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完整版

合集下载

血液病急症汇总

血液病急症汇总

血液病急症汇总血液病是一类涉及血液系统的疾病,包括各种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虽然血液病症状和治疗方案因疾病类型而异,但在一些急性状况下,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来保护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见的血液病急症及其处理方法,以提供给医务人员和患者参考。

一、白血病急症白血病是一种由于异常白细胞的过度增生导致的血液病。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以下急症:1. 白血病相关溶血性贫血:白血病细胞进攻红细胞,导致溶血性贫血。

治疗方法包括输血、使用免疫制剂和镇痛药物。

2. 白血病相关群集头痛:白血病细胞在脑膜中增殖可能导致头痛。

患者需要进行头部CT扫描和脑脊液检查确认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化疗药物或放疗。

3. 白血病相关肺炎:白血病患者由于免疫抑制,更容易感染肺部。

急症处理方法包括使用广谱抗生素、氧疗和支持性治疗。

二、淋巴瘤急症淋巴瘤是一类起始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在以下情况下,可能出现急症:1. 高钙血症:淋巴瘤细胞释放大量钙离子,导致高血钙。

治疗方法包括静脉输液、使用利尿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2. 淋巴瘤肺部浸润:淋巴瘤细胞侵袭肺部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咳嗽。

急诊处理包括氧疗、抗菌药物和肺炎相关治疗。

3. 淋巴瘤相关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淋巴瘤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导致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

急症处理包括脑部放射治疗、化疗和使用皮质类固醇。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急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是一类由于骨髓异常造成的疾病,可能出现以下急症:1. 冲动性骨髓增殖:这种情况下,骨髓中的血小板数量异常增多,导致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血小板剂和放血疗法。

2. 骨髓增殖引起的贫血:骨髓过度增生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导致贫血。

急症处理包括输血和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3. 骨髓增殖相关感染:由于免疫系统受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更容易感染。

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和免疫增强治疗。

综上所述,血液病的急症处理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护理技能大赛—血液系统疾病

护理技能大赛—血液系统疾病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类型,血液系统 疾病可分为贫血、白血病、淋巴 瘤等。
常见症状与表现
贫血
乏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 。
白血病
发热、出血、贫血、肝脾肿大等。
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消瘦等 。
诊断与治疗方法
诊断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 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 规、骨髓穿刺等。
定期评估患者的状况,为后续 治疗提供依据。
特殊护理措施
对于贫血患者,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 ,给予吸氧等支持措施。
对于感染患者,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 药物,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对于出血患者,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如局部压迫、冰敷等,并观察出血情 况。
对于危重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如翻 身、拍背等,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等 并发症。
治疗方法
根据疾病类型和分期,治疗方法包括 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同时辅以 支持治疗和护理。
02
CATALOGUE
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要点
日常护理
01
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卫生 ,定期消毒,减少感染 风险。
02
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 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 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
03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 动,增强体质,提高免 疫力。
04
注意口腔、皮肤等部位 的清洁护理,预防口腔 感染、皮肤瘙痒等症状 。
病情观察与记录
01
02
03
04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 体温、脉搏、呼吸等,及时发
现异常情况。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血 、贫血、感染等,记录相关信
息,为医生提供参考。
留意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发 现和疏导不良情绪,帮助患者

血液科疾病种类

血液科疾病种类

血液科疾病种类
血液科通常能看以下疾病:
1. 红细胞疾病: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药物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血色病等。

2. 白细胞疾病:如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3. 出血性疾病:例如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血友病、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等。

4. 骨髓增殖性疾病:常见的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等。

血液病的种类多,症状各不相同,具体可咨询医生,获得准确判断和建议。

(完整)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完整)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所有内科病员,原则上都应卧床休息。

(二)入院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以后每日2次。

体温在37.5o C 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有突然升高者应复查核对,密切观察体温者随时测量并记录.新病人测血压及体重(重症例外)1次,其他按医嘱执行。

(三)护理按病情分特别护理和一、二、三级护理:1、特别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进行抢救的病人。

派专人昼夜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齐抢救用品,随时准备抢救,及时准确地填写特别记录。

2、一级护理:适用于病危、危重及极度虚弱的病人,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高热、昏迷、抽搐的病人,心力衰竭、严重呼吸困难、肝肾功能衰竭者等,病人的一起活动需护士协助。

护士每15分钟至半小时巡视1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二级护理:适用于病危、病重期已渡过,症状减轻,病情好转但仍需卧床休息者,如慢性病及年老体弱的病人,在床上可以自理但不能下床活动的病人。

护士每小时巡视1次,了解三情(疾病、思想及饮食情况),递送大小便器。

4、三级护理:适用于轻症等待检查的病人,恢复期和慢性病好转期已可下床活动且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护士每日巡视3—4次,观察病情.轻病人可适当到室外散步。

