 为最小角;②存在关于点B 的伴侣分割线,请画出其伴侣分割线,标出所画ABC 中各个角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首先了解伴侣分割线的定义,然后把∠ABC 分成90°角和20°角即可;(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求解即可.【详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涉及分类讨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3.(2023秋·四川成都·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O 为坐标原点,经过A(-2,6)的直线交x 轴正半轴于点B ,交y 轴于点C ,OB=OC ,直线AD 交x 轴负半轴于点D ,若△ABD 的面积为27.(1)求直线AD 的解析式;(2)横坐标为m 的点P 在AB 上(不与点A ,B 重合),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设PE 的长为y (y≠0),求y 与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相应的m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F ,使△P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EF=-m+4,∴-m+4=3 2③当∠PFE=90°时,如图∵∠FPE+∠EFP+∠FEP=180°∴∠PFR=180°-∠FPE-∠∵点R与点E的纵坐标相同,∴∴PR=FR=-m+4=-107+4=18。
角的初步认识 解决问题 教案
1教学目标评论.1.经历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锐角和锐角可能拼出钝角,也可能拼不出钝角。
2.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加深对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思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有理、有序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2学情分析评论.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册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在本单元学习平面图形的知识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了。
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己学习的有关于角的知识进行拼摆学具的实际操作活动,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评论.教学重点: 1、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2、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学会有理、有序的思考,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评论.1.经历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锐角和锐角可能拼出钝角,也可能拼不出钝角。
2.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加深对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思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有理、有序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4.1.2学时重点评论.1、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特殊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模型—2024年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全归纳之模型解读(全国通用)(解析版)
三角形中的重要模型-特殊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模型 模型1、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模型【知识储备】凡是涉及等腰三角形边、角、周长、面积等问题,优先考虑分类讨论,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即可。
1)无图需分类讨论①已知边长度无法确定是底边还是腰时要分类讨论;②已知角度数无法确定是顶角还是底角时要分类讨论; ③遇高线需分高在△内和△外两类讨论;④中线把等腰△周长分成两部分需分类讨论。
2)“两定一动”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即:如图:已知A ,B 两点是定点,找一点C 构成等腰ABC △方法:两圆一线具体图解:①当AC AB =时,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作⊙A ,点C 在⊙A 上(B ,C 除外)②当BC AB =时,以点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作⊙B ,点C 在⊙B 上(A ,E 除外)③当BC AC =时,作AB 的中垂线,点C 在该中垂线上(D 除外)【答案】C【分析】由已知等式,结合非负数的性质求m 、n 的值,再根据m 、n 分别作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分类求解.【详解】解:()2350m n −+−=,30m −≥,()250n −≥,30m ∴−=,50n −=,解得:3m =,5n =,当3m =作腰时,三边为3,3,5,符合三边关系定理,周长为:33511++=,当5n =作腰时,三边为3,5,5,符合三边关系定理,周长为:35513++=,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非负数的性质,关键是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m 、n 的值,再根据m 或n 作为腰,分类求解. 例2.(2023春·黑龙江佳木斯·八年级校考期中)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cm ,且一边长是4cm ,则它的腰长为( )A .4cmB .7cmC .4cm 或7cmD .