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

一古代科举制度与当代高考制度之比较

从有了人类开始,就有了教育。爱迪生说“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些足以道出了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有科举制度,当代有高考制度。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一种以考试方式进行的选官制度,历经隋朝的起源、唐朝的完善、宋朝的改革、明代的鼎盛,最终在清代走向灭亡,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之久,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现代高考制度是选拔多方面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为了当官,它也给当今社会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本文从科举制度与当代高考制度的含义、产生背景、影响来比较古代科举制度与当代高考制度。

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其内涵是公开考试,竞争择录取人才。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是国家考试之一。是由国家统一组织调度,国家或省专门组织命题,统一时间考试。古代科举制度与当代高考制度均产生了不同影响。

古代科举制度含义:古代科举制度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古代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制,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

(一)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

1.科举制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加强并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

由于科举制采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而且坚持“自由报考,统一考试,公开张榜,择优录取”的原则,使政权在一定意义上向全社会开放,从而根本打破了之前数百年来世族门阀垄断仕途、把持国家大权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同时,由于科举考试科目由朝庭设置、考试内容由朝庭确定并由朝庭最终决定应试者的去留取舍,这就意味着封建政权可以通过科考科目的设置、考试内容的确定以及应试者取舍去留的最终决定把用人标准和取人用人权完全收归中央,从而根本剥夺了地方的取人用人权,垄断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职,从选官制度上杜绝并根除了妨碍中央集权的地方势力,有效地增强了中央集权。

2. 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从而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科举制不再唯门第、财产是问,而是通过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来选拔官吏,这就在较大的社会范围内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才能之士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比较公平的竞争平台和机会,客观上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上下流动创造了条件,使“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可以说,科举制一直是促进社会下层向上层流动,导致社会结构变动的重要力量,这种流动,有利于统治阶层不断吐故纳新,实现新陈代谢,从而保持较强的生机和活力。

3.科举制度造就了全民向学的社会风气,促进了封建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学、位、识有机结合,这就意味着在科举制度下,士人要入仕、要取得功名利禄就必须参加科考,而要参加科考就必须读书。这种全民向学的社会风气,无疑促进了封建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此外,由于读书人中除少部分入仕从政外,绝大多数仍滞留在民间,于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便成为在民间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传播者,这也极大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

(二)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

1.科举制度又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造成教育目的的异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由于科举不考科技而专考儒学,造成人们的观念上,“四书五经”成为学问的全部,自然科学技术则被视为无足轻重及至与传统利益相悖逆的东西。造成现实中科技问题与科考、与功名毫无关系,因而对科技关注和感兴趣的人极少,大多数读书人整天关注和学习的就是科考要考的儒家经典。最终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科技的逐渐落后。

2.科举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由于科举主要考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严重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明清又实行八股取士,使读书人的视野更加狭窄,知识分子大多成为了范进式的腐儒庸才。

3.科举制度的功利性及政治化,造成了很多家庭悲剧。

很多读书人,特别是底层的穷苦书生,为了读书入仕,变卖家产,甚至卖儿卖女。更有甚者,新科及第,受不良风气影响,抛妻弃子,另立新欢。当然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但科举制度在其中多少起了些推动作用。另外,到了清朝以后,官场舞弊日益严重,科举渐渐变得政治化,成了一些高官以权谋私的工具。

总之,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的选官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余年,对我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我认为其积极作用应远远大于它的负面影响的。科举制度历经如此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其本身并没有多少缺陷,之所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它所处的社会制度及社会环境决定的。科举制度对今天行政官员的选拔制度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

高考制度的含义:

高考自2001年取消年龄与婚否的限制,任何具有适宜文化程度者均可以报名参加高考。高考统一采取笔试方法,2009年有以下几种考试方案: 1、“3+X”方式。其中“3”——“语文、数学、外语”,“X”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理科综合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此方案是目前全国应用地区最广,最成熟的,最被人们接受的。

当代高考制度产生的背景:1985年,由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发布,使得这一年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分水岭般的意义。决定的第四条明确规定: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即改变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分配的办法,实行国家计划(国家计划后改为国家任务,与委托培养、自费培养构成国家招生计划的三个组成部分)招生(其中包括按一定比例对边远地区及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的定向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招收少数自费生3种招生办法。应该说,这虽是高考政策新一轮改革的起步阶段,但它体现出的不仅有效益原则,而且也有公平导向,并更好地追求了一定程度的多元发展的价值取向,它标志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4年以来,高考政策总体表现出多元发展的特点,高考政策方面有四项重大的、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性改革。这些改革突出地体现在增加个人的选择性、加强素质的导向性、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性以及注重人文关怀性。

当代高考制度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