(四)病人入院后,于当日流出大、小便,并送病房化验室做常规检验。

按照医嘱执行的大、小便化验,于次晨留出标本。

(五)每天下午记录大便1次,有次数增多者通知主管医师进行处理。

3天无大便者,可常规给番泻叶10g代茶饮。

必要时可灌肠通便.(六)每周测量体重1次(重症例外).(七)按医嘱给予饮食,并进行饮食指导.病人家属、亲友送来的食物需经办公室护士检查后方可使用。

病人之间不得互换食物,以免交叉感染.(八)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个人卫生处理。

一般冬季每周沐浴或擦澡1次,夏季每周3次。

洗发每两周1次,夏季每周1次.剪指甲每周1次。

(九)卧床病人应预防褥疮,并做好口腔护理。

(十)病室应保持整齐、清洁、安静、舒适。

(完整版)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

(完整版)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一、基础知识;(一)、血液的理化特性:(1)颜色: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是红色动脉血:鲜红色。

HbO2静脉血:暗红色。

Hb空腹血浆:清澈透明餐后血浆:较混浊(3)粘滞性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的阻滞特性。

血液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

(4)渗透压概念: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特性或能力。

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约为300毫渗克分子/升(mOsm/L)其中血浆晶体渗透压为主要组成部分。

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

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形成。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

(5)酸碱度:血浆PH 7.35~7.45。

大于7.45为碱中毒,小于7.35为酸中毒。

体内有酸碱对。

保持其平衡。

(二)、血量:正常血量占体重的7~8%,失血程度与后果:轻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500ml或<全身血量的10%,可代偿,病人无症状;中等程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1000ml或>全身血量的10%,不能代偿,病人有症状;严重失血:失血量达总血量的30%以上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三)血液的组成及功能:红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水血浆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1、红细胞(RBC)(1)形态:胞体双凹圆盘状,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2)数量:正常值 RBC 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Hb 男性 120 ~ 150 g/l 女性 110~140g/l(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①:.悬浮稳定性它的定义是RBC能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的特性。

其原理是血液流动;RBC与血浆之间的摩擦使下沉速度减慢;表面积与体积比较大,不易下沉;表面带负电荷,互相排斥。

测定方法:血沉(ESR)。

血沉是指单位时间内RBC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

1小时末,男性:0~15mm;女性:0~20mm。

血液系统疾病PPT课件

血液系统疾病PPT课件

.
8
年龄 性别 诱因 起病 出血
血小板
急性型
慢性型
2-6岁多
20-40岁
男女均可
女多
1-3周前有R感染史



严重,常有粘膜及内脏 月经过多为主 出血
常<20×109/L
常在30-80×109/L
巨核细胞
血小板寿命 病程
轻度↑或正、幼稚型↑、显著↑、颗粒为
无产板
主、产板↓
1-6h
1-3天
2-6周,4个月↓ .
.
5
病因与机制
1.感染 2.免疫因素
⑴ 50-70%有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 ⑵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
.
6
3.肝、脾因素
①肝脾破坏抗体结合的血小板 ②脾产生抗体(IgG)
4.雌激素:抑制PLT生成且刺激单一巨C对抗体结 合血小板的清除。
.
7
临床表现
1.出血 2.贫血 3.脾轻度肿大
②良效:无或基本无出血,血小板升至50×109/L 以上或较原来水平升高30×109/L以上,持续2个 月;
③进步:出血改善,血小板有所上升,持续半月 以上;
④无效:出血及血小板计数均无改善。
.
23
血友病(hemophilia)
概念 常见的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
缺乏症。分血友病甲、乙两型,血友 病甲缺乏凝血因子Ⅷ,血友病乙缺乏 凝血因子Ⅸ,血友病甲80%。
③使用糖皮质激素有禁忌者。
• 禁忌症:
①年龄小于2岁;
②妊娠期;
者。
③因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
18
免疫抑制剂治疗
不宜首选
适应证:①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疗效不佳。

内科学教学课件: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内科学教学课件: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心悸 贫血性杂音(hemic murmur):心尖或肺动脉瓣
区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严重贫血可听到舒张 期杂音。 贫血性心脏病(心脏扩大)
35
五、消化系统
食欲减退、腹部胀气、恶心、便秘 胆石症 吞咽异物感、异嗜症 舌炎 肝脾肿大
25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再障\纯红再障:原发性或继发性造血干祖细胞缺 陷 先天性:Diamond-Blackfan综合征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MDS、造血系统恶性 疾病
26
造血微环境异常
1.骨髓基质细胞受损 基质细胞损伤和造血微环境破坏:骨髓坏死、骨髓纤 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肿瘤骨转移以及各种 感染性或非感染性骨髓炎
失血性:急性和慢性失血后贫血
24
红细胞生成的三大环节
1. 造血细胞:Stem、Progenitor、Immature 2. 造血微环境
细胞调节:Stromal、Lymphocyte、apoptosis 因子调节:正调控(SCF、 IL、 CSF)和负调控(TNF、IFN) 3. 造血原料 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叶酸、B12、B6);微量元素
2.造血因子水平异常 促红细胞生成素:肾功能不全、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 肝病 造血负调控因子(TNF、IFN、炎症因子):肿瘤、某些 病毒、慢性疾病
27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
VitB12 ——核蛋白合成的辅酶 叶酸——细胞核的DNA酶的辅酶 铁——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
缺铁 铁利用障碍
2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贫血的病理生理
1g血红蛋白携氧1.34ml 病理生理基础
血液携氧能力减低,组织缺氧 机体对缺氧进行代偿和适应
29
贫血的病理生理