全不对【答案】B【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结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当4cm 为腰长时,则底边长为182410−⨯=cm ,∵4410+<,不符合题意;∴4cm 为底边长,∴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1847cm 2⨯−=;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注意讨论时要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构成三角形.例3.(2023春·四川达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A .80︒B .80︒或20︒C .80︒或30︒D .20︒【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进行分类讨论即可【详解】解:①当底角为80︒时,顶角18080220=︒−︒⨯=︒,②当顶角为80︒时,顶角度数80=︒,综上:顶角度数为80︒或2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解题的关键是书熟练掌握相关内容. 例3.(2023·四川广安·八年级校考期中)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00︒,则它的底角为( )A .55︒B .80︒C .55︒或80︒D .以上都不是 【答案】D【分析】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但已知没有明确此角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应分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详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①当80︒为顶角时,其他两角都为50︒、50︒,②当80︒为底角时,其他两角为80︒、20︒,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以是50︒,也可以是8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在解决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问题,由于等腰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很多题目在已知不明确的情况下,要进行分类讨论,才能正确解题,因此,解决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的边角问题时,要仔细认真,避免出错. 例4.(2023·四川绵阳·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70︒,则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 .【答案】20︒或160︒【分析】要注意分类讨论,等腰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若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AB AC =,70ACD ∠=︒,CD 为高,即90ADC ∠=︒,此时180A ACD ADC ∠+∠+∠=︒,∴180907020A =︒−︒−︒=︒,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AB AC =,70ACD ∠=︒,CD 为高,即90ADC ∠=︒,此时9070160BAC D ACD ∠=∠+∠=︒+︒=︒,综上,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20︒或160︒.故答案为:20︒或16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注意分类讨论. 例5.(2023·山东滨州·八年级校考期末)我们称网格线的交点为格点.如图,在6行5⨯列的长方形网格中有两个格点A 、B ,连接AB ,在网格中再找一个格点C ,使得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格点C 的个数是( )A .3B .4C .5D .6【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两种情况讨论:①AB 为等腰直角ABC 底边;②AB 为等腰直角ABC 其中的一条腰.【详解】如图:分情况讨论:①AB 为等腰直角ABC 底边时,符合条件的格点C 点有2个;②AB 为等腰直角ABC 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格点C 点有3个.故共有5个点,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很重要的解题思想.例6.(2023·北京·八年级期中)Rt △ABC 中,∠BAC =90°,AB =AC =2,以AC 为一边.在△ABC 外部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D ,则线段BD 的长为____.【答案】4或【分析】根据题意分类讨论,①90CAD ∠=︒,②90ACD ∠=︒,③90ADC ∠=︒,分别作出图形,再结合已知条件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①如图,当90CAD ∠=︒时,902BAC AB AC ∠=︒==,,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AC AD AB ∴===,180BAD BAC CAD ∠=∠+∠=︒,224BD AB AD ∴=+=+=;②如图,当90ACD ∠=︒时,过点D 作DE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902BAC AB AC ∠=︒==,,ACD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CD AC AB ∴===,18045DCE ACD ACB ∠=︒−∠−∠=︒, 又DE BC ⊥,∴D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 CE ∴=,在Rt DEC △中,22222DC CE DE DE =+=,∴2DE DC ==在Rt ABC 中,BC 在Rt BDE 中,BD =③如图,当90ADC ∠=︒时,902BAC AB AC ∠=︒==,ACD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CD AD AC ∴===在Rt ABC 中,BC ==Rt BDC 中,BD =综上所述,BD 的长为:4或4或.【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例7.