血液系统疾病-01血液系统疾病总论PPT幻灯片PPT

血液系统疾病-01血液系统疾病总论PPT幻灯片PPT
血液系统疾病-01血液系统疾病 总论PPT幻灯片PPT
本PPT课件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请学习完及时删除处理 谢谢!
主要内容
总论 贫血总论 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总论
一、概念
☺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器官组成。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 的疾病。 ☺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HSC)。 ☺淋巴系统:包括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单核-巨噬细胞。 ☺骨髓:bone marrow。
尼 ❖ 基因重组技术—G-CSF,EPO,干扰素 ❖ AML-M3:ATRA—1986
AS2O3 ----1992

胚 胎 期 造 血
造血干细胞——能够长期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 的细胞。具有二大特点:自我更新;多向分化。 呈不对称分裂。
造血微环境——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 境。包括: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
血 细 胞 起 源
出 生 后 造 血
血液病学的进展和重要性
❖ 血型: ❖ 化疗:MOPP– HD ❖ HLA—骨髓移植 ❖ CML—pH染色体--BCR-ABL—伊马替

第六篇 血液系统总论

第六篇 血液系统总论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湖州师范学院董颖
【第一篇 总论】
1.血细胞的生成和造血 2.血液系统的疾病分类 3.血液系统的疾病诊断 4.血液系统的疾病治疗
【第一篇 总论】
1.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器官组成 2.血液=血浆+血细胞 3.造血器官:指生成血细胞的器官,包括骨髓、
胸腺、淋巴结、单核巨噬细胞 血液系统的疾病是原发性血液病和非血液系统 的疾病继发性血液病
集落
【造血微环境和调控】
负性调控 干扰素 前列腺素E 乳酸铁蛋白
【第一篇 总论】
1.血细胞的生成和造血 2.血液系统的疾病分类 3.血液系统的疾病诊断 4.血液系统的疾病治疗
【血液系统的疾病分类】
造血干细胞疾病 (再障,白血病,阵发性睡眠型血红蛋白尿)
红粒淋巴浆疾病 (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单核巨噬疾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炎症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出血和血栓疾病 (各种紫癜,出血性疾病,凝血性疾病) 脾功能亢进疾病
【一、造血器官】
出生之后造血 (1)骨髓造血: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
板的场所,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骨髓分为 红骨髓和黄骨髓 5岁前,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5岁后随着 年龄的增长,红骨髓脂肪化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 逐渐由黄骨髓替代,18-20岁时造血主要集中在脊 椎和扁骨
(4)单核巨噬系统:骨髓内,肝脾淋巴结,神经系 统的小胶质细胞
【造血微环境和调控】
造血微环境:造血的支架细胞和组织包括骨髓基 质细胞,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
基质细胞:成纤维,脂肪,巨噬,网状,内皮 造血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总和
【造血微环境和调控】
正性调控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 Tpo:血小板生成素,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 CSF:集落刺激因子,刺激不同细胞系形成细胞

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功能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内环 境稳定,参与免疫防御等。
血液系统疾病分类
01
红细胞疾病
如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02
03
04
白细胞疾病
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血小板疾病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 疾病等。
血浆成分异常疾病
如血友病、凝血功能障碍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
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具有 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基
动脉栓塞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动脉栓塞可导致急性缺血症状,如疼痛、苍白、无脉、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等,严重时可导致肢体坏 死。
诊断方法
包括体格检查(如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和血液学检 查(如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抗凝治疗和溶栓技术进展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感 染、出血等,诊断标准包 括血象异常、骨髓象异常 等。
治疗方案选择及效果评估
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贫血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 B12等药物治疗,或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效果评估
通过监测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同时,关注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提高程度。
下一代测序技术
用于基因突变检测和疾病 预后评估,为精准医疗提 供数据支持。
流式细胞术
在免疫表型和细胞功能研 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有 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分 型。
蛋白质组学技术
用于血浆蛋白异常疾病的 诊断和标志物筛选,为疾 病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新 手段。
个性化治疗策略在未来发展趋势
基因检测指导下的精准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