(2023·福建南平·八年级校考期中)已知△ABC 中,如果过顶点B 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为直角三角形,则称这条直线为△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如图1,Rt △ABC 中,显然直线BD 是△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在图2的△ABC 中,∠ABC =110°,若直线BD 是△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则∠CDB 的度数是 .【答案】40°或90°或140°【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①如图,当∠DBC=90°,AD=BD 时,直线BD 是△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ABC=110°,∠DBC=90°,∴∠ABD=20°,∵AD=BD ,∴∠A=∠ABD=20°,∴∠CDB=∠A+∠ABD=40°;②如图,当∠BDC=90°,AD=BD 时,直线BD 是△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或当∠BDC=90°,CD=BD 时,直线BD 是△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③如图,当∠ABD=90°,CD=BD 时,直线BD 是△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ABC=110°,∠ABD=90°,∴∠DBC=20°,∵CD=BD ,∴∠C=∠DBC=20°,∴∠BDC=140°.综上所述:当∠BDC 的度数是40°或90°或140°时,直线BD 是△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理解二分割线是本题关键. 且ABP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答案】(2,0)或(2,0)−或(64+或(6−【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①AB=BP ;②AB=AP ;③AP=BP 三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ABP 为等腰三角形,①当AB BP =时,如图①,∵AB ==∴BP =∵(6,0)B ,∴(6P +或(6P −;②当AB AP =时,如图② 作AC BP ⊥于C 点,则(2,0)C ,∵AB AP =,∴BC CP =,∵624BC =−=,∴4CP =,∴(2,0)P −.③当AP BP =时,如图③,作AP BP ⊥,∴4AP BP ==,∴(2,0)P .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为(2,0)或(2,0)−或(6+或(6−,故答案为:(2,0)或(2,0)−或(6+或(6−.【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答的关键. 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ABC 中,A 【答案】(1)16(2)6或2(3)4或2或95或3【分析】(1)设cm PB PA x ==,则()4cm PC x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3cm AC =,在Rt ACP 中,依据222AC PC AP +=,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到t 的值.(2)如图所示,当点P 在AC 上时,过P 作PD AB ⊥于D ,设cm PD PC y ==,则()3cm AP y =−,在Rt ADP 中,依据222AD PD AP +=,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到t 的值.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点P 也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此时,522AB t ==.(3)分四种情况:当P 在AB 上且AP CP =时,当P 在AB 上且3cm AP CA ==时,当P 在AB 上且AC PC =时,当P 在BC 上且3cm AC PC ==时,分别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t 的值.【详解】(1)解:如图,设cm PB PA x ==,则()4cm PC x =−,90ACB ∠=︒,5cm AB =,4cm BC =,3cm AC ∴,在Rt ACP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AC PC AP +=,()22234x x ∴+−=,解得258x =,258BP ∴=,2556582216AB BP t ++∴===;(2)解:如图所示,当点P 在AC 上时,过P 作PD AB ⊥于D ,BP 平分ABC ∠,90C ∠=︒,PD AB ⊥PD PC ∴=,DBP CBP ∠=∠,在BCP 与BDP △中,BDP BCP DBP CBP BP BP ∠=∠⎧⎪∠=∠⎨⎪=⎩, ()AAS BDP BCP ∴≌4cm BC BD ∴==,541cm AD ∴=−=,设cm PD PC y ==,则()3cm AP y =−,在Rt ADP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AD PD AP +=,()22213y y ∴+=−,解得43y =,43CP \=,454313226AB BC CP t ++++∴===,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点P 也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此时,522AB t ==. 综上所述,点P 恰好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t 的值为316或52.(3)解:分四种情况:①如图,当P 在AB 上且AP CP =时,∴A ACP ∠=∠,∵A B ∠∠=︒+90,90ACP BCP ∠+∠=︒,B BCP ∴∠=∠,CP BP AP ∴==,P ∴是AB 的中点,即15cm 22AP AB ==,524AP t ∴==. ②如图,当P 在AB 上且3cm AP CA ==时,∴322AP t ==. ③如图,当P 在AB 上且AC PC =时,过C 作CD AB ⊥于D , ∵1122ABC S AC BC AB CD =⋅=⋅,∴12cm 5AC BC CD AB ⋅==,在Rt ACD △中,由勾股定理得9cm 5AD =,182cm 5AP AD ∴==,925AP t ∴==. ④如图,当P 在BC 上且3cm AC PC ==时,则431cm BP =−=,6322AB BP t +∴===. 综上所述,当t 的值为54或32或95或3时,ACP △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画出图形,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第(3)题的关键. 例10.(2022春·四川成都·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O 为坐标原点,经过()26A−,的直线交x 轴正半轴于点B ,交y 轴于点C OB OC =,,直线AD 交x 轴负半轴于点D ,若ABD △的面积为27(1)求直线AB 的表达式和点D 的坐标;(2)横坐标为m 的点P 在线段AB 上(不与点A B 、重合),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设PE 的长为()0y y ≠,求y 与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相应的m 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F ,使P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450y x D =−+−,,(2)()33242y m m =+−<<,(3)存在,点F 的坐标为2,05⎛⎫ ⎪⎝⎭或16,05⎛⎫− ⎪⎝⎭或8,07⎛⎫− ⎪⎝⎭ 【分析】(1)据直线AB 交x 轴正半轴于点B ,交y 轴于点C ,OB OC =,设直线AB 解析式为y x n =−+,把A 的坐标代入求得n 的值,从而求得B 的坐标,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建立方程求出BD 的值,求出OD 的值,从而求出D 点的坐标; (2)直接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出AD 的解析式,先根据B A 、的坐标求出直线AB 的解析式,将P 点的横坐标代入直线AB 的解析式,求出P 的纵坐标,将P 的纵坐标代入直线AD 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E 的横坐标,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就可以求出结论;(3)要使P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分三种情况分别以点P E F 、、为直角顶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2)中m 的值,就可以求出F 点的坐标.【详解】(1)解:OB OC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x n =−+,∵直线AB 经过()26A −,,26n ∴+=,4n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4y x =−+,()40B ∴,,4OB ∴=,ABD 的面积为()2726A −,,,16272ABD S BD =⨯⨯=,9BD ∴=,5OD ∴=,()50D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450y x D =−+−,,(2)解: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 ax b =+,()26A −,,()50D −,∴2650a b a b −+=⎧⎨−+=⎩,解得210a b =⎧⎨=⎩.∴直线AD 的解析式为210y x =+;∵点P 在AB 上,且横坐标为m ,()4P m m ∴−+,,PE x ∥轴,∴E 的纵坐标为4m −+,代入210y x =+得,4=210m x −++,解得62m x −−=,6,42m E m −−⎛⎫∴−+ ⎪⎝⎭, PE ∴的长63322m m y m −−=−=+;即332y m =+,()24m −<<;(3)解:在x 轴上存在点F ,使P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①当90FPE ∠=︒时,如图①,有PF PE =,4PF m =−+,332PE m =+,3432m m ∴−+=+,解得25m =,此时2,05F ⎛⎫ ⎪⎝⎭; ②当90PEF ∠=︒时,如图②,有EP EF =,EF 的长等于点E 的纵坐标,4EF m ∴=−+,3432m m ∴−+=+,解得:25m =, ∴点E 的横坐标为61625m x −−==−,∴16,05F ⎛⎫− ⎪⎝⎭;③当90PFE ∠=︒时,如图③,有FP FE =,FPE FEP ∴∠=∠.180FPE EFP FEP ∠+∠+∠=︒,45FPE FEP ∴∠=∠=︒.作FR PE ⊥,点R 为垂足,18045PFR FPE PRF ∴∠=︒−∠−∠=︒,=PFR RPF ∴∠∠,=FR PR ∴.同理=FR ER ,12FR PE ∴=.∵点R 与点E 的纵坐标相同,4FR m ∴=−+,∴134322m m ⎛⎫−+=+ ⎪⎝⎭,解得:107m =, 10184477PR FR m ∴==−+=−+=,∴点F 的横坐标为10188777−=−,8,07F ⎛⎫∴− ⎪⎝⎭. 综上,在x 轴上存在点F 使P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F 的坐标为2,05⎛⎫ ⎪⎝⎭或16,05⎛⎫− ⎪⎝⎭或8,07⎛⎫−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模型2、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模型【知识储备】凡是涉及直角三角形问题,优先考虑直角顶点(或斜边)分类讨论,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或勾股定理解题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已知
,
,那么
的度数等于
度
情况一:两个角求和,
=70度
情况二:两个角求差,
=30度
,
. 平分
,则
.
情况一:角AOB和角BOC求和,角AOC等于130度, 因为OD平分角AOC,所以角AOD等于65度
情况二:角AOB和角BOC求差,角AOC等于40度, 因为OD平分角AOC,所以角AOD等于20度
如图,已知 度数
,
,当角 DOC=20 度时, 求角 AOB 的
情况一:当OC在角AOD内, 角AOC等于角AOD减去角DOC, 等于49度,所以角BOD也是49度, 角AOB等于角AOD加角BOD等于118度。
情况二:当OC在角AOD外, 角AOC等于角AOD加角DOC, 等于89度,所以角BOD也是89度, 角AOB等于角AOC加角BOC等于178度。
如图,角 BOC 等于 84 度, 是 ,
的平分线,OA 绕 O 点逆时针旋转,当 .
105度或21度
如图, 平分
, 平分
,当 OD 绕 O 点旋转时,角 EOC 会不会
改变. OD只在直线AB上方旋转
不会。 因为OC平分角BOD,所以角COD等于角BOD的一半 因为OE平分角AO于角COD加上角EOD, 等于角BOD的一半加角AOD的一半 等于角BOD加角AOD的和的一半 等于角AOB的一半 等于9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